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2024-05-0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精选6篇)

篇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建立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完善师德考核制度 师德是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体现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方面。因此师德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就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要求进行细化和量化,设定具体清晰的师德目标,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只有建立多元化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并且合理、有效地运用考核结果,才能促进师德建设工作,从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和市区等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进行教师师德考核进行多元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师德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多元化师德考核制度的主要做法

1.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学校不断完善师德考核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引导家长委员会、社区服务机构等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建立多元化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并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机构代表参与的多元化立体评价管理网络。

2、完善考核组织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高里中心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委员会。师德考核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委员会代表、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机构代表、教师代表组成。下设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师德考核工作小组,师德考核监督小组。所有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必须由学校教工代表通过组成。学校师德考核委员会全程参与、管理教师师德考核过程和结果。

3.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形成立体的评价网络。在评价过程中,从老师新学期签订责任承诺书开始,由自我评价、教研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考核小组评价、家长委员会评价、社会各界的评价(一般通过校长信箱的方式进行)等,形成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构建了立体的评价网络。

二、多元化师德考核制度的内容以及实施过程

1.签订承诺书。教师的师德建设首先应从思想观念上开始,从自我约束开始。自2010年开始,我们每学期结束前都要对本学年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问题苗头开始梳理,并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师德建设要求,形成新学期的《高里中心学校教师师德建设责任承诺书》,并提交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与每位教职工签订责任承诺书。承诺书一式两份,由学校保存一份,个人保存一份,这样可以让老师们从心开始自我约束、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该项工作学校检查中心负责监督落实。

2.自我评价。每学期期结束,学校教师根据本人一学期来的师德表现情况,对照“师德建设承诺书”,进行总结,作出自我评价。在全面客观作出评价的基础上,还要查找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的整改措施。这项工作有学校分校具体操作,考核工作小组进行汇总,主要是让老师们认识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3.学校教研组评议。每月进行一次,教研组召开会议,对每个教师的师德自我评价进行讨论,并对每个教师的师德表现情况进行初步鉴定。在评议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个人,并由个人再写出自己反思和纠正措施。这样评价反思纠正有效的促进教师师德建设。例如,针对当前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签订教师承诺责任书。全体教师签订了以“不搞有偿家教、不向学生推荐购买教辅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承诺责任书。二是对学生进行暗访和调查、通报制度,求各处室负责人对学生家长电话家访,了解教师作业的情况。三是建立家校电话联系制度。学校把校长室的电话向学生家长公开,接受家长的监督。通过教研组的评议学生普遍反映教师的课业量少了,自主学习时间多了。

4.民主评议。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互相评议师德表现情况,参加评议人数应不少于全体教职工的4/5。分为师德考核小组评议和教师民主评议两方面。民主评议成绩由民主评议小组进行统计,各按照50%比例计入教师的师德考核成绩中。

5.学生评议。每学期末一次,由学校按照班级为单位,对教师所任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评议。

6.家长评议。每学期末一次,由学校采取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评议。参加评议的家长应不少于总数的1/3。

7.学校考核小组汇总评议。每学期,当各项评议工作都完成时,最后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评议,并结合教研组评议、民主评议、学生评议和家长评议情况,形成教师师德评价意见,确定师德考核等次。

8.建立面向社会的校长信箱,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为了让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等各方面及时反映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向全体家长公示了学校的举报电话、校长信箱、和电子邮箱,让社会各界和全体家长监督我们学校的管理和师德建设,及时对学校的教师进行评价,将评价情况通过电话、校长信箱、电子邮件等方式发给校长。由校长亲自处理评议情况。发现有师德问题,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及时调查、处理、反馈,并对出现问题和有问题苗头的老师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其改正错误。这项措施通过社会力量加强对学校的师德建设管理,真正提高了教师师德,规范了办学行为。

9.反馈矫正。学校对在师德考核中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来的各方面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向教职工本人进行问题反馈,同时对出现问题的老师进行谈话,通报相关情况并要求当事人对问题进行反思、整改。学校队师德建

设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形成书面报告经教师大会通过后,纳入下一学期的教师承诺书中,做到防微杜渐。

