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

2024-04-29

试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精选8篇)

篇1:试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

试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

摘 要:四川省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10年实施以来,地理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笔者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方面简要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都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创造顺应地理新课改的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要想取得有效的学习过程,就必须依托于积极的内在动力,即兴趣的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产生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是否能够很好的获得知识,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使他们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促进主动学习行为的发生。教师永远不要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基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没有实现效率的最大化,换言之,是失败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尽量收集素材,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感和好奇心,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上,激活学生的内在机制,促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积极拓展思维能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激发和调动学生潜在的动力机制,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感受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在讲到因地形因素影响气候变化这一节时,其中讲到了山谷风的形成,地理教师可以引用这样一则文献资料:三国时期,司马懿和诸葛亮在渭水一带进行决战,有一次当司马懿等人追击诸葛亮进入葫芦岛时,诸葛亮命人点燃山谷内的干柴,瞬间葫芦岛就成了一片火海,眼看大队人马就要被火海吞没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下起大雨,司马懿这才得以脱险。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看到这样的历史

资料后就会激发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学习山谷风的形成与特点,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并牢牢掌握本节所学的地理知识。

二、采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是新教学改革标准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立足于师生之间的合作,参照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质在于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消除陌生感,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地理教师可以参照如下的基本程序设置合作学习的过程:a、确定主题;b、划分小组;c、呈现资料;d、组内讨论;e、组间交流;f、归纳总结;g、全面评价。

该学习过程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较为复杂,依靠学生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集中收集素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体现了以小组活动为中心,实现全班学生知识共享的良性循环模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并提高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探究式学习是新教改形势下又一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形式多样的开放式研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立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收集、整理以及分析信息材料,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地理知识,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程序过程为:a、设立情境;b、提出问题;c、设计方案;d、分组实践;e、收集素材;f、交流汇报。

例如,我们在探究“热力环流”原理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创立问题情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并准备以下几种实验材料:一盆凉水、一根香烟、一根蜡烛、一个长方形玻璃缸、装满黑色水的带木塞的小瓶、火柴等。实验步骤如下:将装满黑色水的带有木塞的小瓶进行加热,然后放入装满清水(凉水)的长方形玻璃缸中,并轻轻拉出瓶口的木塞;将一只点着的蜡烛靠近一只点着的香烟。

(2)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描述。仔细观察玻璃缸中的黑色热水和清水(凉水)是怎样运动的?蜡烛和香烟产生的烟雾又是如何变化的?

(3)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垂直方向上小瓶中的黑色热水会上升?为什么香烟上方的烟会向蜡烛靠近,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

(4)讨论与交流。对上一步骤产生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5)得出结论。结合这一实验现象,得出地理知识结论:

①各纬度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分布不均匀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在空中形成的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③热力环流所形成的过程是: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垂直水平运动从而构成地面上地区间的热力环流;

④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分析过程画出冷、热两个地区间的热力环流图。

(6)验证和应用。让学生自主应用热力环流原理来解释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能够分别画出它们的热力环流图,并能运用热力环流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成都为何多夜雨?以此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在对地理知识进行原理的推理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进行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科学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鉴于其直观、形象、方便、图文并茂的优势,在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地理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具体化,但是其中也不乏抽象概念,尤其是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这部分内容,很多学生对于“黄道面”、“赤道面”、“太阳高度”、“黄赤交角”等抽象性名词感到一头雾水,容易将它们混淆在一起。因此,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这些抽象性名词做一下整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这些抽象性名词以及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内容,如:“地球的运动与四季的更替”之间的关系等,直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形象感,提高地理知识的直观性,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四、协调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认识水平。但是在改革中我们也不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 3

手段,特别是学生还要面临高考,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教学中协调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况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的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素质教育和课改过程中将教学带入到另一个极端,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本文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研究还不全面,有待于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继续努力,继续耕耘,惟有如此才能在改革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探索出新方法、新途径,更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新.地理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丽,李梅丛.文科综合课程中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4 [3] 白文新.地理教学特点与教学策略实践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2 [4] 黄京鸿,胡淑飞.有效教学理论与地理课堂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2 4

篇2:试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发现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其实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专业成长的需要。

一、认识历史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工作多年的历史教师,他们同一个教案用了好几年,同一个历史知识去年这样教,今年还是这样教,教学能力停滞不前。这是缺乏反思的、静态的历史教学,而不是动态的、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历史教学。

1.历史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必然选择

新课程的实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材具有开放性,并且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展现主动性,要求历史课堂具有生活化倾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少了一些传统的羁绊,但只有对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增长历史教学智慧,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即使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过去的许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正在受到新课程的挑战。在我们身边,不乏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但教学能力停滞不前的教师,面临新课程他们的教学还是老一套,纵观许多教学名师的成功历程,无不是反思研究所造就。

