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4-04-26

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共8篇)

篇1: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13天的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结束了,请允许我在这里真诚地表达我的谢意。感谢学校与教育局领导,组织了这次让我终身难忘的培训经历,给了我这个难得的与外教共同交流的机会;还要特别感谢和我们共同相处13天,敬职敬业的两个外教,他们随意而不失严谨的教学风格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下面具体谈一谈本次学习的诸多心得体会:

一、利用理论,激发兴趣

英语学习,兴趣在先。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很在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的兴趣的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外教给我们上课,最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上课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思维。激发兴趣的基石在于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外教通过很多活动教授了我们七个英语教学理论,分别为合作语言学习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内容依托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这些理论使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和教材要求的活动。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重体验、重实践。这些教学理论从根本上帮助了我们。这也体现了实践依托于理论。

二、小组活动,思想碰撞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外教让我们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这也给我们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这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我认为在英语的课堂上,应注重使学生全员参与进来,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从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比如在课堂上说读课文也应多给学生多一些的空间去读和讨论的时间。

三、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是开口说英语的最大难题

人类的语言都是相同的,即使你一时不知如何表达自己,你可以用手势,用其他单词,用身体语言等等去表示,他们一定会明白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上,通过设计适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在人际交往中,采用恰当的交际技能,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这点我觉得外教们做的非常到位,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大家开心的笑声,因为他们真的很会和大家打成一片,尤其是他们非常丰富的表情,特别是他们的肢体语言,形象又生动,让我们感觉不到丝毫的负担和压力。

这次的英语培训,给我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我一直都被传统的的教学模式所束缚着,让我们在教学中迷失了方向。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并发展学生合作,创新等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现代教学理论指引了我,使我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2: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2017年全球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第一节2015-2017年全球房地产发展分析

一、2017年全球房产市场现状

二、2017年全球房产市场现状

三、2017年全球房地产商投资额分析

四、2017年全球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五、全球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房地产发展分析

一、201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二、2017年欧洲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三、2017年德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四、2017年法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五、2017年英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六、2017年日本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2017年港台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一、2017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二、2017年台湾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三、台湾公司有望直接投资大陆房地产 第四节世界房地产泡沫及其影响分析

一、世界房地产泡沫概述

二、房地产泡沫特征分析

三、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第二章2017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17年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五、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

六、2017年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土地政策分析

(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国土资源部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

(三)《2017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公告》

二、2017年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分析

(一)中国保障性住房主要政策分析

(二)央行银监会要求支持保障房项目贷款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

(四)《关于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的通知》

三、2017年中国房地产限购政策分析

(一)新“国四条”与新“国十条”

(二)新“国五条”限购政策出台

(三)新“国八条”房地产限购政策

(四)住建部公布新增限购城市五项标准

四、2017年中国房地产其他政策分析

(一)《住宅销售价格统计调查方案》

(二)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调整

(三)《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

(四)2017年新“国五条”房地调控政策

五、银根紧缩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2017年中国房地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2017年人口规模及结构分析

二、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

三、中国人均住房面积情况

四、家庭人均居住支出情况

五、居民住房观念的改变

第三章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第一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景气指数分析

一、2017年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升

二、2017年“国房景气指数”分析

三、2017年“国房景气指数”分析

第二节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供给情况分析

一、土地开发及购置面积

(一)2017年房地产土地购置与开发情况

(二)2017年房地产土地购置与开发情况

(三)2017年房地产土地购置与开发情况

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

(一)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析

(二)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分析

三、资金来源分析

(一)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二)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四、房屋施竣工面积

(一)2017年房屋施竣工面积

(二)2017年房屋施竣工面积

五、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一)2017年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二)2017年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7年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第三节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需求情况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二、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三、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长情况

四、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一)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二)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三)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第四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特征分析

二、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剖析

三、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拿地速度放缓

四、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打响业绩保卫战

五、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分析

六、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分析

第四章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市场分析与展望 第一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特点分析

二、2017年二三线城市房价变动情况

三、2017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 第二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形势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总体走势

二、2017年房地产贷款情况分析

三、2017年房产成交情况分析

四、重点城市住宅库存量激增

五、2017年房地产市场融资情况

第三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一、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二、2017年购房者心理预期分析

