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几点思考

2024-04-29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几点思考(精选10篇)

篇1: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几点思考

1、导学案模式的实施

运用导学案模式首先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对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展现才华的一个载体和平台。所以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该模式的三个环节:一是导学案编写。针对高二区域地理知识多而杂的情况,学科组进一步研究了学案编写的原则和要求,确定了以重点班为标准定学案的质和量。如北美学案的编写,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针对5班重点班对高考的需求,又加了合作探究以及高考链接等能力的提升。二是课堂教学实施。于教师而言,在刚刚实施阶段,我们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所以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时有体现,课堂教学不能达成预期效果。后通过学科组共同努力,更多的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探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推行导学案至今近二年的时间,导学案的实施越来越顺畅,课堂时间安排逐步趋于合理化,课堂效率显著提高。三是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们所有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改,各类班级作业收交都比较积极,完成情况比较理想,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教学课件的应用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几点思考

高二地理组 李桂华

多年来,我校课改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更是推动了课改工作,提高了课堂效率。高中地理教学的知识点多,部分知识学习、理解和应用的难度比较大,造成一些学生地理成为“弱科”。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化,成为我们不断思考和尝试解决的问题,下面仅就该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效课堂教学高效在何处

1、知识能力获得。即学生在课上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并通过学习过程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其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兼顾不同层面。即要关注点与面,即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上有所收获;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的课,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3、实现师生互动。即在课堂教学上,师生之间要有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互动,尤其是思维的冲突、碰撞、交流与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实现 高二下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载体。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原理的考查最终都会落实到一定区域,因此区域地理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区域地理的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区域地理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像的判读、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空间概念的建立等,多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学期,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其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便于理解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地理概念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语言讲述,学生记忆地理概念经常是靠死记硬背。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

流阻挡不明显,因此东部的降水是逐渐减少的。这动画一演示,学生一看就能探究出其中道理。难点不言自解。三是有助于揭示地理事物本质。区域地理教学中有一些地理事物难以解释清楚。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就能对该地理事物有所认识了解。由于教学课件大部分是在课外提前准备好,这样就能很大程度的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也减轻了学生课外背记地理知识的负担。

3、写好教学反思

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画演示,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如在学习非洲这一章节时,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写好教后记,在此基会出现一个新的地理概念,断层湖,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语言讲述,枯燥无味,但是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一目了然,无需老师多说。二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区域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明白,而这些现象,通过电脑演示,重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分析北美地形对降水和热量这两大要素的影响这一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北美西部,一座高大的山脉横亘在大陆西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迎风一侧降水较多,背风一侧降水则较少,所以西部的降水是急剧减少;而东部的高原和山脉低矮,对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

础上完善教学各环节,使下一步的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教育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推动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积极解决探索这些问题,正是促进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动力。虽然这种探索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信心十足。

篇2: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几点思考

菏泽市开发区广州路小学董玉景

新课改已历经十年的历程,新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们摈弃了原来的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感悟,畅谈个性化理解、感悟的新的课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素质教育要求在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的前提下,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减少课时,严格控制作业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高效课堂就自然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

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应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此,我们做过许多努力: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准确把握教材,确立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法,巧妙设计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教师讲解的时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拓展学生的知识等等,但收效甚微。反思我们之前的努力,要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还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新课标为基础,整体把握教材。

之前,我们也开展过说课活动,让教师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旨在让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准确选择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独立备课的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说课只是就课论课,没能从教材的编写体系上认识本课教材所处的地位,没能从之前知识的铺垫,本课所应达到的目标和之后知识的延续上整体把握,理清知识的链条。也就是说没能从纵的方面理清知识结构,不能立体的把握教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教学前要通览本学科教材,弄清教材的编写体系,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弄清每个学段的任务和编写体系,每册教材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具体到某一课的教学,还要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和教材自身的特点,准确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这样教起来才能心知肚明,得心应手,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的教始终从纵向的知识体系着手,顾及到本课堂知识的上承下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把时间还给学生,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反思我们过去的教学,教师不管学生会不会,掌握没掌握,理解不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口若悬河地讲解,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兴趣哪儿来?知识技能如何夯实?学习能力如何提高?情感态度如何培养?课堂效率可想而知。“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我们常常挂在嘴上,就是没落实在行动上。走上讲台,拿起课本,我们不由自主地犯起了老毛病。管不住自己的嘴,总觉得自己不教,学生就学不会。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跳高”,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何必我们去替他们采摘?所以我们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教师发现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个性的及时予以指导、点拨,共性的抽出一定的时间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讲,自然听得认真,学习效率高。这样一

