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初级练习

2024-04-17

质量守恒定律初级练习(通用6篇)

篇1:质量守恒定律初级练习

一、选择题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2、在A+B=C+D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 A、4克 B、3克 C、5克 D、6克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哪一种微粒的总数可能改变 A、质子 B、原子 C、电子 D、分子

4、根据化学方程式:3AB+C2B3=2C+3x,确定x的化学式为 A、A3B2 B、A2B3 C、AB2 D、AB3

5、某化合物密封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O、H、C B、N、H、O C、N、O、H D、C、H、O、N

6、在化学反应A+B→C,3克A跟足量的B充分反应,生成11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A、3克 B、5克 C、8克 D、11克

7、将物质A、B、C各10克混和后加热,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3克D,同时增加9克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 A、1 :5 B、1 :4 C、4 :1 D、5 :1

8、某元素R的单质在纯氧中燃烧后,所得生成物式量为94,已知R的原子量为39,则该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A、R2O3 B、R2O C、RO D、RO2

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2AB2+B2=2C这一反应中,C物质的化学式是 A、A2B B、AB2 C、AB3 D、AB

10、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二,填空题

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后,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原来相比_____;二氧化锰的质量百分含量和原来相比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

2、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3、在A+B=C+D中,若1.6克A和B的混合物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 : 5,则D为_______克

4、一定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_______镁条的质量(填大于、小于、等于),这与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5、A+B=C+D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 : 3,若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消耗2.4克。则生成物中C的质量为____克,D的质量为_____克 参考答案:

一、1.答案:C

分析:从本质上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而每种原子的质量是固定的,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所以C正确 D的说法错误,例如:2H2 + O2 2H2O 在反应前是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而反应后是只有2个H2O分子,这时反应前后的分子数不相等 2.答案: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9克,生成物总质量也应为9克,则生成D的质量为9克-3克 = 6克

3. 答案:D

分析: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和种类没有变化,又因为题中A、B、C选项中的微粒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因原子不变,所以A、B、C也是不变的,故选D 4.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物中共有A原子3个,B原子6个,C原子2个。生成物中已有2C,说明3x中含3个A原子和6个B原子,则每个x分子中含1个A原子和2个B原子,其化学式为AB2 5.答案:D

分析:反应后有NH3:氮元素(N)氢元素(H)有H2O:氢元素(H)氧元素(O)有CO2:碳元素(C)氧元素(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应有N、H、C、O四种元素

又因为本反应是分解反应,即反应物只有一种,所以这种物质应含有N、H、C、O四种元素

6.答案:C

分析:反应前:A(3g)B待定 反应后:C(11g)

B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1g-3g = 8g 7.答案:D

分析:反应前:A 10g B 10g C 10g 共30g 反应后:A 0g B待定 C 19g(10+9)D 3g 共30g 则B余下的质量为:30G-3g-19g = 8g 则B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0g-8g = 2g 则反应中A 与B的质量比为:10g :2g = 5 :1 8.答案:B

分析:本题只能采用寻找相对式量的方法解题: A:R2O3的式量:2R + 3O = 2×39 + 3×16 = 126 B:R2O的式量:2R + O = 2×39 + 16 = 94 C:RO的式量: R + O = 39 + 16 = 55 D:RO2的式量:R + 2O = 39 + 2×16 = 71 故选B 9.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物中只有A原子 2个,B原子6个,则说明2C中应含A原子2个,B原子6个,则C中应有A原子1个,B原子3个,故选C 10.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物中只有A原子 2个,B原子6个,则说明2C中应含A原子2个,B原子6个,则C中应有A原子1个,B原子3个,故选C

二、1.答案:不变;增加

分析:第一空:是因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第二空:是因为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在反应前后不变,而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减少(因为有氧气生成),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百分含量和原来比增加

2.答案: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质量总和

分析: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3.答案:1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的总质量为1.6克,又因为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 : 5,则D占反应后总质量的5/8,即1克 4.答案:变大;符合 分析:因为反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的加和,所以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答案:0.6;1.8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的总质量为2.4克,又因为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 : 3,则C是反应后总质量的1/4,即0.6克,则D为1.8克

篇2:质量守恒定律初级练习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中考科学资源

一.知识教学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力。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板书]:实验一:CuSO4与NaOH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意图]: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等)的理解和认识。(四)总结、扩展

