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2024-05-10

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精选6篇)

篇1: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动机、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好数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传统数学教学手段虽然也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比效果相差甚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更充分地挖掘数学内在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求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通过课件的动画模拟,展示了卫星运行轨道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迅速理解了已知条件的本质,促使他们比较顺利地求得卫星的运动轨迹。实践表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实际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来怕数学、厌恶数学的一些学生也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学习有了信心。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生动、动静结合等优点,可以大大强化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效地解决教师用语言难以讲清的重点内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历来都感到立体几何入门难,一是画图与识图难,图与文对不起来;二是理不清空间图形的复杂位置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对化解这些难点有独特的优势。例如,仅观察“空间四边形”的模型、在黑板上画空间四边形的直观图,大部分学生会受平面图形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也是相交的,因而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特别困惑。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可旋转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对角线,在旋转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空间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形成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继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概念的教学中,分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这三种曲线的本质。学习了这三种曲线后,再利用课件演示: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的比由小于1的正数变为1,再由1变为大于1,引导学生观察点的轨迹怎样演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三种曲线之间的关系,突破了难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探究过程、训练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数学的探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这个过程展现得更加清晰充分,使学生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教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仅根据ω的有限几个值(如ω取1,2,12)描出图像,然后归纳ω与函数周期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拖动鼠标就可以自由地给ω赋值,让学生观察函数值重复出现的情况。这样过程更加完整,学生直观地发现ω的变化只使函数的周期发生变化,这便启发了他们自觉地去量化ω和周期T二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印象。计算机不但能显示函数图像变换(平移或伸长等)的动态过程,而且可以控制这个过程的速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如旋转体的教学或几何体截面的观察,都可以用几何画板来动态演示(如图1),比之用模型来比划,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得多。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以数学发现的机会。例如学生知道当01时情况怎样呢?课本和许多参考书上所给的同一坐标系内的两个图像似乎都不相交,是否就能作出“不相交”的判断呢?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们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ax和y=logax(a>1)的图像,拖动线段AB上的点a,这时对应的两个图像都连续发生变化,学生立刻发现:当a>1.45时,两函数图像确实没有交点;当a≈1.45时,两函数图像开始有交点;当1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把数学

知识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情境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但当学生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时,常常因为运算过于繁杂甚至无法完成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应用的范围。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数据处理便不成为问题了。例如,暑假期间小林到一家企业勤工俭学,老板定出三种工资方案:①每天30元;②第一天5元,第二天10元,第三天15元依次类推;③第一天1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递增20%。问:小林应该选择那种方案才对自己有利?假设小林的工作天数为n,按以上3种方案,学生列出小林的工资总数(单位:元)分别为y1=30n,y2=52n2+52n,y3=5×1.2n-5。前两种方案对应的工资总数容易比较,但要与第三种方案相比就有困难。对这个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两种解决策略:①取n等于1,2,3,4,用Excel分别计算y1,y2,y3的值,进行比较;②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通过数形结合进行决策。这两种策略都获得成功,学生也亲身体验到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提高学习质量,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在数学学习中,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观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猜想、发现规律、探究结果,有利于交流讨论,发现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共性。例如,在指数函数性质的学习中,过去通常是让学生用描点法作出y=2x,y=(12)x,y=3x,y=(13)x等有限几个特殊函数的图像,有时甚至是教师展示自己预先作好的这几个图像来讨论指数函数y=ax的性质,不让学生动手。为什么仅仅研究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呢?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就可以代表一般指数函数的图像吗?研究时把底数a分为01两个区间,这种思路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但学生都不得而知,这样的学习就显得比较被动。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作图功能,引导学生随意地取a的值,在同一坐标系内就显示出对应的函数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底数a对函数y=ax性质的影响;随着a向1靠近,他们发现函数图像逐渐聚集到直线y=1,清楚地看到a=1是函数性质的分界线,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经过的特殊点(0,1)等更是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再通过a的连续动态变化来演示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发现指数函数y=ax的性质,并体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由于学生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学习方法由接受式转变成探究式,大大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构建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学习效果就非常理想。