来,一堂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极少,(杨思中学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5分钟,杜郎口也有明确规定),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一概不讲,(多余的讲解不但浪费了课堂时间,也遭到学生的反对,打消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出力不讨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真正发生,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时间,教师的每堂课必须让学生合作、交流,凡提出问题,简单自学后,必让学生讨论讨论,交流交流,课堂气氛似乎热烈了许多,我们深入下去,看看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生,学习效果怎样?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不能只是贪图表面的热闹,形式的合作,我们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有些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纯粹是流于形式,学

生没有进行充分的自学,还没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感悟,教师就急于让他们合作,他们如何交流?交流什么?没有理解,无话可说,真正的合作学习没有发生,这样的交流,不是流于形式吗?所以,我们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合作、交流做好铺垫。

2、合作学习要分组。合作学习不能一大片,要分小组进行。实践证明合作最好是两

人小组,这样合作的密度大,效果好;最好的合作人是程度相当的人,这样他们都有话题,都敢说话,合作的最愉快,如果程度有悬殊,差生不敢说话,优生长期下去学习要下降。为了达到优帮差,促进差生的目的,我们还要分优、中、差三类学生都有的大组,这样一个大组包括三个小组即:AA、BB、CC,(A为优生,B为中等生,C为差生),这样的分组,既能保证合作学习的实质性发生,又能达到优帮差的目的。

3、合作学习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习惯。要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让学生养成表

达、倾听、记录的习惯。

(1)表达。小组每个成员,必须养成表达的习惯,即善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不论自己的观点对与错,看法全面还是偏颇,意见是否正

确,都要敢于在小组面前表达出来,让同学们评判。只有这样才能有利

于自己的发展,合作学习才能进行的深刻。

(2)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无论别人发言对与错,深刻与肤浅,我们都应

该认真倾听,听懂别人的意思并及时补充,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

(3)记录。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好脑袋不如烂笔头,留在本上的记忆才是

牢固的,同时记录过程中也有利于自己的思考,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练习、检测到位,巩固教学效果。

常言道“备课是基础,课堂是关键,练习是巩固,反思是提升”。教师要巧妙设计练习题以起到巩固和拓展的作用,我们经常见到老师让学生做机械、重复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起不到巩固和提高的效果,久而久之,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对课堂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大致按两类设计,基本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变式练习、拓展延伸,通过阶梯式练习,以达到巩固和提升的效果。教师还应当堂清,当堂教学当堂测验、达标,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五、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老师知识面较宽,课上的也不错,但教学成绩平平,究

其因是该教师不善于和学生沟通,平时对学生总是板着脸,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学生对他总是“爱”不起来,甚至“畏而远之”,上他的课总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这怎么能有较高的课堂效果,所以我们老师要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走近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甚至是亲密的伙伴,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老师,甚至爱你所教的学科。

我们整天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当做是愉快的事情,电子游戏厅,动画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魔力”,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老师是否把课堂的氛围营造好,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感到温馨、愉悦?教师是否用鼓励、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动和鼓舞学生,让他们学而不倦?电子游戏一局打输了,马上就会鼓励你“别灰心,下次你一定会成功!”再输了,又会说:“再试试看,你一定能行!”一局过关,马上会说:“祝贺你,你真棒!”或“礼花相送”,就这样,孩子仍乐此不疲的玩着,甚至废寝忘食。这是什么力量?如果我们的课堂能有如此大的魔力,何愁课堂效率不高。

