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阅读

2024-05-02

单元整体阅读(精选6篇)

篇1:单元整体阅读

单元整体阅读

——课堂教学随笔

(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 张金菊)

拓展阅读,可以是课外拓展,也可以将一组课文作为某一主题内容的拓展。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我从口语交际“说说你印象中的秋天” 然后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这样导入:夏天,在不知不觉中褪去了她的色彩,秋雨,带着清凉、带着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会是一幅怎样的秋景呢?大家快来读一读《秋天的雨》)通过朗读,表演等不同的方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知道课文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动物三方面对秋天进行了描写。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某一事物。“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淡黄的、紫红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段话很美,除了美美地朗读,我还引进了不一样风格的、描写菊花的优美文段

“ 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

“秋天到了,公园里长满了菊花,远远望去,它们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圆球,风一吹,就上下摇摆起来,就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脑袋向我们点头;有的像一团卷发,一缕缕发丝在风地抚摸下翩翩起舞;有的菊花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一片彩色的海洋。走近一看,它们色彩丰富,有粉色、黄色、白色、绿色、紫色、红色”

“菊花的叶子呈碧绿色,毛茸茸的外表。有了它的衬托,菊花才会显得更加美丽、更加明艳了。”

“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把整个脸都缩到了房子里;有的争奇斗艳,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有的好似在和我捉迷藏;到叶子下才能找到它们。菊花的花瓣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如节日里盛开的礼花;有的像一个小碗;有的似太阳花的颜色也丰富多彩,红的似火炬,黄的如稻谷,白的像白雪,粉的似睡莲那美丽的花朵,会把你带进一个童话世界。”

上面的阅读材料,有的从菊花的姿态进行描写,有的从菊花的颜色进行描写,有的运用了比喻,有的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些材料的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菊花的了解,增进了对菊花的热爱,还学到了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古诗两首》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夜书所见》都描写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我还引进了:

1、枫桥夜泊【唐】张继(同样写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山行【唐】杜牧(写秋天的美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清凉的秋夜,透出人们丰收的喜悦)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导入第三篇课文的学习: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我们可以描写秋天的美景、秋的思念、丰收的喜悦,还可以写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快来读一读课文《风筝》吧。(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本课能准确、流畅、有滋有味地朗读,边读边表演就可以了。)

导入第四课: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美景,闻到秋天的香味,还可以听到秋天的声音,请认真朗读《听听,秋的声音》

单元整体构思,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内拓展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篇2:单元整体阅读

——入形入神写外貌

学习单

(一)鲁迅笔下的闰土

(1)读《少年闰土》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感受少年闰土的特点。(2)读《故乡》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体会中年闰土的特点。(3)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异同,感受外貌描写的好处。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少年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

学习单

(二)鲁迅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捋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孔乙己》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祥林嫂)——《祝福》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故乡》

篇3:单元整体阅读

众所周知, 人教版教材最大的编排特点是“专题组元”。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构成有机整体。这种编排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教材要“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联系”的指导思想。“单元推进式教学”就是我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一种尝试。我们希望通过研讨, 能促使教师摒弃以“篇”为单位“各自为政”的教学法, 引导教师建立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 发挥主题性教材的综合优势, 让一组课文的教学活动紧紧地统一在单元整体的目标之中。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我们选了“人教版五上第六组课文”中几篇典型的课文进行研讨, 分别是导读课、首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末篇略读课文《学会看病》、回顾课。对每一种课型的思考与探索谱写了一首风格独特的教学乐章。

第一乐章:单元导读, 导有方向

在平时听课中, 我们发现单元导语虽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 却常受到的冷遇。有些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 以及对中高段孩子的指引作用。那么单元导读课到底要导些什么?

第一, 导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导读课的首要任务。课始, 教师拉家常式的语言让学生联系生活具象“父母之爱”, 深情朗读导语中诗一般的语句等无一不是在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发阅读期待。

第二, 导读。让学生以浏览的方式了解整个单元围绕“父母之爱”安排了哪些文章, 了解一精一略的编排意图, 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捕捉到的关键信息。

第三, 导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 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达到的三维目标要求。因此, 在学生了解整组课文编排后, 再回扣导语, 让他们在自读自悟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感受和领会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等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表达方法。

第四, 导法。引导学习方法:书本里哪些地方为开展学习提供了帮助和提示?即引导学生预习时借助“课后题”和“课文提示”等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与此同时, 教师相机指导收集有关资料, 为部分感悟做准备。

