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

2024-05-02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精选9篇)

篇1: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

坚持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乡镇

(2014年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人类社会在文明进步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既从国家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上描画蓝图,又指明了清晰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乡镇作为依法治国的“第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将结合我镇的一些实际情况,就如何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着力提升群众法律素质,做到人人知法。加大面向社会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着重抓好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做到人人知法,是建设法治乡镇的前提条件。一要坚持真抓实干、克服形式主义。普法教育不能只停留做表面文章、走过场上,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工作实效。乡镇环境复杂,因此普法工作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可以集中授讲,也可通过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条件不够成熟的乡镇或村委,干部就要走村入户进行宣讲,发放普法读本,确保普法教育落到实处。二要注意普法教育的广泛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促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做好村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村民、群众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掌握法律,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普法队伍。普法工作是一个群众性的工作,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要想把普法宣传工作做到深入,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普法宣传人员作为保障,各乡镇可以发展由司法员、村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普法宣传志愿者,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普法教育中来。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人多不是普法宣传工作开展好的唯一保障,这还取决于人员的素质水平,只有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普法工作开展出成效。

(二)着力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做到人人守法。乡镇工作涉及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任务繁重,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统筹协调的能力。一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作为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政策,吃透政策精神,敏锐把握政策导向,找准政策精神与县情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政策中捕捉信息、对接项目、寻找资金,切实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同时要重视学习业务知识,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掌握行业情况,深入钻研业务,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真正做到干一行、懂一行、精一行,成为抓工作、干事情的行家里手。二要注重服务、方便群众。借力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坚持把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体现到服务中,从革除行政职能重叠、审批程序繁杂、审批行为不规范等体制弊端入手,适度整合现有行政资源,优化依法行政模式,创建便民服务工作,简化办事程序,着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坚持以“热情周到、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为服务守则,以“办事方便、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真正让群众进一道门就能办完所有要办的事,切切实实方便群众。三要讲究勤廉、树好榜样。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立决立行的良好风气,坚决纠正慢慢腾腾、推诿拖拉的不良风气,对定了的事,一定要急事快办、特事特办,正常的事抓紧办,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快捷高效地落到实处。同事要坚持廉洁从政。下村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减轻地方负担;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实行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清廉的形象取信于民。

(三)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做到人人督法。

信息公开透明就是行政机关的信息资源应当尽量共享。这是树立规则权威、克服部门保护主义、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一要提高信息公开的自觉性。乡镇干部要通过学习提高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做官当老爷,轻视老百姓的旧思想,真正把自己摆到服务老百姓、接受老百姓监督的位置上,自然坦然接受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和透明可以加强来自于公众的监督,可以更好地防止行政腐败,使政府更具民意,使公共信息为公众所知,为公众所用,使公共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二要拓宽应用渠道。在政务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在内外部的监督体系中,要更加注重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拓宽监督的渠道,这样群众对于所公开的信息才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及时表达、反映自己的建议和观点,整个政务信息公开的工作才能在这样一种畅通无阻、前后紧密相扣的过程中,产生更加高效的结果。比如随处可见的热线电话,邮箱,群众意见箱,还有领导干部定期开展群众接待日等等,信息公开渠道的多样化,使乡镇政务信息公开更直接、更有效、更具群众基础。三要加大公众对基层政务的参与和监督。大力提倡和鼓励群众监督,逐步健全群众监督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注重提高监督群体的整体素质,使其真正有能力发现和提出有价值、有可行性的监督意见,从而推动群众监督的规范、有效开展。同时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广大群众中的宣传与教育,要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使其主动维护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融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做到人人护法。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的。而作为基层政府,每天都要直面群众,更应该摆正好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让群众自觉守法,护法。一要贴近群众,换取真心。感情上贴近群众,就是要爱民。群众也好,领导也好,党员干部也好,人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并不是群众的感情可以简单一点,群众的需求可以降低一点,要将心比心,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处理好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获得群众的信任。二要明确职责,主动工作。党员干部要主动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到实践中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扑下身子体察民情,了解和掌握宝贵的实践经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三要尊重群众,发扬民主。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要多方听取并充分采纳群众的意见建议,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万万不可包办代替,搞强迫命令,更不能借为群众办好事之名,干一些损害群众利益之事。

