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24-04-13

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选8篇)

篇1: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清水县以乡、村两级换届工作为契机,坚持“五个并重”,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建设与服务并重,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按照村阵地建设“六室八有”要求,采取“上面争一点,财政拿一点,单位帮一点,项目挤一点,自己筹一点,党费补一点”的办法,筹资1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7个,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落实村干部坐班制度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充分发挥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五个中心”的作用,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选拔与培训并重,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始终把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通过换届选举、公开选拔、组织选派等途径,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选拔“双带”能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通过集中轮训、参观考察、座谈交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理清思路,提升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严格落实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通过办理养老保险和离任生活补贴、考录乡镇公务员、推选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等激励措施,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公开与管理并重,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落实党务公开、党内重大事项通报和双向述职等制度,确保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三双”工作法和党员公开承诺制,农村涉农惠农政策、项目建设等重要事项和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经过民主议事决策程序得到有效落实和解决,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

考核与奖惩并重,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细化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标准,靠实了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加大对基层党建和创新工作的表彰力度,激发和调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注重考核结果运用,使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整体发展。

创建与引导并重,构建和谐农村新风尚。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分类提升”工程,推行党员与困难户、五保户、残障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树立了一批“引、帮、带”的先进典型。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及两个网络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培训,组织农民走进文化大院,邀请专家讲农课、利用网络学农技、图片展览转风气,用多种形式促进党员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学本领,教育党员群众讲道德、讲文明、讲诚信,不断提升广大群众整体素质。

篇2: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引导与激励并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踊跃参与,社区建设难以顺利推进。在宣传引导上,一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进一步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策划和报道工作,着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和为百姓带来的好处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激发农民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营造有利于新型农社区建设的舆论环境。二要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乡、村干部,逐家逐户,耐心细致、推心臵腹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知道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利于财产保值增值、收入受益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利于维护、提升他们的切身利益、具体利益,提高群众理解、参与和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组织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已建成新型社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举案说法,转变其思想认识,努力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要我拆”为“我要拆”,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在激励措施上。对干部,要奖惩促动。将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的好坏与政策支持、财政奖补和干部使用等挂钩。对新型农村社区综合考核排序前列的乡镇,对乡镇主要负责人给予重奖,并优先提拔重用;对优秀新型农村社区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对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拆旧效果好、入驻率高、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排名前列的村党支部书记,采取交纳养老保险和每月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予以奖励。对群众,要激励引领。在拆迁补偿方面,原则上采取货币补偿和产权臵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主动拆迁的农户,在安臵房选址、房屋面积、资金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对率先入住社区的,给予资金、实物等奖励。(二)规划与建设并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是前提,是先导、是龙头、是标准。规划要有前瞻性。适度超前,既要着眼当前,更要注重今后的发展变化。按照50年,甚至100年不落后的标准,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要有可行性。摸清各村基本情况、产业分布、民俗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状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传承历史,挖掘内涵,彰显优势。建设设计要体现自然和人文特点,沿袭当地风俗习惯和地形地貌,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的建筑风貌。住房设计要样式多样,满足不同家庭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不同的住房标准。要有衔接性。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有机衔接,并注重单个项目的形象设计;要与产业规划同步,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统筹考虑社区布点与产业布局;同时,社区试点要与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机结合。要有权威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已开工未审批的社区,抓紧完善手续,加快报批。规划一旦编制,就要严格执行。严格控制群众“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无规划的房子”。对“双违”现象制止不力或发现“以罚代管”现象的,对其责任人严格问责、处理,确保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规划有序建设、规范建设。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群众自愿、利益引导,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稳妥推进。在建设方式上,采取群众自建和开发统建、邻村联建相结合,联体别墅和多层、高层住宅楼并建相结合。在社区布点上,坚持依城(城镇)、靠集(市)、沿路、近水、临园区(企业)、邻校(医)等原则。在建设模式上,可采取以下六种模式:一是产城融合型。采取政府引导、商业开发方式,对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进行改造,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土地,变农民为市民,为城市发展、工业项目建设拓展空间。二是城镇改造型。对乡镇政府驻地或周边村,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三是整村搬迁型。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拆迁、环境不适宜居住的行政村,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重新选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四是强村兼并型。对交通便利、地理位臵好,有产业基础、商贸条件,经济实力和班子战斗力强、居住较为集中的行政村,通过建新拆旧、滚动发展的方式,逐步兼并周边村、班子软弱涣散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五是能人帮带型。鼓励本地在外有实力的能人,返乡投资社区建设;也可把解决社区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等需求结合起来,鼓励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六是文化传承型。如依托古村镇复建改造,围绕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等。

