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信息

2024-05-09

国企改革信息(精选十篇)

国企改革信息 篇1

一、现阶段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各高校信管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需求和就业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一方面,在整个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长的局面下,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招聘不到满意的信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信管专业毕业生却由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不得不改行做其他工作。这一状况反映出现阶段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现象,存在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信管专业的定位还模糊不清。我国的信管专业是将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和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从该专业正式产生至今,关于该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等问题大家一直争论不休。很多高校还是秉承1998年专业合并以前的老路来组织信管专业的教学。目前我国的信管专业各派纷呈,没有统一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统一的专业人才价值认同。这一状况的直接结果就是很多信管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不清楚自己到底应从事什么职业。其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由于信管专业是一门综合管理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性新兴学科,对其课程体系设置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认识。目前很多高校的信管课程设置只不过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数学、运筹学等课程的简单堆积和拼凑,很少有高校开设系统科学方面的课程,更不要说开设能将这些基础课程融为一体的交叉性应用课程了。信管专业学生普遍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难以构成专业知识结构。此外,目前各类企业应用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已日益成熟,如何分析、设计、开发与管理这些应用系统也应成为信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但是这些课程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第三,课堂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信管专业基础的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都在快速发展变化,而信管专业的课程内容很多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技术和理论,尚未走出大学校门有的便已老化被淘汰,不再具有实用价值。第四,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信息管理人才缺少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社会立即派上用场的需要,社会普遍抱怨信息管理教育太偏重理论,以致培养出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胜任工作。

二、关于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根据现阶段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结合现阶段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扭转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所出现的供求失衡局面,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笔者结合多年来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以供同行专家参考指正。

1.明确信管专业的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信管专业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现阶段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的主体是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及各类信息管理类软件的咨询、实施、设计、开发和销售型企业。所以,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以这一需求为依据重新确立信管专业的定位,调整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了保证信管专业毕业生能在上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各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对信管专业的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信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是,目前各高校恰恰是在信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分歧最大。依据现阶段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要求,结合现有的工作成果,将信管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类课程、核心专业类课程和专业选修类课程四大类。专业基础类课程包含三个方面:(1)管理类课程。要在企事业单位中有效地实施信息管理就必须要求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对企业或组织的功能、业务处理过程、环境、特点和文化等有所了解。可以开设:管理学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包括市场营销、生产和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内容)、业务流程管理等课程。(2)信息技术类课程。掌握信息技术是成功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基础。信管专业学生必须熟悉计算机软硬件、通讯技术、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了解信息技术构造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该类课程要加强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比例,强调信息技术对管理活动的支持作用。这方面涉及的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网络基础、软件基础(包括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等方面的内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课程。(3)系统与建模类课程:信息组织与管理要将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必须应用系统论的方法才可能取得成功。各类信息系统,如企业应用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都是复杂的系统,对它们的分析与设计必须应用“全局优化”系统分析方法。所以,信管专业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至关重要。此外,为了在进行信息组织、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要使用各种不同的系统分析建模方法和工具。可以开设:系统理论、系统工程、UML基础等课程。核心专业类课程包括:信息管理类课程,该类课程主要介绍信息的内涵和作用、信息从无序变有序的方法和技术、信息高效处理的方法和技术等内容。可以开设: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应用、知识管理基础等课程。信息系统类课程,信息系统类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可分四个阶段设置课程。第一阶段,信息系统概论,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方向;第二阶段,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强调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使用和维护等;第三阶段,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的质量保证、成本估算、进度控制、风险分析与管理、文档管理等;第四阶段,典型信息系统原理,介绍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典型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发展方向,使学生掌握典型的信息系统的工作机理。专业选修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相对于核心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就显得非常灵活和多样化。可设置一些涉及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新兴的、前沿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如“Internet中的信息、技术和经营活动”、“移动互联网基础”、“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案例”、“信息安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SAP系统”、“ORACLE应用基础”、“.NET编程基础”、“J2EE编程基础”等。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构建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需要学生自己构建才能获得知识。引导信管专业学生自我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理解自己要学习什么,也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就是信管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构建的基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采取如下两个途径:首先,从整体上考虑,可以重新组织一门《信管专业导论课》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次,教师在具体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特别要讲清楚本门课程在信管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培养信管专业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自学,并且把自学内容也纳入学生成绩考核的范围。培养信管专业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注意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新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加快信管专业教材建设的步伐。教材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信管专业教学内容散乱落后与缺乏优秀的信管专业系列教材是密切相关的。只有不断地加快信管专业的步伐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信管专业教材建设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注意整套信管专业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信管专业作为管理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应充分体现在整套信管专业教材内容体系之中。此外,教材内容体系的安排要和本科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其次,在具体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根据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选择迎合发展需要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作为教材内容,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第三,在现阶段信管专业合适教材缺乏的情况下,应鼓励教师广泛阅读相关的教材,比较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扩充,积累教学素材,为相关专业的教材编写打下基础。

4.强化实践环节。由于社会对信管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许多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都提出了很高的动手能力要求。此外,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性质也决定了信管专业毕业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强化信管专业的实践环节可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学校可以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安排时间让学生进入这些部门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学习,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第二,信息技术的教学要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适当增加上机时间,设计既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动手兴趣的实验内容;可改变传统的笔试考核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些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程序或小系统,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第三,由于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应创造条件使学生了解这些组织所使用的典型信息系统。可以聘请一些资深的信息主管来介绍典型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和当前发展趋势。当然,最重要的是狠抓实验室建设,构建若干典型信息系统的模拟环境,通过这些系统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特征、与人的相互作用等知识,为学生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这些典型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利用毕业设计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其知识结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管专业的毕业设计首先要强调选题的合理性,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一定要覆盖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过程和技术,这样才能起到将所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目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2006年开始出现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我们通过系统分析找到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到2010年,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开始出现逐年好转的局面,现在信管专业成为一个高薪热门专业。本文是对这些年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希望能给广大同行带来新思路。可以预见,随着信息社会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必然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信管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强调,即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这一原则不断地进行调整。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需要大量合格的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是肩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本文针对现阶段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多年来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33-35.

