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济数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采用米歇关于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考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发现与会计信息化发展是吻合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因素,进而预测了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对策,认为我国部分企业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跨越某个发展阶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济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济数学论文 篇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经济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概述,并将此模式引入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分析了此教学模式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经济数学

1.引言

经济数学是面向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最先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数学也是一门让学生感到畏惧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又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很多学生感到数学课程内容枯燥、定理定义晦涩难懂,因此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然而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普及应用,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随之产生。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微课开展经济数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每位大学数学教师急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最先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提出。它是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制作的微型课,其主要的呈现方式为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这样定义翻转课堂下的微课(程):微课程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并且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小课程。

“翻转课堂”由英文“Inverted Classroom”翻译得来,意为“翻转”或者“颠倒”。这里的“翻转”或者“颠倒”具有双层含义:一是对传统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调整,课外时间增加而课内时间减少;二是转移课堂学习重心,即弱化老师的权力,而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记录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作业等;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占用时间来讲授新课,更多时候,教师主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成果以及为学生解答疑惑。这种方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由”来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紧密联系,巧妙地结合,将两者更好地运用到经济数学的教学中。

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地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得以顺利实施,本文提出如下的一些措施。

首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跟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都要叮嘱学生认真仔细地做好课前的预习。而此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更为重要。在课前,教师必须给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搜集学习本节内容相关的资料、短视频、图片或者文字。教师根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录制相关的“微课”视频。在课前,教师将制作好的评分标准、配套练习、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料提前上传至特定的QQ群、微信群和学习通等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方便管理,教师必需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原则可以是按座次,也可以是按其它方式,但是一定要每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差不大,每个学习小组大概6~7人,通过视频播放器,如迅雷等,或者智能手机观看微课视频,最佳观看时间是上课的前一天。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肯定会有疑问并提出相关问题,这也是“微课”要达到的目的。组长先对组员的问题进行统计和汇总,然后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问题”指定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做好课堂教学的工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上课地点设在教室。但上课地点不再是知识的学习地,而是消灭学生“问题”的主要战场。教师把本堂课的知识点提纲挈领地梳理之后,将分组后的各组长反映的问题整理汇总,然后呈现在黑板或者教学课件上,教师也不必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而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回答。每组经过讨论后,对问题形成答案,并由1~2位代表发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的情况和其他各组的回答水平,对该组讨论结果做出一个综合评价。最后针对特别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突击训练,以此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

最后,做好课后的总结工作。所作的总结一定要对学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作的总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做出的总结,要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上的表现,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例如对某个定理内容理解不透彻,不会运用,某种计算技巧没掌握等;另一方面,教师本人对自身方面所做出的总结,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微课内容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修改。通过对两方面的分析总结,就可以做到“知此知彼”,对后面改善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4.结束语

在经济数学中使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此教学模式,一方面迎合了当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减少了大部分经管学院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愿,同时突破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时数的限制,满足了学生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化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平时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体现了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促使教师要不断开阔视野,不断提升信息化的教研能力,以满足信息化教学及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将课内有效的“教”与学生课外自主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姜竹楠.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8,17:106-109.

[2]陈艳平.微课视角下的大学“经济数学”翻转课堂设计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93-95.

作者:李静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济数学论文 篇2:

基于米歇模型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律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米歇关于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考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发现与会计信息化发展是吻合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因素,进而预测了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对策,认为我国部分企业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跨越某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诺兰模型 米歇模型 会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一、诺兰和米歇思想

195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薪,开创了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新纪元。1974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里查德·诺兰(R.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诺兰认为,无论对于一个行业,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讲,信息化大体要经历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这样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之间并非截然分开,也不能超越。这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后来,米歇(Mische)对诺兰模型提出了补充意见,认为,在诺兰模型中,作为前后两个阶段的集成与数据管理其实是不可分割的,集成阶段的实质和主要特征恰恰就是以数据集成为核心的数据管理。因此,米歇模型认为,信息化的一般路径是由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构成(图1)。决定这些阶段的特征有:技术状况;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程度;数据库和存取能力;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文化;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高复先,2002)。

根据米歇模型对诺兰模型的修正,集成与数据管理实为同一阶段的两个方面,米歇模型中的成熟阶段和诺兰模型中的集成与数据管理阶段便统一起来,即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应用系统的整合。

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目前,人们已经公认诺兰模型和米歇模型是衡量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会计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是遵循这一发展规律的。用米歇模型考察西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一过程与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是吻合的。

