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2024-05-08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通用12篇)

篇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规纳、分析,发展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感受守恒的思想在知识与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规纳、分析 【教学难点】提高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包物质 „„ 它的主要成分是„„

记得有句成语叫“点石„„”,(语文学得不错)

那么这块石头能变成黄金吗?„„不会,为什么?因为石灰石中没有金元素。也就是说它违背了我们化学中的一个定律„„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师:质量守恒定律非常重要,中考必考,高中还要进一步学习,那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用1分钟的时间去理解记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师:这位同学请你复述一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同学们,会说不如会做,接下来请根......据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学导航。(限时5分钟)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会做不如会讲,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研究这3道试题,从而完成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全面认识。

师生交流:„„

师:经过分析,我们完成了对于这3道试题的理解,完成了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网络的构建,我想这也是我们考前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从试题中去挖掘,去理解,去运用。

师:近年来的中考加大了对于实验探究的考查,加大了对于试题的开放力度,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完成学案上的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会讲不如会用,经过我们的复习,相信你的能力会有所提高,请看能力提......升„„

小结:同学们,探究到这里,你认为我们可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哪些问题呢?解释一些现象;推断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非常好,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也是本节课我们的核心内容。

师:回到课前,老师的这包石头变不成黄金,那怎样的矿石能变成黄金呢?金矿。看来我们祖先所说的点石成金中的石非此石也。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参与,下课。

篇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兰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陆星

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用具:

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

3. 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

引入: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 白磷的.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

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投影:实验分析:磷(P)+氧气(O2) 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M(P)+M(O2)=M(P2O5)

学生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投影: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

2.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

3.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4.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

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OH)2)+硫酸钠(Na2SO4)

蓝色溶液 无色透明溶液 蓝色沉淀 无色透明溶液

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M(CuSO4)+M(NaOH)=M(Cu(OH)2)+(Na2SO4)

二、讲授新课:

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投影:第一节

;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ΣM(反应物)=ΣM(生成物)

过度:仅仅以两个实验是否可以说明这个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1:2g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什么不等于2g?

问题2:10g氯酸钾加热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什么小于10g?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1和问题2。

投影:二、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三、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并讨论:只守恒定律为什么可以成立?

提示: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微粒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方面考虑。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综合讨论结果。

讲述:以P+O2 点燃 P2O5为例。

反应前后:改变――分子种类

不变――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

投影: 改变 分子种类

元素种类

化学变化前后 不变 原子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个数

三、课堂小结: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学生练习:《整训》P41 1、2

篇3: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与应用

一、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其内涵包括:

第一,“化学反应”是范围,即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能适用物理变化。

第二,质量总和相等,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表示为: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a b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c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有:a+b=c+d

第三,“各物质”,指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时·不能有遗漏,特别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第四,“参加”的含义。下面以实例来说明:

例:8g氧气与8 g氢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___g。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的,在上述反应中,反应物氢气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由此可知:8g氧气完全反应需要氢气的质量为1g,即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的质量应为1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 g+8g=9g,而不是8g+8g=16g。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参加”的含义了:即指发生了化学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

第五,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为什么会守恒?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由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必然没有改变[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各原子的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那么各元素的质量也必然没有改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内容及常见题型:

1.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例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

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解释物理变化。故答案为C。

2. 考查质量相等关系。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2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C和D,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0g,生成C和D的质量分别为8g和4g,根据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

(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例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且已知Q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的2倍。当达到一定条件时,容器内的某些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四种物质的质量,下表是实验测量记录。据此判断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Y与Q改变的质量比为1:1。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设反应后Q的质量为·w,则有:4g+10g+1g+21g=0+12g+15g+w,解得w=9g(A正确),并由此可知X、Q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减少),Y、Z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加)(C错误),且参加反应的X、0的质量分别为:4g和12g,生成Y、Z的质量为2g和14g(B错误),再根据X和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及反应时的质量比4:12,可以确定D选项也是正确选项(解略),故答案为A和D。

3. 考查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例4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该研究涉及的一个反应为: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定律,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一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答案为A。

