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2024-04-25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4篇)

篇1: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观摩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我有幸观摩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此次活动有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我,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庞艳丽老师在《纸船和风筝》这课中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她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庞老师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这样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庞老师抓住这两个音同义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庞老师小结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第二,教师底蕴深、素质好。这次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站在讲台上激情四射的表现力。例如《称赞》这节课,除了教师对这节课的设计上有独特见解之外,留给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王华静老师优美生

动的语言。四十分钟过去了,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同时在每节课上都能看出,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对教学重难点的机智突破,对学生回答的巧妙评价,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又扎实,真正成为师生和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例如高年级的《慈母情深》这课,先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母亲挣钱不容易,然后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再体会、再读。学习中还穿插着默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等,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总之,这次的听课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老师自身应具备的高素质,这对于课堂教学极其重要,也可以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 生涯,洗尽铅华始见金。

2011年10月16日

篇2: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狮寨镇中心小学

全丽清

阳春三月,2014年梧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于3月27日至28日在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举行。我非常荣幸成为观摩者观看,学习了比赛和点评的整个过程。参赛者的魅力、对课堂的把握,对课文的分析体会让我感触良多。

回顾比赛历程,此次活动有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彩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我,无疑也是醒醐灌顶。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第一次如此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课堂的问题,更明白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这次的优质课比赛的整体情况来看,我觉得有许多突出之处值得学习和借鉴。下面就说说我的体会:

第一,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葡萄沟》这一课,参赛者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老师以猜字谜的形式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这很适合低年段的教学,老师还注意到了纠正学生读音,形近字的区分,“密、蜜”,一个是葡萄叶子很茂密,一个是葡萄的味道甜蜜。老师抓住这两个形近字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借机引导。在《画家与牧童》一课教学生字时,老师采用齐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游戏中读,写字练习;这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就很容易引起他们 对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第二,教师底蕴深、素质好,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美,提升审美能力。这次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课堂上激情四射的表现力。《“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老师用自己的朗诵让学生感受王熙凤各种的性格特点,《乡下人家》老师用自己的朗诵带着学生去看乡下的美丽景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老师用视频和画面让学生体会德国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境,《生命 生命》老师先让学生听心跳的声音导入课题,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晏子使楚》老师以读帯讲,读品悟,让学生感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以及晏子的巧妙回答。在每一节课上都能看出,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以及老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机智突破,对学生回答的巧妙评价,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又扎实,真正成为师生和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

第三,追求语文的实效性。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听说的语文课要凸现实效性。在评课中,周颖老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各年段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课时目标要明确,点面结合,取舍适度。课堂上应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心中要装八个字: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莫飞老师也说到:“老师对教材理解要透彻,明白教什么?要先学后道相信学生有自学 的能力。”语文,应该让学生用看的、用想的、用听的方法营造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享受,在享受中学到知识。比如:《七颗钻石》这课,先让学生观看大地干裂、树木干枯动物焦渴的图片体会水的可贵,然后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再体会,再读。学习中还穿插着默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等,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恰当的运用课堂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就像一位魔术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拯救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这些参赛教师在课堂中总能恰如其分的评价孩子们:“有进步!” “能读得再深情点吗?” “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 而不是一味的说“你真棒!” 让我们从中领悟到要不断的锤炼自己的语言,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

篇3: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二十五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具体统计如下:田径有五节,占20%,其中跑1节、跳跃4节;基本体操有11节,占44%,其中跳短绳1节、技巧10节;韵律有2节,占8%,其中韵律操1节、牛仔舞1节;民族传统有5节,占20%,其中扭扁担1节、毽子1节、玩陀螺1节、竹铃球1节、武术1节;球类有2节,占8%,其中小篮球1节、小足球1节。由此可见,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比例较大,教师们更愿意呈现组织形式相对容易、教法相对多样,教学效果相对明显且易出彩的基本体操内容;可喜的是有部分教师将本地区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进行创编,有机地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传承了民族体育文化,推进了民间文体活动的发展。

