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

2024-05-22

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共7篇)

篇1: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

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

吴中区工商业联合会、吴中食品药品监督局、吴中区医药行业商会

为了全面了解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吴中区医药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商讨加快我区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吴中区工商联、吴中食品药品监督局、吴中区医药行业商会于3月上旬起,联合开展了“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对策”的专题调研。我们先后召开了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座谈会,走访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药生产企业,调查所及企业产值比重占全区医药工业企业的95%以上。在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我区医药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2008年出现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在经济趋于下滑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相对于其它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从我区医药行业中工业企业(包括药品、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下同)去年和今年1-2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我区医药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逆境中实现平稳增长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吴中区医药工业企业为4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家,增长6.7%。全区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6家,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2家。主营业务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2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家。

全区医药行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9%;主营业务收入31.9万元,比上年增长9.8%。今年1-2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3%;主营业务收入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8%。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高于全区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幅。

(二)效益保持平稳增长,部分企业利润略减

全区医药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度利税总额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利润总额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今年1-2月份, 全区医药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为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实现利润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4%。在我们这次重点调查的企业中,效益情况比上年有较大增长的企业有:惠氏制药有限公司、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第六制药厂、春晖堂中药饮片厂、锦新医用塑料容器厂等。有一部分企业利润效益不太理想,我们调查所及的12家企业中,去年有2家利润分别比上年减少18%和21%;今年1-2月有5家企业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一般减幅在15%左右。

(三)外贸成交额下滑后出现回升

在我们重点调查的企业中,有5家企业有产品外销。2008年外贸成交额为10951万元,比上年减少3270万元,同比减少22.99%;2009年1-2月外贸成交额为109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3万元,同比减少21.03%。今年1-2月,医药工业企业外贸成交额呈现下滑后的回升趋势,较好的企业已转变下滑态势。如东瑞制药今年1-2月外贸成交额达到7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7%。

(四)新的一轮投资开始启动

2008年和今年1-2月,我区医药工业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据统计,在本次调查

所及的12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已启动或拟投资新建、扩建和技改项目。已启动的项目有:

东瑞制药无菌原料药105车间,投资金额为1.5亿元;第六制药厂扩建项目,投资为1.2亿

元;惠氏制药有限公司二期扩建,投资5850万美元;锡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型用微型高

压系统项目,投资50万元。拟投资项目有:东瑞制药河东项目(分三期实施),拟投资

5亿元;锡鑫医疗器械CS-2012A-1型组合式双定位碎石机项目,拟投资100万元;锦新医用

塑料容器厂药用包装材料技术改建项目,拟投资1200万元;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技改拟

投入300万元;春晖堂中药饮片厂也有两个技改项目正在规划中。新一轮投资项目的启动,体现了医药工业企业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五)医药工业企业用工量有增无减

我们所调查的12个医药工业企业自去年以来都做到了不裁员、不减薪,还根据生产需

要增招新员工。例如:惠氏制药、东瑞制药两公司今年都新招工人100人;林华医疗器械有

限公司今年增招工人约200人,员工待遇比上年增5%以上。在招工方式上,大多采用了劳

务派遣形式,尽量避免《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新矛盾。

二、医药生产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调查过程中,医药工业企业的企业家和高管们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了充分的分析。大家认为,医药工业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新医改将给医药市场带来发展契机。随着全局性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推开,新医改的实施,特别是各级政府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场的投入力度,将使医药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

二是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增加了医药需求。我国人口仍在逐年增长,老龄化程度在提高,这大大增加了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医药包装材料的需求;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药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各级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效应将逐步释放。省、市对医药产业的发展都很关

注,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采取了支持政策。我区在2001年2月就由国家

科技部批准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区医药产业基地;区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又把医

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今年,在招商引资中,又把生物医药列为重点引进的项目。四是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部分原辅材料和设备降价。例如,我区生产医用塑料容器的一家企业,由于生产原料价格大幅下降,去年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56.7%和

58.3%,利润、纳税分别比上年增长63.6%和106.3%。该厂欲添置的2台进口生产设备,今

年比去年降价150万元。原辅材料和设备的降价,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技改成本。

今年年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08年年会指出,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

产业发展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实际上,医药行业的三大板块都处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产

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在调查中,大家也分析了医药工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是新产品研发周期长,效益难以维持企业经营。目前,非专利药品的渗透越来越快,而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却越来越长。过去企业愿意冒更多的风险在新产品中寻找机会,但在如

今的环境下,由于资金的压力,企业已不能将“重注”押在新产品上。造成新药不断减少趋

势的原因还包括:容易治疗的疾病基本上已经有疗效较好的药品治疗,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

骨头”;研发一个新药所需的投资越来越大;随着新药主体从化学药向生物药转变,制药企

业正确认识生物药还有一个过程。

二是医药市场的消费行为正变得越来越理智。原来消费者愿意花钱购买最新的药品,但

随着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面临这样的选择:一个是全新的药品,价格昂贵;另一

个是过了专利期的仿制产品,但价格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在此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会倾