[2]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12):42-43.

[3]钱进,叶飞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情报,2009,(4):62-66.

[4]梁昌勇,顾东晓.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2):96-98.

发展改革委工作信息 篇2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7月11日

目录

【领导批示】

● 胡海峰市长就《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出重要批示

● 《我市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获楼建 明常务副市长批示 【重要成果】

● 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 ● 我市一批项目获上级资金补助7250万元 【工作动态】

● 楼建明常务副市长带队赴上海市发改委对接接轨上海工作 ● 我市举办首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专题推

介会

● 我委组建首批智囊团助推发展改革工作科学决策 ● 浙江省2017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在我市举行 ● 我委大力推进投资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县市动态】

● 经开区举行第三届“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招商大会暨重大

项目签约仪式

● 中央主流媒体集中刊播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典型报道 【政策吹风】

● 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指导 意见》

● 我市出台推进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领导批示】

● 胡海峰市长就《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 议》作出重要批示

今年以来,我委大力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并多次与上海市有关部门开展对接。近日,我委就进一步推进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提出共同推进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等建议,胡海峰市长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紧起草相关协议,并密切与省、市相关部门及上海市的交流研商,推动共识形成和落实。

● 《我市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获楼建 明常务副市长批示

近期,我委报送的《我市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一文获楼建明常务副市长批示:“好!继续大力推进,应用与产业并重,突出核心技术研发。”

【重要成果】

● 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全国第二批共92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入选,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区域示范基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企业示范基地三类,在45个区域示范基地中我省共入围3个。

根据实施意见,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新一批示范基地将获得12项新的政策支持,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支持建设双创支撑平台、加快发展创业投融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海外人才回国(来华)创业、推动融合协同共享发展、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等。

(产业处)

● 我市一批项目获上级资金补助7250万元

经过积极争取,近期我市一批项目获上级资金补助7250万元。其中,桐乡、海宁和嘉善三个项目获得京津冀及重点地区污染治理工程2017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4250万元;海宁市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获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试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3000万元。

另外,我市还有43个项目列入2017省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其中市本级19个、平湖市15个、海盐县7个、海宁市2个,总投资达399亿元,2017计划投资57.5亿元,涉及港航物流服务、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能源、海洋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等领域。

(资环处、农经处、海经处)

【工作动态】

● 楼建明常务副市长带队赴上海市发改委对接接轨上海工作

7月3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楼建明带队赴上海市发改委对接我市接轨上海工作。我委领导章剑、罗永联、吴晓云以及市规划管理局主要负责人陪同参加。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及地区处、规划处、城市发展处有关负责人参加对接。

交流会上,楼建明常务副市长向上海市发改委介绍了省政府批复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后嘉兴开展工作情况,并就6月7日嘉兴党政代表团访问上海市取得成果,希望上海市发改委共同推进落实,形成书面成果。同时,希望上海市发改委在沪嘉两地重大基础设施互连互通方面给予支持。

上海市发改委阮青副主任表示,嘉兴市高度重视接轨上海工作,方案全面,工作具体,总体上表示支持,希望委内各相关处室对嘉兴提出的支持事项抓紧研究落实,近期能确定的工作抓紧推进。同时,希望依托浙沪对接平台建立起长效机制,共同推进两地合作。

(能源交通处)

● 我市举办首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专题推介会

6月19日,嘉兴市首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专题推介会顺利召开,我委章剑主任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楼建明出席会议并致辞,79家社会资本合作方的131位代表、22家金融机构的38位代表、16家中介咨询机构的24 位代表受邀参会。

会上共推出PPP项目95个,总投资766.4亿元,项目覆盖各县(市、区)主体,涉及能源交通、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服务、保障房建设、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拟采用特许经营、BOT、ROT、BOO等多种方式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通过集中推介活动,为我市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打下良好基础。

(投资处)

● 我委组建首批智囊团助推发展改革工作科学决策 日前,我委召开专家库成员聘任工作座谈会,聘任24名同志作为嘉兴市发展改革工作专家库成员,这些专家从前期150多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主要来自嘉兴、杭州和上海的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或央企,研究领域为综合交通和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能源等。这是我委组建的首批智囊团。座谈会上,专家们围绕接轨上海、创新改革、信息经济强市建设、轨道交通、“四新”经济等热点话题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

为加强专家库的建设管理,我委专门制定了专家库建设管理办法:一是明确入选条件。专家应当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已取得良好成效,对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情况较为熟悉。二是明确工作职责。聘期内,将邀请专家列席有关会议并发表意见建议,承接或参与有关课题研究,参与有关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调研咨询,参与重大项目可行性 评估咨询,参与重大改革方案拟订等。三是明确后勤保障。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调整一次。专家实行聘任制,聘期为两年。聘期内将优先为专家提供研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资料,努力为专家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

(办公室)

● 浙江省2017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在我市举行近期,浙江省2017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在我市举办。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有关领导、省发改委徐幸副主任、市政府楼建明常务副市长出席活动并致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马爱民副主任在会上作了“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主题讲演。

在发布会环节,我委朱永根副主任介绍了《嘉兴市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今后三年,我市将实施“四大行动”,以“低碳+产业”行动推动多产业升级,以“低碳+城镇建设”行动促进多领域协同,以“低碳+生活消费”行动向多角度渗透,以“低碳+金融”行动促进多政策支撑,加快我市绿色低碳发展。全力争取在2017-2019年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重点探索低碳发展多领域协同制度创新,并力争在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圆满完成国家、省交给嘉兴的试点任务。

(资环处)