2.课堂教学的随机性要求历史教师重视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在不断变化,使得原来自认为很出彩的教学设计变得不合时宜。特别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各有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历史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也是动态的,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的。教学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如班风、学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教师保持可持续性的教学效应,并弥补历史课堂上留下的遗憾。

二、明确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最终目标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育的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是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是讲历代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要是懂得做人的道理。现今历史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把这一要求作为自己实施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也是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重点。那么,怎样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呢?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察。情感,从心理学角度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的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足、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指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成功感、怀疑感、对成就的欢喜与自豪、以科学的对真理追求等。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的资源,教师应多探讨如何把情感资源内化为学生自身情感的途径。态度,指人对于种种对象和现象的反映倾向和心理准备,是人根据以往的经验,给行为的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态度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方面,如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正义感、同情心等。从态度形成的过程来看,良好的态度可以经过学习者的成功体验直接形成,也可以通过效仿榜样而间接获得。而历史教学在后者中作用巨大,较其他学科有更强的优势。价值观的形成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一是学习、理解道德规范,使学生接受;二是引发学生的价值观念,促进其自发的反应;三是让学生进行价值的是非选择价值澄清;四是使理想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仅仅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应少一些历史教育的功利色彩,注意探索利用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反思能促进历史教师的不断进步

教师的实践智慧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生成,正如波斯纳所说的“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反思”。教学反思的载体可以是多样性、灵活性和随机性的。历史教师可以写教后感、教学小结、教学日记、教学札记,短到一两句话,长至三五百字,甚至是长篇大论。

历史教师如果能坚持写教学反思,将会形成动态的、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历史教学,必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研究成果表明,教学反思可以在以下方面加速历史教师的发展。

1.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历史教师可以深刻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自己的教育视野。在反思中,历史教师吸纳了先进的理念,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开始重视过去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更多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此所谓“我思故我新”。

2.增强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撰写教学反思是教师最适宜的、最具操作性的草根化研究方式,既贴近教育教学的实践,又能将理性的思考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可以为教研积累第一手鲜活资料,以后将反思的成果加以整理,形成论文,就可以发表或获奖。教师尝到甜头后,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将会极大提高,持之以恒,学者型的历史教师不再是梦想。

篇3:试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一、认识历史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工作多年的历史教师, 他们同一个教案用了好几年, 同一个历史知识去年这样教, 今年还是这样教, 教学能力停滞不前。这是缺乏反思的、静态的历史教学, 而不是动态的、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历史教学。

1. 历史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必然选择

新课程的实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材具有开放性, 并且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展现主动性, 要求历史课堂具有生活化倾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 虽然少了一些传统的羁绊, 但只有对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才能增长历史教学智慧, 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即使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 也必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因为过去的许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正在受到新课程的挑战。在我们身边, 不乏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但教学能力停滞不前的教师, 面临新课程他们的教学还是老一套, 纵观许多教学名师的成功历程, 无不是反思研究所造就。

2. 课堂教学的随机性要求历史教师重视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在不断变化, 使得原来自认为很出彩的教学设计变得不合时宜。特别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不同的学生, 他们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 他们各有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历史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也是动态的, 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的。教学环境中的其他因素, 如班风、学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教师保持可持续性的教学效应, 并弥补历史课堂上留下的遗憾。

二、明确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最终目标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说过, 历史教育的关键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 第二条是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 第三条是讲历代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中, 第一条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 学历史首要是懂得做人的道理。现今历史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是,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 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健全的“人格”, 提高“人文素养”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应把这一要求作为自己实施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 这也是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重点。那么, 怎样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呢?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察。情感, 从心理学角度说, 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的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足、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指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表现为成功感、怀疑感、对成就的欢喜与自豪、以科学的对真理追求等。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的资源, 教师应多探讨如何把情感资源内化为学生自身情感的途径。态度, 指人对于种种对象和现象的反映倾向和心理准备, 是人根据以往的经验, 给行为的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 态度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方面, 如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正义感、同情心等。从态度形成的过程来看, 良好的态度可以经过学习者的成功体验直接形成, 也可以通过效仿榜样而间接获得。而历史教学在后者中作用巨大, 较其他学科有更强的优势。价值观的形成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循序渐进:一是学习、理解道德规范, 使学生接受;二是引发学生的价值观念, 促进其自发的反应;三是让学生进行价值的是非选择价值澄清;四是使理想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因此, 作为历史教师, 仅仅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应少一些历史教育的功利色彩, 注意探索利用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反思能促进历史教师的不断进步

