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工业地产发展情况

2024-04-23

长沙工业地产发展情况(共6篇)

篇1:长沙工业地产发展情况

长沙县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发展情况

长沙县自古为三湘“首善之区”,建制远溯秦汉,迄今已有2200多年。全县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人口78.2万,辖19个乡镇,3个街道,226个行政村,44个居委会。长沙县地理位置优越,紧依省会长沙市,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境内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京珠高速、长永高速、长株高速、机场高速、绕城高速纵横交错,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沪昆高铁及107国道、319国道途径县境。

近年来,长沙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结构优化增创发展新优势,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14.9亿元,连续六年保持了17%以上的增速;完成工业总产值875亿元,增长20.8%;完成财政总收入52.7亿元,增长29.6%。在2009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评比中位居48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名列25位,连续三年居中部第一。并荣获“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和全国首批县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是全国十八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转型升级,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多年来,长沙县始终坚持“兴工强县”战略,突出工业在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工业园区促进资源集聚,以优势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73.8%,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长沙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具备发展工业经济、建设工业园区的良好条件。在发展中,长沙县始终按照“工业聚合园区、园区振兴经济”的思路,全力推进包括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暮云、黄花、榔梨、干杉、安沙、金井、江背、星沙等八个专业园区(基地)在内的“一区八园”建设。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经形成分工完备、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生产要素相对聚集的园区体系。其中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工业总产值达600多亿元,单位面积经济密度接近沿海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平,综合投资环境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18位,并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按照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管理服务的原则,科学规划专业园区(基地)建设,同时出台园区建设管理政策,突出资源整合、优化,规定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必须进入园区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不断提高工业的集约发展水平。同时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将各园区逐步交由经开区代管。目前,各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3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18家,世界500强企业21家。全县90%以上的工业企业集中在“一区八园”,95%的工业产值产生于“一区八园”。

(二)加快培育主导产业

按照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湖南汽车产业走廊”的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了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工程机械方面,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中铁轨道等一批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形成了优势明显、配套完善、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集群。其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于2007年突破1000亿元,超过国内其他工程类上市公司市值总和。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双双跻身世界工程机械50强行列。汽车制造方面,引进了广汽长丰、北汽福田、众泰江南、陕汽环通和湖大同心等五大整车制造企业和德国博世、加拿大磐吉奥等一大批配套企业,全县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并形成包括整车、发动机、驾驶室、汽车电器、车架、货厢、汽车拉线、钢板弹簧、内饰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汽车总产量占全省的六成。目前,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两大产业无论是规模、总量,还是质量、效益,都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

(三)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制定了支持科技发展的政策文件,健全了科技投入机制,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1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各类高新技术企业69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580亿元。一批重点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一重工专利累计申请量达1600多件,获得专利授权800多项,其高压力、超长度混凝土泵送技术已位列世界的最前沿,并引领了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加大知名品牌建设力度。通过宣传、奖励、保护、示范等举措,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县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省著名商标51个、省名牌产品42个。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全县上百家企业与6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年,长沙县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联合成立了星沙汽车产业研究基地,将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的汽车产业技术合作平台。在加快企业科技创新的同时,长沙县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2009年利用金融危机之“机”,整体关闭和搬迁了25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以全球视野加快资源聚集,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实施“请进来”战略。广泛开展各类招商活动,近年先后主办了工程机械产品推介会、(日韩)投资说明会、北京2010临空经济国际高峰论坛招商会等活动,参与了沪洽周、深圳周、港洽会、珠洽会、高交会、广交会等会展,并专程赴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招商,利用大型投资说明会推介长沙。全县招商引资正逐步向招大引强转变。今年上半年,以世界500强排名第64位的菲亚特落户为标志,先后有意大利菲亚特、日本住友、日本伊藤忠、美国空气化工、标致、雪铁龙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县内。二是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成立专门机构收集和研究各种招商信息,及时向企业传达国内外经贸洽谈会、研讨会、博览会等信息,近年还投入数千万元组织企业赴国(境)外考察、参展,积极鼓励企业向外开拓国际市场。三一重工近年先后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通过在全球吸收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完善销售网络,抢占新的制高点。山河智能积极在东南亚、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进行营销网络布局,公司海外销售占整体销售额的比例超过10%。2009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1亿美元。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二、强化项目建设,实施精细管理,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长沙县把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县域形象、聚集资源要素、促进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不断完善举措,实抓重推,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

(一)坚持科学规划

高起点、宽视野、前瞻性地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确保规划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1992年,委托湖南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了20平方公里的星沙发展规划。随着开发建设的发展,1998年和2003年又两次对该规划进行了修编,规划面积分别拓展到38.6和68平方公里。目前县城星沙建成区面积已达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2009年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300平方公里的星沙新城概念性规划。同时,突出抓好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总体规划、高铁CBD规划、机场规划、航空城规划等省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对接,形成了与省市“规划共绘、通道共建、功能互补、利益共享”的格局,在融城对接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未来发展争取到更大的空间。

