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安全管理

2024-04-23

基层安全管理(精选8篇)

篇1:基层安全管理

夯实基层管理,打造一流基层班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兖矿鲁南化肥厂仪表分厂仪表三班班长倪允鹏,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夯实基层管理,打造一流基层班组》。仪表三班是一支活跃在铁路以西,承载着我厂甲醇系统、尿素2系统、尿素3系统及双结构配套生产系统的仪控设备运行、检修和维护工作的基层队伍。

作为全厂最小的生产组织和重要的构成细胞,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班组管理中,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前提,以仪控安全运行为重点,以创建一流班组为最终目标的工作方向。

一、夯实基础管理,建立健全班组建设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班组建设水平。

思想指导行为,惟有做到思想上重视、态度上端正、行动上积极、方法上有效、措施上得力、机制上创新、奖罚上分明,才能真正搞活班组建设工作,为实现班组“提高自身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创新维修流程,提升维护质量”的愿景,加强规范化管理,班组以总厂文件、会议精神为指导,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紧紧围绕理念、制度、行为三要素规范班组日常管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做到量化、细化、标准化,不断夯实班组管理的基础。其次全面推行“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人离物归位,物

在一方安”的定置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及工具随意丢弃的不良习惯;细化仪表巡检、维护、校验流程,快速精准完成每项仪控维护工作;最后坚持“勤、精、细、微”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精心操作仪控设备,细化工作责任,从细微处寻找不足,力争工作处理有计划、有措施、有结果,全面实现工作过程规范化。

二、抓牢员工培训,营造和谐、融洽、奋进的学习氛围,多角度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的源泉还是学习,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质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任务需要。为此我班积极响应总厂开展的“导师带徒”活动,共有五对师徒签订了导师带徒全同,并且结对导师均根据合同内容及徒弟业务技能方面的所求所需制定了分段教培计划,并加以实施。除按时完成分厂要求的教学计划外,结对师徒还利用每次巡检维护和检修的机会展开培训,将学习地点移至生产现场,重点进行业务技能方面的教导,尽可能提升徒弟的动手能力。

一直以来,班组人员的薄弱环节便是业务考试,提起仪表三班的工作能力,领导无不是竖起拇指夸赞,提起业务考试,便是那不能揭起的伤疤---恨其不争呐。为改变这一现状,班内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包括“班组课堂”、“班组月考”、“每周一题”等,通过人员轮流自备讲义教案,个人薄弱环节公开互助,疑难故障处理方法共享,仪表试题集每月定范围考试并奖优罚劣等活动的实施,多

角度、全方位地提升了员工技能。如今我班已有三人成为“总厂技术能手”,在此次集团公司仪表工技术比武活动中,我班更是实现零的突破,有两人进入决赛,这些成绩的取得见证了班组业务培训的成效,向学习型班组迈开了坚实地步伐。

三、坚持技改技措,围绕经济、实用、少资金的原则,全面推行节支降耗。

纵观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扎根于基层的仪表维修工作者来说,小小的技改技措是百川归海---大势所趋。在班组负责的净化Ⅳ和尿素Ⅲ系统内便进行了两次技改技措。

大家知道,压缩机运行需时时监控油压、轴瓦温度、吸排气压力、出入口温度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纸记录仪显示。净化Ⅳ有两台脱硫压缩机,两台脱碳压缩机,共使用无纸记录仪16台,其中有7台无纸记录仪因设计缺陷,使用不足一年背光灯损坏,工艺人员抄表时需拿手电筒照着屏幕方可看见数据,不利于时时监控,多次联系厂家得到了回复是无纸记录仪背光灯不可单独更换,必须整台设备,每台费用是3万元。默默算笔帐就知道,因小小的背光灯损坏而更换整台仪表的费用达二十一万余元,尤如因灯泡损坏而抛弃整栋房子,丢了芝麻也丢了西瓜,为此班组人员各展所长,开动脑筋,设计出背光灯更换方案三套,经过多次分析论证和对比,认为自行购买LED灯管,收集废旧仪表变压器和手机充电器,改造一个单独供电系统的可行性较高。通过多次试验测试,班内人员成功完成了为无纸记录仪屏幕单独提供5V照明的方案并安装一台试运行,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将

