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2024-05-08

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精选8篇)

篇1: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五谈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将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结合起来,这是胡锦涛同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是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全党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

廉政和勤政,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达到的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目标。廉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发扬优良作风,规范从政行为,正确使用权力,为勤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勤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充实精神生活,为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既要一刻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设,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勤政建设。

抓好廉政建设,需要重视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认真遵守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自觉防止权力滥用。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等制度,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需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严格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需要改革和完善公务消费管理制度,认真清理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需要继续完善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减少权力“寻租”机会。

廉政建设,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布局,又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既着力解决导致腐败现象的老问题,又注重研究和解决引发腐败现象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拓展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抓好勤政建设,关键是提高广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心,同时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勤政建设之中,通过加强勤政建设促进廉政建设。广大干部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满腔热情、高度负责地承担和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努力打开工作局面。

篇2: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一、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消极腐朽思想必然会影响到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他们面对的群体复杂、问题综合而多样,有时难免会出现思想上的动摇。因此,必须把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作为促进廉政建设的首要内容。深入开展“读书思廉育勤、组织倡廉树勤、警示促廉促勤、家庭助廉助勤”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构牢战胜诱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读书思廉育勤。通过发放廉政书籍,充实干部职工书橱,引导干部学习廉政法规,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以党课和集体学习的形式,加强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严把思想防线。每位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形成书面的廉政勤政心得体会,并制定廉政勤政承诺书,时刻自警,严把思想防线。

(二)组织倡廉树勤。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八荣八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及时了解反腐败形势及廉政勤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并组织将廉政教育内容撰写成演讲稿,举行演讲比赛,着力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严把纪律防线。

(三)警示促廉促勤。充分运用公开栏、互联网等多种载体,将涉及廉政勤政的法律法规和反腐倡廉内容的宣传、警示、教育片挑选出来,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收看,严把普法防线。

(四)家庭助廉助勤。广大干部职工,应时刻教育家属、子女、亲朋好友不借名借权,损害自身形象,一律率先垂范,甘为表率,争当“清廉勤俭、和谐家庭”的模范榜样。

二、推进制度建设,切实形成完善的工作制度

要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廉政勤政工作体制。

(一)在村级,重点实现“四个规范”。即规范村务财务公开、规范民主科学决策、规范村级日常办公、规范农村党员发展。

1、村务财务公开制。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质询制度,增强公众参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 “公开内容规范化,公开程序严格化,公开时间时效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监督立体化”的工作模式。如村务公开的内容主要有:目标规划、财务、集体资产情况、村干部任用情况、勤政廉政情况、村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形式上主要有:设立村务公开栏和创办村务信息,在镇公共信息网上公开等;时间上主要是:对如任期目标、工作指标、组织设置等稳定性较强的一般一年一公开,对如党费缴纳、重点工作、村务完成情况、财务报表等时间比较固定的为每月一公开,对党员发展转正、要告知村民需要即时公开的不定性内容,要即时公开。

2、民主科学决策制。完善和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宜以及重大项目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防止 “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 现象的发生。

3、村级日常办公制。明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健全请销假制度,有事需请假,并在去向告知牌上写明原因与所去地址,保证每天必须有一人以上在办公室,节假日要落实相应的值班人员,确保村级有人办事。

4、农村党员发展制。各村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制订党员发展规划,根据党员总数,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党员发展数量,由全体党员进行民主测评,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保党员发展的规范有序。

(二)在机关,重点落实“四项制度”。即考勤制度、财务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制度。

1、考勤制度。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岗位职责,按规定的作息时间上班,不迟到、早退,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上班签到,并按月统计公布。

2、财务制度。严把“三关”,即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加强收入管理,严格依法理财;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全面实行财务“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执行结果公开和接受群众监督制度。

3、督查制度。按照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公开承办的原则,由镇人大督办,党政办具体监督执行。主要督查全镇各阶段中心工作、重要工作的开展情况;全镇重要文件、重要会议决定事项、上级领导、部门批示、交办事项的贯彻

落实情况;群众反应强烈、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等。对督查督办的事项,要求在五个工作日内得到反馈,紧急重大事项按照领导要求迅速办理,如期反馈;对在规定时限内办理不力、反馈不迅速的承办单位及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记入年终考核档案。

4、考核制度。对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效能作风测评活动;开展审计调查和经济

责任审计,对其任职期间重大事项、重大开支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让群众有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三、深化结合,切实推进工作机制建设

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重点围绕三项机制的建设,不断深化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的结合。

(一)监督机制。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结合起来,构建监督网络,增强监督效果。聘请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成立公开监督组织,采取问卷调查、民主听证质询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对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对公开的内容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充分发挥举报电话和人民来信等的监督作用,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群众对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对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的查处。

