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

2024-04-23

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精选6篇)

篇1: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

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当前职业学校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现就如何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生;综合素质;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吃苦耐劳、遵规守纪,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后将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与创新能力,更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稳定。因此,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就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自身潜力的更好发展,必须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1.2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失

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甚至娇生惯养,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

1.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1.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年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与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过于骄气,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

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2.1增设德育反思课

德育反思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系列丛书包括《学生管理制度》、《自信与规范》、《感恩与励志》、《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南》共五册。针对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入校,我们利用军训的机会让学生学习第一册《学生管理制度》,让学生学习和熟记学校的纪律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遵规守纪的习惯。考虑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时期的失败者甚至是被教师遗忘的学生,他们大多数缺乏信心的实际,我们开展了《自信与规范》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增强对未来的信心,调动他们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增强信心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感恩的缺失,我们开展了《感恩与励志》教育,并指导每个学生写一篇感恩父母的家书。通过学习和反思使同学们知道感恩、学会感恩,用可喜的成绩来报答亲人、恩人的关怀和帮助,做到心里装着别人,说话办事要替别人想一想,做一个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的人,激发他们“认真读书、刻苦练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三学期针对学生对专业的不了解,对自己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不明了的实际,我们开展了《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为

自己搭建迈向成功的阶梯,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产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第四学期,针对学生临近毕业即将走上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从“就业形势”、“就业理念”、“初涉职场”、“创业指导”“务工知识”等方面阐述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学生找到工作、稳定工作,也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

德育反思课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自习为学生写心得,写反思的时间。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分别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堂发言。并逐步由学生照稿读发展到脱稿演讲,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胆量和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开展优秀小组评选活动。各班制订优秀小组评选办法,根据各小组在德育活动中的表现,结合各科任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每周每班都要评出一个优秀小组进行班内表扬,学期末再将本学期表现好的小组报学生科,由学校在期末进行大会表彰。

2.2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增加了实用性。如数学,侧重于公式的运用,弱化公式推导;语文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英语降低难度,采用源于初中又有别于初中的教材等。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就业观

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内及教室刷写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巨幅标语;在实习车间内悬挂技术工人标兵肖像及简介,书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与您的待遇”的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2.5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办法

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关系到学生素质的评定,也指导着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过去我们只是单纯的以学生期末考试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办法忽视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技能学习的好坏,不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我们采用新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是把学生的成绩考核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20分,二是技能考核40分,三是期末理论考试40分。这种评价办法降低了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值,增加了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同时对进入学校的每位学生建立“思想道德档案”,根据个人在学习生活中的考核成绩,给予毕业时评定,引导学生重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没有了,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多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觉得在学校有意思了,学生流失由前些年的15%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学生就业后稳定率由前些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

以上只是对中职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初步实践和粗浅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篇2: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 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 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基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从和谐人际关系入手,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综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中职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我们的研究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中职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 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交际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 “赏心悦目”之感,和谐人际关系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 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 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三、研究目标

(一)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塑造出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操守的人才,为其他 中致学校得到的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蓝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校内涵,打造职校新品牌,建立中职德育模式,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中职学校制度。

(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明细目标:

1、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新模式,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构建 以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活动为主,以各学科教学渗透为辅的校园养成方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承传中华礼仪文化,提高学生交际素养,为中职学生打下终身受益的厚实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并在研究实践中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

4、力争形成一套针对性较强、操作性强的和谐人际关系教育的模式,撰写出有 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实践水平。

5、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研究内容

1、确定“中职学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常规”内容:仪容仪表仪态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等四大方面。

2、明确中职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内容:能向老师和进入校园的客人主动问好;服装整洁、仪表端庄;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别人交往;掌握热情待客之道; 知晓、掌握必要的社交知识。

3、探索培养中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4、开始试编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设心理课。

五、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礼仪修养》、《职业道德规范教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

2、系统性原则:在学校主课题下落实到各年级,每位心理教师都有自己相应的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3、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 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

5、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 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

6、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 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 做到操作简便、行

之有效。

7、效益性原则: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

六、研究方法与策略 人际交往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施课题研究前礼仪习惯的状态,并做好记录。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收集信息,进行样本信息处理,并作出定性的分析。

3、访谈法:走访研究对象,了解学生的表现及其习惯养成的进度,及时纠正其不恰当的行为。

4、个案研究:收集学生的表现,对课题研究进展中安排的要求、活动、情景设置作出反应,记录成个案。

5、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结合本校学校的实际,对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与人格的关系进行研究。

6、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研究策略

1、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行动中来,到行动 中去。

2、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重视并优化过程管理,不搞虚假研究,在我校现 有的研究力量与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逐年提升。

3、研究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与其他教师的自主参与相结合,以研究骨干教师为主。

4、建立激励机制。教师方面:重在精神激励,强调自主科研与创新意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撰写研究论文;评选德育研究能手。学生方面:采取群体激 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如星级文明班评比——年终评比文明班级,以 营造浓厚的激励氛围;个体激励:如各班评比每月一星(每月第一周周一升旗仪 式佩戴绶带表彰)—期末评出校和谐人际关系之星,并定期举行“职中交际之星”报告会 等,以此扩大榜样辐射的积极影响。

