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生课堂三讲三不讲

2024-04-28

贵生课堂三讲三不讲(精选5篇)

篇1:贵生课堂三讲三不讲

新城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为此,新城镇中心小学,提出了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即课堂上要给学生讲问题、讲思路与方法、讲规范;学生不看教师不讲、学生不练教师不讲、学生不议教师不讲。讲问题就是要把“问题”看作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讲问题与方法则是指讲问题的条理脉络,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讲规范是讲做题的规矩。“三不讲”强调的是看、练、议,学生不预习、不练习、不讨论,教师就不要先讲。“三讲”与“三不讲”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不讲”是“三讲”的基础和前提,“三讲”是“三不讲”的延伸和强化。学校认为:“三讲三不讲”是培育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空间还给了学生。

新城镇中心小学伊文广2012

篇2:贵生课堂三讲三不讲

“三讲三不讲”内容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三讲”里面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必须讲,还得讲好讲对讲的到位。

“三讲三不讲”基础是:学情调查。通过学情调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要再讲,否则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觉得老师唠叨;学生自己看书思考就可以解决的也没必要讲,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自学能力,就丧失了耐心看书、自己做学问的能力;与当前我校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或者对于学生无法讲清楚的知识、超越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的知识坚决不讲,否则会把学生引入误区。

“三讲三不讲”的操作方法:解放与创造。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同时反对优生独霸的课堂。但多维互动不是为了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以“高效”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各小组展示学习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需要记笔记的要做明确强调。避免学生自学的知识片面、零碎、残缺。

“三讲三不讲”的重心与关键:教学重心在“学”,关键在于“讲”。“三讲三不讲”是对传统“满堂灌”的否定与终结,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为主,学生听记“热火朝天”的课堂模式,要根据学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勤反馈和强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讲三不讲”的支柱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减少低效无效环节,一堂课分几个大的步骤,每个步骤有分那几个环节,哪些环节比较重要,哪些环节属低效无效环节,一定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增删,精心设计。尽管每位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所不同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解决重点的措施,必须省时、有力、有效。

2、必须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讨论题。

“三讲三不讲”的目标是: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培养一种优秀是思维方式,最终实现在题海中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人生舞台上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效课堂基本教学环节

第一步,学案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试用双色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围绕导学案预习、自学(独学),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

第二步,围绕困惑自主解决问题,相互学习。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解决方案,“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在暴露的问题。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教师评价反馈,学生归纳提升,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抽测反馈。

高效课堂的学案导学

学案实施: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编写“导学案”,每人完成某一单元、某一章节的编写工作,三次生成。第一次生成:主讲者,编写“导学案”。第二次生成:备课组说课,主讲者说,组员提出修改意改,不断补充完善。第三次生成:主讲者再修改,印发,交给备课组老师,以供参考使用。学案形式:

备课组长:

制作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年**月**日 标

题:******学案(或预学案、课后学案)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展示反馈 精讲点拨 当堂达标 总结提升

学案阐释:

1、情境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情景导入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一般可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因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第5-20分钟为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即在这一时段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习效率最高),而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为“思想的安顿和学科思维的转换期”,是教学效率较低的时段。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低效时段呢?这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实现高效激趣导入。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不仅要求说出或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讲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展示反馈: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千万不可看轻展示。另外,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1、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但生成空间较小的,比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

2、千万要注意展示者与参与者的互动关系。要努力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展示要形成“众人”集体参与效应,展示不是看表演,而是一窝蜂上阵。展示既“互”更“动”。

3、展示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

反馈是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4、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5、当堂达标: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6、总结提升: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适时地总结、反思、沉淀、提升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要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上的“留白”。即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从而实现思路和方法的内化。我们总结出了学生学习层面上两点理念:方法不能移植,体系自己建构。学案评价与改进

以学案导学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构建工作,在“学案导学”的评价过程中,坚持一个原则,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尤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中。做到一个前移,即评价重心前移,由花费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前移到指导学案的优化,变途中的督查为事前的指导、服务,加大对事前的控制力度,优化事前的策划和准备。

篇3:贵生课堂三讲三不讲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该讲而开讲的地方太多了, 多到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难怪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也会厌烦地说:“我们老师就爱叨叨, 一道题讲8遍!”这类学生学习不好, 题目不会做, 教师多讲几遍, 为什么他们还会反感呢?一方面,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另一方面, 教师的讲解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这就叫“吃力不讨好”, 这也是“教师不知讲了多少遍, 考试考到了原题学生还不会”的原因。可见, 对于“讲”, 教师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下面举例说明。

在一个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课堂上, 授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说:“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由此我联想到第一次鸦片战争, 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 为什么英国当年要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前面所学到的内容, 有同学知道吗?想不起来, 有没有?会的同学请举手, 有的同学很犹豫。好, 请这位同学吧, 你来!”问这个问题老师用了一百多个字、近半分钟的时间。事实上, 这是仅用17个字、6秒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却用了26秒钟来啰啰嗦嗦, 反而对学生的思考造成了干扰。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管住自己的嘴呢?