第二乐章:目标为线, 凸显课型

既然是“单元推进式”教学, 就必须有一个单元主线目标, 并自始至终贯穿在分课的学习当中。经多次研讨, 我们确定本单元的主体目标是:“以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为切入点, 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 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这一主打目标在精读课文中加以“示范引领”, 在略读课文中得以“巩固运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本单元首篇精读课文, 是单元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阵地。我们分三步达成课时目标:首先在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 让他们找出体现父爱伟大的语句, 初步了解文章是通过写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然后把目光聚焦在“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上, 并把它作为辐射点, 进行重锤敲打, 带动全文的学习。先采用比较法, 从罗列时间的表达方式中体会36小时的漫长与艰辛。再定格动词“挖”, 补白感受36小时的艰辛:父亲跪在废墟堆上, 双手不停地刨挖着残砖碎石, , 父亲继续挖。, 父亲仍在挖。, 父亲还在挖……然后从“没人再来阻挡他”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透过父亲“直直的”眼神、重复的语言去读懂父亲焦灼的内心。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 学生不仅明白了人们这么做的缘由, 更进一步体悟到文章正是通过这种重复、直白的语言, 来表现父亲当时的“焦灼和苦闷”。接着透过父亲外在的言行、惨样, 去想象当困难一次次向他袭来时, 父亲坚定执着的内心世界:8小时过去了, 父亲饥渴难忍, 他想:。24小时过去了, 父亲累得几乎要倒下, 这时他想:

。36小时过去了, 父亲已经满脸灰尘, 双

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但是依旧没有儿子的消息, 此时他又想:。这样立体推进式的阅读过程, 不仅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更使学生领悟到如何通过言行去活化人物形象, 在单元系列课文的学习中起到了典范作用。

《学会看病》是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 就是对在主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检验, 即由“心知其故”到“经常历练” (陶行知语)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都有一段阅读提示来过渡, 我们就先放手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然后抓“逼问”读懂三组对话, 关注无提示语的对话形式, 进而从母亲咄咄逼人的语言背后体会到她的良苦用心。本文的重头戏是母亲的心理活动描写。由于学生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 已经懂得如何通过外在的言行去揣摩人物的内心, 所以, 此处给学生架构语言活动的空间。先放手让他们静心圈画、批注表示母亲心理变化的词语 (后悔—担心—谴责—勇气回升) , 感受母亲外在的表现与内心的矛盾冲突。再让学生动笔实践, 用上这四个词语, 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母亲心理变化的过程。并与文中母亲细腻丰富的心理描写相比较, 使学生体会文中语言的魅力。明确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自言自语式的心理独白”来表现内心的一波三折。并及时与《地震中的父与子》爱的方式作比较, 落实“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选材点, 使“父母之爱”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呈现, 主题更加丰满。

第三乐章:梳理回顾, 提炼拓展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 到了尾声, 就等于接近了山顶, 有一种“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此时, 我们应引导学生综观全局, 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加以提炼, 并链接课外, 迁移运用, 实现登山途中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本次回顾课主要是对本组四篇课文的回顾拓展。首先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诵读据课文内容编写的小诗:“父爱是一座高山, 伟岸博大……”然后, 引导关注本单元四篇课文同为表现父母之爱, 但在表达上的联系与区别, 为接下来的读写结合搭建桥梁。接着, 出示“平台”中的句子, 交流作者怎样通过外貌、言行等来表现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 进行迁移训练, 出现名家名篇中描写典型人物言行的精彩片段, 分别是《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外貌描写和《红楼梦》中刘姥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等, 让学生猜测描写对象。这样既巩固了单元训练重点, 又激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最后结合学生熟知的“发卷前和发卷后”这一内容, 设置了四个情境, 让学生补充人物当时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 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一内容的拓展,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掌握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去提升人物形象,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从以上整组课文的教学研讨中, 我们不难看出“单元推进式”教学努力体现断课不断线, 实现四大走向:第一, 努力在体现从内容到形式;第二, 从理解感受到表达运用;第三, 从单维思考到多元视角;第四, 从孤立走向整合。这种创新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高层次地把握教材, 实现单元效益的最大化。它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为他们从模仿着学到创造性地学、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但教师们在具体实施“单元推进式”教学的过程中, 除了在备课时要注意目标, 框架构建着眼于整体外, 在分课教学应有侧重, 据课定型, 详略得当, 并断课不断线。“单元推进式教学”注重整组教材的纵、横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 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让我们执著地走在“追寻整体阅读之美”的路上!