三、2017年房地产细分市场走势分析

第五章2015-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第一节上海市

一、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投资开发情况

二、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土地市场情况

三、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建设供给情况

三、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销售需求情况

四、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价格走势情况

五、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第二节北京市

一、2017年北京市房地产投资开发情况

二、2017年北京市房地产土地市场情况

三、2017年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销售情况

四、2017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第三节广州市

一、2017年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

二、2017年广州市土地市场供求分析

三、2017年广州市房地产投资开发情况

四、2017年广州市房地产建设销售情况

五、2017年广州市商品住宅市场分析

六、2017年广州市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 第四节深圳市

一、2017年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二、2017年深圳房地产市场表现分析

(一)一级市场城市改造及土地成交

(二)二级市场商品房成交分区情况

(三)三级市场商品房成交分区情况

三、2017年深圳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四、2017年深圳市新房市场供需分析

五、2017年深圳二手房市场供需分析

六、2017年深圳房地产写字楼市场分析

七、2017年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展望分析 第五节南京市

一、2017年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概述

二、2017年南京房地产建筑与销售情况

三、2017年南京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情况

四、2017年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第六节苏州市

一、2017年苏州市房地产市场概述

二、2017年苏州市商品房成交分析

三、2017年苏州市土地市场分析

四、2017年苏州市住宅市场分析

五、2017年苏州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 第七节杭州市

一、2017年杭州市房地产市场概述

二、2017年杭州市房屋建筑与销售情况

三、2017年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四、2017年杭州市房地产景气指数分析 第九节重庆市

一、2017年重庆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二、2017年重庆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三、2017年重庆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四、2017年重庆房地产地方政策分析

五、2017年重庆房地产市场前景展望 第十节成都市

一、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二、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

三、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四、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五、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

六、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七、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第十一节武汉市

一、2017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分析

二、2017年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特征

三、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四、未来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前景展望

第六章2017年中国房地产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2017年房地产市场竞争层次体系探讨

一、房地产市场竞争层次概述

二、产品式样竞争

三、产品大类竞争

四、产品使用价值竞争

五、基于消费观念和文化导向的竞争 第二节中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二、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总体状况

三、国资委勒令非地产国企退出房地产

四、中国房地产行业并购与重组分析

五、中国房地产市场集中度提高

六、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门槛提升

七、中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节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竞争阶段

二、房地产市场竞争特征

三、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2017年信息化与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房地产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原则

四、房地产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第五节2017年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

二、房地产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三、房地产中小企业竞争劣势

四、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战略

五、中小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措施

第七章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一节后危机时代下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锚定房地产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对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的把握

四、对房地产信贷政策和房产税的思考

五、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的思考与对策 第二节企业应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经营策略

一、资本运作策略

二、土地储备策略

三、业务组合策略

四、区域互补策略

第三节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二、房地产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分析

三、房地产企业客户发展战略分析

四、房地产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分析

一、中国房地产业的战略选择

二、房地产企业专业化战略选择

三、房地产企业多样化战略选择 四、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策略选择

五、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六、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

第五节新形势下中国房地产发展创新战略分析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发展需要创新型智慧

二、新形势下房地产需要产品与金融创新

三、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创新分析

四、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创新营销策略

五、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创新转变的热点 第六节新形势下中国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思考

一、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二、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路 第七节中国中小房产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的特点

二、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三、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战略探讨

四、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战略建设分析

第八章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节房地产企业发展管理分析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价策略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并购重组策略

五、融资策略分析

六、资本运作策略

第二节房地产企业品牌发展策略

一、房地产品牌及其作用

二、房地产品牌塑造的必要性

三、房地产主流企业的品牌误区

四、房地产企业品牌开发步骤分析

五、房地产物业管理品牌化发展趋势

六、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创建战略

七、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第三节中国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旅游房地产的概念及分类

二、中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市场前景

三、发展旅游房地产业的宏微观思考

四、中国旅游房地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第四节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发展分析

一、新宏观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

二、新宏观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对策

三、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四、中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

五、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九章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当前房地产企业营销状况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二、房地产企业做好市场营销的策略 第二节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发展策略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产品策略

二、新形势下完善房地产营销的策略

三、新形势下的房地产整合营销策略

四、房地产市场迎对危机营销价格策略 第三节基于GISVR的新型房地产营销模式

一、GIS和VR介绍

二、基于GIS/VR新型营销模式的优势 第四节房地产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

一、房地产网络营销运作模式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

三、房地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缺陷

四、房地产企业网络营销的整合互补

五、房地产实现网络“赢销”的策略

第十章2017年中国房地产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第一节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六节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七节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八节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九节武汉南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析

第十节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繁荣的因素

二、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分析

三、“十三五”中国保障房建设发展规划

第二节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分化趋势

二、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前景分析

三、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民营化趋势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

三、房地产企业服务的差别化趋势

四、房地产企业专业化和品牌化趋势

五、房地产企业网络化信息化趋向

六、房地产企业与金融业融合的趋势

七、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新趋势分析

八、未来房地产企业发展方向分析

九、小户型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5-2017年全球房地产商直接投资额变化趋势图 图表2 2017年全球房地产投资分布情况

图表3 2015-2017年美国新房及二手房销售库存情况 图表4美国历次房地产下行周期的房屋开工数量变动 图表5美国房地产投资于经济周期

图表6 2015-2017年德国房地产市场开工量与价格指数 图表7 2015-2017年法国房地产市场情况 图表8 2015-2017年英国房地产市场情况 图表9 英国房价年度增长预测

