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

2024-04-21

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精选6篇)

篇1: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

【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

国企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领域之一。有消息称,国企改革的顶层方案经过数轮讨论和修改,有望在今年“两会”后出台,国企改革混改门槛将进一步放宽,竞争性领域所有制资本参与的股权比例限制也将进一步放宽。国资投资运营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或根据投资收益最大化引入战略投资者,不要求绝对控股。除央企改革外,地方国企改革也在升温。31个省份在地方“两会”中都提出了2015年地方国资改革的蓝图,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分类改革”、“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等内容。

在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中央要求推动国企改革的决心很大,推动很强,但国企改革仍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不明确。我们认为,在最新的国企改革方案制订之前,需要把一些前提性的问题搞清楚:

第一,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国资委曾总结中央对国有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的看法有“四论”:一是命门论,即国有经济是“命门”。二是“基础论”,即国有经济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三是“加强论”,国有企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四是“防流失论”,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此有人认为,国企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做大做强,强化国有经济的支柱性地位。

不过,如此理解国企改革过于偏颇。“命门”固然重要,但命门也很脆弱,捅破了就一钱不值。如果把国有经济视为执政基础,那占中国经济60%以上的民营经济就更是国家经济基础了。此外,加强国企并不等于继续做大国企规模,收缩规模、提高质量、转换国有资产形式,也是做强国企的重要方式。国企改革更重要的任务是配合市场化改革,如果国企改革不能给中国的市场化带来好处,那么改革的方向就错了。

第二,异化的国企应该如何改革?安邦的智库学者在多年以前就提出“国企异化论”,称国企已经异化为局部人的利益集团。中央巡视组对央企的巡视证实了这一点。仅2014年就有14名央企高管落马,而全国有超过70名国企高管落马。专项巡视发现,国企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链条层出不穷,触目惊心。部分央企领导人员背靠企业这棵“大树”,通过子女、亲属或其他关系人大行关联交易,“靠山吃山”、“靠船吃船”、“靠煤吃煤”、“靠油吃油”,只要手里有权力、有资源,都可以通过花样百出的关联交易方式,实现利益输送。2014年央企营业收入规模达25.1万亿元,实现利润1.4万亿元,负债超过66万亿元。

中纪委揭示的国企腐败和低效率问题,显示国企经营存在很大的问题和漏洞,成为重要的腐败源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国企的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体制性的--正是由于国企体制,国企才变成了谁都想咬一块的“唐僧肉”,成为利益输送的源头!对于“异化”严重的国企来说,现有的国企改革方案是否能治病救急?需要谨慎思考。

第三,国企改革的思路是什么?现在热门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委提出,国企改革要打破“五种界限”,即所有制、层级、系统、产业及国界限制。但从现有混改的实际操作来看,混改的核心是希望把社会上的钱“圈”到国企那里,帮助国企发展。不过,社会资本对于为什么要进国企?能交换到什么利益?如何保障投资权益?仍然带有很多的质疑。在我们看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是增量改革,二是存量改革。在存量改革上应改变国企管理形式,尽早从管企业转向管资产。而增量改革应该放开市场,国企向少数行业和领域集中,不要再跑马圈地,新生的市场应该放开竞争。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国企改革是中央寄望的重点改革领域,但国企改革的核心应该有利于市场化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强化国有经济。(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给国内的PPP热泼一些冷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下滑背景下,PPP模式在政府推动下成为大热的投融资模式。浙江省财政厅日前公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其中列出了浙江省PPP首批20个推荐项目名单,投资规模总计1176亿元,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铁路、垃圾和污水处理、水利、文化体育等领域。在PPP模式中,社会资本最担心的项目收益受损的风险。在浙江省政府下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对项目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和合理收益的,可通过政府付费等方式给予适当补贴。政府应以项目运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产品或服务价格、实际收益率、财政中长期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动态补贴机制。《指导意见》同时提出,除最低需求风险外,政府补贴不得承诺社会资本回报水平。作为浙江推广PPP的全程指导和监管部门,浙江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内部对PPP项目未设推进时间表,不会因“急于完成任务”而降低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门槛,确保每一个公共服务项目的合作都公开公正公平;PPP项目将规定合作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合作中途退出机制等系列保障机制,重在市场化运作。在政府融资平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际,推广PPP被视为化解现有债务、移植未来新债务的重要方式,从而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新宠;政府也倾向于认为,PPP模式给社会资本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不过,从浙江省推出的PPP项目来看,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对其前景并不看好:一是许多项目的投资量不小。在融资金贵的现在,社会资本是否愿意大量投入进来,存在不确定性;二是投资收益前景成疑。政府拿出的投资项目,基本上是公益类、政府服务类、大型基建类项目,这类项目的投资回报期长,回报率低,必须依靠政府补贴才能保证收益;三是PPP模式的市场化环境还不具备。从全国来看,PPP模式要成功运行,最关键的因素不在项目本身,而在于政府如何保证投资者利益、市场化环境如何,这方面国内各个地方都还存在很多不足。(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环保部官员批评地方政府推责与急于求成】