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更在于它们本身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国家稳定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一级的党委政府,直接联系着群众,是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加强乡镇法治建设,责任重大,刻不容缓,我们既要做好自我修养又要做好外部引导。只有做到人人知法、守法、督法、护法,才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我的发言完毕,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2: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

坚持“普治”并举建设“法治乡镇”

——×××镇“四五”普法工作纪实

×××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区内有××个行政单位,××个行政村,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及外来常驻人口××万。人多、面广、情况复杂,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文环境,给

普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以来,全镇的“四五”普法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目的,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紧密结合,在巩固一五、二五、三五普法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普法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巩固“三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成果,确保普法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01年“四五”普法启动后,×××镇一方面设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人大主席、纪委书记、综治办主任为副组长,司法、纪检、信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普法领导工作。一方面,在全镇精心选拔了××位业务精、素质好、热爱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组建了“×××镇普法宣传教育讲师团”,并组建了一支由××名镇村宣传骨干组成的普法联络员队伍,出台了《×××镇普法信息奖励办法》,及时对全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宣传交流;同时,特邀××名中小学的政教主任为普法信息联络员,把在青少年学法教育中的一些好的建议、新的做法及时交流推广。做到重点突出、职责明确,使全镇普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有序推进。

(二)围绕中心工作,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镇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土地管理、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镇土地、环保、城建、民政等部门分别以宣传日(周、月)和专题法制宣传等形式,开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收到了理想效果。

×××三期工程中,我镇×××村×××户村民需要搬迁,群众思想有顾虑。时间紧,任务重。我镇组织人员,对搬迁户进行广播宣传和逐户讲解动员,并协调土地、城建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化解了群众心中疑团。一天之内,×××户主动签订了协议,第二天剩余户全部签完,五天之内,所有拆迁户全部搬迁,创下了我县拆迁安置之最。(任务最大、户数最多、时间最短、效果最好)

在依法打击“法轮功”、严打整治、禁赌等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打防结合,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仅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同时,又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年,在预防“非典”的工作中,镇及时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预防“非典”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编写印发了×××余份“非典”法制宣传资料,为抗拒“非典”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宣传保障。

×××镇一方面开设了“普法专线电话”,一方面在县城中山广场设置了普法教育、法治论坛、举案说法、新法传递等宣传栏。通过开展“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及举办大型法律咨询、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遵守和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乡镇干部学法力度,不断推进依法行政。

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镇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镇组织了法制讲座、普法考试、演讲和征文比赛、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法律培训,使乡镇干部学法用法逐步走上规范化。五年来,先后邀请了×××名教授授课,举办了《WTO》、《德治与法治》、《城市公共管理创新》、《行政执法和行政救济》、《行政许可法》、《全球化竞争下的政府角色》等法制讲座,提高了干部法律素质。同时,以镇党校为干部学法基地,先后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学习与思考》、《干部法律知识读本》、《行政执法知识读本》、《宪法和宪法修正案》、《WTO法律知识读本》、《宪法和宪法修正案》等课程。

(四)积极探索学校、企事业单位普法教育新途径。

在学校普法工作中,×××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整顿,一方面以学校为主阵地,全面提高青少年学法的兴趣,增强守法意识,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抓了师资队伍建设。我镇组织全镇副校长以上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185人进行了法制教育上岗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在司法所、法庭、派出所、检察院等部门抽调39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担任全镇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一月一次对全体中小学学生进行法律培训。五年来,我镇先后举办了2316场法制报告会,受教育学生达8万人次。

二抓教育形式。为使青少年直观地接受法制教育,×××年在全镇5所中学开展了主题为“特殊法制教育,启迪人生旅途”的服

刑人员现身说法巡回演讲活动,通过“听现身说法,谈人生感想”的法制征文活动,在校园内兴起了“我为学校添光彩”的学法、知法、守法竞赛,学生的法制观念全面提升。

三抓内外联动。在全镇中小学校中启动了“送法下乡,带法回家”活动,镇×××万多名在校学生将×××万余册《公民法律知识读本》送进千家万户,做到了家家户户学法律,一户一个明白人。