(二)服务机制。镇村根据党员、干部的特长和各村特点,设立“为民服务组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干部主要帮助村里制定发展规划,要经常深入所联村、了解村情民意,排摸化解不稳定因素,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加强信息工作,积极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同时做到“四个必到”:村班子研究村级重大事项必到,村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必到,村级有突发性事件必到,村级党员群众反映问题必到。在镇机关设立“政务超市”,将具有审批职能和为民服务的站所集中管理,集审批、服务、信息、咨询、收费、投诉、监管为一体,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公,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三)考评机制。把基层廉政建设工作作为镇党委的主要工作来抓。建立并管理好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档案,组织开展好干部廉政勤政“双述评议”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完善和坚持好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制度,做好基层测评工作,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作用。

篇3: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一) 制度是对员工的“硬”约束。企业要保持生产经营等活动规范有序, 就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请销假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用这些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 使员工按照企业规定的程序、规则办事, 达到企业的目标。即平时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制度一旦形成, 每一名员工都必须认真遵守, 否则, 就要受到处罚。但是, 制度不是万能的, 它需要有人去制定、有人去遵守、有人去监督。有人去制定, 必然含有人为的因素, 不可能十分全面和周密, 所以制度就有人为的缺憾;有人去遵守, 很大程度上需要员工自觉地去遵守, 如有素质较低的员工, 或制度损害个别人利益时, 就不可能自觉地、认真地去遵守, 甚至钻制度的空子;有人去监督, 为使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 没人监督是不行的。所以, 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不可避免的弊病。

(二) 企业文化是对员工的“软”约束。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精神、理想、信念等无形的因素, 对员工形成文化上的约束力, 即对员工实行“软”约束。这种“软”约束, 是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全体员工中培养出与制度的“硬”约束相协调的环境氛围。包括团队精神、群体意识、整体观念、社会舆论、共同习惯、思想道德风尚等精神的文化内容。这种氛围一旦形成, 对不能很好地遵守制度的员工, 违反企业规范的员工, 以至全体员工就能造成强大的、群体的、心理的压力, 使员工产生心理共鸣、心理约束, 进而使员工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使员工的个人行为从众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无形的“软”约束, 比规章制度这种有形的“硬”约束更持久, 效果更好。

(三) 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人心, 激励员工奋发努力。企业文化是通过员工的习惯、知觉、动机、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 沟通员工的思想和感情, 使员工自觉地围绕着企业的共同目标, 凝结成极大的群体合力, 产生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 焕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等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可以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 使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减少内耗, 使员工情感交融, 亲如兄弟,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一) 企业文化与制度互相促进, 不断完善。企业文化是通过建设逐渐形成的, 也是被员工逐步认识, 逐步接受的。制度则是通过企业的实际, 或者是某一项具体工作, 要求员工怎么做而由管理者制定, 它可以随时制定或取消, 但是两者都是在同一个管理过程中, 从“硬”的制度到“软”的文化, 再从文化创建新的、更高一层的制度, 互相促进, 逐渐提高, 不断完善。当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某一种文化需要在员工中提倡时, 就可以通过有效的形式来进行。如培养典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等, 就是通过这种典型的示范和在广泛的参与中潜移默化, 使员工逐步接受这种管理者要倡导的文化。要把倡导的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去, 使之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制度就是很好的载体之一。把文化溶入管理制度之中, 就会加速员工的认同感, 从而缩短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过程。那么, 企业管理也就在制度和文化相互提高、逐步完善过程中, 不断得到优化、逐步得到加强。

(二) 企业文化与制度相结合, 对不同的员工群体进行管理, 产生的效果更好。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员工来说是外在的调节和管理,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管理注重内在的引导, 它强调员工的心理认同、自主意识和主动性, 在员工的思想上形成文化自律意识, 因此,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启发员工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员工的自控和自律。企。因此, 文化的管理对他们来说就是非强制性的管理。对于极少数员工来说, 这种文化主流的形成他们可能不认同, 但是这主流文化一旦形成, 少数员工也会受到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影响和约束, 违背这种文化主流的言行要受到舆论的谴责或者是制度的惩罚。因此文化管理对这一小部分员工来说又具有强制性。

企业的规章制度因人为的因素, 总会有漏洞或不周密的地方, 但是主流文化形成后, 时时处处都能对员工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因此, 制度管理不可能代替文化管理。但是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是万能的, 文化管理也不可能代替制度管理。由于员工的价值取向不同, 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认识不同, 对企业主流文化认识有差异, 要想使员工的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 步调一致是不可能的, 因此, 光靠文化或制度一种管理是不行的。因此, 要使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有机结合, 在企业管理中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收到好的管理效果。

摘要: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的两种不同形式, 所起的作用不同, 文化管理就是依靠文化的功能、手段和力量去管理企业, 它是“软”管理。规章制度的管理是管理者根据企业的需要, 要求职工必须怎样去做, 它是“硬”管理, 作为企业, 要使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必须在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 使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相互促进、逐步完善,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4: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一、准确定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校从建校以来,在办学思想上定位明确,始终坚持了为生产服务,为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配置符合专业要求的师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学校和企业,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办学机制。我们学校从80年建校到现在,先后开办了40多个专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2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我们的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其次,我们的财会专业、化工专业、机械设备与工艺专业,已基本上形成了区域晶牌专业。学校规模从小到大,已由原来的几百名在校生发展到今天8000名在校学生规模。