(二)以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经过十多年的投入建设,目前县城星沙交通道路达60多条,通车里程100多公里。主要干道与县域内的高速、国道、机场均实现互通,与长沙市区全面对接。另外,高标准建设了县疾控中心和人民医院,兴建了星沙文化广场、广播电视大楼等文化设施。学校、环卫等其他设施的投入也连年增加,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9年,长沙县全力启动了总投资40亿元、成湖面积6300多亩的松雅湖项目建设,仅用五个月时间完成全部1275户、4044人、60万平米房屋的拆迁任务,现已成功实现一期1300亩深水区蓄水。该项目将按照生态、人文、宜居的理念,用三年时间建成湖南最大的城市生态湖泊,并通过对环湖区域的开发建设,将松雅湖建成集商贸、金融、会展、旅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经济区,预计将拉动1000亿元的经济增长,成为新一轮加快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起点。另外,长沙县近年来还先后启动了中烟物流园、星沙文体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并积极规划筹建恒广欢乐世界、长永高速星沙段城市商业区改造、临空经济区、黄兴现代市场群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未来五年全县将形成近3000亿的城建市场,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

(三)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

一是实行城市管理物业化。由政府出资,将城市部分管理职能进行“整体打包”,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给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实行24小时全天候综合巡查,及时处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协助做好社会治安、社区文化建设以及各类专项治理工作。政府则主要负责做好物业管理中的指导和监督,并加强与街道、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由于引进了物业公司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对城市管理事务实现了无缝对接和精细管理,以前的一些管理瓶颈逐步被破解,卫生盲区得到及时治理,园林绿化和市政设施得到及时维护,违法违章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和商业业态全面提升,特别是通过重心下移,群防群治,有效缓解了城管执法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二是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相继制定落实了环卫清扫、园林绿化、市政维护、渣土管理、客运管理等详细的服务细则和操作规程,将公用设施维护数量、位置,垃圾清扫次数、标准,绿化修剪、施肥等精细到街到路,责任到人,针对管理过程实施精细控制。确立“十部门十二项任务”,围绕规划批后管理、建筑垃圾治理、公交站牌建设、燃气入户等重点工作,调研查找问题,反思整改,考核验收,确保了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效果。三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撤消星沙镇,建立星沙、湘龙、泉塘三个街道办事处,引进先进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加快建设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县城星沙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四)努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目前,全县城市路牌标识通过提升改造,全部印上中、英、韩三种文字。采用国际文凭组织(IBO)教学体系、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星沙国际学校已经投入使用;由英特尔公司技术支持的全国首个基于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无线星沙”已经试运行。总投资7000万元的松雅湖国际公寓正在加紧建设。另外,按照“26小时星沙”的理念,加快建设连接长沙市区和城乡各个功能组团的快捷交通系统,加快城区穿梭巴士、公共广场、高档商业网点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宜居创业洼地。

三、突出理念创新,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强力推进“六个集中”(产业集中发展、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农民集中居住、生态集中保护和公共服务集中推进),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途径,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优化区域布局

实施乡镇分类指导。根据各乡镇的区位条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三产比重等实际情况,突出空间结构、生产力布局、功能定位、区域特色、发展重点,确立了“分类指导、统筹发展”的战略,将全县22个乡镇(街道)按照“3568”的模式划分为县城及经开区服务区域、工业优势区域、农业优势区域和工农综合发展区域,实施区域分类发展。突出工业发展的乡镇,着重考核财政税收、园区建设、工业招商等指标;突出农业发展的乡镇,着重考核环境保护、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指标。与分类考核相衔接,制定分类区域发展规划,对南部工业乡镇,优先解决工业用地与产业配套建设问题,扶持建设工业园区;对北部农业乡镇,则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调保护生态,稳定粮食生产,发展高效农业。分类指导调动了乡镇的积极性,提高了城乡发展水平,全县“南工北农”的发展格局逐步建立。结合乡镇分类指导发展战略,在北部农业优势区域,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115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于今年7月成功获批为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发展现代农庄。出台《鼓励现代农业投资暂行办法》,在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现代农庄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以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鼓励社会资本、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现代农业。近三年,共引进农业项目128个,其中现代农庄85个,吸引各类农业投资37亿元,带动1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和近千名管理技术人才进入;流转土地面积24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70.5%,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重点打造的“圣毅园”现代农庄,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近4亿元,流转耕地1万多亩,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农庄项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逐步实现统一区域品种、统一种养技术、统一收购标准,延伸产业链,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全县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48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36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农业龙头企业联结生产基地100多万亩、带动农户12.8万户,超过50%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的发展和建设,已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212家,联结农户5.6万户。国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318名农户自愿组成,通过“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带动农户700多户,年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通过整合资源、精心培育,加快发展了茶叶、花卉苗木、蔬菜等新兴产业,形成了百里茶廊、百里花木走廊等特色产业带,并建成超级杂交稻、蔬菜、食用菌、葡萄等产业精品园区。目前,全县50%的村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60%的农户都有一个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项目。

(三)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六个集中”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强化重点项目和示范乡镇的引领作用,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近年来,重点建设了“板仓小镇”项目,通过多元项目开发建设平台,积极打通农民进城和市民下乡通道,努力探索一条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围绕该项目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即在破解用地瓶颈上,重点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并以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将节约的建设用地用于基础建设和产业开发;在破解资金难题上,重点创新户籍管理制度,以享受村民建房等待遇吸引城市中产阶级落户定居,从而带动城市的资本、产业和消费需求进入农村。目前,板仓小镇项目得到社会的热烈响应,汉硕国际文化教育产业园等项目已正式入驻。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建设。明确榔梨镇、金井镇、开慧乡等三个市级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乡镇的发展定位,将金井镇、开慧乡按照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将榔梨镇纳入星沙新城总体规划,按照主城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强化政策支持,着重研究对3个示范乡镇在规划、国土、财政、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并将3个乡镇纳入扩权强镇的试点范围。目前,3个乡镇相继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农民集中居住点、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着力改善城乡民生

