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

2024-04-08

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精选6篇)

篇1: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一)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童话剧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多门艺术门类,它是一门天然性的、综合性艺术。幼儿天生喜爱假装和幻想,天生是导演,天生是演员、剧作家和导演的集合体,他们身上潜在的戏剧天性需要一种理想的教育去呵护、激发、引导,童话剧表演过程就是让幼儿在相互合作的群体工作中,学到知识, 丰富情感,学会合作,成为自信、开朗和善于表达自己的全面发展的人。(二)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需求纵观我园艺术领域活动的开展,美术、音乐、文学活动长久以来倍受重视, 相应的教学研究开展得也很深入。但我们常常把它们分裂开来组织,幼儿的童话剧表演也常常被老师理解为纯粹的故事表演,往往把关注点放在语言、动作的表演环节上,没有看到幼儿有做导演、做道具师等多种内在童话剧创作要求,幼儿始终处于被接受者的状态。当谈到“幼儿童话剧”相关的活动时,常常局限于一些以成果为主的表演,对于幼儿童话剧表演的实质存在着相当模糊的概念,从而使童话剧表演所蕴含的特有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被埋没了。为使教师明确幼儿童话剧表演的内涵,积累开展此类活动的有效经验,充分发挥童话剧的教育魅力,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特开展此项研究。(一)幼儿童话剧表演的操作定义幼儿童话剧表演是指幼儿通过对喜闻乐见的经典童话的感受、理解,运用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活动。(二)幼儿童话剧表演与相关表演活动的区别 2

1、幼儿童话剧表演与故事表演的区别故事表演关注的是幼儿对故事角色语言、动作的完整再现;而童话剧表演关注的是幼儿如何运用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演。

2、幼儿童话剧表演与表演游戏的区别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而童话剧表演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引发并推动表演的进展。

3、童话剧表演与剧场表演的区别剧场表演是以成果展现为主,关注结果;而童话剧表演更关注幼儿的表演过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童话剧表演的基本理论,试提出以下幼儿童话剧表演的目标:

1、培养和发展幼儿对童话剧表演的兴趣,增进幼儿对童话剧表演的了解,引导幼儿感受、体验、理解、表现、创造,提高幼儿的艺术综合素质。

2、引发、支持幼儿主动尝试,自主表达,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7现自我、发展自我。

3、转变教师观念,打破传统“教”和“学”的模式,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为每一位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创造条件。(一)创设良好的童话剧表演环境。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设一个充满童话剧氛围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浸染。

1、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将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经典的童话故事呈现于走廊,为幼儿、家长在平时交流互动中提供方便,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使幼儿在环境中自然而然受到启发。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熊请客》、《金鸡冠的公鸡》等故事,通过教师与幼儿的绘画后做成大图书布置在走廊墙壁,引发孩子在反复观察中理解、体验故事内涵。

2、专用活动室的创设 3 为了更好的开展表演活动,我们专门设置了舞美室、表演室。舞美室内提供幼儿制作道具的材料,并通过墙面展示出来,表演室内提供道具、服装、头饰、化妆镜、童话剧剧目、幼儿表演的照片等,让幼儿一走进其中就产生表演的欲望, 引发幼儿表演的行为,能充分展示各自的表演才能。

3、区域环境的创设围绕童话剧表演的内容,各班在区域投放相关材料, 比如:在进行《小熊请客》童话剧表演时,我们就在区角环境增设了:为小熊包装礼物,制作头饰、制作连环画、阅读大图书、为小熊布置家等等,还有专门为表演而设的小剧场。(二)感知、体验

1、通过多维度的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文学体验。(1)让幼儿反复地阅读连环画,通过视觉刺激,使幼儿获得人物、环境和事件的具体表象。图画是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是唤起幼儿想象最直接的形式。幼儿喜欢阅读有多幅连续图的童话,由于它是情的分解图,故事发展过程比较明白,最符合幼儿的认识水平。图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具体形象的凭借物。(2)让幼儿观看动画片,提供幼儿模仿学习的条件。为了增加幼儿对童话及表演的兴趣,组织他们观看相应的动画片、童话剧成品表演。进一步增加了幼儿对童话剧表演的了解。通过同一作品多纬度的欣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反复欣赏文学作品的心理需求,还能满足幼儿童话剧创作的需求。