二、教学策略运用的特色与亮点

1. 把握运动技能主线,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麻城师范附属小学周培老师执教的《前滚翻》一课中,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教材内容,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模仿球的形状,感受团身的动作,运用“篮球高人、篮球矮人”的游戏练习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团身抱紧成球的动作概念,运用“低头看天”的游戏,让学生在团身成球状的同时主动低头含胸,再通过在小垫子上贴标记,引导学生身体依次着垫进行前滚翻练习,如此巧妙自然、趣味横生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轻松地掌握了技术动作,运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2. 丰富教法学法指导,分解教学重难点

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大胆创新,采用了针对性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丰富多样的教法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区实验小学吴国敏老师执教的水平三(五年级)《脚内侧射门》一课组织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具体化。采取从单圈上一人模仿练习——双圈的二人一组练习——四人小组合作练习等组织形式,灵活运用指导、点拨、纠正、提示等方法进行教学,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采用小垫子辅助练习,帮助学生完成击球时两脚成90度的动作难点,达到脚内侧触球的目的;“网袋球”和小体操垫的新颖组合,也帮助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时效性强。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喻威老师执教的《跨越式跳高》一课,其教学重点是“两腿依次过杆”。教师先引导学生两腿依次跨过地上的小球,然后再跨过弹起的小球,如此一个精巧的设计,让学生利用球的弹力帮助,两腿依次快速过杆,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3. 运用游戏教学形式,激发运动兴趣

例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多个游戏贯穿课堂,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很快的掌握技术动作。开始部分的“高人矮人”、“抢占高地”等小游戏很快就吸引住了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绪油然而生;游戏“老狼几点钟”的设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身体关节的专门练习,“抬头看天,低头看天”的调节小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初步形成了动作意识;“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的练习让学生感受身体部位的着垫顺序;游戏“蚂蚁搬家”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引导提升的内容,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熟练驾驭课堂

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区实验小学吴国敏老师执教的水平三(五年级)《脚内侧射门》一一课中,教师示范动作时变化不同角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关注学情,运用判断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学生展示、及时纠错等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与建议

1. 部分课的教学中过于追求动作技术的细节,以致重点不够突出

建议:在教学中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解决重难点,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技术动作。例如:《肩肘倒立》一课的教学中,从复习到进入新授教材,过于注重动作的每一细节,导致在解决重难点时,时间和方法上很模糊,使学生完成动作不到位。

2. 基本部分搭配的游戏教学形式方法过于单一;教学中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搭配的游戏教材目标不明确

建议:在设计搭配游戏教材时要目标明确,使其更好的完善教学内容。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利用36分钟解决团身紧的动作要领,完成前滚翻的教学任务,却只用2~4分钟做游戏,组织匆忙也无效果,感觉游戏很多余,没有很好起到辅助主教材的目的。

3. 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怎么学,教与学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篇4: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不同于翻转课堂一般意义上的微课,考虑到当前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们将本次评比的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灵活、合理地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集合。还特别要求:制作成型的微课须可嵌入教学活动中,可用于课堂教学、网上学习或两者融合的混合式学习中。

整个评比活动共选出80余个微课参评,选择的内容丰富多样:拼音、识字、写字、朗读、阅读、习作;知识、技能;课内、课外等均有。形式上有解说型,也有互动型。特别是优胜作品,体现出选点精巧、设计新颖、重点突出、兼顾情趣等特点。

当然,因为是雏莺试啼,问题必然存在。后续研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凸显价值。要考虑微课的必要性,如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常规手段,如PPT、实物展示等方式完全可以达成目标的,就不一定有必要制作成微课(用于补课或课后复习等的除外)。

2.指向明晰。内容选择、目标定位等一定要符合学生特点,兼顾适用时机。适用年级要清晰,目标定位避免偏高或过低;内容应精要,避免课前预热、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糅杂不清。

3.形式新颖。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增强情趣性、互动性,避免单一解说形式(但不提倡过于花哨)。

4.时长简短。微课播放总体上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特别是适用于课中学习的微课,从一节课40分钟考虑,微课更要短小精悍。如低年级写字指导微课最多不能超过3分钟,因为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笔练习时间。

5.细节精致。微课光线、声音、图像质量等都要尽可能精致,避免出现其他干扰因素。个人专长有限,则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友情配音、示范、作图等。

篇5: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本次活动首先采用“优质课评选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校共有四名教师参加本次“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参赛的8节课都是选手经过精心准备的,凝聚着参赛教师和辅导人员智慧和汗水的较高质量的课,这8节课更贴近课改目标,更与常态教学吻合,更具操作性,达到了“以活动带动校内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