篇4: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工作室主持人张春霞是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教研员。

单元整体教学指不以单篇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而是把一个教学单元、一册教材,甚至于小学6年的教材看作一个整体,并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应目标,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组合,最终以整组文章为教学内容而实施教学行为的教学模式。因为单元整体教学是把多篇课文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与单篇课文教学的策略会有所不同。

一、内容整合策略

“内容整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教学要收到实效,必须解决好“教什么”和“用什么教”两个问题,而“内容整合”正是在“教什么”已经明确的前提下,确定“用什么教”的问题。

内容整合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第一,整合单元课文。现有各版本教材都是按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方式很适合单元整体教学的需要。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整合的基本做法是,教师将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看成一个整体,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对内容进行归并、整理,然后再实施教学。例如,教学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版本教材以下只注明年级和册数)时,教师将教学主题确定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学生在充分预习整组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他们交流对《献给老师的花束》《爷爷的芦笛》和《祝你生日快乐》三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的理解,然后引导他们自主领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的方法,最后带领他们进行语言实践。这样教学,缩短了单元教学时间,避免了对单篇文章冗杂的、繁琐的分析,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第二,整合全册教材。按照教学主题的需要对整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需要教师通读整册教材,对每篇课文的内容、思想、表达方式等了然于心,并且找到文章之间的连接点。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到实验中期、后期才能使用。比如,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多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诗中“月亮”的意象知识,教师可以把第一单元的《十五夜望月》和第三单元的《秋思》进行整合,并辅以“诗人眼中的月亮”的主题进行教学。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关于月亮的诗词,如《枫桥夜泊》《泊船瓜洲》《赤壁怀古》等。这样整合后,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理解诗句内容,又可以帮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古诗不同的表现形式,更主要的是能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情感,初步领悟月亮所代表的意象。

第三,整合重点段落。认识自然段、了解特殊的构段方式及其表达效果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强化这一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把教材中构段方式相同的段落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四年级下册的《神奇的机器人》《秦兵马俑》《荷兰风车》三篇文章都含有过渡段。教师可以借助“认识过渡段”这个主题,将三篇课文的过渡段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认识过渡段、了解过渡段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借助过渡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方法领悟策略

把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而弱化甚至于忽视了方法的领悟,是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单元整体教学给每个单元安排了“领悟方法”模块,并且根据年段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领悟重点,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第一学段,重词句特色。这个学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通过朗读、换词、仿写等形式进行语言训练。以二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共安排了六个教学单元,教师要根据学段特点,给每个单元确定具体的教学任务。比如,第一单元结合课文特点和“语文乐园”中的训练题,引导学生认识“唱吧,唱吧”“不要紧,不要紧”等反复句式,并体会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第四单元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刷刷刷”“扑扑扑”等象声词,并借助这些词语想象画面;第六单元结合《湖》《黄山奇石》等课文,通过朗读、仿写等形式,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感受这种修辞手法在突出事物特点方面的作用等。

第二学段,重构段方式。这个学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表达效果,能够辨析问答式、总分式、因果式等构段方式,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这些构段方式。如,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写人物对话”,教师可以将四年级上册的《军神》《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父爱深深》等课文整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对话段落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并初步掌握有提示语、没有提示语、把提示语放在句中不同位置等基本写法。

第三学段,重表达方法。这个学段除了继续领悟词句的表达效果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表达形式的特点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我的老师》《傻二哥》《童年的小花狗》三篇文章。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表达方法的范本。如,《我的老师》主要是通过叙述七件小事来回忆蔡芸芝老师,作者魏巍在行文过程中边叙述边抒情,把对蔡老师的深深依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傻二哥》的作者新凤霞通过几个方面的细节描写,把傻二哥“傻灵傻灵”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童年的小花狗》的作者肖复兴则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了王大爷的爱心形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去发现异同,领悟写人的文章既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去刻画、又可以通过几个方面的细节去描写的表述方法。这样,学生就能集中地、直观地体会到不同的表达方法在表达上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单篇课文教学所难以达到的。

三、朗读训练策略

世间万物都是利与弊共生的,单元整体教学也不能例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把几篇课文整合到一起教学,会无形中破坏单篇课文的完整性,弱化对单篇课文情感把握、朗读训练方面的指导。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来补救。

nlc202309081931

第一,安排朗读时段。单元整体教学从教学环节方面来讲,包括预习模块、理解内容模块、领悟方法模块、实践模块四个主要模块。在“理解内容”模块,教师可以花十分钟时间引导学生集中品读每篇课文中情感最强烈、最集中的段落。比如教学“童年往事”单元的几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段落整合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加深他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第二,安排朗读课时。对于那些抒情意味浓烈,但内容浅显的文章,教学时可以弱化“方法领悟”,而把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现代诗《长征组歌》《雷锋之歌》、解说词《话说长江》、演讲稿《向五星红旗敬礼》四篇情感浓烈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淡化方法领悟,而把朗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经历一个由读通到读懂到读好的过程,以达到以读悟文、以读悟情、以读入境、以读传情的目的。

第三,课外朗读赏析。单元整体教学注重课外阅读,并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教师可以安排“诵读我最喜欢的文字”教学环节,让学生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读完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后,教师设计了“我眼中的青铜和葵花”的交流主题,让学生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文字,表达出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整整一节课,书声琅琅,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主人公的认识。

