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2024-05-13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共9篇)

篇1: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第四小学 白凤兰

近年来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的成功让许多农村学校看到了希望,这两间学校的成功秘决主要体现在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实施。结合成功学校的经验和学校本身的实践情况,本校提出了“三为主,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为信息技术课堂点起了明灯。回顾信息技术课堂,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慢慢地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如果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效率低下,则难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谈谈在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关键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转变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同时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其它科目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作为农村学校,我们请进来比较难,那就走出去,多听优质课、观摩活动课,从中找出自己与其它教师的差距。同时,不同学科之间的借鉴也很重要,相对副科,其它学科发展的历史已经很久,教学方法,课堂模式都很成熟,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课中提炼适合自身教学的东西,总结归纳,最后为已所用。

二、教材处理,串联教材知识点是前提

信息技术课本特点虽然是图文并茂,时代感强,但部分单元每一个课时一个知识点,知识点显得过于零碎。许多时候,学生学了后面知识,就把前面的知识给丢了,教学起来老觉得“青黄不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自己创设主题教学,做到每一课时有一个练习,由浅入深,前后练习连贯性强,到了后面那几个课时的练习,综合性特别强,几乎应用到前面所有的知识点。例如在动漫制作教学时,由于flash制作本身就非常有趣,对学生吸引力强,我就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练习,让这些练习显得更赏心悦目一些,学生一看就喜欢了。在后面的一个练习里,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短片,在这个短片中,几乎包含了前面所有的知识重难点,如变形效果,动作效果,层的操作,遮蔽效果,按钮等。学生虽然用了一节课才完成这个学习内容,但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不断地攻破了重重的难题,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激情,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三、任务驱动的有效实施是保证

结合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主动、高效地学习。但怎样才能使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有效地进行呢?

1、创设“任务”情境,唤醒创作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设置情境是激起学生兴趣的很好方法。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是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这个比喻很形象,它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情境能让学生身心俱在其中,在品味欣赏中获得知识。比如讲授Flash动画制作时,我首先演示的是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动画,通过形象生动的范例作品的展示,不仅能很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2、设计“任务”层次,不断深化学习。

由于学生起点不一样,计算机的普及情况不均匀,学生接受能力也有很大不同,而课时是一定的。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深化教育、特长教育。教师进行任务教学时,可以在一节课里设计好几个任务,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原则。比如学习七年级”自己动手电脑”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意愿,完成一份电脑硬件配置单,分为三个任务:①有表格、硬件类别、品牌型号、单价 ②有电脑配件图片 ③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表格填充效果设置等。学生马上被这些“任务”所吸引住,他们设计的电脑配置单总价不一,想法很多,制作非常美观,知识应用恰到好处。

四、夯实课堂,在常态中体现高效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使课堂活力四射,要上好课,必须在“活”是下功夫,这样往往导致部分教师过分关注课堂的“活”,而忽略了课堂的“实”,最终的结果就是: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什么,只记住了一些花把式。另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应回归“实”上来,按照传统的教学,整节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最终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我认为,寻找常态下高效课堂,既要做到“实”,也不能缺乏“活”,应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空。

我曾听过一节区教研课,课题是初中信息技术《人口统计》,主要讲解Excel的公式统计。这节课没有设计任何的花样,老师先以日常生活中信息数据管理为例导入,使学生轻松地接受Excel概念,接着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中常用的考试成绩、班级人数、家庭收入和开支调查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理解Excel公式概念。最后开始讲解Excel的公式统计的各知识点,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个身体状况调查Excel程序,让学生输入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数据,然后看结果。一下子,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如脱僵的骏马,开始在程序里面与同学进行测试。最后老师点击单元格展示出里面的公式,通过此举,学生印象非常深,真正了解原来在“身体状况”单元格中藏着一个公式,也真正理解了Excel公式的真谛。

五、优化课堂评价,为高效把关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爱因斯坦说过:“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地给予反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要让学生充分争论、讨论,对于典型、优秀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当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回答,并展开探究;对学生操作过程及学生作品可以请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赏析。

