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德育

2024-05-03

幼儿园德育(精选十篇)

幼儿园德育 篇1

1. 当前幼儿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成人化。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园德育内容过于成人化,例如在小班德育区域中贴满国家地图、国徽、国旗等,许多幼儿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元素的含义,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勉强识记。显然,在幼儿德育方面存在过大过空现象,这不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一些幼儿园在德育过程中只从成人视角构建上层建筑,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完全忽略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导致教育内容枯燥,幼儿失去了参与兴趣。此外,幼儿德育内容过于成人化又导致德育呈现出形式化、表面化现象,根本无法对幼儿心灵进行感化和教育。

(2)德育方法贫乏。当前,部分幼儿园在幼儿德育中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滥用惩罚或奖励手段,忽视了幼儿在德育过程中的变化和具体表现,只关注德育结果。一些幼儿教师采用侮辱幼儿、嘲笑或打骂幼儿、罚站、孤立幼儿等手段,严重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这不仅容易激发幼儿的叛逆心理,而且容易引发师生矛盾。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认为评比是幼儿德育的有效策略;35%的教师则认为游戏可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还有15%的幼儿教师主张采用常规的德育技巧。12%的教师提倡在德育过程中采用惩罚手段,比如不让幼儿吃平时爱吃的食物,禁止幼儿参与班级游戏等。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以硬性标准限制幼儿的行为。

2. 幼儿园开展德育的有效实践策略

(1)开展多样化德育活动。幼儿园在日常德育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朗读、背诵《新童谣》《新三字经》《唐诗》《古诗词精选》《弟子规》等,幼儿在阅读这些传统经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经典文化从日常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此外,还可以在晚会或亲自活动中,鼓励幼儿排练有关德育的小品或话剧,例如通过小品《幼儿园门口的故事》教导幼儿要乐于助人、遵守秩序、尊老爱幼等;通过话剧《美丽的树林》教导幼儿爱护环境,不乱砍伐树木;通过短剧《聋哑小妹妹》教育幼儿关爱残疾人士;通过小品《家中的小皇帝》教育幼儿要独立坚强、孝敬父母。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德育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此外,还可以组织幼儿在儿童节期间进行义卖,将所得钱款捐献给偏远山区的儿童,以此培养幼儿的奉献意识,引导幼儿体会关爱的意义,并鼓励幼儿自觉向需要关爱的人群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加强幼儿道德教育,就要对他们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则,比如饭前要洗手、饭后自觉收拾碗筷、坐姿要端正、睡觉要安静、活动结束要整理用品等。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强幼儿德育的灵活性,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比如每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幼儿参加升旗仪式,集体行注目礼并唱国歌,安排幼儿进行国旗下讲话,以此加强对幼儿的爱国教育,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情感。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比如同学见面要问好,离园时要和教师道别,接受别人的帮助应当表示感谢,做错事情要勇于承认,合理运用“对不起”“谢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再如,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脱衣穿衣、叠被子、饭后漱口。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增强自觉意识和独立意识。此外,还要指导幼儿在玩游戏时学会合作与分享,不能争抢或闹矛盾,游戏结束后要自觉收拾整理玩具,以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当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个性等内容,加强情感教育,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

幼儿园德育 篇2

——XXXX先进德育工作者XXX主要事迹

本人自2005年10月起担任德育副主任以来,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廉洁自律。

一、深化德育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一)形成德育核心

作为德育副主任,本人能积极协助分管领导及德育主任做好学园德育工作,并能在工作中独挡一面,认真贯彻2004年中央8号文件精神,始终坚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形成以学园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党组织、德育处、班科任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网络。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和市、县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等,确立以人为本,落实“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要求,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打造骨干队伍

在德育工作中本人能充分认识到德育骨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致力于协助学园打造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有奉献精神,专业能力强,富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队伍。能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以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为主线制定实施计划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从团队活动、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关注幼儿全面发展四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促进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和规范化运行。