四、主题升华策略

虽然教材都是按主题编排的,但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这些主题常常被淡化,文章与文章主题之间的联系也常常被忽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认识鲁迅”单元编排了《雪》《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篇文章。仅仅通过这几篇文章,难以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构成相对完整的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运用单元整合的思路,对这个主题下的文章进行了重新整合。具体做法是:课前,要求学生查找鲁迅先生的资料,感知人物形象。课中,先单独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感受鲁迅先生在人民大众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整合教学《少年闰土》《雪》《三味书屋》三篇文章,通过品读鲁迅先生的文字去认识他的个人魅力,并适时渗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名言,以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课后,开展“我眼中的鲁迅”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及评价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样教学主题凝炼,层层深入,能让学生真正走近鲁迅。

五、课外拓展策略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挤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真正实现“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内”的美好愿望。

实现的路径有三条——

第一条路径:整合原著。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是经过编者改编的,还有一部分课文是节选自某个作品。由于学生接触到的文本并不是文章的原貌,他们对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在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把原作或者原著整合进课内。比如,《傻二哥》《童年的小花狗》《我的小桃树》等课文选入教材时都做了改动;林海音的《迟到》和鲁迅的《少年闰土》分别节选自《城南旧事》和《故乡》。教学这几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原著整合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阅读原著加深对情感的体验,加强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第二条路径:课内外重组。教材中的个别教学单元,主题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对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形成系统认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把课外的一些文章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合进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了《河边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三篇文艺性说明文。为了让学生对说明文有更系统的认识,教师把本单元的主题重置为“认识说明文”,并增加了《鲸》《电脑世界》两篇科普性说明文。这样教学,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就更丰富了。

第三条路径:课外阅读实践。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的广泛阅读。教师结合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不仅能让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实践内化课内阅读时领悟的方法,加深对课内主题的了解,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爱在人间”,选编的几篇课文都是歌颂人间真情的,写法上采用了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这个主题单元后,教师向学生推荐了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儿童小说《海蒂》。通过一个月的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对单元主题和“爱的力量”有了深入理解,而且对环境描写在烘托人物形象中的作用有了深刻认识。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教学研究室)

篇5:单元整体教学 总结

“单元整合、五课渐进”的教学方法是在整合整个单元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五个循序渐进的课型来完成本单元教学。这五课型为:生字过关课、课文诵读过关课、课文领悟过关课、自由阅读课、综合训练课。经过半年的学习实践,感觉自己不再是雾里看花,较之其他教学模式,感觉它的着眼点更高,视野更开阔,而且举一反三,更加尊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部发展规律。

生字过关课。生字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实践过程中,我感觉学习小组的划分很重要,每个小组都要配一个学习能力强且认真负责的组长,因为这种课型主要是由组长领着学,或检查认读,或检查书写,或听写批阅,关键是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组内学习最困难的2号组员。如果组长不认真或水平欠佳,这个组的2、4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课文诵读过关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曾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刻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诵读过关课前我会提前教授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①以词解词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用词语说一个句子④ 查找字典 ⑤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运用以上自行解决。课文领悟过关课。课文领悟过关课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领会、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领悟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领--拓展阅读---畅谈感悟。

叶老先生提倡一定让学生预习,在预习当中知道自己懂得了哪些,又有哪些不明白,这样在课堂中交流时,主要交流学生不懂的问题。课前预习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每篇课文至少5处,准备班内交流。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汇报,全班交流。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组长先说,组长助理学着组长说,副组长助理再说,但要有自己的观点,最后,副组长根据组内同学的发言,组织出代表本组水平的见解,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剩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拓展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可以看,可以摘,可以写。其操作模式为:布置任务--自由阅读--盘点收获。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包括《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五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在感受童年的基础上,基于“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进行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他人故事的同时,能领悟到该如何表达自己。本单元以“童年”作为基本的组合点,包括古诗词、儿童诗、记叙文等文体形式,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童年。根据单元特点和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读高尔基的《童年》,在学生阅读《童年》这本书以后进行读书交流,了解童年的不同经历,感悟不同的童年,体会到更复杂的叙事结构。交流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四个:1.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高尔基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2.你最喜欢书中的谁?最讨厌谁?说说为什么。3.读了这本书,你愤怒了吗?欣喜了吗?恐惧了吗?……具体在哪个环节? 4.假如你也面临阿廖沙的困境(父母相继去世),你打算怎样过好自己的童年?

