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解读

2024-05-01

一号文件解读(共6篇)

篇1:一号文件解读

2017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国新办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2月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答记者问。

唐仁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昨天已经新华社授权全文公布。现在,我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形势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进、新的良好态势,表现为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稳,就是大势稳、基本面好。一是农业生产稳。2016年粮食总产12325亿斤,比2015年减少104亿斤,仍是历史上第2个高产年。二是农民增收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2%,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三是农村社会稳。农村民生继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进,就是一些重要领域有进展、有突破。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2016年籽粒玉米调减面积3000万亩左右。二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在若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三是脱贫攻坚开局良好,2016年全年减少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超额完成。

新,就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力新动能不断增强。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成为新的热潮,正在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二、关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2016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为此,中央决定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三、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总之,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四、关于文件的总体框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6个部分、33条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两大板块来谋篇布局。第一大板块是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三大调整,包括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在上述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

二是强化两大支撑,包括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一号文件都作出了重要部署。第二大板块是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一是激活市场。文件提出了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二是激活要素。文件提出了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三是激活主体。文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政策措施。我的介绍完了,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韩俊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记者:一号文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一号文件也是连续14年关注“三农”领域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改革的持续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请唐主任介绍一下,今年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的地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谢谢。

唐仁健:

确实如你所说,新世纪以来,从2004年开始,连同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已经发出了14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件事情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是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比前13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虽然每一个文件在每一年都有各自的主题,但是一号文件本身有内在的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且很多政策、很多工作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做完的,所以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

在这个基础上,今年一号文件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这次文件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任何工作、任何政策如果缺乏平台、抓手和载体的话,往往落实不下去,所以今年一号文件在这方面给予了格外重视和关注。主要体现为“三区、三园、一体”: “三区”就是粮食生产的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包括稻谷、小米、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碗里尽可能装中国粮。建设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保护区,是为了确保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这些品种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这五大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三

园”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聚集现代的生产要素,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相互融合。主要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的集群。建设科技园,主要是突出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这和刚才的产业园有所区别。目的是要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这个落在创新高地上。创业园,现在很多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他们要创业创新,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平台,现在很多地方都打造了这样的创业园,效果非常好。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文件特别规定,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这个是前提),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总体上来讲,通过“三区、三园和一体”的建设,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把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讲的是平台、抓手、载体。

第二方面,这次文件十分注意优化农业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提出要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整合撬动财政金融资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等方面的政策,就是人、地、钱这些要素。缺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我们农田有效灌溉系数只有0.53,比很多发达国家低了0.2个点。尤其在华北、西北、东北这三北地区,是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但是现在地下水超采非常严重,同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均,多年以来我们搞一些引水、调水、南蓄水的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今后这些工程还要搞。但是从长远看,从中国的国情看,解决好缺水和高耗水问题,最迫切、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搞节水。因此,这次《意见》强调要把节水作为一个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提出要加快完善一整套、一系列促进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

财政资金的使用,这次文件提出要做好整合和撬动这两篇文章。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力增收也很困难,不像以前那样可以两位数以上的、大幅度的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增加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这次总量强调的是适度增加,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撬动就是用财政资金作“药引子”,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和农村的建设。

在用地政策方面,这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和要求,提出了闲置宅基地利用和允许村庄整理节约的土地,用于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新业态。这方面文件中还有一些规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具体讲了。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方面,我们认为有新意的地方,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见物也见人,也就是在农业的主体和人才的保障方面,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提出要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要培育乡村的专业人才和工匠等政策。合作社的建设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效果也非常好,下一步重要方向或者主要途径是,文件中提出,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这“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因为近些年虽然专业合作社有很大发展,但是功能不全、服务单

一、规模小等问题还非常突出,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我想各位记者在下面采访、调研时应该也有很突出的感受,就是乡村规划、乡村建筑,包括民居民宅,既不规范,也不符合乡村地域特点的美观,问题在于很多情况是用城市的理念,用城市的研究院、规划院、设计院去搞农村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结合不好的问题。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关注,提出今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谢谢。

记者:唐主任好,现在各种农村创业和返乡创业发展很快,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也蓬勃发展,请问一号文件对此有什么政策支持?谢谢。

唐仁健:

这方面确实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和渠道,我们给予了很大关注和重视。具体考虑和有关情况请韩俊同志来介绍。

韩俊:

正如您讲的,最近几年大批农民工、企业主甚至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下乡返乡创业蓬勃兴起,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非常迅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把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谈到返乡下乡创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自然就会想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确实需要拿出当年发展乡镇企业的那股劲头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营造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浓厚氛围,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形成新的异军突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内容写得很足,份量占得很重,政策含金量也比较高,尤其是在用地政策、金融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比如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文件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比如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文件也明确规定,这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严禁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会所。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方面,文件提出要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有关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建立返乡的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的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等。谢谢。

记者:刚刚唐主任提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当前的农村农村发展形势做出的研判,是一种新的提法。但是实际上农业的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我想请问的是,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过去的调结构具体区别在什么地方?在举措上有什么不同?谢谢。

唐仁健:

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实从来没有间断过。回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我们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之后,掀起了第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大家记忆犹新的水果水产的发展,就是那时候提出来的,所以现在产品这么丰富。之后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我们的粮食产量到了1万亿斤,具体讲,我印象是1996年第一次突破1万亿,1998年仍然保持1万亿斤以上,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就有了极大的改善。那时候中央也提出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这样的重要判断。在这些背景下,再连同后来的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都促成了中央当时提出要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要求。

上世纪最后20年,有这些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关的口号和要求。但是这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相比,总的感觉是既有传承和延续,但是更有创新和发展。大体有三点不完全相同,一是,过去主要是解决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这次要在促进供求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过去主要是考虑农业生产结构的问题,通俗讲就是考虑初级产品生产的问题。这次要在考虑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整好产品结构。前面我讲到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这显然比以前的范围大大扩展、内涵大大丰富。要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三是,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的一些调整,这次当然也包括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规定,但是要更加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靠我刚才讲到的“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三个“激活”,来增强农业农村内生的发展动力。

总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是贯彻农业全产业链条、全产业领域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调整变革。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有关举措的考虑和安排方面,和以前的结构调整也有很多新的不同和要求: 一是从产业发展纵向来看,支持农业生产领域,尽管仍然是重点,但是现在已不远远局限于生产领域。现在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特别是农产品产后的加工、储运、运销等领域,这方面的支持和发展措施非常多。比如在第15条,发展现代食品工业那一条里面,这次提出在优势农产品产地要打造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另外要实施主食的加工提升行动,因为主食跟我们消费者关系都很密切。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模式,中央厨房在东部地区,上海、山东等地非常多,非常突出。另外要开发功能性、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和以前仅仅着眼于田头、着眼于初级产品不完全一样。二是从横向来看,除了重视支持农业本身,优化农产品本身的供给以外,这次文件特别强调,除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之外,还要着力推动满足对农业的观光、休闲、康体等,我们叫体验性、服务性的需求。另外还要满足群众对青山绿水,概括叫生态性、绿色化的需求。这些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所以这些方面,包括刚才韩俊同志讲的新产业新业态,很多都是这些内容,所以在这些方面的措施有很多实实在在的考虑和安排。谢谢。

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唐主任,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质量兴农”,强调绿色发展要突出一个“绿”字,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招?谢谢。

唐仁健: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的关心是最强烈、最突出的,这和刚才讲的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有密切关系。现阶段正处在一个中等收入水平、大概人均8000美金左右、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也是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快速升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老百姓对农产品、食品最大的关切概括起来是六个字:优质、多样、个性。优质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刚才讲吃得安不安全、放不放心。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相对别的行业或者别的领域来讲,尽管改革要求很多,但最突出、最重要的是绿色安全和放心,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千条万条,如果这一条解决不好,恐怕就不能算成功,所以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重要。

这样一来,必须强调农业的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这种考虑既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本身的需要,也是在还多年欠下的历史旧账,同时也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农产品很多都是直接进肚子的,本身的生产也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的培育孕育过程,农村广袤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等,也是我们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我们讲面源污染就是这种大面的污染。我点的这三个方面表明,农业的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应该说比别的领域、别的行业要求更为迫切,也应该走在前面,也应该趟出一条路来。具体的举措有四个方面:

一是释放了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的强烈信号。这次文件在相应的地方把优质、安全、绿色非常鲜明地放在前面,要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在刚才通稿的介绍中,我们除了多年强调农业生产要绿色之外,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上也强调绿色,在以前多年讲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础上,这次特别加了“农村增绿”,这是新提出的要求。二是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主要是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体系能与发达国家接轨的、看齐的,尽量向发达国家接轨、看齐。加快实现内外标准的统一,用标准、规划来引领农产品的优质化。同时还要着力培育和保护农产品的品牌,包括公用的品牌、区域的优势品牌、很多传统优势的品牌,让品牌为农产品担保,通过品牌的建设来真正实现优质优价,产生正向的激励。三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主要体现在,从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入手,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文件中提到要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这已经起步。同时要求推行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加大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还要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开展农业生态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等等。总之,把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进一步压实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织密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追溯网络。谢谢。

记者:我想问唐主任,刚才您提到现在财政增收趋缓,但是农业农村发展还有许多花销的地方,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陆续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谢谢。

唐仁健:

农业农村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投资和建设的需求很大,任务很重。在经济下行、财力增收困难的背景下,怎么筹集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设资金,确实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有关部门曾经测算,在“十三五”时期,到底农业农村需要投资多少钱,在“十三五”时期,仅供水、道路、电力、通信,测算需要3.4万亿,其中交通部门测算,仅农村公路建设,还不是建设

本身,养护资金就需要3400多亿,这比“十二五”时期高了3倍多。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已经落实的、看得到的资金大约只有1/3强。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这个问题非常严峻,到底怎么办。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对“三农”来讲,无论如何还是要强调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必须增加,不管增多少也要增加。这次文件要求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其次,更重要的是,一个是眼睛向内,二是功夫在诗外。眼睛向内就是要用好用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分钱用,实现两手抓。