● 我委大力推进投资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今年以来,我委围绕简化事项流程,按照省发改委统一部署,全面推行企业投资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编制印发《嘉兴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大力推动实体办事大厅与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线下线上融合发展,企业投资项目从核准、备案到开工建设,政府行政许可时间缩放到40天以内。二是深化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的数据贯通,截止到5月份,全市在平台录入审批、核准类项目1703个,在平台共计办件4052件,列全省第二位,我市投资审批在线平台被列为省级试点。三是推进“区域环评、区域能评”工作。编制实施方案,在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桐乡毛衫产业园等3个园区作为全市首批实施范围,在区域环评、能评的基础上,实现单个项目的环评和能评手续简化。

(投资处)

【县市动态】

●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第三届“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招商大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

6月20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举办以“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三届招商大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会上,共签约高端食品生产基地、汽车自动变速箱、高端休闲食品、星际科幻博览中心等3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合计约197亿元。

近年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走在全市 前列,已累计引进欧美、日韩、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61.5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7亿美元,吸引了2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区投资,引进了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改局)

● 中央主流媒体集中刊播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典型报道近期中央媒体启动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重点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典型报道纳入这一专题。前期,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7家中央主流媒体在嘉善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蹲点采访。6月17日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播放三期。6月19日,新华社将刊发相关新闻通稿。20日起,7家中央主流媒体将在《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专题栏目中,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陆续刊播嘉善县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打造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升级版的有关报道。

(嘉善县发改局)

【政策吹风】

● 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关于市域(郊)铁路的规划、建设、运营、投融资等方面要求,提出至2020年,京津冀、长江 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超大、特大城市及具备条件的大城市市域(郊)铁路骨干线路基本形成,其余城市群和城镇化地区具备条件城市的启动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市域(郊)铁路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城市与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选择,对促进轨道交通系统供给侧改革,完善多层次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我市出台推进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近日,嘉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

《意见》提出,到2020年末,全市家庭屋顶光伏建设20万户以上,总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以上。同时,对加强光伏产品标准管理、加强施工运维安全管理、强化外观美观建设、推进“光伏+”融合发展等方面作了相应要求。此外,在原有市级补助基础上增加对家庭屋顶光伏的财政支持,自投自建的家庭屋顶光伏每度电增加补贴0.15元,其他投资者建设的家庭屋顶光伏每度电增加补贴0.1元(自并网之日起3年)。《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应用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促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能源交通处)

签发:章

发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

政协办公室,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党委、政

府、发展改革局,市有关领导。

国民经济综合处编

信息改革的使命 篇3

直到现在我想起那哭声还会心有余悸。不夸张地说,我从来不相信媒体上说的矿难死亡人数的统计。我知道,还有很多曾经年轻的生命,永远没有机会重见天日,永远与那些沉睡了亿年的矿藏一同长眠了。

在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报纸、杂志、互联网对推动事件真相的披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山西娄烦尖山铁矿“8•1”特别重大排土场垮塌事故发生后,正是《望东方》的记者孙春龙的一篇博文惊动了温家宝总理,直接促成了对此事件的深入调查,最终使这起重大瞒报事故得以大白于天下。

然而,问题都要指望通过惊动总理才能解决并非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从法律、行政多各方面严抓共管,而重大事故依然层出不穷。究其根源,众说纷纭,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却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那就是如何才能让信息有效地流动起来。

在汶川大地震中,面对被封锁的汶川,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信息”的重要性; 在2003年SARS事件爆发后,由于意识到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引发了全国疾控系统的重大变革,从此以后大大降低了群体性疾病爆发的可能性;而在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中,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瞒报、漏报问题,尤其是关系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无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的三鹿奶粉事件。

回头看,改革开放30年来,促成我国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遍布全国的基层改革信息的有效汇总与传递,最终促成了国家政策的出台。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老百姓总是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对国家而言,难点也在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汇总各地的改革办法,结合国情和经济大局,做出有利于全国的制度创新。从过去的经验上看,有一个“民间智慧形成——民间智慧汇总——专家与机构的论证与研究——国家政策形成”的过程,这也是历次改革的重要路径。

这个路径中,核心的问题就是信息的有效传递。如果信息不能有效传递,小至娄烦尖山铁矿的安全生产事故,大至农村土地问题的改革,都无法完成。

在这个时间点上,让我们重新回到三鹿安全生产事故中来。三鹿事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它挑战的是全国人民对食品安全的基本信心。目前,质检总局派出大量人员进入各个奶粉生产企业进行检查,但我们知道,这毕竟并非常态。最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监控体系、事故信息的统计与汇报体系,以及群体性安全危机的处理方法,建立迅捷、有效、层层传递的信息汇集机制,并及时向公众传递真实与有用的信息,才可以把国家与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是信息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信息改革的使命。

国企改革信息 篇4

根据实际,信管专业定位于着重培养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1 现有教学内容分析

现有信息管理类专业是指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相融合的一类专业。因为信息管理类专业历史比较短、它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解决。现在主要讲一下,信管专业现有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学科)存在的两个条件即有特定的科学问题和特定的理论基础。

(2)信管专业教学计划由基础课程(外语、数学、德育、体育)、管理类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工具)拼盘式的组合在一起,缺少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需要构建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不难发现主要有三个原因。

(1)课程顺序安排上的先软后硬不合理。解决办法:调整课程设置顺序。

(2)实践环节薄弱。解决思路: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实践教学内容。

(3)基础理论不强。解决思路:加强理论与技术基础课程建设。

从前面三个原因可以看出,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必须加入实践教学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2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及方法

根据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实践管理方法和实验支撑平台改革一体化研究和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各项专门知识与技术,开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关的实验、科研、开发等项活动的基本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的思路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2.1 能力培养要求

2.1.1 职业能力

信管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要系统、全面地掌握信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必要的基础研究训练,特别是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初步的经济学、管理学素养和良好的计算机科学素养以及一定的应用和科研能力。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下:

(1)现代经济与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具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具备一定运用经济手段,管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的思想、管理流程。

(2)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能辩识自己的信息需求;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能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知道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能使用信息资源;能评估信息的相关性及有用程度;合理组织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能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实际问题。

(3)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的建立、管理、查询、备份和恢复技术;能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分类、整合,用数据库技术实现集中管理。