1.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实质):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氢气 + 氧气 → 水

氢气 + 氧化铜 → 铜 + 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______g,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提问: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略)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g g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与评价。(3)实施实验。(4)汇报讨论。

典型例题

例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选题目的:本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思路分析:

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确实理解定律中“参加”和“生成”两个词在具体化学反应中的含义。镁带在空气中燃饶参加反应的物质不仅有金属镁还有空气中的氧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金属镁和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和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解答:

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饶,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重。

启示:

对于知识来说不仅要记住,而且要真正理解。

例2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

选题目的:

本题是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原子的三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发生变化)的认识和应用。

思路分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初步表示为:蜡烛+O2--CO2 +H2O

根据原子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的道理可知,生成物中碳、氢原子来自可燃物,但不能确定生成物中的氧原子是全部来自空气中的氧气,还是一部分来自空气中的氧气、另一部分来自蜡烛,所以只能证明蜡烛中可能含有氧原子,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基本单元。

解答: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启示:能灵活运用知识比只记住知识更重要。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A.18克

B.7克

C.8克

D.6克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A.C2H4 B.CH4 C.C2H2 D.C6H6 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A.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B.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克 B.80克 C.90克 D.120克

参考答案: 1.D 2.C 3.C 4.C 5.C 6.C 7.B 8.B

二、填空题

将A物质25克、B物质5克混合加热,反应后的物质中,A仍有10克,B已完全反应,同时生成C物质11克,还有一种生成物D。则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比A:B:C:D为: __________。

答案:15:5:11:9

三、问答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

篇3:质量守恒定律初级练习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引导他们“敢想”,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场所,能否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对教师的考验。化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其中守恒是化学学科思想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去实现。因此要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能否运用守恒的思维,设计时也应从这些方面分析。

知识与技能要求方面,在知识传授方面,不同的学生感受不一样。有部分学生感觉听得懂,但一做练习就不会做。这其实是在知识上没有全面理解,只是表面上的会。如在物质的量计算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课堂练习:2A+2B=4C+D,已知B和D的摩尔质量比值是11∶8,当7.8g的A和4.4g的B反应,生成的C的质量是多少克?本题旨在让学生敢用已学过的质量守恒来解题,再结合方程式算出C的质量。但学生解题时找不到入手点,觉得条件不足,不敢用质量守恒,无法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在技能方面,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一个独立思考、自我练习体会的过程。就如学游泳,教练讲游泳动作要领时很容易懂,但真的要学会游泳必须自己下水不断练习,反复实践体验,才能学会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游泳技能。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授,能够附和老师,但不爱动笔,在写Na2SO3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关系式时,有的同学漏了HSO3-。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很大部分原因是不敢想,解题思维的目的性不明确。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有的学生不注重过程体验,只想一蹴而就,只死记硬背结果,只关心是否和标准答案一样,没有思考如何得出结果,采用了什么方法。这就造成经常出现的某一种类型的题目,在运用守恒思维解题时出现教师讲了好多遍,稍变了形,有的学生又不会做的情况。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练习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出来。例如在设计陌生方程式书写的课堂练习时,虽然学生掌握了得失电子守恒,还是常常会碰到困难,引导学生敢想,运用一些小窍门,克服做练习中出现的主客观上的问题,磨炼了学生的意志。

因此,要培养学生守恒的化学思维,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是知识上的缺漏,还是技能上的不足;是不注意过程与方法的训练和掌握,还是意志力的缺乏,才能在设计课堂练习中融入守恒思维,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基于守恒思维精心设计,让学生“能想”,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要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掌握并熟练运用守恒思维解题,课堂练习是不可省略的部分,练习是学生获取并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为此,对基于守恒思维的课堂练习题要进行精心设计。

1. 基于守恒思维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考虑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练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这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是要实现教改后的课程要求。因此设计课堂练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能用守恒的化学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的45分钟内不停歇地讲授,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知识掌握的效果比预期值差得多。守恒法这种高中重要的解题方法往往都是教师在讲一道题时学生能应用,遇到类似题目又不知道如何应用。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更要讲究有针对性、有效性,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特别应针对重难点和学生的个体“薄弱”之处,要针对不同形式的守恒设计专项练习。如针对学生理解误区或不好理解的某个守恒像质子守恒;针对学生遇到物料和电荷守恒较为相像而不容易区分用法的地方;针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犯的普遍性的错误;针对为防止学生遇到任何题目都使用守恒思维的定势设计专项练习。

