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2024-05-05

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通用9篇)

篇1: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第一讲 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当前德育的背景和要求:

1、背景:

(1)迅速变化的成长环境呼唤德育研究

*多元文化的浸润

*多元价值的形成*多元发展的要求

(2)实现学生成长目标的发展需要德育研究

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3)学生发展的特殊背景需要德育研究

*电脑网络的影响

*独生子女群体对教育的需求

*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严重的学习焦虑

2、培养目标: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育人观念: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人格;塑造师生互动、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评价观。二期课改给教书育人的启示

●重视活动的综合运用。注意知识和事实的关联性、整体性、开放性。●适应时代要求,贴近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认识、适应、参与能力。●重视学生对历史和事实的探索。通过观察、实验、模拟、合作、讨论、调查、实践,在多种、多样的体验和探究中主动得接受教育。

●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观念形态的把握,这个过程需要人的主观建构,想象是建构的主要因素;忽视想象就是忽视创造。●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功能。●重视在活动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幼儿德育研究什么:(问题视角)

*教育实践提出的问题

*教育理论中演绎出的问题

*教育实践开发研究的问题

(强调视角的独创性、前瞻性、可迁移性)案例1: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有一次,我让孩子们以“神奇的海底世界”为主题,让孩子们画画自己所认识的海里的动物,孩子纷纷用手中的蜡笔表现着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我也高兴得一边观察,一边欣赏着:鲨鱼、海蟹、贝壳、海藻……,这时我来到琪琪身边,只见他的纸上没有一只海底动物,有的只是一根根五颜六色弯弯的曲线,与我定的主题相去甚远,如果只是凭教师的传统眼光看了一眼这画后,我会对这个孩子感到失望,会认为他是个没有想象力,没有表现力的孩子,可能给孩子的评价就是绘画能力差,小肌肉发展不好等等,但如果从尊重孩子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讲述,你就会知道他这幅画的意义:假期里家人带他去海南岛旅游,他看见了真正的大海,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会闪闪发光,妈妈告诉他,那是太阳照在海面上反射的光,琪琪觉得这种光很美,所以他用各种美丽的颜色画成弯弯的曲线表现了出来,虽然他没到海底去见识过,但是他用他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波光粼粼”。此刻,您有没有会为他的想象而发出惊叹呢? 案例2:教育理论中演绎出的问题:

为了鼓励孩子敢于承认错误,在区角活动开设了“我是诚实的好孩子”专栏。在这专栏里能大胆地承认错误的幼儿可得到五角星的奖励。今天林一帆来到“我是诚实的好孩子”认真仔细的画着:画面上她手上拿了一本本子,本子上有十个五角星。旁边画了一位老师。一看明白了。原来她把昨天发生的事画了下来。分享交流时,林一帆把画的内容告诉了大家:“老师说过得十个五角星的小朋友可以换奖品。昨天我拿了十个五角星到老师那里来换奖品时被老师发现这十个五角星其中有两个是我以前幼儿园发的,因为我很想换到奖品,所以拿了两个以前幼儿园发的五角星凑了十个五角星来换奖品。后来当场被老师发现。上课时老师讲了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应该向故事里的宋金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所以我把这件事画了下来,我也想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林一帆刚说完小朋友就马上拍手表扬了她,我也及时赞扬她能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的给予五角星的奖励。

案例3:教育实践中开发的问题: 在主题“勤俭”中,原本不那么爱惜幼儿园图书、玩具的幼儿在经过这个主题活动后,有的幼儿看见图书区里的图书坏了,或者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被损坏了,孩子们会自发地拿出材料箱中的双面胶、透明胶、固体胶或其他替代品进行修补。

生活活动中“保持仪表整洁”就是幼儿生成出的一次共同探讨的话题:据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每天都要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这时我马上会进行即时谈话活动,将爸爸、妈妈和老师说的话让幼儿开展讨论:“每天都要挑挑拣拣的穿衣服这样好不好?”在激烈的争论之后,大家达成共识,现在虽然不用相过去那样穿打补丁的衣服,只要是干净、整洁的衣服就可以,不要挑挑拣拣。这也是“勤俭”的一种表现。

三、怎样进行研究思考?

思考三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何研究? 怎样研究? 把握三条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防止三种失误:题目太大;价值很低;表述不清 讨论(1):选什么研究课题:

(技术视角)

1、从教育部门的科研规划中选题

2、从教育期刊的征稿启示中选题

3、从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中选题

4、从提高本职工作质量上去发掘课题

5、从自己或他人的教育经验或教训中提出课题

6、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掘课题

7、从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中发现课题 讨论(2):怎样找研究案例?