(4)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参考模型,掌握局域网和网络互连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的相关技术;能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构建满足要求的网络系统;具有对网络实施管理、维护的初步能力。

(5)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维护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运用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

2.1.2 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多视野认知能力。通过学校开设的通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多视野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服务于学生个性及其特长的形成。

(2)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和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善于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辅助自己的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对知识的获取具有较强的欲望和能力。

(3)学科拓展能力。具备信管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能对所在地的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有较深入地了解,能对所在地的信息系统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构想;掌握文献检索、信息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规划、设计和开发出满足实际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或者撰写有一定水平的经济、管理类科研论文;毕业生能很快胜任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各项工作或继续深造。

2.2 实践体系与实践教学内涵要求

根据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包括课程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为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2.3 主要实践项目实施要求

2.3.1 实践类课程实验教学实施要求

信管专业的实践类课程实验教学实施要求是对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从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方面进行设计的。这也是实践教学课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3.2 综合性课程设计实施要求

信管专业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包括三个课程设计,分别是课程设计一,内容要求为高级程序设计方向,时间为一周;课程设计二,内容要求为数据库应用技术方向,时间为一周;课程设计三,内容要求为综合性设计(信息系统),时间为两周。

2.3.3 见习、实习实施要求和地点安排

2.4 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按质按量完成,实施实践教学的监控、管理、评价,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考核、实习、见习考核。

2.4.1 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主要是建立科学的课程实验成绩评价标准和办法,把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包括对老师和对学生的考核。

(1)对实验指导教师的考核包括:(1)指导实验,完成额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参加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发展新实验,推进实验教学的全面开放。(2)批阅实验报告,进行实验课程的建设,编写或修订实验指导书。(3)逐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研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完成额定科研工作量。(4)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实验教学日常管理工作。

(2)对学生的考核:(1)平时考核:出勤情况、实验完成后实验室的清洁卫生、预习考察、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2)实验考试:以考核操作技术、过程、计算机软件、硬件应用能力等。(3)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40%,平时考核占30%。

2.4.2 实习、见习考核

(1)实习。

实习方式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实习结束,学生必须根据不同的实习形式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申报表、实习日记、实习总结、实习鉴定表等材料,但允许因集中或分散的形式而有所不同,参见“信息技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习指导书”,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认真考核,考核成绩根据实习报告的质量和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等方面(所占比例:实习单位鉴定意见20%;实习总结质量60%;实习日记的质量20%)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学生专业实习成绩。

(2)见习。

见习分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内容上可以组织听学术或技术讲座满五次计算为见习,讲座包括教师外出学习回来的讲座、外请企事业的讲座、请学者专家的讲座。考核要求参照实习考核要求执行。

3 结束语

以上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结合我院信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出信管专业应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实践教学体系在试验之中,可能还存在不可避免的一些小问题,我们会随时改进的。

参考文献

[1]龙朝阳,靳晓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图书馆学研究,2006(9):57-61.

[2]陈玉栋,郭长友,段文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福建:福建电脑,2006(5):210-211.

[3]胡宪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66-167.

[4]陈玉栋,郭长友,段文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福建:福建电脑,2006(5):45-50.

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 篇5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也是近些年来投入较大的方面。在一些学校, 多媒体、校园网已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 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 透过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繁荣现象, 理性地分析其成效, 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还是浅层次的,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及有关人士应该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信息化浪潮中的教学改革任务, 把教育革命引向深入。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计算机技术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形式最终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随着校园网技术的推广普及, 各校的硬件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良好的硬件环境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未必带来所期望的教学效果[1]。为了“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培训、技术信息运用”这一目标的实现[2] , 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和实践。不能把现代化教育流于形式, 做一些表面文章。尤其是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在理论上深入学习, 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研究, 走出误区找出不足,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一、传统教学的主要特点

从古至今身为教师者站在三尺讲台前谈天论地、传播知识、答疑解惑。学生在下面洗耳恭听老师的教诲和传授知识, 教与学就是这样天经地义的进行着。这种千古不变的教学方法是人类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他为人类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粉笔、课本、挂图、教具等。

讲授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师讲授的课堂

知识。

辅助教学手段是实验课、课外辅导、课外图书等。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只注重知识的传播, 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课外知识, 获取课外知识方面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近代“教学主义”思想在传统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受到客观主义的影响, 教学主义比较强调外部的各个教学要素对学习结果的作用。认为教学是知识单向传播的过程, 教学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客观地设计教学策略, 能够最终实现逻辑的、系统的、预先设立的目标, 是学习者都能达到预先设立的高度客观化的能力和业绩。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研究知识内容的客观性问题。传统的系统化教学设计在本质上是分层次简化了的, 将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分解为各个级别的子目标和不同的独立单元。这样获得的知识是彼此孤立的,非整体性的知识。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理念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倡导的“建构主义”理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这两种理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在某种条件下能否达到统一, 能否相互借鉴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些正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3]。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大致经历如下过程:在我国20 世纪70 年代以前, 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独特的对象, 即独立的学科, 在学校的学科设置中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编写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素养培养的, 而对其他学科教学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开始流行起来, 与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几乎同时进行。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其含义是基本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变动。教学录像、幻灯片、电视、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帮助实现原有的教学模式。这些手段只是处于“硬件”地位,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教学理念和模式没有任何的触动。