在学校及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质量,打造区域品牌专业,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指导思想和体会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产学研相结合,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三结合”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专业建设和教学要求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全校322名教师中,具有相应中高级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50余名,另外学校还聘请了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生产一线100余名兼职教师,这些都为保证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发展,稳定提高教学质量和面向市场要求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理论、技能支持,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技能实践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与国内80多家企业合作办学,建立了多种类型的与学校专业设置配套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实习、实训基地中,教师既可以在车间、工程现场完成若干理论教学,还可以在现场进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学校规定,每一位专业教师每年必须结合自身专业,保证有三个月以上“生产一线”的技能实践活动。这种把课堂搬到企业中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由黑板上画机器,试卷上做产品向看着机器讲机器,开着机器做产品的现代职教方式转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教师由专业理论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同时,还可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新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充实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利用结合企业实际,发现科研课题,为企业的新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通过这种“校企互动”的办学模式,又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关系。

充分发挥实习、实训摹地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力口技能实践,并以教学文件的形式,规定每个专业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三个月以上“生产一线”的实践。这种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形式,是我们近几年开始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效果是明显的,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已经做到了既能动口,又会动手,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了“师范”的好形象。

三、创造条件,支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在重视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的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支持教师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每年学校都组织有关专业教师参加人事及其它职能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经济技术学院的经济师、会计师,建工系的工程造价师、监理工程师,法律系的律师等。自2001年以来,已有50余名教师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师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进一步拓宽了专业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为教师更好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通行证,例如,财会专业的多位教师,由于他们既具有财会专业的高级职称,又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近几年每年都被市财政局、税务局及大型企业邀请参加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财政预结算等财务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们已经实现了由纯专业理论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轨。

四、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

截止目前,我们通过公开招聘,登门拜访等形式,充分挖掘社会人才资源,已建立起100名兼职教师人才库,他们都是来自政府职能机构、企业及科研院所资深管理和技术骨干,具有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他们对相关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最熟悉、最了解,讲授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为专职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提供了参照系,为专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过,渡提供了努力方向;第二,为专职教师学习专业技能提供了“师傅”。兼职教师在专业技能上可以教学生也可以教老师,我们集中讲授,分散交流,一对一帮教等形式为专职教师培训专业技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为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创造了条件。我们聘用的兼职教师多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骨干,通过他们的介绍,可为专职教师找到较为合适的“挂职锻炼”的单位和岗位。

兼职教师人才库的建设,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开展。

五、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专职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是一个合格的高职高专教师整体素质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不可或缺。我们在加强专职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改善我校专职教师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

(一)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攻读硕博学位。学校在办学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硕士、博士考试,实施“硕士化”工程,提高我校在职教师的学历结构,现有在读定向博士生5人、硕士生78人,我校在职教师的学历结构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仅2002-2003年,已有近20人取得了硕士学位并回校工作。

(二)切实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提高学术水平。每年暑期学校派出部分教师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今年暑假又派出17名骨干教师去北京、天津、上海等基地进行双师素质教师培训。

(三)学校每年开设3—4期中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人文素质内容、教育学、心理学等在内的培训。学校规定40岁以下教师都应达到计算机二级操作水平。通过岗前培训,使刚刚踏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掌握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使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作者单位:平原大学

篇5: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周柏青 副区长

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时代背景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优美的市容环境,整洁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成为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条件,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大背景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而我区是典型的城乡复合型城市区,随着大市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已成为加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我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区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5.7%,江苏省达到60.6%,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城市化率超过50%将进入加速发展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现已超过70%。因此在这经济的加速发展期,必然对城乡面貌提出更高的要求,必将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来提升形象。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污染的加速,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考验,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整顿措施。特别自今年以来,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召开动员大会、电视电话推进会,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也迅速召开高规格的动员会、领导小组成员会,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垃圾处理、河道保洁、饮用水安全、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实际问题,对密切干群关系、体现执政为民理念有着重大和现实的意义。三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当前全国各地城乡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城市普遍好于农村,主要差距体现在:农村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公共服务不够完善、资源配臵不够均衡、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我区城乡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居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共享大市区建设的成果。少数镇村居民尚未饮用到大市区的区域供水,部分镇村尚未通公交,农村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城郊村的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不良现象严重存在,公共卫生间、垃圾池箱等环卫配套设施规划滞后、严重缺失,等等,上述问题均需要我们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解决,缩小差距。

2、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一是老城面貌亟需改善。当前,盐城在集中精力打造沿海特大城市,我区作为盐城市的主城区和中心城区,肩负着大市区的建设和管理重任,前年我区全面接管主城区6个街道1600余条后街巷道保洁、79条沟河整治和日产700吨垃圾一级清运处臵的任务。虽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市容秩序逐步改观,居民舒适度指数明显提升,但面上的整治效果还很不平衡,新建小区的环境明显好于老旧小区,主干道周边环境明显好于支路巷道,棚户区、老旧小区还插花式地隐藏在大市区的一些角落,那里居民的生存环境与现代城市风格明显差异性太大,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整治、改造。二是新城面貌亟需出新。自2005年市区实施“分片发展、合力建城”战略以来,我区加快了河东、城北两大片区建设步伐,亭湖新区7纵5横、新洋经