加大民生投入,2009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总额达24.18亿,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健全完善社保体系。截至2009年,全县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278416人,基金总收入达48200万元。规范运行城乡低保,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标准逐年提升,并实施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向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发放60元的基础养老金,并探索实施“农民免费门诊”试点和农村医保与城镇医保统筹。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教育强县规划,全面启动校舍安全工程,成功创建25所省市级合格学校。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建成5个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广场文化、“全民读书月”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建立健全“三级五中心”(“三级”指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五中心”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公共卫生监测中心)城乡卫生体系,并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投入5000多万元开展“创业富民”活动,积极扩大社会创业和就业。积极开展“人民满意县”建设,安排3000万元集中用于中心集镇、村(社区)建设。全面开展“食品安全县”创建,着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深入推进“安居工程”、“贫居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四、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扩大内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始终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突出位置,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单一产业支撑向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

先后建成了中南汽车世界、通程商业广场、星沙汽配市场、金鹰机电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并引进了新一佳、易初莲花、步步高、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众多大型连锁超市,星沙商圈已成为长沙市目前最活跃、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区域商圈之一。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湖南宏梦卡通城为代表的动画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星沙湘绣城总投资达3.8亿元,成为中国最大刺绣生产基地。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布局、建设了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其中,抢抓武广高铁通车的机遇,引进了马王堆蔬菜和水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综合性市场进入,并运用现代市场理念,积极建设黄兴市场集群,打造长沙高铁东部新城;依托长株潭烟草物流园建设,加快暮云工业园“退二进三”步伐,打造暮云新兴融城商务区;依托黄花机场扩建,在机场周边规划建设了30多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项目将按照“国际一流、特色突出”的理念进行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宜居、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

(二)加快推动产城融合

县城星沙(经开区)经过十多年的产业优先发展,已进入到城市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阶段。针对城市功能单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积极转变思路,加快推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进入园区,努力实现星沙从“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的现代经济模式转变。目前重点实施了中央商业区项目建设,规划将长永高速公路星沙段下沉部分进行覆盖改造,形成用地范围约22万平方米的带型长廊,以“生态、财富、时尚、艺术、创意”为构思,打造现代绿色CBD,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强周边1.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退二进三”改造,重点发展现代商贸、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通过CBD建设,促使全县招商引资由靠优惠政策吸引向产业吸引转变,产业集群由企业聚集向产业生产系统、城市生产系统转变,全面实现产业品牌向区域品牌的升级。

(三)全面激活城乡消费

近年来,长沙县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创新举措,加大惠民力度,改善消费环境,城乡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从2009年开始,连续两年筹集1000多万元资金,在春节期间以现金和购物券的形式向全县1.3万户贫困家庭发放“过年红包”(其中现金600万元、消费券400万元),促进节日消费。2009年为响应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联合有关企业和银信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汽车下乡”活动,当年全县52家限额以上的汽车销售公司共销售各类汽车69378台,实现销售额54亿元,同比增长68%。专门出台了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在报建、销售、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对购房者给予1-2万元的财政补贴,2009年全县销售商品房258.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8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2%和145.4%。

五、坚持“两型”要求,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以长沙经开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为契机,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并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和严厉的监管处罚制度。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复建设、科技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2009年共办理环境影响评价项目178个,否决建设项目9个,办理政府性投资立项备案88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近年全县共关闭环保严重违法企业22家,责令搬迁和限期治理10家污染企业。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万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2009年全县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4.68%(考核目标为4%);“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进度为93.46%(考核目标为80%)。

(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2008年以来,围绕创建“全国生态县”目标,启动了总投资11亿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了“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清洁家园”的“四洁农村”试点工程,在全国开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先河。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近年通过关闭和限期整改等手段,对全县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进行了治理。今年进一步将全县细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禁止养殖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将在年底前全面关停。今年长沙县还全面启动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将投资4.38亿元,用两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同时,以松雅湖建设和浏阳河、捞刀河流域治理为切入点,全面关、停、并、转流域内污染企业和沿河规模养殖场,实施河道清淤和河堤加固工程,积极开展生态林营造和湿地建设。

(三)推动环保工作创新

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探索“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解决过去延续的环境问题”的思路,建立了财政预算与市场融资、村民出资与政府“以奖代投”的投入机制。成立了农村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环建投”),将财政预算、上级支持资金注入公司,统一管理,专项使用。按照“村民出资、政府补贴、公司融资、银行按揭、争取上级支持”的模式,解决环境建设项目资金问题。创新运营模式。2008年成立全国首个农村环保合作社,目前已在全县推广,每镇设一个总社、每村设一个分社。合作社通过市场运作,政府补贴,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垃圾四级管理,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据测算,经合作社处理后,平均每个乡镇的生活垃圾量减少了近80%。创新治理技术。引进日本洛东生物发酵零排放技术,经过技术改良,推广应用后既解决了生猪生长速度及食品安全问题,又达到了零排放目的。同时,引进美国埃西博克技术,在规模养殖场推广后,养殖场的排放水质大大优于畜禽养殖综合排放标准。(