*新闻效应:找吸引眼球的故事

*蝴蝶效应:找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例

*木桶效应:找最短的木板 实例分析: 《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研究》 研究内容可以考虑进一步分解细化:

1、大班幼儿数教育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有助于提升幼儿数运用能力的问题情境类型的研究

3、不同类型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求与方法研究

4、问题情境创设中多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5、问题情境创设中预设性与生成性关系的研究

6、数教育活动中生成性问题捕捉及其处置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7、幼儿数运用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对问题情境要求的研究

8、不同问题情境中教师有效组织与指导幼儿数学习活动的方法、策略的研究

9、问题情境中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差异及适应差异的指导策略的研究

10、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评价的研究

11、问题情境创设对教师能力要求的研究

案例4:开展幼儿挑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实践研究

永和幼儿园

朱伟琳

本课题想通过对挑战的研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估价危险,应对危险,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自信、勇敢等心理品质水平,激发探索精神,增强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谋求生存价值。

案例5:培养独生子女友好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景凤幼儿园

马平梅

交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培养孩子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幼儿在园与同伴相处的时间甚多,而这种同伴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学习、促进、双向互动、取长补短获得信息的伙伴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是交往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孩子们的交往活动,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他们的交往水平。而幼儿园集体生活使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以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萌芽。无疑幼儿园是培养儿童交往的最佳场所。

讨论(3)德育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1:

了解、研究现存文献资料以及历史事实、现实情况和问题,从而探索德育规律的德育研究法。包括历史法、文献法、总结法、内容分析法、调查法、溯因法、跨文化比较法、预测法等。研究方法2:

以观察研究学生道德行为或德育活动为主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追踪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3:

以测量学生思想品德和检查评定德育效果为主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法、投射法、评语法、等级评定法、加减评分法、综合评分法、诚实测验和道德判断测验法等。

讨论(4)个案研究指南: 个案研究(case study)

个案研究是针对一个个例(可以是个人、机构、团体,也可以是事件)作缜密的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能够提供对教育问题成因的理解,对经纬万端的错综关系作周全的涵盖,对动态变化之时空情境条件作适当分析的研究方法。它的一个关键部分是研究者要在现场沉浸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研究方法被用于犯罪学、工业社会学和社区研究中,教育研究中主要用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这种强调自然观察、深入关注个例的研究传统已经在涉猎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尤其是对教育发展计划的评价上。个案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和桥梁。

个案研究法的三种类型,1、以理论探求和理论验证为目的的个案研究,尤其是研究一般论点,目的在于澄清那些模糊的问题,并使读者产生兴趣。

2、以故事讲述图画描绘的个案研究,叙述和描绘那些有趣的、值得仔细分析的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

3、以评价型个案研究,需要研究者对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进行分析,判断其价值,使读者确信。个案研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通过聚焦在特别的事例上来研究一种现象。2.对每一个事例进行深入研究。

3. 研究在自然背景下的现象。

4.呈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观点。

案例6:当一百次孩子,成一个幼儿教师

新泰路幼儿园

费葳

一、学会用眼去观察孩子的一百种言行

二、尝试用耳去倾听孩子的一百个心声

三、认真用脑去思考孩子的一百个问题

四、真诚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一百种情感

如果你想干好一门事业,必须先了解这门事业,然后让自己融入到这份事业里,使自己成为这份事业里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幼儿教师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让自己成为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里,让自己成为孩子里的一员,和他们一起生活、思考、感受、探索,这样才能知道孩子的需要与困难,从而让自己成为孩子心中最亲切最喜爱的幼儿教师。讨论(5)叙事研究(narrative rsearch)

叙事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了,目前它已被引入教育领域并逐渐地运用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研究中,备受研究者的关注,逐渐成为质的研究中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方式。叙事研究,就是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前提在于,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他们个别地与集体地过着故事化的生活。由此引申,教育即是个人与社会故事的建构和重塑,而老师与叙述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的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德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德育事件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提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德育意义、思想或理念的一种研究方法。

德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所叙述的内容是发生在教育者、受教育者身上的德育事件,具有历史性、真实性、情境性、意义性

2、强调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叙述者的互动

3、主要采用归纳法

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现象学、诠释学与叙事学。

现象学在方法中最主要的是“存而不论”,现象学者强调人们行为的主观意义,试图进入人们的头脑,以了解人们如何建构和解释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意义。

诠释学主要在于通过对作者、文本和读者的意义关系的研究,来考察、解释其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弄清历史传统对理解的影响,区分说与听及写与读这两种对话模式,探讨作者心态对原文意义的涉人,将原文意义以及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阐释清楚。

叙事学认为,世界上实际发生的一切事情在尚未被人采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是按照“本来”的面目,以“故事”的形式存在的。

德育叙事的研究过程:

1、提出基于德育实践的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2、选择与德育事件相关的具体研究对象

3、进入研究现场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工作

4、形成能代表现场经验各方面的文本

5、形成研究文本,即撰写叙事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资料收集的主要准则:

1.研究者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实践知识。只有高度重视并紧密联系自身的实践知识,才能保证所取舍的内容能够完整、准确地呈现对象的真实面貌。

2.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真正的合作研究关系;担基于双方平等的、对话的、具有共同研究兴趣与目标的合作关系。

3.研究者必须保持敏锐的头脑和反思的意识,这样有助于时刻促进双方关系的改善,并使研究者努力把握现象背后的完整意义。

叙事研究的视角

1.以清晰而完整的故事形式,具体而准确地描述可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清晰而完整的故事可以传达给听者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认识,通过这一形式,具体而准确地描述,才能够使研究者对自己可以观察到的教师日常工作行为有一个真切清晰的形象认识,确保了研究对象的真实可感,也才能真实地再现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与成果,使读者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获得认同。

2.研究者应该努力摆脱个人生活经验、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的束缚,力求全面地、接近真实地了解被研究者的真实思想,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认真感受和分析被研究者讲述的故事,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从被研究者自身提供的经验现象中推演、清理、归纳出他们的实践知识本身。案例7:唱好教育孩子的同一首歌