自2013年9月“大气十条”发布以来,中国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明显收紧。今年更是实施了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令不少地方政府与企业压力陡增。在近日举办的国新办吹风会上,环保部副部长翟青直言不讳地批评,城市空气治理的责任在各个地方政府,虽然城市间的空气流动会有影响,但绝不能把空气污染严重的责任推卸给周边的邻居。翟青称,他最近看到一些资料和报道,有些污染比较重的城市,在分析污染原因时,首先是说受到其他城市的影响,有些说超过30%,有些说超过40%,有些甚至说超过50%,也就是说一半的污染是从别的城市过来的。翟青说,城市空气质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是有的,有些地方甚至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在现阶段,决不能把污染重的责任推给其他的城市。过分强调区域相互之间的影响,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自觉地去落实治污措施,都等着别人去治污。目前媒体上还有这样的报道,有的地方政府宣布,要大干多少天,让自己的城市退出空气质量的“黑名单”,翟青说,个别地方政府这样的表态是无视大气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他也注意到,社会上也有一些议论,认为大气治理见效速度太慢,成效不明显。翟青说,这种急于求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治理大气污染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毕竟我国当下的污染排放总量依然很大,与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有密切关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急于求成,一定会影响到我们落实相应措施,而且还容易走偏,出现弄虚作假、数字造假等问题。翟青还强调,当下,各地一定要重视对重污染天气的应对。一方面,重污染天气危害极大,老百姓意见很大;另一方面,重污染天气的出现对完成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严重污染天气席卷而来,需要几十个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才能消化掉。翟青建议,一旦有了重污染天气的苗头,一定要立即采取措施,启动应急措施,想尽办法把污染排放降下来。从环保部官员的表态看,今后地方官员若将大气污染归咎于兄弟省份,有可能被视为推卸责任,甚至可能遭至中央政府与有关部委的批评。各地都需要摆正心态,做好环境保护打持久战的准备。可能只有当经济结构调整见效,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才会变得十分显著。(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官员称保障房与棚改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

围绕保障房建设问题,近日住建部官员予以吹风。此前有报道称,经适房供应将逐步减少直至全国全部取消,公租房将成为住房保障的主体。对此,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没听说全国要停止建设经适房的消息。根据住建部数据,从2011年至2014年,即“十二五”前四年,全国已经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3200万套,基本建成了2000万套以上。今年全国保障房新开工将超过700万套。从中央的层面上,过去四年,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共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安排了7100亿元的补助资金。同时,还发行了7000多亿元的企业债券,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从金融系统来看,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发放贷款,几年下来,累计发放了16000亿。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一家就发放了8800多亿元。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基本形成了财政投入、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用地保证、信贷扶持、多渠道融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齐骥透露,在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过程当中,住建部注意到一些地方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地方配套设施(水、电、暖、路、气)不能及时跟上,所以保障房或者棚改安置房建好了,但是不能马上投入运行。也有的地方出现了保障性住房的选址比较偏,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个别项目甚至出现了空置率比较高的现象。也有少量的地方反映,保障房的质量还存在缺陷等等。随着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遇到的困难也是越来越多。困难可能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简单的、容易做的棚改项目以前已经先做了,比如在城里的、近郊的,容易拆迁的、密度小的,前几年已列入计划当中改造了。剩下来的项目,越来越多的是“硬骨头”,改造起来成本投入更大一些,安置也会更困难一些。另外,一些项目在推进过程当中,由于一些困难,群众非常期盼通过棚改这件事同时把他的其他困难,包括就业困难、教育困难等一并解决,这样就使得推进棚户区改造要捆绑更多其他的社会资源,这样推进起来,特别是在项目的拆迁过程当中,就觉得难度更大一些。(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核电快速发展的制约在于配套能力紧张】

当前推动核电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安邦(ANBOUND)“第一智库”网站转载的文章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范必指出,中国在建和拟建核电项目的规模已经不小,人才、装备制造、核燃料、运营维护、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配套能力绷得很紧。人才资源稀释严重。核电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有经验、专业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电站投入运营后,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800~1000人的队伍,其中核相关专业需要约400人。近几年,随着大批新建核电项目开工,高端人才不断稀释,新人成长缺乏足够的培训和积累。核电装备制造水平不高。据核电装备企业反映,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拥有每年制造多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装备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拖期现象十分严重,每年连完成一套百万千瓦机组的成套装备都很困难。核安全监管能力需进一步强化。常规能源的安全责任主要在地方和企业,核安全责任则是在中央。中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承担核安全的国家责任。但是中国核安全监督工作在机构设置、人才、经费、技术基础等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核燃料供应与后处理能力不足。核燃料循环工业包括前端(核燃料获取、铀浓缩、燃料元件加工制造)和后端(乏燃料的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铀和钚的回收)。行业投资风险加大。核电企业超出自身能力和配套条件,争厂址、争资源现象十分突出。核电融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核电需要新增投资规模1万亿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在建的未投产机组。核电项目对资本金要求高,主要核电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而又无法上市融资的情况下,将主要依靠高负债扩大投资规模。加上受制造能力的限制,可能出现项目拖期,将大幅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目前中国核电建设还未进入高峰期,核电业主的资金链就已经绷得很紧,未来投资风险不可小视。(RSC)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官员称保障房与棚改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