在对企事业单位的普法教育中,镇出台了《在全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学法计划,因地制宜,开展培训。

针对砖瓦建筑企业外来人员集中、法制意识淡薄的实际,×××年组织全镇×家砖瓦厂、×个建筑单位,举办了×期外来人员法制教育培训班,收到良好效果;×××年×月对×××工业园区内,建材、矿山企业相对集中的×××余名矿山从业人员采取授课和组织观看“重大事故透析”宣教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法》培训。同时,在企业中组建了企业工会,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规范了劳动合同,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注重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

自×××年以来,我镇新增刑释人员×××人,为防止其重新犯罪,镇普法领导小组将他们列为工作重点,一方面注重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人文关怀,呼吁社会、家庭关爱每一位刑释解教人员,感化促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一方面通过调查、走访、谈心、扶助、培训等活动,积极帮助他们增强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途径。

(例子,×××村,×××-----)

目前,刑释解教人员都能自食其力,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无忧。帮教率100,安置率达90,连续三年重新犯罪率为0。

(六)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镇是农业大镇,地处县城,农民多,外来人口多,对那些经济困难的农民和外来打工者,镇普法领导小组把他们列为“四五”普法的又一个重点。通过法律宣传,鼓励他们在学法、懂法、守法的同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镇法律服务所为他们实施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代写诉状,免费调处纠纷,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三免”活动,使这些弱势群体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法律保护。

(七)坚持普治并举,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在实施“四五”普法规划过程中,×××镇始终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并举的方针,在农村,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先进村评比活动。五年来,先后培育了×××、×××、×××、×××等一批民主法治村的典型。目前,全镇×××个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已全部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多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已基本达标,达标率为84.3。企业、学校的依法治理工作面分别达到91和98。

篇3: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人社

一、全面清权, 摸清权力底数

权力来自人民, 权力为人民服务。漯河市人社局结合工作实际, 对群众和社会关注度高、风险性大、最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重要权力, 对照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和“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 全面登记权力数量, 敢于把核心权力清出来、亮出来, 做到重要权力不遗漏、不隐瞒, 全面公开“权力家底”, 实现“权力入笼”全覆盖。截至目前, 该局核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八大类共计54项, 其他职权40余项。该局还根据权力的重要性、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以及危害程度, 筛查出103个廉政风险点并强化相应风险防控措施。

二、依法确权, 编制职权目录

在全面清权的基础上, 该局认真开展依法确权工作, 梳理权力运行轨迹, 清晰划定“权力边界”, 对权力进行科学分类并建立权力台账, 合理界定权力风险等级, 编制公开职权目录。经过依法确权, 对梳理出的94项行政执法行为的项目名称、服务对象、受理部门、受理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法定办理时限、承诺办理时限、收费情况、监督投诉电话、设立依据、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进行了重建和规范, 印制了《依法行政手册》, 建立起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科学配权, 厘清职责权限

按照制约和协调原则科学配置权力, 使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做到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 给权力套上“制度的笼子”。该局坚持分权设笼, 按照“一项权力一项制度”的原则, 根据权力的性质、风险等级, 一项一项地研究设计, 打造不同的制度“笼子”, 做到一个科室 (单位) 一套制度笼子、一项权力一项制约制度、一个岗位一套防控措施、一个环节一个安全阀门, 将权力的内容和边界明晰化, 用制度固化权力运行“路线图”, 给权力戴上“金箍”。做到对外行使的职权, 要明确办理主体、依据、程序、期限、监督渠道以及办理事项所需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对内行使的职权, 要对行使岗位、权限、程序、时限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截至目前, 该局坚持废、改、立的原则, 废除过时制度2项, 改革不管用制度9项, 研究建立新制度18项, 并按照“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方便群众”的原则, 对30多项重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 确保合法设权、合规用权、合理分权。

四、制度限权, 扎牢“制度笼子”

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做到执行制度不打折扣, 制度面前没有例外。该局制定了人社系统《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窗口服务规范》和《有错无为问责办法》等27项制度, 建立了“政策法规库”, 将科室、单位的服务项目、业务流程、工作制度和“公开服务承诺书”分别汇编成册, 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的全过程。在窗口单位实行“五制”“四公开”“三亮明”制度, 积极落实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 亮明身份、亮明承诺、亮明标准, 并将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结时限、办理结果在显要位置公开。综合运用内部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 搭建制度执行的多元化监督平台, 让权力置于严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 坚决查处,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真正给制度的“笼子”接上“高压线”, 通上“高压电”, 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查处问责没有例外, “出笼”必被发现、必被查处、必受追究的高压态势。