篇2:长沙工业地产发展情况

为充分了解我县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开展创建“数字企业”和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等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表,请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我们将对您提供的信息予以保密,仅用于汇总分析。(此表电子版在“长沙县工业”群共享中下载,群号:36111969。填写好5月30日前,请发到邮箱:xx84010925@163.com)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湖南华淳庄园酒业有限公司所属行业: 农产品加工

信息化主管:谭长明联系电话:***

2、企业主要产品或服务(请填写主要三种):

3、企业规模(请注明销售额):1928 万元

二、信息化建设“七个一”情况调查(在括号内填写“是”、“否”)

1、已有高速光纤接入主设备,企业网络能与互联网畅通。(是)

2、企业内部所用电脑终端能组成数据通信网络,能确保信息安全、高速、稳定、畅通。(是)

3、设有企业电话总机或4008呼叫中心。(否)

4、组建有办公固定电话、工作手机的融合通信圈,能实现语音、短信、即时通信等多种通信功能的集成。(是)

5、具有一套自动化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可实现无纸化办公(是)

办公流程管理(是)

人力资源管理(是)

财务管理(是)视频会议(否)公文流转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是)进销存管理(是)

6、已建新型的手机一卡通系统,实现手机门禁、手机考勤、手机消费、手机会议签到、停车场出入管理等各项功能。(否)

7、已涉足电子商务领域,采用“商务领航”、“阿里巴巴”等公共信息服务 1

平台(是)

8、能利用互联网的在线培训平台以及“视训365”等各类培训资源,为员

工提供业务培训。(是)

9、建有企业内部图像监控平台,网络视频监控平台能连入互联网,通过电

脑终端或3G手机等方式随时随地掌握企业现场运转情况。(是)

三、信息化建设管理提升情况调查(在括号中填写相应选择序号,可多选)。

1、单位使用管理软件的现状:

已应用:应用品牌无应用时间无

尚未应用:(A)A、准备考虑使用B、准备新增或替换原有软件

C、准备在原有的系统中增加模块D、暂不考虑使用

2、已用软件应用范围:(C、D、F、G、I、K)

A、财务B、财务供应链C、生产制造D、全面质量管理E、PLM

F、MES集成G、有限能力排产H、供应商客户门户管理I、序列号

J、看板生产K、供应商配额管理

3、企业信息化需求:(A、B、C、D、H、K)

A、财务B、财务供应链C、生产制造D、全面质量管理E、PLM

F、MES集成G、有限能力排产H、供应商客户门户管理I、序列号

J、看板生产K、供应商配额管理

预计投资:(D)A、10万以下B、10~30万C、30~100万

D、100万以上

规划实施时间:(C)A、三个月内做决定 B、六个月做决定 C、一年

内做决定 D、难估计,因为。

4、企业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或挑战包括:

在业务流程改进层面:(A)

A、弹性不够,没法快速适应业务变化:供应链,客户,市场的变化

B、想建立集团层面的管理平台

C、暂无问题

D、其他(请注明):。

在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层面:(B、C、D、E)

A、现有的业务流程复杂,无法理顺,IT应用建设无法有效支撑业务流程的发展和变化

B、实施创新项目(例如:SOA)对现有IT(硬件,软件,管理架构)带来的变动

C、现有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分散,难以整合D、希望在未来的IT应用建设中能够尽量重用已有的IT投资和资产

E、对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不够快,无法在新业务/新产品上线时提供相应的IT支撑

F、暂无问题

G、其他:

5、希望在后期信息化方面得到的支持(A、B、C、D)

A、安排专家业务诊断咨询B、产品呈现及方案匹配C、行业培训学习D、提供产品资料

E、为我安排其它研讨会(请说明类别)

F、其它(请说明)

6、在企业管理改善方面有哪些需求?(A、B、C、D、E、F、G、H)

A、想委托进行行业、产业研究

B、想邀请专家团队不定向综合诊断

C、想委托进行企业发展战略梳理

D、想重构企业的组织体系,理顺工作关系

E、想重整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F、想委托设计薪酬、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

G、产品上市,想委托营销策划

H、干部的培训学习

I、其它需求

四、对县工信局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建议:

篇3:长沙工业地产发展情况

1.1 长沙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

长沙自1988年组建第一个工业园区以来, 截至目前, 已形成“五区九园”发展格局。2014年1-11月, 长沙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956.26亿元, 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0.7%;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13.55亿元, 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9.1%。集聚了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聚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平台, 园区经济已成为长沙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长政发[2014]28号) 和长沙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园区转型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长办发[2014]28号) 提出, 到2017年底, 实现工业园区新型产业、重点培育产业产值增幅100%以上, 使园区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探路者”、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排头兵”和创新创业的主阵地。长沙工业园区正加快实现“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和“社会资本驱动”转型升级。

1.2 长沙工业园区就业情况调查

长沙工业园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专用设备制造业独大、中型企业规模偏小、高素质人才紧缺等。其中, 高素质人才缺乏是工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长沙市统计局2013年对工业园区部分大中型企业调研结果, 51.7%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20.2%的企业认为用工短缺, 22.5%的企业认为“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是因为劳动力供应不足或技能欠缺, 成为仅次于“订单不足”的第二大影响因素。

2014年末, 长沙市1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企业在职员工38.58万人。其中, 研究生5.02万, 本科生16.37万, 高职高专13.89万, 中职及其他3.3万 (如图1所示) 。高职高专学生主要分布在基层行政或技术管理、技术或业务、市场营销、一线操作或服务岗位 (如图2所示) 。