综合实践课。上述四种课型结束之后,我再通过综合训练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搜集整理材料、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首先确定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书面文字,在训练课上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题背诵、主题实践、主题写作、主题活动、主题训练等。

困惑与建议:

1.学生自己读完了文章后,肯定会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提问的平台固然重要,这样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主体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说,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是他们的训练重点。实验过程中,很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太表面化,怎样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一直是我的困惑。

2.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不但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明白作者写的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写,这样欣赏之后,这篇文章才真正是属于你自己的。怎样让学生自然巧妙地明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习作教学中的指导与领悟表达中得到的方法应联系的更紧密。也就是方法的学习、方法的总结要及时的运用到习作当中去,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相信今后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我会做得更好。

4.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教科书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会不会太“粗糙”了,忽略掉很多知识点,但如果太细致又会耽误教学进度。5.备课时,就要有全局意识,改变过去一课一备的习惯,至少要备好一个单元,只有我们对单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训练重点放到每一课中分散训练,加以突破。

6.预设使得课堂更加精彩。引领学生探究一句话的写法、探究这样写的好处是需要预设的,怎么指导?怎样评价?怎么深入?都需要教师读透句子,然后深入浅出化为方法。

篇6: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

贯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索的过程”。

二、活动目标

(1)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

(2)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联想能力、培养深入思考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的学习阅读漫画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训练阅读联想能力;培养深入思考能力。

2.活动内容

(1)阅读联想与思考:阅读漫画《决心》、《不合作》,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亦可二选一。活动时间:5~6分钟):

①复述漫画的意思(要求抓住主题、表达准确简练)。

②你有类似的经历吗?你身边有类似的人或事吗?

③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

④怎样克服这种现象?

(②~④题是联想、思考题,是以①为基础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联想和思考习惯,并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思维能力。)

(2)课堂交流: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陈述本小组的思考与讨论结果,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每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3分钟。(约20分)

(3)表达与交流训练:将同学们的发言和自己的思考写成一篇短文。(15分钟)

(4)根据活动情况小结。以奥运会为背景布置课外阅读思考练习。

3.思考链接

“刘翔奇迹”与“女网黑马”的背后。(奇迹的创造和黑马的产生既需要外部环境,也需要内在质素。课文上的漫画《决心》是从哪个角度给我们这方面的启示的?)

4.拓展阅读

刘翔、李婷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说过大意相同的话,且和《决心》的寓意相吻合,请同学们查找新闻报道,找出他们说过的话,记在笔记本上。

5.启示

常立志不如立常志。战胜自我就能战胜一切。立业始于立志。扔掉人生中的“烟斗”。

6.思考链接

“梦六队”覆灭的启示。(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合作精神已成为人的重要素质。)

7.拓展阅读

曾有记者问姚明:“谁最有可能获得奥运会男篮冠军?”姚明毫不犹豫地说:“阿根廷,因为他们打的是艺术篮球。”事实证明姚明的预测是对的。拥有邓肯、艾弗森、马布里、马里昂、詹姆斯、奧多姆等NBA巨星的美国男篮输给只有吉诺-比利领军的阿根廷男篮。难道现代篮球拒绝个人英雄主义。也许报纸能给你答案。

8.启示

张扬个性与合作精神谁更重要? 合作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我”在合作中的作用。个人英雄主义将淡出历史舞台。

第二课时

1.教学目的体会童真童趣,为理性反思做铺垫;培养纯真情怀。

2.活动内容

(1)阅读联想与思考:阅读《童年》歌词,反复体会歌词中的童真童趣,并由此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小组内交流后推选出一个代表准备发言)

(2)体验童真童趣:播放成方圆的《童年》歌曲。(第一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第二次,在旋律中联想童年趣事。)

(3)课内拓展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是苦难的,齐秦的童年是坎坷的,杨景辉(奥运会跳水冠军)的童年是贫穷的……他们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我们不提倡苦难,但也绝不回避苦难,因为苦难是很多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你有类似的例子向同学们推荐吗?从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吗?(教师简单介绍一两位名人的童年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先介绍人物故事,再说启示)

(4)书面表达训练:把自己的童年故事写下来。(不少于两个,教师随堂巡查,课后以作业形式上交)

(5)课外活动。

活动目的: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体会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内容:了解别人对“我”的评价:(星期六回家后完成①~④,要有采访记录,星期日晚修时完成⑤)

①请父母评价我的优缺点。②请老师评价我的优缺点。③请同学评价我的优缺点。④请朋友评价我的优缺点。⑤整理以上内容,与“自我反省”对照,看看有何不同?写一段自我反省的文字。

第三课时

1.教学目的积累语文知识;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活动内容

学习《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

阅读文本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语音词汇积累。

活动方式一 :借助工具书,将生字(词)、成语制作成卡片,分小组互相检查、提问。活动方式二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将生字(词)、成语写成纸条,用实物投影仪显示,由另一小组回答。(课堂上任选一种)

明确:洗练渣滓zhāzǐ叨tāo天之幸附丽琐屑xiè席不暇暖

退隐躬耕夤yín缘幸进因循苟且x污淫佚yì随俗浮沉蹶jué倒

补充词解:

琐屑:琐碎细小。

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忙得很。

退隐躬耕:辞官隐居,亲自耕田。

随俗浮沉:随着世俗上升或下降。

蹶倒:跌倒;受挫。

(2)语言思想积累。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向全班同学推荐三到五句文字并说明推荐理由。(哲理性、艺术性等)