一手抓“整合”,就是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办最该办、最急需办的事。怎么整合?我们这些年在黑龙江的“两江平原”、扶贫领域已经实行了很大程度的探索,但是总的来讲,基层和地方的同志反映,这个整合是“上整下不整”,上面有政策、有要求,但是在整的具体过程中,下面有很多困难和难言之隐。基于这个考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这点上有新的规定和要求,就是要求推进专项转移支付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源头的整合改革,具体提出了“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整合管理方式。“大专项”就是以前农口的资金共几十项,每个部门也是十几项,有的还要更多,今后要求每个部门的专项资金整合成几个大的专项,今后就按这个渠道往下拨钱。“任务清单”就是每年都定一个约束性或者包含一部分非约束性建设任务的清单。约束性任务就是当年必须专款专用,对非约束性任务,地方有一定的统筹整合权,可以灵活使用。这样就把中央和地方、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前期文件制定、调研当中,大家反映这个整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另一只手抓“撬动”,就是刚才我讲用财政有限的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很多撬动的机制和办法,大体包括七类: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PPP。二是实行以奖代补。你干了,我以奖的形式代补贴。三是贴息,对贷款进行贴息。四是建立担保机制。去年中央已经建立了担保体系,各省基本都建立了,现在向市县一级延伸。还有其他渠道、其他行业,也可以建立涉农的担保体制。五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主要是考虑贷款银行出现风险时怎么给他们一定的补偿。六是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现在很多行业很热,但是农业领域相对比较少。七是加大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加大对地方农业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支持。这些措施如果用好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刚才讲的,至少“十三五”时期农村建设这个庞大的资金缺口,就能够建立起金融和社会资本下乡的“导流渠”,也能够疏通资金回流农村的“毛细血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金融方面有大篇幅的规定,写得也是最长最多的。谢谢。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现在关于玉米等收储制度改革非常受农民的关注,影响也很大。我想问一下,现在的进展和成效有哪些?对于下一步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有收储制度改革有哪些打算和安排?谢谢。

唐仁健:

激活市场,这是最重要的举措,汪副总理讲,这是第一场硬仗,韩俊同志一直参与这方面的工作,请韩俊同志来回答。

韩俊:

您问的问题确实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关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在改革的方向上,要坚持市场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在实施的节奏上,要坚持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最近三年,在这方面的改革确实有很多举措,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比如我们先后取消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东北四省区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去年又在东北四省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开展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试点。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下一步还要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个政策2017年不会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要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完善的方向是最低收购价水平要合理确定,要能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要增加价格调节的弹性,使不同的粮食品种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刚才重点问了玉米,我再详细说一下。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我们在密切跟踪改革的进展情况。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这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革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激活了市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时,价格最高一斤定到1.12元,那个价格是不可以持续的,这么高的价格,收的玉米只能放在库里,东北四省区2014年政府政策性收储的玉米占到了88%。现在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后,多元购销主体入市,这个局面已经形成。东北玉米市场前两年是比较萧条的,去年“北粮南运“日益活跃,铁路部门压力很大。

第二,搞活了产业链,随着玉米价格开始随行就市,上下游的价格关系逐步理顺。过去很多加工企业,包括饲料企业是用从国外进口的玉米,特别是玉米的替代品,高粱、大麦、玉米酒糟替代国内的玉米。现在价格随行入市以后,国内玉米价格降下来了,这样畜牧业过腹转化或者玉米加工转化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几次去东北调研,感受到加工企业的开工率持续回升,甚至一些企业开始扩大玉米加工产能。

第三,提升了竞争力。2013年7月开始,国内外玉米价格开始”倒挂“,国际价格一路下滑,国内临时收储价格不断提高。到2015年5月、6月,国内外玉米每吨差价高达1000元。差价这么大,国内的企业就不用国内玉米了,我们的玉米是躺在库里睡大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渐持平,到2017年1月,国内玉米价格已经低于国外进口到岸完税价每吨50元,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不再显现。这样一来,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明显减少,去年同比大约减少了30—40%左右。

第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几年因为玉米价格高,农民种玉米赚钱,所以大量的农民不种大豆改种玉米,现在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后,逐步校正了农业资源配置扭曲。2016年全国籽粒玉米调减了3000万亩左右,光黑龙江玉米的播种面积就调减了1900多万亩,农民开始种一些效益高的作物。

第五,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益得到了保障。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市场定价加生产者补贴,这两者缺一不可。通过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中央财政给东北四省区下达了390亿元的补贴资金。按照201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相当于每亩补170元,按照平均亩产来折算,一斤粮食相当于补2毛钱。东北四省区每亩地补多少有差距,是按2014年的播种面积来补,各省播种面积2015年和2014年的数差距比较大,这个补贴现在已经发到农民手里去了。在目前的市场价格水平下,农民卖粮的收入加上补贴,农民讲,种玉米还是有账可算、有利