篇3:创建高效地理课堂的几点建议

—、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 ) 初高中地理衔接存在矛盾, 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不相符。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个整体, 两者之间是脉相承的。初中地理以学习区域地理为主, 般不要求学生掌握较深的知识。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上, 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去探究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长期以来, 初中只在七、八年级设地理课程, 考试非常简单, 并且不参与初升高的考试, 使学生初中的地理知识掌握不牢, 缺乏应有的地理知识基础, 与高中地理衔接不上, 导致学习能力与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不相符。

(二) 任课教师观念陈旧, 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医生越老越香 , 教师越老越臭”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教师要紧跟时代, 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医生凭的是专业技术, 专业技术是越研究越深, 经验越多越好, 时间长了甚至会出现“招鲜”的现象。 而教师拼的是体力 , 他们在工作中很少研究, 专业能力停滞不前, 旦体力不支, 价值就立刻降低了。若没有专业技术, 没有“招鲜”, 当然谁都可以替代你。

(三) 地理课堂效率低, 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

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想象、主动消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忽视学生也是作为生命的存在, 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 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 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 缺乏生命活力。因此, 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 改变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让学生的个性在民主、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 展现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单调, 死板。

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武器, 而课堂提问的方式则决定了课堂提问的成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提问比较随意, 缺乏明确性。例如在节课篇之时教师则向学生提出“什么是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方式主要是什么”等问题。对于地理这门课来说, 学生预习甚少, 如果在课堂初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 无异于让学生练习口语读段文字而已。而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达到的教学目的, 就如同于空中楼阁。

(五) 教学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 流于形式。

随着新课改的进步深化, 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 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但是某些教师往往忽视使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 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 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 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 表面上热热闹闹, 其实是华而不实, 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的特点, 使地理课变成手工课、电脑课和活动课。

二、创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措施

(一 ) 提高教师的职 业素质。

1.端正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的重要方面是教师的信念, 它是种内隐的、稳定的、恒常的心理背景, 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实践, 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树立科学的教师信念, 而不应该采取皮格马利翁效应所讲的那样, 根据学生的性格、外貌、课堂表现等, 对他们持有不同的期望。

2.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能力和素养。

过去我们通常把教师的知识结构定位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化。今日的教师应该更新自我, 形成“通识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新型知识结构。就能力素养而, 教师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及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 而且要有较高的语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引导和调控的能力及善于反思的能力等。

(二) 营造积极民主的氛围,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直接创造者, 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联系。教师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健康好学习心理状态的示范者。 民主、和谐、积极、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能够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欲望, 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个自由民主的展示空间, 让学生处于种愉悦的心情状态, 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三)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生活等因素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 拓展思维空间,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种, 在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常见的有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和和生活情境, 等等。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必须是新颖的和未知的。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 就不能简单地根据课本答案直接提问学生, 必须换个角度, 调整方式方法, 这样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 使他们掌握比在其他学习活动中获得更概括、更易于接受的知识。问题情境必须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求, 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积极的活动情境。

对于任何科目, 如果教师仅仅是为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顾及学生情感, 只是向学生讲授基本的课本知识, 那么这节课, 这位老师都是失败的。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而火种是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 抱好奇。这样焕发活力的课堂才是新课标所追求的课堂。

3.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

理论源于实践, 知识源于生活。教师所教授的书本知识都是前人探究出来的经验概括, 是间接知识。如果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则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 在讲解人教版第章《宇宙中的地球》中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排序时, 教师可以借用生活中的烧水现象讲解。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由近及远的正确顺序是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王星和海王星。后两颗行星较易记忆, 前六颗可以用架着柴火用锅烧水的比喻来解释。即, 自上而下为水 (锅里的水) 、金 (锅, 金属类) 、火 (火) 、木 (柴) 、土 (柴火堆于土地上) , 地球排在第三位。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等基本理念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 在现实教学中, 这些理念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因此, 对教育教学的课堂改革就迫在眉睫。本文依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创建高效地理课堂。

篇4:创设高效地理课堂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中学地理;高效;实施方法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让学生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情况下,独靠课堂的45分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渴求,对地理内容系统地掌握,在我任教的几年内,总结了课堂上自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愿意与大家分享。