二、创新德育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常规工作常态化

一是抓国旗下讲话质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二是每周撰写广播稿,组织幼儿每天进行“小太阳广播站”的信息播报,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关爱集体的情感;三是做好评优工作,通过评选和表彰“文明班”、“学园好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激发幼儿向上的精神风貌。

2.文明礼仪制度化

把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与《幼儿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好孩子评选条件》相结合,将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各主题领域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3.多彩教育特色化

一是红色教育,增进朴素感情。利用3月三八节、9月教师节、10月国庆节开展“爱妈妈”、“爱老师”、“爱祖国”等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热爱妈妈、热爱老师、热爱祖国的教育。二是橙色教育,培养爱心。在中年段形成以重阳节为契机开展“九九重阳,尊老爱幼”为主题的工作常规,激发幼儿尊老爱幼的情感。三是绿色教育,增强环保意识。以“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粮食日”等环保节日为契机培养幼儿的环保好习惯,从小做个环保小卫士。四是金色教育,养成文明行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习惯。

三、拓展德育空间,推进家园共建

(一)挖掘社区资源,发挥教育合力

多年来,我园德育工作一贯坚持以学园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推进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的建设,形成多渠道、全方位覆盖学校和家庭社区的德育工作网络。本人能根据学园实际情况制订《惠安实幼社区工作制度》、《惠安实幼社区活动评价反馈表》并相继与中新社区、霞张社区、北关社区、螺城镇文明办签订了共建协议。深入贯彻闽教基〔2010〕78号文件精神,制定《惠安实幼0~3岁早教知识进社区活动启动方案》,开展面向所辖北关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的免费培训指导、宣传与咨询服务工作。

(二)家园共建活动,竞相绽放奇葩

1.成效显著的家委会活动。积极协助学园在家委会上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为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献言纳策。

2.专题性的家教知识讲座。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讲座内容,邀请专家为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成功教育的知识等讲座,使家长们掌握了平时难以学到的教育方法。

3.小型家长会。组织各班老师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4.形式多样的家访活动模式。改变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角色定位促进家园合力。设计“家访调查表”,做好详细的家访记录和分析,使家访活动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

5.活泼有趣的家园亲子活动。每逢节假日,策划、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家园同乐会。如:“新生见面会”、“迎新年运动会”、“ 游园活动”等。

6.渠道广泛的宣传与联系途径。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搜集资料以宣传栏的形式为家长提供幼儿德育方面的资讯以及家教、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家园共育的要求。

7.班班开辟班级主页。发动每个班主任建立QQ群,通过现代化信息渠道及时向家长传递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学园工作动态,争取教育效益最大化。实现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的协调发展。

8.反响良好的《嫩苗》小报。发动家长积极投稿,并对版面进行精心设计,使《嫩苗》小报真正成为家长们交流科学育儿知识,教育经验的园地,成为我园形象工程。

9.体现公开公正的调查问卷与反馈表。几年来由本人参与设计了《家委问卷调查表》、《师德师风调查问卷》、《亲子运动会反馈表》、《期末家访情况反馈表》等,了解家长对学园师德师风、园务公开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上报学园给予整改。

四、工作孜孜以求,致力完善自我

幼儿园德育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正面教育

G611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这句话足以体现出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幼儿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抓好幼儿时期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可以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是我国的花朵,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从小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事理、明辨善恶。使其喜欢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运动,爱父母 ,爱老师,爱同伴,爱祖国,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一、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新课程改革不仅强调了幼儿德育的重要性,还扩充了德育的主题,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为了贯彻新时期的新主题,我们必须要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克服脱离社会实际、背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重视幼儿德育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一致。我们选择教育方法时要注意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使之既能引起幼儿对美好理想世界的追求,又能让幼儿学会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道德问题,要根據幼儿思想品德和行为发展特点,做到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关于幼教德育教育的方法

1.要有新颖的渗透教育的方法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需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白墙,布置“祖国山河”、“爱护环境”等主题环境墙。通过图片的收集与展览,不仅使幼儿培养了动手交流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集体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举行升旗仪式后,幼儿对国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跟他们讲有关爱国旗方面的知识,并让幼儿去观察红旗的颜色,以及星星的数目方向和设计意义。