可图的。我到黑龙江调研,很多农民讲,1.12元一斤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农民也知道,粮食买来就放在库里,根本调不出去,没人到东北调粮食。这个政策是必须要调整的。当然,对一些租地大户来讲,如果考虑到人工费用和土地租金,收益可能会低一些。东北地区流转土地一亩地资金要500元,收益会低,有的甚至会亏本。应当看到,市场本身也在做调整,政策变了,一些地区流转土地的租金已经开始出现自动下调的趋势。比如在黑龙江,一亩地的租金去年下调了150元左右,这是合理的。实践证明,玉米收储、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是正确的,我们要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当然,还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农历新年刚刚过,现在东北农民又是一个卖粮高峰。现在农民最担心的是“卖粮难”,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还要夯实主体责任,千方百计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鼓励支持加工企业,包括饲料企业,开足马力加工转化玉米,搞好粮食调运、搞好产销衔接,一定要确保现在这个结骨眼上,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库存粮,有车运粮,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卖粮难”。谢谢。

记者:刚才唐主任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的工作。针对这个内容,具体会最先在哪些省份或者地区实施这种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开展,最先会优先于在哪类作物上做试点。同时因为有机肥类型非常多,什么样标准的有机肥是可以去替代化肥的?谢谢。

唐仁健:

这项试点是这次一号文件最新提出来的,但是非常重要。至于具体在哪些地区、哪些品种,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现在正在制定细化方案。当然,方向先是从鲜活产品做起、从蔬菜水果种植区域大的地方做起,之后往大宗产品、大田作物推广。

记者:我的问题是,我们知道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目前一直在推进,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中央一号文件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安排?谢谢。

唐仁健:

确实各方面都非常关心关注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这在农村是一项具有基石意义的制度。对这项制度的改革,中央历来是持审慎态度和稳慎导向。一直提的原则性要求是“稳定和完善”,稳定在先,完善在后。之所以这么看重、这么审慎,是因为这项制度确实对老百姓、对农民来讲,是性命、是命根子,是他们的基本保障,到现在为止,这个属性仍然没有改变。去年4月25日在安徽的小岗村,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他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和思想,他说农民的土地不要随便动,这是大历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我觉得这个讲得非常好。在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上,有些方面总认为现在推动不够、创新不够,我认为不能为推动而推动,为创新而创新,一定要本着看准的,而且是长期、用大历史观看准的,我们再来动、再来推,有些没看准的力求不动、暂时不动,因为可能改了、推了,如果不准不妥的话,有可能是犯历史性、颠覆性的错误。

基于这个考虑,我们一直以来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非常慎重。但是任何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根据各地试点的探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有关土地制度方面,应该说也是有一些推进。主要有几点: 第一,所谓“三块地”的试点试验。就是土地征收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还有一个宅基地制度改

革的试点试验。从去年开始,中央已经安排在全国33个县进行试点,今年还要试点一年,到今年年底准备进行评估总结验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法。但是去年征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建设用地入市三项推行的面还不够宽,征地制度只在3个县,经营性建设用地只在15个县,宅基地在15个县。今年在这项试点上,中央一号文件提的要求是统筹协调推进,这六个字的意思是要把征地制度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两项推广到33个县,面扩开了。

第二,关于”三权“,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这三权对进城农民来讲,怎么维护。五中全会提的是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进城了,政策是不强制收,但是可以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怎么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关于“有偿”,在前期一号文件政策调研制定过程中,地方反映,有偿的资金从哪里来,感觉非常困惑。因此,这次中央一号文件讲了,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规定的用途用于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进行补偿,这也是根据地方的实践、基层的要求作出的与时俱进的规定。

第三,为了探索赋予农户更加完整的宅基地用益物权,适度地盘活利用空闲的农房及宅基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这个规定非常重要,在宅基地的盘活利用上,有了一些新的考虑和推进措施。同时还提出了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盘活农村存量的建设用地,主要是针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刚才提到的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可以用于这些产业的发展。为了审慎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确保政策执行不走偏、不出乱子,所以文件也设定了一些前提和要求。刚才讲的防止外部资本的控制是一个,另外韩俊同志点到的违法开发房地产、搞庄园会所等等都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完全可以用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谢谢。

篇2:一号文件解读

2010年一号文件 2010-01-31 16:53 阅读23337 评论76

字号: 大 中 小

郑风田:2010年一号文件20大看点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连续第七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文件共五大类27条,五大类中有两条涉及城乡问题。五大类为: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臵;

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7条的主要内容是: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20.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21.积极推进林业改革;22.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23.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24.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2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26.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27.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今年的一号文件看点新点很多,特总结出以下二十条: 1.惠农资金要继续增加,要达到8000多亿?

文件规定: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一号文件的第一条就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也是整个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实实在在地投入,才能给农民真正的实惠,工作才不致于在在喊口号中进行。2010年中央还应该会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的投入,中央财政支农预算有可能达到7000亿元,高于去年的6000亿的预算水平。从量上看,近年来对农投入一直在不断增加。2006年中央政府对“三农”已投入3397亿元,在这个基础上,2007年增加了800亿元,2008年,增加额度又超过1000亿元,2009年投入7161亿元,比2008年增加1206亿元,增长20.2%,而其中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等4项达1230.8亿元,增长19.4%。按照过去年增千亿的规律,今年的惠农资金应该达到8000亿以上。

惠农投入增加了是好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高惠农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需要对目前的惠农项目选建、实施、验收等环节进行根本地改造。目前惠农项目存在许多乱象,包括只管“跑部钱进”,但项目绩效考核存在走过场现象,自建、自查、自检等很不规范。什么时候达到许多地方不敢轻易伸手要钱,怕用不好被查处了,什么时候惠农项目制度才算真正完美了。