4. 考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相等。

例5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不可能同时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分析:依题意可知,反应物是某化合物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定律,由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的组成,可推知反应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氧气中只含氧元素,可推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此时,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已相等,该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则无从确定。故答案为B。

例6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

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含有的元素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的定律,由7.6g柠檬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可知柠檬醛中一定含C、H元素,且其质量分别为:,,c、H元素的质量和为:6g+0.8g=6.8g,小于7.6 g,故柠檬醛中一定还含0元素。答案为B。

例7由C0和(CO2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经测定得知其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现将10g这种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CuO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可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______g。

分析:依题意,相关物质的转化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由以上关系可知,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碳元素质量守恒),则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三、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还应注意的问题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也一定发生了变化,而分子的数目则可能发生改变,如:电解水反应:,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篇4: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56—01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三化学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定律,表达了物质不灭的原理,它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是化学方程式配平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基础,在初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正确理解化学反应中的“三个守恒”

1.质量守恒: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原子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元素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二、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规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范围是化学反应,而非物理变化。如:2克水加热后变成2克水蒸气,这一变化的前后虽然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化学反应,指没有参加反应或反应后有剩余的物质除外。如:4克碳在8克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可产生多少克的二氧化碳?我们不能简单地将4克和8克相加,而要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因为4克碳并没有完全反应,最终剩余1克碳,因此生成11克二氧化碳,而不是12克。

3.“各物质”,即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特别是气体。

4.“反应生成”,不是该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包括进去。

三、灵活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增重”与“减轻”现象。——利用质量守恒解释。

例如,铁在生锈后,物质的质量增重了,这是否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呢?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利用原子守恒推断。

例如,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用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试推断R代表的甲醛的化学式。

3.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利用元素守恒确定。

如:“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运送“神州五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C2H8N2)。其主要反应为:C2H8N2+N2O4→X+CO2+H2O,试推断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

4.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利用原子守恒。

5.正确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利用原子守恒。

6.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利用质量守恒。

四、合理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虽说是一切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的定律,但在许多化学实验中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会出现“增重”或“减轻”的现象,从而使部分学生否定质量守恒定律,对此教师要给以正确分析,合理解释。

我在组织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时,先鼓励同学们根据亲身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大胆猜想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是变大、减小还是不变。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小心求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推荐学生的实验方案,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分工合作。有一组同学进行锌与稀硫酸的实验时,在反应后称量中发现生成物的质量轻了,正当无法解释时我追问学生:如果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时,设计的实验装置应该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认为要形成气密性,终于明白了由于实验装置的缺陷导致质量减轻的原因是氢气逸到空气中了。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达成共识,得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普遍规律。

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醒学生在提倡大胆猜想的前提下,更要小心求证,而设计化学实验更是探究实验的关键所在。如以下四个实验中的D实验就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这正是因为此装置没有密封,会使生成的气体逸到空气中的原故。

五、质量守恒定律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的联系

1.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针对这方面的试题题型各异。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破除迷信(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后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揭露伪科学(古代有“点石成金”的说法;水变燃油;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鼓吹能把铝变成银)以上说法都严重违背了元素守恒的原理,是“谎言”。

篇5: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杨晓莉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由实验过程的设计、探究,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充分考虑到视障生的特点和差异,尽可能让视障孩子拥有与健全人同等的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2)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通过实验探究和史实资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3)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准备】

仪器药品:

1、演示实验:电子秤、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镊子

2、学生实验: 电子秤、烧杯、小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锥形瓶、小试管、气球。

自制教具:水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

【回忆引入】: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请大家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呢? 【大胆猜想】: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用事实说明你猜想的理由。PPT出示

教师:那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通过实验证明)称量物质的质量关系,用到的主要仪器是什么? 讨论:实验怎么进行

小结:(1)用天平称量反应物的总质量

(2)让反应物反应

(3)再称量生成物的总质量,进行比较

师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请大家注意观察现象,盲生认真听好。

这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我把它倒入烧杯。这是一枚银白色铁钉。反应前先称出它们的总质量,记录。

现在我将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请大家观察反应现象。

生描述现象(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师:如果反应时间足够长,溶液也会变色。这是课前老师做的实验,现在溶液变成了浅绿色,现象 师:得到什么结论?PPT出示