围绕保障房建设问题,近日住建部官员予以吹风。此前有报道称,经适房供应将逐步减少直至全国全部取消,公租房将成为住房保障的主体。对此,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没听说全国要停止建设经适房的消息。根据住建部数据,从2011年至2014年,即“十二五”前四年,全国已经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3200万套,基本建成了2000万套以上。今年全国保障房新开工将超过700万套。从中央的层面上,过去四年,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共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安排了7100亿元的补助资金。同时,还发行了7000多亿元的企业债券,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从金融系统来看,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发放贷款,几年下来,累计发放了16000亿。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一家就发放了8800多亿元。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基本形成了财政投入、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用地保证、信贷扶持、多渠道融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齐骥透露,在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过程当中,住建部注意到一些地方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地方配套设施(水、电、暖、路、气)不能及时跟上,所以保障房或者棚改安置房建好了,但是不能马上投入运行。也有的地方出现了保障性住房的选址比较偏,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个别项目甚至出现了空置率比较高的现象。也有少量的地方反映,保障房的质量还存在缺陷等等。随着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遇到的困难也是越来越多。困难可能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简单的、容易做的棚改项目以前已经先做了,比如在城里的、近郊的,容易拆迁的、密度小的,前几年已列入计划当中改造了。剩下来的项目,越来越多的是“硬骨头”,改造起来成本投入更大一些,安置也会更困难一些。另外,一些项目在推进过程当中,由于一些困难,群众非常期盼通过棚改这件事同时把他的其他困难,包括就业困难、教育困难等一并解决,这样就使得推进棚户区改造要捆绑更多其他的社会资源,这样推进起来,特别是在项目的拆迁过程当中,就觉得难度更大一些。(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核电快速发展的制约在于配套能力紧张】

当前推动核电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安邦(ANBOUND)“第一智库”网站转载的文章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范必指出,中国在建和拟建核电项目的规模已经不小,人才、装备制造、核燃料、运营维护、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配套能力绷得很紧。人才资源稀释严重。核电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有经验、专业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电站投入运营后,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800~1000人的队伍,其中核相关专业需要约400人。近几年,随着大批新建核电项目开工,高端人才不断稀释,新人成长缺乏足够的培训和积累。核电装备制造水平不高。据核电装备企业反映,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拥有每年制造多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装备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拖期现象十分严重,每年连完成一套百万千瓦机组的成套装备都很困难。核安全监管能力需进一步强化。常规能源的安全责任主要在地方和企业,核安全责任则是在中央。中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承担核安全的国家责任。但是中国核安全监督工作在机构设置、人才、经费、技术基础等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核燃料供应与后处理能力不足。核燃料循环工业包括前端(核燃料获取、铀浓缩、燃料元件加工制造)和后端(乏燃料的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铀和钚的回收)。行业投资风险加大。核电企业超出自身能力和配套条件,争厂址、争资源现象十分突出。核电融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核电需要新增投资规模1万亿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在建的未投产机组。核电项目对资本金要求高,主要核电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而又无法上市融资的情况下,将主要依靠高负债扩大投资规模。加上受制造能力的限制,可能出现项目拖期,将大幅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目前中国核电建设还未进入高峰期,核电业主的资金链就已经绷得很紧,未来投资风险不可小视。(RSC)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央企合并传闻已成市场上的“狼来了”】

去年合并的南北车掀起了新一轮央企整合大幕。据悉,央企数量要在这一轮改革中,由112家整合至50-60家,数量压减一半左右。这样的市场预期令央企合并传闻成为市场上的“狼来了”。不久前的报道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事宜已在近日获得最高决策层签字通过。目前国资委正在制定具体方案,近期官方将对外宣布两大巨头合并方案。日前则有传闻称,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联通合并,中国移动与广电网合并。信息产业严重产能过剩是此次电信行业重组的主要原因。在电信行业整合的消息影响下,市场上多支概念股闻风而动。不过,这一整合传闻很可能子虚乌有。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对此表示否认。中国联通综合处有关人士回应称,没有从官方和公司内部听到上述说法,不予置评。中国移动有关人士表示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中国电信也回应称毫不知情。此外,工信部主管司也确认,该消息不实,目前没有电信体制改革的计划。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工信部仅仅是表示目前没有计划。由于之前南北车合并也是由传闻到最后真实上演,市场似乎也将这一思路用于本次信息产业整合上。特别地,在去年9月份市场传出“南北车”即将合并时,两家公司相关人士均表示,没有更多信息提供,但随后两家公司均因此事项停牌。在前车之鉴下,即使相关方面否认,市场对电信行业的整合依然半信半疑。目前来看,随着央企改革的深化,相关整合传闻可能还将继续层出不穷。这一方面,需要吸取南北车合并时的经验教训。相关传闻传出时,南北车官方予以“否认”,但高管及亲属却在大举买入,存在内幕交易的嫌疑。(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多省两会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精致型发展】

2月13日,吉林、广东、海南三省的“两会”闭幕,为2015年全国省级地方两会画上句点。吉林、河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排位最后的几个省份除了调降经济增速目标外,不约而同地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宁肯发展慢一些,也要告别粗放的发展方式,改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的局面。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在“两会”上坦言,在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传统比较优势递减的背景下,吉林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不少,特别是老工业基地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方式粗放,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必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脚踏实地调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辽宁去年一些经济指标下降幅度较大,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辽宁省省长李希表示,从经济结构来看,辽宁省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支撑经济发展的亮点不多。辽宁省提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山西省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化解钢铁、焦化及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黑龙江省提出以扩大增量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增量。安邦(ANBOUND)指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是约束型发展和精致型发展。所谓“精致型发展”,强调的是发展要注重效率、注重生态环境、注重创意创新、注重科技、注重品质和人的感受、注重特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告别粗放型增长正是精致型发展的要求。在资源型城市、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中,精致型发展的概念值得重视。(RWS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未来两年零售市场潜力被看好】

