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4-05-07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篇1: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土地使用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使用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使用;合理使用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权利是实现其他权利的重要基础。妥善解决好农村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农村以及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

为此,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土地使用中的问题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充分认识农村土地合理使用的必要性1.1保护耕地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社会的稳定在于经济的稳定,而经济的稳定,有论文发表赖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保护耕地则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并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作为我们经济工作的出发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可以说,农业对任何国家都是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水平和粮食单产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稳定粮食产量,稳定农业,首先必须稳定耕地面积,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合理使用农村土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国家管理土地的目的是使全社会合理利用土地,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土地能否得到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协调发展。农业一直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且未来尖端技术工业也离不开农业。这就要求在为经济建设项目分配农村土地时,既要考虑土地资源分配方案给有关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又要考虑占用耕地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寻求既能满足农业发展要求,又能促进经济建设,同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各种效用的土地资源分配方案。

农村土地使用问题事关社会稳定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不但要承载城镇居民的吃饭问题及全国工业化所需的原料,还必须负荷栖息在它上面的农民的生活来源,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60%的农村劳动力来讲,经营土地是一种福利和社会保障。

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发生根本经济论文发表/jjlwfabiao/变化,城市待业人员逐年增加,乡镇企业尚未充分发展之时,农村劳动力不可能大量转移。国家建设年年征用和批租土地,乡镇企业也要占用耕地,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然要以离土退田为代价,特别是国家建设占用城乡结合部的大量耕地,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排斥出来,而有限的征地补偿总归有用完之日,他们由此而失去了生活的根基。为此,党和政府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要重视和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吸纳因耕地减少而出现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问题不列入国民经济计划,不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合理的解决,其后潜伏的将是不安定的因素。

篇2: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研究的目的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广,我国的农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此同时,农村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的新问题,土地是广大农民最主要的财产,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农民的权益,减少工业用地给农民带来的影响,处理好工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的,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2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要分析农村土地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找出合理对策,为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新农村建社提供建设性意见

研究意义

理论研究只有为实践服务,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本论文经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将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

1可以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解决农业和工业在发展中的矛盾,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促进工业和农业在有限土地上的合理利用,对政府做出决策提供借鉴意义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0世纪初期,伊利(Ely)和莫尔豪斯(Morehouse)在1924年发表了《土地经济学》原理,被誉为当代最早的土地经济学名著。

伊利指出该书的目的是:把土地作为一个经济因素,对他的各个不同方面加以讨论;对把土地当作商品来进行的研究提供一个经济原理上的基础。

伊利指出工业上的利益是决定现代城市抵制的最重要因素,并看到因私人产权追求利润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提倡市内土地必须分类,以便保证土地的最有效利用。

2Sheridan Titman(1985)为研究城市动态发展中的土地市场机制奠定了基础。他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城市土地价格。传统的定价城市空地的方法是评估者先确定土地未来最可能的用途,然后将这个未来的价值折成现值。传统的定价方法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即未来建筑物类型通常是不知道,要有那时的不洞察价格来决定,而未来不动产的价格也是不确定的。3William C.Wheaton在其经典著作《城市经济学和房地产市场》一书中,对城市最佳再开发的经济条件进行了论证。

他们考察了城市再开发和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率,他们对城市土地最佳再开发条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支持这一假设条件,并证明城市空间增长与城市最佳再开发的模式有密切的关系。城市规模。

国内研究现状

党国英 认为土地制度改革始终是中国整体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观察表明,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

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他集中分析目前中国农村土

地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并对一些具体政策的影响做出评论。

杨秋林认为土地是广大农民最主要的财产,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由于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产权不明晰,国家在征用土地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征地补偿费用偏低,致使被征地农民难以得到合理的补偿。刘珊天、佩川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就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承龙把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和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方法尽心全面系统的探讨

臧小芳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着重从建立城乡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及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秦文佳 江晖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群的现状,研究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

土地利用尤其是耕地利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合理的利用农村土地对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催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的转让,实现农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农村土地再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对国民经济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伊利(Ely)和莫尔豪斯(Morehouse)土地经济学原理 F301/A12

Titman, Sheridan;John Martin(2007).Valuatio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orporate Investment Decisions.Reading, MA: Addison-Wesley.ISBN 978-0321336101William C.Wheaton《城市经济学和房地产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7-1

党国英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

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32

杨秋林农村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乡村发现 2011-12-31 12

刘珊 田佩川 浅谈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中国论文库20110919 但承龙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臧小芳促进我国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基础及政策分析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 2010

秦文佳 江晖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现状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篇3: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土地是广大劳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属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以及市场模式的不断改革, 政府制定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也在不断改进。一方面大幅度地提升了土地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 农村土地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 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研究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土地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个别地区在农村土地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