2.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之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接人待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

3.要重视用艺术美来陶冶熏陶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他律阶段,他们时时刻刻都是模仿行为,而且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简单,对抽象的道理会不容易理解,所以我们在教育中可利用幼儿喜欢的故事、歌曲中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孩子。如给孩子们听歌曲《尊老爱幼歌》,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领孩子们做体育游戏《送衣服》,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分享帮助别人后的快乐;给孩子们讲故事《孔融让梨》,让孩子懂得谦让和尊重长辈;当然也可以利用生活的具体的事实来教育孩子。例如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教育孩子不浪费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带领学生打扫卫生,教育孩子讲究卫生,爱护卫生。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4.家长和幼儿园要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现今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却往往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部分。他们对幼儿的行为过度的迁就和放任,致使孩子们并没有拥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因此,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如:孩子的玩具乱了,鼓励他自己去收拾,锻炼他们的生活本能;孩子做错了事要让他明辨是非,知道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改正。家长要本着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态度,重视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幼儿的思想品德便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日常生活所表现出来的。老师应该用细心、耐心、虚心和爱心去竭力培育,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同时也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协助,逐步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

三、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一个根本任务,是要使道德在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特别是在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使学前教育机构正确处理享受个人正当权利与承担和履行社会义务的关系。其次要在评价方法上讲求创新性。学前教育群体是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群体,他们受教育多,知识面广,接触当今科学技术前沿,对德育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手段的技术化程度都有着极高的感知度,对德育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要求也高。因此幼儿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最后要坚持品德教育家校社合一。家长是幼儿的直接教育人,教师是引领人,而社会教育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整合作用,来完成育人的任务。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篇4

一、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日常言行是孩子们模仿的榜样

1. 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们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应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会成为幼儿的关注的楷模。

教育环境中的隐性渗透教育,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于幼儿的影响作用却是巨大的。不仅如此,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幼儿难以理解的言语或观点融入到教育环境中去,让幼儿在宽松、优化的氛围中情感得以提升。例如,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预设各类活动,还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布置“美丽的家乡”“家乡的特产”让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自然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2. 幼儿的可塑性极强,通常被人们形容成一张“白纸”。在这方面老师和周围的人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幼儿期学习的特点就是是“模仿学习”,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如我们学校每星期一组织升国旗,听国歌,我就带我班的幼儿一起看升国旗,听国歌,最后再次向国旗敬礼,齐背儿歌《国旗国旗我爱你》,时间长了,孩子们从心里就会爱国旗,爱祖国; 再如,通过讲《英雄王二小》《闪闪的红星》等故事,去感化幼儿,促使他们从小就敬英雄、学英雄、做小英雄。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有效整合,把德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一般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幼儿行为品质问题和外界因素的各种动态,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1.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叔叔阿姨为他们烧出的美味饭菜外,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厨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 可以利用午餐后的一段时间,带领幼儿去观察厨房工作人员整理餐具、拖地等; 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厨房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把饭菜撒在地上的道理。

2. 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 1) 节日活动。我国有不少传统节日,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 “五一”节进行爱劳动教育; “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如在“三八”节前,教师在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时期的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工作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的情感。节日当天,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请来了自己的妈妈,妈妈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贡献,小朋友们则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和排练好的有关于“爱妈妈”的小节目献给了她们。节后,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产生了更为深切的敬爱妈妈的情感。

( 2) 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最容易接受教师所要传达的德育信息,也最容易理解和内化教师所要达到的德育的具体要求。如通过故事表演《小羊过桥》让幼儿理解要互相谦让; 通过舞蹈《摘果子》让幼儿懂得要热爱劳动; 通过区域活动中教师自制的德育棋进行“乱扔果皮退三步”“自己洗脸进三步”“扶起跌倒的妹妹进四步”,等等,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3) 运动活动。如在各类竞赛性运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如幼儿在钻障碍物、走独木桥产生畏惧情绪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不怕困难、勇往前进的勇敢品德教育等。

