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01

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14篇)

篇1: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前进小学:杜大清

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学习,使我得到了许多新的收获,现

将收获汇报如下:

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对现在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

力,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方

法,让学生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教学,可以

是有意或无意的进行渗透,不可生硬,这就要求我们去“悟”。

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学习,本人收获较大,授益匪浅,不仅

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

变,便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就有更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

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疏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约束学生多方面发

展的能力:新课程着重于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其中的教学案例及王宇老师的讲解

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

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教育课程改革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 意识、空

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比如、理念中新增加的方法(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2、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3、处理好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4、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双

基变四基”由双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改成四基的“

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2、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3、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4、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等等。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能较好地完成教师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科学,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勾通、配合、齐心协力教育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我感到还存在差距,要多“悟”,在教学中多找不足,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上一个新台阶。

篇2: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上周五我有幸聆听了各位数学专家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解读,从中我更加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目的以及教学目的。

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生活化的数学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体现数学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新教材就是将数学知识放于生活中,让学生亲临数学情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其中,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对现在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教学,可以是有意或无意的进行渗透,不可生硬,这就要求我们去“悟”。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学习,本人收获较大,受益匪浅。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其内涵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版)中,有关问题解决的内容变化比较大,教师们认为:内容充实,素材丰满,训练目标十分明确。新教材使教师明确如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突出基本数量关系和传承经典的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样。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让教材中“接地气”的内容真“接地气”,把教材设计目标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研读教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方能使教材功能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学习,本人收获较大,受益匪浅,我不仅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方法上有更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疏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约束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能力:新课程着重于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篇3: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关于小学教学新教材“数学文化”学习效果的调查

随着数学这门学科作为文化现象对人的影响逐渐被更多人的发掘,它和语文学习一样,除了有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功能外,还开启了逻辑思维的培养功能。与语文给学生构建的语言沟通的逻辑思维不同, 数学为学生构建的是理性严谨的思维逻辑。数学教材的革新,使“数学文化”被更多的基层教师所接纳, 也为正在对社会加深体验和理解的小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逻辑方式[1]。

(一 )小学教师 “数学文化 ”学习的效果

小学教师是适龄儿童认识世界的启蒙老师, 他们的世界观和思维逻辑会对小学生的世界观和逻辑思维的构建产生深深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新教材中被更重视的“数学文化”需要积极学习,重新审视,以便为日后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言传身教活动更得心应手。

“数学文化”在小学教师心理上的渗透表现在其课堂讲授方式的调整方面, 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和对公式定理的死记硬背,而是充分感受数学式逻辑思维的魅力,敢于挑战权威,大胆推理,将理性思维和反思能力发展到极致。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考成为教师培养学生所采用和倡导的思考能力的主流, 并且这种更科学严谨化的求知精神的培养并不桎梏于数学课堂,“数学文化”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它所传达的思想与语文学习所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的观点类似。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可“数学文化”所推崇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并将它融入日常教学中。

(二 )小学生 “数学文化 ”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从传统数学教材公式定理不断照本宣科的重复练习中解脱出来,按照新教材所注重的“数学文化”的学习,建立科学系统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和严密理性的逻辑思维,学习数学从“苦行”变成了“探索”,趣味性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小学生在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2]。

通过对接受过新教材“数学文化”的诸暨市柱山小学的小学生的反馈的调查统计, 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调查对象认为新教材所重点教授的“数学文化”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将近百分之九十的调查对象认为“数学文化”是值得被数学教材继续加大推广力度的。由此可见,“数学文化”确实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对小学教学新教材“数学文化”推广的建议

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和教材编纂的创新化, 每一门学科的改革道路都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漫长过程,为了使教师和学生都能紧紧跟上改革的步伐,他们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和舍弃。“数学文化”虽然在国外自古文明时代就有,并在历史、哲学、宏观的世界观方面都有很深的纵向发掘,但是要使我国的小学生的接纳和熟练地运用还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一方面,在教材编写环节,编纂者需要凭借对“数学文化”的深刻认识,由浅入深地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教材之中,还要做好小学数学教材和中学数学教材在“数学文化”方面的衔接工作,提高“数学文化”的学习可行性和可操作性[3]。