教师的实践智慧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生成, 正如波斯纳所说的“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反思”。教学反思的载体可以是多样性、灵活性和随机性的。历史教师可以写教后感、教学小结、教学日记、教学札记, 短到一两句话, 长至三五百字, 甚至是长篇大论。

历史教师如果能坚持写教学反思, 将会形成动态的、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历史教学, 必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研究成果表明, 教学反思可以在以下方面加速历史教师的发展。

1.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 历史教师可以深刻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开拓自己的教育视野。在反思中, 历史教师吸纳了先进的理念, 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开始重视过去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更多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此所谓“我思故我新”。

2. 增强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撰写教学反思是教师最适宜的、最具操作性的草根化研究方式, 既贴近教育教学的实践, 又能将理性的思考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撰写教学反思, 可以为教研积累第一手鲜活资料, 以后将反思的成果加以整理, 形成论文, 就可以发表或获奖。教师尝到甜头后, 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将会极大提高, 持之以恒, 学者型的历史教师不再是梦想。

作为处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要从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当中培育、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素养。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将历史教学上升到艺术层次演绎出来, 教学反思才能使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成长的道路上产生质的飞跃。

摘要: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 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历史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必然选择, 课堂教学的随机性要求历史教师重视教学反思, 依据历史教学活动的要素确定反思内容和历史教学活动顺序, 确定历史教学反思内容, 促进专业成长。

篇4:试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理念

一、倡导应用数学的理念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据统计,发达国家中从事信息产业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50%左右。依次推算,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将有数以亿计的人从事第四产业,大多数职业必将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等数学素养。市场经济活动中,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证券等等这一系列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如比和比例、利息和利率、统计与概念、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等等,均成为人人必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也正在生活化,或者说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世界通用语言,以其准确、简明、抽象的特征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天气预报的降雨概率通过电视传给千家万户,各种统计图表、比例、百分数、“±”号频繁见于报端;生产、交通、股市等迥然不同的领域却用着同样的数学手段。外出乘火车所携带的行李外观大小限于长、宽、高之和不超过160厘米,就面临一个典型的不定方程问题……俯拾皆是的事例说明:义务教育新的数学课程,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是人人必须的数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新世纪的数学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以育人为本,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要求发扬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发展,对传统教学中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迫切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地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其重要含义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被动状态下的学习,其效果必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就不是自主学习。再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审视、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倡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理念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组织形式而言,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增强探索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失。

篇5: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朗读教学

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朗读教学

冀中强 禹州市万寿宫小学,河南禹州461670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基本上能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学生就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和用感情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尤为常见。这就要我们小学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

一、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情感教学氛围

要让小学生单一的从课文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读课文,这点很难。但我们可以让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把握文章的感情朗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做到。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文《放风筝》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首先问学生们有没有放过风筝,然后问他们放风筝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并引导他们回味放风筝时候的`心境,他们思维就会很快地进入放风筝时候的状态,这个时候再去朗读课文,他们自然就会读出感情,读出放风筝的意境,就会把自己的情感也投入到文章中去。

二、教师要想办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

老师和学生的比较。比如读课文《画杨桃》的课文中父亲叮嘱的那句话以及老师说的那几句话。如果我们先让学生读,一般来说,学生很难把长辈对晚辈说话的那种语气读出来。接下来,我们老师就要读了,当我们读完的时候,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谁读的好,好在哪里?”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说:“老师读的好。”那我们接着问:“那你们应该怎么改正过来?”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众所周知,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长处。让学生处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朗读感情及朗读的能力提高也特别快。

三、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老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头脑里基本上就会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在这几种方式的朗读中,笔者认为分角色朗读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并通过这种模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这种理解后,再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例如三年级《找骆驼》这篇课文,不管是老师范读,或者是听录音示范读,都少不了找骆驼商人那种焦急的感情和老人那种心平气和说话的语气。刚开始听的时候,学生或许理解不了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感情,如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对文中商人和老人说话时语气的模仿,那么其他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想到,丢了骆驼的商人心情是很焦急的,而那老人说话的语气总是那么和蔼。有了这个理解,那么再去朗读这篇课文时,感情就会自然的被激发出来。因此,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课文朗读,在朗读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篇6: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稳步展开,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行教学?学生又在新课程下怎样去“学”?本文结合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应如何更好地去开展。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走出认识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目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其次,从思想上根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高考形式不明朗,为了高考能取得较好成绩,在必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加深、拓宽,向老教材、老模式靠拢,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点忽视了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属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在必修课程阶段就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彻底转变现行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制必修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部分知识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在选修模块中再做适当的拓展。