( 4) “大带小”活动。可以尝试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大带小”一起做卫生; “大带小”手工活动; “大带小”游戏活动,等等。在“大带小”的各种活动中,既使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又让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培养了幼儿间互相照顾、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三、家园共育,把德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 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家庭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幼儿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程度起到了一定的巩固和验证作用。我们尝试指导家长们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去,如定期开设德育家教指导、成立德育教育家长学校、组织德育网上讨论会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行为、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德育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实践和思考,我感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时机,而渗透是幼儿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尽管已经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的教育实践和点滴探索,还需更深层次地研究实施幼儿德育的新方法,使幼儿健康地迈向新生活。

摘要: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施。

幼儿园德育 篇5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教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礼貌是良好的道德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现把我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一日活动有机渗透,提高实效我们认准“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的途径,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同时,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同时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每周都要求幼儿用湿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台,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记录气象日记,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天做早操、逢周一奏国歌、升国旗,全园幼儿立正、行注目礼,并唱起国歌,结束时对着国旗敬个礼,幼儿道德认识和情感深化了。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一边穿衣一边唱着“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钮钮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回到厕所照着镜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具体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在运动会、庆祝会、毕业典礼、各种比赛等集体大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集体活动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和不依恋亲人、爱上幼儿园的教育。在观察、散步、参观、春游、秋游等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幼儿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幼儿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

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

二、发挥榜样作用,以点带面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礼貌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创造性游戏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例如:在班中我们设置了小动物摘果子的比赛墙面。根据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次数的多少为小动物增加果子数量,从而评选出文明之星。

三、加强家园联系,步调一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启蒙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父母与孩子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孩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孩子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如我班一个这学期新入园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一个人既要做农活、做家务,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以及身患绝症的爷爷。由于没有人管教,他成了我们班的“五脏娃娃”:头发脏、脸脏、手脏、衣服脏、语言脏。该幼儿不仅“脏”,他还爱打人,不合群,喜欢偷偷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教育多次都没有明显转变。期末,听说他的父母从外地回来了。我立即联系他们。可是,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这样子是丢了他们的脸,不愿意到幼儿园来。经过多次联系,家长总算来了。我讲明了情况,家长“恨铁不成钢”,开始,孩子回家便是罚跪、打屁股。但是,接近放假时期,又发现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于是我将家长又请到了幼儿园,向他们讲了孩子的情况,并提了一些教育建议,家长也很配合,不再打骂体罚孩子,而是耐心引导。在幼儿园,我也抓住他变成了整洁干净这一进步夸奖他,并且让孩子们和他一起玩,让丢东西的孩子主动去找他,表示原谅他。并且告诉他,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只要他把以前那些小缺点改了,一定更讨人喜欢。在家长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不久,他便变得不仅干干净净、开朗易处,也没有再拿别人的东西,孩子们也都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了。看来,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浅谈幼儿园如何进行德育 篇6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当今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的发展和身体健康情况,往往忽略了对幼儿的德育教育,自私、霸道已成为孩子的通病。所以,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挖掘,有针对性地幼儿进行熏陶和引导。那么,幼儿园如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

一、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故事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口,它丰富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的语句深深地吸引着孩子。讲故事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通过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事是孩子们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给幼儿讲故事,潜移默化的进行美德教育。如:有的孩子“我”字当先,不愿意也不知道去帮助别人,我们可以利用《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来教育孩子做事要想着别人,涉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使孩子们明白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得到快乐,就会得到同伴和大人们的喜爱,这样就会成为受人称赞和受欢迎的人。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但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如能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自编故事讲给他们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经常把馒头、包子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然改不了,这时教师不妨自编一个故事。如《纸篓里的哭泣》,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纸篓里的馒头、包子向他的主人哭诉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艰难:先由农民伯伯把麦种种在地里,然后施肥除草。麦粒成熟后,经过割麦扬场、去皮,再经电磨磨成粉。最后将面粉加工,制作成馒头、包子等。它们多么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现在却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并改掉浪费的坏习惯。

