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井小学“三月风”黑板报评比活动

2024-04-11

樟井小学“三月风”黑板报评比活动(共3篇)

篇1:樟井小学“三月风”黑板报评比活动

樟井小学“三月风”黑板报评比活动

3月8日,樟井小学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期黑板报评比活动。因为三月份节日比较多,所以本期板报的主题内容较广,允许各班自由选择主题。

本次活动各班师生高度重视,一起行动,他们精心选材,细心编排,各施其技、各展其能,从版头设计、文字排版、色彩搭配等都体现出师生办报水平的不断提高,创设了师生合作的良好氛围。主题各式各样,有“学雷锋,树新风”,有“植树节、三八妇女节”等等。

本次活动的评比小组由各班宣传委员、艺术科组老师和学校行政组成,对全校各班级的板报进行了认真评比。

此次板报的设计出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排版、书写和绘画等综合能力,又让学生从中了解了各种节日的知识和丰富内涵;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美化了班级和校园,且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篇2:樟井小学“三月风”黑板报评比活动

平塘县鼠场小学 2016年第33期 2016年9月30日

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迎来了第六十七个国庆节,鼠场小学为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9月30日开展了,“迎国庆”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本次活动,各班积极参与,以黑板报为阵地,图文并茂地展现了

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祖国我想对您说等等。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组织了各班教师对各班黑板报进行了全面检查评比。从中评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三名,并颁发奖状,取得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

篇3:樟井小学“三月风”黑板报评比活动

一、电子板报的定义及属性

《2014年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指出:“电子板报是指运用文字、绘画、图形、图像等素材和相应的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纸及墙报作品。”[1]其结构与印刷出来的报纸以及教室内的墙报等基本相同,也由报刊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导读栏等要素组成。其属性特征如下:

1. 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体现在作品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能科学、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内容切合作者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文字内容通顺;无错别字和繁体字,作品的语音应采用普通话(特殊需要除外);所有非原创素材(含音乐)及内容应注明来源和出处。

2. 创新性:体现在作品主题和表达形式新颖;内容创作注重原创性;构思巧妙、创意独特;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3. 艺术性:体现在作品反映出作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版面设计简洁、明快,图文并茂,前后风格协调一致;报头及版面的设计突出主题。

4. 技术性:体现在作品选用制作软件和表现技巧恰当;技术运用准确、适当、便于阅读;结构清晰,导航和链接无误。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电子板报的创作时,要有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该项目的定义及属性特征。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Power Point等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和复杂图文排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电子板报参赛作品存在问题分析

分析广东省近两年学生提交的电子板报作品,创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作品形态不符合要求

送审电子板报作品中有近20% 的作品是一种资料的堆砌,缺乏生活中的原创素材及创作者自己鲜明的思想,原创成分所占比例很低,根本达不到60% 的原创成分的要求。

(二)作品主题不鲜明

虽然电子板报送审的作品选题比较丰富,但是很多作品选题没有创新,且没有留意《指南》中的要求“内容应反映班级或校园生活”,切入的角度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选材不恰当,使得作品主题不鲜明,有的甚至偏离了主题。

(三)作品内容缺乏深度

单从形式来说,很多电子板报作品,达到了本身的创新高度,版面美观有创意,创作者的构思、排版技巧吸引着读者走进作品,但读完作品再去试着寻找文本的主题深度或现实意义时,才发现作品的内容流于表面性,缺失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仅是主题内容浅层的展示,并没有思想深度的提升,感觉作品内容就是素材的堆砌,缺乏思想深度与内涵,从而使作品的“可读性”大打折扣。

(四)作品电子属性不足

纸制报纸和常规墙报作品制作时,受空间和工具的限制,有些效果和内容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而电子板报中的视频、音频、动画等电子要素,是纸制报纸和常规墙报作品不可能具备的,这也正是电子板报的优势所在,它们的存在会使得作品更生动形象,更吸引读者。但近年来我省的电子板报作品在这方面却有所忽略,很多作品没有音频、视频或动画,而有的又往往背景音乐无法控制,视频杂音太多,声音不清晰,画面不清晰、不流畅,没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五)作品制作欠锤炼

