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学案1

2022-08-01

第一篇:质量守恒定律学案1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从分子、原子的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煤燃烧只剩下灰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是不是反应后质量都变小呢? 活动与探究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2.学生猜想: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如铁生锈。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如煤气燃烧。

3.实验设计:

方案一:磷燃烧(讲清实验要点)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实验验证:

5.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注意:

1、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2、守恒的物理量是质量。 练习:

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第 1 页 共 3 页 1.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求生成的C的质量。

2.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充分反应后,剩余1克B,求生成的C的质量。

3.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能恰好完全反应,如 5克A和6克B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

6.反思与评价: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实验:碳酸钠粉末与盐酸溶液

镁条燃烧 7.表达与交流:

①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缘故。

②如果地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发现天平保持平衡。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8.微观解释:

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在碳与氧气的反应中,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即该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有五不变、两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五不变:

1.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总和不变;

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第 2 页 共 3 页 2.元素种类不变

3.原子种类不变

4.原子数目不变

5.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改变: 1.物质的种类

2.分子的种类 两个可能变:

1.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二、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第 3 页 共 3 页

第二篇:质量守恒定律初级练习1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2.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c)克 B.(a-b-c)克 C.(a-b)克 D.(a-b+c)克 ( )

3.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

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 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5、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

6、在反应2Mg + O2 ==2 MgO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 )

A、 48:32:80 B、 24:32:40 C、 24:32:64 D、 24:32:80

7、对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的读法,错误的是 (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在点燃条件下,每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D、在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8、反应A+B=C+D中,已知2克A和5克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克C,则有____克D生成。

9、 将24.5克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质量14.9克,则产生气体____克。

10、加热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 克

8、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由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11、12克的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 (1)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9.6克,则该化合物中有什么元素? (2)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8.6克,则该化合物中有什么元素?

12、加热分解12.25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制取4.8克氧气,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13、122.5克氯酸钾在40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剩余产物中有二氧化锰多少克,有氯化钾多少克?

14、现有含Fe2O3为80%的赤铁矿石200吨为原料来炼铁,试计算最多可炼得含杂质为3%的生铁质量。(提示:炼铁反应为: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15、有一块不纯的锌片15.25克,跟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0.4克氢气,求此锌片中含锌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16、现有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使之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克,此时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2克。

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固体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各是多少?

第三篇: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思考:

1、 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它们各是如何定义的?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决定?

2、 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

3、 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讨论下述物理情景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A. 运动员投出铅球

B. 皮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地面后又被弹起 实验演示:

思考题一:

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试写出物体在A点时的机械能和在B点时的机械能,并找到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1) 思考题二:

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经过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写出物体在位置A、B时的机械能的表达式并找出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2) 思考题三: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1从光滑斜面顶端A开始下滑,斜面高h1,当它下滑到离水平面高h2时的B点速度为V2,写出物体在位置A、B时的机械能的表达式并找出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讨论:

1、位置A、B时的机械能的表达式存在什么关系?

2、上述三种运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通过上面三个例子,你认为要使在位置A、B时的机械能的表达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条件:

2、对条件理解:

3、结论:

拓展:放开被压缩的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类比地,你能得到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吗?

机械能守恒定律更为全面的表述:

本节知识小结:

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

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②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机

械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守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恒①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只有弹力做功

定②系统内的摩擦力不做功,一切外力都不做功

律121 4.表达式:mv2mgh2mv12mgh1

22 EKEPEEEP

作业:课本 P130 :(1)、(2)(作业本上交)

同步作业本《机械能守恒定律》 2211

第四篇:2.6基尔霍夫定律(学案)

高二电工学案

编制:徐海燕

2015.9/5

§2.6 基尔霍夫定律

【学习目标】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两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3、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运用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步骤及例题讲解

教学难点 电流参考正方向的理解及电阻电压、电源电动势正负的确定 【自主学习】

1.有且仅有一条有源支路,可以用电阻的串并联关系进行化简,是简单电路;解答简单电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定律。

2.有两条有源支路,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关系进行化简,是复杂电路;解答复杂电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支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组成的 电路。 节点: 或 支路的连接点。 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 路径。

网孔: 的回路。网孔是最简单的回路,或是不可再分的回路。

4.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内容是对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节点,流进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5.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__________________,其内容是对电路中的任意____________,沿6.任一方向绕行一周,各段电压代数和等于______。

电阻上的电压的正负值:若电流方向与____________相同时电压取正,相反电压取负。 电源的正负值:若绕行方向是从_______极指向_______极时取正,相反取负。

【合作探究】

1如右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条支路 个节点 个回路 个网孔

高二电工学案

编制:徐海燕

2015.9/5

2如图所示电路,已知I1 = 1A,I2 = 2A,I3 = 5A,I4= 3A试求I5。

3.如右图所示,求(1)写出A、B两节点的电流方程

(2)写出网孔的回路电压方程

【例题讲解】突破难点知识

1. 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和断开时,求AB两端的电压UAB。

2. 如图所示,已知E1E217V,R11,R25 ,R32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

高二电工学案

编制:徐海燕

2015.9/5

【归纳总结】

1叙述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并写出表达式?