比如教学Flash动画制作“高处落下的小球――设置动作效果”一课后,一学生提出:“小球从高处落下后能否再作其它方向的反弹运动?”我马上将这一问题作为拓展思考题,让全班学生讨论思考,协作探究,共同评价。经过引导、讨论、尝试、展开,结果有的学生制作出篮球运动时投篮中框反弹的动画,有的学生制作出一小老鼠从高处掉下地面,翻滚仓惶逃跑的有趣画面„„最后在作品评析中,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实践证明,更新理念,提高技能,优化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最优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和创造,收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篇2: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一直是同行们关注最多的课题。许多教师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在课堂上,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人有幸投入到课改大潮中关于这一问题感受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现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 兴趣 备课 互动 探究 教学反馈

现阶段,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兴趣的培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能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通常能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而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所以物理课堂上我总是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猜想以及实验的结论的得出。这样的实验课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要有味得多也有效得多。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正好能够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所以物理课堂中,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使用多媒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物理学家小故事的穿插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都处在追逐梦想的阶段,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或者正在寻找自己的偶像。这个时候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大学生,因为他们也同样期望将来自己能够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名人。最后还应注意到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的话,那么该教师教的这门课程学生就不会有任何兴趣去学啦。所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主要必须具备如下一些条件:知识渊博,关爱学生,风趣幽默,乐观向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同样喜欢你所教的课程。总之注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保障物理课堂有效的重要基础。

二、精心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因素

1、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长期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独立的欲望越来越强,行动方式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

高中教师教学的基础就是一个字:爱。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归根结底教学还是要以人为本,要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2、备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一堂好课,从研究教材开始。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据教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不管使用哪种教材,都要吃透课标,弄清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再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运用教参。

新课改的教材同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做了很大的调整,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知识结构,新教材中加了很多图片,一些妙趣小实验,信息窗,扩展一步,方法点播,交流合作等等小栏目,我们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时可有选择的挑选学习的内容栏目,引发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用物理知识揭示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理解物理规律。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重新认识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1、良好的新课导入是课堂高效性的起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课精心设计的导入,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能促使学生情绪的高涨,劲头十足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在讲“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节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的现成工具,让学生当堂进行小实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两个人共提一桶水,怎样做最省力?如果两个手臂之间的夹角增大,是省力还是费力了?还可引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小故事。这样的导入方式,比起空洞乏味的讲解,更能把知识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2、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高效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老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新理念,热衷于穷追不舍的提问,比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为什么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胖子和瘦子下落一样快吗”,或者发问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漠然的回答是或者不是等。无需学生动脑思考。新课改背景下,许多课堂教学需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难易恰当好处。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在“形”动的同时要有“脑”动。为避免流于形式的互动,构建精彩、实效的互动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标精神,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3、探究教学的高效性

在新课改教育体制下,许多老师提出最多的新课教育理念就是“探究式教学”,甚至有些老师还打出“将探究进行到底”的口号,确实,物理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但探究教学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形式: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教学。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新思维和能力被扼制。

四、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五、注重教学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所谓反馈,教学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反馈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障碍,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妥善调控是衡量教学效果好环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更序地完成教学任务印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授课结束前五分钟,教师借助标准化题型的检测题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待学生完成后立即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各学习小组或同桌邻桌交叉评定,记载测试效果,强化学习效果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向优等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目标的检测材料。在进行本课时教学评价获取反馈信息,应该进行及时矫正与巩固,而为了知识巩固的矫正性练习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二重反馈,学生把大脑经过编码加工储存的知识检索出来,这显然是对初次反馈的再强化。此环节针对学习结果尤其需要教师能给予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了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石丽萍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育学文摘》 2011年第6期下 沈百美

以生为本,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新课程(教师)

2010 年03期

李达林

艺术性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契机

《物理教学探讨》 2011年第04期

方雪钟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物理教师》

篇3:浅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那如何开设信息技术课, 开设那些内容?成了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 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适应时代发展, 不断更新内容

由于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较少,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 所以有必要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做重点讲解, 如键盘与指法的教学, 鼠标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硬件组成等, 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所了解。当今社会, 信息瞬息万变, 知识更新很快, 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更新内容, 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是一个新名词, 它使学生着迷, 那绚丽多姿, 精彩纷呈的网页真是太神奇了!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图片, 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 觉得网页制作深不可测。这个学期, 我们举办了一次网页制作竞赛, 要求将PowerPoint和Flash结合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比赛过后, 有一个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大学生们能做的事, 原来我们也能做到, 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 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 还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 合理组织学习, 培养创新意识