篇2: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发展学生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精彩的数学课堂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认识上下”时,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弯弯的月亮》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曲的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我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巴甫洛夫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例如利用故事设疑,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两者正是推动学生进行理论探讨、知识研究的有效助力。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上课初用多媒体动画片演示过程“猴山上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四块,给猴(A)一块。猴(B)看到了说:“太少,要两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给他两块。猴(C)更贪心,说:“我要三块。”猴王又拿出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给它三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学生根据微机的直观演示,会异口同声说:“同样多”于是,老师提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传授新课,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明显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尤其是小学生对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导致一些小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运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视、听、触、动等方式全部知觉调动起来,使人机互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互促互补,通过大小互补,动静互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到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先用多媒体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3个桃子平均分给8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8,小猴子们都不满意,猴王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10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10,小猴子们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大家说谁笑得更聪明呢?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两堂课都恰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新教材建立了探索性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选材上吸纳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情景和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问题探索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发展不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数学活动,设置了“练一练”“说一说”“我的小天地”“问题讨论”“数学冲浪”“自主小天地”等学习模块。教师把这些制作成 Flash 课件,通过必答和抢答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养成交流、研讨的习惯,学会表达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最后环节利用 PPT 课件展示给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水平做自己喜欢的题目。这种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张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篇3: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不仅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数学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几何和物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展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职能是“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们对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也已经习以为常,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一些基本概念的引人、公式的推导、图形的绘制等等,运用板书式的教学模式不但浪费时间又无法使学生更直观有效地掌握内容,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样一来,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势必会对知识意义的构建产生一定的困难。若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引入数学教学,可以更简单直观地表达一些既繁琐又抽象的教学内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式的教学方法。与此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有较好的情感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现代教育技术如果在教学中设计不当,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是使学生顾此失彼,降低课堂效率。只有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应把握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

1. 课前研究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应整合于数学教学,因此课前要充分了解数学教材的所有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中比较复杂抽象的内容自然地展现出来,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生重要的认知工具,并且尽可能地达到预期效果。

2. 课上师生互动。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导入的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尝试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实验、图像绘制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生理解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知识。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因此对于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都要提前准备好解决的软件和办法,以便对学生进行解惑和引导。

3. 课后拓展练习。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中的专题学习活动和课后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还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也必须看到,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势必会取代教师的一些重复性劳动,这无疑会对一些知识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构成一种威胁。但反过来这种结合可能使大众更加重视和理解教育的真谛,教师的职能不是想象中的降低了,而是有了新的升华。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通常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同步进行,即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学生在紧跟教师思路的过程中也保证了思维的连续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能否成功有效地运用,完全依赖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角色,即教学情境的设计者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会将取代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教师可以更方便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这也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还需要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坚实的数学基本功底以及精湛的教育艺术。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与数学教育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紧紧跟随科学和科技的发展,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把传统数学教学的丰富经验、现代数学的教育思想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要求相适应,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发展中的突破点和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需要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教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4: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一、提高课堂效率,创造思想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

例如,我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读数、写数以及建立数感。如果只举一些纯数字让学习读数写数的话,学生肯定没兴趣,而且学习很快就会疲劳。为此我们除了利用好教材出现的内容外,还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入手,利用故事中涵盖的数字,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是学生知道的,而且还是他们静静乐道的。从而使学生在这些素材中感知了相关数的大小,建立了数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演示所开发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可让学生对有关数学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接触这些信息的强烈愿望,产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数学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直线、射线和线段各自的特点,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停留在形象思维上,但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利于中小学教学的衔接。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色彩选择、动静变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宏观和微观的立体空间。

例如,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点、线、面、体”时,可以利用动画技术把线段一边延长得到射线,把两边延长得到直线,学生很快就能对这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出判断,这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化静为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既能活现教材内容,又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五、实践体验,体现学生主体性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应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比如要讲授“千克与克的认识”这个知识点,可以这样设计:

(1)先是在屏幕上投影各种样的秤引起学生的兴趣;

(2)当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显示各种使用秤的场合,然后由学生归纳秤的作用;

(3)教师问:西瓜用什么秤来称合适呢?学生回答台秤后介绍台秤与质量的单位;

(4)由学生称1千克的苹果,然后问:一千克的苹果有多少个?