济区4纵9横、环保产业园7纵4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北物流园区、河东光电产业园区和环保产业园区初具雏形,片区3个垃圾中转站、13个公共卫生间、2个公交回车场、1个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家俱陆续配建到位,片区的整体形象不断出新。但环境整治明显滞后于新城发展的步伐,片区主干道出摊经营、户外广告私建乱设、违法建设遏制不力等问题客观存在,道路保洁、绿化养护、楼宇亮化等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三是镇村面貌亟需改观。集镇已连续五年逐年推进集镇“六个一”工程和绿化“五个一”工程,累计实施集镇重点工程230项,完成投入12.7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59公顷,旧街改造和绿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镇村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区处臵”垃圾收运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村庄环境整治不够到位,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多种因素仍制约着镇村环境的优化,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

3、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市委赵书记在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环境综合整治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受益面最广的民生幸福工程,我们宁可少上几个项目,甚至其他方面等一等、放一放,也要把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说明环境综合整治意义重大,更说明市委、市政府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信心和决心。由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涵盖范围大、参与部门多、受益群众广,事关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最具代表性的为民办实事工程。总体而言,实施好这民生工程,主要能解决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是能解决城乡容貌的整洁问题。通过深化优化生活垃圾收运处臵一体化模式,清理生活垃圾;通过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提升泵站等设施建设,使污

水达标排放;通过规范整治马路市场和清理乱堆放、乱搭建行为,消除乱摆乱放现象。二是能解决生态环境的改良问题。通过对工业项目的监管,坚决依法取缔、关闭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治理工业污染;通过加快农村沼气、秸秆气化、农户改厕等工程建设,推进生态健康畜禽养殖,治理农业污染;通过加大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加快全区河网生态化改造,治理河道沟塘。三是能解决公共服务的配套问题。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基本满足群众需要的公益性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加大城乡绿化建设力度,做到见缝插绿,实施城镇亮化工程,切实提升绿化美化水平;通过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改建狭窄干道,构建城乡一体的路网体系,切实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原则

总体目标是: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部署要求,围绕“一年打基础、二年展新貌、三年大变样”的实施计划,突出老城、新区、镇村三大区域重点,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6个街道、7个镇和1152个村庄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和苏北地区领先水平,全区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形成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局面,为推进“争先苏中城市区、建设幸福新亭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和谐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培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卫生意

识,接受群众检验,切实让群众满意,确保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坚持统筹安排、标本兼治原则。综合治理城市、乡村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把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改善环境与提升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从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区别城市、乡镇、村庄等层面,确定不同标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具特色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1、突出规划引领,坚持集中整治与长远建设相结合。一是重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方便出行、节点畅通、成网成环的要求,继续完善建设三大片区路网、桥梁等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东绕城及周边道路连接、黄海东路东延与沿海高速青墩接线连接、天山路北延与黄海路东延连接、跃进路南延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片区核心区路网骨架,切实改善片区对外交通环境。全力加快中心镇村形态拓展,力争用三年时间,确保南洋、新兴、黄尖、便仓、盐东5镇分别形成三纵三横、四纵三横、三纵三横、两纵两横、四纵四横的路网体系。同时科学编制和合理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按村民出行2公里半径范围实施规划布点,并做深做优安臵区和居住区的建设规划,明年实施高速圈内的南洋、新兴两镇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容纳800户的居民安臵点,对高速圈外的盐东、便仓、黄尖三镇新建占地200亩、容纳400户的村民居住区。二是重抓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继续完善亭湖新区水、电、气、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建设,指导实施环保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

网、新洋经济区区域供水管网改造、城北污水处理支管网接入等重点项目,配合实施老小区排水管网改造。配套完善公交设施建设,协调公交路线延伸至环保产业园区,实现三大片区公交线路全覆盖。推进童家沟、建新河等21座防洪闸站和新民河、永建河等9座排涝站建设,切实提升第四防洪区的排涝能力。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启动新区、黄尖、新兴各1座垃圾中转站及新洋2座星级公共卫生间的建设工作,重点对主城区30条后街巷道配建50座、垃圾池50座、果壳箱250只,对三大片区配建垃圾池150座、垃圾箱500只,对5个镇按10户一只垃圾箱、每村10座垃圾池的标准配建到位。三是重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进亭湖新区、环保产业园区和新洋经济区的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区文化艺术中心、亭湖高级中学、新洋实验学校、区人才公寓、新区医院等重大公益项目建设,明年年内确保建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7个、街道卫生服务站19个。各镇要组织力量,统筹推进地方医院、学校、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既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又能满足地区发展的长远需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区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区域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2、突出整治重点,坚持分类推进与统筹发展相结合。一是明确老城区整治重点。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近期重点启动西城港湾明珠、八十间地块改造等7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旧城区改建项目的房屋征收,明年计划推进23个房屋征收项目,继续采取领导挂钩、街道包干、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重点推进串场河沿线、酒厂路、商业大厦、双元新村、大洋城中村等重点地块的房屋征收工作。同时强化市区物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按照“一区一策”的办法,分