(一)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 起步阶段是指单位(企业、部门)刚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会计数据处理的阶段。该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水平较低,人们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认知度和参与程度较低。计算机从代替人工处理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核算、材料核算等)开始发展到控制某一会计子系统,进行较为综合的数据处理,适时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此时的程序已形成为一个系统,采用数据文件(Data-Files)环境,以文件方式管理数据,数据与程序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二)成长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后期) 成长阶段是指企业用信息技术将单一的基本信息处理连接起来形成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此阶段,虽然人们尤其是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理解还不够全面。但是随着应用项目不断积累,企业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和生产上的优势,并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整个企业的信息处理联成一个了整体,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会计电算化逐步实现了经济信息的综合化、系统化,形成了计算机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这时,会计电算化作为一个子系统,已经成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共享系统的资源,采用应用数据库(Application Data Bases)环境,使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应用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运行效率高,数据冗余度小。

(三)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成熟阶段是指企业将包括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物流、财务、CAD、工业控制工程等方面的信息处理全面集成,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并且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ERP阶段。该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完备,应用水平也较高;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大多采用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环境,应用程序和数据均有很大的独立性。数据的冗余度减到最小,数据可以无限扩张,出现了分布式网络系统,并建立了经济数学模型库。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体现了先进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思想,会计子系统的功能目标是生成与企业有关的所有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田扬等,2005)。伴随ERP的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有机融合,信息得到及时处理与反馈,这样就为决策者提供了高层次的决策方案和决策信息。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由原先单一的会计处理向网络处理完善,并将企业各会计处理模块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会计数据的共享。我国会计信息化由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到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赵复元,2005)。但整体上我国仍处于增长阶段,其典型特征就是系统繁杂,耗资巨大,而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并不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充分考虑在标准和规范基础上的数据集中管理和深度利用问题,也就是要向成熟阶段过渡。

三、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因素

纵观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演变历史,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一是会计环境;二是管理思想、会计理论;三是信息技术。会计环境的变化,管理思想、会计理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深刻地影响、推动和决定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会计环境是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方法,以及会计工作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郭道杨,1992)。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构成了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会计管理环境(汤云为等,1997),前者不断要求会计将新的经济业务反映出来,后者则要求会计努力满足信息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要,企业会计环境的变化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源动力。管理思想及会计理论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构筑模式,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创立的“价值法”会计理论基础上的,早在1969年乔治·索特(George.Sorter)的事项会计理论就为重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任何一种会计信息系统都是其具体管理思想的缩影,管理思想及会计理论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的催化剂。

管理思想、会计理论的实现需要有网络和计算机作为其运行的支撑体系,需要公共数据库为基础的集成环境,即需要支持其运作的信息体系。信息技术一方面直接嵌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间接地

带动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影响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计量属性、报告内容乃至整个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方式,而且还可能造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久必合”乃至整个会计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消亡,并直接影响审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谢诗芬,1999)。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每一阶段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所处经营环境息息相关,而每一阶段中出现的新的管理思想、会计理论、信息技术,将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源动力,推动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纵深两个方向拓展。

四、会计信息化的未来趋势

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对会计和财务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对大量的职业投资者、信贷者和顾问人员调查研究后认为,信息使用者需要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前瞻性信息;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企业的背景信息。使用者尤其希望财务报告更多地披露以下信息:企业分部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资产负债表外筹资协议信息;核心与非核心信息;一些特定资产和负债计量的不确定性信息;季度报告信息(赵辛等,2005)。起步、增长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MRPⅡ中的会计和财务模块,主要的特点是用于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为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提供多样化信息的要求,会计信息化应向成熟阶段过渡。成熟阶段的会计信息化将朝着“大集成”方向发展,其构筑思路是,以事项法会计为理论基础,用REA模型描述业务流程,采用事件驱动的应用结构,收集经济业务的原始事项信息,建立业务主题数据库环境,引入业务数据的操作处理模型、会计知识库以及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基于ERP的网络化、知识化、集成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图2)。该基本框架主要由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知识库、操作处理模块组成。其中,业务数据库用于集中企业所有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业务事件及其涉及的资源、参与者、地点的数据,是企业共享的数据库;知识库负责存储决策涉及到的包括会计知识在内的各类知识,描述模型特征及模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知识,控制加工信息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等;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相结合能够实现对决策主题的存储和综合,挖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知识,完成实际决策问题中的各种查询、多维数据分析等,提供面向用户的决策支持。