二、诵读德育诗歌

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的可塑性很大,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教师要组织偶尔背诵一些短小精悍,便于记忆,朗朗上口,合辙押韵,宝宝爱听,也爱学的经典诗歌,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尤其是《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规范,所有的礼仪、道德全都在里面了。每天可以教孩子一两句,让他们背诵,并让他们落实在生活中。经过对比与实验,读诵《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孩子有礼貌,懂得尊敬人,而且学习的能力很强,从不用老师担心,让人看了就会心生欢喜。所以说,诵读经典可以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

日常教学中我们将礼仪三字歌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从入园时的“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问声好/小朋友也问/道别父母/勿忘掉”,直至“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问声好/抱一抱/更乖巧”,不仅孩子们在诵读、在做,家长们也都是津津乐道。此外,我们还利用图书教幼儿仪容、出行、社交等礼仪,现在的孩子们个个讲文明、懂礼貌。

三、传唱美德歌曲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内在的道德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幼儿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孩子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我的好妈妈》提醒孩子们为辛苦劳动一天的妈妈端上一杯茶,亲亲她;《劳动最光荣》中为孩子们展示了爱劳动、爱学习的好榜样;《国旗红红的哩》则重在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美好情感;在歌舞表演《团结的力量》中,孩子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一次次看似平凡的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活动本身的快乐,更是心灵的一次次洗礼。

四、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年龄小、思想简单,因此,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在炎夏的一天,有几个孩子拿着杯子围在桶周围,有的幼儿抢着倒水,有的却让在一边,而有的盛好水却不关水笼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编了表演剧《喝水》,通过小兔、小羊、小猫喝水中发生的事,让幼儿一一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然后根据故事情节,让幼儿分组活动,担任角色。把每一个角色所要完成的动作以及要求培养的喝水能力和文明习惯结合起来,从而让幼儿在兴趣盎然的“玩”中懂得了礼貌、谦让的道理。

五、利用相关节日,启发诱导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为了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教师可借助节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幼儿开展关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活动。比如“三八节”“重阳节”,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各种亲子活动,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为。引导幼儿关心自己的家人,一起和爸爸妈妈做家务等等。如询问孩子:“明天是重阳节,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捶捶背”“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到杯水”……

六、利用榜样的作用引导幼儿学习

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为孩子树立榜样,例如:教师之间要互相尊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老师与老师之间要有礼貌,教师对小朋友要关心爱护,说话态度要和蔼等等。要求幼儿尊敬老人,教师首先要带头,见到老人要问声好,热心帮助老人等等。要求幼儿爱护小朋友,教师就要在平日的言语中,对幼儿注意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发现小朋友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等等。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都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做。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还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因此对幼儿实施德育,应该贯穿于幼儿游戏、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做到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

七、实施家园互动活动

加强家园配合,利用接、送时间,和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一些谦虚礼貌和团结友爱方面的教育方法和动人的小故事。激励家长重视对孩子的美德教育,提高孩子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使得孩子在家中和在幼儿园的表现一致。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

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以自身的爱去萌发幼儿心中的爱,从日常的行为做起、从最具体的道理讲起、从最小的漏洞堵起,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究 篇7

一、利用榜样作用,树立幼儿楷模

我们都知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自身拥有优秀的品质、崇高的思想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榜样自身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发育不完善,智力不成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成长阶段, 所以幼儿老师应该重视榜样所带来的正能量,充分把握好如何利用榜样的力量。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处于认知和学习阶段,包括学习知识方面和生活能力方面,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善于学习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和语言交流,只是模仿都处于比较单纯的目的,并不具备分辨谁是谁非的能力。 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恰当掌握小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抓住幼儿善于模仿的特征,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幼儿寻找榜样。 可以是某个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作为榜样,可以是生活中的他人作为榜样,也可以是幼儿教师个人作为他们的榜样。作为榜样的前提条件是,该榜样人选身上具备某些优良品质,可以传递正能量,有利于幼儿进行学习和他们的成长。 例如:爱护环境、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孝顺父母、举止文明等具有其中任何一项优良品质的都可以作为幼儿的榜样, 然而幼儿自身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更应该被视为榜样, 从而激励其他小孩子不断学习和成长。