10.监督、公示并上报。教师考核结果在学校监督小组的监督下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师德档案,并填报师德考核系统备案。

11.加强考核结果的管理使用。考核结果由学校师德委员会进行管理,对于对考核结果的使用情况,在个人评优、树先、晋级择优录取,由学校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及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绩效()考核优秀等,必须从师德优秀的教师中推荐评选。

四、取得效果

我校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实施了多元评价机制,实现了对师德评价从思想到行为,从学校到社会,从发现问题到反思纠正的多元立体评价,形成了完善组织,建立了一系列规则制度,使我校的师德考核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和广大教师的满意,师德考核评议不仅评出了正气,评出了干劲,也评出了奉献,而且有效地促进教师队伍健康成长,使我校在教育教学行为、教学管理、教师的精神面貌也发上了很大的变化,真正起到了师德考核评议的目的。

篇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湄潭县抄乐镇沙塘完小

谢文才

国务院三令五申强调为中小学生减负,减了这么多年,通过对部分学校、教师、学生的了解,收效甚微,作用不大,要么是上级“减负”学校“增负”,或者就是学校在“减负”,老师却在背地里“增负”,更为突出的现象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实际上最终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单一化,现实的两种评价都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从而使得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总是走不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更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曾经在我校初中实施过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给了我分析的空间。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下面就实际教学活动使用的多元化评价方法与广大同仁探讨。

多元化评价方法就是不只看结果,更注重过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过程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评价原则。

一、过程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任课教师将每一节课的评价信息收集整理,用等级的形式计入学生作业登记册中。这样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作业,还必须将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纳入评价范畴,在批改作业时与作业评价情况一并登记保存,分别用A、B、C、D四个等级反映,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二、阶段性评价

为了针对过程性评价中学生出现的各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对过程性评价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在下一阶段及时改变评价策略,采取相应措施,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评价。开展阶段性评价应以班为单位进行,班主任组织,要抽选熟悉学生的班科教师组成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根据学校统一制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量表,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对本班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同时还要让学生自评,并写出自评评语。最后由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汇总,综合分析,分别用A、B、C、D四个等级反映,并在本班内进行公示,每一次的阶段性评价将计入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中。

阶段性评价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月、每单元结束、半期、学期结束时都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参考各种资料,经

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表现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

阶段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还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开展,考试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但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考试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笔试的形式,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如我在教学数学计算长方形面积这一单元时,我的考试形式就是让学生到操场上,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找一个长方形的物体,自己测量数据并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现场操作进行评分,作为考试成绩;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时,我将学生拉到操场上,让学生观察篮球场的形状,讲解为什么要学习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怎样根据比例尺画平面图等知识,练习时让学生自己测量长和宽,自己根据纸张大小确定比例尺并画出篮球场的平面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

每学年结束时,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还应加入学生家长、周围邻居或村组干部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可以督促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部分评价主要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这三方面去评价。

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学校成立的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组织进行,在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即将毕业升入初中时开展,主要是将学生小学一

至六年级六年来的评价进行汇总,通过对应等级赋分进行换算(如A为90分;B为75分;C为60分;D为45分),每个评价阶段可按不同分值比例进行换算。如过程性评价占40%,阶段性评价占60%,最终评价结果为:

所有过程性评价的平均值×40%+所有阶段性评价的平均值×60%=终结性量性评价结果

将量性评价结果按以下等级换算,即得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

90分以上(含90分)为A等,等级为优秀; 75分—90分(含75分)为B等,等级为良好; 60分—75分(含60分)为C等,等级为合格; 60分以下为D等,等级为不合格。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应用

评价结果分两种方式呈现,一是等级评价,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二是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篇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评价一名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 缺少了师生间的沟通, 必然使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失误感到茫然. 同时也不利于激励学生自我纠错, 自我发展. 正因如此, 我们必须建立适合学生的多元化的数学作业评价模式. 对于这种 评价模式, 笔者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 有了一些感受, 本文将对如何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模式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丰富数学批改符号, 建立作业符号库

用“√”“×”来判断正误, 容易辨出正确与错误, 方便订正. 但弊端也很明显:学生看到“×”, 就马上拿起橡皮把一整道题全部擦掉, 这样对的思路和方法也被擦掉了. 他们只能重新思考, 这样的思考只能是无源之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建立了多种批改符号以弥补用这种方式批改的不足.