例如,复习《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一章,可以针对重点设计课堂的练习:有可用的实验物品铜丝、去除氧化膜的镁条和铝条、稀硫酸、浓硝酸以及氢氧化钠溶液等,并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学生可以根据电池形成的三大条件,设计至少两个原电池,沿着“原电池设计”这一主线,把“原电池的构成所需的条件、正极和负极的判断、两极方程式及总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要点体现在学生设计的原电池中。在学生书写电极方程式时,指导学生运用守恒的思维,在给总方程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写出正负极方程式。学生在主动思考设计中本能地把原电池的知识深化,逐步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本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守恒思维的融合运用,达到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目的。

2. 基于守恒思维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考虑课堂练习要有分层的特点

在课改后的教学要求中,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掌握程度。有一些知识只要学生知道,有所了解即可,有的要求高些,要学生深入理解,而某些重要的知识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如守恒思维解题。因此,要设计有效课堂练习必须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并兼顾所有学生“够得上”的准则,由易到难有层次递进。既要有“基础性练习”,也要有“提高性练习”,还要有“综合性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练习中获益。这样设计的课堂练习才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成就感,基础薄弱的学生能有收获,能力较好的学生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复习浓硫酸的性质时可设计如下的课堂练习:①Zn与浓硫酸(足量)反应,Zn全部消耗完后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②6.5g Zn与浓硫酸(适量)反应,Zn全部消耗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多少?③6.5g Zn与适量浓硫酸反应,Zn全部消耗完。往收集到的混合气体中通入氧气(假设反应完全),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多少?从第一小题的基础的反应方程到第二小题的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应用,再到后面更难的加上电子守恒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思维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这样的课堂练习有梯度,能让学生对守恒思维解题理解得更透彻,效果一定更佳。

3. 基于守恒思维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多样性的课堂练习的设计

单一的课堂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影响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由此,设计课堂练习除了常规的填空题、选择题外,还有紧扣实际的简答题,有条件的可以是边动手实验边练习实验题,还可以是借鉴“疯狂来往”等以小游戏形态出现的课堂练习,亦可以是一题变多题、一题多个角度地解题,让学生在有挑战性又愉悦心态下学习新知识,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化学反应原理》溶液的酸碱性一章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守恒的书写。如果只是让学生写出Na HCO3或其他盐溶液的电荷守恒的关系式,多写几个学生可能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就容易出错,达不到应有效果。可以在此基础上出一些选择题,例如有关Na HCO3溶液的说法,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设计由三大守恒衍生出的四个选项,学生就会在题目的引导下,写出所需的关系式。看似是选择题,实际上是填空题的做法,但是能让学生变换一下思路,不再是机械性地书写。

三、注重学生完成练习的反馈,让学生“会想”,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验证课堂练习有效性的重要的步骤是学生对于所完成练习的反馈,只有在学生做出真实的反馈后,教师才能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让学生“会想”。教师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收集学生的真实的反馈。例如直接提问学生对守恒的掌握情况,可以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也可以进行阶段性的小测,还能分组探讨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自尊心是比较强的,不想把自己的知识接受情况让教师或同学知道,所以在课堂练习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学生学写Na HCO3溶液物料守恒关系式时,有一部分学生忘记了HCO3-电离出的CO32-而出错,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成果,要有抑有扬,让学生认识到再考虑周全些就可以做对。对学生进行公正且赞赏性的评价能够提升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会想”从而不断地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不能引起学生反思的课堂练习不是成功的练习。课堂练习的反思不能仅仅限于知识的掌握,还要考虑在练习中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解决问题有没有独立大胆地思考,是否还是用老旧烦琐的方法,有没有创新性的思想,能否把新知识灵活运用,能不能和同学、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能不能积极地参与练习的全过程。在完成课堂练习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对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选择和加工,建构守恒等在内的一系列化学学科思维的理解,强化精炼知识结构,必须通过个人的体验,这个学习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多问问“为什么”的习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总之,想让学生灵活地用守恒思维,教师只有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练习的各个环节中去,在过程中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形成守恒思维解题能力,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敢想”“能想”“会想”,才能不断地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4:牛顿运动定律单元练习题