一、课前顺口溜强记法

在我任教的四个班级里,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会要求课代表组织学生在班级以接龙的方式,按座位顺序每人一句,依次朗读关于地理学科内容的言简意赅的顺口溜。事先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将总结好的顺口溜当作任务一下指定分配给固定的学生。在学生依次背诵的时候,老师大屏幕地出示完整对应的顺口溜。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整个过程顺畅节省时间且可熟能生巧的特点,日子一久,形成深刻难以忘怀的记忆。

二、自由组合答题法

在每个班级里,都有对地理毫无兴趣,甚至“一窍不通”的学生,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我在每次考试前复习的时候,都会以“自由组合答题”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先将已学知识复习后,分发复习试卷,然后以自由组合,教师适应调配的方式,采取合作答题的方式来完成复习卷。每到这个环节,班级里一片热闹的景象,有争论的、有讲解的、有质疑的、有静静听着的,这样,能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让强者更强,让弱者有恍然大悟之效。

三、吸引眼球赏析法

在初中地理的四册教材中,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分别是以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区为主要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总是将课堂留出5~10分钟,将自己在课下准备好的每个地方的名胜、习俗、典故、饮食精心制成幻灯片,声情并茂地以导游的感觉带领他们去游览。比如,在讲解《非洲》的时候,会讲到撒哈拉沙漠,会讲到作家三毛的一些小片段,会讲那里人们一些有趣的特点;在讲《印度》一课的时候,会向他们介绍《泰姬陵》背后那段忧伤凄美的爱情故事。用这种连带的方式,让学生从另一个层面,首先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然后能以记住有趣生动的内容为线,串起地理知识的珠链。

四、课堂气氛烘托法

课堂的氛围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任教教师,在我每次进入课堂时,都会用饱满的精神、肯定的目光、幽默的语言来感染我的学生,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无论是讲台上的教师,还是讲台下的学生,都感到无比的幸福。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生动的、有趣的,在地理教学的领域中,我愿意不断去探索,让作为教师的我,作为学生的他们,都在这条路上幸福着,快乐着。

篇5: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趣味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挖掘教材,努力使课堂形成活跃而愉快的氛围。

1.注重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进入地理知识的海洋。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可归纳为如下几类:(1)用歌曲导入新课。如,教师歌唱《阿里山的姑娘》导入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学习。(2)以“之最”来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大的高原是什么?平均海拔为多少米?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它们分布在亚洲的什么位置?之后顺利地让学生得出亚洲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周低。(3)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例如,多媒体展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花园城市新加坡等著名风光,然后开始东南亚的学习。(4)用诗歌导入。如,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导入黄河的学习。(5)用时事新闻导入。在讲述国家地理或区域地理可用此法导入,如,用“奥巴马竞选总统”导入美国的学习。

2.充分运用挂图和媒体教具

除了制作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之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动手制作一些电动教具。如“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中国农业分布”“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等主题鲜明、制作精湛的现代化电动教具。

3.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包括一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独具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提高控制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与学生平等相待,使课堂具有师生共同探讨的浓烈气氛。

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互学互助的教学模式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先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或根据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结合挂图、课件等,找到相应的问题答案。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好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就必须要备课充分,设计问题要有重点、有针对性,例如,在讲“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教师通过投影将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进而推断台湾的气候特点,这样让学生能真正轻松地掌握知识。

三、分组学习,让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最有效获取知识的途径。交流的方式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灵活使用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竞赛、演讲、游戏等各种形式。

学生间的交流分两步进行:(1)小组内交流;(2)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小组内交流,这一步活动的目的是在小组范围内展示、交换各自的研究成果,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要及时予以辅导,不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或质疑他人的观点、方法与过程,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受表扬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变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理论联系身边的地理,学以致用,使学生不再怕地理、背地理;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基础,我们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和开拓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11)。

篇6:激情教学及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于激情教学及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工作激情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实现更高效的教学,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思考.下面笔者结合教育管理实践就如何实现激情教育和高效课堂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作 者:朱国兴 作者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江苏,海门,226151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42关键词:

篇7: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为开创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他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自2005年7月份以来,在教研员和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座谈、研讨和观摩。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学习、实践、总结的机会。我们逐渐地更新课程理念,并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目标指导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施。在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们的地理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进步与成长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和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里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里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苦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的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因此还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课堂纪律5%;《地理填充图册》作业4%;《地球仪的模型》制作4%;《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制作4%;校园平面图绘制4%;《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绘制4%,开卷考试占25%——教师拟定10道题目,学生从中选择2-3道回答。闭卷考试占25%;题目以填空选择、填图绘图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

地理小论文占25%——教师拟定3-4个专题,学生任选其一,800—900字左右,学生如对其他专题感兴趣也可自拟题目,经教师审定后,自行撰写。

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法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一课,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的说:给汽车换太阳能为动力的、电池的、风能的、天然气的,甚至还有特殊饮料的;有的说:给所有冒烟的地方设计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安在排烟排气口处;有的说:农村的秸秆用做制沼气、造纸、手工艺品、埋在地下肥田……学生答案不胜其多。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了。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里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大连市任一宗教建筑的分布地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但问到佛教信徒如何诵经并表演出来时,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演得很好,这时另外一组的一位学生,举手示意要给大家表演佛教信徒如何拜佛,还主动要求站在讲台上表演,他跪在讲台上一边表演一边解说。刚完毕,又一位学生要上台表演喇嘛教信徒如何拜佛,他也在讲台上又趴又跪,好不热闹。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二、思考与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有时教师怕学生问,一问时间就来不及,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难点重点落实不了,于是想法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如《人类居住地——聚落》一节,给学生展示了5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图片,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中,让学生选一个环境来设计房屋,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聚落的外貌、材料大都因地制宜,没成想有学生在北极地区建了个宫殿,还配有全方位的导弹、枪炮等高技术的防御系统;有学生在沙漠地区设计的房子,有防御系统,还有吸收太阳能系统——白天转化为室内冷气,夜晚转化为室内暖气……对于导弹枪炮等我知之甚少,又不是本课内容。我就简单评价了他们的想法有创意、独特,希望将来能自己设计出来,就转回了我的思路。课后我反思,如果能顺着学深的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就这方面有无利弊,或让学生回家查查资料,了解防御系统有无必要安排在这里,有无科学性等,这不仅真正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做到以人为本,还可以培养学生有了疑问和好奇就追根究底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反思、思考跟不上,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和了解最新科技的地理知识,熟练的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各学科都要涉足,知识面广一点,不能落伍于时代。

课堂教学活应不乱,教师收放应有度 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幻,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别人回答的问题他又回答了一遍;还有时学生为了抢先回答问题,胳膊伸得老高,甚至站起来,身体前倾,举手示意……每遇到这样的环节,教师真不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教学必须要收放有度。当学生过于兴奋进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习习惯。

篇8: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图像,选用合适的图像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给学生分析一下图像的构成,能够在图像中获得地理信息即可,教师并没有将图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很少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图像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也没有将图像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出来。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妨 使用地理 图像代替 枯燥的文 字描述,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图像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地理图像的运用,尽量选择多种地理图像贯穿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真探索并正确选择合适的地理图像教学方法,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方式了解到地理图像中的知识。

例如,七年级上册《地图的阅读》一节内容 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地图是地理学习重要的工具。阅读地图要熟知地图的专用“语言”———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教会学生运用比例尺测算实地的距离,识别图例,辨认方向。在学生学会读图的基础上,还要教会他们根据使用目的,适时选择合适的地图,及时、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多次实例列举、方法指导,让他们了 解地图中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并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二、营造情境,让学生具备读图能力

地理图像比语言文字更加直观,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只看到表象,而看不到本质。教师可以先讲述图像背后的含义,然后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领会图像所蕴含的实质信息。不同的地理图像展示的含义不同,教师要能够在表象知识之外,找到合适的教学范例,配合图像的教学,鼓励学生既能发现教学重点,又能够进行全面的观察。

以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的自然景观图,让学生观察不同景观图中植物、土壤等的特征,推测当地气温以及降水特点,从而推知可能的气候类型。初中学生活泼 好动,还可以让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想象适合当地生存的动物。也可以选取当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分析当地的气候特征,让学生推 测适宜种 植的水果 蔬菜、作物品 种。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渗透了“气候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动植物的分布又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等地理知识。

