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五单元整体教学群文教学设计

2024-05-08

四上五单元整体教学群文教学设计(精选4篇)

篇1:四上五单元整体教学群文教学设计

写景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群文教学设计

青神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三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三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的一些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领悟写景的文章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

一、导语概题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很多自然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中国“世界遗产”之旅。

二、群读得法,明确表达顺序

1.本单元介绍了哪些文化遗产呢?板书。

你发现本组课文的共同点了吗?都是写景的文章。

2.在这些世界遗产之中,有一座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大公园,也是慈禧的行宫,让我们先走进这座美丽的颐和园。

3.自由浏览,思考勾画,出示阅读要求:本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表明写作顺序的句子来吗? 4.汇报,顺序:移步换景。找句子。

5.老师把作者的游览顺序变成了一幅导游图,让我们来看一看。像这样随着地点的变换描写不同的景物特点,就是移步换景,也是方位顺序。

三、迁移阅读,对比表达顺序

1.阅读其余两篇课文,找找他们的写作顺序。2.汇报:《长城》《秦兵马俑》的写作顺序。

3.可不可以把这三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交换一下呢?(同桌探讨)

结论:不可以,根据表达的不同需要,有时是景点的不同特点,同是写景的文章,采用的写作顺序也就不同。

小结: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写景文章都必须是总分总的结构,也不是所有的写景文章都要采用移步换景的顺序,采用什么顺序,首先要看景点特点的描写需要,还要看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采用适合的顺序。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四、探讨表达和说明方法

1.既然写作顺序的确定离不开景物特点,那读读颐和园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2.在描写这些景物时用了哪些你知道的说明方法?

3.预设:重点句子指导:游船和画舫在上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反衬和比喻

4.预设,长廊:运用列数字的方法突出长廊的长和图画的多。5.你能找出其他两篇课文中的这些说明方法吗? 预设:运用了说明方法:列数字突出长城特点——长

预设:运用列数字说明条石的重量很重——一块有两三千斤重。两三千斤重究竟有多重?相当于两辆轿车的重量,你能抬起轿车吗?

但是古代劳动人民还要抬着这巨大的条石翻山越岭,修筑万里长城,想象一下他们在抬条石和修筑长城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困难?

3.这哪里是血汗啊,这分明就是用生命筑起的长城,难怪作者站在长城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自豪,怀着自豪的心情读——作为一个华夏子孙,怎能不敬佩,怀着敬佩的感情读——为我们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送上我们真诚的赞叹—— 5.汇报秦兵马俑的说明方法。

6.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很多,为什么要列这些数字?体现了“规模宏大”。7.还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秦兵马俑?作比较。《长城》中有作比较的句子吗?通过比较发现作比较的事物都是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比照,这样,就很容易想象具体的大小了,这就是具体形象的描写。想让你也妙笔生花,就写景时也根据你表 2

情达意的的需要和景物的特点用上合适的表达方法吧。

篇2:四上五单元整体教学群文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编排的。关于“生命”这一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而教材编排者在选材时关注了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找寻了4篇通过人物形象或者具体的事例来展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学作品。这使得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法上的共点都是由叙述事件引发思考,说明道理,表达思想。加之这一单元的主题较为深刻,文本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比比皆是,为此确定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为:将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有效融合,提炼总结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方法,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在单元整体目标的统领下,将本单元的教学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明确单元的主题,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整体感知4篇文本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发表看法。课前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准备,可以设计导学案,就重点关注的问题引领学生提前研究。问题的“度”把握在“阅读”的层面,不宜太深。(由实验二小负责完成。)第二课时“整体识字课”完成本单元的识字教学任务,通过集中识字、对比识字、语境识字等方式,达到读准音、写对形、明词义、会应用的教学目标。(因为课型简单易操作,暂且不安排。)第三课时“以文带文课”主讲《触摸春天》,外带一篇拓展文,如课后的一篇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者是另外选取的一篇文章,主题要跟生命有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向阅读,为下面的课文学习扫清阅读方法上的障碍,教学重点是借助文本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提炼理解的方法,初步感受生命的美好,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简单关注文本的写作特点。(由文峰小学负责完成。)第四课时“以文带文课”,完成《生命生命》《永生的眼睛》两篇课文的教学,可以以 “生命的意义”为明线,采用对比学习的方式感受生命的价值所在,同样也用对比的方式感受两篇文章以一件事例和多件事例引发思考,说明道理的不同写法。重在感受写法,也要落实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能力的继续训练和提高。(由和平小学负责完成。)第五课时“以文带文课”完成《花的勇气》及一至两篇拓展文的学习,继续深化阅读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梳理“由叙述事件引发思考,说明道理,表达思想”这一写作方法的特点。(由城厢中心小学负责完成。)第六课时“群文阅读”更加明确地指向习作教学,聚焦“生命”主题,精选3-5篇美文,深化对本单元写作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为本单元习作提供素材和写法的指导,注意与习作教学的关联和衔接。(由实验小学负责完成。)第七课时“读写联动课”,是对前面学习的一个总结应用,针对群文阅读提供的素材亦或是本节课教师自己搜集的素材,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表达自我的认识、感想。注重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在实际作文中利用好本单元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由盛隆小学负责完成。)第八课时“单元分享课”,总结分享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展示本单元积累背诵的诗文,经典诵读,园地里相关的内容及其拓展的内容,亦可就本单元推荐的整本书做一个读书交流会。