2.更多的农产品品种也能享受补贴大餐了。

文件规定: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棵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臵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规定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等。

过去只有小麦、大米、玉米等少数口粮作物能够得到补贴,这块大餐要吃的人太多了,谁都想来分一怀羹。这不,今年还真增加了不少,包括增加花生良种补贴、马铃薯补贴、青棵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虽然诟病很大,但今年还是增加了数量,而且还扩大了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也纳入补贴范围。看来县农机局长们的日子更好过了,农机具生产商的嘴要合不上了。只是农民们,一家一户买一台农机具,是不是合算?还真得好好算一笔帐。日本农民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套完整的农机设备,最后的结束只能是“高价农业”。我国的不少农民们也一直处在困惑之中,不买吧,使用别人的农机老是得交费。买吧,一年中除了农忙季节这些设备大部分时间在闲臵中。目前农机补贴规定只有买了才能拿到补贴,还有不少人在忽攸,让那些买到超大型农机具的人也要拿到巨额补贴。果如此,有限的补贴可真是“补富不补穷”了。能够买得起大型机具的都不应该是穷农民,为什么还补他们呢?究竟是为什么呢?财政的钱,按基本的道理,应该是补穷不补富的。

3.城镇化改革要启航了,“双轮车”要起动了,农民工在城市永远呆下去的梦想马上要实现了? 文件规定: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管理权限。

如何放宽户籍制度限制,推进城镇化改革,是今年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之一。其实早在去年底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农村工作会议中,都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只不过今年的一号文件进行了更具体的说明。在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号文件主要指出三个方面的思路,其一是发展大方向问题,一个是重点,一个是积极稳妥,即: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其二是从软的角度,重点强调解决农民工的户籍、社保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其三是从制度角度,要求通过财税、用工、体制等各项改革,重点解决小城镇的承载力与产业支撑问题。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与城镇,使农村经济变成“双轮驱动”,即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是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战略转移。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小城镇要发展,要加快,但又要避免急躁冒进现象,所以文件讲发展城镇化要采取积极稳妥地来推进。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3左右,农民2009年达到年均5000元,而城市居民是16500元,二者差距11500元。我国13亿人口,如果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也就是1300万人口进入城市,将能拉动1500亿左右的内需;如果提高两个百分点,将拉动内需3000亿,这还不包括新移民对住房等产业的拉动。按农民工一家四口人,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有325万家庭需要房子,假定按90平方米的最低面积,每平方米按2000元的价格(东部发达地区的房价较贵),仅住房将有5850亿的消费;如果按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将有11700亿的住房拉动。消费与住房两项加起来数量惊人,将对我国经济的拉动巨大,潜力巨大。其实,城镇化战略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发达地区是否愿意接纳新移民成为核心问题,跨省区的农民工户籍制度解决应该是最难啃的骨头。小城镇的土地产权问题该如何解决?是否可以允许小城镇土地不变成国有制?如何避免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房价如何不被炒成泡沫?长远来看,目前这个政策如果继续执行下去的话,会不会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等等。

4.农民建房也可以贷款了?

文件规定: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

让农民享受到金融服务,尤其是大件的建房、建汽车与家电,是一项极大的利民工程。对农民建房贷款是一项大的政策突破,怎么形容它重要都不过分。这个政策尤如阿基米德支点,以此可以撬起过去屡撬不起来的农村消费市场。因为农民一生中90%的投资都用在住房建设上了,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农民建房基本上都得靠积攒。如果农民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建房问题,就可以有闲钱来消费其他了。城市居民早就享受到抵押贷款的好处了,每年还贷一部分,这样就不用倾全力几乎类似不吃不喝来建房了。农民由于受制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房屋不能进行抵押,所以建房靠贷款一直没有支撑。不过各地已进行了不少的试点,突破了政策规定。毕竟对许多地方来讲,这是一个双赢的问题,农民解决了建房难的问题,金融机构也可以有业务了。但一旦出现法律问题,由于物业法、土地管理法都没有相关的规定,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5.新农保步伐要加快了。

文件规定: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新农保政策自去年启动以来,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来农民一直靠家庭养老的古老传统,国家也拿出真金白银,让农民享受到普惠式的养老服务。据MIT的教授研究,农村老人享受普惠式养老金,对孙辈的健康与学习有很大的益处。也就是说,这个养老金不但惠及农村老人,还会惠及祖国的下一代,尤其是目前我国目前有5600万的留守儿童。这样的意义就更重大了。所以我也一直在呼吁相关部门,要加快农村老养保险的覆盖步伐,首先要让农村年满60岁的老人,在近年首先能够享受到这个普惠式养老金。至于其他的农村青壮年,实在没有必要进行捆绑政策,什么时候他们想通了,想加入,再让他们加入。所以新农保试点政策中的捆绑政策真的不必强制。

