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讯系统管理制度

2024-04-23

网络通讯系统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网络通讯系统管理制度

通讯系统管理制度

一、为保持矿内、外,井上、下、各部门之间的通讯畅通,方便日常工作和安全生产,制订本制度。

1、地面通讯设施,包括通讯线路,交换总机及各用户单机由矿机电队负责。其设施的安装、维修工作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他人员不得私拉电话线路,任意开口接线,需要时一对线路最多可串两个话机。

2、井上下通讯设施,包括调度总机,入井的通讯电缆线路视屏探头线路及井下各地点的防爆电话单机等。其线路的敷设,接线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的要求。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接线,不得拆接电话单机,应保持井下通讯及其防爆性能。

3、井上下所有通讯的业务技术工作归机电队。机电队设专人负责,新增的通讯线路的设计,新增用户的审批,通讯设施的性能测试以及主要通讯器材的计划审批等工作。

4、对违反使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机电科负责追查责任。损坏通讯设施者按其价值由责任者负责赔偿,违反规定的,根据情节罚款处理。

5、防爆电话必须入箱悬挂固定,一般用铁皮制作,里侧安电话机,箱盖粘贴电话号码表,号码表应塑材、防尘防水字迹清楚,并定期更新。

6、防爆电话及电缆、线盒等均按防爆要求管理。

篇2:网络通讯系统管理制度

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二0一六年

通讯联络系统值班制度

1、实行24小时值班,严禁擅自离岗,严格执行交接制度。

2、值班记录必须清楚,对通讯系统发生故障出现的时间、地点、汇报人及维修人员姓名都要详细记录,若因失职要严肃追究责任。

3、各种记录要填写规范、字迹清楚、摆放整齐、保存完好。

4、严禁外来人员擅自进入通讯系统值班室,禁止无关人员和单位使本单位的电话,确需要到值班室办事,值班人员应做好详细登记。

5、交接班时,交接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必须共同检查通讯系统的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的情况双方签字。

6、交接班前,交接班人员必须提前打扫室内卫生,保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否则接班人有权拒绝接班。

7、交班前应进行通讯试验,如有故障不通时,值班人员应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尽早恢复通话。

8、严禁值班人员使用值班电话谈与调度无关的事情。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1、遵守劳动纪律,服从调度指挥,做好作业前准备,认真做好本质工作,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严格操作规程,实行定期巡视监测管理,确保通话质量和线路的畅通。

3、熟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爆要求,严格停送电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4、熟悉本矿生产、调度、管理等各环节通讯联络系统并能正确使用。

5、地面或井下固定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有脱岗、串岗、睡觉的行为。否则,给予200元的罚款。

6、若遇到通讯联络系统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尽快恢复。

7、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致使通讯系统损坏,除按规定处罚外,按其经济损失多少经矿委研究按比例进行赔偿。

8、监控中心操作人员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认真填写设备进行记录和使用记录。若遇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调度室主任和值班副总。

9、保持通讯现场整洁,做好文明生产。

通讯联络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建立建全通讯设备、设施、仪表的技术档案,并进行分类管理妥善保存。

2、对系统采取定期检查发现的故障以及处理的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登记备案。

3、对所有收集的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可靠、便于指导今后的工作。

4、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人员必须查明事故原因,检修情况都必须进行记录。

5、技术资料员管理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方能上岗。

6、各类技术资料档案一律不准销毁,否则,给予当事人按情节轻重进行经济上的处罚并开除离矿。

7、系统技术档案资料的查阅,必须履行借阅手续,外单位因工作需要查阅资料,须经矿领导批准后借阅。

通讯联络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它的性能、特点,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2、系统应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3、严禁外来人员随便进入监控中心,打扰值班人员工作损坏系统设备。

4、使用的系统设备、设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严禁无安全标志的设备、设施入井。

5、系统设备、设施应做到定期检查,保证状态良好。

6、设备设施应置于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以免损坏设备设施。

7、井下各地点放炮时,必须制定保护设备、设施的措施,防止破坏设施、设备,否则将给予当事人500元的罚款。

8、通讯、信号和控制等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严禁通讯线路利用大地作回路。

9、通讯系统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防雷和接地保护措施。

10、通讯系统的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报废管理制度。

通讯联络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

1、设备设施维护检修人员每天都要检查设备及电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结果报监控中心。

2、定期对备用电源进行测试,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2小时应及时更换。

3、每3个月对通讯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井上、井下通讯联络运行稳定、可靠,并做好检修记录。

4、每月不少于2次维修人员应对井下各通讯地点的隔爆电话、通话质量等都要进巡检,发现故障立即修理。

5、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功能、特点等,经培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6、检修设备的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若违反规程致使损坏,由当事人照价赔偿。

7、设备应做好定期检查外还需随时进行巡查,以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8、经常清除话机灰尘、油污和潮气,擦试调整各个触点,保证接触良好,送受话器通话效果良好,铃声响亮等。

通讯联络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1、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填写故障登记表。