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建设的同时,要完善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求医求学求乐等需求。按照“农村社区城市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五配套”。一是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做到道路设施、供排水设施、供电设施、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公厕和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美化亮化体系等全部配套到位。二是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有科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停车场及办理婚丧事宜的场所等。三是配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好生产生活资料超市、托幼托老、餐饮洗浴、集贸市场、金融邮电、网络通信等经营性便民服务设施。四是配套产业创业就业项目。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配套产业和创业就业项目,推动一部分农民就地“转业”、就业,化农民为产业工人。五是配套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好社区服务中心,有满足公益性、中介性服务需求的治安警务、法律援助、人口计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产权交易等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并配套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协会组织等,就地把农民转化为市民,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城镇化、社会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三)建新与拆旧并重。

新型农村社区,重在建、难在拆。建新时,一要处理好现代风格与历史风貌的关系。以现代理念、城市思维规划建设,结构注重合理,外观注重艺术,格调注重新颖,做到大气洋气雅气。同时充分考虑资源配臵、历史沿革、群众的当地风俗、生活习惯,保留历史文化,保护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乡土特色。二要处理好建设质量与速度的关系。质量上,严把招标投标关、市场准入关、材料进场关、监测检验关、竣工验收关“五道关口”,贯彻政府监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农民参与“四位一体”,全程监管,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建设精品工程,打造百年社区。在速度上,坚持快中求好、又好又快。有条件的地方“拖不得”,没条件的地方“急不得”,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对每个新型社区,都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建设内容、资金筹措、施工进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能快则快,确保完成。三要处理好依规建设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在规划设计、项目招投标、建筑安装施工,以及产权臵换、拆迁补偿、土地流转等方面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同时,坚持人民意愿为上,让群众在规划选址、设施建设、户型设计、居住位臵和质量监管等方面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实现群众满意。拆旧时,首先要为民,让农民的财产保值。农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受益者而不是受损者,在评估、臵换、补偿、土地征用等方面,公平合理定价,切实维护其利益,合法、合理、和谐拆迁,并在搬家、过渡安臵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补贴。将社区土地性质以招拍挂形式变更为国有性质,为入住农民办理产权证。同时,相邻乡镇在拆旧定价上,不应有大的悬殊。对长期在外工作或务工经商、非拆迁范围内的群众,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并自行拆除房屋的,可与所在乡镇政府先行签订协议,乡镇政府可按本地现行拆迁补偿办法或据实予以补偿、臵换,并给予适当奖励;对其进城购房者,也可给予补贴。其次是惠民,让农民的财产增值。在对旧村实行整体或连片拆迁、统一整理复垦耕地、保证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对土地综合整治中实施挂钩的项目,节余指标在项目验收后,可以实行有偿转让。把土地整理开发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把节约出土地的升值主要用在农民身上。

(四)投资与融资并重。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是关键。应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整合资金相结合,有效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市场运作一部分。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发商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等多种方式参与社区建设,积极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发放贷款,不断增加对社区的信贷投放。二是政府投入一部分。加大县、乡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贴息贷款、减免审批费用等形式,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整合使用一部分。积极整合全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交通、教育、农业、水利、文化、卫生、林业、环保、住建和标准粮田项目建设、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等一切涉农资金,集中投向新型农村社区。把整合的农口资金发展特色经济;整合的交通、土地、城建政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社保资金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对规划确定的撤并村庄,不再安排除农业基础设施以外的其它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部门支持一部分。县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对社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在规划编制、土地供给、居民入户、项目报批、企业开办、企业税费、土地流转、技能培训、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优惠,在产业政策、科技信息、融资担保、管理咨询等方面给予支持。五是土地收益一部分。通过城乡建设用地臵换指标有偿转让,积极盘活建设资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臵换出的土地,可以以挂钩指标的形式,实行挂牌拍卖。拍卖收益除国家政策性收费外,其余全部返还拥有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臵换增加的土地级差收益,也主要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已复耕土地,及时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六是群众参与一部分。按照群众自主、自愿的原则,通过投工投劳、出资出物、(可再利用物资)折款拆物等方式,支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可探索规划一步到位、群众自筹自建模式进行建设。