随着长沙工业园区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结构升级、效益逐步好转, 企业用工量迅速增加, 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课题组通过对长沙工业园区企业走访调研, 预测到2017年, 加工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缺口约1-1.5万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1.3 长沙高职教育基本情况

2014年, 长沙地区拥有高职院校33所 (其中,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3所) , 专业326个, 教职工总数19465人, 全日制在校生282908人。从招生人数来看, 位列前五的专业大类依次是制造、财经、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从整体趋势来看, 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稳中有升, 专业内涵不断夯实, 学生就业创业形势继续向好, 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2 高职教育服务长沙工业园区存在问题

2.1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

从总量层面来看, 长沙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量存在较大新增缺口;从结构层面来看,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求呈现一定程度的矛盾。一方面, 长沙工业园区正努力实施“倍增”与“倍升”计划,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档次不断提升、创新不断加快, 企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 受制于各种影响因素,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历证书未能有效对接工业园区产业及职业岗位、职业标准、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和长沙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两张皮”依然存在。

2.2 工业园区企业积极性不高

一是, 对高职教育认知偏差。企业很容易看到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 误认为选择空间较大, 容易获得所需人才, 觉得合作只能惠及高职学院和学生。

二是, 缺乏政策、经费保障, 企业的主体地位不能体现、经济效益难以保证。法律法规落实和实施不到位、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 导致园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过高, 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是, 缘于安全生产顾虑。虽然高职学院、园区企业和学生三方签有实习安全协议, 但学生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 企业还是要承担部分责任和费用。

四是,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制度缺失、高职教育“生产正的外部性”、短期内收益小于成本, 使得园区企业缺乏合作的社会责任意识, 错误的认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政府和高职学院分内事情, 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2.3 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 园校合作理念不够牢固。由于高职学院行政色彩仍然浓厚和“搜寻成本”较高, 存在“封闭式”办学理念, 觉得求企业合作“掉格”, 出现“等企业上门”现象。

二是, 社会服务能力欠缺。高职学院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 不能为园区企业解决生产工艺或技术问题, 为企业提供的员工培训也较少, 导致园区企业合作意愿不太强烈。

三是, 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内容不能适应园区企业岗位 (群) 需要。未能对接园区产业办专业、对接岗位 (群) 设课程, “闭门造车“和“路径依赖”现象突出。一个典型案例就是, 很多高职学院大量招收会计类学生, 然而, 本地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并不高。

四是, 师资力量薄弱, 校内实训条件有限。“双师型“教师实践操作经验欠缺、模拟环境不够真实, 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岗位所需技术技能, 岗位适应性不强,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园区企业的认识。

3 面向长沙工业园区人才培养对策

3.1 政府统筹规划, 完善落实政策法规

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高职学院、园区企业各自责权利, 加强过程管理、组织协调、落实到位。对园校合作中表现优秀的园区企业和高职学院, 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传播;对落实政策法规不到位者, 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 并与考核挂钩。

二是加大经费支持或优惠扶持。对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给予资助, 建成区域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对参与“园校合作”并吸收较多高职学生就业者, 实施税收减征优惠、就业奖励和创业贷款扶持等制度, 切实降低园区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成本。

三是打造交流平台。成立和加强高职教育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领导, 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园区管委会、园区企业、企业主管部门、高职学院。定期开展联合调研, 从企业用工、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维度统筹协调高职教育与园区企业对接。

3.2 狠抓内涵建设, 提高服务园区企业能力

一是摒弃旧识, 更新观念。高职学院领导要摒弃“官本位”意识, 淡化行政色彩, 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 “降低身段”主动对接工业园区企业。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招生结构控制、科研项目选题等方面, 多与园区企业交流沟通、良性互动, 使人才培养工作适应工业园区需要, 实现政、园、校、生“四赢”。

二是对接园区产业, 动态设置业。高职学院专业设置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 (群) 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高职学院自身条件。要通过高职教育联席会议平台, 实时掌握园区企业用人状况和职业岗位动态, 建立健全学院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 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把高职学院专业设置与园区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制定专业标准, 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长沙工业园区发展需要。

三是深入调研,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学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 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 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 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属于“顶层设计”。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联席会议平台作用, 学院和企业的“双带头人”带领专兼职教师, 深入工业园区企业, 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找准职业岗位 (群) , 并解构其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保证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发展性。

四是对接职业技能标准, 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产品”,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要遵循“高质量对口就业导向、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课证融通”原则,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工业园区企业深层次介入课程标准建设, 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和园区企业岗位 (群) 需要, 明确教学重点, 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 开展项目化教材建设。提高高职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和服务中小型企业能力。

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优化队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课程体系顺畅运行的关键。第一, 完善园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措施, 给予合理薪酬,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 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一线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第二, 完善高职学院教师定期到工业园区企业实践制度, 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园区企业挂职锻炼, 期间按照同级在岗人员标准发给课时津贴;同时加强考核, 坚决杜绝教师应付了事。第三, 鼓励高职教师参加园区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活动。通过科研项目形式, “产学研”结合, 切实提升高职教师业务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服务园区企业能力。

摘要:从长沙工业园区和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出发, 通过调研园区企业就业情况, 剖析了高职教育服务长沙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供求结构性矛盾、企业积极性不高和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不强。针对以上问题, 从完善落实政策法规、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动态设置专业、重构职业技能标准课程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工业园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长沙市统计局.长沙园区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EB/OL].http://www.cstj.gov.cn/static/jcndbg/20140311/25535.html.