5、有效引导二级子课题发展策略。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是:2012.9至2013.8

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至2012.11 ——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调查分析职校生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完成现状调查报告。——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研究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12至2013.5 ——开展中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探究培养中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途径与方法。——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 努力方向。——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交际与生活”、“交际你我他” 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时举行“和谐人际关系”经验交流会,探索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养成的成功经验。——结合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养成。——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6至2013.8 ——继续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

八、研究的保障措施 制度:

1、学校重视教育科研,为教育科研提供了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这是课题顺利进行的保障。学校设有专项经费用于科研,在《教职工岗位责任制考核》中,“绩效奖”的发放部分对参加科研的教师有明确的奖励办法。

2、学校特别注重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提高,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并为每位课题组成员配备一台电脑,可以浏览网络知识,每人都有博客,能积极与网上的学生和家长沟通。

3、我校对其他教师多次进行信息技术软件培训,培养出了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加强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资料成果论文集由专人负责,并做到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及时整理。

九、人员分工

(一)课题成员

吴晓双王 彬刘茂香高 翔鄢芳琼周 雪雷 波李月训

(二)课题组长:吴晓双

(三)副组长:王 彬

(四)会议记录及资料整理:高 翔

(五)研究活动组织协调与管理:刘茂香

篇3: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

1.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基础差, 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 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 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 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 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 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1.2 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失

现在的家庭孩子少, 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 甚至娇生惯养, 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 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 不爱劳动, 集体观念差, 娇横, 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

1.3 对专业不了解, 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 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 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4 抱着混文凭的态度, 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 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 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 (中职) 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 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 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 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 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 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 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 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 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1.5 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年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 就业后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与待遇的期望值过高, 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 过于骄气, 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 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 不能清醒认识自我, 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 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 给就业带来局限性, 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2.德育教育的内容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 技能为主,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 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2.1 增设德育反思课

德育反思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过每天的反思, 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

德育反思课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自习为学生写心得, 写反思的时间。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分别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堂发言。并逐步由学生照稿读发展到脱稿演讲, 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胆量和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2.2 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 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 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 增加了实用性。如数学, 侧重于公式的运用, 弱化公式推导;语文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英语降低难度, 采用源于初中又有别于初中的教材等。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3 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 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 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分组设问, 分组讨论、分组做答, 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 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 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环境育人, 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 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 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 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 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 如在校园内及教室刷写有“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的巨幅标语;在实习车间内悬挂技术工人标兵肖像及简介, 书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与您的待遇”的标语, 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 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 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 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 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没有了, 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多了, 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 学生觉得在学校有意思了, 学生流失由前些年的15%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 学生就业后稳定率由前些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

篇4: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

1.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1.2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失

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甚至娇生惯养,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

1.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1.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年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与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过于骄气,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2.德育教育的内容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2.1增设德育反思课

德育反思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

德育反思课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自习为学生写心得,写反思的时间。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分别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堂发言。并逐步由学生照稿读发展到脱稿演讲,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胆量和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2.2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增加了实用性。如数学,侧重于公式的运用,弱化公式推导;语文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英语降低难度,采用源于初中又有别于初中的教材等。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内及教室刷写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巨幅标语;在实习车间内悬挂技术工人标兵肖像及简介,书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与您的待遇”的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没有了,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多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觉得在学校有意思了,学生流失由前些年的15%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学生就业后稳定率由前些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

以上只是对中职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初步实践和粗浅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篇5: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对策

德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重知识、轻实践,重均衡、轻个性,重考核、轻能力”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吻合。为此,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带有导向性、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构建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

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更适合中职学生成长的评价机制,即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的思路是:在教学化管理模式下,以定量的方式来构建评价因素,将教育内容细分为具体可测的指标体系,将考评结果转化为相对合理的数据类型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机制。它成功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评价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在管理中把目标、制度、实施和评价四个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多元、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拓展了广阔空间。

二、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我校千分制考核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估共分为品德操行、课业和实习三大板块,分值分别为300分、600分和100分,总分为1000分。学校首先对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元素、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做总体规定,然后依据各年级、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班主任、年级长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学生考核情况(加减分)一般每半学期在全班公布一次,每学期进行汇总,三年内得出总体评价。学校还专门印制了《学生千分制考核表》,人手一份,毕业后装入学生档案。因此,对学生三年的千分制实施考核过程也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等全方位最真实的记录。

千分制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继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目标体系,完善育人管理机制,优化育人队伍,力求构建尊重学生个性、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班级建设为载体、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三、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取得的成效

实施德育千分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校每日面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对象――学生。因此,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两个方面:

1.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

①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对学生实施全面评价的主体。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多元、多层的特点,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在学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文明服务、特长发展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考核学生的同时,这也对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内容的要求,我校建立了班主任工作手册制度、副班主任制度等,工作计划、总结、班会、社会活动、家访、个别谈话等都有记载。千分制考核实际上是师生互动,在严格考核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②完善了德育管理网络,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我们在设置千分制考核的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和人员的可参与性,不但积极动员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勤管人员的参与,而且把学生的考评内容拓宽和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社区。在校运动会、艺术节、军训、社团展演及各类大型活动中,设家长嘉宾席,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活动的情况,让家长、社会、企业参与其中。创新的教育形式把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成以政教处为中心,班主任为主导,全体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与社区、家庭密切联系的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全新德育管理网络。在这样的德育工作氛围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同。