由于地方检查不够深入, 政府往往存在主导违法用地的问题, 国家政府进行修路、城市公共建设的用地面积与农村土地面积比例已经表现出失衡。一些土地面积较大的地区往往以建设农村新城、建设小城乡等理由对农村土地耕地进行大量削减, 违法的开发商搞房地产也已从城市蔓延到农村, 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1.2 农民耕地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耕地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少数地区耕地荒芜。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压力下, 很多农民为了养家糊口纷纷涌入城市淘金。而外出打工的人数逐渐增多就导致农村的土地大面积荒芜, 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国家对农民政策进行了大力扶持, 但是种田效益低下, 土地效益徘徊不前, 很多农民不再愿意去种田。二是有些地区出现无地可种情况。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土地承包政策30年保持不变, 农村人均分配土地不均衡, 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 农村超生人口众多, 不能及时分配到口粮田, 就形成了家庭人口多而分配的地少。还有许多农户要求重新对土地进行调整或将耕地面积种植苗木和花卉, 更有甚者是交易土地, 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严重违背国家政策。

1.3 农民无地问题日趋严重

土地作为一种商品, 由于价格上涨具有增值的功能, 农民子孙后代对土地拥有继承权。城镇化过程中, 许多农民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梦想被击碎, 农民失去集养老、就业、生活保障于一体的土地后, 却不能和城里人一样拥有社会保障。在现行征地货币安置方式中, 失地农民极易成为“种田无地, 上班无岗, 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成为新的城市贫民, 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一次性补偿的标准, 虽然相对于过去也“水涨船高”, 但与土地非农升值相比, 差之甚远。一旦补偿费用光, 生活无保障, 农民心理上不能接受。对此, 农民反映强烈, 不愿土地被征。

2 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2.1 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 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 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 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 (镇) 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 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 规范流转的形式, 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 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 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 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2 积极探索, 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 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有利于农户的增收,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 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 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 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 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 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同时, 加强管理, 促进和推动土地的有序流转。强化区 (县) 、乡 (镇) 两级农经管理部门工作职能, 建立区县级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机构, 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 积极引导、实施、管理和监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2.3 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要求和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从严控制, 用好用活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政策, 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 结合新农村建设, 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凡是符合建房条件 (或放弃原住房迁建) 的, 村民原则上不得原地改、扩、新建住房 (危房改造除外) , 要引导村民向城镇集中或到规划的居民点建房。对不具备规划居民点建设的, 尽量利用空闲地、老宅基地和荒坡地、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建房。同时, 从严控制农村村民宅基地标准。全县范围内农业户口的村民依法享有使用集体土地建房的权利, 但必须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村民已“一户多宅”或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赠与他人的, 不得再申请和审批宅基地。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和审批、占用集体土地建房。农村村民建房使用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以户口簿记载的农业户口人数计算:3人以内户 (含3人) 90平方米;4人户120平方米, 5人以上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农村村民是独生子女户的, 增加宅基地面积30平方米;是独生女户的, 再增加宅基地面积20平方米。

2.4 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 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 不得擅自将原土地用途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

3 结束语

我国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着很大的比例, 其权益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大局的稳定和发展。而土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直接关系到农民自身的根本利益, 所以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 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土地的宏观调控力度, 落实有关农村土地改革的各项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土地管理能够有法可依, 农民的切身利益才能够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篇4: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土地利用;问题;对策

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村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等,农村土地的利用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农村土地利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速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随着农村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人们逐渐意识到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耕地的大面积撂荒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众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农村种地的农民正在急剧减少。农民在种地获得的收益在不断降低,而在城市劳动获得收益显著高于农村种地收益。这样的显著收益差距使农民逐渐放弃对耕地的劳作。部分新建的中心村离群众耕作的耕地非常远,并且偏远地区耕地周边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较差。这都导致农村大量的耕地无人耕种,出现大面积的抛荒。这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二、存在大量的空心村

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我国过去农村宅基地的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造成农村宅基地布局的散乱。宅基地及其周边附属设施(厨房、庭院、厕所等)占地面积大,在相对偏远的山区,农村宅基地随意建设和占耕地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众多群众到村庄规划外交通便利的区域建房,村庄内部土地却大量闲置和浪费,从而出现大片村庄里只有零星房屋的空心村。空心村直接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一户一宅”政策难以落实

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已严格控制个人建房,未经批准直接建房的现象依然存在(包括不符合条件的子女分户建房),部分农户在村庄已有宅基地,又在城乡结合部建新房,原村庄内宅基地没有依法进行拆除。非农业户口的宅基地长期闲置和废弃。极少数宅基地申请者隐瞒已有宅基地的事实。这些使国家“一户一宅”的政策在广大的农村难以落实。让农村宝贵的土地资源长期闲置。

