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内方的面积的教案

2024-05-01

外圆内方的面积的教案(共9篇)

篇1:外圆内方的面积的教案

“外圆内方’’“外方内圆’’面积的计算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教材中关于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外圆内方’’“外方内圆’’的设计,引出课题。意见或建议:

定稿:

2、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的特点。

(都是由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正方形和圆形的位置不同)意见或建议:

定稿:

3、再让学生回顾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设图中两个圆的半径都是一米,那我们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形之间的那部分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入新课学习: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1)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建筑典型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通过回顾正方形、圆形、以及圆环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类比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寻找这类问题的规律及解决方法)

意见或建议:

定稿:

二、探究新知识

1、多媒体出示“外方内圆”的几何图形。

(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思考计算图中阴影部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2)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图形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都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求得。

圆的面积:3.14×1²=3.14㎡

观察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即2m。

S正=2×2=4㎡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4-3.14=0.86㎡ 意见或建议:

定稿:

2、多媒体出示“外圆内方”的几何图形

(1)指名学生尝试类比以上“外方内圆”图形面积的计算分析如何求“外圆内方”图形的面积。

师小结:阴影部分面积实际上是圆形面积比正方形多的面积,圆形面积大家都知道直接代入公式即

S圆=3.14×1²=3.14㎡

但是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能直接求吗?

(2)提示学生:正方形边长不好求,但是我们可以把图形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3)让学生根据提示先独立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S正=(½×2×1)×2=2(㎡)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

S圆-S正=3.14-2=1.14(㎡)意见或建议:

定稿:

3、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呢?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自己先动手归纳。

(有特殊归纳一般规律,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小结规律及方法:

外方内圆:(2r)²-3.14×r²=0.86r²

外圆内方:3.14×r²-(½×2r×r)×2=1.14r²

指出当r =1时,代入和前面结果一致。设计意图:本环节里面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意见或建议:

定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做一做”的练习题

(本题是例题的简单变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指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的第9题

(将生活问题转化到数学问题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指名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板书)意见或建议:

定稿: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给我的启发:

集体备课的准备要求

一、从中心校邮箱下载并打印教案。

二、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对教案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如果认为这个教学环节较好,要写清楚自己的理由,如果你认为这个教学环节不太好,脱离了我们实际的教学,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和学生的现实情况提出更可行的方法,也就是你对这个教学环节是怎样设计的。集体备课时每位老师都要发表自己对教案的看法。

三、我们已经开学两个多月了,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一些疑虑和困惑,收集起来,在集体备课时提出来我们来共同解决,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在去中心校参加集体备课时,整改意见,到时候中心校要

一定要携带自己对教案的统一收起来。

篇2:外圆内方的面积的教案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P69 例3 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外方内圆”“内圆外方”之间面积的比例关系。

2.在解决一些与“圆中方”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数学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特殊结论一般化,使学生看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改变,“方中圆”面积比例关系不变。

教学难点:同上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多媒体出示“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片,生欣赏。

2、介绍关于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外圆内方’’“外方内圆’’的设计,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都是由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正方形和圆形的位置不同)

2、让学生回顾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图中两个圆的半径都是一米,那我们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形之间的那部分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入新课学习: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1)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建筑典型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2)通过回顾正方形、圆形、以及圆环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类比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寻找这类问题的规律及解决方法)

(二)、学: 探究“外方内圆”“外圆内方”的几何图形。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图,怎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生:正方形面积减去圆形的面积,2、自学要求:请你计算出左面正方形和圆之间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展

(1)“外方内圆”:

正方形和圆的面积都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求得。

圆的面积:3.14×1²=3.14㎡

观察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即2m。

S正=2×2=4㎡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4-3.14=0.86㎡

(2)“外圆内方”:

阴影部分面积实际上是圆形面积比正方形多的面积,圆形面积大家都知道直接代入公式即

S圆=3.14×1²=3.14㎡ S正=(½×2×1)×2=2(㎡)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

S圆-S正=3.14-2=1.14(㎡)

3、拨

(1)师: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能直接求吗?