年代, 教学领域强调要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学科课程的学习相融合, 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门课程的学习。同时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概念被提出, 也涉及到相关领域的研究。所谓现代教育整合: 就是指运用整合理念对教育领域中包含的诸多要素进行重新组织所形成的看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绝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 而是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在各门课程整合之中培养信息素养,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以轻松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能够方便熟练的操纵现代化教学设备, 使之成为常用工具。至今, 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相整合, 国家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只能依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关的专家在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摸索经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已经起步并将广泛深入的开展下去[4]。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世纪80 年代初开始的幻灯片、教学录像和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推广, 使广大的教师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这些以教学传媒为基础的课程有别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增强,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绝非是手段的变化, 而是教学理念、模式、学习理论的变化。因此, 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实现取决于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社会各学科领域科学实践活动呈现出了新的模式。社会的客观需要对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 新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例如: 无纸化办公、远程教学、电子商务、无粉笔化教学等等。阅读方式从纸面到屏幕, 从线性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 从单向阅读到互动式对话式阅读。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 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 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发生根本变化。这些变化将反映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学制、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 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深刻的。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考试制度的改革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同样改变着考试制度和方法。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应该是培养会思考、会观察、会联想、会创造的学生, 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会考试、会考高分的学生。高考状元有多少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独树一帜取得真正的骄人业绩? 人们觉得中学生、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很牢固, 而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能力很差。很难突破以往的学术框架提出使人耳目一新的新技术、新理论。考试制度也应该改革: 我国的考试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吸收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教考分离, 建立题库等等, 成绩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的改进。但是, 是否完全摆脱了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显然, 这些影响还是存在的。怎样才能使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同样需要探索出一套好的办法和经验。总之, 考试不应是为考而考, 应该为人才的全面发展脱颖而出而考。

五、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能将抽象和直观统一, 图文声像统一,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立体的多角度的画面。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 能够把信息技术

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能否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 这是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路的时候, 有些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使信息技术适应于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也能像传统教学手段一样来运用。把课程中的内容机械的编入教学软件中, 搬上了屏幕。当前, 许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还是用传统的方式使用计算机。不能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演示的辅助工具, 要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把课件真正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二)教学改革中需要更新的观念

教育现代化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三个要素是: 物质基础、相应的行政制度和思想观点。而观念要素是这三者之中最主要的因素。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进程中, 在适应信息技术的条件下, 必须不断的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 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更新的观念有以下四点:

1.教师由处于中心地位的主讲者变为“指导者”, 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将要彻底的改变。教师的积极主动的思维变为教师与学生在同等条件的积极主动的思维, 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辅导者、促进者。

2.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题, 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 对之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由教师掌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其他的教学仪器、器材应该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感性认识的工具。

3.要彻底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 把课堂变为气氛活跃、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场所。把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讲解转变为基于“主动探索”、“情景创设”、“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4.既然是教学改革,就一定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成为阻力, 变为禁锢我们思想的枷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课本+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已落后于世界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落后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创新能力差, 在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潜质,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当前,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互联网和教学软件的应用和推广, 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崭新的知识环境中。不只是引起人们的关注, 更主要的是调动启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面对这样的局势, 政府相关部门、教育界、专家、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面对教学改革, 在理论上不断完善,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中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5]。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 也不是在传统的程序上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 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 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应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抓住目前我国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的契机, 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深入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助力城市政务改革 篇6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既OPEN System(Online Procedures Enhancement for Civil Applications)被国际透明性机构(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认为是一个创新的模式,联合国也认证该系统为建设行政公开做出巨大的贡献,并在韩国国内荣获了政府的“公开部门经营革新大会”优秀奖等项,被公认为汉城市政府的代表行政系统。汉城市政府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被市民、行政学者、记者、公务员选为最佳市政单位(MVP)。

因特网普及为施政基础

作为首都,汉城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中心,是领先于整个韩国社会的大城市,人口1100万,占全国的21%。

韩国的因特网使用人数与日剧增,从1997年的160万人增加到了2000年的2000万人,3年增加了10倍以上。据调查,目前韩国人口的42%使用因特网,且每平均上网12小时。在韩国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网吧”,为因特网在韩国飞速发展提供条件。在那里,网民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方便上网。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电子政务政策,以一人一机(为每个公务员提供一台个人电脑)为目标。现在,韩国公务员的个人电脑普及率达78%,在汉城市政府,公务员个人电脑普及率达到100%。此外,所有政府机关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构筑局域网(LAN),以便有可能实现办公室自动化和电子批准系统。除此之外,汉城市政府522个街道办事处和25个区政府民政服务室设有多台个人电脑,市民均能免费使用因特网,通过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

人人可使用,件件可跟踪

向汉城市政府或区政府提交申请获得认可或许可文件并想了解其现状或想得到公开业务相关信息的市民,可访问汉城市政府主页(http://www.metro.seoul.kr)并选择“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或直接进入http://www.open.metro.seoul.kr在公开业务目录中选择要查看的业务。不熟悉电脑或因特网的人,可到附近的街道办事处或区请求得到职员的帮助。

所有的输入数据均标明下一程序的预定处理日,以使申请人能够查看其申请的处理情况并确认情况。如发生预定处理日已过,而尚未处理时,电脑每天通知输人部门,在现在的输入文件上追加拖延的理由。每一处理阶段都有主管到组长到科长签署的批准日期及其确切时间。输人逾期会自动标明逾期的时间。正在处理中的申请会自动标明“处理中”,防止进一步不合理的拖延情况。

市民兴趣越来越高

自1999年4月15日公开系统开始运作以来,访问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的市民已达1,324,000人。截至2001年12月,民政事项注册63,000例,文件注册343,000例,检索次数超过19亿次。每天访问的平均人数从开始时的约1,000人增加到2,500人,表示市民对本系统的兴趣越来越高,目前有770个部门的8,200多公务员不停地输入资料。

1999年4月15日公开了26个业务后,又在2000年3月追加公开了15个业务,到2000年7月又公开13个业务,目前共有54个,易发生不合理现象的业务几乎全部对外公开。现在公开对象业务领域有:交通领域(11项)、住宅建筑领域(7项)、环境领域(7项)、城市计划领域(3项)、建筑工程领域(6项)、产业经济领域(7项)、保健、福利领域(2项)、消防领域(2项)、文化旅游领域(7项)、行政领域(1项)。

系统的开发和运营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是1999年汉城市长直接提案的,开发既在因特网上实时公开行政处理过程又能预防不合理现象并满足市民知情权的系统。