首先, 教师要明确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好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 讲了仍不会的课堂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以及学生讲不透的问题点。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 拒绝教师话语霸权。

其次, 要把握讲的时机。要讲在学生合作学习后仍感困惑时, 讲在学生体验肤浅时, 讲在学生探究卡壳时, 讲在学生走不出误区时, 讲在学生背景材料匮乏时, 讲在学生认知模糊时。

教师语言的精辟、生动、形象、概括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 千万不能陶醉于“千言万语”之中, 要经常反思一下, 自己有多少话能说在学生的心坎上。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 谈谈在习题讲评时哪些情况下不讲、哪些情况下开讲, 如何讲到点子上, 并将其概括为“三讲三不讲”原则。

一、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讲学生理解不透、审题不清的

目前我们高二年级的自编练习中每讲一般有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如果每题都讲, 一节课时间可能不够, 还会把学生讲睡了, 使学生听烦了。怎么办呢?就要有选择地讲。

比如必修一第13讲的练习, 经过统计发现, 选择题错误率在50%以上的有第4、6、8、9、12题, 那就讲评这5题, 并且在讲评过程中点明每题的解题关键、特色。以下举例说明。

第4题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

C.洛阳风俗不禁街, 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 于利竞锥刀

本题答案应为“C”, 学生选“A”或“B”都有, 这应与其文言文水平欠缺有关。“坊市制度”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为了简化讲解过程, 我首先提醒学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学生指出是“开始被打破”。我接着问:“坊市制度”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准确, 我强调其主要特征是“时间空间限制”。而“C”项“洛阳风俗不禁街, 骑马夜归香满怀”反映了夜市的繁荣, 表明突破了时间限制, 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A”反映了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 “B”说的是草市, “D”反映政府对市的严格, 故选“C”。

再以非选择题第13题为例。第一、第二问学生回答得较好, 不需讲;第三问回答得较差, 需讲。

材料3明清时期,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 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 有的多达数万人。

问题:根据材料3,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这是材料题的一种典型问法, 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也是学生的难点, 不少学生或者照抄材料, 或者照搬课本知识, 总之, 回答得不全面或语言不精练。

为了引导学生审清题意、举一反三, 我是这样处理的:分别请高二 (3) 班的学生甲 (上课走神) 、高二 (4) 班的学生乙 (该问回答差) 读题, 并分析答案来源 (是材料还是所学知识) , 并指出应如何作答。学生回答后, 教师稍加强调, “材料与相关知识结合”, 并尽量用学科语言概括。

二、学生自己能掌握的不讲, 讲学生讲不透的问题

目前高二文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 每次做完练习都有不下10名学生找我面批。根据这种情况, 讲评练习时, 我借助已经面批的学生来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必修一第12讲第4题学生回答的准确率只有30%。

第4题《庄子·让王》:“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1)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2) 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3)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3) (4)

解答组合式选择题历来是学生的难点, 学生经常因一两个备选项纠结不清而导致误下判断。比如本题选“A”的学生就很多。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生活, 容易将一些生活常识相混淆。在高二 (3) 班我请学生丙、高二 (4) 班请学生丁 (已找我面批) 讲解此题。丙说“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是指人们按时“劳作”, 生产、生活有规律。但生活有规律, 是否就是“富裕”?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一定。”“‘既然不一定’选 (2) 是否妥当?”“不妥当。”教师一边听一边观察学生的表情, 待对话结束后再次问道:“听明白了?”学生答:“听明白了。”既然听懂了, 我就没有必要再重复。

当然, 也有的问题学生知道了但讲不明白, 那就再请别的学生讲。如果还讲不清, 最后则由教师讲。

例如2011年安徽文综卷第15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 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 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此题理论性强, 有些学生虽然已经找我面批但仍难讲清, 我就多花时间重点讲。

这时教师的讲解不仅能解惑, 还可上升到理性阶段,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又会使学生更信服教师。

让学生讲,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 树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同时也可对面批效果进行检验。要尽量避免出现表面问问题闹哄哄, 过后学生仍然一知半解、糊里糊涂的局面。