五、阳光亮权, 健全运行体系

为了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公开透明, 该局强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权力清单一经整理汇编完成, 马上在《漯河日报》上全文登载, 并印制成册向社会公开, 确保人社一切权力公之于众。广大群众无论办任何事情, 都能从手册中详细了解到应该到哪办、找谁办、怎么办、多久能办完等细节。同时, 严格内部控制, 要求各职能科室、经办人员坚决做到“五个熟知”:熟知岗位职责、熟知行政职权的政策法律依据、熟知执行权限、熟知执行程序及其环节之间的关系、熟知应承担的责任。截至目前, 该局在行政权力清理规范中, 通过科室自查申报、汇总分类整理、逐项核查比对、内部深入挖潜、逐一审定纠正等办法, 公开事项从最初的60项, 到目前已经公开94项, 实现了“除涉稳涉秘外全部公开”的目标。

六、全程控权, 畅通监督渠道

为了让权力清单更加生动形象、清晰明了。该局不断完善公开制度, 拓展公开领域, 丰富公开内容, 规范公开程序, 创新公开形式, 积极推行“三公开”, 即机关科室和局属事业单位的业务经办环节全部公开;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公开;政策依据、程序、标准、时限、结果、责任单位、服务承诺、办事纪律、监督措施等内容全部公开。为此, 该局专门绘制了办事流程图, 依次注明了行使职权的条件、具体办理的环节包括经办人员、联系电话、法定时限、办理结果等信息项目, 并配有文字介绍和直观的业务流程, 使运行过程一目了然, 基本做到每个环节都有监督、每个环节都有记录, 实现风险源头可控、责任源头可究。

七、强化问责, 念好权力监督“紧箍咒”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规受处理, 这是保障权力正确运行的基本要求。该局积极畅通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形式, 通过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纪检监督和建立健全监督员制度、公示制度、意见反馈制度、定期报告制度等, 建立了与法治人社相适应的高效廉洁的运行机制, 形成了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 确保了“法治人社”制度横到边、纵到底, 织就了一张确保“法治人社”顺利实施的“安全网”。同时, 不断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对违反制度、不按制度办事、不按规则办事的启动问责程序, 严肃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通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基本建立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 构建了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通过改进行政执法工作, 该局创新了行政执法机制, 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 提升了行政执法水平, 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篇4: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展,给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此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当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实施法治化的学生管理,才能对学校和学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有效的维护和约束。

一、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深远意义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符合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要求。在党和国家召开的1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深刻的诠释了依法治国的内在含义,依法治国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保障。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实施法治化的管理,不仅契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还能切实的保障学生应享有的权利。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能切实的保障学生的权益。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本质含义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依法治校,能给负责学生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一个可靠的执法依据,帮助教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管辖的范围,避免出现越权管理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能够切实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对教职人员的抵触心理,并且还能协助或配合教职人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而拉近学生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距离。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中出现的阻碍因素

1、教职人员对学生管理法治化认知不足。高职院校的教职人员普遍认为主要任务是学生的教学工作,至于学生管理工作一般是教学工作之外的附加工作,所以在思想上并没有对学生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般是采用形式化的管理,即便之后学生管理工作采用法治化的管理,教师只是将它作为形式化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形同虚设。

其次,教职人员对学生管理法治化认知不足,还在于教职人员对法治化的学生管理认知过于浅显,并没有理解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实质,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权益进行合理的保护。致使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反感,甚至采取一些不当措施阻碍教职人员的学生管理工作。

2、学生过度重视权利维护无视学校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中,导致学生管理法治化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过度的重视权利维护,无视学校教职人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这种过度维权的行为也可以间接认为成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抵触。由于学生的过度维权致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无法取得其应有的成效。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的创新途径

1、将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治校,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将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建立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在校规校纪对学生的约束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在根本上减少学生管理法治化工作实施的一些难度,而且借助于校规校纪还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方便教职人员对学生实施法治化的管理。