本学期, 计算题特别多, 学生经常在解题中出现计算错误, 而错误原因也多种多样, 首先我用“×”提示学生答案有误, 接下来对于学生错误的不同原因, 我采用以下符号.

1. 当学生因抄错数据导致错误时 , 我会用“~”标出错误数据, 提示学生订正时要认真对照, 如:46 - 8×35 = 64 - 8×35 = -216.

2. 当学生解题或推理过程有缺漏时 , 用“…”提醒学生将缺漏的过程补充完整.

3. 当学生解题过程的推理条件不充分 , 或对题意的理解有误时, 在疑问处用“ ? ”提示学生.

4. 当学生的解题方法较为巧妙时 , 用“☆”或“!!! ”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发现运用这些数学符号既简洁又实用, 避免了一个大“×”对学生解题全盘否定, 对学生如何订正更有指导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纠错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二、把不同形式的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 建立数学作业评语集

1. 肯定和赞扬性评语. 我在学生作业比较好的部分写上评语, 如“你的总结很有道理, 说明你很有思想, 要继续保持哟! ”“你进步真快! ”“这种解法真有创造性! ”“这个规律是高中知识呢, 你都能找到, 你好厉害呀! ”“你的字真漂亮! ”“只要肯努力 , 定有好成绩 ! ”等等. 短短的几句评语 , 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使学生有所思考, 有所启迪, 最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增强了对作业的兴趣. 这些方法对于后进生的作用尤其明显, 从历次的考试来看, 他们的数学成绩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2. 启发性评语 .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漏 , 对于这些情况, 我会将这些错误之处圈出, 然后写上评语, 如“仔细看看你的解题思路! ”“可要注意隐含条件哟! ”“根据条件看看能算什么? ”“你觉得这道题中哪句话最关键呢? ”“这道题的方法很多呢, 你能试试吗? ”等等, 事实证明, 这样的评语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 许多学生重新审题后往往会茅塞顿开, 启发学生思维, 拓宽解题思路, 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3. 提醒式评语. 有些学生思维能力强 , 接受速度快 , 就会觉得作业太简单了, 出现书写潦草、敷衍的现象, 有时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对于这些马大哈学生的作业, 我常常批上“要细心”“学习应一丝不苟”等来提醒学生, 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4. 鼓励式评语. 有些学生经过努力有了一些进步 , 但作业上仍会出现错误, 这时我用一些评语来鼓励他们, 如:“实际问题可是很难的, 弄错了也没关系, 相信你会掌握方法的.”“多多加油 , 你能有更多的收获哟 ! ”“粗心可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哟, 看看还有什么不理解呢? ”这些评语重在鼓励学生, 虽然他们仍有不足, 但这些评语给他们信心, 实践证明很有效果.

三、学生、教师、家庭共同参与, 制定多元化作业评价本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家访等形式, 寻找到简单易行的家庭参与方式, 很多家长提出了不少珍贵的意见和好的方法, 体现了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 对老师工作的支持.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家长会 , 使家长了解孩子学习和作业的动态 ;利用网络平台, 让家长分阶段给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意见.

2. 有些家长在学生作业记录本上根据当天的作业完成情况画上笑脸, 有笑脸则代表完成情况较好, 如果是普通的脸则是完成情况一般, 如果是苦脸则代表作业情况不好.

3. 实行一本流动作业本 , 请每位家长以打星的方式给自己孩子的作业进行评价, 让每位家长都能看到其他孩子的作业和家长的评价.

4. 教师随时记录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有价值的表现 , 如 :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 独到的见解, 解决问题巧妙的方法, 美好的设想和合理的设计与制作等, 并能把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 以此激发学生不断发展, 也调动家长的兴趣.

