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08

1 引言

2016年全市金融机构坚持货币政策稳健性, 同时针对实体经济情况适当增加灵活性和针对性, 投入实体经济贷款同比大幅多增, 有力地助推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末, 阜新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96亿元, 同比增长10.4%,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39亿元, 同比增长8.12%, 存贷款增速均居全省第二。

2 信贷投入实体经济同比大幅增长,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1 重点支持项目建设, 使之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

阜新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了华能阜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泰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巴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及玉龙新城等重点项目。全年累计投放项目贷款近100亿元, 全市固定资产贷款增加39.7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0.4%。

2.2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推介活动, 对上百家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开展对接或向银行推介。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创新了保理、应收账款抵押、小企业联保等贷款新业务, 积极发展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契合的贸易融资等短期贷款, 支持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中小企业。同时成立单独“小微贷款”部门, 积极开衫小微信贷业务, 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各金融机构全年累计投放中小企业贷款10多亿元, 解决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2.3 促进“三农”发展, 支持现代农业优化结构

截至12月末, 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31.2亿元, 新增贷款11.2亿元, 同比增长9.3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13.3亿元,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创新大型农机具贷款的“农户”+“银行”+“农机部门”模式, 全年累计发放贷款460多万元, 破解农户购机难题;积极做好“三农”、农民工就业等改善农村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农户贷款余额54.5亿元, 较年初增加8.4亿元, 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农民工出国务工贷款, 已对1761人累计发放出国务工人员4840万元。

2.4 积极投身安居工程, 优化信贷结构

阜新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设路径选择, 组织协调建设银行、阜新银行、城郊联社、清河门联社等金融机构开办了针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房按揭贷款业务, 阜新银行发放了3亿元保障房搭桥贷款, 形成了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品牌工程——“阜新模式”。

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初级产品贷款投入多, 高附加值行业贷款投入少

阜新制造业在产业链上游的行业居多, 以资源开采、加工业贷款为主, 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2015年末贷款余额40.5亿元, 占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7.2%, 而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行业的年末贷款余额为6.2亿元, 仅占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的1.3%。

3.2 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 接续替代产业融资受限

截至2016年末, 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贷款余额为107.4亿元, 占全部各项信贷余额的25.9%。贷款行业集中度高, 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利, 特别是风力发电行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间接性和滞后性, 会使经济产出效应分散和滞后。

3.3 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 制约了银行信贷投入

阜新地区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非常少。金融机构从风险把控角度, 不断强加信贷责任的追究落实, 加上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好,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困难较多。

3.4 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先天不足导致其融资困难

中小经济是市场上最活跃, 生命力最顽强的经济群体, 但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家族式管理的弊端、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 再加上不注重信用导致资信水平低、经营风险较大等固有缺陷, 导致其很难取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3.5 支持“三农”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仍显滞后

“三农”一向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 在全国多个金融工作专题会议上都明确地指出了, 要“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但是, 由于国家针对“三农”的设置机构和产品研发力度较小, 相比于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 针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就显得薄弱, 对相应的信贷结构调整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支持。

4 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金融机构服务经济涵盖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文化产业、节能环保等方面。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应从根本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由政府部门加以引导, 合理规划对资源型产业、转型产业、新兴产业的数量及比例, 协调各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避免部分行业的重复建设, 重点发展新兴支柱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加强各部门沟通, 协调好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环保之间的关系。利用财政资金主动性和带动性强的优势, 对一些回报低、风险高和非经营领域, 加大财政补贴、担保及直接投资等财政手段的力度, 分散银行风险, 为信贷投放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实力。一方面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提升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多渠道融资可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自有资金的积累和管理;还要强化信用观念, 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维护良好的信用形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强法制建设,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强对审计局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 确保其出具的各项审计报告能正确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做出评价;应帮助建立专门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 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和数据库, 规范其信用行为。

摘要:目前, 银行信贷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信贷业务紧密联系着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本文以阜新地区银行业2016年的信贷投向、投放量等数据情况为基础, 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贷,信贷结构,金融,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 牛锡明.大型银行应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J].中国金融, 2012 (7) .

[2] 洪崎.转型期实体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N].金融时报, 2012-03-12.

[3] 左小蕾.金融业“转型”:致力服务实体经济[N].上海证券报, 2012-01-09.

[4] 蔡熙华.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J].唐山经济, 2012 (5) .

[5] 李雪涛.优化信贷配置服务实体经济[N].宁夏日报, 2012-05-27.

上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探讨下一篇:探讨陕北民俗中的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