——通过幼儿园合唱活动,开展家园合作工作

周令芳

一、缘起:合唱成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欢乐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

(一)无心插柳: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工合唱活动

(二)水到渠成:金鹭家园同乐合唱团的正式成立

二、发展:“金鹭家园同乐合唱团”成为家园协同教育的主体

(一)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教育内涵

1.大合唱:

2.歌舞表演

3.小品

(二)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密切家园的情感联系

(三)扩展合唱团的功能,完善家园协同教育系统

三、反思:家园同乐合唱活动成为我们深化幼儿欢乐教育的载体

(一)合唱的演出活动的教育实效:育人于无形 实效一:以情感人:奏出了“家园一家亲”的动人篇章 实效二:明理服人:纠正了家长的许多教育误区 实效三:优势互补:走出了家园共创的新路。

(二)合唱活动的启示:育人于“艺术”

四、怎么写德育研究报告 *选择事件

*聚焦事件中包含的“问题” *根据“问题”改写事件

*揭示成功背后的“规律”,或者根据“问题”寻找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思考解决对策

陈薇

(1)德育论文的结构:

1、前置部分 标

题(title)

名(nam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

2、主体部分 前言 正

文 结

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3、附录部分 论文题目的设计:

*准确概括论文内容,能反映研究 方向、范围和深度

*文字简练(中文不超过20字,英 文不超 过10个单词),具有新颖性

*便于学科分类和文献检索 论文题目的撰写形式:

“论”字式:如:论…… ;浅论……;简论……;

试论……;再论……;也论…… “析”字式:如:试析……;简析……;浅析…… “新”字式:如:……新论;……新探;……新思考

冒号式:

如: “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 问号式:

如: “教师如何进行德育叙事研究?”

破折号式:如: “关注学生的道德理解— 学校德育的新视点”(2)怎样写摘要:

摘要的主要目的:一是方便读者鉴别论文的基本内容,确定是否需要阅读论文全文;二是方便二次文献存储入计算机或编制文摘页。

三千字以上正式发表的论文一般应写摘要,摘要字数一般不超过300字。摘要的基本内容:研究的目的、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具有的理论或实践意义。(3)怎样写前言:

一、阐述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简介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

三、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正文的表达方式:

1、并列式,即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论述;

2、递进式,即对需要着重论述的问题,采用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式,最终把问题论述清楚;

3、纵横交错式,即在并列论述过程中,在每个并 列的层面上展开递进式的阐述,或在递进论述过 程中,在每个递进的层面上展开并列的阐述。(5)论文的基本结构: 中心论点: 第一基本论点: 下位论点1(附属材料)下位论点2(附属材料)…… 第二基本论点: 下位论点1(附属材料)下位论点2(附属材料)…… 第三基本论点: 下位论点1(附属材料)下位论点2(附属材料)……(6)论文段落写作的构思策略

1、每段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要统一

2、每段都要有表达中心意思的主句

3、每段的容量适当,相差不宜太大

4、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与衔接(7)论文结论的一般内容:

1、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及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理论价值)

2、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和作用(实际价值)

3、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比较价值)

4、本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和展望

(1)说明:根据结论内容的不同,结论可分为分析综合型、解释说明型、事实对比型、提出问题型、预示展望型等写作类型。(2)注释有两种:

一是说明资料来源出处的参考型注释(reference note),它主要是对论文中的引文,包括引用插图、插表等资料的解释,以便函读者查找、核实。

二是对论文内容作补充说明的内容型注释(content note),它主要是为方便读者理解论文中的某些难点、新的名词术语、概念等作出的解释。(3)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等的编排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文献类型标识分别为M、C、D、R。如:

[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68-88.2、期刊文章的编排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其中,J为期刊文章的文献类型标识。如:

[3]檀传宝.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J].全球教育展望,2001,(6):9.(4)论文初学者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论文写成知识性介绍读物

2、不要把论文写成材料堆积的仓库

3、不要把论文写成工作汇报或总结

4、不要把论文简单化,讲“其然”不讲“所以然”

5、注意科研论文的文风(5)对自己写作的认识:

*我有来自一线的资源,(实践出真知)*我的研究对象是独一无二的 *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写作成功的境界: *自说自话 *自圆其说 *自成体系

(完)

篇2: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一、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了道德的层次。其基本价值就是向我们论证了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其中我校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清明前夕,为配合进行传统教育,他提倡班里的的学生利用周末采写革命英烈传记,前后历时一月,共得32篇烈士传记、17篇祭奠烈士的诗文,清明前夕利用这些材料召开班会,使师生受到深刻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写的是本村的甚至是自己的叔伯亲人,感情真挚,有的可写,而且这项活动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几乎在每个学生背后都站着不少的人??他家的人,他家族的人,他们村的人,大家都给他鼓劲儿,支持他写好,希望他写好,孩子也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故而责任心很强,惟恐写不好给英烈、给家庭、给家族、给本村人脸上抹黑,所以用心备至,结果出人意料。