变色,有新物质生成,红色物质是铜,浅绿色物质是硫酸亚铁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师:生成新物质后质量有没有改变呢?再称量它们的总质量

得到什么结论?(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师:两次称量中,铁和硫酸铜变成了铜和硫酸亚铁,其它物质没有变化,而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PPT分析过程。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总质量。PPT 师:一个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这样的结论呢?大家愿意亲自探讨一下吗? 请大家做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师:你准备怎么做呢?说说步骤

我们每张桌上都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请取两药匙碳酸钠放在烧杯中,取稀盐酸约10ml于试管,现在请大家开始实验

注意:操作过程要小心,不能让物质溅出造成误差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让盲生体验气体的生成)讨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让盲生观察。结论 PPT出示

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变小了)

【设问】

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而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变小了呢?

【讨论分析】

因为在敞口情况下,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使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也就是说二氧化碳我们没有称到。

【讨论】如果二氧化碳不排放出来,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呢?大家能不能改良实验设计再探究一下?

生:锥形瓶上加塞子,将生成的气体一起称量,反应前后质量应该相等。师:有没有疑义?

启发:如果生成气体很多,瓶内压强增大,会有什么后果? 师:如何进一步改进?

如果在锥形瓶上套一个气球,我们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应该不变,对吗?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的密闭装置:锥形瓶里装有碳酸钠,小试管里装有稀盐酸,锥形瓶口套上气球。请大家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结论:反应前的质量和反应后的总质量相同。

误差分析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PPT 对比:两个结论,说明什么?

师:说明只要不漏掉任何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该相等

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事实上,无数实验都证明,只要不忽略任何反应物或生成物,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PPT

从实验过程说说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什么?(要把所有反应物、生成物都计算在内,特别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能忽略)

【讲述】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语音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师:为什么波义耳失败了,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成功了呢?

波义耳未保证称量出所有物质的质量。后两者称出了所有物质的质量。

【思考】波义耳的实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增加了什么物质?

【启示】波义耳是著名科学家,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可他忽略了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守恒定律就与他失之交臂了,而罗另两位科学家,仅仅将敞口容器换成密闭容器就获得了成功。

实验过程中小小失误就导致了波义耳的失败。看来我们要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提问】科学家和我们都得出了质量守恒

那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宏观物质的反应和微观分子原子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分析回顾】:从分子原子的观点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分子化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以水分解为例体验反应的微观过程。水里有无数水分子,我们以其中两个水分子为例。

盲生用分子模型演示 PPT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板书】 2 守恒原因 PPT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我们知道了质量守恒,也知道了为什么守恒,那我们能不能解决刚才的(生活中的)问题呢

【实践运用】:

1、有人说,铁生锈后质量比原来铁的质量大,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启示:物质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有物质消失,必然会有新物质生成。

【总结反思】

谈谈你的收获。

1、知道了质量守恒定律和为什么守恒

2、体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我们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验证了一个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同时我们还感受和体会了一种探索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那么,在化学用语上能用什么形式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篇6:《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认识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教学重点:

1.在实验过程中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实验用品:

演示实验用品:白磷燃烧一套装置、石棉网、酒精灯、镊子、镁条、白磷、托盘天平。

学生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小烧杯一个、小试管一个、药匙、碳酸纳、硫酸铜溶液、铁钉、稀盐酸。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提前写好部分板书:

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碳酸钠 + 盐酸P O2 P2O5 Na2CO3 HCl NaCl H2O CO2 铜 + 硫酸亚铁 镁 + 氧气 点燃铁 + 硫酸铜 氧化镁 Fe CuSO4 Cu FeSO4 Mg O2 MgO

定律内容:反应物质量总和 生成物质量总和 定律实质:

第一部分:引题

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在坐各位都是企业家,非常有钱,突然有一天,有个人来到你的办公室,告诉你,他有一项专利,可以将水变成汽油,想要低价转让给你,你是否接受?

