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daq上市成功案例

2024-05-11

nasdaq上市成功案例(共2篇)

篇1:nasdaq上市成功案例

一、创业板市场的特征:

创业板市场的特征表现为:

1、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低门槛”:为了能够吸引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的要求相对较低。

2、创业板风险防范的“高标准”:新兴市场中上市的公司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较大,破产倒闭的概率较主板市场要高。所以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在创业板市场中更应重视对市场风险的控制和规避。

3、创业板信息披露的“高要求”。由于创业板风险较主板高,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对市场透明度就有更高的要求。

4、创业板监督管理的“高强度”。创业板市场的高风险性和创业板上公司的高成长性容易导致对企业资产与业绩评估过高,出现如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证券交易禁止行为,所以要求加大监管力度。

创业板这四大特征是由创业板市场固有流动性较低、透明度较差、市场稳定性不高的缺陷所决定的,这些缺陷都将是创业板市场创设和发展中潜在的威胁。

二、NASDAQ美国市场成功的经验:

NASDAQ市场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制度,构成其核心竞争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是多层次的股票市场构架。2006年2月,纳斯达克宣布将股票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结构,吸引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

二是各层次市场之间灵活的转板机制。在低层次市场中得到成长的公司,一旦满足高层次市场的相关上市条件,即可以通过简单的程序到高层次市场上市。

三是便捷快速的上市审核程序。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相关规定,注册成功的证券或者获得豁免权的证券就可以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四是严格而灵活的退市制度。纳斯达克市场有严格和完善的退市机制,规定了持续上市的最低标准。最低标准包括有形资产净值、总资产、市值等。

五是强化上市公司治理。NASDAQ于2002年10月10日提出25条公司治理修订建议,以增强财务的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六是实行了具有竞争性的多元做市商制度,这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效地解决了二板市场流动性、透明度、市场稳定的问题。

三、从NASDAQ美国市场的成功看我国创业板制度创新:

1、上市审核制度的创新:

创业板要想成功,一方面要打破通道制,逐步从审批制向报备制过渡,另一方面要打破既有的价格指导,即用市场的力量代替监管部门的力量,同时把监管的重点转移到强化信息披露和查处证券犯罪上。如果在未来的创业板上我们能够看到一批券商开始具有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并逐步从“律师+公关”转为遵循市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银行,我们的创业板中就有可能走出像微软、谷歌那样的企业。

2、对于即将要推出的创业板市场,可以在借鉴NASDAQ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做市商制度。具体来讲包括:

(1)双边报价制度: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双边报价商制度可以为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提供一些直接的借鉴和指导:银行间债券市场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推行做市商制度。同样,我国的创业板市场首先可以在流动性较差的股票上尝试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提高其流动性,同时在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高科技板块引入做市商制度,再由这些试点推广到其他市场。银行间国债市场双边报价商制度的另一个值得借鉴之处是,双边报价商取得了很重要的承销便利和认购优先地位。创业板市场在推行做市商制度时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赋予做市商适度的优先权,在买卖价差及报价券种选择规定比较严格的基础上,给予配套融资融券支持。

(2)混合交易制:美国的N A S D A Q1990后采取了两大重要举措以完善二板市场的交易制度。首先是为了从制度上防止做市商人为扩大报价价差增加交易成本,于1996年8月采用新的委托处理规则:客户提交的限价委托如果优于做市商自己的报价,做市商必须将客户委托在自己的报价中体现出来。还有是计划下一步推进NNMS的报价委托方式改革,其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所有做市商在NNMS只能匿名报价,不允许标明身份,NNMS集中显示三个最优的买卖报价和相应价位累积量;二是设立OCF系统(Order Collection Facility),所有委托统一通过OCF系统进入NNMS成交。届时低于9900股的小额交易将是一个做市商与竞价交易相混合的一市场,高于9900股的大宗交易仍维持做市商制度现有格局。

可以看出:创业板市场实行混合交易制度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即将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应该试行混合交易制度。因为做市商制度和竞价制度各有利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者都是股票市场交易制度的组成部分,应鼓励它们共同发展。