1.如图l所示,当木板与地面倾角为30°时,放在其上的物块m刚好匀速下滑,则当木板的倾角由20°逐渐增大到40°的过程中,物块m所受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为()

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2. 弹簧的原长为20cm,劲度为100N/m,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0.4kg的物体.从原长处释放,当弹簧伸长到25cm时(设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10m/s2)。物体的加速度为()

A.2.5m/s2,方向向上

B.2.5m/s2,方向向下

C.12.5m/s2,方向向上

D.12.5m/s2.方向向下

3.在液面下有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甲球质量是乙球质量的2倍。由于浮力都比各自的重力大,两球都加速上浮。忽略水的阻力,则浮出水面前两球的加速度a甲和a乙大小关系为:()

A.a甲=a乙B.a甲=a乙/2

C.a甲=2a乙D.不能确定

4. 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的台阶上,当此扶梯沿图示的方向加速运动时,人随同此扶梯一起加速上升。此时,关于人受到的静摩擦力f和人对扶梯台阶的压力N有()

A.f水平向右,N>mg

B.f水平向右,N

C.f水平向左,N>mg

D.f水平向左,N

5.如图3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B叠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受水平恒力F1,B受水平恒力F2,F1与F2方向相同,且F1>F2。物体A、B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A.F1+F22,向左

B.F1+F22,向右

C.F1-F22,向左

D.F1-F22,向右

6.如图4所示,绳子的一端系在质量为50kg的人的腰上。人手握住绳子的另一端用力拉,使自己以2m/s2的加速度下降,手的拉力为(g=10m/s2)()

A.100 NB.200 NC.300 ND.400 N

7. 如图5所示,用力F拉着3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运动。在中间物体上加一小物体,仍让它们一起运动,且拉力F保持不变.那么中间物体两端绳的拉力Ta和Tb变化的情况是()

A.Ta、Tb都增大

B.Ta增大,Tb减小

C.Ta减小,Tb增大

D.Ta、Tb均不变



8. 如图6所示,动滑轮和重物的质量都是2kg、用竖直向上的恒力F=40N拉物体上升,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0B.5m/s2

C.10m/s2D.20m/s2

9. 如图7所示,光滑的半圆球在水平地面上做加速运动,一小物块置于半圆球上4R/5高处,且与半圆球保持相对静止,则此半圆球的运动状态应是()

A.向右加速运动,a=3g/4

B.向右加速运动,a=4g/3

C.向左加速运动,a=3g/4

D.向左加速运动,a=4g/3

10. 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图8中所示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11.如图9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两个轻弹簧固定在框架上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小球上下振动起来.且在此过程中,框架始终没有跳离地面.则当框架对地面压力刚好为零的瞬间,小球的位置及加速度的大小为()

A.小球在最高点处,a=M+mmg

B.小球在最高点处,a=M-mmg

C.小球在最低点处,a=M-mmg

D.小球在最低点处,a=M+mmg

二、多项选择题

12.如图10所示,物块m在皮带输送机上水平向右传送,物块与皮带之间无相对运动,则下列关于物块m所受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皮带运动的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B.皮带运动的加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m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皮带的运动方向相反

D.m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皮带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13.如图11所示,物体m静止于不动的升降机的斜面上,当升降机竖直向上加速上升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m受到的斜面支持力增加

B.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增加

C.物体m受到的重力增加

D.物体m受到的合力增加

14.如图12所示,一个球从空中自由下落压缩一个松驰的弹簧,弹簧原长为OA,被压缩到最低点时长度为OB,则()

A.球在A点处速度最大

B.球在B点处加速度最大

C.球在A、B之间某点处速度最大

D.球在A、B之间某点处加速度为零

15.如图13所示,当车厢向前加速前进时,物体m静止于竖直的车厢壁上。下述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有()

A.在水平方向上,向前加速的力与物体m对壁的压力平衡

B.在竖直方向上,壁对物体m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相平衡

C.车厢加速度越大,物体m对壁的正压力越大

D.车厢加速度越大,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16.如图14所示,倾角为θ的三角形滑块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们一起以加速度a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无相对运动)。对于m所受到的摩擦力f和支持力N,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f不可能为零