向于选择后者。因此,如何在当今这个要求很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产品的价值,成为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三是审批新药的门槛越来越高,对新药临床试验的要求也在提高。目前,医药生产企业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一方面,社会需要创新药物,政府和公众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政府把这种风险产生的压力转嫁到企业身上。

四是药品专利问题制约医药企业盈利步伐。我们的专利保护尚未到位,往往在企业的专利产品具有较大市场的同时,仿制产品也随之出现了。仿制产品侵蚀市场,严重制约了专利产品生产企业的盈利步伐。

五是现行的招标体系对企业弊大于利。现在,各种招标给医药生产企业造成财力、人力的浪费。参加招标,不管是中标还是不中标,都没有给医药生产企业和用药的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六是近年来随着一些负面事件的曝光,医药行业声誉受到极大影响。医药行业不断下降的声誉会影响企业与客户、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会导致公众对制药行业过度敏感,如将一些药品正常范围内的不良反应过度夸大等,这十分有碍产业的发展。

200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医药工业企业面临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全力把握机遇,采取对策,就会开发出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使吴中区医药产业出现量与质的同时提升;药企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就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新经济环境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我区医药工业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我区医药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在很多行业遭遇“寒冬”时,医药行业却依然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我区的医药工业企业的发展是正常的;另一方面,我区医药行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与兄弟省、市、区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008年我省泰州市扬子江药业集团实现产值158亿元、销售1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8%和20.6%;集团泰州总部累计纳税8.52亿元,同比增长15%。我区医药工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仅相当于扬子江药业的五分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有生物医药企业120余家,其中有排名世界500强的葛兰素史克、礼来、卫材、强生等跨国公司生产基地。2007年生物医药工业产值已达77亿元,其中民企产值约2亿元。

与兄弟地区的差距,使我们看到自己发展的潜力。调查座谈中,我区药企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医药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受外围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此,未来三年内整个医药行业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希望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科学发展经验,采取有力对策,实现我区医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振兴研发。自从2001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以来,我区医药工业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和科技院所构建研发平台,为吴中医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与兄弟地区的先进企业相比,目前在我区药企的产品中,自主创新的比重还是偏低。针对目前产品现状,我们要大力提倡自主创新,振兴研发。在研发领域方面,企业要改变以往多点出击的策略,将研发资源着力于某一个领域,以求“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在研发力量方面,为了提高研发效率,让研发团队有比以往更多的自主权。在研发经费方面,要按创建高新企业的标准,争取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政府及各部门要为药企振兴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扩展规模。在我区药企中,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就是东瑞、惠氏两家,大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因此,我区医药板块必须进一步做强做大,才能在地方经济中占更大的份额,成为优势产业、强势产业。我们要增加招商引资的力度,以更好的服务和

更大的吸引力,引进象惠氏、东瑞一样的大型医药工业企业。要通过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在三年以至更长的时间里,着力打造吴中区的“扬子江药业”,打造五到十个“东瑞”、“惠氏”,争取我区医药生产企业的产值、销售、效益的增长速度都在全区经济的增长速度之上,争取稳定在年递增20%以上。

(三)反季投入。我们要充分利用“周期差”,在别的行业受挫的情况下,进行反季节投入。这样,既节省了投资成本,又能在经济全面复苏时捷足先登,抢占企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去年,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投资5850万美元进行二期扩建,这是惠氏总部在金融危机之下采取的积极对策。通过投入,惠氏制药的片剂产能可从以前五年年递增14%提高到今后五年年递增31%,液剂产能可从以前五年年递增34%提高到今后五年年增43%。锦新医用塑料容器厂准备投入1200万元,进口2台固体瓶生产设备,使产品达到国际品牌药企的要求,使年销售收入翻一番。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应在加大投入上给企业以支持,除了政策上的优惠之外,还可以设立吴中区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医药重大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优势项目、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升级等。

(四)以质取胜。针对近年来一些负面事件给医药行业声誉带来的影响,吴中区医药工业要视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打响品牌,以质量占领市场。东瑞制药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在生产同样产品的药企中做到了质量领先,因此国家批准给东瑞的定价都比其它兄弟药企高,市场也认可东瑞的产品。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去年开始生产留置针系列产品,由于生产使用了从日本、芬兰进口的优质配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售价超过了工业园区的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最近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诚信单位表彰大会上,我区的奥健医卫用品有限公司获得诚信优秀单位荣誉称号,锡鑫、林华两家医疗器械公司获得诚信单位荣誉称号。质量给企业带来了诚信和效益,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调研中,各企业都认为,把质量做好,把吴中医药工业的品牌打响,这是做大做强吴中医药产业必须练好的内功。