大纲规定学生上机的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百分之七十, 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 上好本课程, 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单独辅导, 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其他小组的同学学习, 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Word教学中, 当学生学习基本编辑方法时, 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 通过多媒体系统地传送使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应用中有所创新, 有所收获。

三、对一些问题的讲解应深入浅出, 避难就易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避免讲解偏、难的题目。也就是说不要过于追求细节, 对一些应用软件的介绍不必过于细化, 不要把某些专业人员深入运用这些软件时碰到的问题, 作为教学内容去“挖掘”探讨。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避免走其他学科题海战术的弯路,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

篇4:浅谈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措施

有吸引力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有吸引力,这是教学的艺术所在,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更有吸引力呢?笔者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以下五点做法。

一、在第一堂课上下功夫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教一批新生时,上好第一堂课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第一堂课对新生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能否在每一堂课里点燃学生对本学科兴趣的火花,全靠自己的热情和才智,这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第一堂课既然重要,教师必须精心备课,方方面面都要下大力气。备课不要只限于备课本上的第一章第一课,一定要把范围放宽、放大,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本学科的教学经验、成果、发展远景全部写进教案,把本学科在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告诉学生,向他们敞开一扇富有吸引力的大门。同时备课在语言方面也要下足功夫,既要科学准确,又要富有逻辑,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鼓励性,使学生乐听、爱听。从学生的一双双眼睛里教师看到兴奋的目光和跃跃欲试的神情,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这节课有浓厚的兴趣,这堂课就算是一节高效、成功的课。

二、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使课堂更高效、更有吸引力的另一个方面。要让四十分钟的课堂充满活力,课堂上教师的关注点应重点放在动态的学生身上,而不是侧重静态的课本,因为静态的课本内容教师在精心备课时已熟悉,而动态的学生在课堂表现上却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要随时掌控,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对待学生应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鞭策。多把赞许、鼓励的目光投向学生,多用鼓励的语气同学生对话交流,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尤其对待差生,一定不能讽刺、挖苦、鄙视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应该循循善诱,鼓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否则他们会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甚至厌恶教师,厌恶教师教的这门学科。因此,教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喜欢教师教的这堂课,从而使学生善学、乐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改正出现的问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把课堂变成高效课堂。

三、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板书

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板书设计式是教学设计中画龙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凭借板书就能了解教师上课的教学目的,把握文章中心和重难点。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认真挖掘教材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个有艺术性的板书,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为让学生对所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在语言上要做到字斟句酌,课堂语言既要做到简练、完整、准确,还要做到规范、生动、有趣;既有诚挚自然的情感,又要辅以有助于思维的动作,做到口手相辅,声情并茂。其次,还要广泛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能广泛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开阔视野。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潜心学习,更新观念,融会贯通,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并达到融会贯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位被学生喜爱的教师,一定是一位知识丰富并能融会贯通的教师,因为它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篇5: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当然,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静下心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几个困惑点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初步的梳理出来,希望能引起各位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数学味 合作学习表扬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只注重形式却忽视实效的现状,甚至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在此,我想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行。

一、生活情境多,数学味少

课改前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数学味”的问题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第一,课改前,单纯的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而是单纯地为了掌握数学知识,为了在各种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数学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是数学味太浓的数学教学;第二,课改后,针对以上弊端,《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于是课堂教学又变成了单纯地研究学生的实际生活,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过分淡化了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研究,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阻碍了学生在数学上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数学味太淡的数学教学。

记得曾经听过一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课,课的结尾有这样一个环节让我有很多思考,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进行准确计算的基础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校准备在教学楼的前面建一个面积是12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坛,请你设计一下花坛的规格。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应如何设计?小组讨论后组织反馈,学生说出了设计的方案,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白纸和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各种设计方案,学生便开始拿着彩笔画起来,画的过程足足有5、6分钟,我认为教学的这个环节是很不妥的,这一段时间的学生在操作中已经没有了数学思考,有的只是手工制作而已,从而造成了数学味的严重流失。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设计也密切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0”的作用与意义,数学知识几乎成了生活例子的附庸。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处理好生活味与数学味的关系呢,本人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处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知识,所以,即使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相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但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时数学教学就不能再停留在与简单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个层面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内部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思维方法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到协调发展。