三、动手实践,鼓励学生手绘图像

手绘图像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 抓手。初中教 学配套使用的地理图册,能帮助学生在练习绘图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绘图意识,教师在给学生讲述了基本的图像绘制方法之后,应鼓励学生自己在图册上绘制图像。学生听教师讲述仅仅是开始,关键是他们自己绘制图像。在动手绘制图像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讲、记忆、思考、回顾、表述、绘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掌握绘图的方法,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锻炼相关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场绘制图像,还可以通过比赛让他们在黑板上绘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绘制图像专用本,让他们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图像的绘制水平。在这样的反复练习中就能够发现图像中隐含的信息,从而掌握 具体的知 识,进而理解 图像的本 质。总的来说,手绘图像不仅是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能力的体现。

以七年级上册“地图的阅读”教学为例,为了强调地图的三要素,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图例,选择合适 的比例尺,绘制所在 学校的平 面图。也可以增加一定的绘制难度,根据指定的指向标让学生绘制。《天气与气候》一章可以 让学生根 据气候图 表资料,自主绘制气温曲线以及降水柱状图,以此来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这样不仅强化了地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绘图方面的能力。

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图像类型,统计图也是图像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它是借助了数学知识,在量化的阶段反应数量关系的图像,是地理数据及信息的直观体现。在进行统计图教学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读图,从坐标或者是图例中读出趋势,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事物的发展变 化规律,综合提高 学生的量 化分析能力。看出坐标、图名等直观信息是分析统计图的基本能力,学生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图 像教学方 法,引导学生读懂图、会读图,鼓励学生手绘图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既能理解相关地理知识,又能提高图像分析能力,锻炼地理思维。

摘要:图像教学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大,直观感强,精确度高,效果明显。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敢于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多种图像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篇9:建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推行多年,全国正在大规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其目的就是让教师树立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多思考,多发言,多展示,通过课改,课堂有了很大的转变,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衡阳市第十五中学推行“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模式教学已经两年多了,这种模式带给了学生和教师一种全新的改变。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和套路的我,已经解除了对新课改模式的畏惧与担忧,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条建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座位的变动让老师学生更便于管理

这是外观上的改变,以前上课时,学生都是一排一排按组坐好,现在这种模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8至10个人不等,最科学的是9个人一组,分为A类学生3人,B类学生3人,C类学生3人,9个人分成3组,每组都是ABC类学生各一名,而且按定好的位置坐好,同组的学生相互靠近,便于开展讨论和辅导,这样不论哪一位老师上课,都能根据座位了解学生层次的高低,以便因材施教开展教学。上地理课时,有很多的活动题,还需要学生绘制一些图,例如学校平面图、大洲轮廓图、等高线图等等,这种小组学习非常有利于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指导,A类学生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协同B类学生,帮助提高C类学生。

二、“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改变了课堂流程

以前,教师上课,是在课前认真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堂,教师备课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要写详细的教案,这样备课花了很多的时间,却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现如今改用“导学案”上课,老师虽然更加钻研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使用的“导学案”,教师根据“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独学、展示等,从而改变了上课的流程,学生也可以根据导学案了解教师的教学流程,从而到达高效。

三、“满堂灌”的课堂转化为“启发式”的课堂

以前上课的模式类似于满堂灌,虽然国家提倡课改后,有所改变,但总是不能摆脱以前的影子,“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模式,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上课主要分为六个环节:抽测、了解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的预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小组讨论、探究提升、小组展示、达标检测。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操作都很重要。

第一步抽测:时间5分钟,分A、B两类题,抽测A、B、C三类学生,主要抽测C类学生,观察C类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抽测要求当堂快速完成,组长上台批改,底下的同学试卷交给副组长批改,然后教师点评,给予加减分;课前花五分钟时间进行抽测。上黑板的同学如果答题正确,给个人和小组加分。其他同学在抽测本上做题,小组长检查结果,完成80%以上的小组给予加分。对抽测不过关的同学,课后必须在小组长处过关,老师不定期地检查抽测本及抽测结果。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进行有效复习。