篇3:依托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并不断提高阅读的方法,在阅读实践教学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以单元主题为依托,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类型,同时也能让教材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依托单元主题,巧选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教师可以把握文本中单元主题这一有利条件,巧选群文。

1. 以文章内容把握主题

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蕴含着学习主题,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教学条件,抓住本单元主题,寻求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一方面将单元内容有所丰富延伸,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发挥了文本作用。把握教材中每个单元所呈现的主题,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所呈现的四篇文章,在内容上都是描写美丽的大自然,我以“美丽自然”为主题,将这几篇课文放在一起开展群文教学,学生既从文本中感受了自然的美,还从中掌握了写作方法。课后我进行了延伸,让孩子们又找来几篇同类文章,大家总结特点并很好地渗透了学法。

2. 以文章体裁把握主题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若一篇一篇地教,显得很单一,也略显枯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这为学生接下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好了基础,孩子们在后期开展的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中显得资料丰富、思路广、参与意识强。

二、创建有效的课堂模式

群文阅读课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创建积极有效的课堂模式。

1. 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主题更加鲜明

有效实施群文阅读,从课堂中每一个环节入手,围绕主题有整体地设计问题,如一节课的导入,不应浪费过长的时间,直接切入主题让一节课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条主线,这样几篇文章横向联合,主题也就更加鲜明,更有利于教学。

2. 以单篇精读为基本思路,让学生畅读群文

一节课呈现多篇文章,以单篇精读为基本思路,抓住单元主题这一主旨进行教学,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方法,在这种形式下也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由探究。

抓住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做精读,可以将单元中所呈现的其他几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学习,也可利用其他途径选材。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以“学习好榜样”为主题,选择《三个儿子》为精读文章,另在《同步阅读》中选了《爱动脑筋的岳柱》和《爱因斯坦在桥上》两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在课堂中不能只是空泛地讲道理,我让孩子们比较学习,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畅读文章,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读一边画,学法得以很好地渗透。

3. 回归主题,拓展升华

回归主题,一般在课堂小结中,将本节课的主线进行拓展升华,例如:在执教群文阅读二年级下册“学习好榜样”中,对学生提问“你身边还有哪些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生联系生活说出了身边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也有了提升。

三、在单元主题下开展群文阅读的意义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为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好文本,依托单元主题又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丰富完善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抓住主线贯穿始终,更好地体现单元的整合,它以相同主题的一组文章为阅读和交流对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2. 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丰富的阅读材料,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提高,每位学生都开阔了视野,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理解力也不断提升。

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在群文阅读下,学生广泛接触阅读内容,课堂中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氛围,学生在阅读中学、在阅读中比较同类文章,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畅读群文,读有所获。

参考文献

篇4:单元整体读写教学初探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 清障质疑。

一篇文章不预习, 学生会觉得难懂, 一个单元不预习, 学生更会觉得“没趣味”, 因而要预习好, 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行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 面对农村中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 教师可以带读三五篇或放录音, 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读的内容要包括单元提示、标题、作者、训练重点、自读提示、注释、作业、正文及相关资料, 读的要求是有准确的读音、准确的表情。

