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2024-04-17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精选9篇)

篇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灵台一中

史志红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 发展 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转变角色,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创设材料情境,拓展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一单元第二节《宇宙中的地球》中“存在生命行星”的教学时,可以展示课外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地球生命和地外文明》等,对课文进行适当补充、解释和拓展。学生经过阅读、理解、讨论、分析补充材料,对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中“火山”的教学时,我向全体学生讲了故事“庞贝古城的毁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紧靠它的罗马庞贝古城被埋没了。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从地下挖出古罗马钱币及大理石碎块,揭开了庞贝古城之谜。人们在开掘时,发现了许多悲惨受难的景象。” 真实的故事和火山简介,激发了学生掌握火山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与学。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创设图像情境,启迪教与学。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弘扬个性,落实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让学生“自组”。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让学生“自读”。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让学生“自议”。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第四,让学生“自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这样,教师的教学能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第五,让学生“自练”。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减负。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纠错,既落实了知识,又激励了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第六,让学生“自探”。“问题研究”、“课后活动”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根据“问题研究”和“课后活动”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实践,课改任重道远

三年的实践证明:“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一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学生获得了人生体验,激发了活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还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篇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摘要: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借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教育观念;课堂氛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一、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地学习这些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不可能一夕之间就改变的,教师要长时间地研究新课改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并逐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这些教学理念时,可以和其他的任课教师就课程的开展进行讨论,双方交流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提高对新理念的认识。

二、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新的时期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敢于说出自己的质疑。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学角色的变化。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引导者和课堂主导者之间的差异,摆正自己的态度,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对待学生时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贴近学生的心灵。其次,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高中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已经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之中的闪光之处,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现阶段出现了许多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1、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探究式的问题,将课堂主要内容的学习放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以《全球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看过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你们猜一猜这部电影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看过的学生吗?看过的学生可以讲一讲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吗?这时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回答教师的问题,等学生回答完后,播放影片的精彩片断,在播放视频片断时展示相关的材料。如《难以忽视的真相》电影中出现的.海平面上升的现象,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近些年来海平面正在逐步上升及南极冰川正在快速消融的资料。在看完影片后资料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全球变暖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所知的与全球变暖相关的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全球变暖现象中的疑惑,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让每个小组分别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共同确定问题的答案,之后和教师就答案的合适与否进行探讨,共同确定恰当的问题结论。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琐碎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运用。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教学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怎么运用思维导图。在回顾《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师带领学生回想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内容,这部分中的关键内容是全球气候变暖,然后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圆点代表全球气候变暖,随后拓展思维,画出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向外的线条,在每个支线条上分别写上一个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关键词如气温上升,按照这样的方式直到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梳理完毕。在学习思维导图的用法后,在地理学习的预习阶段要运用思维导图,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用思维导图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之处,并在不足之处标上着重学习的记号,在复习时有重点地复习。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注重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并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篇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关键词:高中地理,弹性教学,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对人价值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关怀。教学工作就要真真正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优势, 争取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的目标。因此,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弹性教学也要遵循教育本质要求,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 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一、关于弹性教学的概念

弹性教学主要是指将机动性、柔韧性以及灵活性结合在一起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通常说来, 弹性教学并没有可参照的固定模式, 它主要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基于个性及特点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弹性教学是教学的一次飞跃式改革, 它涵盖了教学的各个阶层。弹性教学的目标就是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进行深度挖掘, 从而达到其所能发挥的最佳水平。进行弹性教学的过程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开放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弹性教学时, 对学生们的学习评价一般都是具有诊断性和即时性, 进行弹性教学的教师要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意愿, 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机会和方式。

二、实施弹性教学的可靠理论依据

关于弹性教学,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供了可靠的教学案例。在《论语》中记载了一则:冉和、子路同时请教孔子, 说有一件事很想做, 但究竟应不应该立马就去做呢?孔子针对冉有和子路的个性分别作出了“闻斯行之”和“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的回答。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弹性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正因为人类都是不同的独特个体, 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也自然不同。因此, 对个体形态差异进行分析教学也极为重要。而让弹性教学最终被人们认可实现的还要属建构主义, 它提出了每个独立的个体肯定有一套属于个体的最佳学习方法, 而且也提出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帮助, 通过相关学习资料利用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 而非是由教师传授的, 这一点上就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了强调。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弹性教学实践方式