(五)优化环境。前年,美国惠氏公司总部为投资2.8亿美元、年产值30亿元的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项目,曾来我区作过考察,但最后选择放在苏州工业园区。虽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总之可见,我区在吸纳大项目上还缺乏优势。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通过向上级争取支持和对企业改善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帮助我区的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并且吸引国际著名的医药生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有许多事可做,有些事虽不大,也可能影响部门利益,但做好了,对企业却是很大的支持,使企业真正感受到“抱团取暖”的暖意。例如:以前企业用电,均为下月支付上月的电费,但是现在供电部门下文,要求企业每个月分上、中、下旬三次分别支付用电的40%、40%、20%;还要求要先买电,再使用。这些做法都没有错,但部门利益保住了,企业压力加重了。再如,这两年,我区有些大型药企每年增招员工,为社会作了贡献。但由于员工增加,企业各方面的配套一时难以跟上,需要社会也给予支持。比如企业的停车问题。一家药企现有员工车辆60多辆,但企业内只有28个车位,企业门口慢车道城管划定的临时车位9个,还有很大缺口。希望我区在企业周边进行新项目的规划建设时,建造地下或立体停车场,为这些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总而言之,在当今的紧环境中,更要在方方面面多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全区上下同心协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

篇2: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

中共XX镇委XX镇人民政府

(2012年7月6日)

XX工业集中区始建于2004年,中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入园企业已达到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投产企业10家。自园区成立以来,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各部门和兄弟乡镇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XX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打造“百亿工业园区”为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带领全镇八万人民,充分利用和发挥XX产业和地域优势,经过九年奋战,现已形成“一主三辅”(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绿色食品、机械制造、精品服装为辅助产业)产业格局。2011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8.69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8.9亿元,投入固定资产7.51亿元,引进招商引资资金5.62亿元。2012年上半年,园区以投产企业平稳快速发展为基础,以六大投资项目建设为砥柱,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框架,实现了园区跨越发展的第一步。其主要做法有三点:

第一点:大抓招商、狠招大商,努力实行“五大保障”。我镇总结招商引资先进经验,制定出“五大保障”措施,形成浓厚的招商氛围,成功引进广东熙玛有限公司与荆玻股份合资投资4亿元的石英石板材生产项目并即将投产。这五大保障分别为:一是保障招商工作有专班。在人员配备上,由镇长亲自挂帅,分管领-1-

导具体负责,部门人员全力参与,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围绕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四抓联动”工作格局。二是保障在外招商有驻点。年初,我镇在上海、佛山分设两个办事处,均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各率7名专班人员驻点招商,实行对“长三角”、“珠三角”的长期招商。三是保障招商有制度。今年,园区进一步完善招商管理机制,明确了“四定”责任,即定目标、定任务、定产业、定项目。四是保障招商有资金。在县级拨付招商资金的基础上,我镇另外拨出2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招商工作正常运行,并做好招商后勤保障服务,设立重奖机制,对在招商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重大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五是保障招商项目有质量。园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在今年,众多机遇汇集于XX,许多公司和有志人士纷纷要求入园大展鸿图。对此,我们冷静面对,长远谋划,选择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好项目落户,重点是依托建材产业,吸纳和延伸与建材相关联的企业入园,继续推进荆玻、明达、铝业、众鑫与国内外知名建材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增强本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壮大本地企业。

第二点:大抓项目、上大项目,全力解决“三大矛盾”。今年上半年,园区已落户工业项目7个,其中在建项目6个,建成投产项目1个,总投资20.48亿元,元至6月份已投入建设资金5.2亿元。投资1.1亿元的万汇食品扩建项目已于4月份建成投产;投资4亿元的荆玻石英石板材一期项目生产线已调试成功,即将

于7月中旬正式投产;投资8亿元的荆华铝业节能铝合金生产项目土地拆迁工作即将完成,8月底将动土建设;投资4亿元的荆玻新型瓶罐生产线、投资1.6亿元的红蜻蜓粮油深加工、投资1.2亿元的蛟龙食品生产线和投资5800万元的金港服装生产线四大项目将于9月份陆续投产。这些投资项目建设速度快,得益于镇政府服务措施到位,及时解决了建设过程中的“三大矛盾”:一是解决拆迁矛盾。为加快园区搬迁配套工作,我镇提早启动唐台村新农村建设项目,争取一期工程在7月底建成,确保搬迁无阻碍。二是解决电力矛盾。督促电力部门加快线路拆迁和调整进度,根据园区实际制定出用电规划方案,保证投产企业生产用电。三是解决征地矛盾。协调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缩短征用土地手续办理时间,并提供最优惠价格,保证企业顺序落户。

第三点:大抓生产、促大生产,切实做到“四个到位”。园区入驻企业目前已达到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投产企业10家。元至6月,已完成工业增加值6.62亿元,销售收入14.73亿元,并投入固定资产4.2亿元,引进招商引资资金4亿元。之所以在半年就取得了如此可喜的成效,主要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开拓,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转变到位。开年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镇主要领导前往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取经学习,感触颇深,认识到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必须切实转变对企业的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二是制度健全责任到位。建立了园区企业联包责任制度,由班子