普华永道12日发布《2015-2016年亚洲零售及消费品行业前景展望》指出,虽然中国零售业的增长速度已较2009年15.6%的峰值有所放缓,但对全球零售连锁企业来说,中国仍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市场。在未来两年中,中国零售业销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仍有望达到8.7%。中国将于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该报告显示,2014年亚太区零售业销量预计将增长 4.1%,而今年的增速将达到4.6%。到2018年前,零售业销量仍将呈现上升趋势,而2018年的市场规模估计将达到10.3万亿美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亚太地区仍是全球大多数零售连锁企业的首选目的地。亚太地区的增长将得益于中国与印度的推动,尽管前者的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而后者缺乏改革的动力。报告表示,面对中国市场增速放缓,零售商需要调整他们的经营策略--大部分以经营实体店为主的零售商,亦致力于拓展消费品电子零售渠道。2013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贸市场,其中移动支付占交易总额的比例由2011年的1.5%急升至2013的8%,预计这一占比到2016年还会上升两到三成。(RWS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外商通过合资方式进军中国轨道交通市场】

在庞大的市场容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存的情况下,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外资的重要选择。近日,加拿大庞巴迪运输公司与中国的新誉集团完成了一份建立新合资公司的协议,新公司将在中国提供铁道交通建设中的信号系统,庞巴迪和新誉集团分别持有新公司50%的股份,公司将建在江苏常州。庞巴迪中国首席代表张剑炜表示,“庞巴迪曾积极为中国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新合资公司是庞巴迪在这个庞大但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保证持续成功的战略之一。”庞巴迪运输铁路控制解决方案董事长皮特?塞德瓦表示,“庞巴迪在中国铁路控制系统有强大的市场,这表明我们公司在中国市场合作和技术上的成功。在中国各城市中的公共交通正在呈指数式增长的背景下,很看好和中国新誉集团合作。”庞巴迪一直给中国的铁路建设提供各种产品、系统和服务,包括铁路信号设备,这并不是庞巴迪第一次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拓展中国市场。据公开资料,庞巴迪与中国的合作开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目前在中国已经有4家合资企业和7家独资企业。(RWS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美国地方政府正扩大优惠政策吸引中国投资】

与中国收紧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同,美国地方政府正扩大推出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亚拉巴马州就是一个例子。亚拉巴马州政府中国顾问赵颖表示,过去州政府在对中国招商引资方面不够积极,让周围的南卡罗来纳州等抢占了先机。但中国企业的强大实力和投资美国的强烈意愿吸引了亚拉巴马州的关注。为了吸引中国投资者,亚拉巴马州在全美率先通过关税补贴法案。这个法案吸引了一家来自中国河南的企业于2014年投资1亿美元来此建厂,并提供了300个就业岗位。亚拉巴马州商务厅厅长葛瑞秋?坎菲尔德表示,州议会正在酝酿新的一揽子投资激励措施。一旦实施,在亚拉巴马州投资的企业可在十年内每年享受总投资额1.5%的税收返还。企业在运营一年之后还可以得到发放薪金总额的3%的现金返还。据了解,亚拉巴马州是美国各州争抢中国投资的一个缩影。当前,美国约有一半的州政府在中国设立代表处,以此为抓手开展招商引资,与奥巴马政府设立的“选择美国”投资推广项目相呼应。据报道,在美中资企业普遍感到了美国地方政府对中国投资者的热情。赵颖认为,美国联邦政府提出要大力支持招商引资,但其对现实问题的反应比较滞后,能做的比较有限,大量具体政策制定权限掌握在州政府手里。现在要做的是让州政府提供的服务与中国企业的需求更加匹配。长期跟踪研究中国在美投资的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约为120亿美元,连续第二年超百亿美元。随着中国国内成本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资加速出海,不少中国企业愿意赴美投资,美国各州都想从中国“金主”那里分一杯羹。(RW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高通在中国受罚可能引发多国连锁反应】

高通被中国的反垄断部门处罚近10亿美元正在全球引发连锁反应。据外媒报道,2014年8月,中国反垄断部门曾与韩国反垄断机构就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的违规问题取经,2015年2月9日,高通刚刚宣布已同意向中国发改委支付9.75亿美元(约合60.88亿元)罚款,了结为期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据路透社报道称,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正在调查美国芯片商高通公司。据悉,KFTC是韩国的反垄断机构。报道称,该委员会将调查高通公司是否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高通是韩国手机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主要芯片供应商。此次对高通反垄断调查的理由依然是其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委员会还计划向韩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如三星电子,以及高通的竞争对手如英特尔发出请求,并作为调查的一部分。2009年,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曾以违反韩国《竞争法》为由,向拥有韩国CDMA标准核心专利的美国高通公司开出史无前例的2.087亿美元高额罚单,以惩罚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获取不公平市场利益的行为。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在2009年发表的一份情况检验报告里表示,高通公司将集成多媒体功能产品纳入其芯片组并作为一种折扣提供给芯片客户,属于不公平的商业行为。据媒体去年11月报道,除了中国政府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外,美国和欧盟也开始对该公司的反竞争行为展开调查。(RW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三大过剩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前景】