其次,要以数学的眼光组织学生的学习素材。《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但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绝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数学的眼光组织从生活中提取的学习材料,对现实生活情境作合理有效的加工,将现实的生活问题作“数学化”的处理,去除一些无关的、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凸显材料的本质,以利于学生的探究。

二、合作频率多,发挥实效少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有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对它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课堂教学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马上就沸腾起来了。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多数学习小组的学生都是抢着各说各的发现,每个人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本无心倾听别人的发言;而且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尽管重视并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是对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方法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没有把合作学习的作用落到实处。所以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而无“深度”,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针对课堂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想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首先,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概念性的问题,如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更为直截了当;对于那些简单的、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安排合作学习了;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才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合作。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合作时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交流问题。

其次,在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小组合作之前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的基础上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确保其顺利的开展,并真正收到实效。

再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独立思考、善于倾听、积极交流等,在交流时要充分发挥好小组长的组织、管理、协调等作用,让交流有序、有效进行。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深入各小组了解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当小组合作学习有困难时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和指导,以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

三、课堂表扬多,激励作用少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基于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大多数教师开始学会尊重、赏识和肯定自己的学生,多角度的认识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他们身上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会得到老师们及时的表扬,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孩子们渴望进取的内心世界,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实际教学中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例如: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回得到老师的大力赞扬:“你真棒!”“你真聪明!”“真了不起!” ……课堂上赞扬之声不绝于耳。这样的表扬真的有效吗?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教师过多的、廉价的、针对性不强的表扬,不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学生产生浮躁心理,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说我是最棒的,看来我可以不听讲了,或者不用认真听讲了。那么,如何才能让表扬的作用发挥的更好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表扬要有针对性。表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解决同一个普通的问题,后进生能够说明基本的解题思路,教师就可以表扬他:“能完整地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你真棒!”然而,如果优秀的学生也给出同样的回答,教师则可以说:“你的解题思路很清晰,如果能表达再简练一些就更好了!”表扬还要找准切入点,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例如,课堂上,在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之后,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虽然会很高兴,但是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棒”在哪里,“聪明”在什么地方。这时我们不妨换一种评价的方式,如“你真棒,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你真聪明,能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你真有智慧,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肯定,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表扬,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表扬,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进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其次,表扬要适时、适度。记得有一次听课,执教老师教学的是《20以内的加法》,练习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8+5=(),一个学生回答“12”,此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教师用严肃的目光看了一下同学们,然后又用和气的口吻对这个学生说:“不错嘛,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点了,想想正确答案是多少?”学生迟疑片刻答“13”,“你真聪明,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得到了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就让这位同学坐了下去。听课过后我不禁有这样的困惑:老师的评价合适吗?这位同学真的会了吗?懂了吗?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当出现上述情况,发现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答案不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才能作出相关的评价。

总之,课程改革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我们只有不断的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抓住数学的本质,并与新课程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文题: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类别:小学数学

姓名:李珊珊

工作单位:赣榆县沙河镇第三中心小学

篇6: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要求,它将语文教学理论、改革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元素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任务驱使下完成教学目标。

1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小学教学环境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求知欲非常高,而且活泼好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秋天的傍晚》一文时,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当前的教学信息资源,尤其是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加之优美的背景音乐配置,小狗在田野尽情地欢蹦,小朋友们在田野尽情地欢唱,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仿佛一直沉浸在傍晚的田野中。尤其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见过草原、田野。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跟从课文去感受、去体会田野的魅力和美丽。

再如,在《乌鸦口渴了》一文教学实践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查找一些活泼、好玩的材料在课堂上播放,找学生扮演“乌鸦”,将乌鸦一步一步地得到瓶中水的过程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在此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大屏幕演示,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然后再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体会课文深层次的含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可提高效率。