2、值班人员接到故障报告后,作好详细记录并向相关领导进行汇报。

3、通讯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所需的材料由机电矿长落实,立即进行修复尽快在短时间内恢复通话。

4、随时掌握系统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应大于800小时,否则,应向矿相关负责人汇报,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5、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防雷和接地措施,出现问题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及时整改。

6、到异常情况或报警讯息后,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记录备案。

7、维护人员发现系统异常情况应向有关单位汇报并进行核实。

8、设备使用前,应按要求调试,并在地面通电运行不小于24小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应向机电负责人报告进行处理。

通讯系统报警、求救通讯信息上报制度

1、调度通讯系统中心站每天必须有24小时轮流值班,一旦接收到系统报警、求救通讯信息时,立即向矿值班人员汇报。

2、矿值班领导应接到报警求救通讯信息后,立即查明原因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逐级上报。

3、若遇到系统报警,求救信息时,凡被通知的单位和人员都应作好一切抢救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准备工作,听候安排。

4、在抢救过程中、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随时掌握处理情况,并及时向矿领导或向上级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联系。

5、若属系统出现故障时,除按规定向有关部门人员报告外,应及时采取措施,尽快在短时间内恢复投入运行。

篇3:网络通讯系统管理制度

目前,在国内,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会采用2 种方法:对有着行业标准的传统型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采用一些通用的标准软件系统来解决企业自身的业务问题。而对于一些个性化比较大、专业性比较强的企业因为很难保证有一套和其它企业相同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管理,所以往往只能针对自己企业特点来进行开发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

2 研究领域现状和意义

2.1 企业当前的现状

作者所在企业并没有一套正式的业务管理系统用于业务发展,而是还保持原先的半自动化的业务处理。为此,企业领导提出需要开发一套能够适应当前企业业务的方案,以此来解决公司职员的劳动力问题和客户网上查询的需求,使公司职员从重复的低效劳动力中解放出来,将人力资源更好的投入到业务中去完成一些其它更有价值的工作。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要求系统能够解决企业自身的实际问题,可以尽快解决人力资源上出现的瓶颈问题。另外,希望加强对数据的安全性管控,对于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分析报表来对企业经营起决策作用。在未来,还希望系统能够拥有一定的扩展能力来确保适应企业的新业务发展,或者能够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扩展,实现软件系统对企业业务发展的同步支持。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系统的目标是针对作者所在当前网络通讯有限公司所量身定制的一套专用型企业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直接对企业的实际业务起到支持作用。

基于企业的目标,在本系统需要解决企业实际业务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功能性需求方面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企业的业务管理、信息安全权限控制、报表输出和打印、数据分析制表、网上查询和网上作业、数据处理和自动化操作、电话自动拨号业务。

4 存在的关键问题

4.1 多网络数据兼容

由于企业经营着不同的多个不同运营商的电话网络,导致各个网络所使用的业务数据都自成一套,必须通过本系统的查询功能来自动进行查找搜索,如此才能体现出本系统的优越性。这就需要解决数据表结构的兼容性问题。各网络都拥有一套自己的数据表结构,尽管有不少属性是相同或相似的,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其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对原有数据进行改造,统一数据格式,同时要满足一定程度上的扩展性。

4.2 套打凭证

企业原有的业务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打印清单凭证,并以此作为向客户收费的基本依据,因此,需要按照原有的标准进行套打。传统的打印采用的方式一般是对指定坐标位置进行打印,这样的方式相当不灵活,一旦有网络运营商调整凭证格式,则原有的打印方式将全部作废;同时,很难预料到所发生改变的地方,这样要想进行扩展打印位置的方式也变得不可行。

4.3 一键式自动化操作

企业中有些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去重复解决,过去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增加人力和工作时间来解决,但这种方式已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随着业务量变大,网络数越来越多,以及业务员数量的增加,为了完成这些工作,企业领导不得不从其它部门借调人手,然后加班进行处理,使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源瓶颈成为了一对矛盾问题。

4.4 自动电话拨号

对于企业的一些新型卡式业务,为了实现业务需求通常需要采用人工通过电话拨号来完成话费余额查询和话费充值业务。采用人工拨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出错率很高,由于电话卡都是有现金价值的,可能直接引起经济损失。所以,要求本系统可以解决此问题。

5 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

5.1 多网络数据兼容

这里的解决技术上更多的需要企业业务逻辑的配合。在解决方案上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采用先根据业务逻辑对每个字段进行分析、合并,先建立一套模板表,然后,对需要新增加的运营商表问题上只需要复制这套模板表,分别进行命名既可。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需要整合所有的记录放在同一张表上,可以使各个电话网络之间的数据独立存在,相比都存放在一张表中就不需要增加一个识别符字段来区分不同的电话网络,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连接来进行查询,增加了查询效率。在查询时只需要用集合运算中的“并”(union all)操作来完成表与表之间的结果集合并。