公开对象业务的选定是在检查局的主管下,以汉城市民民政业务为对象,分析过过去的腐败发生类型等,并在由市长主持的政策会议上优先选定10个领域26项业务。

为开发进行的业务分析由检查局来总管,由信息化企划团承担设计,研究开发等技术方面的业务。业务分析按公开对象业务类别实施,通过与市政府、区政府业务承办人的面谈,分析过去处理完毕的文书,相互讨论处理顺序、公开内容、提供方法等和确保透明性、预防不合理现象、保护个人信息等问题而决定。

系统设计由专门开发承办公司负责,在业务分析的同时,每一步都做成flow-chart,按业务分析将公开内容、方法等反映在设计中。确定步骤及用语,再经过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就完成了系统开发,然后继续讨论怎样体现、构筑程序。而且输入数据准备及内部测试也在此阶段实施。

为了短期内对大批人员进行教育,首先以全体业务承办人为对象在电脑培训中心按公开业务领域实施了1次教育,在所辖室局长的负责下实施了2次教育。770个单位约8,200人处理完毕后,即刻输入业务处理内容。

系统运营管理。电脑自动检查输入内容、输入遗漏等,并每天向处理单位通报,维持随时点检体系,引导真实输入。在由业务承办人到科长到局长等连接的每个裁决进行阶段,电脑自动检查裁决日期和输入日期,若裁决正在进行中,则在裁决日期栏内自动显示“裁决进行中”,防止了不当的裁决迟延。

系统构成及公开内容。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由公开目录,查询信访处理过程内容,资料检索,相关法规和市民意见栏目构成。公开内容按10个领域54项业务别、件别、将接收、检讨、处理结果、今后预定事项民政处理等民政处理过程按裁决进行状态实时输入,并详细公开处理单位、承办人、E-mail、电话号码和对于相关公开业务的业务内容、所需文件、业务处理顺序及有关法规。

升级系统实现电子政务

以前,民政申请人只有通过给主管公务员打电话或直接访问,才能询问到申请是否收到、处理是否顺利。这也导致利用不正当的途径办理业务的现象。然而,自从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启动以来,申请人一向市政府或区政府提交申请,网上立即显示出办理流程,不必找主管公务员,随时随地上网便可查询处理情况。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的第一个功能是确保行政业务的透明度。市民一提交民政申请,主管人立即输入申请内容,在网上公开审批及办理的过程,便于市民监督。这样既能杜绝主管人滥用职权,又能确保业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网上公开系长、科长、局长裁决的确切时间(年、月、日、小时、分钟)。电脑可自动检查裁决逾期或违反规定的情况,并立即通知该公务员。负责监察的公务员通过因特网进行网上监察,以确定民政申请的处理完全符合规定,这有助于遏制民政处理部门的主管公务员违反正常程序的企图。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的二个功能是解答市民在民政事项处理方面的疑问,及时向市民提供所需的信息。市民申请民政事项之后,通过家庭、工作单位或附近的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电脑,可获知当前办理进程、许可的预定日期或退回申请理由及所依据的法规。

民政申请处理在线公开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消除市民对政府公务员的长期不信任,恢复对政府的信息。市民将逐渐信任因公开系统而变为快速而公正的行政程序。

2000年4月,汉城市政府研究开发了“汉城市民政申请综合系统”,建立在网上提交办理民政申请事项的一揽子服务系统,届时市民可通过网络提交申请、确认处理过程,并获悉处理结果。从2001年2月正式启用短信息服务(SMS)系统,利用移动电话的文字留言功能,告知民政申请事项的处理结果。同年4月提供统一信息服务(UMS )系统服务,利用留言箱或传真通知民政申请处理结果。到2002年4月,汉城市政府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国企改革信息 篇7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中存在问题

很多很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缺乏专业的的实践, 主要原因为:学校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身实践活动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学生实践和专业水平的缺乏使社会对专业产生误解。

1.1 教师对实践过程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校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活动在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欠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专业技术要求决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实践活动的不重视, 导致专业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中面临实际的专业技术的问题时束手无策, 加之很多学校受到实践场地和实践所需专业设备和技术的限制, 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

1.2 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教育大多以教育部颁布的专业培养模式为标准, 部分学校的专业缺乏实践应用, 单纯地进行专业理论的教学, 与社会工作的实际产生严重的脱节, 导致专业的人才不能为社会和企业所用。专业实践活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很多毕业生不能胜任实际的工作。

1.3 实践锻炼的缺乏导致社会对专业的认识不足

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欠缺, 在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 导致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差异。目前, 社会上很多企业会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学课程涉及面广, 但学的不精。由于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没有明确的教育体系和考核标准, 学生欠缺在实际的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的改革

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的实践活动的组织, 改革专业实践模式的改革, 为学生创设专业实践环境, 模拟专业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优秀综合性人才。

2.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进行实践模式改革

传统专业实践活动由于设备和专业场所的缺乏, 一般是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或是到企业参观, 学生很少有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要进行实践模式的改革, 针对不同的实践内容要制定与之适应的实践方式, 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场所。如:建立课程实验模块, 让学生会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 在实践中独立地应用专业知识进行模拟和设计, 使他们能够进行专项的实训模块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实践, 系统、完整地参与到专业的实践活动中。

2.2 借助现在化专业设备, 建立专业化实践环境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对现实工作的环境进行模拟, 建立专业的实践场所, 能够应用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训练, 实现专业实践的目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 借助现代化的专业技术设备和教学手段, 才能跟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使专业的实践和学生的训练更加接近现实的环境。例如:使用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系统、到企业进行实地的实习等, 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环境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模拟练习, 保证学生的实的效果和实践的质量。

2.3 规范专业实践考核的标准

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本专业技能, 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制定规范的实践考核标准, 保证学生系统、全面地实践, 考核标准要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的时间、以及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等。对学生的实践情况, 既要进行理论是考核, 也要进行实际才做能力的检验, 保证实践的效果。

3 总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专业的实践, 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的设计及其组织要明确其我们培养计划, 有针对性、系统地进行实践和训练, 以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摘要: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应用性和创新性, 进行专业的训练, 通过实际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满足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现状, 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实践的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创新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龙朝阳, 靳晓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6 (09) .