“大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集成,即集成业务处理和信息处理,集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集成核算和管理。其主要特点有:第一,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来反映经济事项各方面的特征,多维地揭示经济事项的价值和非价值方面的信息 (张永雄,2005)。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各种决策有用的相关事项信息。系统既可以通过web方式直接向使用者传递信息,使用者也可经过授权在线访问系统数据库,主动获取信息。除了提供必须的财务报表外,能提供多种管理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了易于最终用户使用的财务建模和分析模块为包括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需要服务。第二,系统不仅在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与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也达到了无缝集成。采用主题数据库的一整套技术方法面向业务流程收集、分析和控制业务信息,同一源数据一次一处输入系统(不是多次多处输入系统),各个应用系统“共建共享”数据库。使得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从而加强了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第三,系统及系统内部的功能能进行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具备可扩展的框架,有标准的对外接口。为适应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系统支持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与组织创新,系统能迅速调整以满足企业为了某一目标通过动态联盟组成的虚拟公司,支持新的业务流程。第四,系统有超强的稳定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网络操作环境下各种意外情况能及时处理。同时,具有健全的安全防线、严格的权限控制及健全的操作日志等。第五,系统不仅能够对企业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而且能够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融知识管理入会计信息化每个环节当中,将会计业务人员和会计经理拥有的业务知识、管理技能进行收集、整理和积累,形成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以提高业务和决策的水平和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彭桂山等,2005)。

五、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米歇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了解自己的会计信息化应用在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中所处的位置;也是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结构和制定变革途径的认识基础,由此确立企业建设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晚,开发使用时间短,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电算化水平普遍不高,各地区、企业单位的开发程度与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鉴于此,对那些处于起步中后期阶段和增长阶段的企业,企业领导应带头转变观念,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网络化建设。加强人们对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认识和使用,建设好高档次的数据环境,综合地利用好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将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企业各部分的信息管理系统加以集成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新一代ERP系统,从而进入成熟阶段。而新建的企业则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高起点地建设会计信息系统,抓住成熟阶段的特征,重视各类业务人员的IT文化考核与培训,加强信息需求分析,搞好总体规划设计,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优化配置企业人、财、物、信息、知识等资源,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主题数据库环境,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架构一个资源共享的互连网络平台,将会计信息系统与系统内部各模块充分集成,与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无缝集成,构建开放型的电子商务系统,支持业务与财务协同运作,实现在线智能化管理,并最终进入更新阶段。

综观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孤立地发展会计信息化是没有前途的,会计信息化必将溶入ERP系统之中,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子系统而存在,与ERP共同发展。三十多年前诺兰通过总结西方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一个行业、国家或地区信息系统进化规律。后来,米歇对诺兰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集成与数据管理其实是不可分割的阶段,说明规律也是要发展变化的。因而,在应用米歇模型来确定开发会计信息化的策略、制定会计信息化规划时,也可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发挥后发优势,可以考虑跨越起步阶段、甚至增长阶段,直接跨入成熟阶段,以加速我国会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进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龙跃奇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济数学论文 篇3: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高职数学教学

摘 要:在高职教学中,数学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高职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高的现状,这种现象决定了高职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加强高职数学教学,从而达到数学教学更好的效果。根据高职数学教学的特点,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高职;数学教学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弊端

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重内容,轻背景。重基础,轻应用。内容的处理不能很好地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联系实际的领域不够宽阔,现代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老师都是:“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进行教学。“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讲得过精过细,缺乏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材不规范,科学体系的高职教材尚未形成。高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高考成绩达到第四批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数学基础差、数学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高考入学难、毕业容易、及格就好的思想。在高职中存在混张文凭等不思进取的想法,对数学教学极为不利。这些因素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紧紧围绕以教学为目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路

1.优化高职教学内容体系

整合数学课程教学内容。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紧贴专业需要,遵循“够用、需要”的原则,将数学、概率统计、线性规划整合成新的经济数学,将离散数学、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整合成计算机数学等,高职数学教学中减少枯燥乏味的理论推导,加大信息量,渗透现代数学的观点,精选经典数学教学内容,引进不同专业的科技成果,克服教学内容、教材的局限性,有利于高职数学的有效应用。注意介绍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进专业模型,强化概念的运用。如要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准备阶段要积极求教专业老师,弄清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情况,将专业模型引用到数学课中,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拉近高职数学与专业的距离。

2.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应该由知识的传授与例题练习的模式逐步转变为对学生的鼓励和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启发式、自主探究、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设计一些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探索、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从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会。此外,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3.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数学教学的组织和结构形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呈现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过程的特点,简化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也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可以随时进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数学,避免一些上课时间的冲突。

4.改革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高职数学考核都是以唯一的限时随笔考试的形式,并且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多数属于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装定理、公式和定义来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过程中,对数学考试产生恐惧的心理。显然,这种考试方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为了适应对学生数学能力考核的要求,配合数学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我认为在考核办法上要有创新。如可以采取上机考试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上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考试主要从知识的转换角度来出题。理论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作者:钱向军

上一篇: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下一篇:非营利组织政治经济学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