篇4:长沙市旅游房地产发展模式探析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长沙市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 产权酒店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心地帶或旅游资源、商务资源丰富的地段;休闲度假村发展迅速,呈环形分布于城市近郊;主题街区位于城市中心区,经营种类多样化;主题公园的发展注重人性化。

关键词:

群众文化;时代特征;人才设施建设;形式创新建设;监督引导

一、长沙市发展旅游房地产的基础

(一)区位交通便利

长沙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陆、水、空交通发达。长沙铁路网线有京广、沪昆、石长铁路及武广客运专线。杭长和长昆客运专线也在建。长沙的公路密度达到42.74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总里程193千米,另有3条国道、14条省道和106条县道密集分布。长沙有湘江千吨级航道和有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霞凝新港,港口吞吐量达1100多万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可直航国内47个主要城市和曼谷、首尔、釜山、大阪、吉隆坡、新加坡等国外城市。长沙也在完善轨道交通,长沙地铁规划于2015年左右建成,地铁网将遍及长沙市主要繁华路段。

(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长沙市旅游产业实力明显增强,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2008年长沙市农家乐总户数达到1592户。长沙市旅游市场需求也非常旺盛。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2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9亿元,同比增长36.2%。为了提升休闲旅游产业,为休闲建立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将不同于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产业注入了物产和物业服务内容,因此,旅游房地产开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1]。

(三)房地产需求生态化

长沙因其价格、区位等优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刚性需求,长沙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向生态健康方面发展。2010年1—11月,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24.31亿元,同比增长36.5%;全市施工面积达6500.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其中住宅52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8%。房地产需求方面看,2010年商品房销售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11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1463.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0%,其中住宅1415.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商品房销售额630.61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住宅598.53亿元。在商品房保持平稳增长的背景下,购房者越来越关注居住的整体环境,青睐绿色健康的景观地产。

二、长沙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模式

长沙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现有模式主要有:产权酒店、休闲度假村、主题街区、主题公园。

(一)产权酒店

自2002年长沙首家产权酒店雨花大厦建成以来,目前已出现了十余家规模、等级、经营模式各异的产权酒店(表1)。

1.集中于城市中心地带或旅游资源、商务资源丰富的地段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酒店吸引客源的重要保障,并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酒店经营风险。从目前长沙市产权式酒店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城市CBD或交通条件发达、人气较旺的地段。在长沙市芙蓉中路1公里范围内,国贸大酒店、中银华天大酒店以及芙蓉国·豪廷大酒店形成了一个金三角,成为产权式酒店最为集中的区域。而以高尚运动为特色的华雅国际大酒店,位于东二环线以外,试图打造湖南省首家高尔夫主题的园林产权式酒店。时代帝景、美林银谷、三全元康年则坐落于河西市府板块核心地段,环境优雅。

2.软件设施及服务日益完善

近年来各产权酒店注重提升软件设施,改善服务品质。大多数酒店除了可以提供客房、餐厅外,还可为客户提供舒适愉悦的商务洽谈场所,酒吧、休闲娱乐等各种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并可为客人提供综合商务服务。在对意外事故的防范上也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24小时保安巡逻,智能化网络及安保系统,配备消防监测装置等。如长沙市芙蓉豪庭大酒店酒店功能设计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完备,现代气息浓厚。餐饮设施有中餐厅,西餐厅,大堂吧,客房送餐服务;康体中心有健身、游泳池、健身房、桑拿、棋牌室、卡拉OK、康乐中心。

(二)休闲度假村

长沙市休闲度假村开发速度较快。大型休闲度假村千龙湖生态休闲度假村于2004年建成并正式营业[2]。休闲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农家乐成了长沙市发展休闲度假村的新形式。“农家乐”是在市区周边兴起的一种由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区市民前来吃、住、游、玩、购的度假村形式[3]。

1.呈环形分布于城市近郊

长沙市的休闲度假村一般都位于长沙市的近郊,呈环形围绕着长沙市中心。如河西的桃花坪、东方红镇,出现了大量吸引河西高校学生周末休闲的农家乐。长沙市千龙湖生态度假村位于望城县格塘乡。而在河东城区附近也有着如九龙农家乐等非常多的农家乐形式的休闲度假村。

2.发展迅速但不规范

长沙市近年来的以农家乐形式出现的休闲度假村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发展不规范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凸显的是农家乐产品高度同质,市场缺乏差异;游客的停留时间短,旅游产业链的作用有限;游客获取信息渠道单一,难以有效地引导市场消费;产品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食、行费用比例过大,娱、购比例过小。

(三)主题街区

长沙市主题街区特色鲜明,发展早且势头较好(表2)。长沙是楚汉名郡,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蕴含着深厚的长沙文化特征的街区有长沙城仅存的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街区太平街等[4];具有现代潮流的黄新路步行街等。

1.位于城市中心区

长沙市的主题街区主要分为两种:文化古街区和现代商业街区。古街区有太平街、潮宗街等,现代商业街有黄兴路步行街、东塘商业步行街、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等。考察发现,现有古街区一般都是古代市中心的商业繁华区,贸易聚集区。尽管近年来长沙市城区不断扩建,长沙市古街区退化了部分功能,但它们仍处于长沙市市中心区。如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湘江东岸。现代商业街一般都位于城市的中心繁华区。如黄兴路步行街,作为长沙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毗邻古城中心区太平街,为现代长沙市区中心区。