另一方面,在数学素养方面,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学习,主动成为“数学文化”的传播者。为了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提高对数学专业知识的素养和对“数学文化”的热爱,充分理解编纂者的传播目的。只有做到这些,小学教师才能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将数学之美融入教学中。

结语

“数学文化”是数学所蕴含的哲学文化之美 , 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小学教育是学生生涯之始, 它对培养学生的三观和思维模式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小学数学教材的更新使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到“数学文化”,建立逻辑更缜密的理性思考框架,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论, 也为日后面临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处理办法。

摘要:我国的数学发展自古以来都以其实用性为主,然而随着数学的文化之美被引入小学教材中,数学教材在修订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向小学生数学推理运算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教学的双管齐下,将数学从小学生的实用主义工具变为分析各种宏观问题的助手。本文以新课标所推广的“数学文化”在教师和学生接触后达到的学习效果加以分析,并针对他们的“数学文化”学习效果调查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篇4: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点;方法

现在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和发展,教材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老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老师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开展教学是我们要进行探究的问题,要通过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一、教材发展的新特点

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在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比较注重知识的交汇点,在整体知识布局方面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原来的旧教材各项知识之间都是独立的,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过于独立。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新添加的知识点,有些新的知识点在进行添加的时候是经过反复论证,老师以前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感到很陌生。老师熟悉在课前对知识点,还要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我们开展学习就是为了在学习中进行实际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养成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自己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二、新教学新方法运用

开展新教材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情况更加愉悦,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对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1.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学会处理相关的数学数据和针对具体情况计算。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平时为人处世的习惯和原则。数学的思维能够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最大的优化,老师要给学生创设他们喜欢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开展学习。比如,在教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在水果市场里买水果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对水果进行分类摆放。因为,超市的各类商品的种类很多,那么,商场里面的阿姨是根据什么来对货架进行摆放?这样,老师通过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实际进行联系,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立体和直观的感受和印象。老师也可以在进行概念讲解的时候,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例如,通过转硬币和抛骰子等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数字的运算,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掌握新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现在学生要想掌握学到的知识,就要在亲身的实践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学生可以在“做”中体会和巩固,少运用说教的教学形式,多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我们在进行平行四边形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先回忆一下平行线中平行的条件是什么?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在观察和分析中归纳方法,这样学生对自己探究出来的问题结果就会有深刻的印象。老师可以让学生同样的方法讨论其他问题,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方法和讨论过程开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分组讨论中来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和老师开展有机的结合,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

3.疑问的预设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保持在兴奋的求知状态中,不断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进行“利息”概念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就是一个小朋友10岁了,每年亲朋好友给200元的压岁钱,那么,按照现有的利息这位小朋友把压岁钱存到银行里面会有多少收益呢?学生不能马上得到结论,今天通过对利息的学习就能计算出结果。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弄清楚这些信息是怎么回事,在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自觉学习的积极动机,这就是新教材的疑问预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和质疑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创设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更加透彻。新的教材标准不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对所有知识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也会高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中培养自己对问题的提出、理解、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林波.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14):13-14.

篇5: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朱荟嵘

为期一天的新教材培训结束了, 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学习,我收获较大,授益匪浅,不仅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便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就有更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疏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约束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能力:新课程着重于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所听得两节数学课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人教版专家具体的分析了这次新教材在内容上的变动,专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他对数学的认识,给我感受颇深.其中知识树知识花的整理积累方法我们可以很好的借鉴.数学课堂旨在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我们努力追寻着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

篇6: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德江县青龙二小 张羽山

2013年1月4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参加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这次网络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成为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此次网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为确保培训收到实效,上午8时30分,举行了培训开班仪式,李校长就此次培训作了相关要求,他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认真作好培训记录并写好培训心得。