B.f的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C.N不可能为零

D.N有可能为零

17.如图15所示,两个滑块A与B放在水平面上,以轻绳连接,A与B各受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且F1>F2。若水平面光滑时,加速度为a1,绳的拉力为T1;若水平面粗糙且两个滑块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这时加速度为a2,绳的拉力为T2。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加速度a1与a2、绳的拉力T1与T2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A.a1>a2

B.a1=a2

C.T1=T2

D.T1>T2

三、填空题

18.如图16所示,用一个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推力F使质量为m的滑块以加速度a沿着竖直面匀加速上滑。已知滑块与竖直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推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

19.一辆汽车在牵引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关闭发动机,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7所示。从图象分析可知,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为车重的_____倍。如果汽车的质量为5t,那么牵引力F为_______N。(g=10m/s2)20.如图18所示,物块P通过细绳悬挂在天棚上。P、Q之间连接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轻弹簧,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Q两物体的质量相等.若剪断悬挂P的细绳,则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物块P的加速度为_______,物块Q的加速度为_______。

21.如图19所示,用细线拴住两个相同的小球,小球的质量均为m。今以外力作用于线的中点,使球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运动时,两段线的夹角为锐角2θ,此时两球间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

22.一辆总质量为M的列车以匀速度V0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各车厢受的阻力都是车重的K倍.某时刻列车后端质量为m的车厢脱钩,而机车牵引力未变,则当脱钩的车厢刚好停止的瞬间,前面的列车速度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23.一热气球,包括蒙皮、内部的热空气及它下面所载的沙袋的质量为M,在空气中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降。设浮力不变,空气阻力不计,要想使气球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上升,必须扔掉质量多大的沙袋?

24. 如图20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和B,用轻绳连接,置于斜面上端的定滑轮的两边。绳与滑轮的质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均下计,A距地面4.0m,B在斜面底端,A由静止开始经2.0s到达地面。求物体B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g=10m/s2)

25.总质量为M=20kg的气球,从地面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第6s末从气球上落下一质量为m=4kg的重物,物体着地时,气球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气球浮力不变)

26. 如图21所示,斜面的倾角θ=37°,有两个物体A和B用细线连接起来,沿斜面下滑,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1=0.1,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2=0.4,试求细绳中的拉力是多大?(g=10m/s2)

篇5: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一、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例]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是为什么?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1)因为“质量守恒”,所以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水中一定含有氢气。

(2)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然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 ]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比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g硫和3.2g氧化合,生成了3.2g二氧化硫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仅④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

]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5.下列各组数据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16g硫和16g氧气反应,生成32g二氧化硫

B.2g氢气和16g氧气反应,生成18g水

C.20g硫酸和20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生成40g硫酸钠溶液

D.100g碳酸钙加热分解后得到50g氧化钙和50g二氧化碳 6.将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没有气体放出时,在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与反应前相比()

A.没有改变 B.增加了C.减少了

D.无法确定

7、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 g水受热变成了10 g水蒸汽

B.50mL 水中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100mL C.5 g蔗糖溶于95 g水中,总质量为100 g

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二、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例]在反应FeS+4HNO3=Fe(NO3)2+2X↑+S↓+2H2O中X的化学式为()

A、NH4NO

3B、NO

C、NO

2D、H2S 1.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A.Cu、O

B.Cu、O、H

C.O、H

D.Cu、H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2Z中,Z的化学式为()

A.XY

2B.X2Y2

C.X2YD.X2Y 3.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2XY2+Y2=2Z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应该是()

A.X2Y

B.X2Y

3C.XY

2D.XY3 5.在化学反应3NO2+H2O2X+NO中,X的化学式为()A.HNO3

B.NH3

C.N2

D.N2O5 6.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7.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2AB2+B2=2C

B.3AB2+B2=2C

C.4AB2+B2=2C

D.AB2+4B2=2C 8.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RO

B.RO2

C.R2O

D.R2O5

三、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有化学反应3A+B=C+3D,已知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8、160、400,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四、求反应物或生成物化学式前的系数