还有这样一位老师在讲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他会同当地广播电视局搞

了一次题为“来自家乡的报告”的征文,效果也很好。学生利用周末或分组或个人分头回村采访调查,写采访记录,回来整理成文。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写的都是本乡本土的真人真事,学生熟悉,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学生虽还谈不上什么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和过去的青少年相比,接受知识和各种信息比较早,比较快,量比较多,面比较宽,因而显得更聪明智慧,他们非常渴望早一些发挥自己的潜能,能用自己的笔为家乡、为社区做点儿实际工作,他们是兴奋的,兴趣是浓厚的,心理准备是充分的,态度是积极的,热情是高涨的。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一展才华小试身手,宣泄自己的干劲和力量,故而也易于发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使人感喟良多的是学生的变化,他们走乡串寨深入群众调查学做群众工作,学到了课堂内、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与人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考察,看到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心弦真地被拨动了,以前学生虽学哲学,但是看问题多犯主观、片面、停滞的毛病,一开口一动笔就是不正之风,就是坏人坏事,看的多是阴暗面,总爱置身事外袖手于旁,以批评家、旁观者、评论家的姿态出现。现在一事出现,学生不再只是发牢骚指责,而是试图以主人翁、建设者的姿态去研究它、分析它、改变它,明白了天下的事情是复杂的,一件事发生总有重叠相生的原因。能尝试着用辨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渐渐地,学生们认识问题深刻了,观察问题全面了,分析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加强了,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二、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的整合模式。“对现实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协调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学生便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其中道德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德育课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学生对一定道德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和深化也依赖于德育实践活动。

(一)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此,德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要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要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学问。必须用现实社会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在学习性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

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刻苦认真、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以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资本。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一定要注意这类活动重在动情,在情感上推动学生,真正能够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学生到学校来就是为了学东西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各种知识,是学生的普遍心理和最大愿望,所以整个活动要与学习紧密相关,万勿忘记治学这一根本。倘能注意这两点,那这样的活动势必会受到学生欢迎,且容易获得成功,有事半功倍之效。某老师曾回忆起他曾经搞过的一个活动:各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纷纷组织活动,好多学校到北京香山看红叶,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香山红叶名闻天下,好则好矣,美则美矣,能够前去观赏当然很好,但是他当时所在的学校远在香山以西的深山里,东去香山140里,车、钱、时间、安全就像四座大山一样横拦在他们师生面前,一时难以解决。而他们学校附近山峦起伏,秋叶如火枫林涂丹,名气虽然远远比不上香山红叶,但是却也波澜壮阔气势非凡。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体裁衣。他从实际出发,靠山吃山,别具深意地带着学生在本地步行登山,搞了一次秋日登高的教育活动。到了山上稍事休息,作为语文老师的他便开始了“秋日登山”的第二项活动内容,即要求学生用各种修辞描绘眼前的大好秋景。学生眼观美景文思泉涌,口出妙辞,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收效非常好。

回校之后,他又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写一篇同题作文,或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这一活动前后进行了五种训练:一是登山体能训练;二是意志磨练;三是培养了同学们登山下坡互相扶助关系他人的品质;四是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五是饱览了家乡绚丽多姿的大好秋景,以自己的观察所得,以自己之口,以自己之手来赞颂描绘家乡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德育活动其实是一种训练,他既可以把知识学活,激发学生爱学习的深厚情感,又可以锤炼其道德品质。

时下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教材教学线、实践教学线开放型双线教学,提出研究性学习,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拓展,关注社会问题和自我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这位老师的做法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篇3: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下面从抓科技教育的主要特性入手, 谈谈我们对德育渗透的认识和实践。

一、抓住科技教育的客观性进行德育渗透

根据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 我们可以确定科技教育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客观性。依据唯物主义者“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的观点, 我们不难发现, 科技教育作为一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以活动见长的学科, 在其活动实践过程中非常明晰地反映出物质与精神、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凭着这种联系, 我们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有了契机。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科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熏陶 (如引导了解科学家、哲学家的故事, 学习其至理名言等) , 再让他们在课外延伸教学实践活动中去观察、分析和判断, 逐步懂得“世界的物质本性”,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事物是有客观规律的, 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 否则就会失败”等道理, 然后, 通过科技活动的实际操作, 让孩子们切身体验和自己去证明科学技术的客观性和由此产生的力量,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是德育在科技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我们倡导和呼吁并实践了在教学领域和实践活动领域里抓住这一特性进行的育人尝试, 收效十分明显。

二、抓住科技教育的理智性进行德育渗透

科技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理性思维的教育。理智性是在人们的求知欲望和求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性格、情感。它与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例如学生在发现问题时所产生的惊奇, 分析问题时所产生的怀疑, 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愉快等等, 都属于理智性。理智性反映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状态, 它与人的思想品质联系在一起, 且与社会制度、标准、需求相联系, 由此, 我们认为, 孩子们从小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非常重要, 因为它是思维科学性的基础。于是我们在科技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甚至科幻画创作中对孩子进行合乎逻辑的理性思维训练。我们刻意引导和教会他们把自己的所想所做与社会需要、人民喜爱、时代要求、活动标准结合起来, 克服自己的任性、意气用事、随心所欲、随意胡编;我们还教育他们远离道听途说, 人云亦云, 从小养成一切都要经过理智过滤的良好习惯。我们的工夫没有白费, 学生家长反映很好。当然, 要完成这项工作, 我们必须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准备比较充分的案例和精心设计问题, 从处理小事做起, 进行有意识训练, 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住科技教育的实践性进行德育渗透