二、德育工作来源于日常生活

在幼儿园德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幼儿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日常生活的活动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点, 幼师要把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 幼儿老师可以在生活中讲述一些故事来进行德育工作,例如在《 生命的启迪》 这篇小故事中,讲述了一个人有四个儿子,他要求四个儿子去远方看一棵树,结果四个儿子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去看那棵树,他们看到了对于这棵树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季节中呈现出的不同的景象,每个人对于这棵树描述的都不一样, 所以他们的父亲告诉他们“, 不要让一个季节的痛苦毁掉其他季节的喜乐,不要因为一个痛苦的季节就对人生下结论, 坚守忍耐度过难关,美好的日子将在不久后来到。 ”在这个德育小故事中, 老师可以分角色让小朋友们去扮演和描述故事中的情景对话,从而更让他们深刻理解故事的内涵,培养幼儿在以后人生路途中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和痛苦而自暴自弃, 要学会战胜困难和容忍痛苦,等待美好时光的到来。 这样的方式进行德育工作不但可以让幼儿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还可以让幼儿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平时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理解故事的含义和正面思想的渗透。

三、德育工作需要家长积极配合

俗话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一出生时就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着孩子, 所以对幼儿进行德育工作需要家长作为榜样,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因为家长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的性格特点家长最为了解, 只有家长积极配合幼儿教师的德育工作,才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家长应该与幼儿园的老师保持持久的联系,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举止和发展变化情况,只有两方随时了解幼儿的动态,才能帮助幼儿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改正错误,引导孩子向正确的轨道发展。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些家长与孩子互动的小游戏, 让家长更充分地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在今后相处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孩子的优点,对优秀的方面加以引导,不良的方面加以纠正,同时还可以加强幼儿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德育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重要性 篇8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 历来被人们所关注,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 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 是学习做人的奠定期。“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幼儿园为什么开展德育教育?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二、研究方案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

案例一:陈明是一个七岁的幼儿, 从没上过幼儿园, 早上要奶奶给他穿衣服, 不穿自己就不会了。吃饭奶奶要喂他, 不喂就不吃。上完厕所也不懂得洗手。有时奶奶不依他, 他就会冒出一句“你这个老太婆, 我不喜欢你”。他自理能力、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都很差。

案例二:王鹏是一个七岁的幼儿, 现在读大班。每天起床自己穿衣, 奶奶要帮他, 他就对奶奶说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园很受老师的喜欢, 经常主动地与老师打招呼。他是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好孩子。

三、研究分析

通过案例一、案例二的比较。同一年纪, 上过幼儿园和没上过幼儿园的两个幼儿他们的德育水平是不同的, 从而可以了解幼儿园为什么要开展德育。

1. 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入手, 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学习与人的交往, 与社会交往, 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

2. 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上过幼儿园的王鹏在老师的教育下, 各方面都比没上过幼儿园的陈明要强。良好的行为品格习惯的形成应从小培养纠正, 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 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3. 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的主要目标之一。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为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四、思考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幼儿的德育培养, 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1.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常规教育入手, 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 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 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 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让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3.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 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 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

4. 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我们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

5. 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做到一致性

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而家庭则相反, 孩子就会迷失方向, 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 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 及时传递信息, 相互沟通。

摘要: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 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关键词:德育教育,开展,幼儿园

参考文献

让德育渗透幼儿的心中 篇9

一、环境———德育教育无声的老师

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 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因此, 环境是德育教育无声的老师。我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我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 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 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 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一) 园内大环境的设计