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教师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朗读语言、板书都比较规范、精炼,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

2.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把握得比较到位。教师不仅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还能站在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温芳老师,对文本读得细而透,切入点找得巧妙。

3.问题设计注意变换与整合,做得比较到位的有曾玲老师。

4.教师重视学法指导,能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形成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合理的疏导与评价。

5.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适时地进行写作指导。随文练说写已不少见,且有用得恰当而有新意。

6.注重语言训练和积累。教师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凭借语言文字、重点句段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努力引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体验、感悟作品表达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

二、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1.有的课堂问题缺少整合。

篇6: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课堂质量”为主旨的全员听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高校长高度重视,教务处做了周密安排,全体教师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显示了很高的教研热情,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了“以活动带动区内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教师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朗读语言、板书都比较规范、精炼,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

2.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把握得比较到位。教师不仅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还能站在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毕海英老师,对文本读得细而透,切入点找得巧妙。

3.问题设计注意变换与整合,做得比较到位的有李晓琴老师。

4.教师重视学法指导,能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形成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合理的疏导与评价。

5.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适时地进行写作指导。随文练说写已不少见,且有用得恰当而有新意。

6.注重语言训练和积累。教师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凭借语言文字、重点句段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努力引领学生通过各种形 式的读来理解、体验、感悟作品表达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

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1.有的课堂问题缺少整合。

2.有的课堂略读课文的特点没得到体现,使略读课文等同了讲读课文。

篇7: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为促进我县小学语文教师备课、研课水平,1月2日——5日举行了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活动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进研究,以活动带动区域内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次活动首次采用“评选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单位教研员根据分组(西南线、东北线)担任流动评委,在每片举行时,各片选派教师参加了观摩与研讨,并提交课堂教学听课评价,以促进交流,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B组共有二十五名教师参赛,参赛的25节课都是选手经过的精心准备,凝聚着参赛教师和辅导人员智慧和汗水的高质量的课。参赛课涉及讲读课文、略读课文、文言文、古诗、识字等,本次参赛课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不再是单一的阅读教学,涉及的面广了,与课改追求的目标更贴接近了,与常态的教学更吻合了,可操作性更强了,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一、值得学习的地方

1、绝大多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内容的研究有深度。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比较深刻。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文本读得细而透,切入点找得更巧妙了,在课的设计上,能做到直奔中心、新颖、有创意、有突破。如《菜园里》的教学设计精巧有趣,符合儿童特点。儿歌导入引起兴趣,运用生字卡片,多媒体图片,做游戏等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2、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灵活,不惟策略。教师大多数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运用教学策略时不照搬照抄,而是创新使用,学生的主动质疑、自主探究,课堂中学生形成问题处理恰当。如预习探究和合作交流两环节在教学时教师有机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也是结合到位。从而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注重语言训练。教师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发挥学生想象,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课上得更有层次了,大多数教师都有引导学生多读、品读感悟体验的意识,努力引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理解、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情感提升来自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思想内涵的把握。教师的引导步步深

入,层层推进,可以说是“实”字当头。如在文言文《伯牙绝弦》教学中,对文言文学习以学生的读为主,读中感悟,循序渐进。让生抓住文言文中要点体会体验,从而训练了语言,从而达成目标。

4、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以往的比赛关注的是过程和形式,现在更关注内容的独特解读,更关注学生收获的是什么和他们喜欢参与的程度。教师不仅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还能站在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评价。上课老师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有所加强。

5、参赛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选手更显成熟,上课的所有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可以说,每个老师的板书都是规范、精炼的。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具有亲和力。以往有个别老师,只会演课,自己不会教课,让人看到的是粗浅的一面。本次参赛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年级特点,课型特点,能较好地把握课堂的生成点,体现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6、较好的利用教育资源。绝大多数老师能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比较熟练,课件制作合理有效,教学手段运用适时,有效。运用实物以及丰富的图片,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加深学生对文本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7、重视对文本的拓展和语言的积累。多数教师具有大语文意识,在课前交流、巩固延伸和拓展学习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外积累,重视方法的指导,重视课外的拓展与延伸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本次活动也带给了我一些思考。