读时, 要带有如下一些明确的目标:1.借助字典、词典解决字词问题, 对于多音字可以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方面识记, 对于多义词要掌握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言外义等。2.基本完成教材上的作业和旁批中的思考题。3.基本上能扩充每篇课文的标题, 在扩充的标题里, 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文学知识和背景知识, 以及最好用1~2句话概括的中心。4.准确地写出每篇文章的思路标志。通过阅读中心词和中心句, 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言词标示作者的思路, 称之为思路标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5.明了每篇文章的详略和主次, 懂得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6.了解上下三个单元的联系和区别。7.初步判断哪些文章片段是精彩片段和学习难点, 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位同学可以带着这些疑问同周边的同学互相切磋讨论, 畅谈自己的看法, 猜一猜与老师的意见是否一致,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 课前预习不能带有盲目性和应付性。

第一步:整体感知, 突出异同。

该单元有四篇文章:《一面》《一件珍贵的衬衫》《同志的信任》《挖荠菜》。其中一、三篇为讲读文章, 二、四篇为自读文章。我将这四篇文章这样处理:第四篇完全留给学生课后阅读, 前三篇又以《一面》为本单元的课例, 在此课例的基础上, 作出鸟瞰式整体认知, 打破了篇篇文章具体讲授的结构体系。

由于有了课前的预习, 有关文章文学文化等常识不再费时讲授, 开门见山:谁见了谁“一面”呢?学生很快能将标题扩充完整:1932年任售票员的进步青年阿累在交接班的空间进内山书房躲雨而偶然见到鲁迅一面, 并接受他赠送书本的经过;1936年10月鲁迅逝世, 作者写下此文以资纪念, 并表达自己受到鼓舞和教育的心情。

那么这篇文章的思路标志是什么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是时间顺序。这种常用的记叙顺序可否用一个专用名词来表达?学生也不难回答这叫“顺叙”。说到此处, 教师要停下来因势利导地点拨:顺叙与顺序同不同? (明确, 前者是记叙的顺序或记叙的方法, 后者是时间次序) 。那么, 记叙顺序 (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的呢?又分别叫什么名称呢?学生很快能回答:《一件珍贵的衬衫》运用了倒叙, 《同志的信任》运用了插叙。

讲到此时有同学问:第三单元《第二次考试》写了“奇怪事件的具体情况”, 那复试后的强烈反应, 算补叙还是插叙呢?同学们讨论后, 认为都是插叙一些有关情节, 都应该算插叙。

有同学又问:有的书上讲了“追叙”又是什么?讨论后, 同学们认为追叙就是倒叙。

爱读小说的同学又出了一个新问题:章回小说中经常有:“此话不提, 且说……”这又算什么方法呢?讨论明确这算“平叙”, 用于多线索的小说中。

又有同学问:这三篇文章都是写伟人———鲁迅、周恩来、方志敏的, 为什么记叙方法不同?经过讨论, 学生趋于认同:鲁迅与方志敏虽然都是伟人, 但文章的中心要歌颂鲁迅是最可信任的同志;一位总理送给一位普通工人衬衫, 意义确实不小, 所以运用倒叙更能吸引读者。

由此可见, 记叙中运用哪种方法, 是由中心和情节来确定的。请同学们就《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写个顺叙思路标志;就《打开记忆之门……》写一个倒叙思路标志;就《童年趣事》写一个插叙思路标志。

这就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步:取舍片段, 精读重难点。

该单元前三篇文章都是描述伟人的, 那么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呢?首先要在总结前文经验的基础上, 概括描写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一面》中的鲁迅言语不多, 但掷地有声, 行动不多, 但铿锵有力, 作者用以突出其精神的是什么呢?是外貌。哪几个思路是写外貌的?明确:远景———近景———特写。由此可知描写外貌的方法是由远→近, 由粗→细, 由整体→局部。其总的特征便是“瘦”, 为什么会“瘦”?为了进步青年, 为了革命事业。所以这三个思路标志应当作重点和难点。

写周总理还是不是外貌描写呢?作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表达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对一位普通工人的关心。你看总理的三点指示:一、马上送她到医院检查;二、不许批评她;三、代我给她买件新衣裳。

作为最可信任的鲁迅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作者运用的正是动作描写,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那么动作则是信任的窗户。你看鲁迅先生收信的神秘、看信的庄重、藏信的谨慎、转信的稳妥。

既然写人的方法很多, 又有这样典型的课例, 同学们能否运用呢?请同学们就以下三篇文章各写一百字左右的精彩片段:《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写100字左右的外貌, 《打开记忆的门……》写100字左右的语言, 《童年趣事》写100字左右的动作, 要求生动传神, 能突出中心。

这是一节课的内容。我主张上一篇课文要一课一得, 上一个单元也要一课一得。上一节课专授记叙方法, 这节课专授写人的方法, 并利用课例使读写融为一体, 这样学生既有读写的感性认识, 又有读写的实践机会。