2 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去学习

现代的教学形式下,要求教师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教学需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注意教学环境、自己的特长以及教学背景等因素,尽可能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当将设计好了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后者主动寻找伙伴,让他们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让这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掌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课后要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积极探索,重点要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谓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创新。常用的教学形式是面对整个班级的全部整体的教学,而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师不再那么多地用粉笔和黑板,只需通过多媒体设备即可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充分地研究和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资源库,然后制作有关教学内容的PPT和课件;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效利用现有的课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化地增强教学效果。

4 利用监控系统指导学生学习

利用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进行教学或指导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网络教室中上课,学生可自主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来决定应用哪些课程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有选择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对于教师而言,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其可从教师机上对学生全过程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可任意查看具体学生机上的电脑屏幕,而且还能够自动对某一群组甚至全班的学生机轮流监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辅导。此外,还可以给学生自由发送消息,进行提示并纠正。这种教学的`特点就是整个过程都由教师监控和辅导,教师起主导作用。优点在于学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任意选择课堂内容、学习进度,可以自主学习,并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创造能力非常有利。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状况,从而极大地弥补了个别化教学的不足。这个教学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太适合人数多的班级上课,而比较适合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学。

5 基于计算机网络条件的生生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生生互动,实际上就是指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或者是比赛竞争,通过激励与客观评价的方式,实现讨论式教学目标。小组和小组间的激烈竞争与相互交融,可以实现情感上的共享以及自身语文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竞争本能。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是行之有效的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小,而且天生爱发问、争辩,因此在课堂上应当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积极讨论,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加强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高情商创造一个有益的环境。

比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语文教师先找一些青蛙的资料图片、音频和视频,再找一些相关的动画让学生观看几分钟,然后提问找妈妈的过程。

再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首先利用网络多方查找各种资料,也自己制作动画模拟蟋蟀在草丛中蹦Q和发声的某些场景,还演示了何首乌的相关资料。学生对像人的何首乌很感兴趣,一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然后提问题:鲁迅是怎么描写百草园的动物和植物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解答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即通过互动的形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从而实现学习课文的目的。

6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教学体制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型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模式,很方便地让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现在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时候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在当前的教育技术环境条件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直观地展示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一直对语文学科保持足够的亲切感,从而在轻松的氛围内实现小学语文的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吴东醒.网络环境中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6):262-264.

[2]张莜兰,张丽娜.利用光盘资源进行互动教学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94-95.

篇7: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打破原来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去寻找一条适应科学学科学习的新路子,才能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为此,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发源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感到非常困难。经过长期的调查、思考,我决定从课堂改革入手,以市下发的小学“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为依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掌控者,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把“我要学”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以学生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由教师的预设向学生主动生成的转变。在课堂上,我从不过分地束缚学生,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可以跨组参与探究学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交流研究的成果。在汇报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真挚、和谐的感情交流,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关注这一点,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情说出心中的精彩;要让学生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创,不管对与错,都要虚心倾听;要尊重学生探究的成果,并小心翼翼地呵护它;要引导学生在汇报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

二、让“好奇”推开科学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儿童与生俱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推开科学之门。

(一)呵护好奇心,让好奇引领学生遨游于科学的海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会提出许许多多的“小眼睛看大世界”的有趣话题。有时候,在“大眼睛”的世界里,这些问题很“滑稽”。但是,从教者一定要有一颗童心,要和孩子们融洽在一起,要走进孩子的世界,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提出的问题。面对诸如“苹果为什么起初不叫桃子?小草为什么长不出木本来?„„”一类的问题,如果从教者不屑一顾,会极大的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或许还会在无形中抹杀孩子们探求科学的欲望。有教学技巧的老师则会合理地诱导,会引导孩子们去探求“苹果的起源、草本和木本”的区别,这样,既能引起孩子们的科学欲望,又呵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只要我们从教者能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求知环境,就会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是无休止的。因为“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可以研究科学。”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奥妙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是最常用的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从细小的观察活动开始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那就是“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教会学生观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首先,观察要细致而全面。有些科学现象的观察,稍纵即逝,只有观察细致且全面才能为自己的科学探索打下基础;其次要善动脑,多提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观察和思考密不可分的,观察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只有多动脑筋,善于提出问题,观察才能深入下去,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再次观察要讲究方法。观察要讲究点面结合,要注意顺序,条理,观察要选好角度,要注意方位等。观察时不只是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口舌去尝,用脚或身体去触摸等,才能获得真知。