四、农村土地执法力度弱

农村是土地执法的第一线,农村土地执法主要涉及违法建房、矿山非法开采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监管等。众多群众未经批准私自占地建房,在夜间对周边的矿产进行非法开采,倒卖矿产资源。农村使用的建设用地没有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供地用地。由于基层国土资源执法力度的薄弱,使大量的土地矿产资源的流失和没有科学合理的利用农村土地。

五、陈旧的农业、水利等设施严重影响农村发展

我国目前农村的农业、水利等基础实施主要是过去的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和粗放式农业生产的设施。这些陈旧的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作用甚微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例如,过去狭窄农村的道路主要适用于农村行人的出行,随着农村的发展,农业由人工化转向机械化。农村现有的沟渠桥涵等由于多年失修而导致其功能丧失。陈旧的农业、水利等设施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因此完善农村的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已成为发展农村的首要任务。针对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现提出以下五点可供参考的建议和对策。

1、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耕种。国家每年都撥付农业资金给农民用于耕种,让每位农民都获得农业补贴。在农村可以将这样的农业补贴拨付给真正耕种土地的农民,而没有耕种土地的农民不予拨付农业补贴。这样可以使农业补贴真正落实到种地的农民。基层人民政府可以正确引导农民将现有耕地进行流转,农民可以参与到承包户的经营和管护中,这样可以使农民不到城市务工,在农村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2、适当提高村庄拆迁标准,科学规划村庄建设。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动员偏远地区的村民到交通便利的中心村居住和城镇购房,适当提高偏远地区村庄拆迁的补偿标准。新建和改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村居住条件。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尽量避免在主要道路附近建房。

3、认真落实“一户一宅”政策。首先,加强对农村建房的巡查力度和违规建房的处罚力度。其次,对“一户多宅”的现象进行严肃的处理,实现旧房拆除才可建新房的政策。最后,对于非农业户口拥有长期闲置的宅基地,基层干部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理的赔偿,参考有偿宅基地退出制度,将长期闲置的宅基地进行合法地处理。这样可以盘活农村现有的建设用地。保证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化使用。

4、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人员数量不足是国土资源执法力度弱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人员队伍建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选择。基层人民政府应配备人员参与国土资源的执法,从而壮大基层国土执法队伍和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的力度。此外,基层人民政府应保障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的工作经费和车辆使用。这样可以打击农村矿产资源的非法开采和农村违法建房的力度。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合法利用。

5、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用地。农村的迅速发展,陈旧的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已经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因此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已迫在眉睫。首先,在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分配时,优先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土地指标。其次,通过申报农村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和各类涉农项目来新建、改进和完善农村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

结束语: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实践研究,发现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这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的发展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为以后的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明改进的方向。促进农村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篇5: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背景下,以及相当长期内土地还将承载社会保障功能这一基本国情条件下,通过创新机制,规模化、规范化流转土地,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分析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土地流转不仅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巩固和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而且解决了农村土地利用中的人地矛盾,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然而,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多问题,农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量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

我国目前对征地中“公共利益”概念缺乏严格界定,导致征地中公益性建设用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分,征地范围模糊不清,滥征乱占耕地现象大量发生。全国仅开发区规划面积就达3.5万平方公里,圈占的耕地有43%闲置。2000年~2005年全国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面积为1549.65万亩。而通过征地带来的丰厚利益,也促使了土地征用规模的无序扩张和征地过程中的农民利益不断受损。

(二)农地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

依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的补偿和对农民的安置总计为该耕地征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10~15倍,最多不超过30倍。在土地收益分配时所获得的收益大小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农民只得到土地收益的5%~10%,村集体得到25%~30%,村级以上及其他部门得到土地收益的60%~70%,按这个标准,对农民补偿虽然具有地区差异,但以现金形式补偿的通常都在每亩1.5万~3.5万元之间,加之分配机制缺乏有效的约束,有些地区农民得到的安置补偿低于最低标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极低的补偿割断了农民与土地的联系,使农民不得不面临新的生计和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农地流转市场交易产权边界的模糊性

农地流转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主要为各类农地产权。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现实中已经入市交易的各类农地产权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产权边界的模糊性问题,产权边界的模糊性导致产权市场交易的摩擦费用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加大,从而阻碍了农地产权交易的实现。