篇3: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此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专项工作会议,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 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 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 支持实施“国培计划”,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两项内容。“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项目, 由中央直接组织实施。“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为重点, 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 对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袁贵仁指出, 强国必先强教, 强教必先强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 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中, 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教师培训, 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 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 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作为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袁贵仁指出, 要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一要统筹规划。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 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 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二要创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 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起来, 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三要完善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制度, 强化学习动力机制, 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袁贵仁强调, 要精心实施,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国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培训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 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 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 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培训机构资质认定, 完善培训质量保障制度, 规范培训管理, 加强绩效考评, 精心组织做好计划的实施。

陈小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实施“国培计划”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 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要处理好“国培计划”与地方政府对教师培训责任的关系, 明确教师培训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 省级政府要切实负起统筹与指导的责任。二要提高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当地教育发展的关系, 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三要处理好抓硬件和抓软件之间的关系, 转变观念, 抓内涵发展, 抓教师队伍素质提高, 要下功夫做实做细。四要提高执行力, 把“国培计划”项目精心组织好、实施好。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制定具体方案。狠抓质量, 精心组织专家团队、精心设计培训课程, 精心开发培训资源, 探索建立培训的有效制度与机制保障。改革创新, 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培训模式和机制, 结合地方实际, 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

篇4: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 教师管理研究 学校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对象,其双重身份使教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人本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教师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进步,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纵观我国近十年中小学教师管理研究,总结研究成果,反思存在问题,展望未来趋势,有助于推动中小学教师管理研究的进程。需要说明的是,从管理主体来看,教师管理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两个层面,本文中的教师管理即指后者,故仅对学校层面教师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述评。

一、教师管理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1.教师管理内涵研究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有关“人”的管理经历了传统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种不同范式的演变。就教师管理而言,国内研究者对其内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纵观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对教师管理内涵的认识由传统的“人事行政”论发展到“人力资源”论和“理性与人文融通”论。

(1)“人事行政”论

这种观点认为,人事就是用人治事,协调和统一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根据“人”与“事”的特质,通过相应的途径,使人尽其才、事竟其功和人事相宜。陈孝彬、高洪源等学者指出,“教师是教师人事行政工作的对象、客体,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教育的发展制订教师需求预测和培养计划,制订师资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实现教师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即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1]。

(2)“人力资源”论

有学者认为,教师管理是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包括对教师的安排和使用,也包括对教师的培养和提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杨天平等为代表。研究者认为,“教师管理是学校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具有巨大的持续发展的潜能,对教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发掘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潜能,唤起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其专业精神、工作能力、教育效能的全面提高”[2]。

(3)“理性与人文融通”论

有学者提出,理性管理(或科学管理、刚性管理)与人文管理(或人本管理、非理性管理、柔性管理)是当今教师管理的两种基本范式。“理性管理是指以‘工作或‘组织为中心,强调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奖惩和纪律强制的一种集权管理范式。人文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整体人本观,既重视人的价值与自由,把满足人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目的,又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共同进步的一种分权管理范式。”[3]研究者明确了教师管理的价值取向,探讨了两种范式走向融通的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教师管理问题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和归纳发现,研究者对学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事的管理问题的研究,另一类是对人的管理问题的研究。

(1)对事的管理问题

对事的管理问题,即对教师工作的管理问题。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教师属于专业人员,这一点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独立自主权是专业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应享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而部分学校管理者由于对教师专业性质的认识不足,导致对教师工作独立自主性的忽视,产生不必要的控制和干预,使教师的个人尊严受到伤害,权威性受到挑战,选择的自由度下降。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大多重视对现象与问题的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2)对人的管理问题

对人的管理问题,即对教师行为的管理问题。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决定着学校管理者管理行为的选择。一方面,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早期的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多采用对“经济人”的管理办法,以控制为主。管理者在设法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忽略了教师更强烈、更迫切的精神需求,使得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满足相分离,引起教师的心理失衡和抵抗情绪,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在管理理念的转换过程中,不少学校管理者矫枉过正,误读了“人文管理”的涵义,重制度的制定轻制度的执行,将人文管理变成了“人情管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关注这一层面的研究者注重管理理念的更新,并力图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教师管理中制度与人文的关系。

3.教师管理策略研究

教师常规管理、教师评价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是教师管理的几个重要维度。以此为参照,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教师管理策略进行了梳理。

(1)教师常规管理策略

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管理策略即教师常规管理策略,因此,教师管理策略研究重点应放在常规管理策略研究上。持这种观点的部分学者认为,教师管理是为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开展的服务性、保障性工作。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劳动的认识,丰富对教师差异性的理解,积极转变管理思维,树立起服务意识和教师工作、教研保障意识,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教学研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的健康”[4]。同时,要提倡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追求生命自觉。“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的个人利益与学校组织的利益趋于一致,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5]另有学者认为,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刚柔相济的运行模式,并提出具体策略,“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二是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注重管理中的弹性和灵活性”[6]。endprint

