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1

1 私募基金的概述

私募基金是指直接或私下向特定投资者募集的资金。私募基金的特点如下: (1) 私募基金拥有特定的投资者, 投资者对象一般是那些资金相对充足、经验相对丰富且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人; (2) 私募基金不是采用公开方式进行资金的募集, 而是投资者通过基金管理人直接进行私募基金投资活动的; (3) 私募基金不仅运作模式灵活, 而且包括契约型、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多种组织形式; (4) 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比较宽松, 私募基金所受的限制较少; (5) 私募基金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现状

国内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不断上升, 更多多元化的投融资途径和平台也随着不断膨胀的市场需求也在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投资者不断需要革新的投资需求, 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正以飞快的速度成长和发展。当下的私募基金种类、数量、募集金额或是投资方向都在往极好的方向发展, 这正是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内市场不断开拓的良好机遇。

2.1 我国私募基金投资种类多样

我国私募基金按投资标的不同, 分为私募证券、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 种类多样化。2016年12月底, 基金业协会已备案的私募基金有46505只, 2017年8月底, 据基金业协会已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增加了近15000只, 达到60688只。 (1) 其中, 49.82%的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1.86%的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8.32%的是其他私募投资基金。

2.2 我国私募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管理私募基金规模 (实缴规模) 在今年8月底突破了10万亿元, 达到了10.21万亿元, 相较2016年12月底的实缴规模7.89万亿元, 增加了2万多亿元;认缴规模也从2015年12月底破5万亿, 到2016年12月底破10万亿, 再到今年6月底的13.59万亿。由此可见, 我国私募基金规模的确在不断增加。

2.3 中小型私募基金占主流, 但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

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在2017年8月底统计共17786家, 每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5.74亿元。私募基金实缴规模100亿元以上的占0.95%, 50~100元占1.18%,

20~50亿元的占3.14%, 10~20亿元的占3.67%, 5~10亿元的占5.46%, 1~5亿元的占20.47%, 0.5~1亿元的占11.44%, 其余53.69%在0.5亿以下。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 私募基金规模超过20亿人民币的基金不足10%, 说明中小规模的基金占主流。但从中基协会给出的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652家的数据来看, 近2900家没有管理规模, 近2/3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处于平均线以上, 1/3的处于平均线以下。由此可见, 中小型私募基金规模占比在下降, 也反映出了有更多资金以及更好的资源都正投向大的管理规模上。

2.4 我国私募基金注册地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上广”

从区域分布来看, 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 (除宁波) , 据基金业协会统计总占比达72.95%。其中, 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数量分布在北京占比18.99%、上海20.93%、深圳19.81%、广东5.67%、浙江 (除宁波) 7.54%。 (2) 可以发现“北上广”三地占所有基金的65.4%, 超过了一半。这三地都有证券交易中心, 沪深两地有各自的主板市场, 此外深圳还有成立不久的创业板, 北京有新三板, 这些证交所在很大程度上为基金的退出赎回提供了便利, 使这三地的基金占据总数的半壁江山。

3 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的私募基金发展速度快且具有了一定规模, 但是私募基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很多关于限制和要求私募基金的法律条例不能及时地更新, 由此引起了很多问题, 所以国内私募基金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募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和监管的, 相对私募基金可以说是完全由市场自发发展起来的, 从法律层面来说, 这些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都没有合法合理的地位。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如果处理不善的话, 有可能阻碍自身的发展。

3.1 法律法规不完善

国内地下私募基金的数量很庞大, 据相关人士统计, 已经超过了在沪深两个证交所的封闭式基金总额, 原因在于体系内、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法律的滞后。尽管有《证券法》《公司法》作为基金的法律依据,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还未明确。像央行、财政部、证监会这些相关部门都有涉及, 但它们的职责没有明确, 就不能高效合作。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和不完善, 会让部分我国的私募基金组织的存在不够合理, 还会给整个融资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 频繁出现的相关违法案例也会让投资者降低对投资私募资金的市场的信心和行业信任。

3.2 监管机制不完善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私募基金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私募基金在资金的募集与投资涉及众多部门。监管部门在对私募基金进行监管的过程中, 由于政府部门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划分的不明确和监管权分配的不科学合理, 导致了监管部门在监管上所依据的监管标准参差不齐, 当出现问题时无法追究具体责任。比如当多个监管主体对私募基金同时进行监管, 发生了问题, 这些监管部门就有可能相互推卸责任, 降低了监管的效率, 加大了监管的风险。

3.3 我国私募基金组织形式不完善

私募基金包括契约型、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三种组织形式。在国际上采用最多的是有限合伙型, 但目前我国暂时没有关于有限合伙的规定。对于有限合伙型的私募基金, 有限合伙人不管基金运作如何, 都只承担有限责任。而无限合伙人在基金产生收益时, 享有基金收益的分配权, 但在基金投资失败时, 就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公司法中规定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向其他企业投资时, 该公司不能通过协议约定对其他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根据公司法的这条规定, 那么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就不能采用有限合伙型了。