(五)安居与乐业并重。

篇3: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职工思想动态在一线掌握。自“面心实”活动开展以来, 集团工会重点建立了基层工会先进典型报告制度、劳动关系预警报告制度、职工信访案件督办制度、职工接待制度等, 形成了深入基层、深入职工、调查研究、指导服务、解决问题、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的长效机制。近一年来, 工会机关干部和各基层单位工会主席, 围绕企业管理和职工思想动态积极开展调研, 形成调研报告70余篇, 为集团公司的各项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在一线落实。集团工会紧紧围绕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不断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机制、提高帮扶水平。上半年共慰问特困职工222人次, 发放慰问金34.68万元。慰问特困退休职工144人次, 发放特困退休职工慰问金16.5万元。“三八”前夕, 为1760名女职工办理了安康重大疾病保险, 为2218名女职工进行专项体检;安排2300名先进模范代表和脏险累岗位职工赴丰宁坝上、北戴河和白洋淀职工疗养培训基地疗养。通过开展上述工作, 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 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劳动竞赛在一线推动。集团工会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职工开展了以“对标挖潜, 提质增效”为主题的劳动竞赛, 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上半年共有1350个班组、32982人次参加劳动竞赛活动, 参与率达到95.23%, 共完成竞赛指标329项, 技术革新3649项。集团公司拿出近80万元对劳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优胜班组进行了奖励, 激发了职工在劳动竞赛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化管理在一线开展。集团工会围绕年初的总体部署, 以“自主管理提指标, 增加效益惠你我”为主题, 开展了班组自主化管理活动, 实现压力传递, 做到全员、全过程降成本。集团工会评选出200个明星班组, 又在此基础上选拔出16个标杆班组。通过典型引路, 班组职工的责任心增强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集团公司最基层的管理活动得到了加强。

篇4: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今年以来,汝南县农信联社以“保增长,抢市场”作为做好存款工作的总思路,坚持“五个并重”,进一步做大了存款总量和市场份额。“五个并重”就是依托网点优势、渠道优势和服务优势,实施“农村市场寸土必保、城区市场寸土必争”存款营销战略,充分挖掘潜在储源,抢占储蓄存款市场先机,坚持农村揽储和城区揽储并重。进一步加强与县政府及财政、新农合、新农保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摸清对公存款账户家底,强化对公存款营销力度,确保对公存款稳中有升,并首次突破9亿元大关,达到90904万元,坚持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并重。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由“拉存款”向“拉客户”转变,由柜台正常营业向业余揽储延伸,坚持柜面服务与上门服务并重。改变以往侧重月末、季末、年末存款余额考核方式,将日均存款余额考核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内容,提高日均存款余额考核分值占比,力促揽储工作重心转向增加日均存款余额,确保存款稳定增长,。以实施文明规范服务为抓手,细化客户资源,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巩固基础客户,发展优质客户,培养黄金客户群体,大力提高客户的依存度和资金的归集度,坚持基础客户和优质客户并重。截至2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61969万元,较上年底增加50325万元,市场份额提高到41. 37%。