第二步主持人讲解学习目标:时间2分钟。通过讲解学习目标了解本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第三步独学、对学、群学:时间10—15分钟,学生一边独学一边完成教师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部分,每组派学生上台在黑板上书写,书写完毕后,分小组到黑板前进行小组展示,学生站成半圆形围绕在自己小组的黑板前,组长或者某位同学讲解,大概5分钟,然后分小组讲解内容,学生质疑,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学,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自学可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的个性有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第四步小组讨论、探究提升:时间10分钟,学生做完这部分题目,上台板书,然后进行大展示,大展示时三组移位,三组不动,学生讲解,质疑、教师及时点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信心,新课改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地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挥,尽量的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自己体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多的活动空间,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更多的品尝成功的愉悦,真正做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五步教材梳理:时间3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善于学习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并在总结中得到提高。

第六步达标检测:时间5分钟,学生做题,分组回答,教师点评。通过检测让学生对本堂课的重点迅速地进行回顾和记忆,从而达到高效。

教师整堂课精讲10分钟,把课堂交给学生。

四、统一的评分机制

学生无论上什么课程,都会有一个统一的评分机制,比如学生回答问题、书写问题、抽测结果、达标检测结果,包括作业完成情况等,都按规定给予加减分。一周小结、一月小结,按分数高低定期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定期进行表彰,以奖励机制督促学生建立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新课改给课堂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经过两年多的“先学后教、自主學习”模式的教学,学生的情况有所改变。

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在学习中有了更大的激情,除了表现和张扬外,更多的是和老师、同学思维的碰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得到充分张扬,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想象思维和思路得到激发和拓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只作精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活动有序。教师与学生讨论增多,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呈多元化,更关注学生在发言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以前一个班交作业很拖拉,而且完成的情况也不太好,每次都有一半的学生未完成,现在学生作业完成得好,上交及时,书写工整,一次只有几个未完成。

二是上课回答问题的人增多了,以前提问后只有几個同学回答,现在大家都积极举手回答,而且回答得正确。

三是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完成试卷的速度和准确率提高,以前布置学生预习,大多数做样子,现在能边看书边打记重点、完成活动题,而且答案准确,做导学案和试卷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

四是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为了讨论,会提前预习,网上查阅相关内容,这样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有新的见解。

五是学生质疑的能力提高了,以前教师满堂灌时,学生不会质疑,现在增加了质疑的环节后,学生有疑问就会及时提出来,加强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六是课堂效果明显改善,以前上课死气沉沉,现在上课活而有序,学生自己开展小展示、大展示,回答问题,达标检测效果好,考试成绩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优秀率和合格率大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绘图比赛、填图比赛中都取得好成绩。与传统的先教后学相比,先学后教模式更有利于营造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的学习情境。

六、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次新课改对于我们教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我校每一位教师都在这场变革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成功的上好新课改课,首先带领教师外出学习,我们先后到过许市中学、株洲景弘中学、马平中学、广益中学进行参观和学习,看到改革所带来的成果,回到学校每周开展新课改的讨论,开展新课改论文比赛,开展“周周公开课、人人公开课”活动,“导学案”撰写的学习,通过写论文、写导学案、听课评课活动让全体教师的思路得到改变,这样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开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很多阻力,相对而言,年轻教师通过学习,能够很快进入角色,课改课也上得好,中老年教师由于多年的习惯要一下子彻底改变,需要更多的努力,然后我们请来了株洲景弘中学的两位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上课,讲课,讲流程,很多的教师能够上课改课,然后推出两位选手参加全市观摩课,全市的数学、地理教师来校观摩、提意见、提问题,进行了一场交流活动,请来了市里另外几所中学的教师来校观摩指导,请来了市教育局和教科所的领导专家来进行指导和观摩,开展新课改课题的调研,新课改课汇报课比赛,多项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学校这种“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我们发现这种模式教学效果好,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使得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篇10: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

邮编:425400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第二中学

辜志华中学二级***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下,课时有限、教学任务繁重,提高课堂效率成了生物教师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在新课改中构建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任务的达成。本论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从课前准备、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课后反思三方面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是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对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课前准备;教学反思