大多作品创作时往往不注重细节的雕琢,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如:作品的整体风格不一致;作品中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时常出现;文字排版不规范,文字修饰欠妥当;无热字,导航不清晰,有无效链接;版面设计不美观;图片点击放大没有提示语;放大的图片没有文字说明、其页面的风格与作品整体风格不相符等等,这些毛病虽小,但有碍阅读,严重影响了作品的整体质量。

三、电子板报的创作技巧

电子板报的制作流程通常包括:确定主题、收集素材、设计版式、制作作品、保存作品以及发布作品等环节。

( 一 ) 提炼作品主题:贴近生活、凝练突出

主题是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根据一定的写作内容及写作目的而构思、确立的意旨,是创作者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作品主题是否深刻有意义,创作者除了要有充足的生活积累、敏锐的观察力外,还要有正确的立场、先进的世界观和一定的思想修养。因此指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思想高峰认识社会,提炼积极的、有意义的主题。

作品的主题是决定作品思想的深浅、倾向的偏正和社会意义大小等方面的主要因素。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平时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树立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良好意识,并善于从学生的多个主题中及时发现好的主题,加以引导。而好的主题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作品的主题要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从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出发,这一原则是首要的。无论作品制作如何精美、内容如何图文并茂,只要作品主题有偏差,都将是失败的作品。而优秀的作品都有好的主题:积极、健康、鲜明,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促进中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态度与方法的形成。

例如作品《锄禾报》,主要围绕学校开展的“光盘活动”去展开,表达一粥一饭 , 当思来之不易的思想,告诉孩子们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作品主题鲜明,内容健康。

其二,作品的主题要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指南》规定电子板报作品的内容应“反映班级或校园生活”,那么作品选题就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以是孩子的亲身经历以及学习、成长过程,也可以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容等等。只有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才有体会,才有真情实感,学生才有兴趣去认真创作作品,不断追求优化作品,做出精品。

例如作品《陶笛乐园》,选题就来源于学校新开设的一门陶笛课,并且作品所有的题材都是围绕“陶笛”而展开的。作品再现了孩子们从对陶笛一无所知到能熟练吹奏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很多有趣的实践活动,体现了孩子们由怕学到乐学,到越来越喜欢这个方便灵巧的小乐器,到都会吹奏陶笛的喜悦心情。作品中的文章、图片处理、视频、采访内容以及设计等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的,他们希望能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认识并喜爱他们心爱的“陶笛”,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一些音乐艺术氛围。主题积极、健康、鲜明。

所以,确定主题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下头脑风暴,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自己最熟悉的,最让自己感动的,自己最想做的,自己最擅长的。总之,要让学生紧密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放飞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从小处入手,从他们熟悉的学习生活入手,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事去做,从中挖掘创新主题,创作出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电子板报作品。

其三,作品的主题要突出学生个性特点,富有创意。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也会因为作者的感受和写作能力的不同而制作出完全不同的作品。而同样的题材,取材是否新颖、有个性,学生有时比教师更具有独特的眼光,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捕捉瞬间的信息,引导学生提炼出突出学生特点、有鲜明个性、有创意的主题,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题,脚踏实地,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力求原创,使作品新颖别致,做出自己的个性来。

例如作品《快乐 ? 校园科技》和《科技节》都是以“校园科技”为主题的作品。《快乐 ? 校园科技》重在对校园科技的情况做出详实报道,突出学校的“科技”特色,海模、空模、车模各个训练队的训练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他的如社会调查小组、综合实践小组等都积极地参与每一个项目,小发明小制作也层出不穷。而《科技节》用黑板报的形式制作,体现的是学校第八届科技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小作者把与伙伴们、老师、爸爸妈妈一起探究科技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感受到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科技的气息,领略到科技的魅力。两个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原汁原味地诠释了校园科技活动的多彩与魅力,各领风骚,富有创意。

(二)构建作品框架:结构严谨、构思巧妙

主题确定后,要引导学生紧扣主题进行多维度思考,深入挖掘,多角度进行剖析 , 分析此主题可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并根据其中逻辑关系来构建作品主体框架,精心安排作品的结构,确定制作主题风格。这是整个制作的核心也是基础,首先要找准自己为什么制作电子板报,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这些都需要在之后的制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和运用。