(例:“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抵抗力最低的路径常是一种引诱。”“惰性是我们的仇敌,要克服惰性,我们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懒是百恶之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易其所不能。”)

(3)拓展阅读。

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人的情感,荡涤灵魂的杂质,带给人美的享受。你有这种感受吗?请将你课外阅读时搜集的优美语段写几条贴在板报上,与同学们共享。

第四课时

1.教学目的学习《我很重要》--毕淑敏

2.活动内容

培养学习习惯;积累写作知识;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1)字词积累。

活动方式: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后,以小组为单位,为其他小组命题。要求将题目写在纸片上,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由命题者指定对象回答。

明确:战栗lì菽shū粟sù濡rú养掉以轻心回溯sù嵌qiàn合雾霭ǎi鬼斧神工 瞳tóng孔混淆xiáo生死攸yōu关相濡rú以沫万劫不复微蹙cù独出心裁驰chí骋寰huán宇

补充词解:

战栗:因害怕而发抖。

掉以轻心:表示对某种东西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回溯:回忆。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生死攸关:生死相关。

独出心裁:原指作品的构思有独到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2)写作方法积累。

议论和抒情--写出心灵深处的呐喊。

活动方式:从文本中找出例句,去掉“议论或抒情”的文字,对比表达效果。

例1:“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我们是自然的精华,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推卸了一种神圣的责任。

例2:“我的别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我的创意和设想等着我去实现。

(3)对比表达训练:以“雨真大”或“天真热”为话题进行细致描绘,要求把“大”或“热”的抽象概念用具体细致的描写表现出来,在对比中表达效果。(课堂上完成,5~6分钟)

(4)思想认识积累:让智慧之光照亮心灵。

3.活动方式

快速阅读文本,写出作者的主要观点(不要求全面),对照“自我反省”和“别人评价”的内容,想一想有哪些收获,并把他们写下来。(字数不限)

4.拓展阅读

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所以先哲圣贤才受人崇敬。学习他们的思想并从中获得启发无异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平时喜欢搜集名人名言、哲理谚语吗?你有记录自己思想火花的习惯吗?请搜集3~5条(或自写)制作成卡片与同学交换。

第五课时

1.教学目的学习《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

2.活动内容

对照作者的成长经历,通过反省,深入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借鉴他人的表达技巧学习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1)字词积累。

活动方式:快速阅读文本,将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和值得学习的词语写在卡片上,在小组内交流。

明确: 浑浑噩è噩逡qūn巡沙砾lì金戈铁马玉树临风诠释枷锁希冀jì攥zuàn住豁huò然啼笑皆非云淡风清懵měng懂尴gān尬gà呓yì语如影随形

补充词解:

浑浑噩噩:形容混沌无知的样子。

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或退却。

玉树临风:形容英俊潇洒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啼笑皆非:哭笑都不是,形容处境尴尬或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状态。

懵懂世事:糊涂,不明白事理。

尴尬:处境窘困,不易处理。

呓语:梦话。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跟随在后面。

(2)写作方法积累。

细致描绘--让别人为你感动。

活动方式:从文本中找出描写生动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改写成叙述性的句子,对比表达效果。

例1:“……18年前,在某个城市某间产房某个角落里,一位严厉的老人拂袖而去,留下那苍白的床单上一个同样苍白而孤独的女人,抱着一个张着大嘴‘哇哇’大哭的干瘪丑陋的小孩。……年轻的.父亲接到‘生一女’的电报后,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整整两个星期。”

叙述--……18年前,我出生在某个城市某间产房某个角落里,奶奶一看是个女孩就走了。……年轻的父亲接到“生一女”的电报后,很不高兴。

例2:“……我记得大概三岁多时在幼儿园里的一堂学系鞋带的课上,我感受到另一种挫败:我胖胖的双手对那两根鞋带完全无能为力,我蹲在地上紧紧攥住那两根与我作对的绳子,听见有人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而在筹备初三的元旦庆祝会时,我发现我是系气球系得最紧最快的一个,我豁然:原来,我的手也可以很灵巧。”

叙述--我记得大概三岁多时在幼儿园里的一堂学系鞋带的课上,我怎么也系不上鞋带。

(3)表达与交流训练。(课外作文练习)

讲述自己的故事: 同学们,在前面的活动中,我们反省自己的过去,借鉴了别人的思想,学习了他人的写作方法。现在,到了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了。要求:①只写一个故事,并通过她表达一种观点。②要运用议论、抒情或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心声或感动他人。③文章结尾要写出自己的人生目标。④不少于800字。

思考链接:小时候我们听过很多故事,长大了也讲过不少故事。想一想你生活中谁的故事讲得最好,你的故事讲得好吗?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而吸引人?