5. 布置“亲情作业”, 比如一些探究型的作业 , 就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这既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 也可促使学生加强学习自觉性, 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 就会心情开朗, 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 就会意志消沉, 甚至自暴自弃, 使学习更加困难. 而多元化的数学作业评价模式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 能够帮助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 改变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模式可以让老师不再把作业的批改当成一种任务, 不再总是执行着批改———评讲———订正———批改———订正的程序.

篇4:建立多元化党员评价机制

1.评价主体多元化

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多向的价值,包括党内评价、教师群众评价、学生评价、党员自评、领导小组评价、校长评价等,尤其要重视自我评价。实行这种互动式的评价,注重他评和自评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党员教师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自我引导。

例如,党员陈老师在工作中始终默默无闻、只顾低头干,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他在一次自评中谈到自己注重家访,且常年资助班里一名特困学生。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确有此事。为此我们在支部大会上、全体教师会上、学生会上大力宣传陈老师的爱生事迹,既對陈老师个人工作给予了肯定,也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方向,更为陈老师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又如,新毕业大学生党员李老师,比较善于言辞表达,在一次自评中,写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夸大自我的评价,我们决定由支部书记找她谈话,首先肯定其思想认识方向、价值取向的正确,然后帮她找到自身的优势:年轻精力充沛、热情、知识素养好,与此同时给她确立了学习榜样。一个月后,这位年轻党员就有了很大进步,和同事说话谦虚了,爱帮助同事了。

2.评价指标多元化

重视个性发展的差异性评价,也可称为党员教师个体差异性的评价。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探索党员教师发展性评价,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凸显评价指标多维度、评价形式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有效地促进党员教师不断进步、成长。在党员个体得到发展的同时,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例如,我支部针對本校教学岗、管理岗、工勤岗各自的岗位特点,从思想、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设定评议内容和评议指标,并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党员先进性的不同标准进行调整,始终用先进性的“尺子”衡量每名党员。在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普通党员进行评议的同时,设定业务工作、民主评价和部门考核等3大方面、9个层面、21小项内容,赋予不同的分值,抬高“标尺”,实行更高标准考核,增强了领导干部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为确保每名党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种评价数据,并以文字材料、坐标曲线、柱状、饼状等灵活直观的形式,将每名党员的具体表现以分值反映出来,且有综合排名、单项排名,使每名党员對自己的位置、突出项、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

3.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方法主要把智力因素评价和非智力因素评价结合在一起,除平常集会口头评价外,还要运用简短的书面评价(如公示、通报、荣誉证书)、物化评价(奖励)。

篇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西青区

杨柳青一中

化学组:程凤琴

【内容摘要】以新课程为契机,以多元智能为基础,转变化学课程评价的旧模式,建构积极的、全面、发展的化学课程评价的新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关注化学课程评价的主体性和多元性,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智能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评价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评价和相对评价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以新课程为契机,转变化学课程评价的旧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以考分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模式,遏制了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挥,许多学生的创造性天资和潜能在教育中泯灭,从而丧失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给我们“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帮助。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因此,新课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新课程倡导发展性、多元性评价,追求促进个体的发展,它关注的是人和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与分数的准确性;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体现出尊重与关爱;还体现出对学生的价值的尊重,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而不是考试成绩;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和意愿,而不只是看重分数。

新课程的评价注重纵向比较,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并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在评价中应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习进程和体验情况,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到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化学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以积极的、热切的期望,多角度地观察评价和接纳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潜能。在评价中应弱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进器。

二、以多元智能为基础,建构化学课程评价的新观念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 提出的。他把智能(intel2ligence)定义为:“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他提出每个人至少有如下七种智能: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 spati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他认为:1.每一种智能都可用于发明创造。2.人们并非是一种而是几种智能在相互作用的。3.当每个人都有可能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因此, 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化学教师首先应从多个方面建立新的观念来指引建立新的多元评价体系。

(一)建构积极的“学生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例如,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其他人之间交流协作的一项“准科学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智能,想要出色地完成是不可想象的。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反思来完成探究活动,这是人际关系智能的体现。如果对这一智能进行有效评价的话,那这样的课程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才是积极的。