(四)农地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农地流转必然形成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等多元利益主体。但在实际中,这种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是不明确的,或者是松散的。一是农地流转中的法律关系不明确。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一部分是向农户的亲朋好友流转,或者抛荒后由村干部委托别人或自己代为受让。流转中的“依法”成分很少,没有法定的程序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流转合同,因此,显得相当松散和脆弱。二是农地流转的责权利不落实。由于农地流转不

具备合法效力,流转双方的责权利很难明确,包括流转后的使用权限、农地保护、转让费率等方面都没有得到确认,流转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非常混乱和零散脆弱,导致土地流转纠纷不断。

(五)社会化服务不到位,体系有待健全。

农村土地流转平台未建立,土地流转信息不畅,出现农户有意转出土地却找不到合适的流入方,而需要土地的流入方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户,造成转入转出两头难,不利于土地的有效及时流转。并且没有专业的经营权价值评估机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金融服务支持。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主要问题的成因

(一)思想认识错位。各级政府和部门普遍把经营权流转当成流转主体的经济行为,没有认识到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以致管理决策层对有利的模式不加以鼓励和推广,对不利的模式不加以批判和限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以致基层干部在实践中表现为重视引进企业、业主而不重视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以致一些干部群众在对待股份合作态度上,把它等同于第一次合作化中的“归大堆”、“吃大锅饭”,谈合色变。

(二)政策法规错位。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仅限于“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的合作,即产品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合作,对农民在土地生产资料领域开展的股份合作缺乏相应规定和政策支持。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到限制。《物权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入“用益物权”,但同为“用益物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后,使用权人有权将其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而《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担保法》均规定不能抵押,《农村土地承包法》虽规定经营权可以入股,但相关政策规定不能折资作为资本金。三是后续政策不配套。中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后,没有像在《土地承包法》中那样作出“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类似规定,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很长或无限期流转,势必影响今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执行。四是土地流转受相关政策制约。《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规模流转者多发展比较效益高的林果业甚至非农产业,该《条例》在实践中必然成为反对流转者的政策武器。

(三)管理服务错位。县、乡镇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人员编制受限制,流转过程中没有相应人员进行管理指导;过去建立的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纠纷处理机构陷于瘫痪。

三、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对策

(一)弱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搞活农地使用权

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为土地集体所有。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而现行集体所有权往往造成上级所有者的身份侵蚀农民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各种摊派收费往往使农民负担过重,集体内成员的人人所有造成土地细碎化。要实行农民永包制,集体只行使有限的几种权利,这些权利仅限于:向土地承包的农民收取少量的承包费,其他的处置权、使用权、占有权皆虚化掉。

农民的永久土地使用权包括从弱化的集体所有权转化而来的实际占有权、直接使用权、经营权、部分收益权和有限处置权。在不改变原出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组织登记备

案,可以对土地使用权出售、交换、继承、抵押等。国家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受侵犯,集体组织不得随意收回农民使用的土地。

(二)改革征地制度,明确征地范围

1.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对政府动用征地权的项目范围做出严格的限制,将土地征用真正限定在公益性的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上,缩小政府征地的范围,控制土地的征用规模,从根本上摒弃侵犯农民财产权的非公共利益目的的征地行为。

2.从法律上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家所有权在地位上是平等的,集体土地可以上市流转。土地使用者可以不再仅仅依赖国有土地,使用土地的公司、企业、房地产经营者可以直接与土地所有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交易,真正由市场来调节土地的供求平衡,这一制度安排,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了农民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平等市场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分享土地非农化后的级差收益,保障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另一方面,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者直接进行市场交易,由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大量减少土地用途变更的中间环节,降低被征土地的闲置率,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完善农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

征地补偿是征地问题的核心,征地补偿费不能再简单地以被征地的年产值作为补偿依据,要在确定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确定。土地价格不仅要考虑区位、市场供求、当地发展水平和转用后的收益等市场因素,还要考虑由于农地转成非农用地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和土地因规模变小而降低的价值。因此,可以借鉴国有建设用地地价评估技术手段,根据被征地在土地市场中的供地价格,合理测算出区域平均土地取得成本,再以该成本结合被征地的区位、环境等个别因素差异最终确定被征地补偿费用标准。

(四)建立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

1.对于农用土地转为农用土地的情况,应规范以下内容:

(1)农用土地承包:即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经乡(镇)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将农地有偿承包给农民个人或农业联营组织进行农业性生产活动,并由承包者向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土地管理部门交纳一定数量的土地租金和管理费。

(2)农用土地转包:承包者将承包的农地经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有偿转让给他人进行农业性生产活动,并转由他人向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交纳土地租金和转让管理费。

(3)农用土地出租:承包者将承包的农地经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出租给他人耕种,并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交纳土地租金和出租管理费。