2.经营种类多样化

长沙市主题街区发展初期以现代商业街和古文化街为主,其余的类型较少。因为需求的多样化,主题街区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现代商业街与古街区仍是处于主要地位,其余的有酒吧主题街区(如解放西路一条街)、饮食主题街区(如坡子街)、工艺品和土特产街区(如学宫街)、旅游街区(岳麓书院—湖南大学建筑群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街区。

(四)主题公园

长沙市的主题公园较早出现的是以纪念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烈士公园,随后比较引入注目的是1997年开园的以微缩世界奇景为主题的长沙世界之窗,以海底动物为主题的长沙海底世界,2009年推出的以休闲为主题的橘子洲公园等。

1.以人为本,注重市民的休闲娱乐

长沙市的主题公园雏形为1958年新建的烈士公园,随后又出现了一个融世界各国建筑奇观、五洲风情歌舞表演、大型器械游乐、先锋时尚活动、影视拍摄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主题公园长沙世界之窗,随之便是海底世界等。考察得知,这些公园初期要收取门票,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近年来,烈士公园实行免门票制,随后2009年新规划建成了大型的休闲免费主题公园橘子洲公园。这说明了长沙市的主题公园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注重市民的休闲娱乐,以人为本。

2.本土文化融合不足

长沙市的主题公园跟本土的风情文化结合较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个地区都有着其特定的文化,长沙也一样,长沙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沉淀了深厚的特色文化,如湖南的花鼓戏等,但是在长沙,还没有有以本土文化风情文主题的主题公园,且其余的主题公园跟本土风情文化融合的较少。

三、长沙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元素相对薄弱,旅游吸引力不足

长沙市的旅游房地产项目在前期规划中存在项目嵌入的旅游元素薄弱,导致旅游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如主题街区太平街的开发,太平街作为体现长沙市古城文化的街区,自从政府花费巨资改造以来街区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在前期改造规划中,太平街历史街区主要是保护以清末民初特征为主的整体街区历史风貌,形成“五街三片一点”的空间框架,并以此来带动街区附近经济的发展。然而改造之后能吸引普通大众游客的旅游元素不足,带动效应不够。

(二)运营中缺乏系统管理

旅游房地产是一个新型产业,其发展要靠规范而系统的管理。长沙市某些旅游房地产形式的产品在发展初期发展的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由于客源的减少而怠慢管理其后果是导致客源更少。如长沙的世界之窗曾以微缩世界奇景为主推旅游吸引产品,但是现在里面的世界奇景,都破败不堪,内容空洞,已没有什么吸引力。世界之窗里面除了游乐设施场所配备了工作人员以外,其余的地点是没有服务人员的,更不用说如同世界威尼斯公园提供人性化服务了,某些地方还有很多游人留下的垃圾没有及时处理。

(三)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不完善

旅游房地产作为边缘性产业,在实践中不可能像其他产业一样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房地产企业因拥有市场的支配权而获取暴利[5]。风景资源良好,土地资源充沛,往往是旅游地产项目的首选地,而这些地区通常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方。由于规范政策不到位,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会给出各种优惠条件,甚至违规操作,长沙市的部分旅游房地产项目正是打着旅游房地产的旗号,而实质只是搞房地产业务而已。

四、长沙市旅游房地产发展对策

(一)合理规划,完善开发监管体系

在进行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时,要科学规划,精心选择项目地址,选址要有好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資源环境;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布局,既包括整个长沙市的整体布局,也包括项目的内部布局。此外要完善开发监管体系,保证旅游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有序进行。政府部门通过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建立市场、规范秩序、加强监管等手段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除了政府宏观监管和旅游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外,还应通过并发挥旅游证券金融体系、旅游者群体的反馈和能动作用来加强对旅游房地产开发的监管。

(二)提升旅游房地产品质

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的重点是确定具有核心吸引力的元素,再对其进行包装开发。长沙市开发旅游房地产要突出本地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长沙市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在开发旅游房地产项目时就应该充分体现长沙市的古韵与文化,要将长沙市特有的文化溶入到景观设计中去。长沙市是著名的娱乐之城,长沙市的娱乐业非常发达,在进行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时也应该充分的体现长沙市的娱乐气息。如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明星来到长沙参加录制节目,这无疑对长沙市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长沙应该开发这部分高档市场。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敏,王义高:《长株潭休闲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对策》,《求索》2011年第6期,第93—94页

[2]郑旗:《乡村旅游循环开发模式初探—以长沙市千龙湖生态旅游度村为例》,《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第9期,第71—73页

[3]祖鹏,蒋术良:《长沙市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第6期,第153—155页

[4]朱政,朱翔:《长沙市历史风貌街区改造探究》《城市管理》2008年第3期,第53—55页

篇5:长沙工业地产发展情况

核心提示

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肩挑农业、工业两业,惠及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三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坚持科学发展,做大这一产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当今中国,农业问题是最大的经济问题,农民问题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农村问题是最大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感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三农”工作的指导方针。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肩挑农业、工业两业,惠及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三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坚持科学发展,做大这一产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产业现状分析

基本态势

发展来势看好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名品名牌大量涌现 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存在问题