篇5: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落实“五个到位” 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永新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永新,地处赣西边境,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25个乡镇(场),241个行政村,2339村民小组,人口50万人。面对区位偏僻,经济基础差,贫困人口多的实际情况,四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强化措施、规范管理、突出亮点等手段和办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均衡协调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百里三带”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思路,开展百里党建示范带、百里产业发展带、百里村容整治示范带的“三带”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均衡发展。四年来,我县共有426个自然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涉及农户19955户,人口86490人,共完成改厕18919户,完成改水19955户;试点村所有主干道和巷道得到了整修和硬化,共硬化主干道370公里,硬化巷道612.3公里,绿化植树7.5万棵,实现了试点村群众“走平坦路,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的目标。同时,积极引导试点村发展农村产业,切实帮助试点村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形成一批蚕桑、蔬菜、苗木、油茶、鱼苗等特色产业,围绕县内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原料基地,促进试点村经济稳步发展。目前,一幅幅风格各异、环境优美的和谐新农村的动人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由衷好评。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一、坚持领导到位,层层建立责任制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领导及县直单位抓新农村建设责任机制,在全县形成共识,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 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几年来,始终坚持定期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定期召开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抓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县四套班子领导做到挂一个乡镇,抓好一个点。在机构建设上,县、乡均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都建立了新农村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子成员包片抓,一般干部驻村抓的工作格局。每个村点均做到了由乡镇班子成员驻村抓建设,县直单位班子成员带队帮扶建设的指导帮扶机制。配备了县新村办专职领导,强化了乡镇新村办的组织力量。在制度建设上,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抓手,编写了《永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操作规程》,具体制定了乡镇新农村建设考评细则和县直单位帮扶新农村建设考评细则。每年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十年为民办实事之首,纳入到全县重点项目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县、乡两级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内容,从而有效增强了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工作安排上,县委、县政府四套班子领导每年多次深入试点村调研,四套班子领导都坚持定期到自己所挂乡镇召开调度会,统筹协调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强化工作督查作用,推行了“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小结,年终总考评”的督查指导制度。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定期带队督查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督查通报,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在坚持县乡两级高位推动的同时,注重发挥村组两级基层组织作用。试点村所在行政村党支部成立了试点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党支部书记现场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此外,注重发挥基础群众自治组织作用,要求试点村都要成立理事会,民主选好村理事长,试点工作做到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把高位推动与发挥基层作用融入新农村建设全过程,在组织领导上确保新农村 建设整体推进。

二、坚持资金到位,确保建设需要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县级财政拮据的实际情况,采取用活惠农强农政策,合理捆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积极引导社会捐赠和群众筹资等方法,建立了“财政出一点,部门帮一点,项目衔接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群众筹一点,镇村垫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全县新农村建设资金所需,做到项目资金不留缺口。

一是财政足额预算。四年中县财政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累计达1800万元(其中2007年、2008年、2009年每年均在500万元以上),是近几来县级财政预算配套用于社会事业资金最多的项目之一。二是单位尽力帮扶。每年都组建了县直单位帮扶工作组驻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做到了一个试点村安排一个工作组。同时,出台了《县直单位帮扶新农村建设考评细则》,视帮扶部门的经济状况明确规定每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并把它纳入到重点目标考核中,对增加帮扶资金的实行不封顶加分奖励。四年来县直单位帮扶资金达650万元,物资折价260余万元。三是合理捆绑项目资金。县委、县政府采取“统一安排,用途不改,各司其责,各记其功”的方式整合涉农资金,形成“以试点村为中心,涉农项目围绕试点村转”的投入格局。整合农村饮水、交通、“168”工程、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医疗所建设、农村阅览室信息文化建设等项目资金2800余万元,合理有效投放到试点村中,缓解建设资金不足,增强试点村的建设能力。四是引导镇村垫资助建。通过对乡镇重点目标考核工作实行不封顶加分的奖励政策,鼓励乡镇多安排资金支持试点村建设。四年中,乡镇共安排了新农村建设资金300余万元。村组集体投入试点村资金162万元。如高桥楼镇莲花坪村利用拆除村中空心房后空出来的土地进行规划,打好建房基脚后拍卖给建房户,所得资金全部用 于本村的新农村建设。五是激发群众筹资投劳。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改变过去上报了就定点的做法,明确提出了群众自筹资金多、“三清三改”动作快,群众积极性高的优先扶持原则。这一做法极大激发了群众的建设热情,起到了小资金撬动大投入的“杠杆”作用。经统计,四年中试点村农民共筹资1604万元。投工投劳51.3万工日,每个工日按60元计算,折款 3078万元。群众出了钱,出了力,对建设成果倍加珍惜,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高涨。烟阁乡烟阁老居试点村所用沙石全部由群众从河滩上采运回来,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开支。烟阁乡对门村原先没有进村道路,村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为修好主干道,全村男女老少奋斗一个月,没花一分钱就开挖出一条长700多米3米宽的进村主干道。紧接着,又奋战了一个星期自己动手把这条主干道全部硬化完。六是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县委、县政府通过永新周报、县电视台、永新网站等媒体,大造声势,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知名人士捐资捐物,支持新农村建设。各试点村理事会也通过去信去函、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本村的新农村建设设想与做法,许多在外工作人员和创业人士得知自己家乡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后,纷纷慷慨解囊,回报桑梓,四年全县共接受社会捐赠资金近2000万元。