2、生活体验童话本身充满着幻想,很多情节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神秘气息,他们无法立刻用动作和语言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我们需要给幼儿一个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体验这种情感,让他们在实践、经历、行动中体验角色及其情感。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过程中,幼儿很难表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理,们就组织幼儿观看了小班开学初“宝宝找妈妈”的录像,和他们一起讨论:你当时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你找到妈妈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动作、表情又是怎样的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会急着找妈妈,你当 4 时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有了这些直观生动的生活经验,幼儿创造童话剧形象时就不再是原有文学作品的照搬,会加入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情感,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蝌蚪”形象。(三)自主表演、相互评价幼儿童话剧表演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幼儿有表演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与他人的分工合作下, 把所体验到的情感、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到童话剧表演中;其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主动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提出质疑,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参与童话剧表演全过程中,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在童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丰富情感、学会合作,成为有自信、开朗和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让幼儿参与童话剧表演的准备(1)童话剧表演内容的选择或改编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那么活动的内容就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在深入观察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因素加以提升和引导。这样, 童话剧表演内容的选择既满足了幼儿的意愿,又体现了教育的价值。例如,在春暖花开的春季,幼儿带来了许多的小蝌蚪放在饲养角,大家对小蝌蚪的变化产生了兴趣,从而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小蚪找妈妈》的童话剧表演。又如,刚过春节,我们开展了“热热闹闹过春节”主题,幼儿在角色区模仿家人请客、招待客人的游戏。《小熊请客》的童话剧表演就这样产生了。但是,他们认为:小狐狸既没吃到东西,还挨了一顿打,真不值得。他自己也可以种些东西,然后请小动物做客,这样,大家也就可以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我们一起续编了故事《小熊请客》的情节。(2)童话剧表演所需的道具、材料和背景音乐的制作。幼儿童话剧表演中的道具等材料不应该片面追求精致高档、富丽堂皇。应该选用什么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应给予幼儿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并尊重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挖掘幼儿的潜力。5 以下是Z 老师在童话剧《小熊请客》的组织过程: ①讨论童话剧表演需要准备哪些道具。幼儿在充分熟悉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始了道具的准备阶段。他们认为:”需要小熊头饰、小狗、小猫、小鸡、狐狸头饰“"小熊的家和门”“狐狸休息的树、小花、小草”“小熊的家应该有桌子、椅子、床、冰箱”等,还有小熊家应该布置得漂亮些......“ 幼儿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小熊家的布置上,大家七嘴八舌。(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他们的回答反映了各自家庭的特点。)当时 Z 教师认真地听取了每一个小朋友的讲述,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通过讨论决定,我们定下了下列道具:大树、门、桌子、头饰、冰箱、小动物吃的食物。大家决定后,我就开始布置任务--回家收集制作道具的废旧物。②收集制作的道具材料第二天,大家把家里的废旧材料拿来了,有鞋盒、泡沫板、方便面盒等,开始摆弄,把方便面盒当成了桌子,把小盒子叠加在一起当作墙,用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头饰等道具...③道具的不断调整与完善 C 幼儿说:”冰箱里的东西应该是分几个抽屉的,把不同的食物放在不同的抽屉里,就不会变臭。“于是,他们在纸巾盒的大箱子内放了很多小纸巾盒,算作一个个抽屉。并做了相应的记号。L 幼儿说:”礼物应该要包装一下的,这样才好看。“于是,大家就从家里拿来了包装纸,对饼干盒进行包装,还用了喜糖上的蝴蝶结,就这样,一个个美观的礼盒就产生了。④音乐配乐 Z 教师收集了很多恐惧、伤心和快乐情感色彩的音乐,然后,将同一情感类型的音乐放给孩子们听,组织幼儿欣赏感受,由他们举手表决是否适用,如果赞成和反对的票数一样,还要通过辩论作出最后的决定,最后,教师把被选的音乐录到磁带上,这时候,我们就讨论出了录音规则:一要仔细欣赏音乐;二要在录音时不能讲话。他们也会很自觉地遵守。在这过程中,师幼关系始终处于”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状态,教师的行 6 为推进着幼儿活动过程的开展。(3)童话剧角色的安排。如果由教师看来指定角色的话,会有很多弊端。一是这种做法会使一部分幼儿从小养成一种优越感,二是会造成一部分幼儿的自卑,从而将幼儿本来具有的潜能扼杀。比如:在《小熊请客》童话剧表演中,我们鼓励幼儿通过讨论和商量确定角色的分配。幼儿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意见不统一出现争吵。因为狐狸一开始是一个反面角色,大家都不喜欢。于是大家就在一起讨论:狐狸的角色到底由谁演的问题。并想出了很多的对策,加以尝试。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协调的机会。在组别分工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很自然的分成两组,手工好的报名参加道具组,表现力强的加入演出组,其他的就做观众。他们分工非常明确,作也非常好。道具组的成员会主动问:”你们还需要什么道具“演出组的在表演时发生什么问题,就会找道具组:”XX 音乐可以播放了。“在活动中,孩子们用合作互相发生着影响,同时也推动着活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也会进行角色交换,道具组的、表演组的、观众的都会过一把瘾。

2、运用生活经验,创造表演。幼儿童话剧表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造性。幼儿在表演前没有固定的文本, 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构思情节和对话,比如:X 幼儿扮演的小蝌蚪,他没有直接找鸭妈妈,而是用玩具收集打了110,他说:”找不到妈妈, 可以找警察叔叔。“(这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此,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小蝌蚪找警察叔叔的情节。创造性的表演具有自主性,每个幼儿可以表达不同任何人的想法,而且还可以用自己认为做好的方式表演出来,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动作,但是,表演者得到了别人的欣赏和评价,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3、登上舞台,模拟剧场演出。只要幼儿愿意表演,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成为幼儿表演的舞台。幼儿在讨论场景时感觉到不同的情节应该有不同的场景,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剧场意识。他们对表演的舞台有了初步的要求,他们有将自己的表演发展成为”剧场演出“的要求。7 在剧场演出之前,我们参观了凤溪大剧院,把剧院的布局拍摄下来,并观看了一场演出。回来后,组织幼儿讨论:大剧院里是怎样布置的我们该怎样布置我们的舞台怎样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节目于是,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布置专用活动室的舞台,有的贴上座位号,有的在画宣传画,还有的在按照自己的符号记录讨论出的规则