成员带队,深入企业内部,与企业交心、谈心,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共同探讨企业发展前景。三是发展资金协调到位。园区入驻企业大多是本地企业技改扩规后入园再发展,企业自身尚在正常运作,资金周转有限,需要银行借贷资金周转。3月初,我镇通过信息交流,了解到县邮政银行对乡镇小型规模企业有贷款优惠政策后,迅速与之联系,在XX镇政府举办了一个银企交流会,为园区企业争取到了一部分发展资金,目前,奥莱利饲料、古定桥粮食及福兴粮食等数家小型企业已经争取到一定贷款,准备进行技改,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四是主动服务跟踪到位。通过加深与企业的联系,各服务专班将企业情况反馈到镇党委会上集体研究,对部分企业发展困境进行讨论,并制定出解决方案,主动为企业进行服务。荆玻石英石板材项目从立项到第一条生产线即将投产,镇政府全程参与,近到县局部门,远至佛山,各项服务工作均落实到位,促使该项目取得“早立项、早投产”的理想效果。

篇3:医药工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1 医药工业取得的成绩

纵观我国的医药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的医药工业经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随着医药市场的全面走向市场经济, 我国的医药市场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医药工业经济亦应声而起, 近年来, 我国的医药工业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医药工业经济的发展普遍高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

1.1 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

在我国的许多行业故步自封的同时, 我国的医药行业率先进行了许多方面的创新尝试, 国家级新药特药不断问世, 不仅国家注入资金发展医药产业, 民间资本也纷纷斥巨资进入医药产业。由于我国的医药工业在发展之初就奠定了产学研三环一体的正确发展思路, 因此, 我国的医药产业才得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

1.2 医药企业茁壮成长。

我国医药企业的成长异常茁壮,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 我国的医药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新鲜血液, 在此基础之上, 技术的研发等进程顺理成章地次第展开, 我国的医药企业目前已经走在超百亿企业的道路上, 超百亿销售额的企业已经多达十余家。

1.3 高科技区域也同时是医药的优势发展区域。

我国的“两角一环”区域既是我国的高新技术发展的拓源地, 也是我国的医药发展的聚集区, 在这三大区域之中我国的医药工业呈现出了大量聚集、集中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 以高科技带动医药产业的发展卓见成效。

1.4 我国的医药工业正在抢占国际市场。

在国家大力提倡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之下, 我国的医药产业不但大量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医药学人才, 而且生产的产品大量输出到国外, 目前我国的医药产品的输出量已经数以面亿美元计,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我国的医药工业仍能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速度迅猛发展, 而且我国的医药产品在国外的许多市场上已经占据了竞争的优势。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持续增温, 这种优势还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得以保持。

1.5 数以千计的医药企业成为国家的应急医药库。

我国的数以千计的较大型医药工业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非典”还是“禽流感”, 我国的医药工业企业都当仁不让地冲在了最前列, 并以最快速度应对突发事件, 以世界领先的速度研制出了疫苗, 并成功地为我国的广大居民进行了免疫接种, 这种快速应变、快速研发、快速应用的反应速度得到了外界舆论的一致赞扬。

2 我国医药工业经济问题突显

在我国的医药工业经济高速发展, 医药体系逐渐成型的关键性发展时期, 我国的医药产业之中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比如, 科技创新虽然一直是我国医药企业的主旋律, 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力度不足。此外, 随着医药产品的销售看好, 我国的医药企业过多地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了销售以及拓展市场的环节, 相应地医药的研发投入较低。而且后结的高素质人才不足, 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 一些重大、多发性疾病药物和高端诊疗设备依赖进口, 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 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 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不足;产业集中度低, 企业多、小、散的问题依然突出,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质量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其突出表现为:

2.1 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 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 其中大型企业423家, 只占总数的11.7%。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

2.2 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新药创新基础薄弱, 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医药科技投入不足, 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产品更新慢, 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

2.3 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 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 流通秩序混乱。

2.4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差。

我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 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需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高质量的要求, 产品返修率与停机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产品的可靠性不稳定。

2.5 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我国已是国际上原料药生产大国, 但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 制剂水平低, 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 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 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后, 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

2.6 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 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

结束语

我国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从战术竞争, 转为战略竞争, 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低成本竞争常态化、长期化;二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现象更加明显;三是产业并购重组浪潮此起彼伏, 高潮叠起。

a.大力发展生物医学行业, 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生物制药 (biopharmaceutical) 是近二十年兴起的, 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与传统化学药产业由大型药企所垄断不同, 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创业型企业借助技术优势异军突起。b.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 加入世贸组织和天然药物需求的日益扩大, 将为中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遇。c.发展优势原料药。我国化学原料药有相当基础, 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 同时也是出口大国, 2000年出口22.5亿美元, 在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参考文献

[1]张健.大力发展生物医学产业助推湖南“四化两型”建设[J].湖南社院学报, 2011, 2.[1]张健.大力发展生物医学产业助推湖南“四化两型”建设[J].湖南社院学报, 2011, 2.