2、加强学生管理法治化工作人员对法治化的理解认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的目的是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管理工作的教职人员,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思想上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对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工作进行深入的理解,具体包括法治化的规章制度、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在对法治化的学生管理有了一个明确认知的情况下,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既能快速的实现管理目标,还能减少和学生之间的权益冲突[3]。

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中规范学生的权利义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一些学生却借助于此,过度的采取维权行为,致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工作难以正常运转从而违背了依法治校的初衷[4]。为此,规范学生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所具有的法律权利,在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其次,让学生明白学生管理工作对自己的今后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减弱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排斥行为,进而缓和学生管理工作教职人员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使学生在不排斥的基础上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职人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落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工作。

4、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日常管理法治化。高职院校实施日常学生管理法治化,是对管理观念的一次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思想,改变传统强制花的学生管理模式,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建设以及法治教育,提升当下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其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职人员通过开展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工作,将法治观念渗透到每一位高职学生的脑海里,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并通过学生法治理念,明确自己应履行的责任义务,并认真遵守校规校纪,并履行自己的学生职责进一步的协助教职人员实施学生管理法治化工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开展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还是对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能够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积极的配合教职人员完善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相关工作,落实自己作为高中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职责。

参考文献

[1] 梁明.坚持依法治校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1,(4):119,121.

[2] 陈灵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问题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12):41-42.

[3] 杨青.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及其权利保护[J].湖北社会科学,2013,(8):151-153.

[4] 王丽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缺失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19):206-207.

篇5:坚持依法治村 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青坪村紧邻泥高乡,是全乡的北大门。全村辖6个中心组,21个村民组,共24平方公里,共有752户,总人口2923人。耕地面积7167.8亩,全为旱地,山林627亩,道德公路穿村而过,家家户户通上了电。村有一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62名党员。有五保户21户,低保户154户。,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导,2009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50元。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快推进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在加强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治,在自治过程中规范民主,在扩大民主上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县司法局、民政局及乡有关领导的帮助下,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全体村干部与广大党员、群众的密切配合下,青坪村在民主管理、依法治村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泥高乡先进基层党组织、泥高乡优秀村班子,2009年全乡综合考核第一名。现将我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村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组织村干部反复学习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及中央、省、市、县关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相关文件。村委会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时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落实组长负总责,副组长具体抓,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切实地做到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

二、深入学习,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民主管理能力和村民的法治意识。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普法规划和每年的普法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大家认识到“民主管理、依

法治村”的重要性,同时提高村干部的民主管理能力。

三、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理各项事务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才能使依法治村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平铺村在开展依法治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实践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工作:

(一)健全和完善了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保证了选举工作严格依法进行。村“两委”干部的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选举法》,实行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充分体现了村民的心愿。

二是建立和健全了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凡是村里的大事,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三是建立健全了以《青坪村村民自治章程》和《青坪村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制定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都报乡审查备案,坚持了合法性、针对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使村管理做到行之有规、处之有据,实现村民和村委会

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四是健全和完善了以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使村干部各项管理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健全完善了保障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了村民主监督小组。村民主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向全体村民负责。具体负责监督和检查村级财务,村民自治章程及其它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负责创建活动管理、监督和考评工作。二是建立民主监督平台,增加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村建立了村务公开栏,研究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宅基地使用等,受理群众对村里工作的建议、意见及有关违法违纪的举报,保证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处理村务。

四、扎实推进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稳定

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以来,由于领导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巩固村级班子。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村干部民主议事,依法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干事业谋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其他组织进一步理顺,基本达到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和经济组织为依托,其他村级各类组织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村“两委”较好地

坚持了民主议事和依法办事制度,对重大项目的决策都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既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部之间的隔阂,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过去村干部觉得棘手的一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如农村土地、宅基地的纠纷问题,过去一直困绕着村干部,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了,村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了,遇事找法的意识增强了,既减轻了村干部的负担,又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是进一步规范村级管理。在创建活动中,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照章办事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习惯。