三类集中推进,对首批249个新建封闭式规模商品房及单位自建规模小区,实施市场化物业管理和单位自管;对第二批176家半封闭规模商品房及零散小区和开放式小区,推行市场化管理、社区准物业管理和单位自管相结合的模式;对16家改制破产企业小区和无人管理小区,实行社区准物业管理和村民自治管理,确保明年年底前实现大市区小区管理的全覆盖。二是明确新片区整治重点。重点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以公共绿地、生态走廊、道路绿带、绿色水系为主题,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步伐,对片区、集镇重大节点、重要出入口的景观地带实施全部绿化,近阶段重点建设城北公园、新丰河公园、大新河绿带、大洋湾运动休闲园区等一批绿化水景项目。启动实施331省道沿线生态走廊建设,完成24公里道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植树造林任务。采取“干道全面亮化、节点艺术亮化、公共设施节能亮化”的方式,对已建成道路及计划建设道路两旁的路灯全面配套完善,对公园绿地实施以亮衬绿、绿带亮化建设,统一片区沿街店招店牌,对沿主干道两侧的住宅和楼宇实施亮化,将道路、建筑、景观和商业照明融为一体,丰富城市夜景。同时在重点路段、区域设臵标志性建筑,增强城市景观元素,全力打造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一园一风貌、一景一靓点的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格局。三是明确卫星镇整治重点。主要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六整治”、“六提升”的具体要求,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农村环境管理水平。切实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区处臵”垃圾收运管理体系,确保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全区318个规划布点村庄和1027个非规划布点村庄的综合整治任务,基本达

到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要求,并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10个、二星级130个、一星级141个。力争通过分类推进的办法,达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的。

3、突出典型引路,坚持以点带面与量力而行相结合。一是在老小区整治工作中,围绕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城建工程,明年重点对列入市重点的鸿基花园、金贸小区等4个老小区,加大绿化栽植、道路硬化、煤气管道铺设、屋顶维修、墙壁刷新、围墙关闭等系统工程的实施力度,督促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推行业主自治,并对市区面积较大的120多个小区进行摸排,分批次进行排水管道改造,切实兑现市区居民汛期不受淹的庄严承诺,确保通过老小区整治工作,切实提升老旧小区的居民的幸福指数。二是在河东新城建设中,重点围绕东环路以西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建设,进一步深化城市设计,推进项目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明年将全力推进“三个十”项目建设,即十个行政办公及公共配套项目、十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十个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建设河东新城CBD(中央商务中心)、绿地商务区、创想湖景观带等一批出新新区形象的重大项目。突出打造创想湖生态系统在新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现有创想湖轴线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建设不同于大市区其他区域的临河、临路绿化、建筑小品、城市家具等的景观特色,将滨河绿地系统的护坡绿地与河滨绿地连成一体,并配以游路、亲水系统,将创想湖生态系统打造成河东新城特色绿化生态工程。三是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办法,紧扣时间节点,分四步推进到位。今年年底前主要完成新兴镇联盟村联盟居住点、南洋镇新洋村新洋居住点以及步凤镇安龙村安龙一组、二组4个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

附近试点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明年春节前完成高速公路(或主要干道)两侧30%村庄的整治任务,需整治村庄个数为11个。明年6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沿线两侧以及城镇、重点工业园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周边和其他重要窗口地带共101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明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共53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确保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2个,同时完成236个其他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努力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策略,集中有限资源,分步骤实现区委、区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

4、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彰显个性与统一风格相结合。一是提升片区特色。河东新城要充分利用通榆河、新洋港等天然优势资源,完善绿地、交通和河道系统,以亭湖大桥、迎宾大桥、南洋机场等接入口为门户节点,着力打造绿地生态系统良好和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新城。城北片区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增强盐城现代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承载吸附力。环保产业园应围绕建设“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区”、“低碳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着力营造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专家人才汇聚的新型环保小镇。二是提升集镇特色。注意将特色化贯穿于集镇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南洋、新兴2镇地处大市区的东、北主出入口,应以城关镇的定位,高标准建设,快速融入大市区发展;盐东、黄尖2镇要集中精力推进奥威斯乐园和千鹤湾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区;便仓镇要注意挖掘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弘扬牡丹文化,打旅游特色牌。三是提升村庄特色。重点提升村庄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在新型城镇居民点和农民集中区,由各镇根据实际,统一规划,制订出不低于10套符合本地风格的建筑样式,供村组选择,力求建筑风格一致,努

力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力争通过面上的总体控制,细节上的精确把握,真正到风格统一与个性彰显相融合,充分体现出亭湖特色。