篇4:大中农场工业与劳务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场;工业;劳务;经济;对策

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单位有米面厂、铸件厂、砖瓦厂、塑料厂4个子公司,劳务加工劳动力1800人。为规范公司运行机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持保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发展,实现公司经济平稳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对大中农场工业与劳务经济发展提出对策。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开拓、技术改造和风险防范力度,实现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按照“保增长、防风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定发展信心,加大营销工作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严密防范资金风险,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化“危”为“机”,实现工业经济的稳健发展,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力争9000万元,含奖利润300万元,力争400万元,继续保持各企业全面盈利的良好局面。

1.1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工作目标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发展形势,要认真总结得失,趋利避害,精心谋划,采取切实措施,在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年度工作目标。铸件厂要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00万元、利润140万元,争取销售收入3100万元、利润180万元。米面厂要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200万元、利润110万元,争取销售收入4700万元、利润150万元。塑料厂要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利润30万元,争取销售收入900万元、利润40万元。砖瓦厂要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万元、利润20万元,争取销售收入300万元、利润30万元。

1.2加大营销工作力度,确保生产平稳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营销工作力度,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加强市场开拓,多方争取定单,能保本的,都要组织生产,力争平稳度过困难时期,并为企业的后续发展作好市场储备。铸件厂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大铸”牌耐磨铸件的市场覆盖率。米面厂要在优质大米深加工和有机米小包装上求突破,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要充分利用“碧绿”牌大米的品牌优势,争创省知名商标。塑料厂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塑料板材深加工项目。砖瓦厂在积极组织销售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建材市场行情,择机组织生产。

1.3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投资14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创新。向铸件厂投资70万元,用于失蜡模铸造工艺改造、融合型复合浇铸锤头研究试制,力求在“专、精、特”上求突破,大力开发出口新产品。向米面厂投资45万元,用于大米加工车间技术改造和有机米真空包装产品开发。向塑料厂投资18万元,用于板材机组后道搅拌、粉碎部位改造。向砖瓦厂投资7万元,用于码头吊装设备和研磨碾压对滚工序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1.4强化忧患意识,严密防范资金风险

针对工业企业资金占用额度较大、资金周转流程较长的实际,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越发明显的情况下,要强化风险意识,严密防范资金风险。要通过以销定产降低原料及产品库存,防止跌价损失;加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确定不同的销售政策,严格控制赊销额度;加大清收清欠力度,严防呆帐、坏帐损失,切实将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和特定时期职能部门的资金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劳务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服务效能

按照“保岗位、调结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针对改制后全新的劳务加工管理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优化项目结构,强化过程管理,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坚持“双赢”的理念,积极探索管理方便、运行高效的劳务加工经营管理模式,争取劳务经济效益最大化。

2.1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劳务加工运行管理体制,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劳务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承包经营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双赢”的理念,尝试接单运营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流程,放大劳务加工市场。

2.2加强绩效考核,提高生产效率

制定劳务管理考核细则,强化时间和效率意识,加强定额管理和绩效考核,采取正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消除到岗不尽职、出工不出力等不正常现象,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严格质量管理,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倒查追究制,尽可能把产品质量事故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适时开展劳动竞赛,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

2.3优化项目结构,提升发展层次

针对目前市场前景不明的状况,按照“保岗位、调结构、促发展”的经营策略,调整产品加工结构,将目前市场疲软的玩具调整为服装或箱包等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选择1个条件成熟的单位,集中优势资源并给予优惠政策,打造精品车间,发挥引领效应,提升发展水平。

2.4强化基础管理,发挥管理效能

扎实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和“7S”管理。职能部门要按照劳务管理指标考核细则,对劳务加工活动进行定期、不定期量化考核,按月分档排序在局域网公布,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积极引用并推广社会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经验,鼓励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劳务加工综合管理水平。

3、加强基础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财务预算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为着力点,大力推动精细化管理,节本降耗,增收节支,努力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1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为公司健康运行提供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和制度。修订和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招待费及业务费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积极做好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工作,完成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经营资质和工商登记、变更、注册手续,确保经济工作规范运行。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七部一室”各职能部门管理效能。完善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3.2深化目标成本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各工业单位要强化目标成本管理,通过模拟市场核算,倒逼产品成本,努力压减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和可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劳务单位要根据项目、产品工艺特点,规范生产程序和成本控制体系,统一辅助材料的采购和使用管理,节约用电、用水。坚持每月10日召开工业劳务经济分析会、每季度召开农业经济分析会,加强过程成本控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扩大利润空间。经济分析会与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结合进行。

3.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运营质量

全面加强资金链的管控力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一是加强销售合同管理。赊销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销售合同由分管副总经理审批,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要经总经理审批,对于超出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赊销业务要实行集体决策。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切实降低外欠款的潜在风险。二是加强存货管理。根据生产销售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货占用额度,严格把好采购关。同时,要加快对呆滞积压存货的处理和变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三是加强内部借款管理。集团公司将制定《内部借款管理办法》,规范子公司的借款行为。对超出规定额度的部分,子公司必须提交可行性报告,履行规定的借款审批程序。四是做好税收筹划。采购物资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合理避税,降低实际税负。