6.建材要下乡了,客运也要下乡。

文件规定: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

建材下乡可是一个大好消息,建材商们心里要乐开了花。主要是农村住房的淘汰速度太快了,几乎是每十年都要淘汰一轮,而一般城市住房虽然驻不到70年,怎么也得住上40-50年。日本人更牛,现在在京都居然还有许多宋代时期的建筑房屋,更何况他们还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呢?欧美国家的房子居住时间也奇长。我国农村之所以房屋更新那么快,到了不正常的地步,带来巨大的浪费,劳民伤财。原因多样,诸如规划短视,建筑材料跟不上等等。建材下乡,让农民用上好的有较长生命的建筑材料,应该是好事。但千万不要又搞成家电下乡工程一样的规则,让农民只有买了建筑材料才能补,补材料商,这样很不好。当然可以学习一下韩国,政府只采取材料,交给农民自己建房用,也是好事。如果真要补,最好直接补农民。惠农资金再也不应该撤胡椒面了。农民买建材,本身给建材商就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为什么还要给他们补贴?

客运下乡也是城乡一体化的表现。过去不少地方,客运只到乡镇,农民出行难是一大问题。如果客运真要是下乡了,解决了农民的出行难问题,农民就不用非得搬到镇上去住了。

7.合作社有了大喜讯了,可以办农村资金互助社了? 文件规定: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今年的一号文件对合作社有诸多的利好消息,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许多项目都提出要向合作社倾斜,比如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加快落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等等。

我认为有关合作社的所有规定中,最大的进步,应该是上述政策中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这是目前为止,合作社发展史上最大的突破之一。合作社通过资金互助,通过融资,为未来更快速地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靠集中居民乱动农民宅基地来避免政策红线的做法要收敛了。文件规定: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

过去不少地方,通过集中居住,宅基地换房,把农民的宅基地臵换出来,然后用这些土地发展工业,农民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收获满满的,带来了很大的民怨。这次的一号文件专门说明,以后这些土地还是属农民集体所有,不能轻意用来发展工业。只是应该更进一步的规定,如果真要是发展工业了,应该让农民参股分红才可以。

9.涉农贷款要给补贴了,农业银行也要在县域有大发展了? 一号文件规定: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农村保险也给补贴。

近年来农村金融一直没有破题,原因很简单,农民居民分散,又穷。跟分散的小农户打交道,那些大银行那受得了?人手大大地不够。最主要是没给优惠。这次是出真金白银了,对惠农贷款给予优惠贴息。上述几项补贴大餐下来,不知能不能吸引着金融大锷们向农民们多贷些款?当然,要彻底地解决农民金融服务难的问题,还有慢长的路要走。

10.如果向农村公益基金捐赠,企业要有大优惠了?

文件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过去让企业给农村捐钱,一个字:难!不是不想捐,而是政策不到位。美国的企业家为什么乐善施好?我国香港的华人大亨们为什么愿捐?都是制度激励做得好。所以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开始给制度激励了,这可是真金白银似的优惠哟,是不是要掀起一股我国向农村捐赠的浪潮?还真得走着看。

11.乱合并农村小学该收敛了,校舍倒塌砸死学生的悲剧不会再重演了?

文件规定: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已进行了八年,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是到了该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讲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则是在实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这样做实则是毁了农村的教育。因为学生小小年纪却要走很远的路上学,给学生、家庭带来太多的不便,有些学生甚至每次带来一周的慢头,吃到最后都坏掉了,还得吃。因为不少农民现象短缺,据斯坦福一位教授的长期观察,这些合并小学的学生们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所以还是应该本着方便学生,保证学生安全为主,不能乱合并。

12.以后农村干部不好好干要撤换了,另外农民当公务员不再是做梦了。

文件规定:加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推进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多年的农村调研,我发现一个村庄的发展跟村庄的书记关系甚大,书记强了,村庄就发展起来了;书记很弱,这个村庄一般都难以发展。我国农村一方面有一大批类似华西村吴仁宝、永联村吴栋材似的好书记,另外的确也有一批不作为、乱作为的村书记。今年的文件规定,对于那些软弱涣散的村干部进行撤换真的很及时。

另外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可以进乡镇当公务员了,这也是具体落实人事部提出的要让农民进公务员队伍的政策,是个大好消息。

13.农村宗教乱慢延要当心了。

文件规定:防范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等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一股“信教热”。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各种信仰活动正在快速扩张和“复兴”。仅以基督教为例,在国家正规宗教部门所统计的2000万宗教信仰人数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数以亿计的信仰人数,ECONOMIST(2008)引用PEW的SURVEY的估计为1.3亿各种基督教。宗教发展与公共品服务是密切相连的。甚至极端点的事,一些地方开村民大会需要教会人士出面才能动员百姓来开会。这种趋势已引起执政党的高度警觉。任何一个国家,突然兴起了一类庞大的信仰群体,是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今年的一号文件希望教会不要干预农村公共事务,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14.农村也要打黑了。

文件规定: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群防群治、依靠群众,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重庆打黑,引来全国一片叫好声,虽然近来因李庄案有点新变化。农村的黑恶势力操控选举,为非作歹早已屡见不鲜。只是究竟该如何打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不少地区的警黑勾结该如何查,一直难办。重庆打黑,某种程度上是对过去较忌讳的公、检、法内部腐败分子进行了彻底的清除,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打黑。部分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猖狂,跟当地公安警察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也有很大的关系。

15.“两工”有可能恢复了?