在地理弹性教学实施前, 要对班级学生进行逐一了解, 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方法等等, 再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初步分层。通常可分为学习成绩优异的A类学生, 成绩平稳的B类学生, 学习自制力差的C类学生。A类学生又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对普通教学知识不能满足的求学上进的优等生, 对这种学生一般采用目标鼓励的弹性教学方式;另一种学生成绩及表现也非常优异, 但他们容易因赞誉和羡慕产生优越感和满足感, 针对这类学生就要采用设立障碍的弹性教学模式。B类学生则可以采用常规教学方法。C类学生因为自制力不强以及学习习惯差, 学习效果相对薄弱, 针对此类学生一般要多花心思和时间, 最好成立学习帮助小组对其进行一对一帮助学习, 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和系统, 所以对弹性教学的教学目标就要分层次。第一层自然就是对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 一般包括地理基本事实和概念;第二层就要学会将掌握的基本地理知识灵活运用, 具体可表现为对地理现象以及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解说、总结、对比等等;第三层就是对地理思维的发散和扩散, 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立情景和给予相关信息, 让学生能对地理问题独立地进行分析论证和思维辩证。通常比起教师单方面讲解, 师生间问答的互动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对于设计问题也要注意技巧, 设立问题要做到分难度阶层, 然后对对应阶层的学生进行提问, 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还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弹性教学存在的不足

自从高中地理弹性教学实施以来, 取得的成绩自然令人满意, 但也不乏一些问题的出现。首先就是学生从原有学习观念和习惯上接受弹性教学模式这一过程历时很长, 当下教学规模和设施对弹性教学来说还有很大欠缺, 再加上现行高考制度, 一般高中学校就更愿意注重对A类学生的弹性教学培养, 而忽略整体学生。

五、结束语

总之, 弹性教学将传统教学的教育对象狭隘这一大缺点很好克服, 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很好落实,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以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高涵静.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的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2]党为民.提升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实效性的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9) .

篇4: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的新思考

一、地理教学中板书、地图、各种图表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有些大气变化图较为复杂。所以,有些图表在地理课堂上,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难以充分地展现出来。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板画、板图常常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尤其是对一些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一幅标准的图画,有一定的困难,这势必会影响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但这些地理挂图中要素繁多,体力复杂,信息包容量大,而且有时不分主次,能见度较低,不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地理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专业术语、概念、原理较多,仅仅依靠教学挂图来进行地理教学,并且让学生接受、理解,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完成有一定的难度。

三、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课堂较为沉闷。现在的地理课堂以纯碎的知识讲授为主,仍然是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这无疑使当下的地理课堂较为沉闷、枯燥,教师和学生仍然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参与。

笔者结合提出两点应对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的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功能,提高地理课堂知识传授的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高中课堂,多媒体富于表现的功能,教师在备课时,制造图文精美的课件,将一些复杂的地图、图表拆分,放在幻灯片上,将一个复杂的图表分开来放。将一些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动画,通过动画演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天体变化等。例如,在讲授大气的热力状况这一节时,导入新课时就可以通过幻灯片放映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配以文字解说“美国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现之后,人类发现月球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00℃以上,夜晚则降至-183℃。昼夜温差达300摄氏度,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是大气的热力状况保护我们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存在。”这样就解决了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而且图画和动画与纯粹的文字讲解相比,据有较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二)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提高地理课堂的互动和研讨效果。地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地理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多种解释通过多媒体技术反馈出来,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得出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师生充分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大气热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时,就可以利用这种交互功能,最终得出大气具有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可以说不仅授予学生“鱼”,而且授予学生“渔”。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探究的能力。

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1}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而不是控制者,应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提倡自主探究、引导和发现的学习模式。{3}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4}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努力增强开发本土化、特色化、校园化课程的能力,而不能仅仅是教科书的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例如,在讲授“城市化发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念,然后给出一个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弊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问题的空间。

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而且在课堂上,还要积极关注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向着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人才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 吴凤娟.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读与写·上旬刊,2013(06)

篇5: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益阳市第十三中学 李胜军

摘要: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思考方式必须是理性的,因此,作为文科学生来说,在地理学习中出现失败和迷茫现象最常见。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学将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方面,使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一改对地理的陌生观念,转而在学习中慢慢享受和热爱地理学习。就更新教学观念,坚持“学生为本”和创新地理教学的方式做简要探讨,希望能为我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借鉴。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的形势之下,怎样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既让学生学得所需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这是地理教师需要重视和优先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要时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新方式开展地理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坚持“学生为本”

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前提下,改变传统教育中不适应的诸多因素,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取其精华,选择适合的优秀理念。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学生扮演的角色,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单纯作为接受者的理念,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发挥他们的探究和研讨精神,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一般读教材、划重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学,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然后老师进行一一讲解,这样有利于加深印象;或者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地理教学更为具象化,比如学习地理时常要理解一些不同的地理概念知识,比如不同区域的地貌等,像这种内容单用想象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借用多媒体将其形象化,教师讲解起来轻松,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二、创新地理教学的方式