2叙述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内容,并写出表达式?

3用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步骤:

①、先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原则上可任意标定:一般取电动势或较大的电动势的方向作为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 ②、根据回路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式。

③、求解方程,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 【达标练习】

1.请问下列电路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几个回路、几个网孔? __________条支路 __________个节点 ___________个回路 ____________个网孔

2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解决节点的__________关系。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解决回路的_______。 3电阻上的电压的正负值:若电流方向与____________相同时电压取正,相反电压取负。电源的正负值:若绕行方向是从_______极指向_______极时取正,相反取负。

4.每个节点可以列出一个_____________方程;每个回路可以列出一个__________方程,但独立的电压方程个数等于__________数。

高二电工学案

编制:徐海燕

2015.9/5

5题5图所示,R1=2Ω,R2=3Ω,E=6V, r=1Ω,I=0.5A,则UAB为( ) A 9V B 6.5V C 5.5V D 3V

6题6图所示电路,沿abcda绕行时, 回路的电压方程为 ( ) A Uab+I1R1+E1+I2R2-E2+E3+I3R3=0 B Uab+I1R1+E1+I2R2-E2+E3-I3R3=0 C Uab+I1R1-E1+I2R2-E2+E3+I3R3=0 D Uab+I1R1+E1+I2R2+E2+E3-I3R3=0

7 如图所示电路,E=4V,R1=2Ω,R2=4Ω,R3=4Ω,求I

1、I

2、I3各为多少?

8题8图所示电路中,已知E2=20V,R1=2Ω,R2=5Ω,R3=20Ω,用支路电流法求:流I1=0时,E1为多大?(2)若使E2=10V时,I3为多大?

若使电(1)

第五篇:牛顿第三定律 学案

牛顿第三定律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合作探究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什么现象呢?

某校高一年级(1)班和(2)班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比赛结果(1)班同学胜出。拔河时,(1)班同学对绳的拉力比(2)班同学大吗? 交流研讨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

(一)大小关系:

(二)方向关系:

(三)作用点:

二、牛顿第三定律

三、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例题解析

例1: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例2: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作业自助餐 A 海阔凭鱼跃

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重为G的茶杯,试分析茶杯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反作用力

1 分别是什么力?这几个力的平衡力又分别是什么力?

2、一本书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相互平衡力。

B.书所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 如图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反作用力是F

4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l的施力者是弹簧

D.F1与F2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4 、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结,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下,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5、两人分别用10N的力拉弹簧秤的两端,则弹簧秤的示数是(

) A.0

B.10N

C.20N

D.5N.

6、在水平光滑直轨上停着两个质量相同的车厢,在一个车厢内有一人,并拉着绳子使两车厢靠拢。不计绳子的质量,判断有人的那节车厢的方法是(

)

A.根据绳子哪一头的拉力大小,拉力大的一端车厢里有人。

B.根据车厢运动的先后,先运动的车厢里有人。

C.根据车厢运动的快慢,运动得慢的车厢里有。

D.根据车厢运动的快慢,运动得快的车厢里有人。

7、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而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平衡。

B.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外力F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外力F大小相等。

8、传动皮带把物体由低处送到高处的过程中,物体与皮带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

A.一对

B.二对

C.三对

D.四对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B.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等于车对马的拉力,车之所以加速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受到的摩擦力。

C.人走在沼泽地里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压力所以容易陷进去。 D.若A受到B的分子力,那么B受到A的力也一定是分子力。 B 天高任鸟飞

1、一匹马拉着车在路上走,试分析以下各情况下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大小关系 A.车陷进泥潭里,马没有拉动车。

F B.马拉着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时。 C.马拉着车在马上加速前进时。 D.到达地点它们要停下来时。

2、如图所示,在地面上固定一根质量为M的竖直木杆,一个质量为m的人以 加速度a沿杆匀加速向上爬,在上述过程中,地面对木杆的支持力大小为( )

3、如图所示,圆环的质量为M,经过环心的竖直钢丝AB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今让小球沿钢丝AB(质量不计)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运动,要使圆环对地面无压力,则小球的加速度和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设小球不会到达A点)

习题答案: 例1:C

例2:C A海阔凭鱼跃:

1、茶杯受重力和支持力;重力的反作用力是茶杯对地球的吸引、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茶杯对桌面的压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A

3、B

4、D

5、B

6、C

7、AD

8、B

9、BD B天高任鸟飞:

1、无论马车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都相等。

2、C

3、解析:对圆环进行受力分析:Mg=f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mg+f=ma 对竖直上抛运动有: V0=2ah 联立得:

2A.Mg+mg-ma B.(m+M)g C.Mg+mg+ ma D.Mg

Mag1 m

mV02h2gmM 3

上一篇:安监局安全培训考试下一篇:安监局安全宣传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