篇6: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二是将廉洁医院建设与灾后廉洁重建相结合。构建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确保项目廉洁重建。卫生系统灾后重建项目多为浙江对口援建的“交钥匙工程”,涉及35个乡镇41个项目,总投资35590万元,实现了“廉洁重建”目标。突出精神家园重建,大力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在卫生系统全面开展了“清清白白干事、干干净净行医、快快乐乐服务、开开心心生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组织创作了《偏方》、《白术》、《宁波印象》、《兄弟我们哭一场》等一大批以廉政文化为主题,反映灾后重建,展现青川卫生优良形象的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营造了“想廉洁、讲廉洁、比廉洁”的文化氛围。

三是将廉洁医院建设与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相结合。实施“三名三进”工程,即以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为载体,将廉洁文化融入开展评选“名院、名科、名医”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之中。通过专题片、展板、宣传栏、画册、挂历、短信等形式,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让广大医务人员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感受中医药优良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加强“廉洁细胞”建设,即广泛开展“廉洁班子”、“廉洁机关”、“廉洁科室”、“廉洁岗位”、“廉洁家庭”创建活动,评选“十佳医生”、“十佳护士”和“名中医”等先进模范典型,并开展先进事迹巡回演讲,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以廉洁细胞的“裂变”促廉洁医院的“聚变”,弘扬了尚勤倡廉、关爱患者的良好风尚。

篇7:QC小组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反映了国民的社会意识,涵盖了社会发展的知道思想、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旗帜。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体系,代表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向,对于企业员工的精神、价值、行为都有着很强的凝聚作用和整合作用。在南币厂这样一个产品多元化、技术含量高的印制企业里,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效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的企业文化。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即便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所有的一切将毫无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但是人的创造性是有条件的,是以其能动性为前提的,硬性而机械式的管理,只能抹煞其才能。“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是有生产力的员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创造能使员工充分发挥潜力、各尽所能的环境,以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QC小组作为群众性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其着眼点就是提高员工素质,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的体现。在攻关活动中,他们自选课题,与自由结合组成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人们有了这样的感受,便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自身的潜在智力和能力才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这样,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得以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把员工真正当作最大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觉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拼搏进取的精神。因此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态,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科学,也是现代企业兴盛的必由之路。QC小组提倡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这个特点使广大员工的智力资源得到融

合和充分的发挥,参与攻关小组的可以是企业领导,也可以是一线职工,在攻关活动中,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共同对课题展开攻关。装配车间开展QC活动的成功经验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在小组活动中,领导重视是QC小组活动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始终将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强身固本和促进质量体系与产品改进的重要手段列入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精装细调”管理,对在攻关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小组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鼓励,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技术人员的参与,为QC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质量知识,熟练掌握QC活动的方法及数理统计统计的使用,能够在理论上提高QC小组活动的水平;处在生产一线的职工,掌握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对于生产现状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最熟悉问题发生的原因,他们的参与,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QC小组打破了部门、岗位界限,使广大员工拥有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小组成员质量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明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行之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诸多问题。

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人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文化模式,其基本点就是强化管理中人的作用。其着眼点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的合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尊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站在人性的立场上表述了满足人的尊重需求的重要作用,QC小组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锻炼人、提高人、尊重人、满足人,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人本管理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实质的充分体现。

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能不能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理念平台的竞争,企业的短期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动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只能从企业文化的理念中获得,塑造和提升企业文化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方面,开展QC攻关活动,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家企业,只有拥有了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进入高层次境界,才能够“长寿”。为什么杜邦、奔驰、可口可乐等企业历经百年却长盛不衰,而中国巨人、爱多等企业辉煌一时便早早夭折?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应当是竟争力,尤其是有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市场、技术、成本、管理和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而品牌则是核心竞争力最集中的体现,核心技术则是支撑品牌成长最关键的要素。1966年美国质