师提示学生:正方形边长不好求,但是我们可以把图形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2)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呢? 最后小结规律及方法:

外方内圆:(2r)²-3.14×r²=0.86r²

外圆内方:3.14×r²-(½×2r×r)×2=1.14r²

指出当r =1时,代入和前面结果一致。

设计意图:本环节里面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三、巩固应用

1、右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24 cm。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本题是例题的简单变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指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的第9题、10题、11题

(将生活问题转化到数学问题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指名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板书)

篇3:外圆内方的面积的教案

一、“外圆内方”之道, 使决策更有效率

(一) 决策者的“外圆”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经验和信息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技巧、工具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做出决定。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发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一个好的决策者在进行决策之前肯定会多方询问, 参考大家的意见。“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好的决策必然要考虑到事情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头脑风暴”就是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 将各种影响因素及发展动态均纳入考虑分析的范畴。这是决策过程中“外圆”的一面;既充分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又拓展了自己考虑问题的视野。

(二) 决策者的“内方”

身为决策者, 所要做的并非仅此而已。事实上, 决策者所真正面临的难题是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对于一件事情或是一个项目而言, 每个人因自己的角色、眼界、知识构架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因此, 到最后, 决策者往往陷入看似都有道理, 却只能“择其一”的尴尬境地。所以, 作为一个合格的决策者, 不仅要善于“外圆”, 还要“内方”。决策者在对事情的进行理性的分析后要形成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要对事情有自己的“主见”。这样, 才能在七嘴八舌之中, 在如潮袭来的意见中不迷失自己的判断, 从而用自己的决策来引导大家走向最终的一致和最后的成功。这便是决策过程中的“外圆内方”。

二、“外圆内方”之道, 使计划更有成效

(一) 计划中的“圆”、“方”

计划, 是指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它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管理的实践中, 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 并且还渗透到其他管理职能之中, 列宁指出过:“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它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因此, 计划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外圆内方”在计划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这样来理解;把“圆”看成是预期目标, 目标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适当超前;“方”则可以看成是所需考虑的因素和制定计划的基石, 它是客观或主观上的制约。圆小方大, 预期目标太易实现, 会造成动力不足, 发展不够, 在市场的角逐中逐渐失去其竞争力, 最终导致被淘汰。圆大方小, 预期目标又会难以实现, 这时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 毫无可行性。所以, 预期目标要紧密联系实际才能达到“外圆内方”的完美境界。

(二) 制定计划的方法

要使目标既不脱离实际又具有前瞻性, 有一个方法就是对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内、外因的深入分析。如果目标变成了已经发生的结果, 则计划中的细节也相应变成了导致结果的内、外因。这样我们通过回望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就可以产生一个由细节到目标的因果顺序思维过程了。所以, 不管何种经验教训, 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外因, 也就抓住了重点。而一旦抓住了重点, 就可以据以用来预测未来发展可能的趋势。然而, 这里面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对现实状况的分析需要把握大的、总体的趋势, 而不是某个具体细节中的趋势。未来的情形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所以我们总结的趋势仅仅只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如果我们太过注重细节, 反而对我们的发展会形成限制。最后, 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拟出尽可能多的计划, 然后从中选择出可行的;选择越多, 说明考虑的越全面, 据此制定的计划也就更稳妥。有了总体计划后, 根据先前分析出的内、外因, 再逐层向下一级一级地细化, 得出各部门或各阶段的计划。之后再进行预算分析, 使计划更加具体明确。总的来说, 制定计划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和成果两个部分。基础是现有的硬性条件, 无法超越;而成果则是通过目标所展示出来的表象, 是通过基础构建出来的, 具有不确定性。认清基础, 谋求成果的最大化, 通过将基础和成果作为整体考虑, 进行阶段化细分, 这就是计划过程中的“外圆内方”。

三、“外圆内方”之道, 使指导与领导更具艺术

(一) 指导与领导中的“外圆内方”

指导与领导, 是对组织内的每位成员和全体成员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目的在于使群体和个体能自觉且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它涉及到的是管理人员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成功的领导依赖于合适的行为、技能和行动, 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管理的核心是人, 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过程, 只要把人管理好, 其它一切问题也都好办了。人, 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有机体, 不但有个性、有思维、有自尊、有情感, 还有脾气。因此在管理中, 最棘手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如何实施对人的管理。做一个好领导, 不仅仅是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外圆内方”, 可以使指导与领导既有原则性, 又有灵活性, 从而使领导工作更有艺术, 工作更加容易推进。