当前的全球经济除了美国复苏势头明显其他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而在摩根士丹利前全球首席经济学家Joachim Fels看来,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前景取决于三大因素:储蓄过剩、原油过剩和流动性过剩。个人、公司、和政府宁愿把钱存入银行也不愿拿出来投资,原因有很多。高负债迫使很多家庭和企业主收紧开支。(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发达国家的民众退休后不得不增加储蓄,为退休之后的生活和医疗支出做准备。不断增加的收入和财富不公导致总储蓄率上升,因为富人可以将更多的收入用来储蓄。很多发达经济对外输出储蓄,因为它们国内找不到安全的投资渠道。全球的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都在下降,因此对储蓄资产的需求也在降低。中国等新兴市场此前经历了一轮投资热潮,工业领域存在严重产能过剩。尽管服务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在上升,但服务业毕竟对资产依赖较低,所需的投资较少。不仅如此,快速的技术更新往往抑制了投资,因为大量此前投资的技术都被手机应用或类似的技术创新所替代。储蓄过剩导致的消费和投资的乏力,不仅抑制了周期性增长,还造成高失业率和存量资本扩张放缓,降低了企业潜在的产出。因此,不难理解,利率为何如此之底。这不是央行的责任,而是储户自己的问题。原油过剩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原油过剩总体是件好事,因为它暂时对冲了储蓄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低油降价使得收入从储备过剩的产油国转移到更有消费倾向的消费者手中,这样可以短期刺激需求。但是这也会让全球央行面临一个问题,即已经很低的通胀水平会降至更低,并导致中期通胀水平的预期进一步被下调。这就是为什么投资者应该为更大的流动性过剩做准备,因为这些流动性会推高很多金融资产的价格。那些还没有建仓的投资者应该赶快入场。(RSC)返回目录

篇2: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

最大的症结在哪

A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是将员工的月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两部分。其中固定工资包括技能工资、基础津贴(野外津贴、艰苦岗贴、工龄补贴、生活补贴)、特殊津贴(技师津贴、回民津贴、特驾津贴、优秀人才津贴、高技能工人补贴)以及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是员工在企业的累计工作年限、贡献的体现,基础津贴是员工的工作环境好坏、工龄长短等因素的综合反映,特殊津贴是对企业特殊人群的一种补贴,岗位工资是岗位差别和岗位工作年限的体现。浮动工资包括奖金和加班补贴,奖金与单位的经营考核情况挂钩,加班根据职工的考勤情况发放。员工月度工资分配主要与出勤挂钩,根据员工本人的出勤率考核发放。

从以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A企业原有的薪酬体制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工资虽然有固定、浮动之分,但由于没有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明显存在两方面的弊病一是对外没有竞争性,重要的管理、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收入水平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人才队伍不稳定,部分简单易替代岗位的收入水平却接近和高于市场价位,居高不下;二是对内没有激励性,企业内部岗位只有单位间因效益不同引起的收入差别,单位内部差别非常小,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

2.重复考虑积累贡献(工作年限等)的因素技能工资、工龄工资、岗位工资等都与工作年限有关。“基础津贴”更多反映的是员工的静态的历史因素,这些因素并不能反映员工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劳动价值,使得薪酬分配出现错误导向。奖金主要是单位的经营情况考核结果(组织对组织),分配时主要依据的是员工工作态度(出勤率),缺少对工作能力的量化考核指标,使得薪酬分配没有有效的考核支撑,薪酬分配失去了应有的激励效应。

新体系的重点在哪里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管理机制

引入市场价位机制,调整分配关系。新的分配制度参照劳动力市场价位,重点向关键管理、科研技术岗位以及企业主体生产岗位倾斜。将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关键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增资幅度提高,使其接近和超过市场价位,同时降低与市场价位接近简单操作服务岗位增资幅度,拉大岗位间工资差别。通过在内部工资分配中引进劳动力价格机制,使劳动力价格能够起到调节各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差距的作用。

2.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体系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岗位工资标准设计以岗位差别为主、兼顾能力差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标准按岗位职责确定,拉开同一职级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收入差距,解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分配中的“大锅饭”。操作服务人员岗位工资按岗位和技能要求确定,根据技能水平不同适当拉开同一岗位职工间收入差距,充分调动操作服务岗位人员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整个岗位工资体系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为价值导向,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获得更高的报酬。

3.在坚持效率优先分配原则的同时,兼顾职工的历史贡献

国有大型资源性企业的老职工为国家和企业发展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大部分都退居在辅助和服务岗位,工资分配引入市场机制强调以岗定薪后老职工在岗位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为了确保薪酬制度改革的平稳推进,在这次改革时,设置了保障工资。对于老职工将体现职工历史贡献的技能工资和工龄工资合并为保障工资,充分兼顾了职工的历史贡献;对于新职工,直接将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线作为保障工资。保障工资一旦确定,不再调整。

4.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将员工的工资分配直接和个人工作业现挂钩

除保障工资和部分岗位工资外,将其他工资全部列入考核范围,加大考核发放工资的比重(占个人收入的70%)。这样就将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传递给员工,并以员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在工作中的表现为价值导向,将月度考核结果和员工收入挂钩。

解决方案从哪入手

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摸索,确定了新的薪酬制度模式:引人市场价位机制,结合单位实际,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为此该企业加强了与薪酬制度改革配套的组织、人事、机构、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明确了各类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并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岗位对应关系。具体如下:

1.加强定编定岗定员管理,优化组织和人员结构制订下发了《组织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定员管理暂行办法》,大力精简机构和富余人员。

2.全面推行工作分析,细化岗位管理制订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工作分析的通知》,对企业内部岗位名称进行了统一规范,编写岗位说明书。

3.加强员工动态管理制订了《推行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暂行办法》、《操作服务岗位主体工种及其相关工种技能标准》,进一步推进了员工持证上岗和动态管理工作。

4.开展了岗位分类评价归级工作明确管理、基层管理以及技术、专业技术和操作服务人员的划分标准,并合理确定了各类岗位间对应关系。

在以上工作逐步到位的基础上,该企业还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重新设置了岗位,确定了岗位工资标准,并大力推行员工绩效考制度,改革完善现行的保险福利体制。具体工作如下:

1.引入市场机制,调整分配关系根据当地省会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价位编制了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参照价位,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内部标杆岗位的劳动力市场参考价位,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企业内部全部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矗立置贡献、重业绩分配机制分公司制订了《加强绩效管理推进业绩考核工作的意见》,把绩效考核纳入了管理指标考核范围,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考核体系等基础工作。

3.改变传统单一的福利模式,重视员工的福利愿望打破传统整齐划一的福利计划管理模式,根据单位效益,制定灵活多样的福利项目规划。结合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现出一些福利项目,并规定一定的福利总值,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改革过后的几点感受

1.配套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是薪酬制度改革的基础薪酬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相应配套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单纯的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考核是薪酬制度改革深入、持久的保证。健全考核组织、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以及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分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制度,是完善用人用工机制,提高培训效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2.对于企业来说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是一种较为适用的选择,但作为一种基本制度而言,仅有岗位工资是不够的因为,单纯的岗位工资制度缺少一种灵活的增资机制,而且保障不足、激励有限。另外,单纯的岗位工资只能反映不同岗位的劳动差别,却无法反映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在同一岗位上的劳动差别。

篇3: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

一、传统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 传统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上不够重视

一些企业经营决策者未充分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从观念上引不起重视, 导致企业统计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入, 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 统计信息的管理及运动却得不到重视;并且为了降低管理成本, 统计部门仅针对产值、效益等指标信息展开研究, 导致企业统计部门设置与统计人员配置不相符, 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专业的统计工作人员, 或者即使有, 其专业素质、文化程度也难达到统计工作的要求, 导致统计工作基础薄弱, 无法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影响到统计工作的顺利展开。

2. 企业内部统计工作管理模式落后

由于统计工作受不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 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仍以执行国家宏观统计报表制度为主, 工作目标也是完成国家统计任务, 这种过于粗放、不切实际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统计工作形同虚设,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统计工作服务于企业决策与管理的功能。再加之企业内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未及时更新现代统计技术, 统计方法、统计手段也相对落后, 无法保证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3. 企业管理与决策未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

由于企业统计管理模式落后,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还有待完善, 统计工作仅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而展开, 未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 包括外部市场、竞争对手等等, 由于对外部信息了解不足, 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决策信息与真实的市场环境脱节, 企业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统计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

针对传统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以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1. 创新统计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以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决策者要对从思想上认识到企业统计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统计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 促使企业统计由“分散型”向着“集中型”的管理模式发展。只有具备“集中统一”管理的思想, 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 因此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统计管理机构, 并将其作为企业内部统计信息的归口管理部门, 遵循“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的原则开展各项统计工作。针对各个系统的统计人员实行“派遣制”的管理模式, 以提高企业统计信息加入处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提高工作效率。

2. 统计内容的创新

传统企业统计管理模式下, 其主要工作内容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信息来开展, 新形势、新环境下, 企业统计内部信息的主要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存量与流量统计、投入与产出统计等基本的项目, 还要将新经济的信息特征突出出来, 比如设备科技水准统主、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统计等, 可以反映企业的科技含量;人才创造力统计、无形资产统计则反应的是企业的知识经济水平;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电子商务统计等则反应其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水平等等, 这些指标均是新经济环境中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 因此要加以重视。

3. 统计方法的创新

(1) 改革统计调查方法。新经济环境下,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部要素及外部环境因素体现出多变性的特点, 采集外部环境信息时要以非全面调查为主, 因此企业要建立以抽样调本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而内部信息的采集则将无法全面调查的信息剔除, 再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数据, 建立统计调查网络平台, 保证统计数据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及时性, 实现企业内部系统与外部网络的有效对接。 (2) 改革统计整理方法。传统的企业统计工作中, 所采集到的信息会被分门别类的设置统计台账, 再由专业人员进行汇总, 整个过程以手工操作为主, 不仅效率低下, 而且无法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统计工作数据整理的巨大变革, 企业统计工作要与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合起来, 建立专门的企业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用系统的基本功能取代传统手工统计数据的加工整理。 (3) 企业统计分析方法的创新。传统统计模式中, 主要以描述统计及静态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 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所需, 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增加现代统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及综合评价方法, 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统计推断能力及动态分析能力的提升。 (4) 统计信息源的创新。上文中提到, 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企业外部信息的采集工作也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统计工作中除了企业自身的内部统计工作建设, 还要开辟外部的信息源, 将统计市场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实现统计调查的日常化管理。

三、结语

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建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统计工作也要进一步创新, 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而不断变革, 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准确把握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立足当前、预测长远, 积极探索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将统计工作的信息功能、咨询功能及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摘要: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评价、考核、预测, 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决策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 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市场体制改革背景下, 国有企业也要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相应的企业统计也要进行变革, 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数据支持。文章在分析现阶段企业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企业统计变革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统计,国有企业,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篇4: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

分类,是国企改革历程中的第一次。今后,不同类别的国企在改革、发展、监管上将有哪些不同?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

国企依据主业和核心业务分类,类别动态调整

国企为何要分类?《意见》提出,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因企施策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对推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具有重要作用。

国资委负责人解释说,具体看主要有四方面目的和意义:一是有利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前置性工作,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组或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重大改革举措的完善和落地,都需要以清晰界定国有企业功能与类别为前提。二是有利于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对国有企业进行功能界定与分类,区分不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定位,有利于明确不同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增强企业活力。三是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四是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意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由于目前国有企业大都属于多元经营,分类将主要依据主业和核心业务。国资委负责人同时表示,企业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后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对企业功能定位和类别进行动态调整。《意见》也给地方操作留下了空间,各地可结合实际合理界定本地国有企业功能类别,实施分类改革、发展和监管。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商业类国企改革将分三种情况推进,公益类国企将严格限定主业