(一)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要想引起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兴趣的支配下让学生充分掌握所需内容;在高中地理讲课时,教师可以将情境创设运用到教学中,比如用地球仪、地质地貌、海底结构模型等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理解;又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构建,让学生通过动画影响来直观体验洋流的变化;又如,画图对记忆有所帮助,且延长记忆的时间,教师在讲授自然带之间的分布这一章时,可以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画图来帮助教学和学生记忆。

(二)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

地理教学方式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相反,而是在不断的因势更新中变化发展的。能否让一节高中地理课堂收到良好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相当关键。但是,选择怎样的方式教学要因情况而定,除去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全面考虑之外,学校条件、每个学生自身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部分。一般来说,在进行地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内容,采用演示和讲授方式教学之后,让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使他们的操作能力不断提升。例如,在对区域地理的一些知识进行讲解时,数据、地名非常多,这时候演示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使用图文配合方式再加以分析,学生就会形成关于这一部分的深刻印象,对这部分内容树立起空间概念;在对系统的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涉及规律、原理比较多,启发式方式教学比较有效,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此指引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牢固的掌握。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漫灌式,教师讲完课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后来发展成学生题海式学习,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做习题,但都没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本问题就在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因此,转变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是当务之急。曾有学者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自己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改变被动学习的地位,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讲解“人口的合理容量”这一章内容时,可以放弃以前直入主题开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先在课下收集资料,查阅参考书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分组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放映,分享完毕自己的观点之后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这种探究性的互动交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口和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从课堂学习中逐渐提升自身各项素质。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单纯掌握知识不是最重要的,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知识掌握花费的时间是否成正比才是关键。同时,直观、形象教学是新课改对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是着重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激发兴趣、积极探索、主动思考,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课,有兴趣主动探究,才能使他们在能力和智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入认识到高中地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使其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括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营造和谐融洽民主的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地理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时,可适当调整单元教学顺序,不必拘泥于课文的顺序。这样就使一些专题自成一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活功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

三.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学生兴趣

文学名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蕴信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课堂上巧妙地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趣横生中学习,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很多,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地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地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自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及植被的垂直分异。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m蕴涵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上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台教材内容发展学生多种智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课文中的图表、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与基础知识点相连的课外知识等,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多种智山,既要发展学生的显性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隐性智力。

如让逻辑一数学智能较明显的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因素倾向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一些活动;让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唱歌、演奏乐曲或解释其中的核心意义;让肌体一动觉智能较好的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电脑爱好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思维,等等。教师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逐渐克服自身薄弱点的环境和机会。如让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朗读课文,然后给于热烈的掌声鼓励等。这里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此创设人人尝试成功、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帅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篇7: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衔接出现了问题,初中地理知识过渡到高中地理知识存在较大的跨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进而使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问题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知识衔接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策略

初、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在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与初中地理不衔接的现象,始终困扰着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衔接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进而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导致初、高中地理脱节的原因

1.师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有限。因为受传统思想和初中升高中考试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不够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地理通常被看成副科,导致一部分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由其他教师代教地理课程。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低,导致初中生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另外,因为教师地理专业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缺乏整体了解,导致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无法把初、高中地理的内在知识联系起来,这也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地理教学,以致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且内容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根据新课标的安排,初中学校一般都在学生初一和初二时开设地理课程,在初三就不再作安排。这样就造成一年时间学生没有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必定会导致学生遗忘之前所学的地理知识,这是造成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无法很好衔接的原因

之一。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主要强调的内容是中国以及世界地理,重点是描述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现实,所涉及的问题层次较浅,系统以及理论性都相对较差,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较低。

二、衔接初、高中地理的有效策略

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到位,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导致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和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衔接起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将初、高中地理进行衔接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自身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了解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要关心学生心理以及学习的状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因材施教,从多个方面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夯实基础。比如,在高中地理教学前一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回忆初中有关地球仪、经纬网的知识,以备与高中“地球运动”知识相衔接。

2.钻研教材,把握课标

初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和未来发展有作用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的问题以及以地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使生存的能力得到增强。而高中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探讨以及合作交流。通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应该具备的地理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心都比初中时成熟,因此,要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地理思维的能力,全面掌握学习以及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这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1)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地理思维能力中空间思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地图知识和等高线以及区域地图和地球运动时,都相对困难。由于学生很难理解地理事物的组合结构以及空间形态,从而对其掌握不够好。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不仅要顾及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增强其直观性。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地球仪、挂图、双手、板书等进行演示。在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①可以充分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演示与思考;②让学生拿出双手合十,按地球转的方向,从上俯视,从下仰视,观察地球自转情况。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构建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析图能力