(二) “外圆内方”的方法

采用的方法恰当, 就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从而可以将其的能力发挥到最佳程度;反之则成会使下属产生抵触情绪, 就会形成消极怠工或是混日子的现象。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主管在抱怨员工太难管了, 即便是所有的制度都很健全、很完善, 执行起来却仍是处处掣肘。其主要原因很可能就是某些主管不懂得“内方外圆”的管理方法, 从而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使事情变的焦灼。作为领导者, 既要有原则, 又要讲究方法。“方”就是他为人处事的原则, 而“圆”则是他坚持原则所采取的方法和包容性。没有原则的领导也就没有立场, 缺乏了该有的刚度, 团队就失去了根本, 左摇右晃, 难以成事。不讲究方法的领导又会使整个团队的气氛紧张, 缺乏凝聚力, 严重影响管理的效力。因此如何处理好原则与方法之间的关系, 对团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圆内方”就是要求管理者把管理提升到人性化哲学的观点去实施。管理者要严于律己, 要有原则、有公正之心;不仅如此, 在对特别人的时候, 则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立场、个性和环境场合, 切不可毫无忌讳直言相向, 因而挫伤了对方的自尊心。一旦自尊心受挫, 无论出发点有多好, 观点有多正确, 都不会使人心悦诚服的接受;甚至会认为是在有意找茬, 与之过不去, 因此他也就会不太配合, 甚至是想着法对着干;如此一来, 反将事情弄得更糟。如果我们懂得采用“外圆内方”的方式去处理, 用变通的技巧去避免正面冲突, 诱导他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 引导他用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去改正自己缺点, 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外圆内方”之道, 使创新更有价值

近年来, 国家提倡创新, 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倍受重视。创新是以新思维、新描述和新发明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把创新作为一项新的管理职能, 使管理本身能够适应不断发展与改变的社会。在创新过程中的“外圆内方”应作如下理解:如果把创新的成果看成是“圆”的话, 客户的需求就是“方”。创新万变不离其宗, 基本原则就是立足于客户的需要。只有满足了客户需求的创新才是有活力、有商业价值的;反之, 一个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 无论其采用了何种尖端技术、产品如何新颖, 也毫无意义, 没有市场的创新一文不值。所以在创新过程中, 我们要立足于客户需求这个“方”, 通过技术改造、产品设计增值、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等措施来实现创新的“圆”;如此, 我们才能跟得上人们日益变化的需要,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语

所谓“外圆内方”, 就是明辨与笃行的统一, 敏锐的透视力与坚韧的自信力的融通, 就是微观确认与宏观把握的结合, 守常顺势与机动权变的对接。中国哲学博大精深, “外圆内方”可以引发关于很多现象很多方面的思考。老祖宗传下来的人生智慧, 正是对中国人智慧与情感的分析, 如何有效地实现管理的职能, 正是平衡管理者与员工的思想与行动的过程。“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应用到管理的实践中, 将会使我国的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外圆内方指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表面随和, 内心却恪守其固有的原则。这种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管理的实践活动中, 对提升我国的管理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管理的决策、计划、指导与领导、创新四个方面浅析“外圆内方”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外圆内方”,管理,计划

参考文献

[1]王竣锋.浅谈外圆内方的正确认识与塑造[J].武警学院学报, 2013 (3) .

[2]肖克东.管理者的“外圆内方”[N].中国教育报, 2010-10-21.

篇4:企业管理的“外圆内方”

每到我所指导的MBA学生毕业之际,我都会把他们邀至茶舍,以茶代酒,与他们话别。望着他们充满朝气和憧憬的脸,自然少不了一番勉励,“外圆内方“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十分赞赏的处世方式,他为儿子撰写了这样的座右铭:“取象于钱,外圆内方”。黄老先生以古代的铜钱作形象的比喻,启发人们将“外圆”与“内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谓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战国时期,铜钱曾经有布币、刀币、圆钱等不同的形状,而最终圆形方孔铜钱演变为主流。时至今日,“孔方兄”依旧是“金钱”的代名词。

据专家分析,圆形方孔钱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在于这种特殊的形状具有易于流通和加工的特点。“方”棱角分明,是塑形的基础,代表着根本与原则;“圆”曲线优美,可以减少阻力,代表着变通与顺畅。作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管理与中国古代铜钱中所蕴涵的“外圆内方”思想有许多契合点。对于MBA专业的学生来说,从事管理工作将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基本内容,以“外圆内方”作为临别赠言,再合适不过。就像《曾国藩家书》所言:“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如果他们能够真正参透“外圆内方”之道,并不断去实践,就能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为是圆,修养是方

从事MBA教育以来,我结交了很多企业界的朋友。总体而言,与企业老总们交流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愉快的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但不免也有尴尬的时候。时不时能够遇到这样的老总,他们在对大学教师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职业表现出由衷敬意的同时,也对大学教师和企业家的职业做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分类,于是“文人”就变成了我们这些大学“教书匠”特定的称谓。言外之意,他们是真正的实践者,而书本、课堂上的东西固然重要,却不免是“空中楼阁”,二者中间隔着一条“鸿沟”。