文件规定: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过去对农民田间地头比较有效的“两工”制度被取消,使农田水利成了无水之源。“两工”就是农民在农闲时出“义务工”与“积累工”,农村与防旱防涝密切相关的村边沟、塘、渠、堰等,过去都是由“两工”在发挥作用。农闲时由本村农民投工投劳进行维护,雨季来临时就可以让沟塘贮水,渠道排水,干旱时则可人中抽水浇灌。这样一个维系村庄农田水利建设的制度一直稳定运行了很多年,功勋卓著,对缺乏国家与政府投入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护与完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却在2002年取消农业税时一并给取消了。农村在取消“两工”之后,虽然减了农民的负担,也是一把双刃剑,使原本就很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明显的不足,从这看又“增负”了。所以到现在许多农民村庄周边的浇灌设施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无人管,国家只管大江大河。农民没有办法,要么有的地方偷偷地还坚持两工,要么有点钱的或者是有点路子能够从上边要到钱的,可以打点井浇灌。

此次文件提通过一事一议,提倡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设想很好。只是一事一议,在许多农村地区变成了什么都不议,什么也都议不成的现象,值得深

思。

16.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民就业创业也被关注了?

文件规定: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

农村一留守儿童。

一号文件27号专门列出一条农民就业创业的问题,可见该问题的重要性。过去的农民就业创业是自己的事,这次列出作为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说明中央已明示,不能轻意把那些解决农民工就业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给妖魔化了,不能轻意以高新产业发展为借口把农民的饭碗给砸了。农民就业也可得到相应的培训了?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另外一个就是农民工子女入学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祖国花朵的成长。虽然这些孩子是农民工的孩子,但孩子成长不好,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现在少建一所农民工学校,未来可能就得多建数所监狱。一些地方出于本位主义考虑,一直把农民工子女入学当成一个大负担,采取种种隐型的手段来阻碍农民工子女的顺利入学,实则是恶行。这次一号文件又重申要以输入地为主来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对拒不执行或者假执行的校长或者教育局长是不是该就是免职?我希望应该有这样的规定,也到了该这样规定的时候了。连总理已就此问题说了多少遍了,还是存在那么大的问题没解决,这些人太没王法了。

17.国有林场不用干睁眼了!

文件规定: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管理改革试点。过去眼见集体林改革干得欢,国家林场着急死了,这次就不用了,文件规定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只是国有林场积重难返,如果真要改,现在有一个黑龙江珲春经验。能不能在全国推,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弄清楚。

18.村级债务要开始启动化解了?

文件规定:按相关规划和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

村级债务过去是个定时炸蛋,一直都不敢碰。这次看来要动一动了,文件规定: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看来公益性的债务化解有点戏,但问题是聪明的乡镇干部要把此当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不就完了?

19.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文件规定: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督。

日韩进口一点美国的牛肉,在本国一般都会掀起巨大的政治斗争,包括游行示威,某种程度上也是做给美国政府看的,看,我不是不允许,而是国内的民意不让做。我国的台湾近年来由于小马哥乱开放进口美国的牛肉,也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包括各种各样的游行示范静坐。回头再看一看我国的国门,好象是没有什么人把守,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乱象还真是不少,比如乱进口巨量的大豆,把我国的豆农可给害惨了,豆类加工企业也基本上改姓外了,整个产业基本上被乱进口给放倒了。再比如乱进口水果,把我国的果农也给害惨了,再不进行把守,这些产业也有可能给放倒了。还有其他的诸多产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真到了必须从国家产业安全角度,要对此类现象进行重点监测预警了。放倒太多的农业产业,国内农产品的定价权就被交出去了,那时不但被动,更多的是价格大起大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不稳定。

20.家电下乡工程要迈出小脚女人步了。

文件规定: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篇3: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关键词]农业基础

2 0 0 8年一号文件指出, 我们必须下大决心、下真工夫把农业的基础夯实做强,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 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

这样的表述有着深刻的背景:去年我国C P I同比上涨4.8%, 高于年初预定的3%的增长目标。此轮C P I的走高, 主要受食品价格上升拉动。权威专家指出, 影响农产品生产的直接原因是农业基础建设薄弱。

陈锡文说, 一方面, 应该看到当前农业形势总体向好, 但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 目前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 基础脆弱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有关人士认为, 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 与以往不同, 是因为看到了农业之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作用。

[关键词]支农投入

中央一号文件确定, 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 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 坚持做到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成为这份文件的一个显著亮点。

[关键词]强农惠农

文件要求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主要措施是“四个增加”: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

[关键词]公共服务

文件强调提高农村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以及经营环节、流通环节的各种社会化服务,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 同时着力培养农村的各种人才。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的完善。

[关键词]农村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改革工作的重点部署主要有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今年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有两个突出的亮点:一是进一步放宽对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农村的门槛, 二是进一步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

[关键词]土地权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要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陈锡文对此表示, 土地制度问题中央历来高度重视, 一号文件中有很多政策性要求, 主要围绕着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 进一步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同时, 中央也要求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发育、完善和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适应农村发生变化的新情况, 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