(4)农用土地入股:承包者将承包的农地经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以股份形式向农业性联营组织或农业性生产企业入股,参加收益分红并向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按股交纳土地租金和土地管理费。

2.对于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的(不包括国家征用土地的情况)情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确认和规范:

(1)农民自己农转非:农民自己将承包的土地转变为非农用地的,向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交纳土地租金、转地费和管理费。是耕地的,向财政部门交纳耕

地占用税;是农田保护区的,除交纳耕地占用税外,还要开垦同等数量和同等质量的农田,无能力开垦的,向土地管理部门交纳造地费,由土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垦。

(2)转让给他人农转非: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农地有偿转让给他人改变为非农业用地的,由转让方向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管部门交纳土地租金、转地费和管理费。是耕地的,由受让方向财政部门交纳耕地占用税;是农田保护区的,除交纳耕地占用税外,还要开垦同等数量和同等质量的农田,无能力开垦的,向土地管理部门交纳造地费,由土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垦。

(3)出租给他人农转非: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出租给他人改变为非农业用地,并由出租方向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交纳土地租金、转地费和管理费。是耕地的,由承租方向财政部门交纳耕地占用税;是农田保护区的,除交纳耕地占用税外,还要开垦同等数量和同等质量的农田,无能力开垦的,向土地管理部门交纳造地费,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垦。

(4)农转非土地入股:农民自己将承包的农地以股份形式入股参加其他集体经营组织进行非农业性经营活动的,由入股者向当地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土地管理部门交纳土地租金、转地费和管理费。是耕地的,由经营组织向财政部门交纳耕地占用税;是农田保护区的,由经营组织除交纳耕地占用税外,还需要向土地管理部门交纳造地费,由土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垦。

(五)为农地流转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1.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出路。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提高农村非农文化水平,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二是重新构建城市化发展战略,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三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开发,形成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吸纳机制。

2.制定农地流转的操作规程。一是实行村务公开。农用土地流转的有关事项,要经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讨论同意方能进行农用土地的流转。二是提出申请。需要使用农地的一方,向乡镇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并提交农地流转中的双方所签定的合同。在农地流转中的双方必须签定合同,合同中必须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营期限及土地经营用途等条款。三是审批。土地管理部门从土地的规划、开发单位、开发项目等方面科学作出批准或不批准决定,若批准后,办理农用土地变更登记。

3.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设定农村就业保险和农村人口养老保险来实现对农地福利保障功能的替代。保险要面向全部村民,基金来自社区向承租土地的村民收取的地租基金,专款专用,可存入银行,也可委托专门的机构管理和运作,社区土地所有权主体负责福利申请人的资格认定,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参考文献:

[1]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李明秋.王宝山.《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3]姜缅.《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经营管理,2006(03)

[4]张元浩等.《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现存问题及其制度完善》.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7)

篇6: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全面实施,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民现在纷纷要求耕种原来多年撂荒弃耕的土地,由于此前土地流转方式不规范,土地承包过程中的一些矛盾逐渐凸现,导致人民法院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逐年攀升。黄冈市法院受理的一审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2003年为57件,2004年为73件,2005年上升到105件,当年二审案件分别为9件、16件和22件,且群体诉讼案件增多,有的引发群体上访事件。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一、发包方(集体经济组织)行为不规范或单方毁约而引起的纠纷超过一半。由于村民委员会或村小组的负责人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其在土地发包过程中行为违法或违约,从而引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表现为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发包过程中违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民主议定原则的规定,将应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事项改由少数人定断;有些集体经济组织不与农户签订书面承包合同,而采取口头方式发包;某些合同的责、权、利不明,不便于实际履行,从而引发纷争;有些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新官不理旧事,以调整经济结构或提高承包金的方式单方收回或变更承包合同。以上纠纷一旦农户起诉到法院,集体经济组织败诉的多。如黄州区某村委会未经民主议定,由村委会少数干部将集体所有的40亩耕地发包给本经济组织以外的人修建鱼池,承包不到一年,本村村民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其诉请得到了法院的支持,而村委会则由此担责。

二、土地证册不全、经营权属不清而导致农户争包、抢包土地的案件处理难度大。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承包方自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多数政府部门未向农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有些土地证册登记较为混乱。目前,农村人多地少、土地负担普遍减轻,为农户争包土地提供了条件。1988年,武穴市某村委会与本村以外的村民签订承包合同,将本村约20亩山地交由该村民承包,承包期为20年,该20亩土地四至不清,又未补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周围村民在此地块附近修路、建房,多次与该承包人发生权属纠纷并引发多起诉讼,难以处理。此外,某些地块是属于国家所有,亦或集体经济组织,极易存在权属争议。如黄梅县蔡山镇与新开镇为长江冲积留下的“江心洲”的使用权属问题多年发生争执,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集团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从黄冈中院二审受理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看,集团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3年的2件到2004年的5件,2005年上升到8件,当事人多达几十人或几百人。此类案件矛盾集中,当事人情绪对立,案件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不安定的因素,对审判人员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如黄州区东湖办事处某居委会与62户村民关于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一案中,办案人员逐一查清土地权属,认真查找与本案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走访了多个部门,接待来访人员十多次,最后才将案件顺利审结。