实际上,我从来不否认“干中学”的价值,而且,作为一名管理系教师,我一直努力确保自己“干中学”路径的畅通,包括:经常赴企业参观、调研;为企业从事相关咨询服务;积极与企业家沟通、交流等,但“干中学”重要并不能否定“学中学”的价值。对于企业家而言,从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中学习,向同行学习,向顾客学习,甚至不断地通过“试错”来学习,诸如此类的“干中学”手段固然必不可少,是企业家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就像海尔的张瑞敏所主张的:“我愿意称自己为中医。中医与西医不一样,中医就是望闻问切”,强调必须亲临现场去管理,才能有鲜活的感觉,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但企业家如果仅仅局限于“干中学”,很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比如,在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中干久了,容易形成定势思维,导致思路不开阔:知识折旧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导致知识结构老化:对企业的管理建立在自发的基础上,而不能遵循一种自觉的框架,使得企业管理的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弟子规》里面的几句话很能说明问题:“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大学“教书匠”,特别是管理学的“教书匠”如果只知道“本本”,自然是夸夸其谈;而企业家如果只知道身体力行,不从“本本”上“务虚”一下,则很容易迷失方向。可悲的是,只知道冲锋陷阵的企业管理者并不在少数。

因此,尽管“学中学”离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对那些来自“本本”的知识不能直接实行“拿来主义”,但不断通过“学中学”实现自我提升却必不可少。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是圆,修养是方。有人将书读死了,那是纸上谈兵;有人将书读活了,那是活学活用,二者的差距就在于是否真正领悟了“作为是圆,修养是方”的真谛。

文化是圆,制度是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欧企业界兴起的企业文化建设之风,如今也刮到了中国。文化建设成为众多企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一些企业家而言,甚至是第一要务。理由很简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黏合剂,文化建设越到位,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也就越强。

有意思的是,一些企业在基础管理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谈特谈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如果一把手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更是如此。但在制度建设缺位的大前提下,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却有可能退化为一把手独裁的“幌子”,堕落为企业中“人治”侵蚀“法治”的工具。

作为管理软手段的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管理硬手段——制度建设到位的基础上。事实上,西方企业界所兴起的企业文化热潮,得益于泰罗在20世纪初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使企业制度建设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企业文化热潮使得企业管理者关注的视角从传统的“管理铁三角”转变为“管理7S模式”,即以前企业管理者主要关注战略、结构、系统等三个方面,而如今其关注的重点还包括共同价值观,员工,技能,作风等四个方面。显然,“管理铁三角”只重视管理的硬手段,而“管理7S模式”所增加的四个方面的新内容则涉及管理的软手段。可见,文化是圆,制度是方,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企业的基础管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情感是圆,原则是方

如果说协调人际关系是管理的核心工作,那么沟通就是管理的基本手段。此时,“外圆内方”的管理之道体现为“情圆理方”,也就是说,在协调人际关系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富有人情味,否则,很难赢得员工、股东、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但在讲究情感的同时,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守得住底线,不能一味地妥协、让步,否则,很难建立起必要的秩序,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

正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在沟通过程中,“情圆理方”具体表现为:沟通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而这一目标有一个基本的底线,这一底线是不可逾越的;但沟通的具体路径却是可以灵活自如加以选择的。

既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又要做到圆通灵活,关键在于在沟通的过程中实施换位思考。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原因在于:“秀才”固守自己既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范式。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沟通之“圆”就在于依据不同的沟通对象确定不同的沟通重点,选择不同的语言范式,用不同的沟通对象所熟悉,感兴趣的语言去传达他们关心、感兴趣的话题。俗话所说的“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强调的就是不同语言范式的选择对“攻心”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家最需要警惕的是其习以为常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官腔”,而且越是大老板就越应当小心为妙。

篇5: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84~85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连、练习十七(1~4)

教材简析:教学面积时,教材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几个层次进行。明确面积是四边所围成的全部,会观察和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教材很注重面积单位的引入:“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自然突出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同时为学习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作了准备。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面积和周长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镜框:长30厘米,宽20厘米。钉成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100厘米指的这个镜框的什么?什么周长?

现在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怎样算这块玻璃的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

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

师:像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表面

2、认识平面:

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师: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板: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师: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

板:围成的平面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大小:

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盖的表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不封闭的三角形有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它们都有大小。

5、归纳面积的含义。

三、认识面积单位:

1、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p88上的图。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怎么办?

师画下来,剪下来。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能看出大小吗?

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积的大小用这种方法比行吗?两片叶子呢?