3、在创业板推行经纪人制度:在美国NASDAQ市场,公司上市之前至少要有一个循环的环节:首先是要征得美国证监会的批准,然后准备相关的文件资料找经纪人,经纪人将找承销商对这个公司进行调查,不能通过的话不进行报价,即使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批,也没办法得到融资。所以,在NASDAQ这个市场里,经纪人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创业板也应该制定一个经纪人制度,凭借经纪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企业上市套利骗钱的问题。

摘要:本文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创业板市场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并逐步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创业板之路。

关键词:创业板,做市商制度,经纪人制度

参考文献

[1]、钟伟,陈振阳.对中国创业板四个问题的反思[J].浙江金融,2001,(04)

[2]、王冉.创业板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市场的力量[J].中国经济周刊,2009,(24)

篇2:nasdaq上市成功案例

现代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 根据交易驱动方式和交易价格形成的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两类:一是集中竞价制度, 即指令驱动制, 由投资者按照理想的心理价格进行买卖申报, 由处理系统对全部申报按照价格优先、时间有限的原则排序, 将指令配对竞价成交;二是做市商制, 即报价驱动制, 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机构作为特许交易商, 连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 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 以其自有资金、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2 美国NASDAQ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演变过程

2.1 传统做市商制度的形成与成熟

做市商制度形成于美国NASDAQ市场, 以NASDAQ报价系统的建立为标志, 该系统主机通过与500多家做市商终端相连接发布其各自的报价信息, 极大的提高了柜台交易市场报价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之后 (于1982年成立了全国性市场系统;于1984年又引入了小额委托之形成较系统) , 传统做市商制度已经相对发展成熟, 成为一种标志性的交易制度。

2.2 做市商制度的发展演变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做市商制度固有的缺陷不断暴露。证券交易缺乏透明度, 做市商作为可信环节垄断了交易权, 提供做市商滥用特权联手操纵市场的机会, 提高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而问题根源在于NASDAQ市场的这种纯粹的做市商制度客观上阻碍了投资者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阻止了竞价交易因素的引入并发挥作用。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 NASDAQ市场逐步开始引入竞价交易因素, 混合型的做市商制度开始出现, 并且逐渐被各主要国家创业板市场所采纳。

3 NASDAQ市场交易制度演变过程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建设的启示

(1) 创业板市场实行做市商制度有其合理性也有缺陷性。

有人认为, 美国NASDAQ市场的成功基本上可以归功于成功运用了做市商制度, 并且将NASDAQ市场的核心总结为是由多家做市商参与的、富有竞争性的交易系统。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创业板市场上的股票一般具有同一个特点, 那就是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股票的内在价值不容易把握, 所以投资风险较大, 而做市商制度的存在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但事实上, 做市商制度相对于竞价制度也有存在缺陷的地方, 其优缺点大致可归结为报价驱动系统和指令驱动系统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指令驱动系统的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较低, 但在维持价格稳定和提高流动性方面存在不足;报价驱动系统能维持良好的市场流动性, 见小价格波动幅度, 但交易管理成本过高, 透明度及价格的公平性相对难以控制。

(2) 建立兼容多种交易制度, 兼顾多方交易需求和利益的混合交易机制已成大势所趋。

混合型做市商制度艰兼具了竞价交易制度和做市商制度两方面的优点:首先, 通过竞价机制可以抑制传统做市商制度对投资者权益的侵害;其次, 通过做市商制度可以弥补竞价交易制度在流动感性市场可能发生的流动性不足、大宗交易不便等方面的缺陷;此外, 要注意到向混合型交易制度发展变革的途径并不是将两种孤立的制度简单的合并在一起, 而是在保留原有交易制度的同时, 通过各种规则的修改创新, 使做市商制度和竞价交易制度有机的结合, 有效发挥各制度因素的作用。

然而, 做市商制度作为与我国现行的竞价交易制度大不相同的交易制度, 它的建立和运作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 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和规则与其配合, 尤其是与当前的金融发展的程度相适应,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形势来看, 引入做市商实行混合交易制度还不宜操之过急, 必须根据我国自身的情况和条件, 合理选择混合模式, 有条理由计划向混合制度过渡。