(二)建构全面“智力观”。

虽然教师担负着发展学生潜能的责任,但是很少有教师真正思考过人类学习潜能——智力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的智力理论将智力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于是世界各国教育的重点则被定位于追求优异的语文和数学表现;而多元智力理论则强调,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显然远远超越了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因此,多元智力理论拓展了教师的“智力观”,课程功能由此开始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即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在化学中,准确表述实验仪器的名称、化学用语并理解其内涵,如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向上排空法或向下排空气法、鉴别或鉴定物质;对产生的化学现象能正确、流利的描述,如产生白烟或白雾。这就是语言智能的体现。

在生活中能归纳出化学问题,提出假说,通过搜集证据、建构模式,并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论证,并用抽象的符号来代表物质及其变化。这些就是学生进行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是学生逻辑思考及创新思维的体现。如果对于这类智能能进行有效评价,也才能全面客观对待学生的。

(三)建构发展的“教育观”。

多元智力理论不仅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教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其次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教师变得更为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而且,教育还是主动发展的教育,化学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

可见,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评价思想与新课程中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相一致,并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而且,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立的“学生观”“智力观”和“教育观”,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评价。

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化学课程评价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评价,是指能尊重多元价值取向,有被评价者广泛参与,以实施自我教育的核心,促进主体性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活动。一个科学、完整的主体性评价模式,应包括四方面要素:思想基础──主体性教育理论;功能目标──促进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发展;结构程序──对评价活动的过程和步骤,按主体性要求进行优化组织和最终设计;操作要领──对评价活动的具体操作实施作必要说明。主体性评价模式应坚持“四性”原则,其一,开放性。评价标准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者与同教育活动有关的各种人员接触所了解和把握的,强调“多元现实”的价值取向;其二,全面性。主体性不是指个别、局部人的,不应突出某一主体而忽视另一主体的作用。其三,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作为促进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形式,评价结果主要为被评价者决策和改进工作服务;其四,教育性。将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使评价过程成为被评价者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教育过程。

四、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倡导化学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1.智能多元评价──挖掘学生的潜能。智能多元评价是以了解学生智能状态为先决条件,承认个体存在着智能强项与弱项,并通过其擅长的领域来发展智能相对较弱的领域。

2.智能展示评价──发现学生的长处。智能展示评估是“在被评价者有选择余地的时候,确定其最愿意使用的智能。方法就是使被评价者置身于相当复杂的环境中,而这一环境能够激发他所拥有的多种智能;或能够提供一组根据不同智能设计的器材或场景,然后观察他是否被吸引及钻研的程度”。3.作品集评价──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档案袋是一种可以对学生作品长期连续观察的有效工具。通过使用档案袋,学生可回顾学习日记、专题作业或几个代表作,主动进行反思;也可为教师、家长及其他人提供学生在学业与自我认识发展方面的依据。

4.情景化评价──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情景化评价是一种结合教学实践而设计的评价环境。是在自然、舒适、游戏的情景中评价儿童,而不是用非情景化的考试系统外加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价他们。

总之,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我们应放弃原有的评价目的,实现评价观念的转变,完成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从单一评价学生成绩转向评价各方面素质;从单纯“打分”转向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动态地评价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宜树.试论新型化学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化学教育,2004(4)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篇6: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内容摘要

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切实发挥共青团在企业青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企业的发展多作贡献,这是当前企业团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真正发挥共青团的核心作用,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勇于创新、适应未来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本课题从如何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工作能力着手,通过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考评体系,从多个层面对团干部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力求通过制度,保证团干部的过程培养及管理更趋规范、科学、合理、公正、公平,使评价工作更具全面性、科学性、创新性。