三、坚持措施到位,凝聚工作合力

四年间,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头件大事来抓,通过建立“统分结合、分工负责”工作协调机制,引导和发挥部门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助推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在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资金筹措,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坚持定期调度,科学安排,规范管理。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全县性的会议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及时充实县新村办,配备专职领导,调备精干力量,充分发挥了县新村办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县新村办编印发《新农村建设操作规程》,规范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通过永新周报、县电视台、政府网站、新农村建设简报和网站等媒体,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好人好事、好经验、好作法及时通报表扬,为新农村建设推波助澜,通过宣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全县形成了“赶先进,耻落后”的争先创优氛围,推动试点村建设一年比一年好。县水务局结合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把饮水资金优先配套安排到试点村;卫生部门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积极为试点村建设医疗服务室,疾病控制部门积极配合试点村改水工作,大力支持试点村进行水质检测;农业、交通、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都把建设项目配套到试点村;文化广电部门结合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万村书库”工程,大力实施文化进农村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文化“一村一品”,培育农村文艺队伍,发展农民业余文艺组织,优先在试点村建设文化资源共享网点和图书阅览室,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了试点村群众文化生活。

四、坚持管理到位,建立推进机制

一是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新村办及时协调有关单位和人员到试点村编制规划,并督促其按照规划搞好建设。在编制建设规划同时,加强对名胜古迹规划保护,做到建新村与保护古村文化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既很好建设了新农村,又让古村遗址、古村文化重焕光彩,再现生机。

二是加强资金监管。2007年,县纪委、监察局、新村办,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暂行办法》,要求乡镇纪委书记和村纪检员参与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这一做法,一直得到了中央、省、市纪检监察部门的肯定。建立了资金测算制度。各试点村根据实际,做好项目建设计划,测算出所需建设资金,按照“已筹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选择安排建设项目和确 定群众自筹资金和应投工投劳量,做到资金使用有安排、有计划,量入而出。实行了建设资金使用公示公告制。各试点村对项目规划、上级资金补助、群众筹资、投工投劳等做到事前和事中公示,尤其对社会捐赠资金以喜报的形式及时向村民公布。通过定期公布和公示,消除了群众对资金使用的猜忌和担忧,激发群众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实行了用奖补资金调度试点村进度,坚持了改厕化粪池完成90%以上才能拨付第一期资金、完成改水才能拨付第二期资金的原则,通过按工作重点和进度拨付建设资金,有力地调度了各村的建设进度,确保了建设质量。对试点村建设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制,推行了建设资金“五笔”审鉴制度,即试点村发票均由理事长、村主任、村纪检委员、各乡镇新村办主任和乡镇纪委书记五人审核、审鉴,确保了试点村资金用到实处。

三是规范建设程序。在建设中突出改厕重点,坚持先改厕,后改水,再改路的建设程序。用政策推动去确保改厕工作开展,注重发挥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使改厕工作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改厕工作的推进,促进了改水和拆迁等工作。因为改了厕就需要改水,对此群众迫切要求在改厕的基础上尽快改好水。各试点村群众纷纷采取打井取水、引山泉水、单户供水、接自来水等形式开展了改水工作,并在改水的基础上,开展了拆迁和改路,使“三改”工作紧密结合,有序推进。

四是强化村庄功能分区。结合“三改”工作,因地制宜,强化村庄生活区、产业区、休闲区三大功能分区,注重亮点打造和细节处理,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切实改善村庄环境。

高质量抓好村庄生活区整治建设,突出整治效果,实现村庄美化净化。在狠抓改厕率的同时,提升对卫生间的建设档次,高标准打造卫生间,以乡镇为单位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材料,统 一安装,既方便了群众,又提升了档次,也节约了成本。此外,我县还结合改厕工作,大力实施沼气建设。在确保改水率的同时,积极实施自来水“进厨入厕”工程建设,将自来水安装到农户厨房、卫生间、方便群众使用。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安装热水器,对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统一补助500元,推进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在改路工作中,按照平基、开沟、垫层、硬化“四步法”扎实推进,保洁了道路质量。各村点在平整路基时,在房前屋后道路边开挖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和三面硬化,杜绝了村内污水雨水乱流,确保排水通畅,提升了村庄环境自净能力。加大对试点村整治建设力度,大力整治村民居住区环境,改变有“脏乱差”现象,加大茅厕、猪牛栏和破旧房屋的拆迁力度,做到村中不留茅厕和猪牛栏;对破旧房屋不能整修的,均给予拆除。在拆迁的基础上,抢抓时机,见缝插绿超前做好村庄绿化工作。试点村还结合本村实际,对村庄内的围墙、菜园围栏进行整修装点,提升了村庄建设品位。按照“户有桶、庄有炉、运有车、村有保洁员”的要求,加强村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选聘了保洁员,通过划分卫生包干区,村民家庭保洁制度和分类分拣制度,使村庄长期保持干净、卫生、整治。