其余六台背光灯全部拆除,实现单独照明。此次技改技措每台照明系统改造不足百元,大大节约了企业费用。

尿素Ⅲ包装机是尿素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速度直接尿素产量,包装精度影响企业信誉,包装速度和精度便成了仪表工作追求的重点。在包装机安装之初,厂家设计人员未考虑仪表粉尘对秤重控制器的影响,将秤重控制器安装在下料口附近,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尤其在夏季,溶化的尿液常常渗入秤重控制器内部,导致内部电路板短路烧坏,仅2010年夏季便烧毁主板三块,每块费用2万余元。为此决定将秤重控制器远离粉尘量大的地方,对其进行移位。移位听起来是项容易的工作,做起来却相当于除机械部分外对包装机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包装电源线、信号线、气源管等均需重新布局,丈量并更换。在查阅原始电路图、线路图,线路重新标识确认,多次实地考察分析后方开展移位工作。移位后秤重控制器运行良好,未出现电路板因尿液渗入损坏的情况,此次技改每台所需费用三千元左右,极大地节约了企业成本,为企业节能降耗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位尊敬的领导,仪表三班在近年班组建设、人员培训、仪控设备运行和技改技措方面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还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提高的地方,特别是对提高员工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还不够扎实,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还做得不细,员工独立顶岗周期较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仪表三班将在今后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总厂转方式调结构减亏增盈的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为重点,不断探索仪表运行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

方法,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高效携手前行,投入到打好“三大硬仗”之中,为企业稳步前行提供强有力的援助保障。

篇2:基层安全管理

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这次安全月活动的主题是“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作为一个企业,生产车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灾区。因此,企业要想推动安全发展,首先必须强化车间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

作为一个制药企业的生产车间,特别是使用各种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原辅料的合成原料药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工作更为重要,稍有松懈,就有可能给车间和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要想提高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

一、提高车间每个人员需要安全的意识。很多员工会认为各项管理工作都是车间管理人员或公司专业管理人员的事,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处于被动管理状态,管理人员怎么要求就怎么去做,造成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几个人在做。车间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告诉车间的每个员工: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如果车间生产存在隐患,会有可能对车间的每个人带来威胁,并由此给公司和自己家庭带来灾难。只要让车间每个员工都明白,安全生产与自己的生命和家庭息息相关,就会由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参与管理。车间的每个员工就有可能为车间安全生产献计献策;协助车间寻找和整改安全隐患;会接受和执行各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提高车间每个员工的安全技能。车间应做好车间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使每个车间员工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对合成车间的升温、加压、正确使用离心机、调节PH等合成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熟悉车间使用的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原辅料的紧急处理方法;会熟练使用灭火器,知晓什么样的情况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灭火器;同时车间应制定好应急预案,并对公司和车间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生产现场演练,并根据车间的工艺安全分析,和各个岗位员工进行推演,使员工熟悉自己岗位可能发生的灾害,和应急处理方法。提升了每个员工的安全技能,就能使车间安全隐患在萌芽状态就会被员工发现和整改掉,真正发挥出“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作用。

三、落实车间的安全制度,明确车间各级安全职责。车间对劳保用品正确穿戴;动火、登高等特种作业;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和换岗安全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要坚决落实。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车间内进行层层分解,建立和健全车间各级安全责任制,使车间各级人员明确自身的安全职责。同时制定好车间内部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使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到人人有职责,每个车间员工的安全生产与自己的绩效挂钩。通过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来规范员工;通过每个员工的安全职责与绩效挂钩,让车间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真正关心安全。

四、通过做好各项车间管理工作,来提升车间的安全管理。任何一种生产管理工作都不是单独运行的,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车间的各项管理工作都与安全管理工作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车间的设备管理、预防性维修、设备点检制度等使车间的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上带来的安全隐患;车间的GMP管理工作可以规范车间员工的岗位操作,操作关键点的双人复核,可以大大减少

员工的操作失误,确保车间按工艺生产的规范和安全;车间的现场管理,可以使车间员工各负其责,配合更加密切,确保车间在生产现场的管理无盲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车间的定置管理使车间的每种物料和工具、可移动的装备、消防器材配置合理、摆放安全规范、使用方便,可以大大减少因物料混淆、现场物料数量过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方便转移物资,快速拿到工具和消防器材,为消除安全事故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因此,车间的安全管理与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车间的生产才能真正做到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以上只是我在合成车间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个人体会。相信随着今年的“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安全月活动的展开,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会更上一个台阶。

篇3: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探讨

创建安全文化

基层班组安全文化是一种理念和习惯行为, 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 能够形成讲到工作就会想到安全, 并对安全措施逐一落实的思想, 那么工作中的安全系数就会有很大提升。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逐步提高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