上午9时,培训正式进行。首先由周小川主持了培训开幕式,接下来由刘丽老师进行人教版(2011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介绍,首先介绍总体内容变动及编排特点,接着按单元分别进行介绍。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2011版与2001版的区别及2011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大致内容。11时由卢江老师介绍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数字课堂”与“备课资源”两个界面。这套光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动画、声音,生动有趣。教师可根据需求,个性化教学提供资源。

下午2点,刘加霞老师作“把握数学本质,有效落实新课标”学术报告。其中的“数学本质”指基本数学概念、重要数学思想。使我认识到了2011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即:2001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001版:“双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1版:“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最后,刘加霞老师提出有效落实新课标的两点建议: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与教育价值、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

下午3点半,小学数学编辑室主持,三位专家为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互动答疑。培训结束后,我校数学教研组长周红老师组织全体参培学员进行了集中讨论,大家对这次网上“充电”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致认为,此次培训紧扣小数新课标教材编排特点及课程实施进行,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给一线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航作用;并纷纷表示,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好培训精神,让培训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篇7: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调整:

一、加强了知识的准备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了实验教材的数一数、比一比;删除了比高矮、比长短;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都删去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将半点的认识挪到了二年级上册,减少了半时对整时的干扰,这样调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二、注重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这次修订编委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教材。新教材提供了新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如王娜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解决问题》,王老师首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读图发现问题入手,通过看(看图里有什么)、想(想怎么解答)、写(写解题过程)、检查(回过头来检查)四步,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新教材还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篇8: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教材,数学教师,创新思想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 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本章对三角函数, 总共三单元, 第一单元: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二单元: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第三单元: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了如下分析。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的相异处

与旧教材比较, 本章在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以及在教学要求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原来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及其相关的内容共有三章, 即三角函数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 现合并为三角函数一章, 由原来的72课时压缩为36课时 (不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举例) 。具体的有以下几点:

1.将三角函数安排在数列之后学习

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中, 新教材只出现了三个关系式, 旧教材中有八个关系式。

3.新教材只有正弦和余弦的诱导公式, 旧教材有正切和余切的诱导公式。

4.将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 从旧教材的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这一单元的第一节, 移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节中。

5.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移到诱导公式后, 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节, 而旧教材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独立的一章。

6.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单元移到两角和与差三角函数的后面, 删掉了余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一节移到本章书的最后面, 并在这一节中介绍反正弦和反余弦、反正切的概念。

8.删掉了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这几节。

9.把解斜三角形这一单元放到下一章平面向量里。

10.增加了实习作业一节。

11.增加了阅读材料, 小结与复习中增加了参考例题及学习要求。

12.对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要求降低。

除了以上这些不同, 新教材在例题、习题和内容讲解编写上也有很多改变, 删掉了大量例题和练习、习题, 也增加了原来没有的练习、习题, 出现了一些历年高考题, 如为92年高考题。还增加了带*号的选作题。复习参考题分A、B两种题目, 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二、新教材的特点

在认真学习和比较后, 我认为新教材有以下特点:

1.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 删减了旧教材中次要的, 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有困难的内容, 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

2.更新了旧教材中的数学符号, 使用国际通用符号:tg改为tan, ctg改为cot , 调整了知识结构和内容的编排顺序。

3.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体系上, 注重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意了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统一性、层次性, 注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编排内容, 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

4.对公式的记忆要求降低, 减少了20多个公式, 但对推导能力和应用公式能力的要求却有所提高。体现了减负精神, 不再过多强调死记硬背, 而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5.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6.本章书体现了数形结合、转化化归、代换、特殊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蕴藏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增加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体会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用到生活中去的。增加数学史知识及通过对数学家的有关介绍,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激励学生不畏困难, 奋勇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物理学及其他学科上的运用。

三、学习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四章的编写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精神的, 与旧大纲相比, 尽管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仍然落实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个性品质这三方面, 但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新课标作了符合高中生年龄特征与教育教学实际、数学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调整。基础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 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也界定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 它是显性知识中蕴藏着的隐形知识。作为基础知识学习, 其思想方法的学识和掌握显得更为重要, 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新课标确定教学内容本着“有用、基本、能接受”的原则, 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的, 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在数学理论、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上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在程度和分量上是高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 避免要求过高、分量过重的倾向。