3.4 退出方式单一

因为国内市场发展较快, 相关法律体制较不完全, 使得私募基金想要退出投资的时候难以退出。尽管国内现在已经出现诸如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市场等多个资本层次的交易所, 但是交易体系仍然比较脆弱。目前私募基金暂时只有上市发行股票、企业股份回购、股份协议转让和破产清算4种退出方式。如发行股票这种方式, 是基金先利用股权投资那些未上市的公司, 促进公司上市发行股票, 等到政策要求的股票的解冻期到期后, 再出售之前投资获得的股份, 最终获得私募投资基金带来的收益。这种方法能在企业发展前期较好地解决融资方面的问题, 也可以让监管机构进行监管, 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规范经营企业, 从而使企业能更加长远发展。但是这些退出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庞大的私募投资基金的退出。

3.5 投资范围狭窄

私募基金是进行风险投资的最佳工具。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投资于风险行业的私募基金很少。在国外, 投资者主要以流动性好、收益率高、投资管理简单的证券投资方式参与私募基金的投资活动, 像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方式也会被经常采用。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私募形式发行的产业基金, 也有少数上市公司或民营企业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参股或控股风险投资公司, 从事风险投资项目的运作。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自身体制性缺陷, 很多从事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的私募基金远远还没有成型, 造成了投资者相对的投资范围变狭窄了。

4 完善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对策

4.1 完善私募基金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应按照私募基金发展现状, 尽快完善与私募基金现阶段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确立私募基金的地位, 使私募基金的存在更合理合法;明确监管私募基金的原则以及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 让各部门更好地协调合作, 提高监管效率和降低监管风险;提高私募基金信息的公开质量, 让私募基金处于更透明、更公开的监管环境, 便于私募基金被更有效、更合理地监管。而且伴随着私募基金法律制度的完善, 投资者也会对投资私募基金变得更有信心, 对私募基金行业变得更加信任, 从而进一步促进私募基金持续健康地发展。

4.2 加强私募基金的监管, 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

据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情况来看, 建立和完善我国私募基金的监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可以使私募基金更规范地发展。由被监管公司、国家监管部门以及基金业协会三者共同分担监管责任, 采用企业、政府和行业三级预防性监管制度。我国可以将中国证监会确立为私募基金的主管机关, 其他的辅助证监会进行监管。这样三位一体的监管制度可以及时发现私募基金面临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监管部门就可以快速采取必要的措施。另外监管部门对自己的监管范围和责任要明确, 由于私募基金有很多不同的程序, 所以需要明确各环节、各部门的监管权力和责任, 各尽其责, 相互配合, 加强监督和管理。

4.3 完善我国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

我国应该在相关法律中加入有限合伙的内容。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私募基金主要有两大优点:第一, 加强了对基金管理人的约束, 减少了有限合伙人需承担的风险。这种形式下的基金管理人也是一般合伙人, 需对基金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第二, 可以有效解决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和风险不完全按对称的问题。这种形式下的基金管理人在履行经营管理义务的同时, 也拿到了比其资金在基金中占比更高的投资收益。现如今, 有限合伙是私募基金的主流组织形式, 我国应该在法律中加以明确, 以此完善我国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

4.4 完善我国私募基金的退出机制

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私募基金的退出投资方式变得容易。那么要想解决私募基金退出方式单一的问题, 我国还需建立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在这个交易市场上, 各个层次的产权都能进行成本低、效率高的交易, 这样我国私募基金的退出会更顺畅。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 为了能让私募基金更好地成长, 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所以在退出这环节上, 需鼓励投资者来加强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信心。

4.5 拓宽投资领域

我们应在法律层面上鼓励和引导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 让私募基金在良好的法律环境中、在我国市场上发挥出更多的积极作用, 为更多的风险行业提供资金。比如制定相关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让风投基金的设立和运作有法可依, 引导投资行为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符;制定相关的中外合作或合作风险投资基金办法, 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

5 结语

综上所述, 现如今, 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正蓬勃发展着、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也不断在上升, 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日益明显, 为了能让私募基金持续健康地发展, 此时制定和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监管措施以及不断完善退出机制等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摘要:中国金融市场的私募基金发展时间较短, 属于新兴产业。截至2017年8月底,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已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超过60000只, 其中近50%为证券类私募基金, 且以中小规模私募基金为主。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浙江, 总占比达72.95%。目前, 国内私募基金虽然发展迅猛且形成了一定规模, 但依然存在问题, 其中法律法规、监管责任、私募基金退出渠道等相关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都与私募基金是否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本文也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私募基金,监管,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杰.基于后危机视角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方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5) .

[2] 刘美琼.我国私募基金法律规制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 2006.

[3] 王晓冬.中国私募基金立法探析[D].安徽大学, 2006.

上一篇:“微型”党课创新的探索与研究下一篇:基于FPGA的QPSK数字调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