师:有时候,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利用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a.认识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比一比,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你的哪一个指甲的大小差不多?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拼一拼,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不同的拼法。

数一数,p88(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摆一摆,,p88(3)中能摆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这个方法比出p86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吗?

b. 认识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用一平方分米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行吗?我们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1平方米有多大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黑板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几个面积单位?谁能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五、巩固练习:

篇6:外圆内方的面积的教案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面积

课时

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力目标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分。www.xkb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板书设计: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观察比较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常用的面积

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主题图

篇7:圆的面积教案

圆的面积是在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已有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现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圆的面积。

2、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3、根据圆的半径或者圆的直径来计算圆的面积,解决简单的有关圆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篇8:谈外圆的车削

关键词:外圆车削

车外圆是每个车工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要做一个好的车工, 就必须能够正确熟练的车好外圆, 要想把外圆车好, 就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圆的车削步骤

车外圆时, 不论粗车或精车, 一般可按下列步骤操作:

(1) 正确安装车刀和工件。

(2) 对刀启动车床, 使工件旋转, 左手摇动床鞍手轮, 右手摇动中滑板手柄, 使车刀刀尖趋近并轻轻接触工件右端待加工表面, 以此作为确定切削深度的零点位置.然后反向摇动床鞍手轮 (此时中滑板手柄不动) , 使车刀向右离开工件3~5mm, 如图1所示。

(3) 进刀摇动中滑板手柄, 使车刀横向进给, 进给的量即为切削深度, 其大小通过中滑板上刻度盘进行控制和调整 (图2)

(4) 试切削。试切削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切削深度, 保证工件的加工尺寸。车刀在进刀后, 纵向进给切削工件2毫米左右时, 纵向快速退出车刀, 如图3所示, 再停车测量。根据测量结果, 相应调整切削深度, 直至试切测量结果理想为止, 然后车去多余金属。

(5) 在车削到需要的长度时即停止走刀, 推出车刀, 然后停车 (注意不能先停车后退刀, 否则会造成车刀蹦刃) 。

二、切削用量的选择

1.切削深度 (ap) 的选择。粗车时, 加工余量较多, 这时不要求较高的表面粗糙度, 在考虑机床功率、工件和机床刚性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选择一个大的切削深度, 以减少走刀次数, 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当余量较大, 不能一次车去时, 才考虑分几刀车削。

但切削深度选的过大会引起振动, 如果超过机床和车刀的能力就会损坏车床和车刀,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也应该把第一次或头几次的切削深度选得大些, 最后留半精车和精车余量, 半精车大致为1~3mm, 精车为0.1~0.5mm。

粗车铸件和锻件时, 因为表面有较硬的表皮和型砂, 容易使车刀磨损, 所以最好先导一个角, 然后再选一个大的切削深度, 这样刀尖可以避开硬皮和型砂, 延长使用寿命。

2.进给量 (f) 的选择。切削深度选定以后, 进给量应选取大些, 但是, 进给量的大小受到机床和刀具的刚性和强度、工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限制。当进给量太大时, 可能会引起机床最薄弱零件的损坏、刀片断裂、工件弯曲、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降低等。

粗车时, 由于工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 选取进给量时, 在机床、工件、刀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些, 这样可以缩短走刀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一般为0.3~1.5mm/r。

精车时, 应考虑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所以选小些, 一般为0.1~0.3mm/r。

3.切削速度 (vc) 的选择当切削深度和进给量选好以后, 切削速度尽量取得大些。应当做到即能发挥车刀的切削能力, 又能发挥车床的潜力, 并且保证加工表面质量和降低成本。但是切削速度不是越大越好, 必须根据下列因素考虑:

(1) 车刀材料。使用硬质合金车刀可比高速钢车刀的切削速度高。

(2) 工件材料。切削强度和硬度较高的工件时, 因为产生的切削热和切削力都比较大, 车刀容易磨损, 所以切削速度应选择低些。脆性材料如铸铁, 虽然工件材料强度不高, 但是车削时形成啐状切屑, 热量集中在刀刃附近, 不宜散热, 因此, 切削速度应取小一些。

(3) 表面粗糙度。要求表面粗糙度高的工件, 为了抑制积屑瘤的产生, 用硬质合金车刀精车时, 多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 一般取Vc>80m/min;用高速钢车刀精车时, 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 一般取vc<5m/min。

(4) 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增大时, 切削时产生的热量和切削力都较大, 所以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反之切削速度适当提高。