(三)激发兴趣和欲望,引领学生走向创新的新天地 小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攀登知识高峰的平台,使学生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世界、探索未来的兴趣和欲望,以引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走向创新的天地。教给学生知识是

我们从教者的责任,教会学生创新是我们的目的。有专家曾指出:“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从教者要教会学生善于发问,敢于联想,敢于创造。

三、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激情和体验中得到升华每一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情感与体验的参与,科学课也不例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一)让激情涌动科学探究如果没有激情投入,学生身动而情未动,不以成功喜,不以失败悲,岂不与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相去甚远?有一次我观摩了两节同样以探究为主的课,由于师生情感投入的分量不同,教学效果也是天壤之别。两位教师执教同一课题“灯泡亮了”,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组装电路的实验。

第一节课,学生成功后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整个教室欢声雷动。

第二节课,成功的学生只是小声地说了句:“咦,灯泡亮了!”虽是惊喜,却有更多的矜持。同样是实验成功,两班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第一节课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受到感染,也充满了对探究的渴望、对成功的期待。实验成功时,师生共欢呼;出现问

题时,师生同着急。而第二节课的教师理智有余,激情不足,学生完全没有了上节课中的“放肆”,正襟危坐,不敢越雷池半步,实验成功了也高兴,却仅仅是激起了“涟漪”。两节课,相同的成功带来的效果却不同的。

(二)让体验升华一节课结束,学生只要积极投入,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成功的欢乐,失败的懊恼;探究的渴望,合作的期待;甚至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恶等。这些体验连同所学知识,都是学生宝贵的财富。总结知识,我们习以为常;把体验升华,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让这种体验推动学生今后的学习,则是教师的高明之举。在观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好多老师在临近下课时,引导学生总结:“谈谈这节课你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感受。”教师的指向很明确,不谈学到了哪些知识,只谈合作交流的感受。还有的教师让学生“给自己打个分”。这些教师的做法抛却了“我学会了”“我知道了”等知识性的总结,让学生在回味中反思哪些细节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本节课的表现优点在哪里、不足在何处,等等,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并能使这种体验升华,这对今后的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的。

篇8:浅谈对创设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要达到以下三个要求:轻松;融洽;高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呢?

一、教师的准备是反应物 (原料)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 没有原料根本就无法得到生成物, 原料准备的不充分, 就只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却毫无收效。教师对教学做的准备就像是原料, 准备的不充分, 高效课堂这个生成物就无法得到, 由此可见, 教师准备的重要性, 要准备的充分就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

1. 注重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 要创设高效的课堂, 就要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 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分析、思考及教学经验得出的, 重点除知识重点外, 还有技能、方法重点,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钻研教法和学法, 备学生,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2. 注重对课堂的把握

(1)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 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 就马上要求其回答, 这样不但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 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着课堂,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语速要适中, 声音要响亮, 表达要清晰, 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 要减少“讲与听”, 增加“说与做”, 尝试“教与评”。

(2) 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 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 可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我们变革学生的课桌排列方式, 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注重培优补差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 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表明, 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 因此,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更为重要。

(4) 推行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 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上也要有所区别, 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 练习的设计要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3. 注重反思性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 看成功之处, 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 写出改进之法, 有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 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也使创设高效课堂成为可能。

二、学生准备是反应的条件

有了反应物, 要想得到生成物, 就离不开反应的条件即学生的准备。学生的准备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机械地把书本看看、随便画画, 而要带着问题去自学, 在阅读过程中要把重点和有困惑的地方画出来, 以便听课时能有的放矢, 抓住重点和难点, 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 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一心多用”, 课堂上要眼、脑、手、耳并用。听课时目视老师, 手中始终要握着笔, 重点内容课本上要勾画, 规律性的结论整理在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提问;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 积极发言, 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 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 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 该记忆的记住了, 该理解的理解了, 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对不理解的地方, 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并把不会和易错的题目整理成错题集, 以便随时进行巩固。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能加快反应的物质, 原料齐全了, 反应条件具备了, 要使反应更高效就离不开催化剂。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像是催化剂, 要想使课堂更高效就离不开催化剂。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只要师生间有了真挚的情感, 必定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 希望与教师合作, 那么课堂就会成为乐园。