[关键词]产业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什么是现代农业?专家指出,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 特征是商品化, 方向是集约化, 目标是产业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 现代农业就是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形态, 实现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好, 农民收入高,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四大目标。正如一号文件所强调的,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 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 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怎样建设现代农业?一号文件用“六个用”进行回答:“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关键词]风险防范

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 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增加农业投入, 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 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各级财政对农户参保给予保费补贴, 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关键词]科技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近年来, 我国超级稻的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较大面积的试验田单产水平已达到每亩8 0 0公斤以上, 但是全国平均水稻单产水平近1 0年来却始终在4 2 0公斤左右徘徊。农业科技只有进村入户, 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今后, 我国将启动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 着力支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要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 以示范户为核心, 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专家指出, 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能力, 关键是要发挥两个纽带作用, 一是重点加强县级推广部门的建设, 让他们向上连接各级科研机构, 向下连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示范农户等;二是建立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 向上联系上级技术推广部门, 向下对当地农民实行现场指导。

[关键词]一村一品

支持“一村一品”发展, 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一村一品”,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也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 目前在我国已渐成规模。2 0 0 6年的农交会首设“一村一品”馆, 赢得了参观者的注意。

农业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 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 “一村一品”村食用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 其中3 0%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 0%以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部分产品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

[关键词]农村市场

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改善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环境。

从2005年起, 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工程”, 积极鼓励城市连锁企业, 在乡、村发展农家连锁店。截至2 0 0 6年底, 这项工程已覆盖全国6 3%的县市。目前, 全国各类农家店已经超过1 6万家。

商务部提出, 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发达的流通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 至少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发达的物流产业, 二是强化农村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 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具体来说,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首先要培育市场主体, 增强流通企业活力;其次要建立和改造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第三要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四要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关键词]粮食安全

继续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尽管2 0 0 6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8 5年以来首次连续3年增产, 但是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隐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 0%, 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目前, 我国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仍然产不足需。未来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的压力将更大。据估算, 我国粮食需求每年将增长8 0亿—1 0 0亿斤。而在生产方面, 资源约束更加突出, 我国已无法开发更多的耕地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只有提高单产这一途径, 这正是建设现代农业所要解决的。

与此同时, 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农产品贸易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出现逆差, 2 0 0 6年前9个月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逆差, 逆差额为2 3亿美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大大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篇4: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中央一号文件7年来连续7次锁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7个文件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知识链接]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多,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3.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农村工作。

4.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

[跟踪训练]

1.中央一号文件7年来连续7次锁定“三农”问题,这表明了()

①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三农”问题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我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協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下列选项中有利于改善农村民生的是()

①取消农业税②国家出台相关措施确保农民32512资到手③国家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④2009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达7253亿元,较2008年增长21.8%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阅读上文“背景材料”部分,回答问题:

(1)7个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都是“增加农民收入”,你是怎样认识这一问题的?

(2)为了促进农民增收,你有何好建议?

(3)联系实际,谈谈青少年应该为解决“三农:问题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B2.D

篇5: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姚润丰)近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放在重要位置。要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解读文件时表示,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两个重点,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放在水利上,二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放在种业发展上。

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带动下,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掀起建设的新高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427亿元。今年是实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可达2760亿元,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超过6000亿元,分别为“十一五”规划投资目标的158%和116%。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根据文件要求,水利建设将成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投向,主要内容是: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统筹安排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篇6: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县委一直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当前绥中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可见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会呈现新的亮点,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层面。

一、确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为此,中央决定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此次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首先,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此次结构性改革则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其次,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关注农业生产结构,而此次结构性改革则更注重农业产业、技术和经营结构,追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再次,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着眼生产力范畴,而此次结构性改革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

任何工作、任何政策如果缺乏实施的媒介,往往很难落实下去,所以今年一号文件在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方面给予了格外重视和关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区、三园、一体”的发展策略。

“三区”是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包括稻谷、小米、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建设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是为了确保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三园”是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要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的集群,建设科技园的主要目的是要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建设创业园的主要目的是为创业的人才提供必要的平台。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三、突出农业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

一号文件特别突出强调了农业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重要性,提出了多项具体政策。

比如,要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缺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田有效灌溉系数只有0.53,比很多发达国家低了0.2个点。解决好缺水和高耗水问题,最迫切、最有效的途径还是要在节约水资源方面下功夫。因此,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完善一整套、一系列促进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再如,要整合撬动财政金融资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力增收困难,要想增加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整合和撬动。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撬动就是用财政资金作“药引子”,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和农村的建设。

四、加强农业主体建设和人才保障

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要培育一批乡村专业人才和扶持一批乡村工匠等政策,这是较往年一号文件最有新意的地方。

一是要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近些年虽然专业合作社有很大发展,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文件提出的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这“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是要加强人才保障。农村在规划设计、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急需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今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五、细化支农惠农政策

今年的一号文件对许多支农惠农政策进行了细化。提出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科学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项意见。特别对推进玉米市场定价、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防止出现卖粮难,加快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实施快递下乡工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上一篇:开笔礼仪式主持词下一篇:祭灶节的由来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