5.2 套打凭证

传统的套打采用的是定位坐标进行打印,但如果对格式调整后的凭证进行打印,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在源程序中重新进行定位,这样的不仅需要修改大量代码,而且在修改后也不能马上投入使用,还需要进行回归测试和集成测试来保证修改代码后程序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而使用第三方报表工具又需要增加额外的开发成本。

由此,在解决方案上,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采用Office的Excel打印插件自动化控制的方式来进行套打,以解决打印扩展性问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先设计出凭证适用的模板,然后采用样板化方式来调整绑定的数据,这样以后在发生凭证格式变化后,只要重新设计调整模板就可以解决打印位置的调整。

5.3 一键式自动化操作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软件逻辑架构的解决方案上可以采用两种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内部的企业业务系统可以采用C/S架构,而对于外部客户查询,则可以采用B/S架构。使用这种相结合的方式是基于企业应用的实际需求,企业内部属于典型的局域网,对安装部署和维护都比较容易,但因此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充分的利用那个客户端PC的资源。自动化执行批量的处理是相当占用系统资源的,如果采用B/S架构将会大量占用应用服务器的系统资源,导致其他使用系统的用户无法正常使用,而使用C/S架构后任务的处理仅仅是占用客户端PC上的资源不会影响到其他客户的使用。对于外部客户不可能要求其查询前先安装部署客户端软件,所以使用B/S架构后客户只需要使用普通的浏览器就可以进行访问,这对以后的升级维护也比较容易。

此外,目前企业客户端PC上都采用多CPU,且内存也足够大,因此,在操作方式上选择使用异步操作方式的解决方案显然会更加高效。使用异步操作方式的关键实际上就是要采用CPU控制权转让技术。通过暂时挂起当前任务,转而请求CPU完成队列中等待的任务后,再返回执行当前任务。使用此技术后,可以保证不会让当前任务占据整个CPU导致程序出现“未响应”等状态。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复杂的操作放在系统后台进行处理,在系统前台上仅仅给出直观的进度条,同时仍然可以进行其它操作。

5.4 自动电话拨号

篇4: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设计

关键词 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216-01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自主选课、课程的选修机制、课程安排、成绩审核、学分制等管理方式的改革向传统的管理软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种广泛的需求,在充分研究本校特点的前提下,推出了一整套能够适应新的教学体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高校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教务管理系统。

本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应用体系结构来建设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使高校教务管理真正实现远程办公、异地办公。满足本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决策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

1 系统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1)系统设计原则。教务管理属事务性处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涉及面广。使用人员众多并且计算机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在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中要在界面、功能、操作、维护设计等方面切实从使用者的角度和实际应用出发。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诸方面因素:

①实用性: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实际使用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尽可能符合实际应用和原处理习惯、要求等;系统设计要考虑能适应多种应用情况,如学分制、学年制。②系统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数据存贮处理的系统统一性,表格设计统一等,避免今后可能出现的频繁修改或改变。③易学易用性:系统设计时应针对使用人员设计,使应用人员易学易用,使用方便。如采用自动生成、代码操作、选择操作等,且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④准确性:教务管理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管理和处理的效率,影响教务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正确性,直接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系统设计要具有数据准确性保证体系。⑤保密性:教务管理数据信息任何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系统设计应考虑保密措施。

2)系统运行要求。①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②客户端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XP、Vista。③运行的网络环境为现有的校园网。④服务器端的外存储器为磁带机或刻录光盘。

2 系统功能设计

教务管理系统由十二个模块组成,实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基础数据维护模块、教学计划管理模块、教学任务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开课/排课管理模块、网上选课管理模块、排课管理模块、考务管理子模块、重修课管理模块、教研项目管理模块、教学教研成果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等多个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1)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基础信息包括学校信息、教研室信息、教师信息、年级信息、教育层次信息、学制信息专业信息、学期学年信息、班级信息、学生信息、班级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场地信息、教室类型、教学楼、职称信息、学历信息、职务信息、评议项目、课件大类、课件小类、教学科研等信息提供查询、浏览、增加、删除、编辑等功能等。

2)教学计划管理模块。教学计划用于维护学校中各系各专业的课程、课组计划安排信息,作为选课和毕业审查的标准。包括的功能有课程计划登记、课程计划审批、选课情况查询、选课信息审批等。

3)教学任务模块。根据教学计划,自动得到每个班在当前学期课程安排表,下达系部教学任务。

4)教学班管理模块。对于公共课来讲,不同的课程对班级人数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公共英语课要求班级人数较少,而对体育课程而言,班级人数可以较多。本模块主要对对体育选项、分层次教学、大小班教学等进行管理。

5)任选课管理模块。各教学部门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最终生成实际开课数据。选课数据是根据开课计划数据所产生的排课表的结果自动生成。可以自定义选课人数,范围20- 50人。学生可在网上自行选课。

6)排课管理模块。该模块具有强大的课表编排功能,采取手动和自动排课方式。排课数据可以根据开课计划数据自动生成,可针对各学校不同的排课要求按不同规则进行自动排课。其中包括特殊时段课、合班课、平行班课、体育课、单双周课、连排课、分组课等多种排课方式。