四是村风民风好转,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通过深入开展法德教育和综合整治,全村的社会治安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处及时,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哪里发生、哪里调节,矛盾调处率达100%,杜绝了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上访事件。利用矛盾纠纷调解时机,以案说法,进行现场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在乡综绐办的指导下,加强与刑释解教人员的联系,不定期与其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改过自新,早日融入社会。在全村的共同

努力下,村风民风得到好转,社会稳定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五是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完善民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由于决策透明、科学,经营规范、管理民主,促进了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比上年同期增长9.7%。

篇6:坚持依法行政 保障行政法治

——谈谈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几点看法

行政合法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依法行政,它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内在品质和必然要求,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实施的任何行为都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实体规范和相关程序准则,具体地说,行政合法性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行政主体合法

首先,行政主体必须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这种组织既可以是行政机关或其职能机构,也可以是行政机关委托的其他非行政组织。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所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职务行为,属于一种组织行为或者国家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有很多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或受行政机关委托的其他组织的人员个人实施的,这些个人与行政主体的关系是一种代理关系,他们以行政主体的名义活动,在行政主体委托和授权的范围内,他们的行为具有行政主体行为的特征,其法律效果也直接归属于行政主体。其次,行政主体是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也就是说,只有依法行政拥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职权的组织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时才属于行政主体。再次,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应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各种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另外,行政主体要对自己实施的行政管理行为负责,承担行政法上的义务。在行政决定的有效期内,行政主体放弃自己的责任,不履行其义务的,行对人对它有请

求权。行政主体如果实施了不当的或违法的行为,就负有予以补偿的义务。行政主体如不能对自己实施的行政管理行为负责,承担应有的法律义务,就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最后,行政主体合法还应当是取得主体资格要合法。行政机关的成立要有组织法或其他合法依据,按照合法的条件和程序成立,行政机关如未正式成立,就不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

二、行为本身合法性

在这里,首先,行政主体要实施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其次,合法的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不是行政主体的组织所实施的行为,不能构成合法的行政行为。而且,不同的行政行为只能由不同的行政主体做出,越权者无效。然而,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在中国现行政府体制中,有的部门之间、机构之间职责与权限等的划分还不清楚,职能交叉、权限重叠,造成了互相推诿、互相掣肘,管理效率低下。对于这种情况,应通过职能分解,调整和转移部门之间的职能,划清职责权限,各负其责。再次,合法的行政行为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作为或不作为,这既包括实体法上的要求,也包括程序法上的要求。最后,合法的行政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效果的作为或不作为。行政行为的法律意义应表现为它能引起行政法律效果,行政主体认真履行行政职责,依法行政,不越权,不失职,行政合法合理,严格行使职权,这样的行政行为就能产生较好的行政法律效果。而对于不作为的合法行政行为来说,能否产生行政法律效果、具有行政法律意义或价值至关重要,这是不作为的合法行政行为可以成立的关键。

三、行为的内容合法

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或法律精神的要求,不得违背或超越法定的职权。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由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要求。从积极方面讲,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对行政主体设定的职权的要求;从消极方面讲,行政行为的内容不得违背或超越法定的行政主体的职权范围,不失职,不越权,不违法。

四、行为的程序合法

这是指行政主体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现代行政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行政权力日渐强化和扩张,面对这种态势,依法行政要求:一方面对行政主体适时地依法授权,使之拥有必要的权力进行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对行政主体行驶行政权力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为了保证行政主体能够合法地、适当地行使其职权,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和错用,保障公民的权利,要求行政行为设置行为程序,即实施行政行为的次序、方法和步骤。现代行政就是程序行政,这句活不无道理。中国的行政实体相对发达,行政主体的权力授予较多,而行政程序方面的立法还大大滞后,行政主体的责任在一些立法中尚不够明确,行政主体的行为还得不到程序上的周祥规范。因此,加强行政程序方面的立法,为行政行为的实施提供充分而全面的程序合法的行为模式,将是中国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原则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行为的形式合法