4、担任评委,积极评价。幼儿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没做演员的观众在台下观看的时候,他也会把自己当作演员看待,一边看,一边提意见,比如:”X XX的动作不好看。“"XXX的声音太轻了。”我们就引导幼儿能发现别人进步的地方,于是,他们的意见就会变成建议:“XXX走路的样子很想狐狸, 扭来扭去的,如果声音再尖一点就好了。”“XXX这次进步多了,如果声音响一点就更加好了。”(四)家园合作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合作,我们在开展幼儿童话剧表演自始自终把家长作为活动的支持者。比如:我们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戏票,引导幼儿发现戏票的特点,并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自己的戏票。另外,我们把有表演天赋的家长吸收到我园的家长剧团来,让家长共同与童话剧的表演。如《小兔乖乖》中的大灰狼和《拔萝卜》中老奶奶的扮演者就是家长代表。还有,家长自发组织“亲子团”参与幼儿园大舞台表演,协同教师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类演出。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幼儿童话剧表演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和价值。(一)童话剧表演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童话剧表演中,自主性、个性、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是W 老师提供的案例: Q 小朋友是一个胆小、内向的孩子。可自从在区域中开设了表演区后,就发现她每当区域开始时,她的眼睛总看向那里,可就是不会自己主动走过去。看到 8 这种情况,我想:要是老师叫她去,她肯定不愿去。我就想了个办法:请和她最亲近的K 朋友去邀请她一起表演。在得到K 朋友邀请后,Q 去了,并且和K 搭档。一开始有点胆怯,可不一会,她就投入到了和好朋友的表演中。有了这一次的邀请后,连续几天老师发现Q 都去了表演区,在那里显得非常开心。在表演室舞台上表演时,老师也看到了Q 的小手举了起来,她终于能主动地在全班孩子前表现自己了,她的表演也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自从这次表演后,老师发现 Q 变了,话多了,和小朋友交往的范围广了,孩子的变化家长也发现了,说孩子现在回家能把幼儿园里老师讲的跟家里人讲,还邀请家人跟她一起表演呢。她妈妈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谈到:“通过与孩子一起表演,我深切体会到了孩子身上洋溢出的那份快乐,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真实。孩子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为孩子快乐,所以,我们全家快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童话剧表演促使Q 小朋友性格改变,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整个童话剧表演过程中,情节的创编、表演材料的准备、分配的角色、表演中的评价,幼儿都是自主选择、主动活动、充满创新的,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发挥。童话剧表演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自信、自乐的活动。(二)童话剧表演促进了教师观念、行为的改变。在以往的童话剧表演中,教师始终是以教育者的身份教幼儿,通过本项研究与实践,使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把幼儿看做是接收器,而是以平等的合作者与他们相处。教师与幼儿在一起参与童话剧的过程中,既是导演与剧作家的合作关系,也是演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是道具师之间的工作关系。这种合作行为超越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了民主性。(三)童话剧表演影响着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在很多农村幼儿家长的眼中,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演出一场童话剧。通过现场的观摩,他们发现了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潜力,对孩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与孩子一起表演的亲身实践中,他们感受到自己又回到了孩提时代。近两年的研究虽略有成效,但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与思考:(一)内容的选择与主题的匹配 9 在我们的童话剧表演中,我们力求以经典的童话作为童话剧的题材,但是, 在当前的主题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经典童话剧都能与主题相吻合。(二)幼儿园管理方面童话剧表演需要物质和精神支持。比如: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教师需要具备的欣赏、改编、表演等艺术才能,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总之,我们的“幼儿童话剧表演”还有待于教师和幼儿的大力合作,相信在教师们的不断研究探索下,“幼儿童话剧表演”活动必将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⑵林玫君.创造性戏剧之理论探讨与实务研究.台湾∶供学出版社,1992,3 ⑶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 ⑷楼必胜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0

篇2: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

幼教科研论文:运用童话剧表演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3至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人们的问题,学习用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由于童话故事有很强的表现力,幼儿进入角色后,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表演中表现角色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也正是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本研究从运用童话剧表演可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假设入手,旨在寻找童话剧表演与早期阅读之间的依存关系,并总结可操作的方法,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领域。即以童话剧表演为载体,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字】

幼儿童话剧 体验表演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正文】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的重要问题。

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幼儿积累语汇数量、引发幼儿主动说话、并能够接受准确信息合理对话和交流,这才是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中通过环境和成人的作用,帮助幼儿渐次递进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童话剧表演既有语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动作的模仿,动作的产生对语言的运用即时辅助也是强化,孩子们在开心的表演,也是在愉快的游戏,会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体验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喜怒哀乐,主动表达着角色的各种情绪和想法。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也正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挖掘经典童话,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有机渗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阅读,通过倾听和语言交流形成对童话故事的深入感受。

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让小班孩子们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时,孩子们的专注和自我感情的带入,对故事中依次出现角色的迫切,以及主角之间语言交流的重要信息,有着强烈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故事结束,阅读结束后教师的提问,极好的支撑了孩子们阅读中积累的经验,而语言的呈现自然流畅,并且能够很生动的模范重要对话的桥段。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全面平衡的儿童文学精品,利用餐前饭后让他们进行积累和感知。所谓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复述所听过的每个儿童文学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修养和今后的语言创作极其有利。

课题组人员广泛查阅资料,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和一线教师、家长朋友交谈了解,目前孩子们的喜欢并乐此不疲沉浸其中的童话故事涉及到了中华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故事、格利童话、安徒生童话、迪斯尼童话、一千零一夜、郑渊洁童话等,范围广,容量大,表现方法来看大部分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但这二者并非截然分开,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有些童话孩子们甚至在耳熟能详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多次聆听,如果你讲错了一个细节或读错了一个字,这些小精灵们就会忙着帮你矫正,足见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珍贵价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1200多篇童话,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表白:“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他的精神生活才充实,才有价值。”经过深入思考分析,将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投放入班级阅读区角里,用最自然的方式与孩子们见面,观察孩子们的反映以及他们关注点的交集,这些都成为孩子们餐前饭后、区域活动、自主活动的选择之一,充分提供班级人员主题活动生成的空间,师幼自然围绕童话故事产生互动和交流。

二、运用班级“小舞台”、幼儿园“小剧场”的方式,通过师幼家园创编剧本,启发引导幼儿立体呈现童话故事,在积极环境下促进幼儿运用语言。

《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有了童话故事的经验,有了对故事人物的交谈,有了想要身历其境的主动愿望,孩子们的行为和语言就有了呈现的渴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我们充分尊重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懂得了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联合会产生积极互动。需要采用服装、道具、舞台、音乐促进幼儿运用语言呈现她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幼儿园班级区域中打造的“小舞台”,是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的,不需要多大的空间,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但这是面向全班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最佳场所,家长和孩子提前预定排顺序,小观众们共同欣赏;幼儿园“小剧场”借鉴了成人文化生活活动“话剧小剧场”,面向的范围是全园小朋友,采取定期上新,邀请其他年龄段小朋友和家长朋友。最初的表演层次结构比较简单,随着幼儿对童话故事的熟悉和深入的喜爱,会追求细节,形成结构上的上升,童话剧本自然产生。由于幼儿年龄段的差异,语言呈现的能力小中大班区别很大。