为了艺术地表现和突出作品主题,可以有意打破事物本身的自然结构,从艺术处理的角度重新组合排列,确定作品内容的先后顺序、发展线索,调整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斟酌具体内容的详略搭配。主题的贯穿和制约,使作品的结构严谨、自然、完整而和谐。所以,在构建作品框架时既要精严细密、无懈可击,又要顺理成章,合符事物本身的逻辑。

例如作品《千年水乡活古石》,通过学生的实地探索,挖掘隐藏在乡村里数千年的古石,做实验、制作标本等研究石头的成分,由石之构成到石之精神,一层一层地剥开水乡美之原因,探讨水乡之美在于水、桥、道路之特色,体现乡村的美丽所在,杏坛文化,延绵不断。根据主题,小作者确定该作品的制作主题风格和整体框架,从“石”之寻、石之文化、析“石”记、“石”之有理、小石头日记五个方面来阐述主题,一气呵成,艺术性地表现和突出了作品主题。作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

(三)精选作品素材:深入开掘、突出主题

外在形式的独到依然不能铸就作品的整体成功,因此,作品内容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音频、视频都应围绕主题选材,从不同角度突出主题。主题就决定了材料的用弃详略,与主题无关,再好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因此,应根据作品主体框架,精心收集文字、图片、音像等素材,分条列述,努力寻找其中的信息点来确定作品内容框架。

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紧扣主题进行深度思考,用心组织材料,深入论述,力求多方面把主题分析清晰透彻。并且,创作过程中要注意资料来源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作品《千年水乡活古石》中的“石之文化”模块,选取了《石之起源》、《石之作用》、《逢简水乡石桥历史悠久》、《发现生活中的美石》等文章,辅之以相关视频、图片,小作者围绕该模块主题深入开掘,多角度、多维度深刻地展现了“石之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四)设计作品版式:合理呈现、服务主题

版式是表达编排者意图的语言和手段,是形成板报风格和特色的重要因素。设计作品版式,即构思文字图片等各项内容的摆放形式,力求服务于主题,合理呈现内容。版式设计要活泼、大方、静中有变,要清晰、明快,不能只追求形式而不符合视觉规律。底色力戒大红大绿,要尽可能淡、雅、浅,与文字的颜色要形成较大反差,颜色不能深于文字,不能影响文字阅读。内容文字不要用重影和重叠字,要注意照片和插图不超过页面的20%。

例如作品《六二班报》,为了展示一个富有魅力的班集体,小作者通过合理选取文本、图片呈现作品内容的同时,更用简约而巧妙的简笔画设计,富有创意地呈现了同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涩”,该设计活泼、大方、清晰、明快,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灵魂,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五)提升作品创意:独特新颖、富有个性

创意,也就是新的见解和意境。作品的创新应是全方位创新,其创作过程中可以全程融合创新,使得作品选题新,版式、风格有个性,思维逻辑强。具体体现在:

选题新:努力挖掘新的选题;

立意新:有创新性的见解和意境;

结构新:结构方式与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相符,体现自己的独特创意;

视角新:凸显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

选材精:注重原创,为鲜明地表现主题服务;

表现手法新:努力探索新的表现技术,新的表达手法,使页面设计突出主题,意境深远。

例如作品《自己上学的路上》,由热门话题“中国式接送”引发坚持自己上学,不用爸妈接送的事实,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加入到自己上学的队伍中来!作品内容原创,媒体资源丰富,画面美观,创意独特,采用iebook软件制作,充分展示了电子板报的优势。如:生动形象的翻页功能、丰富的图片展示形式、文字自动滚动功能等等。

(六)精心美化作品:要素齐全、精雕细琢

作品主体部分完成后,应认真对作品进行综合调整,注意细节的完美,精雕细琢,对文字、标题、图片、形状、音频、视频等多种要素进行调整修改,丰富版面细节,合理处理色调,使版面设计突出主题,整体风格一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力求使作品“美丽而不花哨,朴实而不单调,时尚而不轻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例如作品《千年水乡活古石》,该作品选题好、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但修改前内容欠深度,板块划分欠科学,视频没有嵌入到作品中,存在文字排版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通过多次修改锤炼,作品板报的要素更为合理;调整、填充、修改后的内容使得作品逻辑性更强、内容更丰富;音频、视频的运用更准确、贴切;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图文并茂,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洋溢着学生青春的气息,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四、结束语

上一篇:游四方山作文下一篇:大森林里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