篇9: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搭建师生之间学习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实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所谓教学实效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要获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的良好品行。为此我对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构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很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存在着许多不好的现象。如上课堂而皇之地睡觉,对学习好坏无所谓,对老师的讲课有时会有意挑衅,对老师的提问答非所问,等等。这都是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任性、叛逆的性格以及由于知识底气不足所表现出来的不自信但又自傲的性格。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严肃地批评指责只能适得其反,加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厌恶。所以老师要放低要求,轻松对待,心中只想着他们还是孩子,不是坏学生,以微笑和宽容来回应学生的小缺点,用恰如其分的提醒来纠正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提出相反的意见甚至背离常规的思维,这些都是连接师生间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大胆地畅所欲言,轻松学习。

二、以学定教,以学生的需求设计课堂教学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为非电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以我校为例,这门课程就是在汽摩专业设置。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考虑这个专业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不仅要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理论支撑,而且还要考虑为学生在毕业之前考取专业等级证书提供必需的技能培训,如学生考取电工证等。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照本宣科,胡子眉毛一把抓,要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考虑知识的主、次,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否则毫无选择地教学除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外还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迷茫。如学生在学习电路的连接及万用表的使用时,学生不仅要学会连接基本的电阻串、并联以及混联电路,而且要学会如何使用模拟表及数字表来测量电路的电流、电位、电阻,这是一项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增加了数字表的使用,介绍了模拟表与数字表的区别,让学生学到一项知识就掌握一项新知识,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使学习真正落实到位。

三、营造教学内容丰满、有趣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以生为本,而不是以教定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让学生知道课本知识后延伸认识更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判断力,使课堂教学丰满、有趣,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如我在讲自感现象时会讲解日光灯的原理,接着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家里是否有使用节能灯?大家是否知道节能灯是否真的节能?节能灯一般安装在家里的什么地方?”问题一提出来大家议论纷纷,有肯定的,有猜测的,甚至有起哄的声音。当我逐点向学生解答并且介绍节能灯的原理及优缺点时,学生一下安静下来。我接着又向学生们介绍正逐渐发展起来的LED灯的特点,介绍日光灯管内汞的作用以及灯管破裂后汞的污染等。这些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听起来很有兴趣。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要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我们对学生不能只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多媒体教学、问题相互讨论教学、实训教学等。比如在实训课堂教学中,我就强调“训”字。“训”什么?“训”的过程,“训”的结果。我在上负载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时,因为学生具备了万用表的使用及电源的联接方式这些基础知识,所以我把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我的教学要求非常明确:第一,联接电路,保证负载安全工作。第二,应用万用表测量通过负载及导线的电流,每相负载两端的电压,然后总结两种电路联接方式的特点。第三,观察当负载不对称时省去中线电灯的亮度改变情况,总结中线的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用了满满两节课时间,有些学生还做不完。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不仅要想,要做,而且要学会运用恰当的词句把实训学习结果表达出来。然后我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总结,解开学生操作中的疑惑,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学生完整、规范的实训操作进行表扬,这样不仅使学生领悟知识内容,而且坚定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常言道:“教书育人。”我们不仅要教书,也要育人。我们中华教育读本《弟子规》中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告诫我们一个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对朋友讲究信用,行为要端正严瑾;对所有的人要爱护,对有仁德的人应该多亲近;当这些都做好了,如果有剩余的力量,则可以拿来学习各种经典及其他有益的学问。也就是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良好的行为修养。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素质教育就是把有关思想品德的、人文的、心理的和专业的素质教育理念,从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发掘出来,再自然而和谐地固化到学科的教学中去。如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前一年都要到企业去实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吃苦耐劳、虚心钻研、团结合作、展示优点等信息,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艰苦付出的结果。首先要经过艰苦的磨炼、资金的积累、经验的不断总结,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学生日后的求职生涯中播下自信、善良、勇敢的种子。正如温家宝总理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综合了教师的知识、智慧以及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大度、宽容、细心的品质。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应用知识的灵感和胆识。所以探讨课堂教学的技巧,使课堂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孙大成.关于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J]南方医学教育,2007,(4).

上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分类》说课稿下一篇:“手、足、口”疾病的自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