一吨水一快多钱,一吨汽油可是四五千快钱呀!生:(议论纷纷)不接受,那个人是个骗子吧!接受,利润很大。

师:要不要他的专利,关键看他这个专利是不是真的,水变油到底可不可能,水变油到底可不可能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部分:引导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本质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生: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师: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水通电生成新的物质(氢气和氧气),磷燃烧生成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我们把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板书:生成物 这个反应中五氧化二磷就是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哪些物质反应得到的? 生:磷和氧气

师:我们把参加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这个反应中磷和氧气就是反应物。

板书: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

从文字表达式中来看,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物质发生了变化,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与由他们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mp + mO2 mP2O5 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哪些关系?

生:相等、不相等、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师: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不能凭空猜想,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需要称两个质量,一个是反应前的质量,一个是反应后的质量。(将白磷放入锥形瓶,让学生上来称量)有的同学问了:你除了称了磷和氧气还称了一些仪器,这样称不行吧!行不行呢? 生:可以,那些仪器反应后还要称一边,不影响结论。

(称完,取下,将玻璃棒在酒精灯上加热,伸入集气瓶,白磷燃烧)师: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冒出大量白烟。师:一部分白磷和氧气已经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我们再将它放到天平上。如果天平指针向左偏变重了还是变轻了?向右偏呢?如果仍然指在中间说明质量没有变化。我们来看一下。指针仍然指在中间,说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画上等号了。

板书:= 下面你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看一看,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板书:mFe + mCuSO4 mCu+mFeSO4(讲解实验,提醒:需要称两个质量,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表面会出现一层红色的铜。大家发现反应后质量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师:又可以画上一个等号。

板书:=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我来解释一下,反应物指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反应物质量指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不包括在内的。如果31g磷和40g氧气完全反应了,反应物质量总和是多少? 生:71g 师:如果有32g磷,其中有31g磷和40g氧气反应了,那么反应物质量总和是多少呢? 生:71g 师:虽然有32磷,但是只有31g参加了反应,那1g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反应物质量总和仍然是71g。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发生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句话对不对?

生:不对,质量守恒定律只是针对化学反应来说的。

师:正确,质量守恒定律只用于化学反应。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验证并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并且可以告诉大家,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但是,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会遵循这样的规律呢?(学生思考,疑惑)

要知道原因必须从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进行考虑,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生: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师:这个过程中原子变不变? 生:不变。

师:原子不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就像你有用积木堆的三座小房子,你把它拆掉,重新堆了一座小楼房,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生:不会。

师: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变化,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板书:原子不变。个数不变,种类不变,质量不变 个数不变,反应前有多少原子,反应后还有多少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哪些元素,反应后还有哪些原子 质量不变

刚上课的那个问题也有了答案,水变成汽油到底可不可能呢?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氧元素不可能变成碳元素。所以那个人无疑是个骗子。我们已经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的本质,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会不会有意外呢?大家再来做一个实验。

(讲述实验方法,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进行实验 碳酸纳中倒入稀盐酸后有什么现象? 生:产生大量气泡。师:气泡中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

师: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变轻了。

师:为什么会变轻呢?

生: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了空气中。

师:反应前我们称了碳酸纳和盐酸的质量,反应后我们称了氯化纳和水的质量,但是没有称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质量减轻了。

板书:mNaCO3 + mHCl=mNaCl + mH2O + mCO2 如果要让这个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应该怎么做? 生:(若干方法)师:我们需要一个密封的容器,不能让二氧化碳跑掉。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看一看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化。

(演示实验)有什么现象?

生:耀眼白光,冒出大量白烟。

师:质量有没有变化?(让学生上来看指针偏向)生:质量变轻了。

师:为什么又变轻了呢?

生:大量生成物进入了空气中。

师:那如果我把所有的生成物都收集起来,是不是指针就会指在中间呢? 生:是。

师:是吗?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反应前称了镁条的质量,没有称氧气的质量,反应后称了氧化镁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氧气的质量。

板书:mMg+mO2=mMgO 所以按照我刚才的做法质量应该变重。如果要让这个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可以使用类似第一个实验的装置。通过后面两个实验,同学们应该明白,质量守恒定律是反应物总和等于生成物总和,注意总和,不能少掉任何一个反应物或生成物。

篇7: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作用与地位)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学情,确定授课构思)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并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在质变微观过程中通过分析“微观”粒子的量变推断“宏观”物质质量的变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 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2、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讨论交流的对话能力。