在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下,课时有限、教学任务繁重,提高课堂效率成了生物教师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高效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在新课改中构建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任务的达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 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 “高效”,是我们生物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是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结合中学生物学学科特点,从精心的课前准备、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课后反思三方面促成高效课堂的落实,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综合能力,对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我做如下几点思考: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创设高效课堂,充分利用好短短的45分钟,精心的课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第一,要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理念,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读懂、吃透、升华教材;备好学生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学法的设计,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视频、投影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1

趣,还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第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对照执行,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难易适中,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主要目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初中生物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等有关课程内容,要求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枯躁无味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心态中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应用科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同时,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对教学进度和难度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第三,教师要预设合理的教学流程,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知识和视野范围、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预设合理的教学流程,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灵活应对,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及时调控课堂。

二、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初中生都存在着上课听得懂,考试考不好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掌握主动权,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的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由“演讲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有效达成。

1、落实观察和实验,打造高效课堂新航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的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许多生活现象也可以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同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十分重要。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认真落实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探究和实验的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课时,让学生自己用手按胸廓做吸气、呼气动作,体会自己身体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如在学“蒸腾作用的部位是气孔”时,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动手实验:用一个完整的新鲜叶片,浸入水中,向叶柄部位吹气,水面上有许多气泡冒出,证明气孔的存在。课上还可以用两个长圆形气球制作了一个模型模拟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的过程。这两个小实验会使学生眼前一亮,兴趣大增,在不经意间已经掌握知识。

同时,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挂图、模型、FLASH视频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时,播放种子破土而出的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实的体验萌发过程,这样就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如在讲“尿液的形成”时,也可把尿液的形成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复杂的生理过程,化静为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2、关注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潮流下,改变传统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当前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要求最切实可行的途径。在“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认真贯彻课堂“五步走”:导入新课——认知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强调学生自主互助为主,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融入到一起。首先,教师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易混、易错、易

漏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分小组动手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手来操作,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在合作讨论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纠错,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打造短暂45分钟的高效课堂。

丰富的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助于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学习。尝试把赏识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位学生的积极表现作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教学过程中,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巧妙的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在回答问题时,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多角度的答案能使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鼓励与信任,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对学生的各种说法,教师应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这样学生受到鼓励,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就会明显提高,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3、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实现高效课堂。

生物教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能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和解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自主努力地学习生物知识,加深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时,让学生通过在校园设立废电池回收站、在教室设立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将废纸、旧报纸、矿泉水瓶等可回收的垃圾变卖,变卖的钱供同学们买桶装水或者开展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在生活中体验生物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又如:学过《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膳食指南和食品安全》《人体能量的供给》等知识后,可让学生为自己制定合理的一日三餐,处在生长发育旺盛的青春期的学生对此很有兴趣,还可以倡导学生回家给家人制定合理的一周食谱。通过这些活动的体验,给孩子们树立健康合理的饮食观念,对于学生们健康成长很有帮助,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到处是生物知识,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强烈、更浓厚,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重视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再思考、再认识,是教学过程的“再回首”。每上完一堂课后,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改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持之以恒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最终实现课堂高效。如在《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中,我采用每位学生分别拿种子观察,结果出现了学生在去夹壳的菜豆种子中剥出两层皮的现象,学生观察的时间过长,问题也没有解决,课堂变得不可控。课后,我及时的进行课堂反思,变个人观察为6人一小组进行观察,大大缩短了观察的时间,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些小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课堂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是整个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通过课前准备,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教学关系,课后反思等途径,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我们的生物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会在今后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构建有效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宝硕.新课改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2011(02)

[2] 马梅英.怎样备好生物课.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

[3] 钱世梅.浅谈农村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 [J].新课程(中学).2010(10)

[4] 杨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8)

[5] 苏凤东.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个策略.宁夏教育科研.2009(4)

[6] 常红梅.转变观念立足课堂 向时间要效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6] 黄梅龙武安.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关系与整合实施.教学与管理[J].2008

上一篇:考研逻辑推理题及答案下一篇:最细的花店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