龙头不大 投入不足 品质不高 环境不忧

近几年来,长沙多举措协同推进,全方位提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来势看好,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名品名牌大量涌现,聚集效应开始形成,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至2008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360.8亿元,为2003年83亿元的4.3倍,年均递增34%;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236家,带动原料基地320万亩,带动农户63.5万户,直接为农民发放劳务工资29.7亿元。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发展后劲,都稳居全省第一位并开始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尤其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仍然存在四个突出问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引起重视和关注。一是龙头不大。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企业屈指可数,已经挂牌的国家、省、市龙头企业对同行业还没有起到引领牵头的作用。一些传统大产业,如稻米、生猪、蔬菜等支柱产业,既无大的龙头企业,又无行业协会,品牌林立,相互制约。二是投入不足。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既要承受自然灾害风险,又要接受市场竞争挑战。金融部门贷款慎之又慎,论证评估特别严格,贷款规模从严控制。有些产品质量好,发展前景大的企业,常因资金短缺而沉浮起落。尤其是科技投入更少,全市规模企业每年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0.5%。三是品质不高。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多次加工增值能力较差,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重要障碍。四是环境不优。农产品加工业与其他行业比较,面临的困难要多一些,发展环境要差一些。个别地方对农产品加工业看得不重,顾及很少。已经出台的许多支持、鼓励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加工企业、产品基地和生产农户之间,在形成产业链条过程中,因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发展前景判断 市场潜力大

现实差距大 发展空间大

虽然农产品加工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发展实践表明,农产品加工业是前景看好的朝阳行业。一是市场潜力大。根据国际经验和经济规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由直接消费向间接加工食品消费转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266美元,我省达到2523美元,正处在这样一个新阶段。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方便、营养、安全综合需求的新特点,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现实差距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平均为4.7∶1,国内先进地区已达2∶1,长沙去年为1.28∶1,现实差距就是发展潜力。三是发展空间大。长沙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尾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发展大农业。区位优势明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江湖水运、航空通道交织成网,南北贯通,东西对接,物流方便,信息灵敏,适合发展加工业。发展基础坚实,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优质水稻、有机茶叶、特种水产、花卉苗木四大产业走廊基本形成;六大农产品开发专业园区已入园的150多家规模企业正在迅速壮大;水稻、生猪、水产、蔬菜、茶叶、烟叶、油茶、楠竹等八大支柱产业布局调整已经基本到位;十大批发市场、百乡连锁商场、千村放心商店对接城乡一体的经贸体系正在建设之中。这些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广阔空间,只要思路清晰,强力推进,长沙农产品加工业有可能每年保持40%的增幅,到“十一五”末接近千亿元目标,成为推动长沙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发展对策建议

突出发展重点 创新发展模式 加强发展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

一、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重点是要以加工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加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全省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农产品流通中心。在产业发展上,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精品名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围绕本地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形成产业特色,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效益同步提高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围绕优势农产品发展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粮油、生猪、水产、茶叶、果蔬等大产业。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培育一批上市公司和国家级龙头企业。坚持“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既要重点培育一批大企业,形成几个大集团;又要根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发展一批中小企业,营造一批“小巨人”,实现企业规模的梯级推进,形成与全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业布局体系。

二、创新发展模式,夯实发展基础。主要是要形成供、产、销、贸、工、农为一体的增值链。一要培育大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二要建设大基地。“围绕加工建基地,建好基地促加工”,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按照基地专业化、布局区域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市种养业结构,形成规模连片生产,建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产业基地。三要构筑大市场。把市场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来抓,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网络,逐步健全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超市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商品基地和城镇市场为依托的连锁网络体系,推广现代交易方式,加快从产品到商品的时速。四要创造大品牌。实施品牌兴业战略,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名牌产品,不断开发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将单一产品品牌扩大到系列产品品牌,将区域性品牌提升为全国性名牌,实现名牌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发展服务,落实发展措施。在优质服务中落实发展措施,在加快发展中构建服务体系。一要搭建项目服务平台。千方百计缩减每一项目投产之前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各项成本,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对重点项目搞好重点服务,坚持“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班人帮扶”,解决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二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分析与处理,拓宽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渠道,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建立全市统一构架的农产品招商平台、科技项目对接平台、产品展示平台、网上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三要建立融资服务体系。加强金融信贷支持体系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全市农产品加工融资担保中心,采取引进担保投资机构、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吸纳龙头企业参与等多种方式筹集担保中心必需的担保金。同时,积极探索以农村土地使用权和房屋资产等作为抵押获取信用资金的新方式,积极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四要建立招商服务体系。以农业园区为载体,搭建大招商平台。一方面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实行由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的顺向招商;另一方面发挥区位优势,及时捕捉外地大企业优化市场布局、推进资本扩张的机遇,开展由加工企业到生产基地的逆向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投资农产品加工业。

篇6:长沙工业地产发展情况

表1:2009年上半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表(单位:万元)

表2:2008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表(单位:万元)

表3: 企业规模调查表(单位:万元,亩)

表4: 企业人员构成调查表(单位:万元,人)

表5: 企业品牌和质量建设情况调查表

表6: 企业土地流转和基地情况调查表(亩)

表7:企业市场开拓情况调查表

表8: 企业科技支撑情况(科技研发)调查表

表9: 企业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和专利)情况调查表

表10: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表11:全市“两帮两促”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调查表

上一篇:长绳比赛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下一篇:抽逃资金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