(2)教师评价管理策略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管理策略重在评价。有学者通过对教师绩效评价管理过程的研究,强调将教师绩效评价纳入现有的教师管理体系中,突出了教师绩效评价为多方面的教师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功能。基于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在总结多年基础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教师管理实际,提出了“多主体、多目的、拼盘式教师绩效评价体系”[7]。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提出不同的评价管理策略。如有人从评价实施过程的角度提出,要“关注教师工作过程,实施职务岗位权责评价制,做到以形式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8]。还有学者从规避“问题”的角度指出,构建学校教师评价模式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评价指标必须全面、合理;二是定性、定量要做到最佳结合,整体定性和整体定量的评价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三是不能只注意到评价的奖惩功能的发挥。充分发挥评价的提高功能从程度上来说比奖惩功能更重要,意义更大”[9]。

(3)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策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管理是为了发展。因此,教师管理策略研究应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策略研究。有学者建议管理者“可采用‘首席教师制等方式在学校中培植学术权威,对于学科发展、梯队建设等专业性问题交给学术权威去处理,让他们作出更符合科学规律的决策,并带领其他教师去贯彻落实”[10]。还有学者提出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形成有利于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具体策略包括,“第一,制定好培训规划,着力提高教师和校长的整体素质。第二,制定培训政策,为教师和校长整体素质提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建立教师和校长、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培养、使用、考核、动态调整、奖励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其带动、导向和辐射作用,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使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11]。

二、教师管理研究成就及问题

1.研究成就

近十年来,我国的教师管理研究由表入里,逐步走向深入。研究视角由单一学科到借鉴“他者”的视角,逐步多元。研究着力点由注重“事”到关注“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教师管理内涵认识逐步深化,研究也逐步深入

首先,从管理主体来看,呈现从单一到多维、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特点。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学校是教师管理的唯一主体,近年的研究提出了教师也是管理主体的观点。这一类研究认为,教师的个体或群体都可以成为学校教师管理的主体。其次,从管理理念来看,教师管理理念从强调控制、规约发展到树立服务意识,营造文化环境,唤起主体意识,开展自我管理。事实证明,传统的科层管理达不到良好管理效果。研究者从学校管理的问题反思中,逐步更新了管理理念,开始注重学校组织文化的营造,注重激发教师内心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教师管理的目的也由早期的通过规训、管制实现学校管理效率的提升发展到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最后,从管理内容来看,伴随着人性假设的演变,教师假设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发展到复杂人,教师管理的内容也从传统的常规管理,发展到全方位关注教师的任用、发展、激励和评价等方面。近年来,研究者的视角开始向教师管理制度、教师管理文化、教师管理伦理、教师管理角色呈现等领域延伸。教师管理的内容呈现逐步丰富、深化和触及人性本质的特点。

(2)研究视角由单一走向多元

教师管理属于教育管理学范畴,跟教育学和管理学一级学科密切相关。但研究者如囿于这两个学科,就教育论教育,就管理论管理,研究思路无疑将受到很大限制。很多研究者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在国外已发展相对成熟的相关领域寻找借鉴,如新制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性、心理学、公共行政学等,利用交叉学科视角重新审视教师管理问题。

(3)研究重点由注重“事”到关注“人”

在教师管理的研究过程中,相当多的研究者对我国教师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跳出经验思维的视角,转向多学科研究,教师管理的重点也由“事”转向“人”,开始注重探讨“组织行为学”、“博弈论”、“心理契约理论”以及“人性与制度的关系”等领域的问题。

2.存在问题

有学者认为,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从内容上看,规定得多,解释得少;从研究方法看,演绎得多,实证得少;从研究规范看,议论得多,研究得少”等方面[12]。教师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下位概念,在承袭了教育管理学科成功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先天不足”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教师管理研究中,经验研究较多,理论研究不足

研究较多地停留在零散的、片面的、单一的经验研究的层面上,尚未提升到系统的、整体的、多维的理论研究层面。研究者习惯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做,但对“为何要这样做”缺乏深入研究。即便是在理论性的研究当中,一般化的、个别的、心得体会式的主观议论比较普遍,而有新意的、有深度的、有数据支撑的理论分析较少。

(2)研究方法不够规范

教师管理属于教育管理的下位研究领域,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尽管也有学者对教师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是研究生),但普遍存在研究设计简单、资料分析不够深入和缺乏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问题。研究方法的不规范,使得客观的、针对性较强的解释性研究较少,着眼于现象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不够。

(3)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结合有待加强

部分研究者虽然也关注教师管理的国际视野,但基本上都是直接将国外经验“嫁接”至我国的教师管理实践中,鲜有研究者会考虑国外经验中国化的问题。教师管理的管理对象是教师,教师作为普通人和专业人员的结合体,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性质,再加上中国特色的文化背景,如注重人际关系、重人情、爱面子、好含蓄等特点,机械移植的国外经验势必会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但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endprint

三、未来研究趋势

教师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下位概念,其发展模式暗合了从效率到人本到理性再到多元整合的发展轨迹,并表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未来研究趋势。

