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视角下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基于2004~2013年农民收入及构成变化的分析

2023-01-22

自改革开放后, 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起到2015年连续12年以“三农”为主题。由于受统计技术条件限制, 本文聚焦2004~2013年10年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下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央扶农政策, 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10年间农民收入及其构成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15年1月28日公开发布的信息分析, 10年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2 936.4元增加到2013年的8 895.9元, 增加5 959.5元, 增长203%, 年平均增长20%。从纯收入构成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呈现快速递增态势。从2004年的998.5元增加到2013年的4 025.4元, 增长303%, 年平均增长30.3%;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比例也是逐年上升的, 2004年为34%, 2013年上升到45.2%。而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较快, 从2004年的1745.8元增加到2013年的3 793.2元, 增长117%, 年平均增长11.7%, 增速仅次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构成比例呈下降趋势, 由2004年的59.5%, 下降到2013年的42.6%, 下降了16.9%, 年平均下降1.6%。这两项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是, 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纯收入存在互补趋势,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化和城市就业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与实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这两项基数小, 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份额绝对数值较小。从其构成来看, 财产性收入变化最小, 年均稳定在3%左右, 相对来说, 转移性收入基数略大, 增长率和占比都较高, 从2004年的115.5元、占比3.9%, 上升到2013年的784.3元、占比8.8%, 10年增加668.8元, 增长579%, 年平均增长57.9%。说明国家惠农政策力度在加大。

2 农民收入增长给带我们的启示

2.1 国家扶农政策有力支持、建立健全的法规机制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保障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政府对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我国用9%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 这不可谓不是中国农民的骄傲。资料表明:在发展农业问题上, 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看, 分别是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等制度框架为主题。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 如实施了土地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建立了耕地保护机制、发展粮食生产专项机制、种粮农民保护机制、农民收入补贴机制、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粮食等农产品支持价格机制等。

2.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是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的重要载体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近10年来农村农民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 这种合作组织形式提升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农协组织为农户统一购买生产资料, 统一组织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包括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 从而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如云南省为了发展石斛产业, 把全省20个基础县作为示范:建立农户合作组织, 从事石斛作物的种植、加工、销售。据了解, 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石斛产业。据调查, 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下农民获得的收入占农民家庭纯收入的五成以上, 可见农合组织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2.3 地方政府给力和发挥市场作用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的有效手段

10年来, 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快,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占比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与家庭经营纯收入形成了互补关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组织部分专家座谈了解到, 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近年来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导致农民务工工资水平增长和务工人数增长都较快;二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增多,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本地就业机会;三是各级政府加大了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 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落实到位, 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

2.4 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和补贴措施是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的有力支撑

10年来, 中央政府相继及时有效地制定了扶农政策和补贴措施, 如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粮食支持价格、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性专项补贴等, 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源于: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民转移性支出力度加大。据统计显示, 政府对农民的支出规模稳定在9%的水平, 2011年达到了9.61%。另一方面, 农民转移性收入源于社会保障方面, 因此, 社会保障是政府为农民进行了另一项转移性支出, 农村一部分地区实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各地农村基本上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 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3.1 严格执行国家扶农政策, 切实建立和加强政策执行力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发展农业, 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同样, 农民要增收也是要靠政策靠科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下发的10年间, 我国扶农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 关键重在落实。如果没有一个监督检查机制, 这些扶农政策和措施执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此, 笔者建议:

一是省、县两级政府应当相应设立一个执行扶农政策的监督、检查专项机构。专项机构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县、乡、村三级政府执行力的检查, 并形成一种制度。二是对国家食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需要进一步的调研核查, 对截留、挪用、占有、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于由村、乡两级统计上报的农业耕地、农民人口状况等信息, 应由省、县两级政府组织专项人员实地核准, 不走过场。三是对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给农民减负, 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让农民增收。四是要求县、乡、村三级政府建立政务公开栏对国家扶农政策等信息及时张榜公布, 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

3.2 在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程中努力降低农业成本, 鼓励农民多种粮

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也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 政府当下应该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的近期和远期规划, 以全面优化农业结构的整体效益。二是要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应做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如专业合作社、各种协会、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农户等组织是解决当前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矛盾的较为理想的途径。四是调控农资价格上涨,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五是加强宣传力度, 鼓励农民多种粮, 制止耕地撂荒现象。

3.3 普及农民素质教育、技术培训, 让在家务农的农民“安居乐业”, 在外务工农民获得更多收入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13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农民是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 而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的提高又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农民文化程度低, 科技知识缺乏是影响其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建议:一是政府尤其是乡、村两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民“夜校式”的课堂, 开展对农民普及文化教育, 让农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 能更好地了解、认识和领会国家扶农政策。二是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要开设实用技术培训课堂, 使外出务工农民有一技之长、一专之长、一技多能以适应市场需求。三是针对在家务农的人员要进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农机具技术培训、农业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训。

3.4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从而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首先是要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社会各界和用工单位应消除对农民工就业歧视, 取消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 禁止对农民乱收费行为, 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应平等对待即“公民平等”原则, 我们没有理由对农民工就业进行限制, 更不能歧视。况且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工种大都是累活、脏活和苦活, 即便是好一点的工种也不过是建筑业和制造业, 工作时间长、工资低, 城里劳动力一般是不太愿意干的。

其次是进一步促进乡镇经济体创新和结构调整, 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鉴于目前乡镇经济体对农村劳动力的承载量有所下降趋势, 首先应由政府主导帮助乡镇企业进行创新, 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使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其次, 应加大对乡镇企业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政策扶持主要是财政补偿、资金配套、贴息贷款等, 金融支持就是一方面要发展农村金融机构, 方便企业、服务企业。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性贷款, 如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再其次, 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简化行政服务手续, 降低企业门槛。

摘要:本文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骤焦“三农”为背景, 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及构成变化情况, 并进而阐述了农民收入得到较好改善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示。但在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需要政府给力和践行, 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农民收入启示,增收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丽, 陈艳.我国农民收入构成要素分析[J].技术经济, 2005, (6) .

[2] 郑素芳, 张岳恒.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10) .

[3] 李巧莎, 吴宇.日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 2010, (4) .

[4] 鲁玉秀.中国农民收入倍增制约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9) .

上一篇: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下一篇:浅析化工安全中几个重要概念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