国企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后,在未来的改革发展路径上有何不同?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是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重要目的。今后,对商业类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快完善現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

商业类国有企业又具体分为三种不同情况:一是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这类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加大改制上市力度,着力推进整体上市。二是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这类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三是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这类企业要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原则积极推进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

对公益类国有企业而言,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意见》对两类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差异化要求。

对商业类国有企业而言,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针对具体情况,《意见》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一是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支持和鼓励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化国有资本投向,推动国有产权流转,及时处置低效、无效及不良资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合理确定主业范围,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完成特殊任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对公益类国有企业而言,今后要根据承担的任务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严格限定主业范围,加强主业管理,重点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监管、考核不再一刀切,公益类国企考核将引入社会评价

国企分类后,将实现差异化监管。的《意见》对两类企业监管提出了不同要求。对商业类国有企业,将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回报、规范国有资本运作、维护国有资本安全,在改革发展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将把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重要监管内容,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对商业类和公益类企业将按照企业的功能和业务特点确立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分类定责考核。

对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责任使命,兼顾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性质,明确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要求,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建立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相挂钩的考核制度。针对具体情况,《意见》又进一步提出定责考核要求:一是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合理确定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考核权重,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情况的考核。

对公益类国企,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考核中将引入社会评价。

篇5: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基层国有企业党组织应该如何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在改革中发挥作用呢?已成为基层国有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需研讨和解决的新课题。如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是市属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1998年,企业因盐而兴、因盐而名。近年来公司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创新思路,带领企业跳出传统盐业、推进转型升级,融入沿海开发、进军农业产业,实行二次创业、加速裂变发展,加快实施管理模式、发展方式、用人机制、分配形式、考核制度“五大改革”和投资、品牌、营销、文化、民生、人才“六大战略”,努力打造转变方式、外延扩张、内生增长的“实力银宝”;构建以农为主、多业并举、充满生机的“活力银宝”;争创科学规范、运转有效、协调有序的“和谐银宝”;实现民生改善、诚信团结、安居乐业的“幸福银宝”。现结合企业实践和发展中的问题,就创新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转型中的作用,进行粗浅探讨、分析。

一、发挥“三个”作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

1.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在改革、转型中把关定向。为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央明确提出,企业对涉及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需征求党组织的意见。党组织在董事会决策前对重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并以组织的名义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董事会和经营班子中的党员领导成员反映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党组织反馈董事会的决策。企业每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党委都要先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充分考虑职工对企业改革的可承受能力,涉及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2.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改革、转型中凝心聚力。企业基层党支部是企业党组织的细胞,是企业改革转型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基础。党支部要认真分析职工情况,本着“平稳过渡、坚持原则、以人为本、妥善做好改革转型各项工作”的原则,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地位,并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职工分流、安置意见建议,为党委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改革首先是要转变人的思想观念,而改革中最难做的也是人的思想工作,企业党支部在这项工作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机构重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清退超龄人员、统一外聘员工薪酬体系,都会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必定会产生思想波动,党支部要把“利益最大化、矛盾最小化”作为工作的策略,采取建立工作联系点制度,到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到职工情绪不稳定的地方去,帮助职工理解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到难以打开局面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把工作中的难点、难题作为攻关的课题,在企业改革转型中充分展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改革转型中排难攻坚。常言道“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每个党员就是改革转型中的一根标杆。一方面,企业党组织在出台重大改革改制方案前,让党员“先知情、先讨论、先行动”,做到党内提前统一认识,组织广大共产党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改革转型的主战场。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和一名党员帮一名群众的“一帮一”活动,使整个改革中全员情绪稳定,确保安全生产。另一方面,面对改革中利益的重新调整,党员要争当改革的先锋,敢于牺牲个人利益,主动让利于职工群众。党员的示范作用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群众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自然就会拥护改革、维护改革。笔者过去工作的某建设公司,在企业实行职工安置分流过程中,党员带头与公司签订安置分流合同,从而促进了企业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自身抓起,不能把改革转型喊成口号,让职工群众参与改革,自己却不愿意参与改革;嘴上说拥护改革,行动上却安于现状。

二、抓好“三项”教育,深化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1.抓好危机意识教育,提高对改革的认同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保证改革转型顺利进行的思想基础。在企业改革转型中,党组织要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职工代表座谈会,组织编写印发宣传提纲、利用企业内部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国家、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示精神和上级一系列改革的文件,把握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注意力引导到改革转型的方案上来,对于为什么改、怎么改,对改革的形势、意义目的、目标原则、总体思路、有关政策,都要让职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广大职工才能对改革产生认同感。企业改革转型必须以职工思想观念突破为先导,去除对改革的消极、等待、观望等心态,树立危机意识和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增强把握市场趋势和利用政策的决断力,这样才能坚定稳妥地推进改革转型工作。

2.抓好创新意识教育,坚定搞好改革的信心。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坚定改革必胜信心,使广大职工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改革转型中去,是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方法。要通过大力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知道,国家、上级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为企业改革转型提供了哪些有力支持;改革转型方案又是如何在大量的学习考察、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的,如何符合党的政策、省委省政府精神、上级的有关要求和本企业制度及规定程序,做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是切实可行的。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广大干部职工坚信,只要在改革中既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又大胆创新,大胆突破;既坚持事先缜密的总体规划和统筹考虑,又加强过程中的不断完善和逐步推进,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企业改革转型的既定目标。