科技教育是以活动训练为依托, 将动脑和动手有机结合。与其他教学相比, 它的实践性要强得多。心理学家潘菽指出:“人们的道德动机和行为, 主要是在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行动技术与养成习惯的途径中形成的。”伦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人的任何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道德意义。事实上, 科技活动的实践, 必然涉及到目的选择、价值认识、成败考验、人际关系协调等。由此可见, 科技实践活动中潜藏着很好的德育契机。

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想斗争和道德抉择,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变化。比如在模型搭建的方法探究中, 有些学生很快就找到很好的办法, 但为了名利, 却并不愿将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这就是学生在实践中的自私、消极道德表现, 是受了传统的“师徒教育”所谓“关键技术留一手”观念影响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及早掌握这样的思想苗头, 及时进行正确的道德引导和道德教育, 这样的道德表现将发生质的变化, 由消极表现变为积极表现。除此之外, 在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道德情操、团队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等。因此可以说, 科技活动自身的实践性特点与德育的实践性是一致的。如果我们紧紧把握住这一特点, 就能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引导, 其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四、抓住科技教育的准确性进行德育渗透

准确性, 即精确性、严密性, 它是现代科技的本性。科学的准确性是通过现观察、实验、测定等来判定的。因此, 科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搜集准确性的数据上, 科技工程师设计需要精准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程序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等。大到人类登陆月球、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小到车模科技活动中使用的赛车等等, 严格的计算和反复的校正就是准确性的体现。而这一切准确性的形成, 也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教育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养成才能达到。

因此, 我们在科技教育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准确、严密, 不懂就问, 勤于读书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在具体的教育和训练中,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把科技的准确性提出来, 以正反两方面的例证说明道理。比如在桥模制作中, 我们对各部件的尺寸要求精准, 切面要平整, 各部件的粘接时涂胶要绝对均匀, 作品的承压效果才能确保, 反之便成失败。又如, 船模的方向性与速度的快慢均与和电池装置有关等。我们引导学生在总结经验和再实践中, 一边重技术要求, 一边重意志品质和追求最佳 (准确性) 的精神培养, 收到了可喜的效果。长此训练, 学生把在科技实践中的育德效果运用到其他学习乃至怎样做人中去, 对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是很有益的。

五、抓住科技教育的进取性和竞争性进行德育渗透

永无止境的发展,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时代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处于第一生产力地位的科技, 更要加速发展, 且可持续发展。这就关系到不断进取的问题。因此有人说, 进取性是21世纪科学的本性。就科学技术教育而言, 虽然必须从基础开始, 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 但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向抽象出直接经验方向发展, 才符合国家培养目标要求和社会需要。所以科技教育体现出进取性特征, 这也正是我们要把握的德育点。

我校办科技教育特色, 提出“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起创新的冲动, 燃起不断追求的欲望”的口号, 就是依据科学的进取特性, 为广大师生在科技教育中感受德育内涵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科技教育的同时,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对学生进取心的激发和进取精神的培养。比如, 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可以积极组织一些与进取精神有关的材料, 为学生认知过程垫底, 而在科技课程及实践训练时, 又结合实际证明不断进取所得到的成功结果, 逐步让学生的进取精神得到培养进取习惯得以养成。其中, 有个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必须摄入, 那就是必须告诉学生, 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秉承前人的创造精神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取得成绩不可自负, 不能骄傲自满, 必须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进步, 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校的小发明连续取得市级奖、建模桥模连续三届获团体一等奖, 无疑有进取精神培养的功劳。

还值得一提的是, 在科技进取性中含着的竞争性问题。一般地说, 它主要体现在与他人比较价值高低质量好坏与速度快慢等过程中。它是一种有参照物的进取表现。从大处讲, 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有竞争性, 从小处说, 青少年的科技活动比赛也是如此。有竞争, 就会有失败和成功, 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 青少年意志品质会得到锻炼, 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会得到培养。但我们清楚地知道, 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产生有其复杂性, 无序竞争、非法竞争的流毒毕竟会影响还不成熟的青少年, 所以这是一个摆在竞争现实面前道德及其准则是否发挥正常作用的问题。我们教师教练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例如小发明、小实验、小创作中的“查新”, 道理要讲清, 报告要绝对真实;对待各项比赛, 要严格遵守纪律、杜绝弄虚作假、极端个人主义和损人利己等。只有通过良好的竞争意识的灌输, 竞争能力的培养, 才有可能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进行符合道德的竞争行动, 我们的德育和科技教育才可能取得双丰收。

篇4: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认识;实践

一、高中德育工作的理念与认识

德育能力是指运用个人知识、经验以及智慧,把握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使之向德育目标特征发展的能力。具体内容有班级活动的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德育科研能力、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班主任是学校对班级管理的执行者,是解决与学生有关的各种问题的重要角色,班主任需要对自身德育工作的能力有清晰的定位,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改善目前的德育困境。

德育工作不单单是由班主任来完成,还需要学校以及家长的共同协作与配合。班主任要首先树立德育意识,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例如进行定期的家访,不断完善高中德育工作的进程。另外,班主任还要树立健康、阳光的学校生活观,高中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学校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影响,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班集体的环境,为班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每天都有收获。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时代的变化加速了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新时期,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已成为热点。教育工作人员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接触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不断更新观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班级的德育工作。高中班主任是一个高中班级的思想引导者,班主任在日常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班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高中班主任应该如何积极地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呢?以下是几点具体的实践措施与建议。