7)考务管理模块。根据学生的选课信息最终生成的实际开课数据,自动生成考试数据,对本学期考试课程进行有效管理。具有自动编排考试时间、考试场地、监考教师等功能。

8)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根据学生的选课信息最终生成的实际开课数据,直接生成课程、教师、班级、选课学生的对应关系,自动生成本课程的学生清单,由任课教师输入学生的到课情况、平时成绩、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学年论文成绩、毕业生毕业设计成绩等数据,对于补考、重修学生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名单。

9)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教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经费及结题验收进行管理。

10)教学研究成果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成果管理和教研成果管理两部分,其中教学教研成果又细分为校内教学教研成果和校外教学教研成果两部分。

11)教务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具有完成各任课教师教案的上传、修改、查询等功能。

3 总结

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大大简化了教学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各系的教务人员使用的客户机只需安装Window系统,利用IE浏览器即可访问教务管理系统,简单友好的web界面也大大简化了该系统的使用。通过IP地址和用户帐号相结合的方法,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实现了高校教务办公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注:科研项目题目: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教务综合管理系统[S].北京:国家教育部信息中心,2002.

[2]周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建设[J].高教论坛,2006,06.

[3]金碟高校教务综合管理系统.金碟数码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篇5:通信网络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严格遵守通信纪律及各规章制度,遵守《黄河系统通信运行管理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联合作业,协同配合的原则,保证所辖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黄河通信是要为黄河防汛服务,必须加强对通信网络及设备的运行管理,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按规定对设备进行调试,时刻保

持电路畅通,符合技术指标,认真填写各种报表及时报送,做好机房值班记录。

三、坚持维护制度,爱护设备器材,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事故发生。

四、通信网络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机员要坚守

岗位,认真负责,按时联络,做好交接班工作,不得擅离职守。机房值班人员在当班时间内,对通信设备运行负有全面责任,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执行通信调度命令,认真填写值班记录。通信机房应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控制设施,防止灰尘和不良气体侵入,夏季机房最高温度不超过25°C。

五、服从指挥执行通信调度命令,业务联系做到态度谦虚,有问必答,主动配合,认真负责。

第二章程控电话安装及使用管理

一、电话的安装

1、办公区电话由县局统一组织安装。

2、职工宿舍安装电话,由个人写出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由信息中心统一安装,装机用电话机、材料自理。

3、局办公区电话全部黄河系统网直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开通市话、全国直拨。

4、大汛期间如出现特大洪水,按照一切服从防洪需要,将暂停一切非办公用电话使用,确保防洪通信的畅通。

二、使用和管理

1、电话安装后,不得任意移动和拆卸、更换、加装串联电话等,如需变动应先通知信息中心按规定办理。

2、各科室如需增加安装电话,应先由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由运行观测科负责装机。

3、电话使用期间如有人为原因造成程控电话设备损坏者,一切费用由责任人自负,对故意损坏者,除本人写出检查外,并加倍罚款。(按维修费成本加倍)

第三章SU450A固定台管理使用

1、凡是装有SU450A固定台的控导工程、堤线、涵闸、虹吸,都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每月一日、十五日与信息中心联系汇报固定台的电源、主机工作状况及使用情况。平时发生故障,要及时与信息中心联系。

2、正常使用的固定台,任何人不得随意乱拉、乱拆,凡是因人为原因造成固定台部件损坏的要照价赔偿;电源箱每台2000元,主机每台2000元,天线800元,电话机100元。

3、运行观测科值班人员要每天早8:30,晚18:00时与每个固定台联系试话一次,及时记录试话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所有使用固定台的控导工程、堤线、涵闸要全天24小时开机,任何台点不允许以任何理由人为关机,需要维护关机的,要事先通知防办和信息中心值班室,被批准后再实施关机维修。凡不经批准私自人为关机的,造成通信中断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若人为事故造成通信中断,对责任人按防汛纪律执行。

第四章800M移动通信系统管理使用1、800M移动通信系统的手机、车台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防查险报险、防汛抢险、指挥调度等处理防汛事宜。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2、设备的发放要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手续进行办理。实行专人专用、专人管理、不得外借。

3、使用800M手机进行通信时,要严格遵守无线电通信联络规定和通规通纪。

4、800M手机的发放由县局防办结合防汛工作制定出分配方案,由运行观测科负责发放和收回,以及维修、保存、技术保障等管理工作。

篇6:网络管理系统建议

(1)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应急平台网络,需要为各接入单位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和其它类型的业务。同时为了提高设备和网络的投资效率,所有相关业务的承载网和接入网都需要本着资源共享、业务综合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

面对上述业务提供中遇到的挑战,如果只依靠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硬件设备是不够的,因为不论多先进的网络,如果缺乏一套专业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也无法保障能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网络服务。

利用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专业管理功能,政务信息网的网络管理员需要实现对本地传输和接入网络从物理链路到上层复杂应用和业务的分层次集中管理,进而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和运行的稳定性,缩短信息网在提供新业务时的开通周期。通过简化网络管理流程,提高管理。