4 我国创业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现阶段障碍分析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沿用了主板市场的交易制度, 即竞价交易制度, 要引入做市商制度目前主要的障碍是相关市场条件和配套制度建设不完善, 可以说现阶段还不具备顺利实行做市商制度的可行性。

4.1 做市商规模障碍

创业板市场交易的效率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做市商的综合实力, 这就涉及很多个方面, 包括其资金实力、信誉等级、管理能力、研究水平等。并且从当前国际经验来看, 有资格充当做市商的都是那些资本实力雄厚、自营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运营规范的证券和和投资银行。而相对于我国的券商无论是从整体的数量还是从券商个体的经营规模及其他条件来看, 都与国外做市商的平均水平存在相当的差距, 难以形成具有竞争性及规模性的做市商市场, 提供公平合理的双向报价及持续稳定的交易市场。

4.2 缺乏机构投资者

创业板创业型企业的前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再加上流通盘大多较小、股价容易出现大幅波动, 单靠缺乏经验的散户投资者不足以维持股份的流通性和市场信心, 因此更适宜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但是,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还未能成为市场的投资主体, 根据《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能够直接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只有综合类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 从客观上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一旦引入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将会缺乏交易对手, 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无益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4.3 缺乏卖空的市场机制

我国《证券法》严格禁止投资者的卖空行为, 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中不存在卖空机制。而在以做市商制度为核心的报价驱动制度中, 卖空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市场机制之一。因此, 缺少卖空机制无疑将使做市商的行为受到极大的限制。

4.4 法律障碍

现行《证券法》第47条、74条、77条、86条对上市公司股票的持有量、持股比例进行了限制, 并对内幕信息知情人、操纵市场的行为进行了法律的界定, 而这些规定势必会使做市商无法以合规合法的形式存在并且无法保证对证券持续不断的双向报价和维持交易, 对做市商制度的正常运行存在威胁, 形成一定的法律障碍。

5 我国创业板交易制度发展的未来展望

从2009年10月创业板市场开始运行至今这两年的运行情况来看, 投资者热情高涨, 由此资金面相对宽裕, 创业板股票并没有因为缺乏做市商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但随着证券市场整体逐渐成熟, 长期价值投资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接受, 市场换手率的下降将是必然的趋势, 新兴市场表现的流动性高涨难以持续保持下去。所以从长期来看, 突破现阶段的各种障碍, 在现有的竞价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引入做市商制度并有机结合作用于市场是必然的选择, 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保证充足的市场流动性、抑制股价大幅波动。

在我国创业板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 这样在市场买盘卖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地进行补充, 不但提高了创业板的交易效率, 也增强了流动性。并且在进行大宗交易时, 做市商可以用其持有的重组的库存股票或者资金作为对冲盘, 有效降低了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剧烈影响。

(2) 抑制操纵股价行为。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上市企业大都规模较小, 总发行股本也很小, 庄家进行内幕操纵相对容易, 极易造成散户盲目跟风被“套牢”。这就需要引入做市商制度, 由做市商持续报价, 投资者可由此作为参考价格进行合理投资, 避免盲目跟风, 并且受做市商的持仓做市、抛压股价的威胁, 操纵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综上所述, 虽然做市商制度和融合做市商及竞价的混合交易制度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及优越性, 但现阶段延续主板制度坚持竞价交易也是有其针对性及合理性的, 我国创业板要引进做市商制度还需要克服层层障碍、不断改善金融环境和制度缺陷, 控制改革的风险度, 这就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做市商制度的产生提供法律基础, 突破券商的融资渠道的限制, 为形成做市商竞争性规模化提供条件。我们要做到在吸取国外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同时, 有自己的创新, 吸其精华, 铸己精魂, 不断完善我国创业板交易制度, 有力保证创业板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2009年10月我国创业板的推出作为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对证券市场具有代表性的的作用, 创业板的良性发展需要有一套保证市场流动性的交易机制。从国外证券交易机制发展趋势来看, 做市商制度和竞价交易制度的混合已经是大势所趋, 我国有必要结合国外经验对现阶段金融环境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并克服交易制度改革的障碍, 逐步实现向混合交易制度的过渡。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混合交易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向聪.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论析[J].海峡法学, 2010, (6) .

上一篇:纺织材料中英文下一篇:年度老年门球赛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