在我们幼儿园, 教学楼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动物、人物欢聚一堂的场面, 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 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画, 内容丰富多彩: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右侧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 楼梯口还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灯笼”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 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 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二) 活动室的布置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 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 “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 幼儿在和我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 在我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下, 熟悉了可爱的家乡, 熟悉了伟大的祖国, 了解了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 从而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 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我与幼儿用灵巧的手, 剪出各种图案、窗花, 制作了宫灯, 体验民间艺术的美;

二、活动———德育教育慈爱的母亲

活动是幼儿丰富生活的教育者, 在活动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活动带给它的那份乐趣, 使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因此, 活动就像德育教育慈爱的母亲。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 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 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备受宠爱, 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 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 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 寓教于乐, 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 懂得道理, 受到熏陶, 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一) 节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 我在欢庆节日的同时, 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十·一”国庆节来临之际, 我们结合亲子活动, 设计了“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通过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 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敬老节”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 强化幼儿对老人的敬爱之情。我园还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 着重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 “大带小”活动中的爱心体验

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大带小”一起上课, “大带小”一起游戏等。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 而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心灵上引起共鸣, 使大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通过这种活动, 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做事情要有责任心等优良品质。

(四)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 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 我非常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如:在小班, 组织了“小帮手”的集体活动, 让幼儿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在大班, 组织了“争先”的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协作能力。另外, 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卫生小组长的标志, 每个区域活动角, 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 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三、生活———德育教育亲密的朋友

生活是幼儿成长的大舞台, 在生活中幼儿能收获很多的知识, 学习到很多的方法, 使他们在生活中过得丰富、充实。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 即德育教育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常规教育入手, 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如:自己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慢慢地养成习惯。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如, 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时、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 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净化孩子的心灵。因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 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 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 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四、家庭———德育教育舒适的温床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 我觉得家庭是德育教育舒适的温床。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 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 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 众星捧月般的地位, 使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 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 但是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 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形成教育的共识呢?首先, 利用《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宣传, 如:关于培养幼儿自理方面, 有的家长认为, 孩子小, 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 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事情是大人的事儿。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 为孩子做好一切, 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 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幼儿本身发展的需要, 只要方法和内容合适, 是可行的, 同时也是必要的。因此, 我向家长宣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必要性和对幼儿的可行性, 使家长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观点并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还组织了“家长老师”活动。请各种职业的家长到我们的班级来做一次“爸爸老师”、“妈妈老师”, 让他们给孩子们上一节活动课, 为孩子们设计一个活动, 这项活动让幼儿认识到了自己的家长是多么的能干, 培养了幼儿爱家长的情感, 同时还较好地促进他们形成自信、开朗的性格。

我针对在幼儿品德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家园联系本、家园沟通平台, 及时与家长“通气”。面对幼儿出现的问题, 不露声色的通过一个故事或儿歌, 就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做得不对。

总之, 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 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就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21世纪的儿童, 我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 为自己肩头的重任不懈地努力!

摘要:在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心理学研究发现, 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分析 篇10

一、幼儿德育教育的误区分析

(一) 幼儿教育工作者德育意识不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我国的教育工作一直重视伦理道德内容, 很多教育家与哲学家都提出过修齐之道的价值。德育教育具有隐形性, 在近代教育环境发生改变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实施。 正是因为如此, 德育教育成为许多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忽视的一部分。 相关社会调查表明, 只有极少数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认清德育工作的真实目标, 认识到幼儿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 并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 甚至将德育教育与简单的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 一些幼儿教师的责任感不足, 不重视德育教育, 很难在日常工作中给幼儿做表率, 甚至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面教材。

(二) 幼儿德育方法说教性强。

德育教育, 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 根据幼儿教育的相关调查结果,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的德育方法多种多样, 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 说教法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所谓说教, 就是成年教师以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识或者灌输某种规则, 并且要求每一位幼儿无条件地接受与践行这些说教内容。只依靠教师的一张嘴实施说教式的德育教育, 与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不相符。 幼儿正处于前运算这一思维发展阶段, 他们的思维活动不能缺少形象事物的支持。 很多幼儿教师在不考虑幼儿思维水平的情况下实施说教, 语言空洞无物, 德育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 只能换来幼儿似懂非懂的回应。 在说教式的德育活动中, 一些教师会认为德育低效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太低, 不进行教法改革。