[例]三硝酸甘油酯化学式为[C3H5(ONO2)3]是一种炸药,被撞击后会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3H5(ONO2)3=ωN2+xCO2+yH2O+zO2系数x、y之和为______。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若C的化学式为AB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3AB2+B2=2C

B.2AB+2B2=2C

C.2AB+B2=2C

D.AB2+2B2=2C 2.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 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A.1

B.2

C.3

D.4

五、确定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例]2.3g某有机物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该有机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将4.6 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 g 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只含有碳元素

2.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 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六、求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例]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丁,在该条件下若取甲、乙、丙各15g,使之充分反应,则只能得到30g丁。若增加10g丙,则甲和丙可恰好完全反应。甲和乙反应时的质量比应为()

A、1:

1B、2:

1C、2:

3D、3:2

1.在化学反应:M+N=P+Q中,agM和bgN完全反应,生成cgP。则生成Q的质量为()A.(b+c-a)g

B.(a-c+b)g

C.(a+c-b)g

D.(c-a+b)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g碳和4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8g

B.11g

C.8g

D.5.5g 3.4gA物质与5g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gC物质,剩余3gB。若将7gA与3g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9g

B.10g

C.8g

D.3g 4.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

5B.l:

4C.4:l

D.5:l 5.现有mgKClO3跟2g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m-n)g

B.(m+2n)g(C.(m+2-(n)g(D.(n-2)g(6.在化学反应A+B=C+D中,80gA和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g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__g。7.化学反应A+B=C中,3g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gC。如有12gA,能和_____gB完全反应。8.在A+2BC+D的反应中,5gA跟足量B充分反应后生成4gC和9gD,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A.16g

B.4g

C.8g

D.无法计算

9.在A+B=C+D的反应中,7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D,那么同时生成C的质量是()

A.7g

B.8g

C.9g

D.10g

10.3g碳在10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A.13 g

B.11 g

C.10 g

D.3 g

11、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12、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2∶1∶2 B.1∶2∶2

C.1∶1∶1 D.2∶2∶3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 物 质

乙 丙

反应前质量/ 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 g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 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15、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8 2 20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8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 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

3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16.硫粉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含空气)中加热,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物质质量变化的是()

m

m

m

m

0

t

0

t

0

t

0

t A

B

C

篇6:质量守恒定律初级练习

1.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 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 数,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C、H、O 元素。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 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 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 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A.8克 B.12克 C.11克 D.无法确定

2.Y 2+2□ ====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A.X 2Y 2 B.X 2Y C.X 3Y 4 D.XY 2 从微观上看,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成立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练习: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 A 2+B2====2C 中, “ C ”的化学式用 A、B 可表示 ____________。

3.已知 A+B====C+D反应中,生成物 C 与 D 质量比为 1∶ 3,若反应物 A 与 B 在反应中共耗 2.4g ,则生成 C____________g。

4.已知 A+2B====C+D中,将 A、B 两种物质各 10 g混合加热,生成 4 g C和 8 g D,若 A 完全反应,则 A 与 B 反应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M、N、X、Y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下: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A.X+Y====M+N B.X+Y====N C.N====M+X+Y D.X+Y+M====N 6.在化学反应 A+B====2C+D中, 10 g A物质恰好与 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 D 物质 8 g,则生成 C 物质为 ____________。

7.将 A、B、C 三种物质各 1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 D(其中 B 是催化剂 ,当 A 已完全反应后,测得 生成的 D 为 16克。反应后的混合物中 B 与 C 的质量比为(A.5∶ 1 B.5∶ 2 C.5∶ 3 D.4∶ 1 8.用 100克 KClO 3和 MnO 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 MnO 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 25%,反应一段时间后, 又测得 MnO 2占 30%。求:此时分解的 KClO 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6 g镁和 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 14 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 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2.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反应式为: C x H y O z +(x+ 2 4z y O 2点燃 xCO 2+ 2 y H 2O 若 1个分子的 C x H y O z 与 3个 O 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了 2个分子的 CO 2和 3个分子的 H 2O ,则 x、y、z 值分别 为(A.2, 3, 4 B.2, 6, 1 C.1, 3, 2 D.1, 2, 3 13.在 X+2O2 点燃

上一篇:微商的经典励志心语下一篇:水电站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