幼儿童话剧剧本创作有着许多不同于成人戏剧的特殊的艺术规律,它需要给予儿童观众心灵的感染和陶冶,让他们体验精神上的愉悦与舒适,欣赏儿童剧和参与儿童剧表演对儿童的美感发展、情感培养和人格完善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特别是从创作到表演的全过程,对幼儿语言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班剧本中角色对话以重复句为主,幼儿群演,家长教师担任主要对话角色;中班有较为复杂的疑问句,群演分组,主角能够呼应对话;大班幼儿语言量丰富,对故事复述的能力帮助其很好驾驭主角和配角,几个主角同时分配,群演调动,较为自如。通过对幼儿黄金注意力的分析,小班幼儿不超过7分钟,中班幼儿不超过10分钟,大班幼儿不超过15分钟,表演者和欣赏者没有成人那样强的自制力,所以开头就要快速地入戏,简洁地展示时间、地点、环境和背景等,引出故事的起因,主要角色亮相后显露全剧的主要矛盾等,吸引小观众看下去。文字表述尽量口语化,贴近生活。童话剧因为幼儿年龄的特点更加要注重故事的形式表达,所以音乐、舞蹈、歌唱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对于讲好故事,语言生动那是最受欢迎的。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孩子们多次琢磨才能形成的,思维和语言的交相呼应,语言才能日臻丰富。

三、激发幼儿运用获得的语言经验,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迁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依托童话故事,幼儿复述甚至仿编能力很强,但是,在离开了文学作品后,如何有机、灵活、恰当地运用,即让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句式能更好地和幼儿生活链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迁移优秀的文学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在生活中自主讲述的能力,这是创造性的尝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幼儿的语言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幼儿生活经验讲述的过程正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

1、鼓励幼儿大胆讲故事,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

表演和回味是相辅相成的,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剧目的表演,不仅对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对别人的角色发生兴趣,语言的吸引力会促使他想试一试,所以分享要及时。

2、走进真实的小剧场,开展亲子活动。

这一项内容是基于家长和孩子已经产生了表演的共鸣,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于是高规格的模板是十分重要的,小剧场表演中有十分精美的剧目,专业演职人员的语言感染力是无可比拟的,孩子们非常愉悦,模仿学习正是孩子们的原动力。

3、主题教学内容中继续纳入优秀童话故事,保持话题的新鲜感。

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的观察,科学的预设要及时,童话故事读本的及时补充和更新,是给与孩子们更多语言信息量的根本,阅读是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重视阅读,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4、自由结合表演,自主形成剧本。

幼儿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的。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而要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活动的主人;二是要主动和有主动权,,宽松的氛围是孩子自由的前提,教师和家长要能够看懂孩子们的行为,尊重幼儿边思考边实现边满足的内心。

总之,在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赢的家长积极配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使用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及时鼓励,积极引导,用赏识的眼光支持培养幼儿成为适应环境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012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001

3、文学语言生活迁移讲述的有效尝试,周萍,袁玉清2011《幼儿教育研究》

4、《全语言教育理念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挑战》祝士媛

篇3: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

一、利用童话剧教学中和对话学习活动, 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心理是人和环境的函数。人的行为依赖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童话阅读环节中, 从幼儿起初在文本阅读时, 不愿积极的猜图, 不愿大胆表述带领幼儿进入“体验式”阅读。

在童话阅读环节中, 瑞瑞起初在文本阅读时, 不愿积极的猜图, 而且不愿大胆表述。所以我带领瑞瑞进入“体验式”阅读。在阅读文本《好饿的小蛇》时, 瑞瑞就问了:“为什么小蛇肚子不舒服”我就反问道:“如果你吃了和小蛇一样多的东西, 你肚子会舒服吗?”他回答:“不会!”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他想了一会说:“因为吃太多东西, 胃宝宝会生病, 就会肚子痛的。”我说:“你真棒!如果声音大一点就更好了!”每次在这样的活动中, 我都以递进的提问方式让他逐渐的建立起大胆猜图的自信, 慢慢他便会学着自己寻找答案, 他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故事表演《爱吃水果的牛》中, 我们是这样引导幼儿这样学习台词的。先借助牛宝宝的自我介绍:“哞哞哞, 我是爱吃水果的牛。” (引导幼儿想象, 牛宝宝爱吃什么样的水果呢?) 引导幼儿学习能让别人一听就明白的表述方法, 再尝试创编其他水果上场作自我介绍时的台词;引导幼儿想像“牛宝宝会怎样吃水果?”尝试用不同的动作, 表现水果的出场方式, 使幼儿在创编对话、动作时有线索可循, 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故事《爱吃水果的牛》围绕吃水果的情节展开, 这中间还有许多细节。在引导幼儿创编的同时, 我们常常采用“牛宝宝没吃到水果会怎样说话呢?”“牛宝宝会怎么照顾主人呢?”“主人为什么生病好了呢?还会说什么呢?”等等情景化的问题, 引导幼儿注意台词在内容和情感方面的适应性。

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在“角色对话”中进行教学

在集体的角色对话中, 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幼儿的情绪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角色, 没有人会去注意谁说的好与坏,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 逐渐建立起了与集体合作的人际关系。