(5)找出个数不同的原因:大小不一,然后展示各种1千克的水果或物品的份量;

(6)根据称出来的1千克苹果的质量,学生可以轻易地从不几个不同质量的物品当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7)在屏幕上显示不同份量的物品,由学生将大约1千克的那份选出来;

(8)由千克引出克的概念……

总结:显示大小不一的物品,由学生选择使用哪种单位合适,并进行学习收获的讨论。最后进行游戏:将相对应的重量单位拖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将多种素材在课堂中穿插使用,并在实际讲解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这当中既有实际的体验,也有媒体的辅助,让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体验千克与千克这些质量单位。

六、增加课堂密度,提高练习质量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有限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节省了老师抄题时间,解决了出题不方便的问题。如在《认识钟表》这节课,通过课件展示听音乐让学生猜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动漫世界等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时刻并把它拨出来,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个各感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课堂变得更形象生动,能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玉壮.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M],2011.

[2]叶浙俊.新课改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M],2011.

[3]刘晓霞.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M],2010.

[4]郑玉高.怎样应用多媒体上好数学课[M],2010.

[5]姜洪萍.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M],2009.

篇5: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支持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福州屏东中学 周灵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计算机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对比实验,探索科学地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模式,为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支持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地应用数学CAI能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还就如何有效开展数学CAI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数学CAI;改革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与依据

(一)背景与目的

21世纪,人类面临着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世界各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的应用都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采取措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这种形势,陈至立部长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吕福源副部长也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与各学科整合作为深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探索如何应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深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是摆在我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从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大多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二是缺乏理想的教学媒体,使某些概念难以描述清楚;三是无法及时反馈,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四是重教轻学,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媒体,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本课题实验旨在探索科学地应用数学CAI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二)实验依据

1、传播学理论。按照

篇6: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实验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二、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增长速度惊人。“十年寒窗,终身受用”的观念不仅将完全摒弃,而且还意味着只要停止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将成为信息社会的“功能性文盲”。

随着信息社会知识总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汪洋大海来说只能是沧海一粟。就知识的传承而言,教师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思想,强调学习只能是促进,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学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和材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个人价值,建立并维持能够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的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选择、处理、利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为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很多学校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并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与计算机结合的同时,其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教学也因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整合而得到优化。

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信息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十五”期间教育技术系统广泛开展的“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育成果,有效促进了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了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及任务,并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会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此,信息技术有了更快速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国内的一些重点学校都纷纷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网校和教育网站也纷纷开通,基于网络的教育被炒得沸沸扬扬。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冲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全面优化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这些诸多的现实问题,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从我们实验小学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络,学校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3间,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有29个班。通过多年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多媒辅助教学》的课题研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开展的信息教育,由于多种原因,还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如何学会在数字环境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之中,使学习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一句话,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县教研室的安排和学校实际,选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研究》这个实验课题,并希望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专题实验研究。

2、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设备设施:我校是社会公认具有优良传统、办学实力强、质量高,以创造教育为特色的学校。

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络,校园网站不久还建、网上资源库、课件库。学校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3间,可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有29个班。这些设备将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硬件保证。

(2)研究队伍:本课题的主研人员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优秀教师组成,师资力量雄厚。有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础、经验和条件。学校领导班子年轻、开放,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十分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和运用,为课题提供了领导保障。主研人员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使本课题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上都得到了保证。

(3)经费保证

: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教育科研和教学设施的改善,直接为本课题提供了经费保障。

(4)培训学习

①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全体实验人员将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小数学教学整合研究”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②课题组长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③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将邀请有还关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并指导实验工作。

④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将积极支持并组织试验人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活动;参加省市组织的实验研究培训。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结果是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些理论,符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特点,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资源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为核心,推动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立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建构网络环境下的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合作学习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模式,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开展研究的理论依据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思想、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原理、教学设计原理等理论。

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我校是省级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现代教育设备装备精良,拥有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多间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有专用办公电脑。

四、实验目标:

(1)宏观目标: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技术的优秀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适当地融合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师现代教育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现,实现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

A、合理选定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制定可行的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赋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

B、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环境,更有效地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识点。