1.多学科借鉴成功经验,提高理论研究力度,进一步壮大研究者队伍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从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教师管理研究相对较多,也有少数学者开始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公共行政学等学科视角来研究教师管理问题。但由于研究者仍主要集中在教育学范围内,缺乏其他学科研究者的加入,研究者对跨学科的问题把握还需加强,理论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学科的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的研究,教师管理研究者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研究者的合作,广泛开展合作研究。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吸引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加入到教师管理研究者队伍中来。

2.开展行动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改进

现阶段的研究者普遍采用思辩研究的方式,除硕博士论文外,其他研究者较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教师管理进行研究。同时,对于教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也缺乏后续验证研究。教师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服务实践的问题,研究者应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的改进。开展行动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应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3.构建教师管理研究体系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因此,教师管理研究应是现有研究的基础,变零散研究为整体研究,变单一研究为多层次、复合型研究,逐步形成教师管理研究的体系。当前的任务是要确立教师管理研究的基本概念,明确研究范畴,建立基本理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教师管理研究体系。

4.关注微观生态视角下的教师管理

学校也是社会,教师群体之间也会有小团体、权力争斗、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对立等。如何探讨学校内部政治权力的斗争,引导教师间的小团体发挥正面作用,研究学校内部教师文化,建立优势教师群体对弱势教师群体的帮扶机制,在学校层面以制度的形式保证弱势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提升幸福感和生命质量,这些议题在提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天平.学校常规管理学(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袁小平.从对峙到融通——教师管理范式的现代转向.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飞.学校变革背景下教师管理适切性的思考.叶澜.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历史、理论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11] 成群芳.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策略谈.湖南教育,2000(14).

[7] 曾晓东.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制度分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 丁笑梅.美国教师管理及其启示.教学与管理,2002(12).

[9]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薛焕玉.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7.

[10] 郭继东.走出学校管理科层化的误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3).

[12] 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曾阳(1977-),女,湖南湘潭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篇5:区2018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心得

和往常不一样的是,下班之后,草草吃了点晚饭,然后排除一切杂事,抑制不住一天的培训热情,伏案疾书。

几场秋雨,减弱了秋老虎的威力,凉爽的天气带来了愉快的心情。8月17日,秋风送爽,参培学员早早来到培训大厅,来自全区共六百多名小学教师在这里齐聚一堂,在进修学校所有工作人员精心准备和广大学员的热切期盼中,2018年睢阳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工人文化宫正式拉开序幕。

开班典礼上,区政府吴莲副区长对参培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她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完成这次学习任务。进修学校校长朱尊敏介绍了本次培训团组成情况并对学员提出要求,希望广大教师通过培训,提高自身修养,做一名德才并重,情理兼修的合格教师。

一天的培训,精彩纷呈。市委党校董恒富教授、年轻美女张源讲师精彩讲课引爆整个工人文化宫。他们博文广识,用生动的讲解和每一个精彩案例在每一位学员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腹无点墨,无法把我的所思所想透过文字跃然纸上。但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把我这一天的培训感受完整的表达出来。

董教授和和美女张源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他们的讲座精彩纷呈。我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董恒富教授给我们讲授的课程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四个方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基本内涵。他对党的理论深刻透彻的剖析使我从最深最高的层次上对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对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定信念有了更深的领会和感悟,为我们国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激发了全体参培教师的爱国之情,更加坚定了终身从事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人才的信心和决心。

下午张源讲师的讲课令我如痴如醉。我惊叹于她那么年轻,看起来也只有二十刚出头的样子,但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挥洒自如。她讲授的课程是《树优秀家风,建文明家庭》。

张源讲师以翔实的古今事例,通俗易懂的讲演,从“以清正勤俭告戒伴侣”、“以孝敬亲情和睦家庭”、“以明理贤德教化子女”三个方面阐述了家风家教对孩子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授课中她引用东汉·马援《戒兄子严敦书》、三国·王昶《家斋戒》、林则徐家训、醇亲王家训、朱镕基总理的铮铮铁骨、曾国蕃家书为例,深刻剖析家风家教对孩子的重要影响。深深获得参培教师的共鸣,培训现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大家纷纷表示听了张源讲师的讲座进一步提升了对家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表示一定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学习古人先贤智慧,认真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规,重视做好家庭教育,做培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课间,进修学校美女主持李丽老师与参培学员的积极互动,活跃了学习氛围,使参培学员学习热情高涨,保障了培训效果。

篇6: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本学期暑假中,我有幸参加了2014年全州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第二期小学数学培训,认真聆听了罗永超、杨孝斌、周秋嘉等多位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杨孝斌老师的“几何及其教学——兼谈小学新课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图形与几何”这一块知识一直是我们数学老师最头疼的,孩子的年龄小,空间观念差,而传统的平面几何教学过分抽象和“形式化”,缺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几何”直观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过分强调演绎推理和“形式化”使不少学生怕学几何,甚至厌恶几何、远离几何,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积极探索“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新思路是非常有益的。这次培训,各位专家和优秀教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引领:

首先,几何教学要抓住核心概念展开教学。

要抓住“空间观念”的核心要素——想象。其实就是对几何图形的想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一维的,还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即使是你对直线两端无限延伸的这种想象能力,都能很有效地培养我们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想要真正能够落实,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留给学生感受体验的过程。唯有过程充分了,观念和能力才能有所提升。几何直观反映了一个学生,能否把他的理解用一种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否用图形的方式来去帮助别人、帮助自己,去理解一个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的东西,这是应该作为一个现代人的一种能力体现。我们应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说话,通过画图来解释,来分析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给予关注和培养。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搜集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利于培养数学能力,且学生感兴趣的“空间与图形”的素材。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现实有趣的素材。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表象,教学中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做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在身边所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再次,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这些不仅需要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构建数学知识。

本次培训让我深深的感到了只有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和空间经验,才能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训教师:

篇7: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勺窝乡希望小学 马 泽 2015年8月29日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2015年8月29日,我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教师礼仪常识学习,从此次培训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礼仪的界定及规范性。

礼仪规范的界定:礼仪概念的表述,因其运用场合不同而各异,以下是几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礼仪是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必须遵循的人际交往的起码的行为关系的总和。礼仪是一个区域内人们交往时所认同的准则和行为规范。礼仪是较大较隆重的场合,为表示礼貌和尊重而举行的礼宾仪式。礼仪是在国际交往接待时,在礼遇规格和礼宾次序方面应遵循的礼貌、礼节要求。

综上所述,礼仪是指一定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交往时的某种方式、程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中体现于语言、仪表、仪态、气质、气度等外在的表象方面的规范。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应。

教师礼仪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中,在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方面交往时必须遵循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教师礼仪规范的适用范围:课堂教学中、接待家长中、同事相处中、社会活动中。但凡正式会见,在见面时大都由第三者介绍。在交际场合初次相识,一般也由第三者介绍,当然也可自我介绍。无论是在作自我介绍,还是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其态度、举止都要自然得体、落落大方。在为他人作介绍时,首先要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可贸然行事。在介绍的时候,最好还能简单的说明一下双方的职业和爱好等,这样就在无形中给对方提示了开始交谈的话题,避免了静默的尴尬局面。如果在正在交谈的宾客中有你所熟识的人,你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也可能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或者你可以主动的作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也可简单的递上名片,随后对方也自然会作一番自我介绍。

在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举右手示意,而不可用手指指指划划。如果你忘记了他的姓名,可顺其自然,请他作自我介绍。当然,作为介绍者,应尽量避免这种被动的尴尬局面出现。

在介绍与人相识时,先后顺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通行的惯例,一般应先把身份低、年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士。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可以就地点头笑致意外,一般应起立。

二、教学礼仪规范:

组织教学:上课时,学生起立向老师致敬,起立致意是为了表示对主讲人也就是教师的尊敬。师生互相问好,同时老师向同学点头致意,并对学生说:“请坐”。这些都是课堂的问候方式,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提问时,使用礼貌用语,如:“某同学,请你来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如果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请坐”,都能使学生感到受到了尊重。伴随“请起”、“请 坐”可以有手势,即用右手手心向上来表示,切忌用手指点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学会运用微笑。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同时可以反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和待人的至诚。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音量适中:放低嗓门比提高嗓门让人舒服,声音大到能让人听清即可。

语调柔和:语调柔和能起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避免粗砺尖刻的讲话,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温文而雅的形象。

速度适度:能给他人留下稳健的形象,还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

吐字清晰:口齿不清者,可以把讲话的速度尽量放慢,操之过急,毛病会更突出。

抑扬顿挫:呆板的音调往往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抑扬顿挫的音调能增强讲话效果。

篇8:2024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一、教师管理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1.教师管理内涵研究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 西方国家有关“人”的管理经历了传统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种不同范式的演变。就教师管理而言, 国内研究者对其内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纵观相关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对教师管理内涵的认识由传统的“人事行政”论发展到“人力资源”论和“理性与人文融通”论。

(1) “人事行政”论

这种观点认为, 人事就是用人治事, 协调和统一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 根据“人”与“事”的特质, 通过相应的途径, 使人尽其才、事竟其功和人事相宜。陈孝彬、高洪源等学者指出, “教师是教师人事行政工作的对象、客体, 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教育的发展制订教师需求预测和培养计划, 制订师资的管理制度,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以实现教师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 即发展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1]。

(2) “人力资源”论

有学者认为, 教师管理是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既包括对教师的安排和使用, 也包括对教师的培养和提升,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杨天平等为代表。研究者认为, “教师管理是学校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具有巨大的持续发展的潜能, 对教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发掘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潜能, 唤起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激发他们的工作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促进其专业精神、工作能力、教育效能的全面提高”[2]。

(3) “理性与人文融通”论

有学者提出, 理性管理 (或科学管理、刚性管理) 与人文管理 (或人本管理、非理性管理、柔性管理) 是当今教师管理的两种基本范式。“理性管理是指以‘工作’或‘组织’为中心, 强调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奖惩和纪律强制的一种集权管理范式。人文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 要树立整体人本观, 既重视人的价值与自由, 把满足人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目的, 又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共同进步的一种分权管理范式。”[3]研究者明确了教师管理的价值取向, 探讨了两种范式走向融通的策略, 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教师管理问题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和归纳发现, 研究者对学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事的管理问题的研究, 另一类是对人的管理问题的研究。