在讲故事《小兔乖乖》童话时, 我让个别幼儿戴上大灰狼头饰, 瑞瑞便和其他孩子一起变成了小兔, 在这样集体的角色对话中, 经教师一引导, 瑞瑞的情绪马上高涨, 很快的进入了角色, 角色对话游戏过程中, 瑞瑞全身心地投入, 和其他幼儿一起说小兔的语言, 避免了自己扮演的尴尬与不适。

童话《拔萝卜》的对话学习中, 就运用了“拔萝卜“的游戏, 引导他扮演小狗角色按序对话。教师:“谁先来拔萝卜?”幼儿:“老爷爷!”教师:“他拔得动吗?他请谁帮忙了?”……“小狗”瑞瑞:“小猫快来帮我拔萝卜”虽然声音不是很大, 还有些紧张, 但是表达的很清楚, 让他以一种新的身份在集体面前出现, 让自己和同伴们忘记原来胆小、不敢说话的他。在童话的世界里, 和同伴们越来越融洽的进行交往。

三、通过童话剧中的角色扮演, 让幼儿体验表演中与他人合作交往的快乐

在不同的童话剧里, 他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与不同的同伴进行对话、表情、动作上的合作, 而且还可以自由的选择喜欢的角色。在表演中人际交往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的建立起他在集体面前的自信, 大方的与同伴交往。在表演中通过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制作头饰、服装进行表演的方式, 体验和同伴交往、合作、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在学习表演中, 有分段的、分组的。他们通过角色的互换体验交往的方式方法, 在实践中体验和不同的人进行交往。我们还通过多种表演形式:在班级内演、在园内演、最后走出幼儿园演。让不同的幼儿获得不同的锻炼的机会, 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的层次获得发展。

童话剧《小青虫的梦》的道具中, 我请瑞瑞和其他幼儿为童话剧设计和制作童话剧中的场景和角色的服饰、头饰等辅助道具, 目的就是为瑞瑞创设大量的同伴交往、讨论协商、合作、解决矛盾的机会, 使瑞瑞能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观察、感受同伴的想法和心情、学会互帮互助带来的快乐等等;同时也了解了争执和互不相让带来的后果。在使用材料时, 瑞瑞和小伙伴都想要颜色鲜艳的绿色卡纸, 做小青虫的头饰, 互不相让, 继而出现了争夺的现象, 最后把那张卡纸给撕破了, 我走过去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谁也没有得到卡纸, 你们想想可以怎么做, 你们两人都能得到呢?”他们思考后表示应该两人一起分享, 而不应该用吵架来解决问题。

篇4: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

一、开发童话剧园本课程,力求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的原则:幼儿园任何课程的建设都必须以幼儿身心特点、认识规律和发展实际需要为主要依据,作为以幼儿为主体角色的童话剧课程更应凸显这一原则。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构建童话剧原本课程时,必须坚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本”的原则,既尊重童话剧原著,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我们要首先组织老师认真学习《纲要》精神,然后查阅、收集中外童话剧课程的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启发和有借鉴意义的课程观念,供本课题组研究参考;再对幼儿喜欢的可以编演的童话故事资源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选择。

二、开展童话剧表演活动,力求在游戏中获得愉悦感受

开学初由语言组组长和各个年级组教师共同筛选童话剧剧本,再进行创编加工,最终确定每个年级组一个大的童话剧表演游戏,每个月一个小的童话剧表演游戏,在专题课和园本课程实践中实施。在对童话剧故事进行创编的同时,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为童话剧编配歌曲歌词、编对白、设计舞台道具、制作头饰等等。如在童话剧《小熊请客》表演游戏中,我们就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童话剧表演游戏编配了三首歌曲,幼儿在学唱的时候非常高兴。那段时间,孩子们每天都在唱,走路时唱、入厕时唱、回家时唱,而家长在孩子的带动下也全部会唱这三首歌曲,孩子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而在制做服装、道具、头饰的时候,利用三八节,我们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让幼儿时刻可以感受童话剧表演游戏的乐趣,同时通过和家长、幼儿的共同参与,也提高了家长和幼儿的审美情趣,在为班级实施童话剧表演游戏奠定基础的同时,让幼儿感到身心愉悦。

三、打造愉悦的表演环境,力求每个幼儿在表演中获得快乐

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不同,他们的表现力也就不同。如有的幼儿天生爱表现,在众人面前不怯场;而有的幼儿在家里和爸妈说话大胆,但是到了幼儿园就一声不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操之过急,而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让孩子慢慢接受并逐渐喜欢,从而主动表演。在这里,榜样的作用很重要,首先教师的语态、体态直接决定了孩子参与表演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给孩子讲述故事时一定要生动、绘声绘色,加入体态语言,为幼儿做好榜样。孩子的语言是在模仿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良好的语言功底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幼儿通过倾听老师优美的语言,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激发了幼儿模仿的欲望。同时教师可以让一些能力比较强、愿意大胆表现的孩子先上来表演,以强带弱。同时《纲要》还指出,教师应保持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快乐的情绪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孩子表演的时候,教师要面带微笑,以好奇、鼓励、肯定、赞赏的眼神注视着每个孩子,让他们从老师那里得到肯定,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四、创设表演活动区域,力求每个幼儿得到多元化发展

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表演经验,在表演游戏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让幼儿得到多元化发展,我们为幼儿创设了故事表演区域,供幼儿在晨间和下午活动时使用。在活动区里,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与童话剧表演相符合的优美环境,比如造型大树、房子等,让幼儿时刻可以感受环境的优美。同时提供了老师、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的表演道具、头饰,配备音乐,让幼儿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运用头饰和道具进行创意表演。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适时的指导。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他在表演的同时,带动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幼儿进行表演,并且可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表演。而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则鼓励他大胆表演,鼓励他们从扮演简单的角色开始。区域活动就是课程的延续,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大胆地进行表演,这样能使孩子们的理解力、想象力、情感表现能力都得到提高。