C、设计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主动参与,交换信息,交流观点,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师成长目标:

A、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一般操作,会使用有关的教育软件。

B、整合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的研究,能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互补。

C、有积极的现代化教育科研的意识和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精神,用新的方式工作,从新的视角考虑问题。

学生能力目标:

第一层次:有一种强烈的凭借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意识;

第二层次:有较好的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数学学科课程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层次:有一定的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的能力。

五、研究对象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手段,开发研究多媒体教学软件,贯穿小学数学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创设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教与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探索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依据研究内容,针对年级不同特点分阶段进行有序实验:

1、一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二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三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4、四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个性

5、五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6、六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六、研究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游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检测网络安全性、交互性,进行网络文明公德教育。

课堂实施:强调师生互动,依据导学方案,进入学习过程。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包括必要的网络知识学习)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式(登录注册,进入网页或上网查询)尝试性地解决问题,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课后拓展: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应用网站等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宽,利用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甚至与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加强对生进行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学习目的的教育。

七、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运用这一方法搜集,筛选与本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主要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运用。

(2)案例研究法: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的实践,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客观、深入的考查和分析,既为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有力的第一手材料,又不断完善形成创新型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主要在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运用。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研究成员对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进行回溯性的研究,针对研究中的成功体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主要在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运用。

当然,这三种方法在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应当是各有侧重、交叉渗透的。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反映课题研究的效率与效益。

八、目标检测体系

1、过程测量:主要对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结构的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教育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使用,师生的教学情感态度等项目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工具评价,组成学科专家组,采用取专家评价的,校本按三个学校层次进行随机抽样测量,最后由实验组进行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测量:主要针对《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教材体现《课标》及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的正确性、有效性,学年学习质量,学生情感,知识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面测和笔测三种形式。

问卷调查:使用特别编制的《实验教师问卷调查表》《实验学生问卷调查表》《实验家长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班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全员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面测:依据《课标》的阶段要求制定测试题,由实验学校组织评价组进行评价。

笔测:依据《课标》的阶段要求统一制定测试题,组织评价组进行评价,面测和笔测的结果,最后均由实验组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3、实验终结测量

主要针对《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教材体现《课标》及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的正确性、有效性,学生学习质量,学生情感,知识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面测和笔测三种形式。

问卷调查:使用特别编制的《实验教师问卷调查表》《实验学生问卷调查表》《实验家长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班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全员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面测:依据《课标》的阶段要求制定测试题,由实验学校组织评价组进行评价。

笔测:依据《课标》的阶段要求统一制定测试题,组织评价组进行评价,面测和笔测的结果,最后均由实验组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根据总课题组安排,结合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06年3月--2009年2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

1、调查分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现状,整理、收集各种数据存查。

2、填写课题申请书,设计实验方案,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制定实验计划,培训实验教师,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6年5月--2008年8月)

1、结合各年级的数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组织一线教师编写脚本,制作基于校园网络的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化意识、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3、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它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优化网络和多媒体软件,研究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中的一些理论、技术问题。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

1、撰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研究”的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按年级分类整理,并加以综述。

2、整理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脚本,制作开发一系列与小学数学教材配套的网络和多媒体教育软件,最终研制成果将在我校校园网上发布。

3、展示实验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鉴定。

十、预期科研成果

成果

(限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

成果形式

负责人

2006年5月

2007年6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案集

教学设计

****

2007年7月

2008年6月

教学实用课件

课件

2008年7月

2008年12月

论文集

论文

2009年1月

2009年2月

教学资源库、研究报告

专著

成果

(限

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

成果形式

2006年5月

2007年6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案论文集

论文

2007年7月

2008年6月

教学实用课件

课件

2009年1月

2009年2月

教学资源库、研究报告

专著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为了进一步切实搞好本课题研究学校课题组设立以下具体实验机构:

(一)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课题组组长:

调查分析、组织讨论

课题组副组长:

组建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

课题组成员:

(二)课题实验研究顾问:本课题组将聘请县教研的领导和专家作为实验研究顾问。

:结合一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结合二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结合三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合四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个性。

:结合五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上一篇:教师节表彰大会主持串词下一篇:心态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