[2]胡宪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06)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改革 篇8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虽然仅仅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更是成为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保障。近些年来, 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这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虽然并不作为中考和高考科目, 却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课目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它同体育、美术、音乐等科目一样并非高考科目, 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所以当前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课时不足

一般而言, 高中阶段每周只有两节信息技术课程, 一节是理论课, 一节是上机课。而在高三阶段, 信息技术课会为了高考而缩减课时, 甚至停课。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有很多, 这些课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之每周只有两节课, 学生可能在学过之后由于没有及时复习而遗忘, 形成知识漏洞。

2. 理论与实践脱离

我们前文中提到, 一般学校都是每周两节信息技术课, 一节理论课, 一节上机课, 而两节课又基本不会安排在同一天, 所以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很快便会忘记, 到了上机时间, 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全都抛之脑后, 理论与实践无法很好地联系起来, 造成了知识的脱节和时间的浪费。

3. 教学模式单一

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在求学阶段没有经历课程改革, 所以容易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常常会照搬其他学科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殊不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十分实用, 十分开放并且十分灵活的课程, 如果照搬其他学科单一的教学模式, 则无法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也无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考核不力

虽然高中阶段有信息技术课, 然而却几乎从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 在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 很多学校都没有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 即使有, 也是简单知识点的考查, 或者是完成一项上机作业即可。考核不力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没有足够的动力, 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错误心理。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建议

前文中我们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可谓是问题重重。那么, 如何改革信息技术教学, 提升教学效率呢?

1. 增加课时, 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 仅仅当前那些课时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 因此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增加信息技术课时, 尤其是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 即使到了高三阶段, 也不能随意占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 要在可能的情况下保证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在课时上有所保证, 才能谈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

每周的理论课与实践课都会相隔几天, 造成了学生学习理论之后很容易忘记, 从而在上机课无所适从, 重新学起, 刚刚回忆起理论课上的内容, 就临近下课了。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 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间隔安排得合理一些, 或者合二为一, 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 立即可以进行实践, 上机操作, 加深印象。同时, 在课程完成后, 我们还应该布置一些操作性作业, 让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完成, 巩固课上所学。

3. 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我国, 教学模式的分类有多种, 按照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可以把教学模式分为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五类。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活学活用的学科, 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 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多元化, 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取教学模式, 或者单选一种, 或者可以混合两种或多种, 只要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就可以选用。

4. 完善考核制度

信息技术课之所以教学效率低下,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考核制度不完善, 难以引发学生的重视, 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难以将精力放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上。所以, 我们应该从考核上下功夫, 完善考核制度, 将信息技术列入期中、期末考试行列。当然, 考试可以多元化, 不仅仅可以是纸笔考核法 (即书面考试) , 也可以是无纸化考核法 (即上机操作) , 还可以是开放式无纸化考核 (即考核学生作品) 。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 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因此, 我们的考试也应该注重创新性与创造性, 鼓励无纸化考核法和开放式无纸化考核法, 在提高学生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 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结语

科技日新月异, 经济飞速发展, 在这其中, 信息技术起到了无法忽视的作用, 虽然当前的高考中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考查,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依然要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出发点, 做好教学工作,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作出探索和努力, 使信息技术课由一门不受重视的“副科”转变为有趣味、有意义的科目, 通过我们的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吴湉.探究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2]彭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国企改革信息 篇9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非常普及,计算的思维过程即设计程序的思维过程,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2014 年7 月, 第三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三个目标之一。 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培养既懂管理理论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思维能力,重点是编程思路、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中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 可以发现目前大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的概论性课程较多,深度不够。 信管专业或学科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更好地把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目前在实践中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相关课程具有内容重复与知识或缺问题, 即课程中大家总会发现正在学习的课程内容往往都是以前学习过的或是相关类似的,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与实践结合较弱,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盲目照搬照抄成功模式,不能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目标,没有形成专业特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既要能在自己的学科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同时,要培养“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 改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 明确面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专业目标,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信管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思维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计算, 也不应该仅仅涵盖计算机科学。 它的本质是指在信息社会人们在面对大量的信息处理或计算的时候,应该通过非人工的方法实现,这其中包括,信息的表达和信息的转换两个过程。 简单来说,计算思维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实现信息的表达与转换等。 同时,不能仅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去定义和理解计算思维, 而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去认识计算思维。 广义的理解计算思维,应该是指人们对于现实世界进行信息抽象并利用工具实现信息转换的一种思维方式。 今日的计算思维是围绕计算机科学,而明日的计算思维或许会围绕化学、物理等学科,或许会产生新的学科,但核心一定是关于信息的表达和转换。

显然,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目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 因此,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应该将计算思维贯穿于素养的培养与知识讲授的教学过程中, 但在实际的计算思维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1没有意识到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概念的出现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目的是培养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重技术教育,轻思维训练和人文素养、伦理道德的培养。 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强调信息技能的学习,忽视了思维训练,学生缺乏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 需要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目标中。 该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特别是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的存储、加工、处理,对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主要就是数据的操作,具体而言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 更高级一点的技术则是对数据处理后的查询、分析、挖掘,即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3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体系

为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确定教学体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强调IT技术,弱化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二是强调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维等方面的技术与方法, 还要强调具有现代管理科学思想和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基于上述思路,我们设计了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体系,见图1。

上述课程体系主要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 不仅设置了国内高校信管专业常设的管理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等课程,还设置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商务智能与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理解新兴数据处理模式的同时,其智能化数据分析处理及决策支持能力得到训练。

4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研讨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和协作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典型的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中,有助于奠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此,我们设计了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任务为中心,由其驱动教学过程进行,学生围绕任务学习,教师围绕任务教学,如图2所示。在这个过程中,要面向计算思维,通过搜集资料、深入探究、协作学习、交流讨论、巩固拓展、迁移新知、重组转换等手段,发掘蕴藏在计算机学科知识中的通用的普适思维,学生结合自己学科的专业知识,使思维随着不同专业知识和背景的贯通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提高。

5结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于展示和解释计算思维的基本内涵和方法, 力争将计算思维的培养渗透到各个知识点和模块的教学中, 为学生将来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 初步具备了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了基本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朱丹阳.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5):153-156.