篇5: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众所周知,有节奏的呼吸是可以受意识控制的,常规状态下的节奏行走完全是人为训练的。这些都为孩子参与节奏活动提供了生理基础。好动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奇妙无比的世界里,孩子们常常会利用各种物品敲打发出的声音而满足探究的情绪,这种探究特点也为幼儿参与节奏活动提供了心理基础。同时为幼儿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提供了可能。

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并使“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中国古代《乐记》也说“致乐以冶心”,意思是说音乐以它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人的心灵。“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应是培养人的教育。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更需要幼儿园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现阶段,一些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开展甚少,有的幼儿园即使开展了节奏活动,但活动中注重的是幼儿技能的掌握,孩子们是否愿意接受,是否快乐,教师顾及不到,孩子们在这样的节奏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情感受到了压抑。我园是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园,有着较多的幼儿音乐教育的经验,教师和幼儿每年的文艺表演、舞蹈比赛等均都获奖,尤其是军鼓表演,在我区还是个艺术特色项目,知名度较高。但是,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深刻的反省到,音乐活动的愉悦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园选择了“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节奏的概念:从广义上讲,一切协调、均衡的律动都叫节奏。宇宙间的万象,处处存在节奏,如风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走路声以及人的心跳、脉搏、人的动作、人的语言等等,可见“节奏”是人的本能,只不过需要加以诱、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

音乐节奏活动: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而音乐节奏活动就是根据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等特点进行均匀的、有规律的组合并重新再现的过程。它可以表现为语言节奏、声音节奏、身体节奏、歌舞节奏及器乐节奏等。幼儿园的音乐节奏活动:接近土壤的、肌体的、能为每个人所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质朴的、能够让幼儿自愿参与的、自我愉悦的、自然发展的音乐节奏活动。以节奏为基础,让幼儿从节奏起步,引导他们逐步进入音乐天地,进行大胆的音乐创作。

有效性:即策略方法得当、参与者主动积极;活动目标的定位、活动内容选择、活动过程的安排、活动效果的呈现达到最佳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艺术教育目标中也指出:“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艺术教育指导要点中也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Dalcroze)认为: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的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3、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核心理念是: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而舞蹈其实是移植至身体之中的音乐。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四、课题的价值

1、《纲要》的颁布和执行为我园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能和法律依据。我园音乐节奏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的演奏乐器,还可以是有节奏地念儿歌、讲故事;有节奏地体态律动、有节奏地歌舞表演和各种形式有机组合的同时表现。在器乐演奏方面,可以是正式的乐器,也可以是能发出乐声的安全无毒的各种工具、用品或器具等自然物。有创新的空间。

2、在前辈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我园试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孩子自愿参与活动、自由选择道具、自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从而达到陶冶自己的情操、愉悦自己的情绪、促进自身的协调,在轻松愉快的自然状态下提高音乐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对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的有效开展实践与研究,旨在贯彻和落实《纲要》的精神,转变师生的观念,对幼儿园现行的音乐教育的理念、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尤其是音乐节奏活动在各年龄班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方法策略、乐器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园师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师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与音乐表现能力,并使之成为我园艺术教育园本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使教师、家长等对“幼儿参与音乐节奏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探索构建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基本体系与操作结构。

3、探索各年龄班音乐节奏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及组织策略。

4、探索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中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及幼儿愉悦情绪体验的路径。

5、探索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中、材料的提供、人员的组织管理等。

(二)课题研究内容

对幼儿园现行音乐节奏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对当今国内外幼儿音乐节奏活动成果进行学习性的实践研究。探索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及指导策略。探索幼儿在音乐节奏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探索幼儿园在开展音乐节奏活动中游戏的设置、环境的创造、材料的供给及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等。

六、课题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在园的全体幼儿。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就目前国内外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及活动开展进行文献研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操作模式和研究成果,为我园的研究提供基础。

资料收集法:许多有益的经验、好的音乐题材都可以为我所用,因此,整个研究阶段我们都要多收集资料,多研究音乐素材,建立课题材库。调查法:就目前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及活动开展进行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案例的分析、实地考察等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行动研究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和确立幼儿园的音乐节奏活动研究方案,确立研究步骤,开展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就研究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把活动的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循环中,为最终的目标服务。

观察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观察,了解其反映,并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进行幼儿的跟踪观察记录与分析。个案研究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教师指导幼儿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课例及幼儿参与音乐节奏活动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活动开展的点滴成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提炼。

七、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与成效

(一)、下发调查问卷,建立音乐素材库,奠定课题实践与研究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下发了调查问卷表,了解教师、幼儿开展音乐节奏活动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既缺少系统的方法指导,也缺乏适合运用的现成音乐。为了更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对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搜集文稿、音像、网络资源,归集成了我园的“课题实施素材库”素材库中。按照音乐的不同归属,如中华民族乐曲、外国流行乐曲、儿童乐曲、现代流行乐曲等进行分类,将可为幼儿园用的音乐素材统统归纳进来,以为备用。在课题的阶段性研究中我们还不断完善素材库的建立,将具有实施价值的素材进一步统整起来,为己所用。从最初的文本性素材库→中期的网络素材库→后期的CD碟片素材库,素材库的建立日趋规范化也更为课题研究所用,成为老师们选择音乐的“资料宝库”。

(二)、音乐节奏活动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性实践与研究

1、让“快乐晨间韵律”掀开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序幕

我们遵循“快乐律动”的宗旨,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踏着节奏,快乐地欣赏、表现,从一日活动的早晨开始。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我园自编了托班、小班、中班、大班的“快乐晨间韵律”教材(光碟),收录48个韵律活动范例。托班,小动物模仿韵律;小班,儿童歌曲表现韵律;中班,民族音乐表现韵律;大班世界名乐表现韵律,体现了各年龄班的特点。现在,每天的这一活动环节已成了孩子的开心时刻。