关键词

制度建设 团干部素质 全方面考评 评价体系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发展方向、内部结构、人员调配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青年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传递党的要求、引导、教育、服务团员青年的历史使命,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推进的改革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关键取决于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切实发挥共青团在企业青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引导和带领广大的团员青年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的切实保证。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根据现有团干部的具体情况,把加强在职团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制定了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通过广大团员、其他团干部、直属党支部和团委四个不同层面对团干部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进行管理、考核、奖惩,对团干部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团员民主评议、团干部互评、党支部评议、团委评议四方面工作评价和每季度团支部工作调查两部分来对团干部的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力求通过制度,保证团干部的过程培养及管理更趋规范、科学、合理、公正、公平,使针对团干部的考评更具全面性、科学性、创新性,为企业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一个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切实提高上海石化化工事业部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根据团干部的具体情况明确评价方式和评价要素

1、团干部的基本情况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共有团干部35名,占化工事业部青年人数的6%,占总团员人数的18%。其中兼职团干部占团干部总人数的94%,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他们大多都分布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和装置中,工作比较分散。由于化工企业各装置部门的运行机制有所不同以及化工企业工作的特殊性,团干部在开展团工作时存在着侧重点不同、人员分散、工作涉及面有大有小,各级干部和团员青年对团工作的接触和了解有多有少等问题。因此,对于团工作的开展情况的检验和团干部自身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体现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必须根据各部门工作的具体情况,全面系统地构建出一套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2、《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

首先,团委班子根据当年度工作重点制定《直属团(总)支部书记评议表》,并召集各直属团(总)支部书记进行共青团工作研讨,介绍当年度考评工作内容及步骤,依据每位直属团(总)支部书记的年度工作计划共同确认主体工作目标。

其次,由团委书记与各装置部门党(总)支部书记进行沟通,使他们了解评价方案要点,并请党(总)支部书记有针对性地指导团(总)支部书记工作。同时,与企业干部管理部门就评价方案要点、评价对象的人选、参与评价的人员等内容进行沟通。

第三,由各直属团(总)支部书记将考评工作内容、本支部确认后的工作目标传达到各位团员。

3、《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的评价要素

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二次,即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

评价工作共分四块同时进行,即团员民主评议、团干部互评、党支部(总支)评价(由团委有关人员负责对口)和团委评价并附以每季度团支部工作调查作为参考。评价总分值为110分(其中10分为特色工作附加分)。团员民主评议占总分的30%,团干部互评占总分的10%,党支部(总支)评价占总分的20%,团委评价占总分的40%。

评价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主体工作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工作能力评价。

(二)制定详细的评价内容和系统的评价过程

《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团员民主评议、团干部互评、直属党支部评议和团委评议四方面工作评价以及每季度团支部工作调查五部分,同时依据这五部分内容层层推行,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过程。

1、团员民主评议

团员民主评议开展过程是:首先,团委将一个时期内团工作的具体内容罗列在《团(总)支部书记工作团员评议表》中,同时罗列出一些涉及团干部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的相关内容。各团支部书记在组织生活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述职,团员通过团干部的述职内容,根据团干部的工作情况,并依据《评议表》所罗列的内容对团支部书记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团委办公室人员参加各团支部(总支)组织生活,解释并下发评议表,请团员对团支部(总支)进行评分,团委汇总评分表。

团员民主评议是建立在各支部团员青年对团干部工作的认可程度上,通过各支部书记平时的工作情况和每半年一次的工作述职,让广大团员对团干部的工作加以评价,增强了团员青年对团干部的工作的认知程度,加强了团内的民主氛围。

2、团干部互评

在团干部互评中,团干部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特色工作四个方面进行互评。工作业绩包括工作饱和度、工作难度和强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准确性、完成指标六部分;工作态度包括主动性、进取性、纪律性、责任性、认真踏实、敬业爱岗、团队协作、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九方面;工作能力包括口头表达、文字表达、理解判断、专业技术、独立工作、交涉、实际动手、应急应变能力、创新、指导、计划、应用、学识、组织协调十四项内容。团干部根据自己对其他团支部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按评价内容对其他团干部工作情况进行相互评价并进行排序。

各团支部书记在互评过程中,通过对各支部团工作开展的对比可以进一步参照他人、推进自己。使各支部书记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人的工作动态,改变以往各支部团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团工作的开展中形成整体观念。