3.抓好大局意识教育,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党组织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白企业当前的大局是什么,使广大干部职工站高看远、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主动参与到企业制定和调整新的发展战略、通过改革转型实现转折、谋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去。在改革转型过程中,机构人员、劳动关系、利益关系调整变动的面比较大,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是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一次考验。面对可能出现的岗位调整和身份变化,有的职工可能心态难以平静,在心理、利益、面子这三关面前,思前想后,顾虑颇多,但作为当事人又该如何正确处理、正确对待的问题。广大干部职工要讲党性、讲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留转,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增强全局意识,树立整体观念,破除只顾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妨碍企业改革的本位主义,确保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利益要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干部职工的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对组织做出的决定和安排,要正确对待,鼓起勇气,要舍小家顾大家,少数干部职工要有舍弃既得利益、个人利益的思想准备。

三、加大“三个”力度,稳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国企改革、转型有两个特点,一是风险大,即社会风险和舆论风险非常大;二是挑战性非常大,改革就是摸着石子过河,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只要有利益调整就容易出现不稳定事件。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在改革转型中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企业改革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公司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要把国家的法规、政策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有利于经营、有利于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等不靠,勇于创新,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改革过程是艰辛复杂的,面对不同的利益主体,面对不同的利益矛盾,企业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改革转型中的思想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讲改革转型的必要性,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针对重点热点问题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消除疑虑,稳定职工队伍。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职工疾苦,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改革积极性。

2.加大领导力度,建立完善组织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党政工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操作程序,是企业改革转型成功的重要组织保证。为确保改革转型工作的稳妥推进,企业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盘协调改革相关事宜,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必须是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之一;领导小组下面设立宣传、稳定办、生产、安全办和保障、联勤办等临时性办公室,企业党群部门要责无旁贷地协调好整个改革转型过程中的宣传稳定工作。所属各企业、各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对改制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改革转型工作顺利实施。

3.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改革依法依规。有效强化党组织的监督职能,是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改革转型中必须完全遵循企业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议事规则,落实好党代会、职代会等审议决定程序,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要注意程序性、规范性和证据性,对重点问题要工作做细、做透,将复杂问题化解到每个环节和细节。党组织要关口前移抓好改革转型中的廉洁教育,源头治理狠抓制度约束,要使企业领导干部廉洁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作风形象成为影响和带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支持和参与改革的驱动力。

篇6:异化的国企如何改革

一、循

国企因循国家体制,循政治体制,循人事制度,循薪酬制度,循稳稳之道。求:国企名副其实,个人位子得保,权力能予运用,效益日趋下滑,亲属佑护得当,天下太平大吉。循此道,必自取灭亡。

循国企之制度,用国家之资源,谋社会之福,群众之便利,国进之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循环往复,国富民强。反之,穷则思变,循政治之道,左右逢源,在其位,谋其政,高瞻远瞩,大公无私,谓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反之“当权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暑”。

循人事之制度,应观其言、察其行,言行考察。有:聘其位,不予利之碌碌无为者;

谋其位,窃企利之魍魅小人者;

居其位,谋拆借之虚度光阴者。

循薪酬之制度,市场经济千变万化,飞速发展,观念翻新,而薪酬制度几十年守成不变,论资排辈,同岗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谈何进取,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企业创新发展最大的瓶颈。

循稳稳之道,乞嗟来之食,充碌碌之饥,抱残守缺,前畏狼,后惧虎,倦而居之。只求一隅而偏安,苦苦守成终不成。

二、序

学习国家政策,了解市场规律,前瞻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商机,果敢投资经营,创新管理机制,有序有方略,循序方可就,顺势者天道昭昭。

企之机,序谓理,理清、理明、理出天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解”。梳理得网络脉络之盘根错节晓悉,纳万象百态与心中,一举一动一得一失俱明。序则有形,意为得。

序人事,人与人与人为众,一口彐为事,人事可理解为:众人一人一口事或成或败,人事是至关之重要。人事序,颇费心;

阅人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企之阅人,商机遁失,无多时日,智者用人,一面洞察。

序薪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薪为劳者所酬,劳之多酬之丰,人皆谓劳之,反则不明,生闲怨,波及远,累及深。

三、渐

渐思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之思想转变,循序渐进。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再宣传教育。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而再,再而三,随势者转,隋势者呆。

渐制度,制谓人之桎梏,久而久之,思不知其变,已受其制;

导其思,引其道,渐变其制,渐变渐引渐导渐进。度,审时度势,受命度情,观其行度其人,渐知渐明渐行渐胜。

渐薪酬,国家在发展,经济在进步,消费在提高,薪酬之变应渐行,定级调整、物价调整、工龄调整、奖励调整、效益调整、考核调整。

渐稳稳,人进我退,人退我进,人驻我扰,人疲我打,工心为上,攻城为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事。说之、频之,掠其心夺其志,昭彰日月,其垒必自破。

四、进

进心、进思、进谋、进福、进利。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进心是第一要义,心若无,则皆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进思是第一阶梯,若无思,则皆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进谋是第一取向,若无谋,则无取。不昧已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若无福,则无久。利国、利民、利人、利已,若无利,则无成。

观企真相,如剥茧抽丝,一直到底;

治企之疴,似奄息病人,补宜温和;

惩企之蛙,借势以利导,温水烹之;

上一篇:看重高二作文下一篇:四象限工作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