(2)网络管理软件的要求

政务信息网的网络系统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如网络规模较大,设备类型和所提供服务复杂,网络的可用性要求高等等。因此信息网用户对其网络管理系统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能管理网络中的所有设备、服务,还要符合电信标准并能适应其网络规模,并提供极高的系统和管理稳定性。

针对信息网用户的上述网络管理需求,管理系统在管理特性上具有下列特点:  基于公共的管理框架。为便于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间进行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数据交换,所有管理体系中的其它管理工具和模块都与之进行集成,由其作为整个管理系统的支撑平台。

 模块化设计。包含了一组提供不同管理功能的管理工具,各管理工具即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通过集成共享管理信息。在网元设备管理层,通过选择集成在其管理框架上的不同网元设备模块,网络管理员可以管理网络中的任何网元硬件设备。在服务和业务管理层,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块实现网络容量规划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计费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功能。这种模块化设计保证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需求构建最符合要求的管理系统,节省用户的投资。

 高系统强壮性。并运行在NT或者Unix管理服务器平台上,管理软件自

身具有良好的系统强壮性,符合信息网用户对管理系统高可用性的要求。 优秀的规模可扩展性。管理服务器不但支持单机中央处理模式,也同时

支持多服务器分布式处理模式,并能实现从中央处理模式向分布式处理模式地平滑过渡。可保证网络管理系统能适应用户网络规模的增长。 高容错性。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工具都支持双机主备工作方式,当主管理

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备用管理服务器可以接管主服务器的管理职能,保障管理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 支持多种网络和设备管理标准。在网络层支持SNMPv3管理标准。 提供安全认证和用户分权的管理机制。管理员首先需要登录才能使用管

理系统对网络进行管理,这样就保证了只有拥有合法授权的管理员才能使用管理系统。同时可以利用管理系统的管理员分权机制,定义每一个登录的管理员所拥有的管理权限,进一步确保每个管理员只能管理他职责范围内网络资源。

(3)网络管理建议方案

网络管理软件是对数据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的网管产品,位于网络解决方案的管理层,能够实现网元管理和网络管理的功能。我们建议用户在选择网管产品时尽量选择与数据通信设备品牌相同的网管产品为用户提供全网解决方案。

网络管理软件需要基于灵活的组件化结构,包括网元管理平台、广域网管理系统、局域网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和网络情况灵活选择自己需要的组件,真正实现“按需建构”。

此外,网络管理软件需要能够集成到SNMPc、HP Openview、以及iManager N2000等一些通用的网管平台,给用户提供整合的统一网管解决方案。

整个网络解决方案分为两个层次,上层选用SNMPc网管平台,提供拓扑发现和告警功能,下层为广域网管理系统、局域网管理系统,提供具体单个设备的面板配置功能。两层软件配合使用。

所选择的网管平台需具备以下功能和特性:

 网络集中监视

网络管理软件需具有统一拓扑发现功能,实现全网监控,可以实时监控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根据网络运行环境变化提供合适的方式对网络参数进行配置修改,保证网络以最优性能正常运行。

 全网设备的统一拓扑视图;

 拓扑自动发现,拓扑结构动态刷新;

 可视化操作方式:拓扑视图节点直接点击进入设备操作面板;

 在网络、设备状态改变时,改变节点颜色,提示用户;

 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时(轮询间隔时间可配置)的轮巡监视和状态刷

新并表现在网络视图上;

 支持拓扑过滤,让用户关注所关心的网络设备情况;

支持快速查找拓扑对象,并在导航树和拓扑视图中定位该拓扑对象; 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全网设备的告警信息和运行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查询和统计设备的告警信息。

 告警实时监视,提供告警声光提示,支持外接告警箱;

 支持告警转到Email、手机短信;

 支持告警过滤,让用户关注重要的告警,查询结果可生成报表;  支持告警级别重新定义,支持告警转存,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

定性;

 支持告警拓扑定位,将显示的焦点定位到产生选定告警的拓扑对象;  支持告警相关性分析,包括屏蔽重复告警、屏蔽闪断告警、屏蔽

root-cause告警等。

 集群管理

针对大量二层交换机设备的应用环境,网络管理软件需提供集群管理功能,通过一个指定公网IP的设备(称作命令交换机)对网络进行管理。

 节省公网IP地址资源;

 实现对一组设备统一、集中、批量配置管理;

 实现设备的集中维护管理;

 网络拓扑信息自动收集、维护,动态更新;

 实现方便的软件升级、配置数据备份、配置数据恢复;

 堆叠管理

网络管理软件通过堆叠管理,可以集中管理较大量的低端设备,并且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网管界面,方便用户对大量设备的统一管理维护。

 流量性能监控

网络管理软件可以统计不同线路的利用情况,不同资源的利用情况,为优化或扩充网络提供依据。网络管理软件提供流量监控工具,能够检测网络设备端口流量变化,它使得网络管理者能够直观地观测设备流量的变化,从而对网络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