(1) 对事的管理问题

对事的管理问题, 即对教师工作的管理问题。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 教师属于专业人员, 这一点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独立自主权是专业工作的必要条件, 因此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应享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而部分学校管理者由于对教师专业性质的认识不足, 导致对教师工作独立自主性的忽视, 产生不必要的控制和干预, 使教师的个人尊严受到伤害, 权威性受到挑战, 选择的自由度下降。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大多重视对现象与问题的剖析, 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2) 对人的管理问题

对人的管理问题, 即对教师行为的管理问题。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决定着学校管理者管理行为的选择。一方面, 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 早期的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多采用对“经济人”的管理办法, 以控制为主。管理者在设法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的同时, 忽略了教师更强烈、更迫切的精神需求, 使得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满足相分离, 引起教师的心理失衡和抵抗情绪, 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另一方面, 在管理理念的转换过程中, 不少学校管理者矫枉过正, 误读了“人文管理”的涵义, 重制度的制定轻制度的执行, 将人文管理变成了“人情管理”, 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关注这一层面的研究者注重管理理念的更新, 并力图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教师管理中制度与人文的关系。

3.教师管理策略研究

教师常规管理、教师评价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是教师管理的几个重要维度。以此为参照,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教师管理策略进行了梳理。

(1) 教师常规管理策略

一种观点认为, 教师管理策略即教师常规管理策略, 因此, 教师管理策略研究重点应放在常规管理策略研究上。持这种观点的部分学者认为, 教师管理是为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开展的服务性、保障性工作。因此, 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劳动的认识, 丰富对教师差异性的理解, 积极转变管理思维, 树立起服务意识和教师工作、教研保障意识, 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教学研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的健康”[4]。同时, 要提倡教师进行自我管理, 追求生命自觉。“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 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使教师的个人利益与学校组织的利益趋于一致, 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5]另有学者认为, 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形成刚柔相济的运行模式, 并提出具体策略,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二是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 注重管理中的弹性和灵活性”[6]。

(2) 教师评价管理策略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 教师管理策略重在评价。有学者通过对教师绩效评价管理过程的研究, 强调将教师绩效评价纳入现有的教师管理体系中, 突出了教师绩效评价为多方面的教师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功能。基于这些规范性的要求, 在总结多年基础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当前教师管理实际, 提出了“多主体、多目的、拼盘式教师绩效评价体系”[7]。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提出不同的评价管理策略。如有人从评价实施过程的角度提出, 要“关注教师工作过程, 实施职务岗位权责评价制, 做到以形式性评价为主, 总结性评价为辅”[8]。还有学者从规避“问题”的角度指出, 构建学校教师评价模式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评价指标必须全面、合理;二是定性、定量要做到最佳结合, 整体定性和整体定量的评价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三是不能只注意到评价的奖惩功能的发挥。充分发挥评价的提高功能从程度上来说比奖惩功能更重要, 意义更大”[9]。

(3)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策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管理是为了发展。因此, 教师管理策略研究应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策略研究。有学者建议管理者“可采用‘首席教师制’等方式在学校中培植学术权威, 对于学科发展、梯队建设等专业性问题交给学术权威去处理, 让他们作出更符合科学规律的决策, 并带领其他教师去贯彻落实”[10]。还有学者提出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形成有利于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具体策略包括, “第一, 制定好培训规划, 着力提高教师和校长的整体素质。第二, 制定培训政策, 为教师和校长整体素质提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 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此外, 还要建立教师和校长、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培养、使用、考核、动态调整、奖励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明确职责、任务, 充分发挥其带动、导向和辐射作用, 定期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使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11]。

二、教师管理研究成就及问题

1.研究成就

近十年来, 我国的教师管理研究由表入里, 逐步走向深入。研究视角由单一学科到借鉴“他者”的视角, 逐步多元。研究着力点由注重“事”到关注“人”,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教师管理内涵认识逐步深化, 研究也逐步深入

首先, 从管理主体来看, 呈现从单一到多维、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特点。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学校是教师管理的唯一主体, 近年的研究提出了教师也是管理主体的观点。这一类研究认为, 教师的个体或群体都可以成为学校教师管理的主体。其次, 从管理理念来看, 教师管理理念从强调控制、规约发展到树立服务意识, 营造文化环境, 唤起主体意识, 开展自我管理。事实证明, 传统的科层管理达不到良好管理效果。研究者从学校管理的问题反思中, 逐步更新了管理理念, 开始注重学校组织文化的营造, 注重激发教师内心的主体意识,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教师管理的目的也由早期的通过规训、管制实现学校管理效率的提升发展到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最后, 从管理内容来看, 伴随着人性假设的演变, 教师假设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发展到复杂人, 教师管理的内容也从传统的常规管理, 发展到全方位关注教师的任用、发展、激励和评价等方面。近年来, 研究者的视角开始向教师管理制度、教师管理文化、教师管理伦理、教师管理角色呈现等领域延伸。教师管理的内容呈现逐步丰富、深化和触及人性本质的特点。