四、承包人非法流转土地或擅自变更土地用途应当引起重视。据调查,此类纠纷起诉到法院的虽少,但现实中并不鲜见,常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承包人未按法律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而是将土地用于建房、建厂、取土、加工水泥制品等,二是承包人将自已承包的土地非法流转,发包方又未依《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履行监督职责。这类承包人的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的规定,损害了国家或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虽然法院未受案,但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审判中存在的问题

定性错误。从二审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来看,个别审判人员在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将案由笼统定为土地使用权纠纷,这是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此可见,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只能由政府处理,对政府处理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是行政诉讼,不属民事调整范围。

认定合同效力草率。确认合同的效力是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首要环节,也是案件审判的关键。正确、稳妥地确认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不但是整个案件顺利审结的根本,同时对有关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起到宣传和导向作用。但在实践中,有些明显违反法律规定或民主议定原则所签订的无效合同却被认定为有效,有的随意确认合同无效;对一地多包的合同仅仅按签订合同的时间顺序宣布后签订的合同无效;有些依公平原则或诚实信用原则确认合同无效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不利于有关土地的法律和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不利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依法流转,不利于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应引起高度重视。

审理期限过长,延误农时。农业生产存在投资周期长、季节性强、收益慢的特点,及时审结案件非常重要。但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有些审判人员不能做到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一味地强调在审限内结案或者有超审限的现象,耽误了农时;有些审判人员工作不仔细,对本可以调解结案的案件不作深入细致的工作,贻误了调解的时机,判决后一方上诉,延长了案件的审理时间;有些审判人员机械地运用强制措施,采取保全措施时不允许农民进行正常生产,造成承包土地闲置。如某法院审理一鱼池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时,由于案情复杂迟迟未审结,又未及时裁定由纠纷的一方进行经营,致使案件审结时该鱼池长时间空闲,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给当事人带来了损失。

审判方式、方法呆板,导致案件的社会效果不佳。在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的审理中,有些办案人员虽然案件处理合法,但却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平息纠纷,有时甚至导致当事人缠诉,这是在案件处理的方式、方法上出现了偏差。有些审判人员缺乏主动应对社会关系的能力,不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就案办案;有些未给予当事人正确的引导,使当事人走弯路而造成诉累;有些过分强调当事人主义,不充分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坐堂问案;有些不注重调解,结案方式单一等,造成农户不满意、不理解,办案效果不理想。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的对策

一、做到准确定性。在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的立案与定性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执行。具体来说,对下列案件才能立案并审理,即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因承包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引起的纠纷。在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时,一般只存在上述五种案由,对不属这五类案件的,不予受理或告知当事人向其它有关部门主张权利。

二、正确认定合同效力。在确认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依法确认原则,除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外,还应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第三十七条等法律的规定,参照有关政策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精神。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在确认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时,在不与法律强制性规定相冲突的情况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明晰,又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例如,对撂荒弃耕的承包经营权的案件,土地的合法承包人主张已弃耕撂荒的承包地的,原则上应予准许;善意的第三人耕种他人的抛荒地,对该土地有固定投入的,应由收回经营权的原承包人给予适当的补偿;合法承包人将自已的承包地转让给他人经营而不收取价款或向实际经营人支付价款的,现因政策调整,可按情势变更原则对原合同进行适当调整。对一地数包案件的土地承包合同不能简单地宣布合同无效,而应依优先权有关原则处理。已取得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具有物权性质,具有当然的优先权;未取得承包经营权证书但已在有关部门登记的承包人优先;均未登记的,按合同的生效时间先后确认;以上原则仍无法确认的,按实际占有原则处理,谁实际占有,谁取得土地经营权,但在发生争议后、纠纷解决前强行先占的除外。

三、提高审理质效。要尽快处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首先要树立效率的观念,能快结案的一定要快审快结。其次,要树立责任意识,将每一件案件均当成大案来办,尽职尽责地处理好每一件案件,并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第三,慎用财产保全等强制措施,对确实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一定要允许该土地上原耕种的农民继续生产,不要轻易裁定停止生产经营,以免造成一年的零收成。