2、让节奏迥异的音乐调节幼儿园的管理秩序

我们设计了幼儿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即科学地选择一些中外经典童谣,名曲在幼儿游戏,午餐,午睡,散步,起床,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每个角落在需要音乐的时候都能适时弥漫音乐气息,使幼儿产生愉悦,饱满的情绪,迎接美好的每一天。一组乐曲熟悉一段时间后,再更换一组,这样,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是靠原来单一紧张,压抑的口令或信号,而是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来接收特定的信号,使得幼儿在园秩序井然。如:入园选择儿童乐曲“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晨间锻炼选择“小兔儿乖乖”、“健康歌”“喜洋洋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巴啦啦小魔仙”、“白龙马”等刚柔相济的音乐,组织幼儿整理、排队,热身、运动等;午睡时间则选择“摇篮曲”让孩子酣然入梦乡;离园音乐选择以活泼节奏的“放学歌”告知孩子们,愉快的一日在园生活即将结束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可接触到大量的音乐名歌名曲,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

(三)、音乐节奏活动在集体教学中的课例实践与研究 通过园本课例的实践探索,我们已初步构建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基本体系与操作结构,归纳出各年龄班音乐节奏活动目标和课程内容,并在教学中让教师形成并掌握音乐节奏教学的基本方法及有效组织的策略。集体教学教研活动例举:《毛毛虫挠痒痒》、《可爱的精灵》。

1、以“符号化”活动理论为先导。符号是指人作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某种理由,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艺术符号化活动的基本心理转换机智,主要就是类比思维。许卓雅教授在“教与学的心理探秘”中提出符号在节奏教学中运用的总谱法,通过使用幼儿可以接受的符号图谱,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

2、聚焦问题,寻找适合节奏教学的表现符号

(1)音乐节奏教学中有哪些行之有用的符号?对幼儿的意义何在?(2)音乐节奏教学中有哪些适合幼儿接受的符号?如何予以运用?

3、课例实践

课例1《毛毛虫践挠痒痒》片段(1)观看课件讨论歌词内容 师:谁在玩挠痒痒?

幼:毛毛虫、花、„„毛毛虫给小花儿挠痒痒„„ 师:毛毛虫是怎么走到小花朵小花儿那儿的呢? 幼:爬呀爬呀

师:看它的身体,我们学一学[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幼:是扭

师幼:毛毛虫扭扭扭扭呀扭呀扭呀扭扭扭扭扭扭扭扭 师:小花朵怎么了?

幼:笑了、很高兴、受不了了然后大笑„„

师幼:小花朵笑起来笑呀笑呀笑呀笑哈哈哈哈哈哈哈(2)探索并尝试节奏×××××××——(扭扭扭扭扭扭扭;哈哈哈哈哈哈哈)【个别幼儿尝试念,教师鼓励,集体跟学】 „ …

课例2《可爱的精灵》片段 „ …

(1)幼儿用身体动作探索各角色的节奏型,同时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师:小精灵来了,它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哒哒哒哒哒哒 幼:轻轻的

师:还有呢?速度? 幼:快快的

师:我们一起用小手拍一拍 【幼拍手,轻轻快】 师:用小脚走一走

【幼走小碎步 |×××××××× | 】

师:你们觉得魔鬼走路是什么样的声音呢? 幼:哐~~~~~~哐~~~~~~ 幼:很可怕 幼:声音很响

师:我们一起走一走

【师幼抬高脚用力往下踏步|×— ×— | 】 „ …

4、研讨交流总结(1)幼儿音乐节奏的感知离不开符号的运用,它是幼儿对音乐理解的支架。音乐节奏教学中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如课例1《毛毛虫挠痒痒》;动作符号,如课例2《可爱的精灵》;视觉符号,如课例3《金孔雀》(省略);心理学感知觉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事物时,开放的感知觉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丰富。音乐教学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应该是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而其中运动对于音乐感知的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动作符号的运用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节奏性质的掌握和表现力。

(2)音乐节奏的不同类型感知无优劣之分,重在合理运用和多感知通道的协同。不断将符号为节奏教学所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表达、交流和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节奏的意义所在,感受体验,最终促进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四)、音乐节奏活动在班级区域中的专项实践与研究

1、音乐区域开展节奏尝试活动

我们为孩子提供符合其可接受性的乐器(或自制乐器)、图谱、画谱等,让幼儿自主操作、快乐游戏。比如,第一次的认识乐器活动中,我们把许多的“乐器”放置在表演区,并不提示幼儿乐器的名称和功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头两天,孩子们只是摸摸,没有动手玩;第三天,有一个孩子用鼓棒敲响了大鼓,“咚咚咚”的声音吸引了其他小朋友,从众效应,都跟着敲了起来,敲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位置不同、击打物不同,敲出的声音就不一同,之后的几天,孩子热衷于击鼓游戏,乐此不疲,打鼓的水平越来越高。放学家长来接也迟迟不肯回去。又如,在大班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先给幼儿定一个主题“春天来啦”,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用节奏和着音乐来表现,请幼儿自己排练,表演给大家看。幼儿也可以自己想主题,创编节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体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我园已总结制订各年龄班“音乐节奏区域指导手册”,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语言区域中拓展出幼儿喜闻乐见的节奏游戏 在语言区域,我们尝试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节奏,从语言的节奏到身体表现节奏再到音乐节奏的控制,这些好玩儿的节奏儿歌与游戏成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例举:

(1)节奏“对话”

可以先规定给幼儿节拍和小节数,如:2/4拍、4小节,幼儿用一个节奏型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重复与记忆,师幼之间、幼幼之间都可以练习,先用手势,再用乐器。如:一幼儿先拍×— | ×— | ×××× | ×— || 下一位幼儿可以重复×— | ×— | ×××× | ×— ||。(2)我变你不变