“无图不成地理”,因而看懂地图特别重要。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含有较多的图像资料,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有限,因此,初中生对于地理中的图像分析以及解读的能力普遍较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图像的观察以及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分析图像来获取地理的信息,并要求必须要快速、全面和准确。同时,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将其进行概括和分析并进行描述与阐释,并且进一步论证以及深入探讨地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得到提高。

4.改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想要做好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工作,必须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课堂的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通常对于地理产生兴趣源于感性认知,例如,一些地理的奇闻轶事和各个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高中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动力不仅来自理性的认知,并且还来自于感性的认知,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其感性认知。例如,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以及热点话题等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发疑问。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就先引出马航MH370失联的报道,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3月8日1时20分,马航MH370从吉隆坡至北京的航班在越南胡志明市空中管制区失联,地点为北纬6°55′15″,东经103°34′43″。

材料二 中国海军舰艇队航线示意图(图略)

问:马航失联地点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油污,该季节油污扩散的方向是,原因 引发兴趣,然后就讲解课标要求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避免对高中地理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进而使学生还能够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

(2)开展活动激发思维

改变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取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重视活动教学,开展地理观测以及考察和实验等实践类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强化教学直观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现代的教育手段,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为学生建立地理空间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地理动态,如,在教学“等高线”时,在手上画等高线,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学生对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一目了然;在教学地理必修一中重点的示意图:热力环流形成图、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一力、二力、三力作用下的风向图、地球上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的形成图时都可采取边讲边画的形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仿绘,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时,可以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运动方向。

在教学时还要多加利用教学挂图,教学区域地理时,把重要的经纬线用粗色笔直接划在挂图上,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区域地图,以此作为教学的辅助。通过各种途径以及长时间的教学的影响,使学生熟悉区域地图,从而消除学习高中地理的障碍。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及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一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解决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脱节的现象。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从而加强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与

交流。

参考文献:

篇8: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一、教学策略的涵义

所谓的教学策略, 其实就是指教师根据某一具体的教学情境, 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去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策略。教学策略介于理论和方法之间, 既是较低层次的教学理论, 同时也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仅包含了解决某一实际教学问题的教学理论, 又包含了解决某一实际教学问题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就是指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解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的具体措施

1.教学方法策略

第一, 营造良好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新课改要求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有吸引学生的注意,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让学生对地理课感兴趣, 同时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 增强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

例如, 在对于“地区气候特色”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话题:沙尘暴、龙卷风等自然现象, 并且以故事、新闻等方式导入到新课中, 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将学生引入到气候知识点的学习中。

第二,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 除了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外, 老师也要积极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并且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之后分析出地理知识内容, 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城市空间结构”这个部分的内容时, 就可以以学生生活的城市空间结构为案例, 向学生展示城市区位图, 并且让学生从中找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分布区域, 对各个区域布局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分析。这样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 使得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从而能够更快的获取信息。

2.教学理念策略

第一, 塑造学生的学习信心。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更加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 教师还要改变只关注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学习过程的陈旧教学观念,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融入到教学评价的体系之中, 注重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塑造, 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学习地理的动力。

如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旅游安全、环境保护等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与地理教学相结合, 教师通过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 对于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是十分有效的。

第二, 教师角色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综合性的专业地理知识, 不仅仅在教学方面能够精益求精, 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在地理的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地去挖掘问题的本质, 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在课程结束之后要对课堂中能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将自已定位于学生的伙伴,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讲解“地球与地图”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把自己设定为是学生中的一员, 将西瓜比作是地球,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切西瓜来模拟地球, 以实现对知识的讲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质疑, 耐心的进行解答, 这样有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结束语: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只有实现教学策略的转变, 才能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就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等手段, 依靠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这样才有利于保证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旭昌.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革新, 2010 (4)

篇9: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作。其间,虽然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方面都颇获裨益,但是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又是一次崭新的革命。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对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甚至于学生以及家长的教学观念和看法。而应试教育陈旧的思想也成为新课改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的“拦路虎”。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高中地理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天地。

二、更新手段,提高效率

首先,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的课堂预设工作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对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进行反思和尝试,明确教学的目的性。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带着目标进行课前的预习;课后,检查学习目标,通过导向性的学习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课后的复习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教育活动中,并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最后,转变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能力。改变教学思维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不同形式的训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如,在讲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可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再在课堂上和其他的组员分享,根据收集的材料,聊一聊其中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指出危害,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样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識视野,提高认知和感悟能力。

上一篇:优秀学生期末评语摘抄下一篇:浣溪沙·春情诗词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