1.利用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开展德育工作,开展好班级活动

班主任应关注班干部的选举,不断完善班干部团队,平时严格要求班干部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优秀的班干部能够带动整个班级的行为,作为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联系的纽带,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级活动是一种学生集体教育方式,有计划地组织班级活动能够解决班级学生之间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交流沟通能力,还可以释放学习压力,增强集体责任感。班级活动应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目标进行开展,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的组织中应注意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与感召力,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动态,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用良好的心态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

德育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因此班主任需要分层次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尊重每一位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制订合理的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对高中生进行引导,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与进行。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应秉持正确的态度对待。某些叛逆的语言与行为和做法有利于班主任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德育工作,及时调整相关的德育措施。另外,班主任应加强与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找到这些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根源;用爱感化这些学生,对优秀的地方进行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帮助改善学生的品行。

3.注重人格培养,对德育以身作则

目前高中教育工作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不够重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德育,只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中生对社会与自我的认识淡薄,容易出现困惑与烦恼,班主任应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在实践中提高育人能力。在班级的活动中彰显人格魅力,持续性地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提高择友交友的能力,高中生处在自我认识的转变期,他人的行为习惯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加强学生自尊自爱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尊重他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友观。班主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与学生进行真诚对话与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与误解;班主任也应用心倾听学生的需求,以诚待人;对学生要进行公正的评价,适当地鼓励学生,要不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德育中,班主任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对自己时刻保持严格的要求,正人正己,德为人范,做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三、总结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完善教育经验。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利用班干部榜样发挥德育工作的效果;用良好的心态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对德育以身作则,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段多梅.高中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

[2]李贵.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29):240.

[3]刘林.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考试周刊,2013(61):183.

[4]王巧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导师制的问题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0.

[5]邱丽颖.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J].新课程:下,2015(5):13.

篇5:体验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体验式德育又称研究性德育,它的重要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去体验知识的科学性,体验道德的高尚,去体验生活的丰富。体验活动是在教师设计、指导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去关注道德现象,使自己融入生活之中,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感恩教育为父母献孝心,如果光以说教难以收到教育效果,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父母的爱,让学生自己告诉自己如何感恩,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如何向父母献孝心、如何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引申到感谢师恩、感谢朋友之恩、感谢祖国之恩。感恩教育具体的设计过程:

一、五月份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

各班通过感恩主题班会设计,并请老师、家长参加主题班会,达到感知父母和老师的劳动,起到动员和教育作用。(学校全体领导及政教处、年级组长深入到各班听班会、评班会)

二、感恩体验活动

1、设立学生孝敬日,即“父母的生日就是孝敬日”。在孝敬日学生做一天家庭小主人实践活动。

2、设立怀柔三中学生感恩节,即“母亲节、父亲节就是感恩节”。在感恩节学生献出自己的亲情孝心。

3、家庭系列调查活动

(1)开展家庭收入调查、家庭消费调查,用于自己身上的消费与父母的消费进行对比,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2)开展父母的工作量、劳动量调查与自己在家庭中的劳动量调查进行对比,体验父母的辛劳。

三、感恩行动

1、回报父母的爱

(1)当父母下班后献上问候。

(2)周六、日家庭劳动行动。

(3)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父母生病后、劳累后我做些什么。

(5)通过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

篇6:教师关于课例研究的实践与认识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切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策略二:创造积极有效、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

1、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

3、动态的开放课堂

策略三:精练的教学语言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策略四:擅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1、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教 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 学中把教 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 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2、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 学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年级教材中有,中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标准》基本理念要求的。实验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让学生去“试一试”、“说一说”、“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全新的知识去讲解,就达不到教材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要求,就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

篇7: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体验教育:是全国第四次少代会(2000年6月)提出的一种少年儿童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指通过组织和引导儿童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少年儿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等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教科所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预期目的。表现在:

一. 通过有目的在我校进行德育体验活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二年来,我校学生特别在卫生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例如:我校自从开展《争做学校一日小主人卫生实践活动》的体验活动后,向学校地面乱扔垃圾的现象就很少了,以往班主任在这方面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的事,但效果欠佳,随着体验活动的正确指导,而这一玩疾得到明显好转。案例二成功体验教育---“五彩之星评选

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现象:一是班主任老师上班会课成了批斗会,总是寻找学生的不足。有的学生就怕上上班会课。二是学校领导在学生的晨会课上也是鼓励的少批评的多。三是已有的“三好”学生或阳光少年的评选存在明显缺陷:要么是一个学期评选一次,(时间太长),要么总是那几个人打转。一些有特长有特点的学生被忽视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缺乏学习动力。而时下正流行的成功教育模式给了我们德育工作者一个启示。为了在德育体验活动中引入成功教育,课题组召开了几次会议,一致认为要寻求一条符合本校特色的成功体验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补充。这就是莲一小的五彩之星评选"活动,具体作法为

1.召集各处室和备课组负责人,请他们拿出各种星级的培养目标,并选定星级种类和名称。

2.课题组根据学校征集到的各种信息,最终确定了评选办法。分五大类19种星名。班级和校级小明星可以申请单项,校级五彩之星须五类中每类必有一项达标,但卫生之星必不可少。