第三节课专讲旁批问题。学旁批也是学修改作文的一种方法, 批在什么地方呢?有的书页的左边就是正文, 右边作旁批空白, 如果没有旁批空白, 就写在正文以外的空白处就行了。批什么呢?一面提出疑问, 一面作出解答。

从哪些方面去批呢?从语音语言语法标点修辞逻辑结构手法等等方面, 优劣的原则看是否能凸现中心思想。

例如作者为什么把鲁迅称作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明确:称同志, 表示志同道合;称朋友, 表示亲密无间;称父亲, 表示崇敬热爱;称师傅, 表示仿效学习。

老师讲了旁批的位置、方法、内容, 并以实例解说后, 重点培养学生互批互改的能力。

第二步中的片段精读, 究竟读几节课, 没有一个硬公式, 而应该根据本单元的读写要点、课文的长短、知识点的多少自行安排。

第三步:总结运用, 同类作文。

总结, 包括每篇文章思路标志的顺序、思路与主旨的关系, 准确严密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 象征烘托暗示对比等表现手法, 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同一单元中各篇文章的异同、上下单元的联系和区别等等。运用, 指写同类作文。如本单元三篇都是写人的文章, 我们就要记住课文的思路,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人的文章还很多, 他们的思路标志有相融处也有相异点, 只要我们记多了关于写人的思路标志, 对我们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 不论是写人物通讯, 还是写人物传记, 抑或写人物短评, 都有莫大的裨益, 到时写人的文章的素质就提高了, 只有当学生们在未来的社会里承认写作素质提高了, 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学方法就有成效了。

《一面》运用的是顺叙方法, 学生易懂易学。写《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很快就有了不同角度的思路标志, 如时间标志:遇事前———遇事中———遇事后, 中间标志为重点。

事件标志:劝学———垫学费———抓双基。

学生也能仿照《一件珍贵的衬衫》运用倒叙手法, 有同学写《打开记忆的门……》的思路标志为:

珍藏相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珍藏的意义。

珍藏鱼篓———捡田螺———抓泥鳅———鱼篓的含义。

《同志的信任》运用的是插叙手法。有的同学将《童年趣事》的思路标志写成:

“我”堆雪人———“我”捕鸟———少年闰土———“我”看戏。

要求学生学会课例的思路结构手法, 材料一定要写自己身边的生活, 包括所见所闻所感。教学要一课一得, 要求学生也要一课一得的实践。由于时间关系, 我要求学生学完每篇文章后, 在课堂上即要完成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段。每学期约三十篇左右的文章, 学生每学期即可完成30个左右的文段, 每期末在全班举行一次《精彩片段大回放》, 评出“最精彩文段”5段给予奖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观察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只要同学们不断地记住并不断地实践一些典型的思路标志, 甚至一个题目里不同的思路标志, 那么, 随着时间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 语言材料的丰足, 思想的成熟, 作文水平必然会提高, 作文素质必然会提高。

总结后, 要留下一片余地, 让学生作文, 运用本单元所学, 写一篇大作文。

第二阶段:课后写作, 专题讲评。

在学了一单元整体构思的前提下, 利用课余时间, 自觉运用观察分析联想想象手段, 完成同类作文。这个时期, 既是总结运用作文这一步的延伸, 也是一篇习作的写作动态过程。有人会认为这个习作时间太长, 但我认为农村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快起来。因为他们既没有成熟的思想, 也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太长, 也不是放任不管, 而是要管得更严。具体操作是:上一单元的习作, 下一周必须予以评阅, 评什么呢?1.要求在每一篇习作之首写明中心、思路标志、详略主次, 并给每项指标量化计分, 以培养每位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2.要求每篇作文至少写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段, 老师作重点评析, 并给以定性评价。3.一个单元写一篇大作文, 每次大作文中评5篇最佳习作结集成《小荷作文选》。好的作文从横向比较评价, 突出拔尖, 次一等的作文从其自身的纵向比较评价, 突出有进步就行。

总之, 该研究实施三年来, 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并初步取得显著的成绩, 该课题论文有三篇获国家级二等奖, 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近年来有多个学生习作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并发表, 我本人也获得了一些荣誉, 1999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县十佳教研能手”, 今年又被县委政府评为“县科技拔尖人才”。

上一篇:公务员普法考试题目下一篇:时代新居媒体安排广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