提升意识

安全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 涉及工作现场的方方面面, 要求有一万分的保险, 而不能有万分之一的“死角”“漏洞”。做好安全工作, 仅靠某位领导或员工是无法实现的, 需要班组成员共同努力。要把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贯穿到工作当中, 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每名员工的心中, 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上来, 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证安全的良好氛围。作为企业的“兵头将尾”, 基层班组的站长、班长在工作时应身先士卒,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班组成员起到带动作用。

加强培训

培训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员工培训应结合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现象以及员工中出现的不稳定情绪等情况,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座谈会、岗前培训、岗位练兵、预案演练等活动。让员工从培训中不断提升素质, 提高他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培育文化

1.亲人安全岗位行。企业可以通过组织“亲人安全岗位行”活动, 让员工家属到装置、到班组、到岗位, 了解亲人的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安全风险等, 以使企业和家庭共建安全文化, 将企业安全文化向家庭、向工作外延伸。

2.安全文化漫画展。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安全环保漫画展, 使画者明其内涵, 看者震撼心灵, 并在各装置班组巡展, 使安全环保漫画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3.安全文化小品大赛。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安全文化小品大赛”, 由员工自编自导自演, 用小品来解读安全, 用演绎来揭示道理, 在丰富娱乐文化的同时, 给人以鲜活的安全启示。

4.安全论文征集。企业可以通过开辟HSE体系建设专刊, 促进班组明思路、定措施、提做法;开展岗位员工谈认识、写体会、话感受,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管理

安全目视化管理

安全目视化管理是指通过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 明确人员的资质和身份、工器具和设备设施的使用状态, 以及生产作业区域的危险状态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目的是提示危险和方便现场管理, 利用各种有效载体, 强化视觉冲击效果, 使安全风险由隐性变为显性, 使规避风险措施由不可见变为可见, 时刻提醒员工规避风险、安全操作。

1.设置可视化警示牌。企业可在现场危险作业区、关键部位及操作室等地方, 安装常见违章、典型违章行为及纠错警示牌, 时刻提醒现场作业操作人员, 严格执行“规定动作”, 杜绝违章, 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2.悬挂“三违”现象提示栏。企业可在装置操作室设置“三违”现象提示栏, 主要包括本装置班组的共性“三违”和个性“三违”, 同时明确“三违”现象的举报电话。通过醒目的“三违”现象提示栏, 让员工看得见、记得住, 达到提示警示的目的。

3.制作“温馨提示卡”。企业可在班组制作“温馨提示卡”, 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卡的“防护常识”、蓝色卡的“危险作业”、红色卡的“事故案例”、黄色卡的“典型操作”。在班组安全学习中, 在班组交接班时, 滚动式地将“温馨提示卡”内容作为学习和提示的特定内容, 使“温馨提示”更贴近安全、更结合实际、更符合自己, 使“温馨提示”个性化、实质化。

落实属地责任

属地管理是指生产作业现场的每一个员工对自己所管辖区域内人员 (包括自己、同事、承包商员工和访客) 的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好、作业过程的安全、工作环境的整洁负责。企业应采取“定人、定责、定区域”的三定方式, 以值班站长为责任人, 值班员工为管理人的属地管理机制, 严格把关属地范围内的生产巡检、流程倒换、设备维修、施工管理等, 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负责”。属地管理是落实安全职责的有效方法, 是岗位责任制这种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延伸;实施属地管理, 可以树立员工“安全是我的责任”的意识, 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实施风险管理

企业可实施安全风险识别, 让员工参与岗位风险识别。让员工懂得作业场所的风险, 懂得怕才会更好的执行, 真正避免“无知者无畏的”的现象发生。此项工作非常强调员工的主动性, 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培养员工的意识, 即从被告知到理解到相信的过程。识别的方法可采用工作前安全分析等工具方法, 按2个层面、3个步骤开展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2个层面是指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指“8小时”内外, 空间是指生产站场内外。3个步骤是指员工自评估、班长组织综合评估、上级审核形成清单, 并针对性制定控制预防措施。

开展事件管理

企业应将每一个事件都看作改进的机会和进步的阶梯, 鼓励事故事件上报, 强化事故事件分析, 深化事故事件分享, 切实将事故事件变为资源。通过定期分析上报的未遂事件的发生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真正把事故事件当作一种宝贵的资源进行广泛共享, 为日常管理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充分发挥事故事件管理在推动安全绩效改善上的积极作用。