四、坚持多调少判。以维护新农村社会和谐为出发点,注重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高度重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土地争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一般人数多、土地流转次数多、权属不明、合同签订和履行不规范、政策性强,加之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较差,导致案件难以审理,因此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应当始终坚持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先行调解原则,通过调解让农户知法明理,化解矛盾,使对抗得到缓和,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篇7: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黄跃云

摘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关键词:农村经济存在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给予农村、农业的发展以宽松的政策,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连续多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农村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很多困难。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一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一是现在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是独立经营,没有参加合作社,自身的规模也比较小,在土地少的地区一户也就几亩地,在北方地多的地区也就几十亩到百亩土地,这样的土地规模不足以形成规模经营,不形成规模经营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不能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很多农户并没有市场预测能力,摸不着市场的脉搏,因而生产的产品和市场的需求相背离,使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即便是卖出去了,也卖不上价,达不到农民预期的效果。三是种植结构不合理,优质产品的比重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村经济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大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因而没有形成围绕大型龙头企业而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格局。经调查发现,凡是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地方,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都要明显高于没有龙头企业的地方:如内蒙古兴安盟巴拉格歹乡就有一家加工蔬菜的龙头企业,由于这个企业的入住,带动周边的农户种植蔬菜,只要达到企业的标准,全部由企业收购,现金结算,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高,所以当地的蔬菜形成了规模生产,农民实现了增收,企业获得了利益。还有蒙牛入住内蒙古兴安盟,带动了兴安盟奶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联结不紧密,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低。

(三)、农畜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使农牧民的增收受到影响。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在不断上涨,种子、化肥、农药、地膜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在上涨,而且人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水电的费用也在涨;对于养殖业来说也是如此,饲料的价格涨速也够快。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以来,玉米、豆粕等的价格都持续上涨,2013年1月份,玉米的平均价格在每吨2337元,相比2012年1月份,涨幅为4.55%。豆粕今年1月份平均价格在每吨3909元,相比2012年1月份,涨幅为32.19%,涨幅都比较大。使养殖成本大大提高。由于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使国家给农民的惠农政策在打折扣,使农牧民的收益受到很大影响。

(四)、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较大。

(五)、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地区农田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地块基本是靠天吃饭,没有灌溉设施;有些地方有灌溉设施,可是由于管理不善而不能使用。还有电力设施也不够用,还有道路交通不足等等。如果不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就不能满足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就会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抓现代农业。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建设一批示范县、示范园、示范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这些示范典型的带头作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一是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粮食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猪三大宗畜产品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把畜牧养殖园区建成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而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在亿元甚至几亿元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大上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三、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帮助其上档次上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抓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模式,上喷灌和滴灌,以提高灌溉效果;二是要加强农村饮水、路、电、通信、水文和气象防灾减灾、粮食仓储设

施等建设,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把村与村、村与乡的公路改成沥青路或水泥路,提升县域农电服务能力与水平。通过一事一议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五)抓体制创新。一是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新增农业补贴资金、金融和技术服务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建立和完善服务平台,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加快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强化农村经营管理职能,着力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篇8:农村沼气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一些沼气用户认为沼气压力越高越好, 压力高就是沼气多, 有些户用池, 压力高达15~16k Pa。

其实, 压力高并不完全代表气多。目前我区农村多为水压式沼气池, 国家标准规定其最大承受压力为8~12k Pa, 超过12k Pa就有撑坏沼气池的危险。同时池体处于高压状态时, 主池中大部分容积成了储气间, 使发酵容积减少, 影响单位池容的产气量。要避免压力过高, 在建池时就应注意:进出料管不要插得过低, 以池墙中部偏下为好;水压间容积不能过小, 一般其有效容积 (即零位线以上的容积) 要约等于主池容积的15% (如果太小, 尽管产气时压力上升快, 但用气时下降的也快, 即气不耐使用) 。水压间溢粪口不要留的过高, 当沼气池压力升到10k Pa时开始溢粪, 此时压力将不再升高。如果达到11k Pa时还不溢粪, 说明溢粪口偏高。

问题二:养殖场户主认为沼气池建的越大越好。

近几年来, 下乡入户调查发现建10m3沼气池的农户明显多于建8m3池的农户。其实, 一般3~5口之家建个8m3的沼气池就足够用了。建设大了既占地又浪费建池材料, 还增加了投资成本。8m3的沼气池只要加强管理, 进料适当, 保温和搅拌工作做好了, 其效果不比10m3池差。