在依法行政的原则下,形式合法是指行政行为的表现形

式必须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它包括表现为语言文字的行为形式和表现为动作的行为形式都要合乎法律规范的规定,至于行政行为在形式上符合哪些法律的哪些具体要求,要因行政行为的不同和法律规范的不同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篇7: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以这三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立足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对政法工作的经验和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的全面、准确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司法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教育和引导广大司法人员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司法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总体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查找和清理当前司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一执法思想,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提高法律监督能力,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们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司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教育,着眼于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着眼于解决法律监督不到位,执法不规范、不文明,执法能力和办案质量不高等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应的突出问题;着眼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扎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扫黑除恶、查办职务犯罪以及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等各项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篇8: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

一、大力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工作

1.完善依法决策机制。 一是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 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 坚持每周召开局长办公会、局党委会, 对重大改革、重要规划、重大民生、政府重大投资和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决策提交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二是全面落实法制审核制度。 从2013 年开始, 政策法规处处长列席局长办公会, 参与重大决策的集体讨论, 并提供法律意见。 三是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自2011 年起与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顾问合同, 聘请律师参与重大事项、规范性文件、各种合同的法制审核及涉法涉诉案件的应诉和协调工作。

2.积极推动立法工作。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郑州市失业保险条例》、《郑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郑州市劳动用工条例》等3 部地方性法规。 配合郑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郑州市外来人员就业管理办法》、《郑州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郑州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 》、《郑州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 》 等10部规章, 完善了郑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法规体系。 制定《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完善了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法制审核、领导集体研究、公示、备案等程序。

3.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一是推行“五单一网”制度。制定了行政权责清单、行政审批清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 明确了101项行政权力、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并向社会公示。二是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制度。制定并不断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坚持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保障行政处罚相对人的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三是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印发了《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方案》。四是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行办法》规定, 追究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二、当前法治人社建设存在的问题

1. 部分领域法律法规缺失、 落后, 法规、规章立、改、废的任务繁重。 人事人才领域法律法规很少, 许多工作靠多年来形成的惯例进行管理;医疗保险领域至今没有一部规章以上的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的监督检查范围仅限于违反《劳动法》的违法行为, 对于违反人事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是否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一并查处, 在法律上是个空白。 《郑州市人事代理管理办法》、《郑州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郑州市外来人员就业管理办法 》 等政府规章制定于2000 年至2002 年期间, 已经不适应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 2005 年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郑州市失业保险条例》也需要及时修订, 等。

2. 机构之间职能交叉、 权责不清、 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现象突出。 郑州市社会保险局在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方面, 与郑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市社会保险稽查大队的职责不清;在对社会保险违法行为实施监督检查方面, 郑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市社会保险稽查大队职能重叠, 出现重复检查现象;在为社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方面, 仍然存在多个市场, 缺少统一资源配置, 等等。

三、构建符合郑州市实际的法治人社建设框架体系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 提出了法治人社建设的五大任务, 即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推进行政行为规范化, 扎实做好案件应诉工作, 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1. 进一步完善郑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规规范体系。 一是修改完善部分地方性法规、规章。 《郑州市失业保险条例》, 已经列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 郑州市外来人员就业管理办法 》已经列入郑州市政府2016 年的政府规章制定计划。 《郑州市劳务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1993 年) 、《郑州市人事代理管理办法》 (2000 年) 、《郑州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 》 (2002年) 三部规章制定较早, 也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修订完善。 二是大胆创新, 填补两个领域立法空白。 首先,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2014 年4 月国务院颁布的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主要法规依据, 但是其内容仍是以框架为主, 需要各地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细则。 郑州市拟在事业单位改革、职称改革、人才引进等领域进行创新, 变“政策引领”为“立法引领”, 将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其次, 完善医疗保险法规体系建设。 目前, 医疗保险领域内除了 《社会保险法》作为法律依据之外, 从国家到河南省、郑州市, 还没有相应的法规、规章。 郑州市拟在总结、归纳郑州市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研究制定郑州市医疗保险规定, 以政府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的形式颁布。

2. 推进行政决策体系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一是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 二是筹备组建专家顾问团, 将具备人事管理、社会保障、法学专业素养的专家、学者、律师、人大代表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家顾问团, 参与重大决策的论证。三是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组建高水平的法律顾问团队, 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参与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各类合同、办理行政案件等方面的作用。