3、直属党(总)支部和团委评价

党支部评价的具体过程是,团委将团支部书记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罗列在《团(总)支部书记工作党(总)支部评价表》中,请党(总)支部书记根据团支部书记在一个阶段内的工作表现,按评价表中的具体内容对团支部书记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进行打分。

团委评价的过程是,团委办公室人员按各团(总支)支部书记在每一评价周期内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填写《团(总)支部书记工作团委评价表》。(注:特色工作指对本单位共青团工作有特殊贡献,值得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的创新工作;特色工作得分直接计入最后总分。)

党支部和团委评价是建立在每季度团工作调查的基础上,使各党支部和团委更加深入地了解各支部团工作的开展情况,时刻关心团支部的工作。同时,促进了团干部与党支部、团委与团员以及团委和各党支部之间的联系,使团委和各党支部自上而下监督团干部的工作是否做实,在党、团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的桥梁,进一步推进了各项团工作的开展。

4、每季度团支部工作调查

团委每季度将本季度内团委和各支部所作的工作一一罗列出来,在团员大会上让团员青年选择知道或是不知道,以了解各项工作在团员青年中的落实情况,同时了解团员青年对开展某项团工作赞成不赞成、对团干部的工作满意不满意。自下而上让团员青年关注团组织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因为化工企业工作的特殊性,使大部分团员青年平时无法集中在一起参与团的各项工作,每季度工作调查,在增强团工作在团员青年中的认知度上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从每季度的团支部工作调查情况来看,团员青年对各支部的团工作开展情况的认知程度和认可度在逐步提高,对各支部书记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凝聚力在进一步提升。

以上四方面的评价工作分头进行,将得分按比例进行汇总,最后加上附加分,得出总分。

(三)通过初步实施验证《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是为加强团干部的过程培养及管理而探索形成的一种检验工作的标准,它改善了传统的团干部考核办法,使考核及评价工作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公平性及可操作性。

《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明确了团干部对自身的评价及定位,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各级领导对团干部能有一个更客观、更直接的认识。

以往评价一个团干部的能力,只有通过组织学习、个人魅力以及在某些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来衡量,实际在日常团工作和团员青年中的评价等方面的体现少之又少。有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通过日常的团工作中考查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使针对团干部的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同时《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提高团干部工作业绩的同时,促进其自身成长。我们认为《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对培养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团干部队伍十分有效的。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团支部书记管理评价体系》课题研究的实施,必须立足于长远,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其可以长期为企业所用,切实为企业的共青团工作服务,为团干部的成长成才服务,把团工作推向一个新的起点,使共青团工作与企业共同发展。

(一)建立全方位的反馈机制

团委分别对每位团(总)支部书记按照评价表内容及其工作计划进行逐条评价,使其了解本支部工作在本次评价工作中的整体情况,并在团支部书记例会上就评价工作的整体进行反馈,对评价工作中反映较集中、较突出的问题分别进行讲评,对一些好的工作方法进行推广,对工作滞后的团支部(总支)帮助其进行整改。

各位团支部书记在组织生活上将本支部评价结果反馈给团员,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本支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团委书记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党(总)支部书记,使其了解本装置(部门)团(总)支部工作在本单位内的整体水平,对出现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请各党(总)支部书记分别找团(总)支部书记进行谈话,围绕本部门工作,从党建带团建的高度分析团(总)支部书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团委将评价结果送交本单位干部管理部门,作为对青年干部跟踪培养考察的依据。同时,就每位团(总)支部书记的评价结果与干部管理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由干部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找团(总)支部书记进行谈话,侧重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对团(总)支部书记进行评价,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二)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

在评价工作中连续三次名列前茅者,由团委重点向干部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推荐,作为后备干部提拔的重点对象(可辅以相应的物质奖励)。同时,评选各级团内先进时予以优先考虑。

在评价工作中连续三次较差者,已列入本单位后备干部管理名单的,重新进行调整,未列入本单位后备干部管理名单的,建议其所在部门调整书记人选。

(三)借鉴职业生涯导航设计,为团干部设计好职业走向

上一篇: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作文下一篇:网站策划编辑个人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