 故障定位与地址反查

针对最为常见的端口故障,网络管理软件需提供便捷的定位检测工具——路径跟踪和端口环回测试;当用户报告网络端口使用异常时,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管对指定用户端口做环回测试,直接定位端口故障。

网管软件提供的端口反查功能需支持MAC地址端口反查和IP地址端口反查方式,使用时分别输入终端用户的MAC地址或IP地址,能够定位该终端用户连接的交换机及交换机的端口,帮助网络管理员及早定位非法报文接入网络的原始端口,及时关闭端口,防止一些违规用户进行非法操作比如滥发报文、访问非法站点等,危害网络安全。

 RMON管理

网络管理软件的RMON管理应包含如下功能:

 统计组的配置及数据浏览;

 历史组的配置及数据浏览;

 告警组的配置及浏览;

 事件组的配置及浏览;

 扩展告警组的配置及浏览;

 Web特性

网络管理软件需提供Web特性,可以使用户不安装客户端,随时随地管理网络,降低管理网络的难度与强度,使网络运维过程流程化,快捷地获得设备各类信息。

 提供设备日志分析工具,使用户及时了解网络中设备运行状况;  通过定期轮询机制,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网络关键设备的在线情况;  提供批量配置功能,将用户从烦琐重复的配置工作中解脱;

 提供设备配置文件管理功能,帮助用户建立配置文件版本管理机制,减少灾难情况下网络的恢复时间;

篇7:信息化网络系统管理制度

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

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

4、在保证网络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设备卫生。

机房环境检查:观察设备间的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对机房卫生进行清洁,记录系统设备环境和指示灯的情况;

1、维护作业计划和使用的各种规章制度;

2、系统运行记录和巡检记录;

3、故障处理、设备检修及返修等记录;

篇8:网络通讯系统管理制度

网络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特征是网络规模日益扩大、自身复杂性逐渐增加。目前, 各种网络软件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面临很多挑战。高校校友管理系统主要承担校友资料录入、查询以及修改和统计, 根据不同权限向高校学生提供个人资料查询服务。同时, 创建校友网站也能最大程度发挥母校桥梁作用, 为校友之间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并逐渐实现资源共享。

一、高校校友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1. 需求分析。

在开发网络软件系统时, 需求分析必不可少, 是最终实现设计验收和网络维护的重要依据。系统设计进行需求分析需建立在可行性分析研究基础上, 并对项目所需完成工作进行综合确定。本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管理、新闻管理、以及个人管理 (留言、相册等) ,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交流论坛、点歌功能、许愿墙以及BS实时聊天 (群聊、私聊) 系统等。

2. 设计目标。

通过校友管理系统, 为在校学生及毕业生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借鉴现阶段网络服务模式, 结合互联网位置属性及移动属性, 实现人际交往目的。基于以上目标, 校友网络系统在设计时应具备移动性支持、个人资料链接、页面设计、群组交流、个人相册、实时通信以及论坛交流等功能。同时, 本系统设计时要求其自身具备安全性, 即权限管理和密保功能。该系统也要具备完善的维护功能, 能够根据校友需求及时对数据进行管理, 包括添加数据、删除资料以及修改操作等。

3. 服务器划分。

服务器端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 即网页层、业务应用 (控制) 层及数据库层。其中网页层主要依靠“JSP”来实现, 与客户端进行通讯, 并负责处理基础业务, 实现数据转换;业务应用 (控制) 层主要对网络业务的逻辑性进行核实和验证, 并在访问数据库的同时, 控制层进行业务逻辑验证。同时负责访问数据库, 实现数据存储、数据更新、数据查询以及资料删除等操作;而数据库层则保障系统具有可维护性、可管理性, 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可拓展性。

二、高校校友网络管理系统实现

1. 系统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实现本校友网络系统数据传输功能, 可运用“Servlet”方式进行交互式浏览, 对数据进行完善和修改, 并生成具有动态化性质的“Web”网站内容。整个实现过程如下: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实施请求, 再由服务器端将客户端请求信息输送给“Servlet”, “Servlet”可将请求信息生成为响应内容, 并一并将其传送给“Server”。而内容生成过程中是否具备动态化特征, 则取决于客户端请求内容。

2. 数据字典。

系统在生成相应数据流程时, 只是对数据储存和数据流间关系进行简单描述, 而并未细致阐明每个数据流、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过程。因此, 本次系统设计不仅要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也要为系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字典”, 为未来系统维护奠定基础。

数据项:也被称为数据元素, 属于基础数据单位, 不能进行再分解。如校友账号、学号及所修专业编号等内容。

数据流:属于已经被定义的完整数据结构, 也可由若干数据项组成。若已被定义, 则可将结构名称及结构编码直接体现在描述栏中。若该数据流由多个数据项及数据结构组成, 则须按照结构组成特定的描述方法来定义数据流。

3. 界面设计。

本系统设计出6个功能界面, 分别为登陆、密码修改、校友录、帮助、退出、系统设置界面。

4. 系统实现。

本系统与移动通信充分结合, 并衍生出很多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 如分享图片、聊天 (文字、语音、视频) 、音乐、论坛交流、校友许愿墙等。为校友学查询、学习带来便利条件, 并为其业余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5. 性能测试。