对三角函数内容的精简, 其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1) 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新技术的发展, 由于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 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三角恒等式的变形就没有必要搞得过多、过难。 (2) 保留基本内容, 仍可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要求适当, 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3) 精简为增加平面向量等新内容提供了保证,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新一点, 知识面宽一点。 (4)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效益。注意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思维品质,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篇9: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教改;新教材;教法;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教材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施教者又该怎样用课堂这个舞台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了教师面前。

一、新教材与新特点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更加关注知识的交汇点;二是关注新增的知识;三是关注应用意识;四是关注现实生活;五是关注探究精神。

新教材关注知识交汇点,强调了学以致用,注重联系实际,提倡探究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做到“三多”。多看新的教学理论,经验文章;多听专家名师讲座,课堂实录;多想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该怎么办。只有增强历史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适应新的要求。

二、新教材与新观念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敏锐的眼光,转变观念,终身充电,不断更新知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次,新教材很多内容作了一些增减,教材难度降低,题量减少。但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一环套一环,前头没有讲,后头就不懂。如繁分式的化简没有了,角平分线定理删除了,因式分解中十字相乘法缺失等。同时,教材上的题不是太容易就是太难,不太适应中考的需要。

再者,教材通过“探究”来含接新的知识,贴近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迫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能再沿袭老一套办法来实施教学了。

三、新教材与新教法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自主的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明确为什么一定要学数学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论证。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科技发展的基础。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这就是新课标赋予数学的新含义。实际生活中,总得为人处世吧?而组合、区分、简化、推理、想象、顺序、近似,舍弃等数学思维方法,都是生活处世中随处用得着的方法。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去创设学生乐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可怕,只要主动配合,专心思考,学数学其实也很轻松的。

(二)标新立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他便会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方法。强烈的好奇心,又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他会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问题的前因后果,内涵外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则应有意识的安排,欲擒故纵,让学生有一种求知的欲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例如讲“同类项和合并类项”内容时,首先问学生“水果市场里的商贩们将众多水果按什么方法来分类摆放的?”,“超市里各类商品名目繁多,又是根据什么来摆上货架的?”以此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且给同类项概念一个直观印象,然后总结为:“同类项须判断;两相同、是条件;合并时、须计算;系数加、两不变。”又如在讲概念这一单元教学中,从学生喜欢的投球游戏开始,通过“转硬币”,“掷骰子”,“抓阄”,“福利彩票中奖率”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教育中接受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敢于竞争、学会合作”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竞争既可以推动个体发展,又能推动整体前进。合作学习是学生相互支持、配合、交流的学习形式,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面的互动,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相互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能够帮助、互动学习,既有竞争、又需共同解决问题,找出科学合理的答案。例如在学习“日历中的方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找出日历中的规律,实行小组活动形式,通过共同交流、探讨、归纳,学生发现了日历中横行、竖行、斜行的每组数据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以合作交流的形式,不仅使学生感到了相互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了集体观念,并从合作学习中获得了知识。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必须通过自身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学中,使学生从“做”中去体会、去巩固、掌握知识,尽量减少说教式,结论式教学。例如在平行线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平行线平行的条件,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如找到一对用同位角→测量这对角→观察、思考、发现→用其它位置的同位角验证→归纳,用同样的方法再归纳内错角和同旁角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分组探讨,先做后说,师生互动”,它把学生和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主要功夫用在“导学、助学、促学”上。

(五)适应形势,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题

所谓探究题,就是指那些题目条件不完整或结论不明确的试题。这类题的解题思路若隐若现,解题方法若有若无,需要通过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尝试、猜想、判断、归纳、总结等探究,才有望逐步得出正确的条件与结论。探究性问题的解答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价值。例如,有一道以杨利伟神舟飞船上天为情景的题,问杨利伟在太空中飞行21小时,绕地球14圈,在此过程中,他能看到几次日出?部份学生按正常思维则答十四次,但有个别同学提出了异议。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而此时教师则应引导:到底能看几次日出,会随着卫星发射升空的时间、地点、角度多个因素决定。不一定转了十四圈,就一定能看到十四次日出。

探究题与老的试题相比,具有解决思路灵活,思维领域广泛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往往属于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能满足条件的结论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有,教师只不过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只有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要完成新教材所赋予的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在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灵活运用,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惠.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10).