3、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微观推测到宏观验证的课堂实践,有助于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本节课中有三个版块的重要内容: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

二、 说教法和学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加之在此之前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基础,他们已经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所以本节课就顺水推舟地在分子论、原子论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变化“微观”过程中的量变来推断化学变化前后“宏观”物质总质量变化。这样就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围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相等”这个问题,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讨论、归纳演绎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悟科学研究的品质和态度。

但毕竟探究这种方法论的教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以对话和实验为手段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如在本节中当提出 “反应物的总质量同生成物的总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思维的火花会闪现。(开放思维)

包括在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称量结果汇总时,也不急于作出评论和判断。教师真心倾听、真心欣赏、真心关注每位发言的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一派“学术争鸣”的气氛中将问题引向深入,教师通过再现学生的实验称量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加以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开放思维)

最后在分析清楚实验误差的基础上,大家再群策群力优化实验设计,教师再作课堂演示(白磷燃烧录象、实验演示(教师):锥形瓶瓶口套气球)。让学生知道在实际操作中实验现象往往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综合分析,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降低难度、引导探究方向)

另外为减少探究的盲目性,我关注到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选了反应物、生成物尽可能便于称量,反应简单,现象明显,实验结果具有典型性的三个实验供学生探究: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②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③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在实验之始, 也向学生作了提示引导:

发生了什么反应?(反应原理)

称哪些物质?(反应物、生成物分析)

怎么称?(实验的步骤:取样、称量、混合、再称量、记录数据)

并在学生课堂实验单上体现出来,便于学生操作和梳理。(降低难度、引导探究方向)

三、说教学程序

序号

教学环节

主题

备注说明

1

创设情境、动画模拟(微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宏观)

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变化吗?

在分子论、原子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变化微观过程中的量变来推测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2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学生提出假设、分组实验验证、教师实验演示,引证科学简史,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4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5

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6

作业布置、学以致用

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相信那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你会加盟吗?

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通过远古的森林变为沉睡在地下的煤矿(图片),无色的氢气可使火箭飞向太空(图片),天宫一号发射过程中,推进剂液氢液氧的反应及氢气+氢气→水的动画模拟,带

领学生进入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兴趣。并在分子论、原子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变化微观过程中的量变来推测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即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做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历练自己的智慧。但一个定律的发现仅靠理论的支撑、几个实验的归纳是没有说服力的。当年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历经几代科学家才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引证质量守恒定律发展简史,不仅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敢想敢做,严谨、坚持的科学态度,也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

3、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①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第1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②Ⅰ、4克氢气和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能生成 克水

Ⅱ、4克氢气在100克氧气中完全反应,能生成 克水。

(第2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

③Ⅰ、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表示为: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 淀粉+氧气

催化剂

则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第3题意在凸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光合作用

Ⅱ、 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X + O2

催化剂

则可确定淀粉X中一定含有 元素。说明判断理由。

(第3题意在凸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4、作业的布置:

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相信那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你会加盟吗?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篇8: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一、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 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段话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化学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本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 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 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 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 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创新实验设计问题的提出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定律, 也是一个知识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实验学化学”, 理解化学知识, 实验设计十分重要。

三、教科书与部分实验改进存在的问题

教材设计实验存在的问题:药品用量多, 装置复杂, 操作不方便, 只有质量相等这种单一的结果。这样的设计用于学生进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效果并不理想。为此, 有些教师增加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使质量减少, 点燃镁条让质量增加等操作。但是, 我们发现这些新增实验操作并不简单, 还产生了光污染、烟污染等问题, 需要重新设计实验。

四、课堂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探究的重点是物质质量关系:大于、等于、小于?因此, 在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绿色化原则) 的前提下, 还必须针对课堂探究实验时间有限的特点设计实验。一是需要仪器少, 操作简单;二是反应条件容易控制, 反应速度快;三是使用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 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四是现象明显 (如产生气体、沉淀、发光、发热、颜色改变) , 结果准确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简单操作, 很快完成实验, 得到数据, 把主要精力用于探究和讨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上来。