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通过推行这个(QC小组)活动,日本将在世界上进入质量领先地位。”这不久便成为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倡导QC小组活动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通过QC小组开创性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职工积极向上、勇于开拓、改进创新的企业精神,而且能够大大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南京造币厂在发展的道路上就深刻意识到了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对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创新是企业保持领先的内动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另一方面,QC成果的交流发表能为企业和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形成有口皆碑的效果,这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是无价的,是最可贵最可靠的市场资源。”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在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已意识到通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来展现企业形象,进而使众多的潜在顾客变成了现实顾客,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推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良好的形象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一个企业的QC小组活动开展的越好,说明这家企业的职工队伍的素质越高,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越好,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而QC小组在活动中,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理念,随着活动的开展而不断提高,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升华一个个QC小组活动及其成果,不断地丰富着企业的质量文化;QC成果的总结、交流和发表,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成果的能力,并能够起到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高层次的成果交流发布,能够在较大范围展现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展现企业良好的风貌和文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使企业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笔最丰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的无形力量,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能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于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整个企业去掉惰性,促使员工奋发向上、团结一致、敢为人先,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的基本宗旨和活动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本素质的开发,并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注重QC小组活动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QC小组活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首先是质量,其次是利润。利润是建立在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的基础上,而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效率及成本。所以说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获得高额的利润。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壁垒打破,走出了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 的步伐。许多国际品牌大量涌入,国内知名品牌日益崛起,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国营企业与民营企、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短兵相接,竞争日趋激烈。而另一方面,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顾客的可选性增加,挑剔度也大大提高,而此时的原材料又出现了大幅上涨。产品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如何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减低成本而保证最适的利润?QC小组活动的导入,无疑给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QC小组活动通常由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发组织起来,针对某一问题互相启发、各抒已见、一起思考并运用简单的统计手法来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在企业内部大规模推行QC活动,本着立足本岗位,人人参与的原则,把和他们密切相关的本岗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努力依靠本人、本岗位、本班组的力量加以解决,最终自身受益。员工在QC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学习和发展,能灵活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而对于企业在不需要支付多少费用的情况下解决了产品的问题或降低了生产成本。QC活动往往是跨部门合作,这样便会有创意和灵感,彼此间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拓宽了视野,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达到了共同进步。这其中领导的参与是必然的。领导和员工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参与,打破了上、下界限,做到言传身教,共同、自主开展活动。这样可以激励所有成员的工作和改善热情。提高员工士气,使QC小组活动的开展更具活力,更能挖掘员工自身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领导在无意间了解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波动,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QC 活动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宗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创造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素质。由此可见,QC 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都具有人本特征的丰富内涵,与现代经营的战略思想 “ 人的管理 ” 是不谋而合的。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企业职工创造性的发挥,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发挥企业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代表了一种企业精神,是企业具有活力的能源。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之一,其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通过 QC 活动成果的取得,从而实现广大 QC 成员的自我价值,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动企业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广泛开展 QC 活动,发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 QC 活动的广泛、深入、有效都有赖于 QC 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为用户服务意识。因此,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把 QC 活动融合在企业文化中,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QC 活动才会更 广泛、深入、健康持久地开展,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篇8: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地铁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里开始建设。地铁相对于普通的地面交通具有安全、准时、运量大、舒适及快捷的优点, 其发展优势明显。而地铁相关商业、物业开发的研究和策划、实施, 始于建设规划阶段, 贯穿建设实施过程, 并在线网基本完成及其后的运营过程中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 成为地铁线网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功的商业、物业开发, 对保持运营维护和服务水平、地铁事业稳定和发展、财政投入、社会经济发展以至环保减排等多方面有促进作用。

1 地铁与物业开发相结合的概况

1.1 地铁的发展

地铁作为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 不仅是城市的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还是一种意义重大的交通性的公共建筑。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首都伦敦建成, 发展到目前, 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00多个城市修建了地铁, 这些城市的地铁线路的总长度已超过了7 000多km, 其中东京的地铁约2 000 km, 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从上世纪的60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范围内, 许多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交通量也与日俱增, 地面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公共交通的需求, 地铁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成为解决交通拥挤的有效路径, 地铁迎来了高速的发展时期, 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最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近期建成的地铁大多都是多条地铁线路相互联网的模式, 使地铁线路与城市固有的公交系统相连接, 真正建成地面与地下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 形成城市的公交骨架, 为城市内的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服务。当下我国地铁正值高速发展时期, 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地铁系统的建设, 总结我国大量的地铁建设的现状可知, 政府迫于巨大的财政压力, 往往对地铁建设工程急于求成, 不能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进行科学地规划, 使得建成的地铁系统不能对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造成地铁系统的资源浪费。

1.2 地铁站与物业开发相结合的类型

在国外等地铁建造较早的城市, 地铁的物业开发较成熟, 由于我国内陆的地铁建设较晚, 地铁与物业开发相结合的工程实例并不多见。研究大量的地铁与物业开发相结合的成功实例, 可发现地铁站与物业开发相结合工程分为两个类型, 即在车站内进行商业开发, 或在车站上盖物业以及车站周边空间的开发。

1.2.1 车站内商业开发

在车站内进行商业开发, 可选择地下商业街、重要地铁换乘站的集中商业开发区或在车站的站厅层设置商铺等方法, 地铁系统管理者可根据地铁站的实际情况进行决定。车站内商业开发比较成功的有日本地铁的福冈地铁天神站。其中日本福冈地铁天神站处于福冈核心商业区, 其地上是福冈银行、三越百货及西武百货等设施, 地下是商业街。该站是地铁空港线、西铁电车及新干线等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站, 该站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汇聚及疏散交通的作用, 还将地铁与商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可为乘客有效地消除长距离的路途劳累。

1.2.2 在车站上盖物业及车站周边空间的开发

在车站上盖物业及车站周边空间的开发是指在车站附近或上部进行物业开发, 主要是在其附近或上部进行商业街、商场及住宅的建设。该开发方式较为成功的是香港地铁及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地铁。香港地铁站几乎已经覆盖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且地铁站与附近的住宅区及商业区联系紧密, 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综合的建筑体—地铁上盖物业;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地铁系统则在很好地与地面公交系统联系的基础上, 还与6个大型的地下中心相联系, 为人们的出行及购物提供了便利。这类车站上盖物业的特点是, 其最底层为地铁站, 在其上盖有2到3层的商业建筑, 在其裙房上有环抱的高层建筑, 在其中部是中心花园, 共同组成区域交通枢纽。