[2]王美英.小学数学新教材课改实验应体现“开放”二字[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S1).

[3]李金富.浅谈小学数学新教材整理与复习的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周露明.谈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2005(06).

[5]王林;黄为良.对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J].师范教育,2003(03).

篇10: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会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三位专家在解读教材时都提到了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几个点:即双基到四基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德育纲要的落实。其中,在培训中提到较多的便是核心素养的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指出,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教导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在教育当中渗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让小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切实掌握数学的核心素养内涵,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核心素养的落实同样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点。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包含: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关注的。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谈谈在这次培训中的收获。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例如:让学生通过数小木棒,经历数数的过程,感受自然数的本质;2.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在计算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算法,在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明白一个个算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能提升认识,还能为计算方法的得出打下基础,缩短教学的时间;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二、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抓住契机问:这样的算式还能写出多少?能写得完吗?感受用个别算式无法表达所有情况。然后,提出“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创造符号的欲望,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接着充分放手学生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充分交流,在辨析中提高学生对字母表示数意义的理解。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1.从情境入手,先让学生借助手中学具独立探究,在操作中感悟面积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感悟面积有大有小,进一步建立面积的表象;2.注重体验,体现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3.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经历:找---量---说---想---再找---建立表象的过程。这里一定是实物的表象,投影出来的失真了。

四、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比如,借助线段图理解问题。

五、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每册书都包含这个知识的学习,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一定要引领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价值。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六、培养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非运算技能,运算能力是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根据情况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往往我们老师为了提升成绩偏重学生算法的掌握,然而算理其实更为重要。

会上专家还介绍了些教材在改版时的一些想法。比如:1.情境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农村的素材,使得数学情景更加简明,每个情境的设计都是深思熟虑几番周折后才定下的。(2)知识结构根结合理化,例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面积的计算已前在一个信息窗中,这样在授课时,单独拿出一节课讲认识显得很单薄,但是不讲认识又没法讲计算。而现在把认识放在了四下多边形的认识中,这样在讲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就比较方便了。(3)合作探究更加细化,教材中每个小孩的对话都是一种方法,探究问题往往会出示。(4)通过在教材中设计智慧广场,落实数学的思想和方法。(5)强化数学的活动经验,本环节主要体现在综合实践方面。教材改完之后,更加细化,主要引导孩子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想问题---做规划―动手做---回头看,还要进行回头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6)应用题更加开放、层次性。低年级老师们往往忽视的看图讲故事是为后面学习应用题打基础的,原来的看图讲故事改编为讲完一个数学故事,还能再讲一个数学故事吗?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7)解决问题不再强调一人多种方法,不一定人人都学会所有的方法,只要会一种方法就行。

以上是自己通过本次培训所学到的,通过这次培训也使自己对于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篇11: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参加东方市教育局201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全员培训,收获颇丰,这种培训方式很好,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原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明确提出]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了接受学习的作用]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原为:更要] 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原为:更要]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篇12: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织金四小 杨树平

2013年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毕节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新课改实验教材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以前我不懂的东西,收获很大。下面我把我这次的培训体会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课标理念、教材修改与教学改革

首先,黄主任从四个大的方面对《课标、教材修改与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说明,很好地给我们阐明了本轮课标修改的方法和理念。

(一)对本轮课标修改的基本看法。

1.本轮课标修改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2.课标修改是十年课改实验的总结和反思。3.修改后的课标更加客观,更加全面,更加理性。