运用工具方法

篇4:基层安全管理

1.健全管理制度是基础——让一切有章可循

制度建设在队伍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我们一队成立后几年里,先后完善了《资料整理标准》、《井组资料录取考核细则》、《生产岗位检查细则》、《生活区管理标准》、《员工行为准则》《员工培训制度》等制度和管理标准。

下面我就将在执行这几项制度时遇到的典型事例进行简单剖析:

1.1培训学习制度

我们规定每次培训必须把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有机的结合起来,每周定期定点地向员工宣贯培训。比如由以前实行的“一日一题”改为“一日一问”,在讲解采油日常工作课题同时还对前日课题、“十大禁令、安全三标管理标准”等关乎员工安全大事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由班队干部进行点评,使每位员工逐渐熟悉掌握安全和技能知识,便于每次实践时都能自然而然的按照规程操作。

1.2检查反馈制度

我们队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标准,比如在检查井场标准化管理中从井场规划布局标准化,流程标注标准化,井场管理标准化3个方面进行建设;按照“点、线、面”的思路,从每一块岗位职责、安全标示牌、每处流程走向箭頭标注、值班室、库房物品的摆放位置、高度、尺寸都做出明确的规范;为了进一步增强意识、落实责任,我们切合实际提出 “三承包”:即干部包块;班长包片;员工包点;大到抽油机、大罐小到扳手都有专人负责,将检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强化了标准化管理责任制,推进了全队创建标准化井场活动的深入开展。

1.3奖惩考核制度

我们一队立足班组,结合岗位,从安全生产、技术素质、现场管理、资料管理、设备管理、组织纪律等8个方面,规定岗位职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制定考核评分细则和办法。根据考核结果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奖罚兑现,真正实现员工“多劳多得”,极大的激励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将班组的浮动工资进行有目的的偏移,从各班组中找出典型,在晨会中给予表扬,鼓励每个班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各个班争做优秀班组,并按月评出给予奖励。

2.贯彻执行是关键——让刚性制度硬起来

制度若不认真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为此,我们认真抓好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党员干部带头落实。这是保证制度真正落实和执行的关键。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有些干部把制度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因此党员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水平,始终如一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培养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要形成这种氛围,必须要员工从思想上对制度敬畏,制度才能有效推行。我们在每个月考核中,将考核内容、原因和责任人公布,让员工参与监督过程,形成“有规必依、执规必严”的良好氛围,把制度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行为准则、思想观念中去。

第三、坚持持久的跟踪监督。健全制度时明确责任人,遇到问题后真正做到“四不放过”,特别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执行制度时紧时松、虎头蛇尾或“雷声大雨点小”等现象,做到执行制度始终如一。

篇5:基层安全管理

基层关注:开平基层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表示关注11月5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将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北京城管)调整为市政府直属行政执法机构。而此前,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是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二级单位。在业界人士看来,不能小看北京城管身份的变化,因为归属之变解决了困扰北京城管14年的执法主体资格问题。

有专家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大概还有10%左右的城市没有解决城管的执法主体资格问题。近年来,在各地对城市管理的不断探索中,不少地方注意到了城管的执法主体资格问题,通过相应的程序将城管纳入当地政府的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

篇6:浅议基层车间的安全管理

车间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单位,是企业生产的执行者,也是安全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是员工开展工作和企业开展日常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企业的“器官”和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企业要想夯实安全生产 “根基”,就必须做好基层车间安全管理工作。

动力车间承担着公司供电、供水、供汽重任,工作点多且分散,涉及工种多且职工老龄化严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自重组以来,动力车间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理念,狠抓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安全工作重心下移,重点做好预防工作。结合“5F”“6S”管理体系,围绕公司安全管理思路和车间的安全工作原则,从事故的发生原理出发,解决了车间安全生产中的两大难题,即怎样控制和防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怎样防止物处于不安全状态。

一、怎样控制和防范人的不安全行为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职工关注安全,重视安全。

安全生产最忌麻痹大意,车间通过每天的班前班后会、班子碰头会,和每周一次的车间安全生产例会,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重点结合本车间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生产阶段,采取集中学习公司安全文件,自学、安全演讲、事故案例讲解、安全宣传栏、张贴安全标语等等不同的宣传教育形式,及时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把一些常用的贴近工作的安全理念、安全知识传授给职工,让职工在接受安全教育中保持新鲜感,从而引起职工在工作中对安全生产足够的重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2、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杜绝“无知”事故发生。