在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中, 要同时产生大于、等于、小于三种不同结果, 使实验结果多样化,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更多的质疑,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设计一个复杂多步 (连锁) 反应的实验, 让质量相等, 以增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五、创新设计与改进的实验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 我们对教材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一共是5个实验。实验结果表现为:三个质量相等, 一个大于, 一个小于。

先用8号橡皮塞在小的一端凿一个大约1.5 cm深的小洞, 插入规格15×150的小试管固定紧作为反应容器, 以下简称小试管。

实验1:在小试管里加入约3 m L Cu SO4溶液, 取一根直径约3 mm、长度约17 cm的粗铁丝, 用砂布打磨其中一头 (约占总长一半) 并擦拭干净, 将粗铁丝与小试管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把铁丝中打磨的一头放入小试管里的Cu SO4溶液中 (如图1所示) , 继续称量,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2:在50 m L小烧杯中加入10 m L食用白醋与1 m L冰醋酸, 将4 g左右碎蛋壳 (要求剥去内膜并清洗干净) 与该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把碎蛋壳放入烧杯中的醋酸溶液后, 振荡, 使醋酸溶液与碎蛋壳充分接触反应, 继续称量,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3:把一束2 g左右的废花线铜丝揉成一个稀松的小球团后与表面皿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用坩埚钳夹起铜丝团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全部变黑后, 放在表面皿上继续称量,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4:在小试管里加入约1 m L1:4稀盐酸与酚酞的混合溶液, 用中型滴瓶 (60 m L) 上的滴管吸取约1 m L10%Na OH溶液后放置固定在小试管口上 (如图2所示) , 将带着滴管的小试管放在天平上称量;取下小试管, 慢慢挤压滴管上的胶头, 逐滴加入Na OH溶液, 振荡,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继续称量,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5:在锥形瓶里放入碱性红色酚酞试液, 橡皮塞上安装燃烧匙和玻璃棒, 取少量白磷放在燃烧匙里, 将上述橡皮塞塞在锥形瓶口 (如图3所示) , 放在天平上称量;取下橡皮塞, 加热玻璃棒下端至红热 (如图4所示) , 迅速塞入锥形瓶口, 压下热玻璃棒点燃白磷 (如图3所示) , 振荡锥形瓶看溶液颜色变化, 再继续称量,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该实验建议由教师操作演示。

六、实验创新设计的教学应用

将教学班级分成4个大组, 每个大组再分成几个实验小组, 一个大组完成一个实验。如第一大组各实验小组的学生负责准备一根粗铁丝, 完成实验1;第二大组负责准备10 m L食用白醋, 完成实验2;第三大组负责准备2 g左右的废花线铜丝, 完成实验3;第四大组负责帮助第二大组准备4 g左右碎蛋壳 (要求剥去内膜并清洗干净) , 完成实验4;教师请一名学生协助完成实验5。课前一天布置各组学生准备上述实验用品。

上课时, 把5个实验方案一起发给学生, 但每个实验小组只能按指定要求做一个实验, 各组完成实验后汇报本组称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似乎没有规律可循了。教师设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让学生充分议论和猜测。

师生一起分析实验中造成质量不相等的原因, 让学生“发现”如果把实验装置改成封闭的, 那么, 质量大于和小于的也将变成相等了。不仅简单反应中质量相等, 并且在复杂多步的反应中质量也是相等的!

当学生从貌似矛盾、无章、冲突的实验结果中, 经过思考、对比、整理、总结, “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 他们多么有成就感啊!这就是本设计的目标。

七、设计实验的优点

除了实验5以外, 其他4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使用仪器少, 装置简单, 操作简单, 反应速度快, 结果准确, 现象明显, 药品用量少, 符合环保要求, 适合学生操作等。为了保证实验效果, 建议使用量程为100 g的天平。加1 m L冰醋酸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缩短质量变化所需时间。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用品, 一是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二是增强实验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好奇心理 (准备这些用来干什么) ;三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信心;四是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与化学问题。

实验1中用长的粗铁丝, 方便放进和取出;用砂布打磨其中一头, 既能让学生看到铁的银白色本色, 又能清除铁表面的杂质, 增加铁丝表面积, 从而加快反应速度。

实验2中使用生活物品食用白醋与生活废物碎蛋壳, 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蛋壳要剥去内膜并清洗干净, 使其与醋更好地接触, 加快反应速度。