(二)本轮教材修改的思路和重点。1.更新素材。

更新素材要注意一下几方面:一是选择素材不能一味赶时髦,要有历史眼光,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二是要兼顾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陆、平原与山区学生的生活背景差异,努力提高素材的普适性;三是进一步巩固素材自身的数学内涵。

2.降低难度。

本轮教材修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教材本身存在的难度进行了降低。如关于圆周率的计算,在计算中,学生可以用含有π的式子表示结果。

优化结构。

对于繁杂的单元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合并。比如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合成了一个单元,而统计原来九个单元也缩减成了七个单元等等。

3.突出基本数学思想的感悟。

修改后的教材更好地突出数学思想的感悟。4.适当整合实践与综合应用。

5.针对于原来教材的综合不强实践不强的缺点,本轮教材修改从适当加强综合、加强长作业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活动。

6.积极倡导“动手做”。

7.重视提供具有现场感的数学活动线索。

(三)对教学的几点启示。

1.深层次地理解和分析教学内容是基础。2.引领学生进入高质量的思维状态是核心。3.更高境界在于激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4.多多关注学生的良好品行与健康人格。

二、微观视野里的课程改革和教材修订

黄主任用极其坦诚的态度适当例举了这次苏教版实验教材一至六年级的大体内容修改的一个大体方向,给我们参加学习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13:小学数学新教材的调整与变化

一、在教材结构上的调整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内容与要求的变化与实验教材实施的情况, 以及相关的教材修订研究, 对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教材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修订后的教材, 数学知识的出现、教学的顺序更具逻辑性, 更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顺序。总的来说, 新版三至六年级的数学教材, 将难的内容往后调整, 将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往前移, 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也更利于教师的教学。如, “数字编码”这一知识点出现在五年级, 考虑到现在的学生经常接触数字编码类的事物, 对这一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 因此, 新版教材把这一知识往前调至三年级, 这意味着上四年级的学生跳过了这节课。原来四年级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 因为难度较大,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感, 在新教材中被调至六年级上册, 这样六年级新生就要遇上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鸡兔同笼”题是一道典型的奥数题。旧教材在六年级上册, 让学生用方程去解决。新教材将它调整至四年级下册, 引导学生用列表、作图等方式来解决。原来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上的例题, 新教材不再要求学生只运用单纯的加减计算时间,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读表、数数等方法来求得答案。另外, “植树问题”从四年级调整到五年级;“数对来确定位置”从六年级提前到五年级;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从四年级调整到六年级。同时, “统计与概率”原先放在一二年级, 现在调整到了四、五、六年级, 因为, 对一二年级学生来说, “统计与概率”过于抽象。这样的调整, 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 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 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二、在具体内容上的整合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依据实验教材实施的经验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对教学顺序和节奏做了一定的调整, 重新整合原来有联系的小单元, 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如, 三年级上册重新整合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第一单元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例题是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试一试三位数乘一位数, 这样通过对比促进计算方法的迁移, 引导学生依据已有计算经验适当总结计算方法。第四单元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整个单元内容丰富、庞杂,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促进计算方法的自主迁移。四年级上册合理整合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整合了小数乘除法, 适当加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更强调联系整数四则计算的方法、探索相应的小数计算方法。另外,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逐册安排“探索规律”专题活动。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但应用规律不作考试要求。

三、在问题解决上的变化

新教材重视对“四能”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 还要求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与基本方法。

1. 重视在每个内容领域中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 在认识图形、数的认识、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中安排了运用所学知识问题解决的例题, 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

2. 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与基本方法。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步地让学生学习并体会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 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 ———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 (教材一般用“怎么解答?”提示) ———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 (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 。三年级上册增设了“从条件出发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其中教材大幅度降低了例题习题的难度, 突出了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增设“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思考”的策略, 清楚地呈现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分析、列式、回顾反思。四年级上册问题解决策略主要编排特点: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归纳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或者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愿望, 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 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五年级上册降低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难度, 突出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新教材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还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提供丰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 新教材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 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 自主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例题中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 表达了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 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落实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4. 运用所学知识问题解决教学内容的编排, 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问题解决的内容除了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领域安排外, 还注意在数的运算教学部分安排大量的案例, 这样, 更能体现出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培养学生“四能”是本次修订的重要目标之一, 怎样使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 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除了在许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之外, 还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如, 三年级 (上册) 教材中的“时、分、秒”部分, 教材特别提供了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的一个情境素材, 这在原来教材中是没有的。在阅读这些情境与素材中, 让学生逐渐理解这一知识点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利用到哪些信息?从教学角度来说, 教师的操作性将更强, 同时要求也更高了。