所有好的安全生产习惯都是在一点一滴当中培养出来的,是在严格的要求当中培养出来的。车间通过推行“三表两卡”,对新进职工的岗前培训,班前班后会,安全生产例会,每日一题,每周一考,每月一评和各工种的定期培训考试等形式,每天讲安全、每日学安全,把这种安全管理融化在职工意识当中,不断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技术业务的培训,使每个职工在技术业务有提高的同时形成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从而杜绝了因业务不熟造成的“无知”事故的发生。

3、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标准。

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保证,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最根本措施。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工作标准的高低,决定着工作质量的好坏。制度完善了,标准提升了,必然起到水涨船高的作用,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动力车间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三个层面的不足,加以完善和修复,先后修订完善了十七个岗位工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每项工作的标准,做到车间内每名职工有职责,每项工作有标准。真正做到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

4、强化执行力,推行制度落实。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去执行也只是一纸空谈,制度落实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作保证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项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动力车间首先加强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统一部署,统筹安排,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职工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遵守制度的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职工行为规范、自觉行动。使制度在问题出来之前就发挥作用,以先声夺人的优势,内化成自觉遵守制度的心理意识。其次,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督查、定期督查和专项检查,并畅通职工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动员职工监督制度的落实执行。第三,车间管理人员带头执行制度,作出表率,切实做到不因人而设计制度,不因人而改变制度的执行,不以任何理由排斥制度,不让任何人逃避制度。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全面推行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5、严格层级管理,建立职工诚信履职档案,考核到位。

车间建立层级管理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职工诚信履职档案,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诚信档案。对不执行车间制度,不按标准完成工作的,除批评教育外,记入诚信档案,并查找出原因何在,上下追责,能细化的细化,能够量化的量化,把考核结果与具体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挂钩,促进车间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6、安全工作重心下放,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基层车间的组成单元,也是直接承担安全生产任务的最前沿、最基层组织。动力车间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规范、落实班组长现场管理,使责任和压力传递到班组、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组。明确班组长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逐个岗位、逐个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班组安全信息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台账,监督职工按章履职,对标工作。严格落实班前会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实现文明生产。

7、制定安全措施,推行“两卡”,确保工作过程安全。

对于大型重要工作,车间要求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作业措施,措施包括人员组织,物料准备,内容及人员分工,工作标准及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有力的保障了设备大修、春检、秋检等大型重要工作的安全。对于一般性工作,同样要求填写“安全分析卡”,提醒职工,干前想一想,安全之事无大小。

8、加强薄弱人物排查,“四违”人员帮教。车间为有效的对薄弱人员进行了解和排查,专门建立了职工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每一职工的家庭成员、病史等情况;车间工会多方倾听职工言论,了解薄弱人员情况;严格班前会薄弱人员排查,杜绝薄弱人员上岗。在班组内实行“互保联保”制度,对经常性“四违”人员,实行一帮一制度。帮教人与被帮教人签定帮教协议书,帮教人在帮教期限内要经常与被帮教人谈心,及时了解被帮教人情况,并向车间汇报。帮教人与被帮教人达成协议后,经济处罚协议也随之实行,被帮教人在帮教期内出现因帮教人工作不到位而引发事故现象,对帮教人处以相同的处罚,对帮教措施有利,被帮教人改掉不良习惯,解除薄弱人员帮教的,分别对帮教人和被帮教人进行表扬,并给予适当经济奖励。

二、怎样防止物处于不安全状态

1、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按照公司下发的《平铝公司机电设备检修日管理规定》、《平铝公司主要设备完好率考核办法》、《平铝公司机电设备七项管理考核规定》等制度,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动力车间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车间设备台帐及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档案,使全车间所有设备的大、中修真实、完整地反映在设备技术档案上,做到“一机一档”,一目了然,真正做到帐、卡、物相符;通过设备挂牌,统一了名称,明确用途,保证安全操作;为及时了解生产设备性能、配套附机、备品备件、大、中修记录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为今后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加强设备巡查,做好点检工作。

运行人员对车间内运行设备(110KV配电室、6.3KV配电室、动力变压器、自用变)每2小时巡查一次,设备维修人员对重点设备(公共变压器、架空线路)每周进行巡检,管理人员负责对车间所有设备进行抽检,以监督设备巡视工作的落实情况。特殊天气下,增加设备巡视频次,并及时填写好巡查记录,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3、认真开展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机电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动力车间的重要工作之一。车间通过车间、班组两级隐患排查,对每一个部位,每一类隐患,实施地毯式拉网排查,做到排查地点全覆盖,排查责任全落实,坚决不留死角。对查出的问题,按照五环六步法进行处理,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全过程监督整改,整改后向车间反馈整改情况,车间根据整改情况提出考核意见进行考核,确保设备无隐患运行。