所有的幼儿拍一种节奏,如:×— | ×— |×— | ×— ||,再请一名幼儿拍不同的节奏×××× | ×— | ×××× | ×— ||,不同的节奏可以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如声音较为突出的鼓或者嚓等。(3)有趣的节奏椅子

将桌子围成一个圈,每边有四张桌子,幼儿分成四组,手持小椅子,游戏开始后,每位幼儿自己找位子在桌子面前坐下,每张桌子前最多坐四位幼儿,也可以不坐。幼儿可念成: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 根据幼儿组合的方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型。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很快的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培养了幼儿的反应能力、控制力及合作能力。

八、课题研究的再思考

乐节奏作为幼儿园的研究课题我们感觉到相关策略方法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够,没有提炼形成完整的技术。有些节奏方法的组合运用超出了孩子的年龄接受范畴,偏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节奏而节奏的现象还存在,教师在如何创设快乐的游戏氛围和用有趣的表达方式调动幼儿节奏表现力上,还缺乏专业的指导帮助,这是我们后期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我园2005年就成立了南京市第一支幼儿军鼓队,结合课题的全面实施,军鼓队活动十分活跃。小军鼓队员们在升旗、节庆、六一表演、广场演出等表演中绽放光彩。同时,结合年龄特点,我们在各年龄班成立的节奏器乐队,大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操作机会,展现了他们的音乐才能。每年的艺术节,每个班的孩子都能“秀”一手。但音乐节奏作为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还应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上下功夫,使其成为我园文化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助力器。

(执笔徐宁芳陈贻莉)《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是奥体艺术幼儿园承担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紧密围绕“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理念,以幼儿的可接受性为出发点,开展了大量的较为丰富的实践与研究活动。幼儿园结合自身的艺术教育特色,从音乐节奏的集体教学、音乐节奏在幼儿园一日环节的渗透、音乐节奏在游戏区域中的实施以及表演性音乐节奏活动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务实且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为完善的过程性资料。通过此次结题现场听取汇报、审阅资料、交流答辩,我们认为此课题的成果性内容具有显像性,对园本课程与园本特色的形成均起到了推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题鉴定建议:

1、对于“有效性”的界定需要更开阔的视角,表述要到位,指向性要更明确。

2、音乐节奏的愉悦性和游戏性功能需进一步发挥,小班的节奏教学要符合年龄特点,增加具体形象的说唱和肢体动作表现,突出“爱”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3、作为园本课程的组成部分,节奏活动内容与指导策略的完整性要加强,形成可操作的技术成果。

篇6:幼儿童话剧表演

1.幼儿英语童话剧课堂教学有哪些方法与手段?

TPR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图片展示法、歌曲童谣教学法、直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都是幼儿英语童话剧教学最适用的教学方法。

2.幼儿英语童话剧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主要有:Warming up-----Presentation----Practice------Consolidation

Warming up 阶段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注意力;

Presentation 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接触所学童话剧的剧本,老师分析讲解童话剧中角色人物的感情,并进行动作示范;

Practice 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老师从旁指导纠正;

Consolidation 阶段是让每组选出代表学生进行表演,师生共同纠错。

可以运用儿歌、复习、图片、视频资料等方式来导入童话剧教学;运用实物、图片、卡片呈现童话剧;通过游戏如:bomb game, Sam says, Read and point, Read and touch, High and low voice, Guessing, Listen and draw 等来操练剧中单词和句型;运用儿歌、律动复习或巩固词汇。

3.幼儿英语童话剧课堂教学有哪些注意事项?

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多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持续注意力;

利用游戏、比赛等教学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

用直观教学手段,引起和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控制课堂教学节奏,调节幼儿的情绪。

4.幼儿英语童话剧导入的方法:

1)利用动画视频导入:集中儿童注意力,让他们迅速、积极地参与。

案例:教授The Story of Snow White时,可以通过迪士尼所拍摄的动画片片段来导入新课。

2)利用儿歌导入:调动学生,集中注意。

案例:教授Little Red Riding Hood时,可选取《小红帽》的儿童歌谣来导入新课。

3)利用复习导入,重现上节课内容是为本课所学新课做铺垫,同时也可以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可以通过个别同学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表演,让孩子们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案例:教授The Story of Snow White--2时,可以先让个别同学将The Story of Snow White-1表演,而后在叫其他同学对所要学习的The Story of Snow White-2进行背诵。

5.幼儿英语童话剧的呈现与语言操练的方法:

1)利用PPT呈现:通过动态的PPT呈现所学内容,让他们迅速、积极地参与。

案例:教授The Story of Snow White时,教师制作精美PPT并辅助以视频或是Flash对所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呈现。

2)利用儿童画呈现:通过使用色彩亮丽的儿童画,是教学内容变得活泼,从而吸引学生、集中注意。

3)利用教师示范:教师对所要教授单元进行声情并茂的示范表演,并加以讲解与启发。让学生对所要表演的童话剧人物的情感、表情、声音等加以推敲。

6.幼儿英语童话剧的表演的方法:

1)教师表演:教师对所要教授单元进行最后一次表演,并在表演前进行说明,让学生在相关处加以细致观察。

2)观看视频资料: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视频表演资料让同学们观看,并对视频进行分组讨论指出改进之处;

3)小组成员表演:从每组任选一组元对所学内容进行表演,其他组的同学分别从声音、眼神、表情、动作、角色转换、流畅程度等方面进行指正,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7.幼儿英语童话剧的巩固与运用的方法:

1).Role-play: 让幼儿分角色扮演童话剧并表演,将英语学习和艺术表演结合起来,拓展幼儿的英语能力。

2).情境教学法:把童话剧中的语言点放到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从而让幼儿掌握其运用,提高交际能力。

3).游戏教学法:巩固童话剧中的语言点,包括词汇和句型,把绘画、音乐、舞蹈和英语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上一篇:旱厕改造实施方案下一篇:亲身体验关于申请过程中的推荐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