3.4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以质量赢得顾客,以品质创建品牌,以品牌创造效益”的理念,深入开展“全面质量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管理,严格工艺纪律,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参与质量建设的自觉性。加强粮食生产和工业、劳务产品质量管理,强化过程检测和质量控制,严把产品质量关,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生产实际,扎实开展以改进产品质量、节本降耗、提高效益为目的QC小组活动,确保取得实效。

篇5: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

市政协第三调研组

根据统一安排,4月22日,市政协第三调研组,在副主席陈茂政、朱承平带领下,对张铺、石梁等8个镇(街道)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了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座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张铺、石梁等8个镇(街道)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工业集中区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全面规划并启动了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天长街道在市区东北过境公路东侧规划了1.9平方公里的中、小企业集中区。张铺镇在张便路和205国道之间规划建设了800亩的工业集中区,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分三期规划建设。新街镇在其东北部飞龙大道东侧规划建设了3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首期规划800亩,计划投资1600万元。郑集镇在集镇东郊、郑关路的南侧规划建设了600余亩的工业集中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万寿镇分别规划了3平方公里的镇区工业集中区和2平方公里的忠孝园区。石梁镇规划了位于石梁镇2500亩的A工业集中区和位于十八集社区3000亩的B工业集中区。冶山镇的工业集中区分为一期180亩和二期800亩。仁和集镇工业集中区分为仁和洼塘工业集中区和界牌赵庄工业集中区,面积1350亩,计划投资2800万元,同时正在规划新老天秦路之间3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

2、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业集中区所在镇(街道),克服自身财力困难,千方百计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已投入各类资金6.98亿元,工业集中区框架已经拉开,基本达到“三通一平”的标准。天长街道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一期180亩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10万方的垫土工程、1000米长的两条水泥路面、1500米的两条主次排水涵道、800米的电力主杆线、通讯线路等工程。张铺镇投入60万元用于拆迁、征地、设计和主要道路建设。郑集镇正在着手建设东西两条13米宽的框架道路,路基土方工程已经完工。万寿镇忠孝园区正在实施排水、道路、路灯、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镇区的工业集中区建设也即将启动。石梁镇新建区内道路900米。冶山镇投入10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区内道路、水路基础设施基本形成,5月底电路工程结束。仁和集镇已投入18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路面铺设、排水道、电力设施、自来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已经大部分完成并投入使用。新街镇投资500多万元用于集中区征地,土地平整和规划建设,计划再投入1300多万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3、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作用显现。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以上集中区所在镇都充分利用工业集中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共引进项目89个,有48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共引进资金114650万元,到位资金81600万元。天长街道中、小企业工业集中区引资落户12家企业,3家企业边建设边组织生产,2009年实现引资1.5亿元。张铺镇工业集中区入区企业有9家,竣工投产6家,2009年产值1.2亿元,利税850万元,开工建设的三家总投资1.3亿元,到位资金7000万元。万寿镇忠孝园区入

驻企业16家,建成投产8家,正在建设的6家。2009年园区企业总产值3.47亿元,入库税金784万元。石梁镇的园区共有39家企业,员工2500余名,2009年共引进市外资金1.5亿元,新上项目1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实现利税3500多万元。仁和集镇工业集中区共引进入园项目投资1.955亿元,建成项目15个,2009年共创造工业产值1.1亿元,实现利税800万元,上交税金320万元。郑集镇工业集中区入区企业5家,建成运营的有3家,2009年总产值5866万元,入库税金242万元。冶山镇园区入驻企业有7家,总投资1.6亿元,已有6家破土动工,预计年底全部投产运营。新街镇园区入驻企业4家,建成运营的1家。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用地矛盾制约工业集中区发展。一是用地指标少。上级部门每年下达我市的计划用地指标非常有限,落实到镇工业集中区的微乎其微,同时通过建设用地置换出的用地指标只按20%的比例分配到项目实施镇,无法满足工业集中区发展和项目引进的需要。二是征地工作难。土地征收过程中涉及村民组土地调整、资金分配矛盾较多,加之农民对土地补偿款、劳力安置费、青苗费和房屋拆迁费等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惠民与发展结合点难以把握,一方面增加征地难度,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2、建设资金问题阻碍工业集中区发展。一是资金投入压力大。为了筑巢引凤,必须做好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由于这些镇的政府财力有限,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难以满足集中区发展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但为提高资金运营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对中小

企业的贷款控制越来越严。而相当一部分入驻镇工业集中区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资产,特别是拿不到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企业,银行不敢对其投放贷款。

3、产业定位模糊影响工业集中区发展。在以上镇工业集中区中,只有万寿镇和郑集镇集中区的产业定位比较明确。郑集镇以文化产业为主,辅以物流、家具轻纺等产业。万寿镇工业集中区的定位是机械制造、造纸包装和磁光电电子行业,其中忠孝集中区以新光源为主,镇区集中区主要特色是万寿机械公司为龙头打造机械制造业。其他集中区由于多种原因尚未确定一个主导发展方向,而且已引进的项目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产业关联度不大,缺少有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链,企业集群效应难以体现。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各镇工业集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1、建立健全工业集中区的管理机构。工业集中区从筹建、规划、建设、招商到运行,都要牵扯镇(街道)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大量精力。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机构、编制、人员等方面给予保证,配备各类专业管理人员,成立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在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协调处理和解决集中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切实做好指导、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工业集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建议市政府制定镇工业集中区的统一规划,把工业集中区的管理和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出台有关文件,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上给予倾斜。