3.展示方法:各中队在班上设立星级展示专区,(在后面的墙壁上)统一标准,随时更新达标者。学校也设立五彩之星展示专栏,每学期更新二次,并统一制作星级包装品。通过校广播站和《红蕾报》进行跟踪报道,适时进行媒体宣传。4.校级五彩之星须先填申请表经德育办审核。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举行了五彩之星的图标设计比赛,让学生亲 自参与

五彩之星评选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创设的一项学生成功体验活动。

二.通过有目的在我校进行德育体验活动,使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体验活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自觉运用这种手法教育学生,形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在卫生体验活动和成功体验活动开展取得较好效果后,很多教师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又结合班上的实际开展了感恩体验活动;读书体验活动;爱心体验活动等多种体验活动。使我校德育工作涌现了一个崭新面貌。

三.本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大大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兄弟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范例,特别是为我校德育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可操作实例.四.本课题创设的德育体验活动案例的系统性在目前国内外小学德育工作中还没有发现,---------虽然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多少有些尝试.莲塘一小德育课题组

篇8: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身心想要健康的发展, 必须经过健康正确的幼儿教育才能实现。幼儿本身具有模仿性和一定的创造力, 他们天生好动, 喜欢新鲜的、变化的事物, 特别善于幻想, 舞蹈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 一般要经历动作不协调、笨拙、幼稚的阶段, 通过舞蹈教育教学, 使他们在进入缤纷的音乐世界中, 在进行游戏, 舞蹈的同时, 动作逐渐就会显得协调、优美。在手舞足蹈中幼儿能够感受音乐的快慢节奏, 表达他们的感情, 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与美的熏陶。幼儿舞蹈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道德的培养, 又可以通过幼儿观察、注意、思维、记忆进而促进智力发展, 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成长。

首先, 对幼儿体质发育有着促进作用。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学习, 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 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 身体形态也得到了训练, 使幼儿的四肢动作协调, 含胸、驼背等不良习惯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较好的体态和气质。特别是在最初的幼儿芭蕾基训中体力、素质和体态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其次, 对幼儿思想教育有着积极作用。在学习排练的舞蹈中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 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舞蹈《我的好妈妈》表现妈妈劳动一天, 辛苦的归家。在舞蹈中孩子给妈妈让座、端茶的情节表演, 要求幼儿对作品内容要理解, 发自内心的将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懂得尊敬长辈这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明白的道理。

再次, 对幼儿智力提高有着辅助作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教师用充满活力和姿势多变的体态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注意力;用亲切愉快、明确的目光和言语来引导幼儿的观察方向;用不同速度、力度、强调语义的语气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接下来在欣赏老师示范动作和学习掌握着一动作的过程中, 幼儿必须观察、记忆动作规律性的特点, 经过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吸收, 并且再创造。这就不断促进幼儿学习舞蹈中智力的发展。

二、如何抓住幼儿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抓住幼儿的心理、生理以及性格特点, 因材施教,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进行舞蹈教学使这些孩子跳出优美的舞蹈呢?

1、抓住幼儿爱美、爱模仿的心理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幼儿也一样, 在不经意间会观察到有些儿童会在镜子前摆出各种各样自己认为很美的动作, 还会模仿自己在某时某地看到的事物。由于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与此同时他们善于用“形象”思维对“好奇”的事加以思考、想象、揣摩。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 编排出适合他们年龄的舞蹈动作示范给他们看, 引起他们对舞蹈的关注, 同时与幼儿教学的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培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幼儿舞蹈启蒙的第一步, 就是让幼儿爱美爱跳舞, 对舞蹈产生兴趣。

时教师要做到爱孩子, 要有一颗童心,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和他们交朋友, 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 唤起他们的兴趣, 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抓住其特点, 我们才可以展开进一步的训练。

2、抓住幼儿各不相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式舞蹈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学校及社会因素以及自身的因素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性格,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区别, 把握学生各自的特点, 才能帮助学生进步提高。在允许学生有本身特长的基础上, 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对技术好表现力差的学生加以艺术熏陶, 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 用舞蹈抒发情感。对技术差表现力好的学生则反之, 不放松任何一项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要求, 有针对性的练习, 以弥补缺陷。在领悟方面, 教师要给学生以消化的时间, 制定训练计划, 幼儿的可塑性强, 在坚持不懈的关注和鼓励下, 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作为。

按照性格的差异区分, 人有内向型和外向型。外向型的人适应能力强, 表情丰富, 反应灵敏, 动作迅速, 好动不太多思考, 做事不精细。这类学生学得快不一定学得好, 他们有不少缺点, 他们只满足于第一眼看到的和第一次接触的东西, 不肯下功夫苦练, 没有领会所见所学的精髓, 但也有许多外向聪明又爱学习的学生, 就会成为班级的佼佼者。而内向型的人适应能力弱, 不轻易相信别人, 不善于与人交往, 沉静, 办事稳妥, 这些幼儿在头脑的灵活型和敏捷方面也是有好有坏, 并不是内向的幼儿就不聪明。对于内向而又慢智型的孩子, 他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感受能力比较弱, 反应比较慢, 但反馈能力比较强, 内容一旦被学会掌握, 便有深刻的印象, 这类学生有毅力, 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指导, 他们会不断的进步。