多形式打造产业区,充分挖掘各试点村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根据镇村的区域位置、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等因素把试点村分为城郊型、农区型、山区型、集镇型等4种类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城郊型重点发展蔬菜种植,着力培育“两栖农民”,农忙下田,农闲进城务工。农区型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围绕我县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建立农业基地。山区型大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集镇型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规范整治集镇农贸市场,引导农民从事工商产业,增强农村市场活力。根据各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需要,对村庄内部的猪牛栏进 行拆除,加大了人畜分离力度,促进村庄干净整洁,同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集中养殖区,促进了试点村养殖业的发展。

在狠抓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结合试点村群众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增设各项娱乐建设设施,集文化、宣传、娱乐、健身于一体,高品位打造休闲区。各试点村都建有露天休闲场所,场所内建有凉亭楼阁、有石台石凳,花草遍地,有健身器材,供村民茶余饭后消遗游玩。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的祠堂,对其精心整修、包装,打造成村民活动中心,在活动中心内设置农民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等文化娱乐设施,让农民群众闲时到活动中心读书看报、打球娱乐。共建设露天场所371处,各类室内活动室289个,安装健身器材278套,修建宣传栏5922平方米。在文化基础好文艺人才较多的村庄组建农民文艺队,通过文艺演出,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知识,着力打造文化“一村一品”,加强对农村文艺人才培训,指导开展文艺活动,深入开展送书送科技、送法律进村活动,同时组织各乡镇、各行政村利用农闲节假日,以村组文艺队为骨干,采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试点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在全县新农村建设村点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新农村社区为平台,组织群众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妯娌、文明卫生户”等群众创评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文明信用户、农村致富能手、农民创业标兵”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弘扬社会公德。

五、坚持督查到位,促进协调发展

篇6: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

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饶阳县按照省委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立足本县实际、认真谋划启动、精心组织实施,坚持做到“五个三”,推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发挥三个作用,摆正角色站位。该县发挥多方优势,积极谋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了上下齐心、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承上启下的特点,让乡镇在活动中当先锋、打头阵,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各乡镇在第一时间为驻村工作组解决生活和工作难题,确保了工作组住得下、蹲得住、展得开;选派副科级干部担任联络员,帮助工作组协调解决活动开展中遇到 的难题;下属各站所也安排专人为工作组提供各种代办服务,全力支持工作组帮扶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主体作用。村“两委”班子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在工作组的帮助下,结合本村传统和实际,调动全村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发展措施,努力实现民富村强。五公镇南张保村从增加群众收入和集体积累出发,精心谋划了投资726万元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和育苗场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后将显著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充分发挥工作组的帮扶作用。省、市直单位驻村工作组充分利用自身政策理论水平高、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优势,积 1

极宣传上级精神,讲解惠民政策,解决基层矛盾,跑办政策性资金和项目,切实改善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潜力。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为寨子村制定了加强基础设施、发展棚室产业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解决资金、技术难题;

注重三个结合,凝聚发展合力。该县在活动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凝聚发展合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一是与上级政策结合。活动开展以来,省、市相继出台了加强基层建设的专门政策,在项目和资金方面向帮扶村倾斜。该县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引导工作组研究好、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加大沟通跑办力度,为基层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二是与帮扶村村情结合。活动开展以来,该县30个驻村工作组切实发扬务实亲民作风,认真开展走访调研工作,进村入户问民事、察民情、听民意,先后共组织召开座谈会80多场次,发放明白纸8600份,初步掌握了帮扶村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经过精心谋划,反复论证,初步确定了147个重点帮扶项目,部分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三是与部门职能结合。各驻村工作组紧密结合部门职能,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技术、资金各方面优势加大支持帮扶村发展。目前,该县18个县直部门制定了覆盖全县30个帮扶村的帮扶方案,安排专项资金、专门项目支持帮扶村的发展。县教育局计划投资260万元维修改造3所小学、新建3所幼儿园;县水务局计划为9个村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村内管网,确保饮水安全。