四、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1. 新教材在每一部分具体内容的修订中, 不仅注意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精心选择案例, 设计内容的呈现形式, 同时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 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 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新教材增加例题, 减少新知之间坡度。而且精心设计练习, 课堂练习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与层次性,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每一道练习的设置, 都注意到学生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规律, 以便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如, 许多单元之后增加了一个“整理和复习”, 并且让全册教材的几个“整理和复习”与“总复习”前后呼应, 步步完善, 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册数学学习内容的完整理解。“总复习”部分, 在对全册学习内容复习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究活动, 使学生受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等多方面的训练, 为培养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2. 对计算方法的归纳, 数量关系的分析, 常见的如“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等数量关系, 以及解题方法与步骤的归纳与总结, 这些知识点在旧教材都被删减了。新教材又重新将这些知识点还原, 提倡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 初步学会构建数学的基本模式。

3. 新教材增加了符号内容。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变了, 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一些符号化的信息, 学生也容易理解用符号代表某个元素。如, 新教材将平行、垂直等数学专业术语, 用符号表示出来, 并把它的读法也表示出来, 如“a与b互相平行, 记作a∥b, 读做a平行于b”。

4. 新教材的素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中, “计算工具的认识”部分, 把原来的“掌上电脑”换成了“平板电脑”, 图表上的日历也更换成“2013年”的新版。

5. 新教材注重评价板块, 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 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新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后面, 都设置有“总结”板块———“本单元结束了, 你想说点什么”;而在每一册的最后, 还有“自我评价”板块, 设有“喜欢数学学习”、“愿意专心听讲”等设问,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学期的收获。一是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 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 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篇14: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我们的小学数学学习要想实现有效和高效,首先,教师要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现有的评价方式以及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相符了,教师也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标   教学改革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32

今年,我们学区组织了校本培训学习,笔者有幸参与了本次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地认识到,课改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教材的改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将课改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就能明显地体会到课改的重大变革:传统教学对于知识的学习比较注重,而新课改则是将培养方向和目标放在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上;传统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不太重视,只要能够达到结果就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而新课改则将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发展上,并设立了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个方面并重。因此,教师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使我们的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自己的感受,我浅谈一点浅陋的看法。

一、深入理解新课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我们懂得,“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并且,它还知道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对数学进行观察、实验,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数学活动中实现猜测与推理。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有效、高效,教师必须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还要把握住新课标的总体思想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新课本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研究,进而准确地掌握教材的主旨,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难点得到分散、疑点实现轻松突破。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轻松驾驭,灵活地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对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

新课标认为:数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理解、接受能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引导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和思考,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习潜力,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开发,当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了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时,教师要多加鼓励,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进行探索和实践。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他们,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组织和协调。小学生的知识面还较为狭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进行敏锐的捕捉,并将这种长处进行拓展、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更好的发挥。

三、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评价的形式和性质有很多种,有的评价是终结性的,有的评价则是发展性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评价形式,它是一个较长时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发展的评价。它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不仅有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有他们的技能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和多种领域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我们之所以采取发展性评价,是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发展。评价具有激励的功能和诊断的功能,只有在实际教学和评价中使它的功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发挥,我们的评价才算是有意义的,学生也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同时,对于评价的主体,我们要尽量避免单一,利用多元化的主体以及交互性的形式,使评价的主体得到扩大。小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获得健康的心理,幸福、快乐地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3]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上一篇:粤电集团电厂实习报告下一篇:用巴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