问题三:抽过渣后, 沼气池压力上升缓慢, 感觉没有新池好用了。故认为沼气池就是1~2年的寿命, 不能长久使用。

其实, 是抽渣时把池内压力抽成了负压, 池内成了真空。这样还会造成池内粉刷层脱落、密封性变差, 甚至导致沼气池泄漏, 造成很难挽回的损失。所以, 从水压间往外抽渣或取沼液时, 一定要看好压力表, 气压下降至1k Pa时就应停止抽取。如果确需继续抽取, 就要拔掉输气管, 让空气进入沼气池, 以防池内变成真空。

问题四:当沼气中混入大量空气时, 脱硫器突然软化、变型、爆裂甚至起火, 误认为是脱硫器有问题。

刚大换料的沼气池、抽渣时进了空气的沼气池, 以及新启动的沼气池, 所产沼气中都混有大量空气。脱硫剂, 特别是使用过的脱硫剂, 遇到大量空气就会发生反应, 产生300℃以上的高温, 从而烧坏脱硫器外壳。所以使用脱硫器要等沼气池正常运行一周后再用。发现脱硫器外壳发热, 就要暂时停止使用, 或将脱硫器中的脱硫剂倒出, 让它在空气中充分再生 (脱硫剂凉在阴凉处, 颜色由黑变黄) 后, 装好再用。

问题五:沼气用户认为装料越多产气越多。

一次性进料过多, 会造成沼气池有气点不着火的现象。户用池一次加湿粪50~75kg比较合适。生产沼气是一个依靠微生物细菌进行厌氧消化的过程, 厌氧细菌占不到足够的比例就产不了沼气。特别是冬春季节, 气温偏低时, 细菌繁殖缓慢, 沼气池消化能力差, 进料更应精心。平时应根据用气情况进料, 只要所产沼气能够满足需要就不要再进。

进料时要观察沼气灶燃烧情况:沼气灶风门可以全部打开, 电子点火一打就着, 说明沼气质量较好 (沼气中甲烷含量较高) , 否则, 若气不够用就应该加料了。另外, 若沼气灶风门打开超过一半时, 火苗就会熄灭, 或一半着一半不着, 使用电子打火装置也打不着火, 需用明火才能引燃, 说明沼气质量较差 (沼气中甲烷含量较低) , 沼气池中的菌种偏少, 且活动能力差, 沼气池的消化能力不强, 对这种池最好不要进生料, 若气不够用可找一些沤黑的熟粪、发黑的沼液, 或发黑的下水道污泥加入, 再进行搅拌以便提高其消化能力;如果有气但点不着, 关严风门, 用明火仍点不着, 说明沼气池无消化能力, 应将池中原料抽出1/3, 换入1/3的活性污泥, 且暂时停止进生料。

问题六:用沼气灶像使用煤炉一样粗放, 造成新灶具不出一个月就烧坏了。

一些农民以前没有用过燃气灶, 因此, 经常溢锅, 造成燃烧器出气孔堵塞, 引起灶具回火, 烧坏了灶面下的点火盒、点火线、旋扭等。还有的用户长期不清除灶面下的饭渣, 灶面下住进了老鼠, 咬坏了导线和输气管, 造成了不能自动点火和输气管漏气。因此使用沼气灶要注意看好锅, 尽量控制不要溢锅, 一旦溢锅要及时清除饭渣, 疏通出气孔, 对于使用铜火盖的灶具, 即使没有溢锅, 每隔3~5天也要把火盖拿下来捅透出气孔 (因为铜遇沼气后很容易产生一些堵塞出气孔的锈蚀物) , 以防回火烧坏灶具, 造成损失。另外使用锅底直径大于24cm饭锅, 就应加高锅架, 防止因灶面温度过高而烧坏旋扭和其它塑料器件。

问题七:擦洗灶面采用金属清洁球, 造成灶面很快失去光泽。

发现灶面上有饭污, 应随时用湿润的软毛巾擦除, 经常保持灶面清洁, 而不能等饭污多了、积垢了, 再用金属清洁球去擦。

问题八:净化器中的脱硫剂长期不作更换和再生处理。

一些项目户净化器装上后使用几年了, 也不将其中的脱硫剂倒出来晾一晾进行再生处理, 造成一些净化器起不到净化的作用, 甚至脱硫剂结块堵塞管路, 做饭时常放出呛人的臭味。未经脱硫净化的沼气, 一是容易损坏灶具, 二是燃烧后放出的含硫气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对厨房内的金属器具也有腐蚀作用。所以净化器中的脱硫剂每隔3~6个月就要倒出来晾一下, 使脱硫剂由黑变黄后再继续使用, 若不能变黄了就要更换新料, 否则起不到脱硫的作用。

摘要:通过近几年来实施农业部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调查了解分析农村沼气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 为农村沼气用户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上一篇:企业宣传片录音稿下一篇:文化大讲堂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