第六课时

1.教学目的体会表达方式对表达交流的作用,学习修改语言的基本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2.活动内容

将自己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对照写作要求,互相提出修改意见,自己修改。教师巡视各组情况,解答疑难问题。亦可对个别修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或讲解修改个案。注意:要特别重视“议论、抒情”和“细致描绘”在表达中的作用,它是作文训练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素。

3.思考链接

沟通、交流能力是未来社会中重要的生存能力。你觉得与人沟通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怎样才能克服它?

第七课时

1.教学目的树立学习信心;体验成功的快感;奖励先进;训练表达交流能力;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

2.活动内容

活动成果汇报一:优秀个案汇报

3.活动方式

由语文课代表或由学生推荐一名同学做主持人;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并讲述自己的故事。教师帮助主持人调控课堂并协助讲故事的学生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仪展示活动成果,给主持人和每位上台的学生发纪念品。最后小结。

第八课时

1.教学目的树立学习信心;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感; 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培养诚恳评价、虚心倾听的品质。

2.活动内容

活动成果汇报二:全部活动成果展示

3.活动方式

所有同学将自己的活动成果放在课桌上,离开座位自由查看他人的活动成果。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评价。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倾听学生意见,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个案分析。最后小结。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萍乡与相交,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和已知直线的垂线。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初步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

(二)学习内容

基础性学习包

1、认识平行线,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2、认识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学习两点间的距离,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4、我学会了吗

开发性学习包

1、图形中的平行线

2、汉字中的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回、王、下、平、行等。

拓展性学习包

遵守交通规则

交通安全儿歌

红绿灯

交叉路口红绿灯,指挥交通显神通;

绿灯亮了放心走,红灯亮了别抢行;

黄灯亮了要注意,人人遵守红绿灯。

上学校

小学生,起得早,交通小队排得好;

过马路,走横道,交通安全要记牢;

听指挥,别乱跑,平平安安到学校。

交通安全真重要

交通安全真重要,人民生活离不了。

保障安全有措施,交通法规要记牢。

大马路上车潮涌,警察指挥要服从。

红绿黄灯是命令,标志标线要看清。

交通规则要记牢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除了生活中交通中的线这一生活素材,教师还可以借助前面学习的线和角的知识进行补充;本单元内还可以将平行和垂直的线在一课时内用课件的方式进行补充。

2、体验式活动:测量距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3、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4课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完成第5题。

①多媒体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中小猴、几只小鸟。

④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反馈,媒体演示。

4、完成第6题。

①教师读明题意。

②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朵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赶花会》这首歌,了解我国的民俗风情“花会”。

2、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通过指导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演唱歌曲。

3、通过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

教学重点:

感受庙会的感受,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唱准确歌曲中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请问大家每年什么时候将举办庙会活动,让大家描绘一下庙会的场景,介绍我国西南地区也有一种类似于庙会的活动,那就是花会,解释花会的含义。

2、出示花的图片,问:大家喜欢这些花吗?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花的歌曲《对鲜花》。

二、新课

1、听“赶花会”,提问乐器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2、听录音范唱,思考: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唱:一问一答)

3、歌中描写了哪些花?每种花有什么特点?

4、两人为一组,相互一问一答读一读歌词。

5、学唱歌曲:

(1)跟录音范唱初步齐唱歌曲。

(2)跟琴指导学生的演唱:

(3)男女生对唱歌曲。

(4)换过来进行练习,并加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5)两人为一组对唱,背一背歌词。

(6)跟音乐伴奏边做拍手游戏边进行对唱,两人一组。

5、创编活动。

(1)你能给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动作吗?

(2)请几组同学进行表演。

(3)书中只描写了四种花,可是我们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种,让我们唱一唱更多美丽的花好吗?教师示范。

(4)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活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

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视频,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写人的基本方法。

2.能列出表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知道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聚焦写人的基本方法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预设:写人记事的文章。

2.谈话导入:写人的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学习阅读方法,试着运用学习的方法描写身边事物的特征。板书(写人的基本方法)

出示课件1:

二、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2:

1.回顾《两茎灯草》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两茎灯草》,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3:

预设1:我认识了一个爱财如命的严监生。

预设2:我认识了一个在可笑又可悲的严监生。

追问:在这个片段里,每位同学都认识了吝啬的严监生。这个片段里,有没有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呢?

预设3:我对文中三次描写严监生动作的部分印象深刻,动作描写刻画了严监生视财如命的性格特点,非常逼真。

预设4:“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断气了”这部分的动作描写也很精彩,目的达到后严监生最终把气咽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追问:同学们,刚才你们都关注到了这篇文章里对于严监生非常细致的动作描写,体会得非常到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严监生这种人呢?(没有)是否真的会因为多点一跟蜡、多点一个灯而迟迟不肯咽气的人呢?(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通过这样一件事去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呢?