把握三个关系,实现泽惠于民。该县始终把握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活动内容,通过把握好三个关系,真正做到泽惠于民。

一是把握好民生与民心的关系。在谋划项目办实事时,驻村工作组都会召开村民大会或者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实施中,都聘请村民代表担任监督员,进行全程监督,让人民群众参与整个民生工程,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活动中,县电力局为帮扶村新上变压器5台;县交通局在出资2万元支持所驻村建设的基础上,又争取到了乡村公路重建项目。二是把握好扶持与扶贫的关系。从帮扶村村情出发,坚持“输血”和“造血”两手抓,驻村工作组在解决一批亟待解决问题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帮扶村自我发展能力上,通过强班子、搞培训、提素质等途径,帮助群众转观念、拓思路、谋发展。目前,该县财政局、民政局等6个驻村工作组已协助所驻村完成村“两委”换届,选出了能干事创业的好班子;市教育局、县农牧局组织科技人员为所驻村进行了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场,受训人数达到1500余人,切实提高了农民的致富能力。三是把握好激情与感情的关系。各驻村干部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怀着激情为民办事,扎实开展调研走访工作,与群众面对面讨论,心贴心交流,让群众真正了解驻村活动、认可驻村干部、支持驻村工作,到目前,全县各工作组已累计走访2770户。同时,该县建立了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分片组织召开了2场驻村工作研讨会,深入交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感受和心得,及时推广了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调研走访“四步”工作法,进一步激发了驻村干部的工作激情。

实现三个对接,确保活动实效。该县牢牢把握活动主题,努力实现活动与县域重项工作对接,确保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一是与改善民生相对接。从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饮水、用电、道路、通讯、文化、卫生、教育、保障等问题着手,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确定了147个帮扶项目,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方案,争取年内全部完工,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二是与促进和谐相对接。扎实开展“三抓一保”活动,驻村工作组在走访调研中对可能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重大纠纷问题、信访隐患问题进行重点摸排,对村民之间有矛盾纠纷、有不稳定情绪、有信访苗头的的人员做到“必访必谈”,提前介入做好疏导工作,截至目前,共清查出矛盾隐患220处,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00个,切实把影响稳定的因素就地化解。三是与提速发展相对接。该县把活动开展与全县实施的“项目主导、农业转型、城建突围、文化提升”四大战略的重项工作紧密结合,把活动开展作为推进“四大战略”的有力抓手。驻村工作组积极协助谋划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棚菜产业,引导群众走出去开阔视野,组织种植户外出参观10次,涉及350户500多人次。五公镇年内计划新增百亩大方6个,新增棚室1350个,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积极跑办为9个帮扶村建设农家书屋,发放文化资源共享物品,满足农村文化需求,为打牢农村基础,提升发展潜力,实现提速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抓好三个建设,发挥长期效益。该县着眼长远,注重发挥长期效益,通过抓好三个建设,增强基层发展后劲。一是抓好“两

篇7: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15年05月07日 09:23:52

2014年5月8日,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机关视察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五个坚持”的要求。“五个坚持”是总书记结合多年来亲身工作经历,对党办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地位作用、工作规律的系统论述和深刻总结,是新形势下做好党办工作的根本遵循,更是党办干部的行为指南,也是党办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和必由之路,为各级党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当好党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智囊团、参谋部、协调部、服务部,必须适应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深入践行“五个坚持”这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县委重大举措、重要活动、重点工作,搞好超前服务,当好参谋助手,努力将办公室打造成为政治上的先进机关、服务上的高效机关、作风上的表率机关,全面推动县委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说,要强化“五种意识”:

一是要强化政治意识。讲政治是党办工作的灵魂和第一要求,也是党办工作人员的修身之道,谋事之基,成业之本。习总书记强调“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就是希望党办工作 人员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特别是遇到大是大非、大风大浪、利益诱惑甚至遇到生死考验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永葆忠诚之心,永怀赤诚之志,永葆党办姓“党”的本色,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经得起政治考验,耐得住艰苦磨练,抗得住各种诱惑,担得起服务重任,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践行者,做对党最忠诚、最牢靠的干部。一定意义上讲,县委办公室就代表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讲政治,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办公室工作“事事无小事、件件是重点”,思想上、工作上、言行上必须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正确贯彻县委的各项决策,准确把握县委精神和意图,始终牢牢把握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主旋律和基本要求,自觉站在县委的高度、全县的大局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信息反馈、调查研究、督促落实等手段把县委决策、意图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确保县委决策落地生根。