(5) 切削液润滑。切削时加注切削液润滑可以降低切削温度, 并起润滑作用, 所以切削速度可以适当提高。

三、车外圆时的注意事项

(1) 粗车时选择切削用量, 一定要遵守选择原则, 首先考虑切削深度, 其次是进给量, 最后考虑切削速度.而精车时如果使用硬质合金车刀, 应把切削速度尽可能提高, 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因受工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限制, 一般取小些。

(2) 粗车前, 必须检查车床各部分间隙, 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充分发挥车床的有效负荷能力, 摩擦离合器和皮带也要适当调整, 以免在车削时发生闷车现象。

(3) 粗车时, 工件必须装夹牢靠 (一般应有限位支撑) , 顶尖要顶紧。车削时要随时检查, 以防止工件松动。

(4) 车削时, 必须看清图纸, 及时测量工件尺寸, 保证加工质量。

(5) 车削时, 必须及时清除切屑, 以免发生工伤事故和拉毛已加工表面, 清除切屑时必须停车进行。

(6) 发现车刀磨损时, 应及时刃磨, 否则刃口磨钝切削力增加, 会造成闷车和损坏车刀等严重后果。

四、刻度盘的使用

车削工件时, 要正确和迅速的掌握切削深度, 可以利用中滑板和小滑板上的刻度盘。使用中、小滑板刻度盘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由于丝杆和丝母之间往往存在间隙, 因此会产生空行程 (即刻度盘转动而滑板并未移动) 。使用时必须慢慢地把刻线转到所需要的格数, 如果不小心多转过几格, 绝对不能简单的直接退回几格, 必须向相反方向退回全部空行程, 再转过所需要的格数位置。

(2) 由于工件是旋转的, 所以车刀从工件表面向中心吃刀后, 切下的部分正好是切削深度的两倍。因此, 使用中滑板时要注意, 当工件测量后, 中滑板刻读盘的切入量 (切削深度) 是余量尺寸的二分之一。

小滑板的刻度盘是控制工件长度的, 小滑板刻度盘的刻度值直接表示轴向移动的距离。

五、车外圆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车外圆时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下:

1.毛坯车不到规定的尺寸

问题分析:毛坯余量不够, 工件弯曲没有校直, 工件装夹没有找正, 中心孔位置不正确。

解决方法:车削前必须检查毛坯是否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长棒料必须校直才能加工, 工件装夹后必须校正外圆和端面, 用两顶尖或一夹一顶装夹工件, 中心孔位置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2.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

问题分析:操作者粗心大意, 看错图纸或刻度盘使用不当, 车削时盲目进给, 没有进行试切削, 没有校对量具或测量不正确, 由于切削热的影响, 尺寸发生变化。

解决方法:车削前必须看清图纸尺寸要求, 正确使用刻度盘。根据余量算出切削深度, 进行试切削, 然后修正切削深度。量具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和校对零位。不能在工件温度较高时测量, 如要测量, 应先掌握工件的收缩情况, 或在车削时浇注切削液, 降低工件的温度。

3.圆柱度超差

问题分析:用一夹一顶或两顶尖装夹工件时, 后顶尖不在主轴的中心线上。用小滑板车外圆产生锥度, 是由于小滑板与主轴轴线不平行。在卡盘上装夹工件车外圆时, 产生锥度是由于车床导轨与主轴轴线不平行。工件安装悬臂较长, 车削时因切削力的影响, 前端让开产生锥度。刀具中途逐渐磨钝。

解决方法:用一夹一顶或两顶尖装夹工件时, 必须校正锥度。 调整小滑板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 调整主轴与车床导轨的平行度。尽量减少工件的伸出长度, 或另一端采用顶尖支撑。选用合适的刀具材料, 降低切削速度或加注切削液。

4.圆度超差

问题分析:车床主轴间隙大。毛坯余量不均匀, 在切削过程中切削深度发生变化。工件用两顶尖装夹时, 两顶尖孔接触不良或后顶尖顶得过松, 前顶尖跳动。

解决方法:调整主轴间隙。工件分粗、精车。顶尖的松紧程度要适当或更换新顶尖。把前顶尖圆锥面精车一刀后再安装工件。

5.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问题分析:车床刚性不足, 传动零件不平衡或主轴太松引起振动。车刀刚性不足或伸出太长引起振动。工件刚性不足引起振动。车刀几何参数不合理。切削用量选择不合理。

解决方法:消除车床刚性不足而引起的振动, 调整车床的各部间隙。增加车刀的刚性和正确安装车刀。合理选择车刀的几何参数, 用油石研磨切削刃, 提高其表面粗糙度。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六、车外圆的安全技术