在幼儿模仿能力逐渐增强后, 要引导幼儿做简单的自我创编动作, 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 创出幼儿自己喜欢的动作。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因材施教, 认清不同学生的差异, 区别对待,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遵循当前的新课改教育方针,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如果是在几十年前, 跳舞也能成职业?跳舞也能考大学?有许多人多很不解。在当今, 国家教育部加大对舞蹈教育的改革, 中国艺术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出现普及型教育的新发展。舞蹈教育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在幼儿教育中提出,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感受美, 表现美的情趣, 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以开放式的课程模式, 丰富的表情, 忘我的投入, 优美形象的舞姿, 给幼儿带来新鲜的活力, 激发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舞蹈活动中去, 在快乐中学习, 充分发挥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当然我也希望国家能颁布一些更加严谨的法律条文, 是地方舞蹈学校更加专业、正规。因为现在随着舞蹈毕业生的增多, 许多都自己办小型的舞蹈班, 学生交了学费学不到东西, 或者所学的东西与正规院校偏差太大。幼儿的根基打不牢固, 还有所学的“法儿”不正, 以后难以改正。如果在严格正规的教育下, 幼儿舞蹈教育才能稳步更加快速的发展, 舞蹈界文化也能有质的提高。

四、结语

篇9: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一、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对幼儿实施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的学习、劳动和娱乐的整个过程之中。

1.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利用幼儿园的宣传版面、图片、画册、多媒体等多方面的直观教具,教育幼儿要从小讲卫生,勤洗手、洗脸。为了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园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穿衣、系鞋带游戏比赛,幼儿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家长非常满意。园里除了给每班备一个消毒柜,还特意给幼儿准备了放毛巾和杯子的平面柜,幼儿每人占一格,贴上自己的照片,不易拿错。这样通过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经常性的行为练习,能使学生良好的行为逐步巩固下来,内化成习惯。

2.通过各科教学和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为了使教师在五大领域的教学中能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在教学目标中适当加入德育内容,并在教育效果考评时加上德育效果的考查,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防止德育渗透工作流于形式。如结构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而通过角色游戏进行的移情训练,能使幼儿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我园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3.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我园采用正面引导开展活动,以情感化的方法教育幼儿。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结合幼儿心理特点,用生动的事例,多样化的形式,让孩子亲身体验,使之在具体环境和生动的事例中受到感化。

刚入园的孩子对园内老师既不认识也不了解,见了面也不打招呼。有些孩子不珍惜老师的辛勤劳动,教师一字一句的教育也显示不出应有的分量。我们利用教师节对孩子进行尊师教育。节日那天,我们把全体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照片都张贴出来,然后组织孩子们认识,并由老师介绍和讲解他们的事迹,使孩子们尊敬和热爱老师,懂得辛勤劳动换来了荣誉。如,在开展“夸夸我的好老师”“我对老师有话说”活动中,孩子们说:“老师教我们学知识,照顾我们吃饭、睡觉,可辛苦了,我爱我的老师。”有的说:“天这样热,我叫爸爸给老师买个空调。”有的和自己的妈妈连夜赶制一束花,一大早就送给老师说:“祝您节日快乐。”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革命前辈不惜流血牺牲打江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在青少年中观念淡薄,在幼儿心中更是空白。九月九“老人节”,我们带领孩子去老干所为老人表演节目,送上亲手制作的小礼品,请老人给孩子讲革命斗争故事及家史,使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有了革命英雄和新旧对比的概念。在谈话活动中,孩子们激动地说:“我要向爷爷学习,长大了打坏人。”有的说:“爷爷奶奶们过去很苦,我听了心里很难受。”有的说:“以前我爷爷奶奶不给我买好吃的,我就跟他们吵,以后再不这样了。”

我们在园内经常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发现小朋友做了好事,就在他们的相片上佩戴一朵小红花,周末主题班会上比比谁的红花多,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

4.将爱祖国、爱家乡、爱幼儿园的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为了向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幼儿园最醒目的地方建起了旗台,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幼儿国旗下讲话。有的教师在活动室里、楼梯上布置了国旗、国徽等,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

为了让幼儿受到“爱家乡”的教育,我们经常带幼儿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美景,介绍我们咸阳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各种特产,还联系祖国、家乡以及孩子们周围的人和事,编成短小的故事、儿歌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师生们共同说、唱、演、跳,孩子们喜闻乐见,在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受到感化。

为了让幼儿热爱幼儿园,我们栽花种草,粉刷墙壁,图画上墙,各班老师带领幼儿精心布置活动室。难怪有的幼儿下午离园时还要拉着父母来幼儿园观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爱上了幼儿园。

二、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育特别是德育要重视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和公布每周教育教学内容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并和社区、街道主动联合,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实效。

三、加强领导,扎实地开展幼儿德育的研究活动

有人说:品德教育看不见、摸不着,是“软件”,品德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被忽视。为此,我们除了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外,还要及时组织教师总结工作经验,开展研究活动。例如,通过交流讨论,大家总结出了“三及时”的工作方法,即及时打“预防针”、发现缺点及时教育、对好的行为及时肯定、表扬。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使幼儿的德育工作常抓不懈,获得了实效。

上一篇:电子合同练习下一篇:那一次,我拍卖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