二是要强化发展意识。经济建设是全县的中心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综合职能部门,必须贴紧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不跑调,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 摇,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当好参谋员,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意见。办公室作为县委的“外脑”,必须改变“忙于办事,疏于谋事”的状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参与,积极进言献策。要善于抓住影响发展的重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及时反馈信息,通报情况,提出推进和完善建议。特别是要重点围绕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城乡建设、深化改革及民生工作等方面,侧重于相关政策研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突出抓好重、大、急信息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信息的报送工作,确保领导第一时间掌握具体情况,科学作出处置。当好督查员,切实承担起协助县委抓落实的重要职责。督办检查是推动县委决策落实的重要环节,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抓住县委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贯彻落实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抓住领导最关心、群众最关注、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真督实查,叫板求真,把县委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当好调度员,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协调是办公室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要按照对上协调注重原则性,对内协调注重灵活性,对下协调注重指导性的原则,搞好综合协调,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县委各项工作实现高效有序运转。

三是要强化大局意识。习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 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面临的发展形势都十分错综复杂,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繁重。作为一名党办工作人员,必须对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方位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自觉把讲大局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来强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来培养,作为一种政治纪律来执行。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县委办公室要发挥好“三服务”作用,就必须与县委站在同一个层次上思考和研究问题,时刻关注大局,认真研究大局,准确把握大局,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特别是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不论处在什么岗位,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始终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主动想事,主动谋事,主动干事,周密安排、积极参与各项事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做到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政令喊到底,严禁顶着不办、拖着慢办、消极应对,真正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由弱变强、转败为胜,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从而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忠心拥戴。所以说,增强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是县委办公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总要求,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在为县委决策当参谋时,在谋划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时,在落实县委各项安排部署时,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把“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经常深入到困难大、生活艰苦、群众意见多、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篇8:坚持“五个并重”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

本文作者:koler1982

“三资”清理专报

2010第1期

永年县三资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3月20日

永年县全面部署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

2010年3月18日,永年县召开了全县清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工作会。会

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邢乃玉作了题为“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有关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党委书

记、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取得实效。

会议指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既是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客观要求。农村“三资”问题始终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多发领域,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从而导致和诱发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各种不廉洁行为和违纪违法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必须大力开展清理农村“三资”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有效地

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会议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要搞好宣传发动,认真传达全县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农村“三资”清理工作;统一群众思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三资”清理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电视、标语、公开信,宣传栏(单)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要开展自查自纠、摸清底数。要对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项目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乡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自查自纠工作过后,县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督查和重点抽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清理工作走过场的单位进行督促整改;对不符合清理规范工作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并要求各纪工委和乡镇纪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中发现和查办一批典型案件;要进行集中

整改。对核查分析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改完善,该补记入账的补记入账,该退赔的退赔、该清收的清收、该纠正的纠正,该立案处理的立案,妥善处理好被擅自占用的集体资产、资源。在农村资源对外投资业务和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必须由集体决策,实行招投标制度,并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机制,投资收益及时入账;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实行村财乡管;规范财务工作流程,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完善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资金审批、债务管理等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步入正规化、科学化轨道。

为切实做好全县农村“三资”清理工作,永年县制订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关于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清理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了清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纪委《2010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在保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全面加强监管工作,充分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努力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水平;目标要求是,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起权责明确、产权明晰、公开透明、监督民主、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农村基层消极腐败现象发生,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案》明确了清理的对象和范围是全县各个行政村。清理范围是2006年以来村级财务运行情况,主要包括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项内容;将标本兼治、重在规范,统筹谋划、有序推进,明确重点、注重实效、民主清财,民主监督

作为贯穿整个清理工作基本原则,把整个清理工作分成宣传发动,自查自纠,重点核查,集中整改,建章立制五个阶段进行,明确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段。为加强对清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该县还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为组长,县纪委副书记、县委农工委书记、农牧局农业生产办主任为副组长,财政局、民政局、农开办、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国土局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纪委,办公室主任由县纪委副书记兼任,确保了清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有序地进行。

报: 市纪委 县委 人大 政府 政协

送: 县纪委各常委 各成员单位负责人

上一篇:电子政务概论答案下一篇:<<代数式>>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