预设5:我觉得可能作者是希望通过一件小事去把一个人的吝啬塑造得很极致。

预设6:越是这样不可能的事,才能突出这个人的不可思议,这样写比较有代表性。

教师小结:通过《两茎灯草》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不太常见,但是足够典型。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4:

板书(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回顾《人物描写一组》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一说从课文中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5: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觉得祥子是一个体格健壮的人。

预设2:我觉得祥子比一般的人都要强壮。

追问: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祥子这些特点的呢?

预设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从整体写的祥子的外貌,让我们感到他是魁梧的,高大的。第二自然段又进行了面部的细节描写,比如他脸上的疤。

小结:无论是对祥子整体的刻画还是细致地描写,我们都能从外貌描写获取一个人最重要的信息。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什么叫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出示课件6:

板书(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3.回顾《摔跤》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摔跤》,说一说从课文中你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7: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小嘎子是非常机灵的,比如“三抓两挠”、“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来他的机灵聪慧。

预设2:小胖墩儿是一个摔跤惯手,“推拉拽顶”、“别住”、“扳”等动词都能看出来他很擅长摔跤,摔跤的场面也很激烈。

小结:同学们在谈到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说到了动作描写,可见动作描写的作用是很大的。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出示课件8:

板书(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摔跤》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叫做心理描写吧。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

板书(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回顾《刷子李》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刷子李》,这篇课文中塑造的刷子李形象,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些句子,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10: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曹小三的视角来写的,主要是写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

预设2:这些心理变化是曹小三由“半信半疑”到“失望”再到“敬佩”的一个过程,从侧面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出示课件11:

小结:是的,同学们,以上句子是对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的描写,通过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人物刷子李的“奇”。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简洁写出人物的特点。

板书(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表现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紧扣语文要素“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梳理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避免“踩雷”;知道从哪几个好入手的地方,提升写“人”作文的写作水平。)

三、初试身手

出示课件12:

1.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请你从下面给出的内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

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

(1)学生再次回顾“交流平台”,巩固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

①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用几句完整的话向大家进行介绍。

②不发言的同学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

(2)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预设1:我想写张晓明,他课下最活跃了。下课铃刚一响,他就像野马一样冲出教室,满走廊都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引导:你刚才运用动作描写,告诉我们张晓明冲出教室的速度很快,那他冲出教室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又是怎样的表情呢?

预设2:张晓明心里一定在想,我一定要第一个冲到乒乓球台旁边,占住这个位置。想到这,他的脸上乐开了花,甚至还能听到他兴奋的笑声。但是,只听老师大喊一句:“张晓明,你的作业还没交,跑哪儿去?!”张晓明听到后,失落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得不把作业完成,望着窗外同学玩耍的背影,张晓明简直痛苦死了。

小结:真棒!不仅增加了心理描写,故事情节还有了波折,让我们更愿意听了。那么接下来,你可以把你的语言进行整理,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片段。同学们,如果我们在描写时,运用更多的描写手法,这样的人物会更加饱满,读者会更有兴趣。

(3)引导学生对小组同学介绍内容的描写方法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交流平台”总结的写人的基本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口语表述,提高写作效率。)

教学反思

如何写好人物,一直以来都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写人的文章中,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有效的作文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觉得他写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而且这个过程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教师,需要给学生习作提供必须的准备技能,就是写作方法。

回到本单元,我们都知道,一提到写人的基本方法,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是法宝,但法宝怎么用,很多学生其实并不是很清晰。于是,本次“交流平台”我抓住学生的这个“痛点”,对症下药。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学生在运用写人基本方法时存在的“通病”,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让学生明晰,更重要的是容易上手实践练习,抓住细节描写为笔下人物“提”神。

只要我们指导学生按照章法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不停地练习写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就一定会取得作文教学的显效、速效和实效。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介绍教室里的方向的过程,学生能够区分、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学生学会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发展辨认方向的意识与空间观念。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合作的意识,学会合作。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认识方向

(2)我喜欢的地方

(3)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初步认识了解山东地图,能描述出淄博和其他地市的位置关系。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初步认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有一个信息窗。其中“我喜欢的地方”可作为引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再介绍方向引入课题。第二课时学习课后我喜欢的地图,以山东地图为例进行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地图作为扩充。

2、学科间整合:二年级上册“品德”课第二单元第3讲《秋游去》,说说游玩的位置。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我是演说家”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要体现它们的位置。

4、体验式活动:从地图上指一指游玩的地方,并说出它在家乡的哪个位置。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平面图上寻找方向的简易做法:先利用“上下左右”判断平面图某地的位置,再根据八字方针换成对应的方位。如,图中容易观察A在B的上边,因为上→北,所以A在B的北边。由于学会对“上下左右”的判断了如指掌,教师引导将难问题简单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最后以山东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作补充,不仅认识了不同地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也巩固了本节重点知识。

上一篇:狸桥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下一篇:生地动员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