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集策划组织者、实施活动者于一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第一,目标导向功能。学生从入学了解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开始,就对中专三年需要做到的内容一目了然:品德操行课300分、文化课和专业课600分,还有实习实训100分。因此,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明确目标、分清重点。第二,开拓创新功能。班级内的千分制公示栏里清楚地记录着每个学生每一天得到的分值,学生可以直观地去了解自己的表现,并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分数。这种创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第三,激励凝聚功能。每学期的千分制考核结果向全班同学公示,并计入学生档案。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个学期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好,从而激励自己在下学期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千分制等级。这种激励比原始的文化课成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的空间,从而凝聚成良好班风、校风。这些功能的实现,不仅促进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固有的校风、学风,还能达成“修身以立人 强技以立业”的校训目标,形成具有经贸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

④提升了办学品质。推行千分制考评后,我校在校风、学风及社会声誉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秉承了我校德育规范好、职业素质高、文化特质强等特点,他们的特长发展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我校学生通过努力也取得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河南省技能竞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获得省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职业技能能手、绿城美德少年等称号。另外,我校选派的选手在参加省市各项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中也多次获得了一、二等奖。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就业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从就业单位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其中有很多人已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2.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

①引导学生按照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立身标准要求自己。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教育引导学生修身以立人强技以立业,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要提高就业本领,又要增强身心健康。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道德、修养等方方面面,促进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职业能力的共同提高、协调发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和谐成长。

②激发学生个体自信和群体自信。千分制是学生管理手段的一种变革,它要达到的目的是调动基础不同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失落的自信心。我们提出:“用凸透镜放大学生优点,用凹透镜看待学生缺点。”注重唤醒学生自我价值意识,发挥其潜能,让学生找回希望,重塑信心。如果学生在某个评价项目上落后了,可以用其他项目上的突出表现,把失去的分补回来。这样既完成了职业学校的一般要求,又张扬了学生个性,为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面对那些不得已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我们通过恰当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只要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脚踏实地,一定能创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千分制的实施无疑可以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更为宽广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产生群体自信。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我校的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仍在摸索中不断完善,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千分制考核的主体是学生。新入校的中职生面对全新的管理体制,往往重视不够。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这一措施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讲,必须经过3年的考核,真正与就业挂钩才能起到作用。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学校在新生一入校就把千分制的学习内容、实施办法、目的等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考核情况每周都在班级公示栏中进行更新,期末进行汇总,由“学生自评―千分制考核小组评定―班主任评定”后给予最终等级评定,并得出每位学生的每学期和3年内的整体评价。所以在考核学生的同时,也是引导和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和提高认识的过程。我校在千分制实施初期,由于引导不够,学生重视程度也就相应不高,效果自然就不太理想。

2.还未能切实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推荐挂钩

中职生的就业推荐是中职生最为关注的,是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我校千分制考核方案明确规定:“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推荐的依据。”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并不能过多地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鉴于此,我校在后来的毕业推荐时,就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并召开座谈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千分制的实施情况,争取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学校坚持按考核等级推荐,切实履行考核方案的承诺。经过近两年的实施,这个弊端逐步得到克服,形成了良性循环。

3.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千分制考核虽然在省内外有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丰富经验,但在我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学习、提高、完善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下一步,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及课题组成员多参观、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还要邀请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这个方案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我校实际。

总之,千分制评价体系是一套科学、多元、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体系。它的实施,不但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对大幅度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们制订和实施千分制的初衷。

篇6:提高企业素质的综合途径

随着全国煤矿努力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型煤矿生产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同时。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我公司作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主体企业之一,是一家上市公司,更需要提高煤矿企业综合素质。如果提高煤矿企业综合素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做起。

1.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

煤矿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人的素质决定着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企业要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就必须提高职工素质,只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确保在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新形势下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企业要建立职工素质档案,制定与技能水平挂钩的薪酬制度,造就知识新、素质高、技术熟练的高技能煤矿人才队伍,做到优秀人才优先培养,急需人才加快培养,关键人才重点培养,骨干人才提高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培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

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结合企业的实际,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理论和群众意识,使企业的职工在心理和行为上达到高度的一致,从而爆发出一种凝聚力和创造 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3.鼓励科技创新工作

作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动力和源泉。科技创新的关键是有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培养复合型安全人才,围绕安全科技创新主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二要抓好专业技能人员文化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技能培养高级技工,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师、高级技师和复合型技术工人队伍。三要加大矿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矿井安全升级改造。稳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系统的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实现高产高效。四要鼓励对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有利的“小改小革”等创新工作,并对效果良好的进行推广,适当的给予经济鼓励。

4.加强灾害防治能力

上一篇:已有工作经验的简历下一篇:网络通讯系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