实验3中用废花线铜丝加热比铜块和镁条效果好, 一是废物利用、便宜, 二是增重效果好, 三是没有镁条燃烧的光污染和烟污染等。

篇9: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六个一定不变”

(1)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2)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3.“两个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构成原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4.“一个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5.“四个注意点”

(1)强调“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强调“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守恒”、“重量守恒”等.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包括其中的过量部分.这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

(4)强调“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中消耗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确定物质的组成

【例1】 (2007年山东潍坊)燃烧法是测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方法.某学习小组取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只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该有机物的组成正确的是().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解析:解题时主要依据“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和判断.

答案:C.

2.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例2】 (2007年沈阳)在食盐中加入KIO3有益于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可利用化学反应:5X+KIO3+3H2SO4=3K2SO4+3I2+3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IB.KIC.I2O5D.HIO3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原子的三不变”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计算反应前后各种原子总数,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KI.

答案:B.

3.判断化学反应类型

【例3】 (2007年兰州)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解题时依据“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来进行分析和推理,反应后D的质量为(3g+3g+50g+2g)-(6.2g+11.7g+18.4g)=21.7g,

对照反应前后,C的质量减少而A、B、C的质量都增加,可用表达式表示为:CA+B+D.

答案:C.

4.确定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4】 (2007年天津)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反应后Z的质量为(8g+10g+1g+21g)-(0g+21g+9g)=10g,则X、Y、Z、Q四种物质的变化量分别为8g、11g、9g、12g,又X、Q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根据计算可求得X、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答案:C、D.

5.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5】 (2007年黑龙江)在A+B=C+D的反应中,7gA和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和若干克D.若要得到20g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g.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反应后生成的D的质量为7g+5g-8g=4g,则物质B、D的质量比为5∶4,代入化学方程式中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25g.

答案:25.

6.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例6】 (2007年昆明)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索.下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

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______________;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 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结论是: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的质量总和一定______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总和.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对结论的正确分析和应对能力.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设计实验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反应物中有气体的实验必须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2)设计实验时,即使装置是密闭的,也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浮力等.

篇10: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的:

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首先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相等的关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篇11:化学教案-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原子的观点讲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本节教学目的:

1、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正确观察分析有关的实验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的”、“生成的”、“质量总和”、一方面要注意到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中,未参加反应的或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驳斥伪科学的错误论点、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化学式.

核心知识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参加反应P和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P2O5的质量.

2.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质量守恒.

3.实质: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过程.

典型例题

例1 若有a克KClO3与 b克 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克,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 克,同时会生成氯化钾 克.

分析 KClO3在 MnO2催化作用下生成KCl和O2,而MnO2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剩余固体是KCl和MnO2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O2=MKClO3-MKCl

解答 (a+b-c)克 (c一b)克

例2 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后,生成MgO的质量与镁条相比,是不变,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分析 Mg在空气中与O2化合生成M,遵循质量守恒定律.Mg+O2 MgO

解答 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MgO的质量,必定等于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所以MgO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大了.

例3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各物质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 选C.

例4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可能含有C、H、O元素

分析 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

解答 应选(C)

篇1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的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那么参加化学反应的铁丝和洋气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过渡: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2.课内探究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92-9探究中的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步骤,组内完成这两个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 质量守恒质量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反应的信息。

3.学以致用:

判断对错

(1)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10克水蒸发后变成10克水蒸气,这个变化说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铜粉的质量大,说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点燃----SO2,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是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还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每____份质量的硫粉与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4.精讲点拨

组内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3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2;3小题,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通过做实验5—1和实验5-2,这两个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呢?

5.训练环节

课后习题

⑴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种类 ②原子的种类 ③ 物质的种类 ④原子的个数 ⑤元素的种类 ⑥元素的质量 ⑦物质的总质量

A.④ ⑥ B.② ⑤ C.① ③ D.① 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3)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板书

5.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上一篇:800字作文:春游去宝墨园下一篇:2018年4月自考-市场营销学(00058)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