3、加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只有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努力降低入区企业投资建设成本,才能招到商,引到资。要利用贷款、争取财政贴息或向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基础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提高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竞争实力。

4、走工业集中区企业集群发展之路。在引入项目时,要改变过去无条件引进、全盘接收的招商方式,尝试进行有选择招商。要明确集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切实改变“抓进篮子就是菜”的观念。要以实现利税增收为目标,着重引进规模大、牵动性强、技术先进的工业类项目,将同类项目引入特定的范围,促使进区入园企业形成集群发展之势,为工业集中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快入驻企业项目建设投产进度。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一流发展环境要求,进一步做好引进项目服务工作,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于新引进项目要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抓其尽快建成投产,对已投产项目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6、大力拓展集中区用地发展空间。要用足用好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大力开展土地置换,尽可能扩大土地置换面积。建议市政府提高项目镇置换用地指标返还比例。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为镇工业集中区预留出更多发展空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集中区土地资源,对少数长期占用土地“圈而不建”的项目实行依法收回。

7、建立工业集中区企业融资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采取财政拨出一点、企业自愿拿出一点、社会入股筹集一点的办法,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建议市政府牵头,定期筹划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限额担保,切实解决工业集中区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篇6:医药工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1. 医药工业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 医药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回顾我国医药工业近五年的发展情况, 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突出表现是:

1) 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国家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等专项, 投入近200亿元, 带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医药创新领域, 通过产学研联盟等方式新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五十多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2) 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市场增长、技术进步、投资加大、兼并重组等力量的推动下, 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家增加到2010年的10家, 超过50亿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3家达到2010年的17家。医药大企业成为国家基本药物供应的主力军, 有效保障了基本药物供应。

3) 区域发展特色突出。东部沿海地区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 加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集聚发展,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医药工业集聚区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4)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医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 2010年, 出口总额达到397亿美元, “十一五”年均增长23.5%。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化学原料药出口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物等传统优势品种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他汀类、普利类、沙坦类等特色原料药已成沙坦类等特色原料药已成为新的出口优势产品, 具有国际市场主导权的品种日益增多。监护仪、超声诊断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器械出口额稳步增长。

5) 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中央与地方两级医药储备得到加强, 增加了实物储备的品种和数量, 新增了特种药品和疫苗的生产能力储备, 在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重大活动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医药工业存在的问题

技术创新能力弱, 企业研发投入低, 高素质人才不足, 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 一些重大、多发性疾病药物和高端诊疗设备依赖进口, 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 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 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不足;产业集中度低, 企业多、小、散的问题依然突出,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质量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其突出表现为:

1) 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 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 其中大型企业423家, 只占总数的11.7%。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 而且布局分散, 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

2) 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新药创新基础薄弱, 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医药科技投入不足, 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产品更新慢, 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有些产品如庆大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B1、甲硝唑等制剂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

3) 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 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 流通秩序混乱, 治理任务艰巨。

4)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差。我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 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需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高质量的要求, 产品返修率与停机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产品的可靠性不稳定。

5) 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我国已是国际上原料药生产大国, 但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 制剂水平低, 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 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 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后, 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

6) 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 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

3. 医药工业的发展分析

目前, 中国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从战术竞争, 转为战略竞争, 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低成本竞争常态化、长期化;二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现象更加明显;三是产业并购重组浪潮此起彼伏, 高潮不断。2008年医药商业销售增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低于工业增幅;两极分化加剧;出口盈利能力下降, 但依然实现顺差;受降价政策影响, 药品价格进入下降通道;两个终端销售依然活跃;农村药品市场成为新的发展亮点。在这种发展环境下, 大型医药企业正在整合内外部资源, 力图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 确定市场领导地位;中型企业正在努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 争取滞后的管理水平能追赶发展速度, 既不放弃机会做大, 又要通过“做强”之后, 解决企业的消化能力, 进一步做大;而小企业则正在全力寻找出路, 方式灵活, 不拘一格, 生存是主要目标, 销售是主要手段。

具体来说, 我们应抓住医药工业将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支柱产业的有利时机, 大力发展具有科技含量、高回报低能耗的高新医药产业。即利用政策优势或曰政策机遇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应利用农村“新农合”计划及人口老化、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增加引起的生活节奏加快等市场因素对健康需要的增加, 即市场机遇来发展医药工业。应突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大力发展生物医学行业, 实现产业升级换代。2009年6月, 国家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指出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事业;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再次将生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 大力发展生物医学产业 (包括生物医疗服务) 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首先。