(三) 德育教育中幼儿主体地位不足。

德育教育, 有目的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需要引导被教育者积极认知与体验品德活动, 从中汲取正确的思想理念。 德育, 是一种互动行为, 是社会、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而不是道德知识的灌输。 道德知识的记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只有学生能够在内心深处认可且接受, 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引导作用。 在当前的幼儿德育工作中,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理解能力较为低下, 总是不乐于给幼儿讲解德育知识, 也没有及时给予幼儿行为上的指导, 幼儿很难参与到德育活动中。

二、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 加强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的德育合作。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是实施教育的三大主要力量, 三方的教育工作是否协调, 对于教育成果有直接影响。 与家庭、社会相比, 幼儿园在教育专业性方面具有优势, 发挥幼儿园的主动性, 促成家园合作与社会合作, 积极扩大幼儿教育网络, 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全面实施。 幼儿园方面应当定期组织家长会活动, 通过德育会议与家长园地等方式, 将科学的德育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家长, 促进家长意识到品行引导的重要性, 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实施家庭教育, 影响幼儿的一生。 扩拓更多有效的渠道, 利用家园联系手册, 建设幼儿园与家长的信息沟通平台, 促进家长于家庭中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 得到家庭生活反馈。只有让家长建立积极的德育态度, 才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行为, 积累正确的教育经验。

除此之外, 社会是幼儿成长的大环境, 对于幼儿品德观念的形成影响较大。 在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教师要积极利用社会中的各类资源, 帮助幼儿拓展学习与成长的空间。 积极组织各行各业的人士共同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 比如, 幼儿园可通过与社区医院的结合, 让幼儿在了解看病流程的过程中习得排队、守时、懂礼貌等行为。 利用孤儿院或者养老院等爱心活动, 培养幼儿的慈善之心。

(二) 丰富幼儿德育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落实德育教育, 需要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程度, 努力组织与实施形式丰富的幼儿德育活动, 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实施德育活动, 要求幼儿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出发, 考虑幼儿的真实成长需求与实际智力开发水平, 明确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除了特别针对性的德育课堂之外, 幼儿教师还应当将德育教育与幼儿园的每一个生活环节结合起来。 像幼儿的饮食、游戏、区域活动与睡眠都是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场地, 在这些环节积极落实德育教育, 有利于幼儿了解生活的意义。

比如在幼儿吃午饭过程中, 一些幼儿总是说话, 吃进嘴里的饭喷得哪里都是。 这时, 教师要用眼神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小朋友, 从而让幼儿意识到个人行为的问题, 安静下来好好吃饭。 除此之外, 教师可以利用午休时间组织“我睡得最快”这样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比赛看谁睡得最快, 以此减少无用的睡前“活动”,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与生活环节结合十分密切的活动中,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 才能促进幼儿快速成长。

(三) 重视幼儿德育学习主动性发挥。

忽视幼儿在德育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只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 会影响幼儿的正常行为。 幼儿德育教育之所以流于形式, 效率不高, 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重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需要幼儿教师规范德育教育行为。

幼儿教师应当从幼儿发展的需求入手实施及时教育。 每一个道德准则都与幼儿的个人行为密切相关, 幼儿不懂得这些道德准则, 自然会在生活与交际中受挫。 在幼儿活动中, 一些小朋友想玩别人的玩具, 但玩具拥有者拒绝了他, 他会十分伤心。 发现这样的现象, 教师可以将此幼儿叫到一边, 告诉幼儿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 先与玩具拥有者商量, 达成共识, 得到允许之后一起娱乐。 或者让此幼儿拿自己的玩具与之交换, 实现和谐交际。 教给幼儿方法, 让幼儿实践, 以此为方式让幼儿参与到德育活动中, 才能让德育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幼儿成长。

上一篇:智能光网络信令技术下一篇:课堂提问的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