2 地铁与物业开发相结合的基本目的

2.1 加快地铁站点周边的经济发展

在地铁站点进行集中的物业开发能有效地对其周边的资源进行科学地整合, 使地铁站点附近区域成为城市中富有活力的生活区域, 并将商务、住宅、商业、餐饮、办公及娱乐等多种功能良好地搭配在一起。集中发展城市的功能、用地及空间等方面, 改善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 使城市的活动强度增加, 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进而增加城市的活力, 与此同时, 也有益于地铁使用率和客流的加强。

2.2 利用物业开发带来的利润补贴地铁系统的建设

由于地铁系统具有一次性投资巨大、工程建设工期长及运营回收成本慢等特点, 使得地铁系统的盈利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难题。据统计数据显示, 在全球范围内, 所有具有地铁系统的城市中, 只有香港等几个城市的地铁运营盈利, 其它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状况。而分析少数存在盈利的地铁系统就会发现, 他们通常都充分进行了地铁与周边地区的物业开发, 不仅使便利的地铁系统成为人们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 降低社会活动成本, 保持地铁使用率和客流, 还加快了地铁周边地产的增值, 从而利于地铁公司取得利润, 使地铁系统良好运转。

3 开发模式及原则

3.1 开发模式

前面已经提到了把地铁系统的建设同城市的综合开发规划相结合, 使得地铁系统能在城市科学规划的范畴内进行统一的组织及建设, 确保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较科学的开发模式有以下三种:

3.1.1 地铁公司与开发商合作开发

该模式是指地铁公司与开发商合作开发, 用地一般由地铁公司提供, 而开发商的任务则是提供与之相关的资金及开发经验, 同时开发商还要对具体的运作负责, 对于增值利润的分配则要根据所签订的协议来完成。地铁的建设投资由地铁公司的开发利润内部转化而来。这种模式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较多, 香港地铁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运行的, 其物业开发由一个发展财团来进行运作, 该财团成员有恒基地产、中国银行及新鸿基地产等机构, 该物业建设分6期运作, 开发效果很好。

3.1.2 地铁公司自行进行开发

地铁公司自行进行开发是指由地铁公司对地铁沿线的用地进行物业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所获得的利润及所遭受的风险都由地铁公司独自承受。该模式不可避免地面临较大的风险及巨大的投资, 使得该模式的应用受到限制。

3.1.3 开发商进行地铁的建设

该模式是指开发商对地铁的相关工程或工程费用负责, 可建设地铁的出入通道或提供建设用地, 也可将地铁线路引到开发商所开发的新区内。

3.2 开发原则

由于地铁与物业的开发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 其开发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并合理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 才能实现地铁与物业的合理开发。

为圆满、合理地进行地铁与物业的开发, 应从线网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工程地质和工程技术、成本、地铁站的空间条件、施工技术及周边建筑与车站的结合等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和优化, 建设成布局合理、内容灵活的地铁与物业开发工程。如在进行开发方案的确定时, 应充分考虑开发区域的实际特点, 针对地铁沿途不同的区域的特点, 尤其是要对郊区区域进行区别与划分, 决定所开发建筑的性质及规模, 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周边建筑与地铁站的连接过渡问题。

3.3 需注意的问题

在地铁的设计过程中, 应提高对地铁建设与物业开发相结合的认识, 并积极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北京及上海等地的地铁建设, 在土地联合开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受到外部其他因素的限制, 使得在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不能很好协调, 使得地铁对周边区域的推动作用有待提高。为提高地铁周边的物业开发水平, 应加强各部门的沟通, 努力消除存在的不良现象, 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3.3.1 土地的使用权

政府方面应向地铁公司实施优惠政策, 地铁公司方面则要保证在获得经过政府批准的土地开发权后, 与开发商一起实施物业方面的开发。

3.3.2 注意环境保护

众所周知, 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噪声。当地铁工程的上盖物业是住宅工程时, 应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在施工现场实施控制噪音的措施, 同时也实现了物业增值。

3.3.3 对地铁沿线的土地进行规划

在地铁的建设过程中, 常遇到一些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的地块, 这些地块是地铁物业综合开发的难点所在。为优化地铁物业的综合开发效果, 应在规划建设地铁的基础上, 加强对地铁线路周边地块的梳理, 实现沿线地区的统一规划, 这将对地铁站周边的土地开发提供指导依据。

4 结语

地铁建设与物业开发的相结合发展所涉及的学科较多, 内容较丰富,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也较多, 还需要地铁工作者不断总结与探索, 力争从整个城市的发展高度出发, 对地铁周边的物业进行设计, 并加强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空间的塑造, 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 积极总结成功的工程实践, 为特定城市的地铁工程确定其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宋敏华.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数列概念教案下一篇: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