生物制药 (biopharmaceutical) 是近二十年兴起的, 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与传统化学药产业由大型药企所垄断不同, 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创业型企业借助技术优势异军突起, 形成了以企业间联盟为主的独特产业格局。目前, 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虽然规模仍然较小, 集中度较低, 但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环节聚集了一批中小型企业, 主要为其他大型药企提供研发服务。在生产环节, 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 但结构不均衡, 出现低端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 自主研发药较少, 产能过剩。下游流通销售是产业链相对薄弱的环节, 就目前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 这突出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第二, 增加监管制度力度;第三, 增加金融投资的力度。

2) 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 加入世贸组织和天然药物需求的日益扩大, 将为中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遇。由于中药产业基础较差, 现代化水平比较低;中药材质量不稳定, 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中药工艺技术落后, 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 影响名优传统中成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发展之本。具体来说, 应做好以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基因组合的研究证明, 每个人之间都有个体差异, 中医药的特点是个性化的、动态的, 特别是复方中药, 倡导对人体机能的整体平衡、综合调理等, 不是简单的抄袭。二是制订中医药的标准和规范, 包括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控制、流通规范,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和翻译规范化, 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规范、国家药典和中药审评标准等, 把中医药科学的内涵客观地表达出来。因为只有在规范和标准条件下研究、开发出来的产品才具有稳定性、可靠性。三是要积极改进中医药能够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行医方法。尽管中医采用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但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 已经不能只靠感官。作为一门科学, 如果需要被人广泛认识和掌握, 能够在使用的基础上总结其规律, 把经验转化为知识, 进而上升为理论指导十分必要。

3) 发展优势原料药。我国化学原料药有相当基础, 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 同时也是出口大国, 2000年出口22.5亿美元, 在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发展优势原料药, 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 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 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新的出口优势产品。克服主要依靠维生素C、扑热息痛等少数品种出口的状况, 发展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种。二是克服过分依靠北美、西欧两大市场的情况, 努力开拓东欧、非洲、亚洲、拉美等广阔的国际市场三深入研究国际竞争对手, 支持企业按国际惯例建立自主的国际营销网络, 由供应中间商逐步转为直接供应用户。四是鼓励出口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以上措施, 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 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争取到2005年, 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 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参考文献

[1]张健.大力发展生物医学产业助推湖南“四化两型”建设[J].湖南社院学报, 2011.2

篇7: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工业经济;发展对策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深度调整期,我国的工业经济整体处于工业结构高级化、工业增速下行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国家要加强对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分析,积极探索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对策。

一、新常态下我国工业经济的运行特征

1.工业经济增速放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速却明显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工业企业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不过尽管工业经济增速下滑,其总体趋势仍然较为平稳。

2.产业结构升级加快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2014年,造成我国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是电力、采矿业和燃气等生产和供应产值的下滑,而这些重工业产业的下滑正是因为我国工业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的阶段。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城市中的燃气设施日益完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也开始进入市场并飞速发展,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正逐步加快。

二、新常态下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对策探析

1.继续刺激市场需求

首先,国家要在保证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加大投资的力度,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发展。投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经济效益仅仅体现了企业方面的成果,而综合效益还涉及对社会长远发展的综合影响,关系我国的民生稳定和社会稳定问题。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区存在产业不平衡的问题,这些地方的设备落后,工业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资,同时还要把控好投资的步伐,避免因集中投资而产生经济急速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其次,国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工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干预,并且取消限房令等制度,实现消费者的自由购买。同时,国家还要改变土地的出让方式,增加公共土地的供给,使房地产行业朝着积极健康的市场方向发展。最后,国家要制定积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降低我国进口关税,鼓励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高加工度产品进行出口贸易,鼓励中间产品进口。积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能够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避免贸易争端,从而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2.持续引导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常态下工业经济的发展,国家要持续引导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国家要鼓励工业企业创新。企业创新能给企业和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活力,能够迅速提高整个工业行业的技术水平,为工业转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其次,国家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数量多少是决定一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与其他产业产生乘数效应,加快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步伐。国家在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时不能仅仅专注于高端技术企业,而是更多的从要素结构升级的角度出发,主动承接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促进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低、中端知识密集型产业取得发展。最后,国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将信息消费培养成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3.改革体制机制,实现配置优化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体制机制是影响其工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体制机制的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业焕发活力,催生更强的发展动力。对此,国家应该加快对工业经济的体制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首先,国家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快速推动国有企业在股份制、公司制和国企股权结构方面的优化,实现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共赢发展,进而提高工业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国家要积极促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在工业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同时一些垄断行业的供给无法进一步保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此,国家应该以宏观调控为手段,将一些资源从产能过剩的行业转移到供给不足的垄断行业,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国家应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力量来刺激市场需求,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改革工业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经济内涵式增长。

参考文献:

[1]孙卓霖.从规下工业企业发展变化透视重庆工业经济发展新动力[J].重庆统计,2016(02).

[2]陆兴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推杜集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J].安徽科技,2016(02).

上一篇:个人事迹1000字下一篇:工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