以内网作为测试环境, 结果显示, 在网络通畅条件下, 用5次1000并发访问接口, 其平均响应速度<3.5ms, 且内存占用、CPU压力也较为合理。说明本系统软件能够满足校友使用需要, 其性能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三、结语

篇9:网络通讯系统管理制度

关键词: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安全管理

1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船舶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造船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船舶轮机监控系统、航海驾驶智能化系统、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等应用纳入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实现船岸管控一体化。

在我司近几年建造的4万吨级以上的油轮上,普遍安装了计算机局域网。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用于传输船上动力装置监测系统与船舶航行等实时数据;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用于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船舶机务、采购、海务、安全、体系管理与油轮石油公司检查管理)并通过网络中船舶通讯计算机实现船岸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船岸资源共享,有利于岸基他船舶管理人员对船舶的监控与业务指导。前者属于实时系统应用,后者属于船舶日常管理系统应用,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子网)之间采用网关进行隔离。目前,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相对简单,因此,船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基础比较薄弱。随着船龄的不断增长,船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逐渐老化;并且,船上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员负责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所以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的技术状况比较差,影响各类系统的正常使用与船岸数据的交换。究其原因,除了网络设备和网络线路故障问题之外,大多数问题是因各类病毒与管理不善等原因所引起的。

2船舶计算机网络架构

目前在船舶上普遍采用工业以太网,船舶局域网大多采用星型结构。

有些船舶已经在所有船员房间布设了局域网网线,而有些船舶只是在高级船员房间布设了计算机局域网网线。图表1是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VLCC)的计算机局域网结构图。

图表2 是 船舶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图。其中,局域网服务器采用HP COMPAQ DX7400(PENTIUM DUAL E2160/1.8GHZ/DDR2 512M/80G);网关采用INDUSTRIAL COMPUTER 610(P4 2.8GHZ/DDR333 512M/80G);交换机采用D-LINK DES-1024D快速以太网交换机(10/100M 自适应,工作在二层应用层级)。

3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

2005年以来,有很多的船舶管理公司推进实施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远洋船舶来说,船上需要安装使用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船舶版软件。大多数的船舶版软件都是采用客户端/服务器两层架构,高级船员的办公计算机作为客户端,通过联网使用船舶管理信息系统。船上的船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子邮件(一般采用AMOS MAIL或Rydex电子邮件)与岸基的船舶管理信息系统交换数据,实现船、岸船舶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根据了解,目前船舶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现状)是安全性和可用性达不到船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的基本要求。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与邮件服务器之间,以及船员的办公计算机与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经常无法联通。经过上船检查发现,影响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病毒。大多数船舶的办公计算机采用微软操作系统,一方面没有打补丁,另一方面尚未采取有效的防病毒措施,比如没有安装单机版或网络版防病毒软件。有些船舶虽然安装了防病毒软件,但是因为不能及时进行防毒软件升级和病毒库更新,所以无法查杀新病毒或新的变种病毒等,从而失去防病毒作用。经过调查分析,船上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来源是:(1)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上使用了带有病毒的光盘、优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2)将带有病毒的笔记本电脑接入了船上的局域网;(3)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上安装有无线上网卡,通过无线上网(沿海航行或停靠港口时)引入了病毒/蠕虫/木马/恶意代码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企业在船舶办公计算机上安装了硬盘保护卡;也有一些企业在船舶办公计算机上安装了“一键恢复”软件;另外还有企业开始在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安装部署专业的安全管理系统软件和网络版防病毒软件。

若要从根本上增强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则需要考虑以下条件的限制:(1)船上的计算机网络架构在出厂时已经固定,除非船舶正在建造或者进厂修理,否则,凡是处于运营状态的船舶,不可能立即为船舶管理信息系统专门建设一个物理上独立的计算机局域网。(2)限于资金投入和船上安装场所等原因,船上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或设施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无限制按需增加。(3)从技术管理的角度看,在现阶段,船舶仍不可能配备具有专业水平的网络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管理。(4)因卫星通信通道和通信费用等原因,远洋船舶的办公计算机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系列)不可能从因特网下载补丁和打补丁;船舶局域网中的防病毒软件和病毒库不可能及时升级和更新。总体上看,解决船舶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与陆地上确实有许多不同之处。

4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为提高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即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任何一个组件发生故障,不管它是不是硬件,都不会导致网络、系统、应用乃至整个网络系统瘫痪,为此需要增强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可恢复性和可维护性。其中:(1)可靠性是指针对船舶上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环境,提高网络设备和线路的技术要求,有关的设计方案在船舶建造和船舶修理时进行实施和实现。(2)可恢复性,是指船舶计算机网络中任一设备或网段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时,依靠事先的设计,网络系统自动将故障进行隔离。(3)可维护性,是指通过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的在线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使问题或故障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研究解决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必须考虑现实的条件和实现的成本。总的原则是:方案简洁、技术成熟;经济性好、实用性强;易于实施、便于维护。因此,在尽量利用现有设备和设施、扩充或提高计算机及网络配置、增加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软件、严格控制增加设备的前提下,通过采用逻辑域划分、病毒防杀、补丁管理、网络准入、外设接口管理、终端应用软件管理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等手段,以解决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最主要的安全问题。