[2]柴艳妹.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70-73.

[3]赵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80-81.

国企改革信息 篇10

1 高校体育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不仅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它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不仅仅是学习,还得进行相应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因此,高校对信息资源的要求,也就比其它单位或组织要更加全面,而且也更为迫切和严格,对于高校体育来说也是如此,体育信息服务工作做得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学术研究工作,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结合高校体育信息服务对象的要求,改进体育信息服务工作对于促进高校体育信息服务工作改善非常必要[2]。但是,纵观近些年来的发展,很多高校的体育信息服务工作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以促进工作进步。

第一,就是高校体育信息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学习和进行学术研究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坚持体育主要是以实际训练为主,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很多学生、教师, 甚至是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普遍都这样认识。室内的理论课一般都比较少,有时候甚至出现因为天气原因无法室外实践教学才会被迫去开室内理论课。因为对理论教学不重视,当然在理论书籍的购买方面就显得比较欠缺,在图书馆中,有关体育方面的书籍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而且书籍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较慢,致使很多与体育有关的信息资料不能及时入馆,无论是学生和教师都不能及时获悉与体育有关的新信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开展学术研究。

第二,体育信息的传输手段落后,致使体育资源难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共享。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所引起的问题是连锁的。真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体育信息的资源呈现角度也比较单一。比如,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信息服务都没有实现信息化,只能依靠传统的纸质资料完成。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科的信息服务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这就更加剧了纸质资料的文献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影响了体育信息在高中广大师生中的传播和利用;另外, 目前,高校的信息资源普遍仅限定本校师生有使用权限。比如一些校园网络还都是局域网,外网无法接入。图书馆也一般都不允许校外人员进入。所以说,非本校人员很难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使得体育信息的利用率相对比较低,难以发挥各种信息的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 创新高校体育信息服务的对策

2 .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体育信息更新换代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信息服务往往以馆藏纸质文献资料为主, 毋庸置疑,馆藏纸质文献资料在信息的保存方面安全性和完整性较高,而且保存年限也较长,但是纸质文献资料也有明显的缺点, 纸质文献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体育信息来说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相对于文史类专业来说,体育专业除了理论研究之外,更加注重技术技能操作,而技术技能的操作讲解就会涉及到很多的现场演练以及动作讲解等技术性动作要求,在编辑成文献资料的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图示或实物讲解,而纸质文献在包含类似内容时却有着一定的局限,信息量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另外,纸质文献资料的更新周期也比较长,且在传播范围上也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而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便捷, 高效应充分利用网络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传输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把有利用价值的纸质体育文献资料转换为数据,上传到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一批既懂专业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制作体育视频资料、技能解析模拟动画或现场演练视频以及教学课件等数据资料来丰富体育信息资源的数量,提高体育信息服务的质量, 满足高效师生学习和科研的需求[3,4]。

2 . 2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体育信息传递便捷化

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为我们更加便捷地使用多方面信息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便利表现的更为突出[5]。因此,高校要想创新体育信息服务就应该抛弃以往主要依靠图书馆、阅览室、报刊杂志等纸质文献资料提供信息服务的传统方式,不断拓宽途径,更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体育信息,为需求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首先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大力开展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多引进一些像同方知网、百链搜索、超星阅读等学术网站,便于学生进行查阅相关资料;同时重视体育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可以制作专门的网页,集中搜集与体育有关的各方面信息,也可以同步上传学校相关的体育教学、科研以及学术会议的信息,为师生学习提供信息导航,为师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便利。

2 . 3开展校际沟通合作, 实现信息有效共享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合作共赢的社会,对学校来说也是如此,在当今信息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情况下,任何个人或学校都没有能力能够仅凭一己之力掌握全部的信息资源。况且信息资源是常新常有的,这就需要高校之间打破固有观念,展开亲密合作,公开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这不是一个苹果与另一个苹果的交换,而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沟通,通过合作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不但能够促进交流沟通,更能够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3,4]。对于高校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各个相关院系专业之间多开展一些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会议,相互到对方的学校进行学术演讲和交流,在演讲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加强相互之间的友谊,更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取长补短,加快信息的交流,而对于高校体育信息的交流更应该是如此,不仅进行理论上的学术交通, 更应该组织一些相关专业之间的比赛,进行技术上的切磋交流, 既有助于师生掌握技能,发现不足又能够学习对方的优点,一石二鸟,意义重大;各高校之间的图书馆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实现高校之间馆藏和数字资源的借阅一体化或者一卡通,便于师生学习;其次,就是各高校之间的数字资源阅览室之间可以开展信息资源的相互传递,不仅便于有需要体育信息的需求者利用,也可以为其它人提供便利[6]。

3 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校也不例外,高校要想在迅猛发展的社会潮流中稳坐钓鱼台,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的提升,实现学校发展的信息化,而高校体育信息服务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正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所作出的重要探索, 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胆量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摘要:信息化在现代高校体育信息服务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现实,分析了高校体育信息服务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了几点改革高效体育信息服务的措施,主要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体育信息更新换代;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体育信息传递便捷化;开展校际沟通合作,实现信息有效共享。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企改革信息】相关文章:

国企改革过程04-13

国企改革之路05-18

国企改革经验05-23

国企坚持改革创新04-29

国企工资薪酬改革05-01

国企薪酬改革方案05-14

国企体制改革05-01

国企改革思路范文05-26

国企改革领导小组06-30

国企改革工作方案06-30

上一篇:城市建筑屋顶绿化技术下一篇:确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