3. 着重加强法治实施体系建设。 一是依法全面合理履行职能。按照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 整合行政执法机构、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资源、整合考试资源, 科学合理配置职能, 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完善权责清单制度。 在已经建立的权责清单基础上, 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 根据简政放权的要求, 及时修订, 严格落实。 三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依法执法。 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职业资格认定和职工工伤认定、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社会保险费征收与欠费强制划拨等执法行为。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 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严格执行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定期组织对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四是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 推行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 按照减少层次和环节、 提高执法效能的原则, 推进综合执法, 进一步加强相关处室和执法单位的协调和工作衔接。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规范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 五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 》, 加大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规范性文件的公示力度。 推进就业创业扶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职业资格认定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的公开。 依法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将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 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4.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一是强化内部监督。 以“两创一评”活动为抓手, 党内廉政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相结合, 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实行行政诉讼典型案例通报制度, 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是自觉接受外部监督。 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 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 接受代表们的询问和质询;认真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 加强舆情监控, 注重听取社会大众对人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篇9: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行政权力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各类行政主体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并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学界把“法治”概括为八个字:约束公权,保护私权。从这一本质出发,依法行政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涵。

(一)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合法

依法行政首先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和组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地位、资格和组织条件,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不是依法成立的或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那么,他的行为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合法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于法有据,同时,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现实中“只要初衷是好的,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也就无所谓了”的观念是经不住法律考验的。依法办事是政府行政的一个基点,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将好事办好。

(三)行使行政权力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在享有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当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不当行使权力、滥用权力、不作为、不尽职以及失职、渎职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二、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曾一度受到重视,行政法也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自1957年起,在“左”的思想干扰下,法律受到轻视,法治被否定,政策代替了法律,行政法滞步不前。在随后的“文革”时期,法律虚无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民主和法治惨遭践踏和抛弃。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依法行政无从谈起。

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正式推进的,可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9年,强调的是政府要依法办事;第二个阶段是建立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89年到1999年,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约束权力;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这个阶段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经过前面两个阶段,我国的法律体系已逐渐搭建起来,广大政府机关、行政人员的法制意识也得到了较高程度地提高,公民的维权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这个阶段我们党鲜明提出了要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回望历史,纵观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轨迹,从1978年,到党的十八大明确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新目标,至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重大任务,步履始终清晰、紧迫而坚定。

三、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措施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坚持职权法定原则。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自始至终需要有法律依据,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可否认,现在各方面工作的难度在加大,但是,再难也要依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果基层政府部门还迷信于行政强制,习惯于通过强制的方式推行禁令,将工作简单化,只追求结果,不顾实际,不注重程序,那样,只会引起民怨,而且违法的是政府,被推上被告席的也会是政府。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没有界限,权力就会无休止扩张。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行政机关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即制定一份权力清单,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没有什么权力、能在多大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样才能有效杜绝失职、渎职行为,這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

政府要列出自己的权力清单,关键是简政放权。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就是简政放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指出,以大幅精简下放审批事项为重点的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截止到2014年底,国务院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下放708项。用网络上流行的话来说,为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国务院也是“蛮拼的”。所有这些充分显示了中央推进审改的决心。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也陆续浮出水面,全国各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这是对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主要内容提出的明确要求。从此政府的决策不再是一人一言一决定,而是人员专家化、程序法定化、责任终身化、结果合法化的一项机制。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实际上就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决策者都要对自身的决策负责任,不能随意做决策。决策终身追责,必将“倒逼”广大领导干部谨慎决策,谨慎用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敬畏民意用好决策权,既注重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立足当地实际,立足长远发展,为群众谋求长远利益。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在行政执法体制方面老百姓反映最多的的问题就是,“有好处就抢着干,有责任就踢皮球”——权责交叉、界限不清、多头执法,执法“缺位”、“越位”、“错位”,对此,老百姓深受其害,反映强烈。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就是改革的重点。《决定》针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出要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等具体措施。相信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钓鱼执法、选择性执法、养鱼执法等问题。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规范执法行为。衡量和判断执法工作的成效,既要看法律效果,更要看社会效果。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期待要求。既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要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改进执法方式,理性文明执法,注重语言规范、行为规范。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完善执法程序。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一些敏感复杂案件的处置,如果执法程序规范严密、公开透明,就能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执法瑕疵而授人以柄。

上一篇:老舍的《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下一篇:14学术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