三、讲了仍不会的课堂不讲, 课下看对象分步讲

俗话说, 文史不分家。历史试题特别是中国古代史试题的材料, 经常出现难懂的文言文, 不少学生对此感到非常头痛, 历史教师应针对历史学科试题的特色积极寻找答题良策。本学期第二次月考中的第7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7题中日甲午战争时, 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鸿章愤怒地说:“总理度支 (户部) , 平时请款辗驳诘, 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 台谏参我贪婪, 我再哓哓不已, 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在课堂上我简单讲解了“我再哓哓不已”的含义, 并指出本题的关键词句为“政府疑我跋扈, 台谏参我贪婪”,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大部分学生表示已经听懂。下课后, 个别学生愁眉苦脸地找到我, 表示自己不懂题干的意思。我首先将题干进行翻译, 然后耐心地指出, 语文材料阅读题与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要求及解法都不同。语文题中的字、词、句、音都有可能是考查的对象, 超出所学知识的则会有注解。而历史题要求不同, 只需要解读关键词句。我想借机考查学生上课是否听讲, 于是问:“本题中的关键词句是什么?”学生回答“政府疑我跋扈, 台谏参我贪婪”。接着, 我鼓励学生说“很好, 上课用心了”, 并说不用发愁, 解答本题把握这一句就足够了。

同时, 我告诉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特别需要平时积累, 不可能一蹴而就;借此机会查找自己不清楚的“哓哓不已”就能掌握其含义;自己动手查资料并真正理解的知识, 比依赖老师讲解获得的效果更好。学生高高兴兴地走了, 后来还告诉我这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在教学中绕过非重点而又难缠的问题, 可以节省教师的讲解时间, 又告诉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何乐而不为呢?

篇4:复习课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重点——构成学科主干的知识点、高考频繁出现的考点。

难点——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会反复出现。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

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 “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评讲课要坚持做到四条

第一,试卷要全批全改,教师做好差错记录,错因分析,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一,题目要有选择地讲,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差错率较高的题目,才列入评讲内容;

第三,要重视归纳总结,不就事论事,而是举一反三,重点总结解决此类题型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

第四,要进行变式训练,评讲课后,经过变换条件,改变角度,使原题变形后,进行评后练习,以达到真正弄懂问题,巩固知识的目的。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所谓主干知识,学科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知识。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整理、挖掘,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还要进行系统梳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在此基础上,再来选择典型的例题,探讨考查的方式、设问的角度、答题的要点。然后筛选若干道题目进行巩固、训练。

篇5:2008年三讲三不讲总结报告

为深入贯彻袍江新区<<关于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镇党委的部署要求,在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一次以“讲主观不讲客观、讲方法不讲困难、讲实绩不讲形式”为主题的“三讲三不讲”专题教育,确定6月份为主题教育月。根据活动内容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小结如下:

一是作为一名联村干部,我认真学习了“三讲三不讲”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先对这次活动的内容进行了了解和认识,我觉得学习三讲三不讲就是要提高认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干实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搞好内部团结,遇事不推诿,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缺点,要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工作中要注意方法,要实干、巧干相结合,重实际,轻理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和中心工作。

二是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取得农民朋友信赖的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充分利用“三讲三不讲”主题教育这个载体,在村两委会成员中宣传“三讲三不讲”的主题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做为一名联村干部,我们不是一个邮递员,凡是要送到村里的文件我都要先仔细阅读,学习文件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送文件、通知,对于要求交的表格及时督办,安时收交。工作从实际出发,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老百姓对于路况不好,反映强烈。后与村干部商量好,马上对袍渎居横河,从魏龙桥到药遍台门,有30公尺的路进行了修理,老百姓也比较满意。

三是要切实关注弱势群体,对村级集体低收入的农户进行仔

细摸排调查,把上级政策及时传达给他们,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如有对政策上的不解之处,做到耐心讲解疏导。

最后要处理好同村干部的关系。协调好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搞好团结,不能搞帮派。在这时,农村指导员就像是一支润滑剂,在村委与村支部之间不能偏听或偏帮一方,这在许多农村是有先例的。如果村里搞不好团结,整天张家长李家短的,甚至大打出手,整个村子都乱哄哄的,无法开展工作。放下驻村指导员的架子,有事多和村干部商量,发挥所长,帮村干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帮文书在电脑里输入资料,利用电脑等知识,为他们播放或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调整,利用下村的时候,主动帮他们带一些要上交的表格等等。一些事情下来,村干部们就会信任你。

总之,农村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非常有意义,能深入农村第一线,向基层群众学习,了解农村现状,能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机会非常难得,这份经验和收获将使自己受益终身,为今后更好的农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我觉得做的还是不好,处事不够妥当,业务知识有待提高,离标准相差甚远。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老同志学习工作方式和经验,和同事们多讨论业务知识,再接再励,努力工作,力争做的更好。

袁伟立

上一篇:旅行社计调操作技巧下一篇:2023届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及进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