二、寓情感教育、思想品德于化学教学之中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化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师可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侯德榜制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三、逐步优化教学过程,及时转变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但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的制定教学方案,不要拘泥于教材,要“低起点,小步伐”。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设置实验或问题来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扮演课堂的主角。教学中相应地加强直观教学,就是研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外,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投影、录像、电脑等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合理开展问题式教学

篇7:试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发展,从课程理念的创新到教学方式的转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基础教育需要有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动力,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一环。物理这门课程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个新科目,好多学生对物理较陌生,因而产生了学习物理的畏惧感,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下面是我的一点浅显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但好多老师对此并不重视,实际上物理教学是离不开实验教学的,没有它,物理课堂就像是一座空中楼阁。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对于一些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我更是特别重视。在教学中,我为了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经常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亲自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展开讨论,以实验数据为基础,使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同时我还扮演学生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得出实验的结论。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的内容时,在学生自己解决了“放大镜、投影仪的原理”以后,又提出:“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忙起来了,有的分析理论、有的动手实践、有的查阅资料,最后小组或同桌进行交流,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比老师讲“怎样怎样去做,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要感兴趣的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实验中找到乐趣,对物理的学习也就会更有信心。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但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使自己的设计具有探索性、创新性,使学生对整个教学环节有兴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放手要让学生提问题,让他们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大气的压强》一课的内容时,有的学生曾经提出: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教师利用“空瓶吞蛋”进行演示实验,然后把进一步探究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浓烈。有的小组商讨如何设计实验,再小组讨论实施的步骤;有的小组先进行讨论,再进行分工合作。大家创设的覆杯实验、塑料吸盘实验,都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每个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交流、实验中,他们还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望

新课标要求物理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展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存在与运用,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同时,物理知识的运用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进行“观察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时,让学生结合平时用的照相机,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凸透镜成缩小、放大、实像的条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结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照相机的原理,也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个新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篇8:试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教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 形成开放、延展的课程观

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精英教育, 它是一种不定向的美术生活教育, 它是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部分。我们应该走出学科本位的束缚, 走向多功能美术的空间, 教学过程中要随机捕捉表面上与美术毫无关系的事件, 在貌似无意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思维启发, 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在不拘一格的教学情景中, 使美术教育更加生活化。

以往的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师道尊严”,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 学生只是被动的受训者, 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少有互动, 难得师生平等, 更不必说和学生成为朋友了。如今, 教师成为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和伙伴。

我们要树立从学科本位走向多功能美育的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教师观;我们要形成开放、延展的课程观。

二、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美术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而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 (试用) 中, 对于教学目的的表述中并没有提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是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提出了“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是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身经验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培养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从表面上看, 大多数学生似乎还是很喜欢上美术课的, 但究其原因, 更主要的也许还在于美术课与其他文化课程相比显得相对轻松, 没有太多的教学压力, 而不是由于美术这门学科对他们有多大的吸引力。所以说, 美术课堂教学应该力求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美术, 同时也要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美术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去, 善于感受、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名画家的学画经历, 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型的美术故事会等。总之,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活跃美术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更新教学方法, 实施创造性教学改革

艺术不是模仿, 而是创造。要实施创造性教学, 首先应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精选一些便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题来进行教学;其次, 应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采用记忆画、想象画、自由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方法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或手段。古语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教无定法是为至法。”以往美术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育方法受教育目的、内容的指导。如果说新课程标准已经为我们的赛跑拓宽了跑道, 那么, 跑步的方式和过程更应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世界回归, 通过教学,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很显然, 旧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跑道。

总之,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而不要仅限于临摹教学, 只有这样才更能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 我们应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用现代技术来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 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 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 或者取其中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与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备的设置水平、教师水平的高低。

比如, 美术欣赏课, 若按传统方式上, 需搜集大量的教学挂图, 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 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态度。采取电脑多媒体教学, 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 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在艺术长廊里漫步, 在想象空间飞翔驰骋中跨越古今, 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大大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同样, 电脑在绘画、工艺美术、工艺设计等美术教学中都有方便、快捷、直观、生动等优点。

五、教学反思, 走上美术教学成功之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反思是教研的基础, 教研是教改的先导, 教改是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新课标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从教书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化, 教学反思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基石。我们要求学生反思, 更要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教育学者认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因此,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因素。

面对新课标, 到底如何做好美术教育工作, 有待于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实践。为人师者, 要不断完善自己, 让自己真正成为发展素质人才的沃土, 让每一堂课闪现出教师的创造光辉。

摘要: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说明了学生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需求或兴趣, 所依靠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模式。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的学科性美术教学方式, 只能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因此,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动物比赛作文300字:我们比什么下一篇:赶工额外增加费用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