1.工件、刀具必须装夹牢固, 工件如在两顶尖间安装时, 必须注意工件是否顶牢, 顶尖有否磨损。否则在切削力的作用下, 工件会飞出发生事故。

2.工件装夹好后, 必须注意把卡盘扳手取下后才能开车, 否则一开车扳手会飞出发生事故。

3.车削时如产生带状切屑, 不能用手去折断, 必须停车, 用铁钩把切屑拉断。同时必须从新刃磨车刀的断屑槽、改变车刀的角度或采取加大进给量降低切削速度等断屑措施, 使切屑自动折断。

篇9:外圆内方的宋奥磊

当“断裂”和“重生”这样充满力量感的字眼儿,从他嘴中坚定地说出时,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削瘦的中年人。“外圆内方”,在我的头脑中迅速闪过……

汽车设计师,一直以来是我最愿意采访的对象,这些业界的灵魂,天赋秉义,个性十足,套用戏剧里的一句行话,那真是“各个有戏”。

采访的多了,便也咂摸出一些味道。中国有句俗语,叫“字如其人”。对于汽车设计师而言,我觉得同样适用。有什么样的设计师,就有什么样的汽车。有了飘逸的班戈(宝马前设计总监),才有了宝马车系前十年的离经叛道,有了坚持光影视觉的前田育男(马自达设计总监),才有了马自达车上流动轻灵的线条,有了目光炯炯的瓦格纳(奔驰设计总监),才有了老迈梅赛德斯家族中潇洒的新E级Coupe。

对宋奥磊的约访,颇经历了些时日。从今年上海车展的初次接触后,我便决心要对他进行一次专访。因为我确信,这位有着中法两国血统的设计师——中国标致雪铁龙设计中心的掌门人,将是影响中国未来汽车业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将直接影响标致和雪铁龙未来在中国推出的产品,而这关乎两个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

惹人注目的银发下,是一副清晰的面容,瘦削的身材与得体的黑色西服相得益彰。一打眼,宋奥磊便流露出一股地道的设计师范儿。艺术家的浪漫气质和柔弱的书生气是宋奥磊给我的第一印象,不过仅仅1个小时后,这个印象便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当“断裂”和“重生”这样充满力量感的字眼儿,从他嘴中坚定地说出时,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削瘦的中年人。“外圆内方”,在我的头脑中迅速闪过

AS:作为一名汽车设计师,您认为设计对于一款车型来说有多重要?

宋奥磊:非常重要。我们对客户的调查也显示,他们对设计的要求非常高。而在中国,汽车的设计就更重要,如果客户不能被外形吸引,接下来的试车、买车等过程就几乎不可能发生。

AS:目前雪铁龙设计的灵魂是什么?

宋奥磊:雪铁龙目前在全球的口号是“CREATIVE TECHNOLOGIE”,也就是“创新科技”。这就是我们设计的灵魂,要有超前意识让人大吃一惊,给消费者惊喜。今年日内瓦车展推出的新DS系列车型就是代表,这款法国设计的车型也将在中国推出。雪铁龙的设计与其他汽车品牌的差别也在于此,比如德国的汽车设计,在新产品的设计上很注重与之前产品的延续性,可以看作是在以往产品上不断改进、改良,这种转变比较柔和,雪铁龙更期待创新和变化,新产品的设计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与上一代产品之间关系,并不是延续性的,是断裂和重生。

AS:这样的设计风格不会丢失那些雷铁龙的忠实用户吗?

宋奥磊:对于设计的需求,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消费者的口味也有所差别,他们对于不同品牌的期求也会不同。对雪铁龙的忠实消费者或者粉丝来说,他们期待的雪铁龙汽车,就是要创新的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创意性不够,反而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AS:作为大C4毕加索的主设计师,您觉得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宋奥磊:最大的亮点是它的创新性。我们在设计这款车的时候,多座单厢车MPV这种车型已经有了大概10多年的历史。MPV的概念对于市场来说,已经很平常,没什么新意。这类车型行驶在大街上,给人的视觉冲击也越来越弱。

其实竞争车型也在更新。我和设计团队认为

要超越别人,必须要创新,这样才能做到领先一大步。而要做到创新,首先要在设计理念上超前,更新人们对这种车的认识。我们用充满活力和运动感的线条,改善了车子的视觉形象,为车主提供别人对他品味的认可。比如它的尾灯采用了一个竖立的LED灯柱。虽然现在这种设计已经被广泛接受,并被不少车型效仿,但当时是量产车中惟一这么做的。

因为这款车的视野非常好,所以还有一个View Space(全景空间)的名字。这同样来自一项大胆的创新。当时的设计师提出要用如此大面积的前风挡玻璃时,所有的供货商都拒绝提供样品。为此,我们咨询了生产公交车,卡车,甚至是直升飞机风挡玻璃的制造商+看他们能否制造这块玻璃。这块玻璃的制造难度不仅在干尺寸大,还在于横向和纵向上都有弧度,是一个双凸面。最后,圣戈班公司同意为我们试制但也不能保证一定行,并提出损耗可能会很大。但最后,因为我们的坚持,一切成为了可能。大家才最终看到现在的大C4毕加索,一辆不同以往的MPV。

AS: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汽车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中国的消费者更易接受日本厂商的设计,对此您怎么看?