在对船舶计算机网络采取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制定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定制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框架;对船员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船员遵守公司制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的意识和自觉性。

(1)加强船舶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防病毒体系,防止病毒的攻击;

(2)采用专用的设备和设施实现船舶安全策略的强制执行,配合防毒软件的部署与应用;

(3)加强船舶计算机网络管理,通过桌面管理工具实现船舶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有效控制;

(4)制定相关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以及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恢复策略,在正常预防网络安全事件的同时,做好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准备。

5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5.1确定船舶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目标

基于以上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和可用性需求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网络系统安全问题的最终目标是:

通过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框架的开发,定制开发和部署适合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特点的安全管理系统,确保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和受控合法的使用,满足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业务运营和日常管理的需要。

通过实施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防范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攻击与破坏,保护船上的各类信息通过局域网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时性,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实现系统快速恢复,确保船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总体上从五方面考虑:

(1)针对管理级安全,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贯彻实施和检查考核,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

(2)针对应用级安全,加强船舶计算机网络防病毒、防攻击、漏洞管理、数据备份、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采用适合的安全软硬件,建设安全防护体系;

(3)针对系统级安全,加强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的运行监测,加强系统补丁的管理,通过双机(或两套系统)的形式保证核心系统运行,当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提供备用系统和恢复;

(4)针对网络级安全,保证船舶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线路的运行稳定,对核心层的网络设备和线路提供双路的冗余;

(5)针对物理级安全,保证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和系统及时恢复,加强信息和数据的备份和各类软件介质的管理。

5.2网络系统安全配置原则

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套移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能力;船舶数量多,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规模小和相对比较简洁,因此,不能按照企业网络的安全管理体系来构建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制定经济实用的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

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与设计,对系统可能面临的威胁或可能承担的风险提出定性、定量的分析意见,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措施,确定系统的安全策略。

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

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网络系统的各层次、安全防范的各阶段全面地进行考虑,既注重技术的实现,又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制定具体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行政法律手段、各种管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措施。

易于操作、管理和维护性原则

在现阶段,船舶上不可能配备专业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员,采用的安全措施和系统应保证易于安装、实施、操作、管理和维护,并尽可能不降低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影响。

可扩展性、适应性及灵活性原则

船舶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必须组件化或模块化,便于部署;安全策略配置灵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船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复杂多样的现状;安全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便于未来进行安全功能的扩展。

标准化、分步实施、保护投资原则

依照计算机系统安全方面的有关法规与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的标准及规定,使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为拓展、升级和集中统一打好基础。限于计算机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和企业自身的资金能力,对不同情况的船舶要分期、分批建设一些整体的或区域的安全技术系统,配置相应的设施。因此,依据保护系统安全投资效益的基本原则,在合理规划、建设新的网络安全系统或投入新的网络安全设施的同时,对现有网络安全系统应采取完善、整合的办法,使其纳入总体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发挥更好的效能,而不是排斥或抛弃。

5.3网络安全管理的演进过程

建立、健全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框架,要从整体和全局的视角,从信息系统的管理层面进行整体安全建设,并从信息系统本身出发,通过对船上信息资产的分析、风险分析评估、网络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开发、安全体系设计、标准规范制定、选择安全控制措施等步骤,从整个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上来提出安全解决方案。

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须按适当的程序进行,首先应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组织特征、资产状况和技术条件定义ISMS的总体方针和范围,然后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安全评估,同时确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选择控制目标,准备适用性声明。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PDCA的过程方法,必须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6建立健全船舶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需要制定相关法规,结合技术手段实现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性文件和安全策略等,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方针、原则、责任等;

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安全管理活动,约束人员的行为方式;

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操作失误;

形成由安全政策、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由安全管理团队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

7 总结

对于船舶计算机网络安全按作者的经验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具体船舶,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对于正在建造的船舶和准备进厂修理的船舶,建议按照较高级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案进行实施,全面加固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的可靠性、可恢复性和可维护性,包括配置冗余的网络设备和建设备用的网络线路。

2.对于正在营运的、比较新的船舶,建议按照中等级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案进行实施,若条件允许,则可以增加专用的安全管理服务器设备,更新或扩充升级原有的路由器或交换机。

3.对于其它具备计算机局域网、船龄比较长的船舶,建议按照较低级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案进行实施,不增加专用的安全管理服务器设备,主要目标解决计算机网络防病毒问题。

4.对于不具备计算机局域网的老旧船舶,可以进一步简化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着重解决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或单机的防病毒问题,以确保服务器或单机上的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长航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SMIS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上一篇: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下一篇:2022年武警部队士兵考军校统考政治模拟训练题(一)含答案.344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