(2) 研究视角由单一走向多元

教师管理属于教育管理学范畴, 跟教育学和管理学一级学科密切相关。但研究者如囿于这两个学科, 就教育论教育, 就管理论管理, 研究思路无疑将受到很大限制。很多研究者已意识到这个问题, 开始在国外已发展相对成熟的相关领域寻找借鉴, 如新制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性、心理学、公共行政学等, 利用交叉学科视角重新审视教师管理问题。

(3) 研究重点由注重“事”到关注“人”

在教师管理的研究过程中, 相当多的研究者对我国教师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分析了原因, 并提出相关对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跳出经验思维的视角, 转向多学科研究, 教师管理的重点也由“事”转向“人”, 开始注重探讨“组织行为学”、“博弈论”、“心理契约理论”以及“人性与制度的关系”等领域的问题。

2.存在问题

有学者认为,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 包括“从内容上看, 规定得多, 解释得少;从研究方法看, 演绎得多, 实证得少;从研究规范看, 议论得多, 研究得少”等方面[12]。教师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下位概念, 在承袭了教育管理学科成功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先天不足”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教师管理研究中, 经验研究较多, 理论研究不足

研究较多地停留在零散的、片面的、单一的经验研究的层面上, 尚未提升到系统的、整体的、多维的理论研究层面。研究者习惯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做, 但对“为何要这样做”缺乏深入研究。即便是在理论性的研究当中, 一般化的、个别的、心得体会式的主观议论比较普遍, 而有新意的、有深度的、有数据支撑的理论分析较少。

(2) 研究方法不够规范

教师管理属于教育管理的下位研究领域, 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来看, 尽管也有学者对教师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 (主要是研究生) , 但普遍存在研究设计简单、资料分析不够深入和缺乏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问题。研究方法的不规范, 使得客观的、针对性较强的解释性研究较少, 着眼于现象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不够。

(3) 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结合有待加强

部分研究者虽然也关注教师管理的国际视野, 但基本上都是直接将国外经验“嫁接”至我国的教师管理实践中, 鲜有研究者会考虑国外经验中国化的问题。教师管理的管理对象是教师, 教师作为普通人和专业人员的结合体, 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性质, 再加上中国特色的文化背景, 如注重人际关系、重人情、爱面子、好含蓄等特点, 机械移植的国外经验势必会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 但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

三、未来研究趋势

教师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下位概念, 其发展模式暗合了从效率到人本到理性再到多元整合的发展轨迹, 并表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未来研究趋势。

1.多学科借鉴成功经验, 提高理论研究力度, 进一步壮大研究者队伍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从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教师管理研究相对较多, 也有少数学者开始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公共行政学等学科视角来研究教师管理问题。但由于研究者仍主要集中在教育学范围内, 缺乏其他学科研究者的加入, 研究者对跨学科的问题把握还需加强, 理论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学科的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的研究, 教师管理研究者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研究者的合作, 广泛开展合作研究。同时, 还要创造条件, 吸引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加入到教师管理研究者队伍中来。

2.开展行动研究, 用理论指导实践改进

现阶段的研究者普遍采用思辩研究的方式, 除硕博士论文外, 其他研究者较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教师管理进行研究。同时, 对于教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也缺乏后续验证研究。教师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服务实践的问题, 研究者应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的改进。开展行动研究,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应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3.构建教师管理研究体系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因此, 教师管理研究应是现有研究的基础, 变零散研究为整体研究, 变单一研究为多层次、复合型研究, 逐步形成教师管理研究的体系。当前的任务是要确立教师管理研究的基本概念, 明确研究范畴, 建立基本理论,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教师管理研究体系。

4.关注微观生态视角下的教师管理

学校也是社会, 教师群体之间也会有小团体、权力争斗、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对立等。如何探讨学校内部政治权力的斗争, 引导教师间的小团体发挥正面作用, 研究学校内部教师文化, 建立优势教师群体对弱势教师群体的帮扶机制, 在学校层面以制度的形式保证弱势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提升幸福感和生命质量, 这些议题在提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 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孝彬, 高洪源.教育管理学 (第三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杨天平.学校常规管理学 (修订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袁小平.从对峙到融通——教师管理范式的现代转向.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李飞.学校变革背景下教师管理适切性的思考.叶澜.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历史、理论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吴志宏.教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6][11]成群芳.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策略谈.湖南教育, 2000 (14) .

[7]曾晓东.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制度分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8]丁笑梅.美国教师管理及其启示.教学与管理, 2002 (12) .

[9]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薛焕玉.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上)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7.

[10]郭继东.走出学校管理科层化的误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

上一篇:简短版的升职感言下一篇:办公室秘书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