4、在计划检修基础上,认真推行检修日制度。

车间的计划检修、清扫、试验、消缺工作,有效的避免了设备带故障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推行《重要生产设备检修日制度》,即将每月10日定为重要生产设备定期检修时间,改变过去重要生产设备出问题被动抢修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日常包机点检,科学预测设备零部件使用寿命,利用检修日将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处理,减少了生产设备故障率,延长了设备安全运转时间。通过落实设备检修日,充分解决设备检修与生产的矛盾,杜绝了一往安全为生产进度让路现象,保障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5、认真做好雨季“三防”,冬季“四防”工作。

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制定出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预防措施。建立避雷装置台帐,完成抗洪物资的准备、安排专人对全厂6KV以上供电线路、变压器、防雷装置进行检修、测试,完成电气预防性试验。对全车间生产设备、电气设施的接地装置和绝缘进行检测,及时消除不合格的接地点,建立了接地台帐。安排各班组对各自负责的厂房、关键设备、配电室做好防洪、排水措施,准备充足的防洪工具、沙袋,确保安全度过汛期。及时组织各班组开展冬季四防安全检查,对所有供气、供水管道、有关设备设施及辅机进行检查、保暖和检修,监督消除冬季四防隐患。

6、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推行设备包机制。

按照公司纵向逐级负责原则,认真推行“设备包机制”,为每台设备确定一名包机人,包机人对设备进行不定期巡查,包使用、包管理、包维修、包故障排除,配合有效的奖惩制度,实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在增强职工责任心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

7、安全用具,定期检测。

使用合格的安全用具,对各种安全用具(包括验电笔、绝缘手套、绝缘胶垫、绝缘靴、绝缘棒、接地线等)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试验检测,确保安全用具的有效性。

8、推行“6S”管理,加强现场管理。

篇7:基层安全管理者“安全”之我见

作为一名化工企业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是维护安全生产、杜绝事故发生的一道重要关口,对能否做好安全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安全生产法》中也明确规定了作为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在发生事故进行责任追究时,安全管理人员也必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责任和权力是不对等的,在生产一线安全监督管理员的权力、待遇是远低于生产一线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的;这就形成了可依法行使权力在企业生产中较难得到充分发挥,容易被弱化。部分技术人员、班组长不会太把安全管理员的话当回事,只对领导负责就好了,尤其是部分领导、部门有“轻安全,重生产”的理念,对一些安全隐患不愿及时处理,不配合,带头违规指挥作业,作为生产一线安全监督管理员就更难做了;安全管理人员定位低,职权低、谁又会理会?

就当是牢骚把,但确实存在!

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故太多太多了!这些事故中,每次的事故发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如果一些安全隐患能及时整改下,如果一些设备的安装合理下、如果我们劳保用品穿戴规范下、如果我们的个人防范意识增强下、如果我们工作中细心下,如果……这么多的如果有一个做好了,也许那么多的事故就不会发生了。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规定的缺失,而是落实时打了折扣,之所以难以落实,主要是思想上不认同,所以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认同,认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上层领导认同了,安全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职工认同了,安全工作才可以得到落实、执行,才不能只是流于形式。

相关职权部门在遇到安全隐患问题不能推诿卸责,相反地,应该

理性面对,有所担当;既然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任问题而不顾,嫌麻烦,怕多事。作为上层领导更要把安全工作、安全文明生产放在首位,着重体现安全工作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

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荀悦《申鉴》”。这些道理很多管理者都明白,可为什么做不到呢?记得刚从事安全工作时,我所在的车间因工艺设计先天不足,操作现场不合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职工在工作时极易触发安全事故,在从事安全工作三个月来向相关职权部门发了需要协调处理的隐患整改10几项,全部被通过,但在3个月期间无一项被整改,当你在督促他们时,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甚至干脆不予理睬,“你算哪个啊”!也就在这三个月期间安全事故频发,当事故发生了一些部门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那是你们车间的事情、你安全员的事情和我们有何相干,真的是和你们无任何相干吗?现在所幸的是提交的隐患整改80%已解决了,但是,是在事故发生后!!