宋奥磊:日本的汽车设计与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二战后的日本汽车业,采用了“走出去”的发展策略。上世纪50年代,便在海外如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市场调研和消费需求研究是他们的强项,因此设计出的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欧洲,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套路也一样,他们更愿意倾听客户的意见。相比之下,德国的厂商则刻意保持着自己的特点,不轻易改变,培养消费者喜欢一种既定风格的产品。因为中国与日本很近,所以日本车厂没在中国设立设计和研发中心。

AS:在中国设立设计中心显然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这个市场的需求,那么从组建到现在,您所了解到的中国市场对汽车设计的独特需求是什么?这个需求与其他市场相比,又有什么特点?

宋奥磊:在中国工作以后我首先了解到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不同地区不同的消费者和消费需求,不同的经济收入和道路建设,东西南北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等等,

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对投资者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例如如何建立合理的网络,运输,宣传策略等等),我也意识到一些国外或中国当地的成功品牌对该地区的消费者会起到怎样的影响。这里大部分的汽车消费者基本上是第一次购买汽车,对他们来说品牌的形象和声誉是一个极大的卖点。这也是因为对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来说,汽车还属于一种奢侈的消费品。

我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之前都会做十分全面的咨询,他们的购买决定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对汽车设计的看法上,我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口味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汽车是一种可以用来显示自己身份和成功的标志,所以他们对汽车外形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标准,了解和尊重这种标准(但不是一味地盲从)也是十分必要的。

AS:我们要多久才能买到中国设计中心设计的车子?这些车子是仅面向中国市场,还是面向垒球?

宋奥磊:雪铁龙中国设计中心是去年9月份成立的,标致是今年6月份。一般一款车从第一张草图到成车,大概需要3年时间。所以大家在明年9月份,将看到中国设计中心设计的车型,2011年推向市场。我们设计的车型,有的是针对中国。市场,还有的既针对中国市场,又面向全球市场。

AS:您能否评价一下中国汽车设计的趋势,以及未来的走向,雪铁龙又将在哪些领域有所作为?

宋奥磊:由于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全球各大知名品牌都在中国有投资),汽车的水准也相当得高(比如说生产质量),这都是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评价的重要因素。高档车在中国相对于其他地区要多得多,这也是导致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要求日趋严格的原因之一。

几个月来全球的汽车行业受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目前来说很难预测这次的危机会对汽车行业和汽车设计留下什么样的后遗症。

但是,我仍然坚信汽车设计保留着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中国。而且这个重要性很可能会加强,因为在中国我们必须通过设计来重新捕获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热情和欲望,尽管这些产品在某些国家已经走过了它们的黄金年代,不再是优先消费品。

AS:目前很多国内设计师,包括媒体都在追逐汽车设计上的“中国风格”,对此您怎么看?雪铁龙和雪铁龙未来的车型设计上,我们能看到中国风格吗?

宋奥磊:中国的设计师和西方的设计师既十分相像又截然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受到自身教育和文化上的影响。事实证明,他们有十分个性化的创作力,有时和西方的同事非常接近。

我们中心的设计师中有85%是中国人。有时与法国同事开会,他们都不相信一些草图是中国设计师完成的。因为这些设计非常西化和前卫,与国际接轨。这样的设计反倒让我担心会不适应中国市场。我现在看到一些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他们会经常说:“你已经不是中国人了。”呵呵。

您所说的“中国风格”和“中国元素”在汽车设计上还很难表现出来,因为中国汽车发展的时间还很短。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汽车设计的风格和影响都是一点一点确立起来的。中国的汽车业和汽车设计师都需要时间积累。

由于我们团队参与标致雪铁龙项目的大部分设计师都是中国人,他们的创作力必将在这些项目的作品上有所体现。经验随着时间而慢慢积累,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几年里看到属于中国当地化的汽车设计趋势慢慢显现出来。

上一篇:预备党员党校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语文听课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