不要等安全事故已经发生了,才会引起重视,不要等职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痛苦呻吟时才来把安全工作当成重点来抓。

“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点疏忽,一点大意,一

点小小隐患未解决往往是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起因。这些无一

不告诉我们“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我们要提倡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的原则;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大家的身边做起,为自己着想,为家庭着想,为社会着想,应该实事求是科学、客观的剖析隐患根由,治理隐患,减少隐患,防范事故发生,给职工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

篇8: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探索

一、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 科技人员平均年龄偏大且身兼数职, 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河源中支辖区有四个县支行, 每个县支行分别设有科技工作人员一名, 负责县支行一切科技工作事务。具体而言, 县支行科技人员日常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发生异常情况后, 对各业务系统或者网络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解决并及时将情况上报中支科技科。而多数情形下都是由中支科技科详细了解情况后派人解决, 因为县支行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力量。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各业务系统都是由中支科技科统一进行安装配置, 测试无误后再直接下发各个县支行的, 因此整个系统的前期架构过程县支行科技人员并未参与进来, 他们主要是通过熟读系统技术文档或事后的短期培训来了解业务系统。

2. 县支行科技人员平均年龄较大, 且部分科技人员并不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 因此在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难。在日常的科技维护工作中, 由于各县支行只有一名技术人员, 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都靠个人独自摸索, 缺乏与他人讨论与交流的机会, 制约了自身知识的更新。

3.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县支行在人员的编制上存在一定的紧缺, 科技人员身兼数职, 在负责日常科技工作的同时, 还担任着其他部门的职务。河源中支辖区的各个县支行内设“两室一股”, 分别为办公室、营业室、货币信贷与统计股。最初, 科技人员主要负责县支行的科技工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人员自身的努力与进步, 他们同时在其他部门担任着重要职务, 甚至出现以其他工作为主, 科技工作为辅的情况。

(二) 计算机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 硬件环境有待提升

1. 机房环境与重要配套设施情况。

目前, 各县支行只有少量的网络设备, 并不存在大型的计算机安全设备, 故办公大楼并未建专用机房, 只是将各网络设备摆放于相对独立的办公环境。县支行的办公大楼没有置办专门的配电柜, 无法对整个大楼的整体供电情况, 尤其是对重要设备的供电情况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县支行办公大楼均配备有柴油发电机, 可以在断电的突发情况下持续供电12个小时以上, 具体供电时间取决于当时所储备的柴油存量, 但个别县支行的发电机已经损坏, 只能依靠UPS对重要业务系统进行短时间供电。目前, 县支行所使用的UPS是由分行统一下发, 设备型号为艾默生的US11R-0030L, 受UPS电池或者其他零部件老化的影响, 能支持网络设备和重要业务系统的持续运行时间由半个小时至两小时不等。网络设备所在办公室使用的空调为小功率的家用空调, 只能进行简单的温度与湿度调节, 按目前的情况, 虽能较好地支持设备的运行, 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 网络设备的使用情况。

县支行现有四台主要的网络设备:两台路由器, 型号为思科公司的CISCO-2801与CISCO-2611;两台交换机, 均为CISCO-2950。其中, 正在使用的为CISCO-2801路由器与一台交换机, 另两台设备作为备份, 其备份切换模式为冷备份。这些网络设备均系总行与分行下发, 具体的配置文件是由中支科技人员进行设置, 测试无误后直接下发到各个县支行的。由于县支行科技人员很少能接受到专业的网络知识培训, 对网络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无法对网络设备进行相关配置并独自解决网络设备所引起的问题。

3. 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情况。

随着2008年奥运安保工作的开展, 尤其是在总行保密办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 从总行到分行、中支乃至县支行, 都加强了对移动存储介质的统一管理。移动存储介质严格按照“分级、分类、分网”原则使用, 涉密介质或非涉密介质只能分别承载涉密信息或非涉密信息, 并分别专用于涉密计算机或互联网计算机。除个别因日常工作需要和业务需要的计算机, 其他的计算机均按照上级行的要求使用USB端口限制工具对计算机的USB端口进行封闭。内部网计算机与互联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传输只能通过光盘刻录这一途径, 此做法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遭受病毒木马攻击的可能, 同时也降低了重要信息数据泄密的风险。

(三) 业务系统繁多, 信息交流平台缺失, 信息化建设效率低

近年来, 随着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央行各类应用系统陆续推广上线。由于央行业务和数据集中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实行B/S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系统的服务器与数据库安放于总行或者分行的数据中心, 基层央行的业务机只是作为客户端而存在。科技人员只需在完成操作系统安装的基础上对网络与浏览器进行简单的设置, 通过相关的安全认证后, 便可登录总行或者分行的服务器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此种运行模式在系统前期的上线运行过程中对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要求非常简单, 科技人员只需确保网络环境的通畅与业务机的正常运行即可。

现阶段, 县支行在用的系统有二十几个, 可以粗略分为三类:一是资金处理类, 包括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 (ABS) 、国库会计核算系统 (TBS)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CIS) 和会计凭证影像系统 (IMS) 等重要业务系统;二是非资金类的业务系统, 如与外管相关的众多系统;三是非业务类系统, 这类系统多数为单机版小系统, 主要由相关部门自行进行操作, 并生成相关数据上报对应上级部门, 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等。由于业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般, 对计算机的操作熟悉程度不够, 当系统出现异常时, 对科技人员的依赖思想十分严重。而科技人员一般非业务出身, 对大部分的业务系统难以透彻理解, 并且对于重要业务系统又不允许科技人员对其进行业务操作, 故在具体业务系统的操作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辅导和管理。因业务操作与科技应用脱节, 使得应用能力不高, 造成信息交流平台缺失和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

(四) 内控约束不严,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基层央行基本上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制度相对滞后。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系统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但信息化操作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 无法满足信息安全与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制度的执行不力。由于基层央行安全意识不强, 虽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系统管理员、部门主管、各级操作员之间的责任权限有明确的划分, 但在实际操作中混岗和违章操作现象仍然存在, 很容易因个人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资金风险, 无法形成有效的互相制约。此外, 操作人员的口令过于简单甚至长期不换, 记账员、复核员等各级操作员的口令保管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支行一般只配备一名科技人员, 有的还是兼职, 他们既承担应用系统的维护、软件管理, 又要负责硬件维护和网络通信管理, 既是系统管理员又是兼职安全员。这样, 既造成科技人员负担过重, 又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二、关于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信息安全管理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完善制度建设, 防范资金风险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非某个部门或某个科技人员的事情, 它需要各个部门和全行员工的配合才能有效地进行。面对越来越多的各种系统与计算机, 身兼数职的基层科技人员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并且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这就需要基层央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各个岗位人员的管理制度、电子化项目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系统应急制度, 重点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和内部制约机制。同时, 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深度, 完善相关系统的纸质文件, 对于系统的每项操作都要留下纸质说明, 确保相互制约责任到人, 如系统异常情况登记簿、岗位交接登记簿、系统操作日记等, 使各项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 深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逐步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消除资金风险, 保障资金安全。

(二)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随着央行业务和数据库集中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人行两级数据中心方案实施的过程中, 应用系统的处理中心逐步集中到总行和省级分支行, 作为央行的基层部门, 县支行的科技工作职责和工作重心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大环境的变化, 对基层科技人员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科技人员通过参加上级行的培训学习、钻研系统技术文档、与其他科技人员相互讨论以及与业务人员交流等学习方式, 逐步提高运维工作中故障快速定位和处理的能力。自身运维能力的提高, 不但能更好地协助业务人员解决问题, 而且能更加全面地将问题反馈至上级部门, 方便总行与分行数据中心对系统运行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

同时, 除了加强对基层央行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外, 还须针对目前科技应用的实际情况, 定期开展全员培训, 全面提高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 使之成为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增强系统操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发现、应对以及处理能力。

(三) 着力改善机房环境, 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目前, 县支行所使用的小机房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首先, 要求每个县支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逐步完善机房的环境, 提高防火、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等各方面的风险防范能力, 确保业务系统与日常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鉴于基层央行目前的财务状况, 对暂时不能解决的设备安全问题, 要积极主动向上反映情况, 加强沟通, 争取上级行支持。同时, 还要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设备进行充分利用, 做好现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保证目前安全防范设备的正常运转。其次, 要加强对重要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四)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提高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效率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人民银行自身职能的不断转换、细化, 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陆续上线运行。面对如此多的应用系统, 基层央行计算机安全人员的数量与素质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安全形势与业务发展。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必须搭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 使各级科技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畅通无阻, 杜绝“各自为政”的现象, 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 建立健全知识库, 提高科技人员与业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 让央行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工作。

摘要:金融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 是人民银行各级科技部门的重点工作。本文以河源中支辖内四个县支行为例, 着重分析了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安全,金融信息化,信息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明明.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现状[J].华南金融电脑, 2008.

上一篇:《变色龙》课文词语解释下一篇:可追溯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