1、有的课堂问题缺少整合。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

2、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看问题的发现是教师发现的还是学生发现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发现代替学生的发现,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3、有的老师过于强势。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比较多,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出现在相当多的课上。其严重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越强势,学生越没有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这样做,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新的思维。

4、略读课文的特点没得到体现。个别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等同了讲读课文。再是不同年段,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都应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5、要全面关注学生。有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把所有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转给了部分优等生回答,只是为了加快课堂节奏,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不利。

篇8: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1 抓住“兴奋点”, 巧设导语, 引学生入“境”, 迈开优化课堂结构的第一步

参与优质课评比的老师都会在导语上费尽心思, 因为这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必要前提。导语又称“开场白”, 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个好的导语设计, 可引人入胜, 为授课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课文的方法有很多:成语、故事引入法、谜语引入法、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法等等。只要老师在导入时能感染学生情绪, 增强学生兴奋,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都可以说是好的导语, 是一节成功课的好的开端。

如教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这一课时, 我考虑到, 作者史铁生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 特别是身残以后对他的打击特别大, 他相到了死, 他想用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那荒芜并不衰败的地坛景色与那真诚的母爱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史铁生最终没有被命运击倒。他成了一名小说家。这个身残志坚的人物, 让我想到了一个人物:贝多芬, 两个有着相似点。于是在上课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音乐, 然后你们再考虑一下这是谁的曲目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通过音乐渲染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屈精神, 让学生在强劲有力的音符中, 感受主人公顽强的品质。让学生回答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后再请学生讲一讲贝多芬的命运:他是一个身残志坚在音乐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人。那么, 请同学想一想古今中外还有哪些命运坎坷, 身残志坚的人:司马迁、海伦凯勒……史铁生。从同学熟悉的贝多芬到史铁生, 这导入是非常自然的, 然而又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选准“切入点”, 让学生直接参与, 自主学习, 是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

拿到一篇课文, 将从哪一角度切入, 让学生直接参与, 也是优质课参赛教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语文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时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通过听、说、读、写、做等方面活动表现出来的。执教者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 该选取知识的哪一点作为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切入点”且如何把握契机收取学生直接参与的最佳效果呢?我常依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法等实际需要而定, 只要教学情境设置、所学知识和学生思维到位, 有利于强化重点, 突破难点,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就是最佳“切入契机”和最佳“切入点”。如果不选准“切入点”, 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被动, 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教学《边城》一文, 很多老师容易“满堂灌”, 从文字、表达方式来说明《边城》的美, 这样又不能让学生体会本文真正内蕴。于是我把沈从文的话作为切入口:“作者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 一切都应当美一点, 丑的东西虽不全是罪恶, 总不能使人愉快, 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 产生那个高尚的情操”。谈请同学们谈文中写了哪些美。学生畅所欲言, 大部分学生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湘西的青山绿水; (2) 边民的纯朴的性格; (3) 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 (4) 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5) 大老、二老对翠翠的真情; (6) 大老、二老的“君子风度”; (7) 二老不爱碾坊爱渡船。通过小结“美”的方面, 引出沈从文的话: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同时通过引导把小说的深层意思显露出来, 那就是沈从文说的另一句话:“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 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 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 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 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 照例那作品背后的悲痛也忽略了”。通过这一切入口, 引出小说的悲剧意味体现在哪里……这样,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各抒已见, 老师加以点拨、引导,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只有选准“切入点”, 让学生直接参与, 自主学习, 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到知识。

3 设计“提问点”, 环环相扣, 诱导学生思维到位, 是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的关键环节

“问题在于精, 而不在于多”, 这是参与优质课评比老师的共同感受。很多专家对课堂提问提出建议:问题要难易适度, 提问要先易后难;问题要周密设计, 有计划有步骤提出;问题要有启发性, 能剌激求知欲;诱发出探究性的行为:问题少而精;提问态度要平等, 一视同仁, 面向全体;提倡学生质疑驳问。日本一些教育家把课堂提问分为“重要的提问”“徒劳的提问”, 并提出“重要的提问”具有以下特点:表现教师对教材深入研究;与学生的智力与知识水平发展相适应;能诱发学生习欲望;能有助于实现教育过程具体目标;富有启发性, 并能使学生自省。在优质课评比中, 参赛的教师都非常重视“重要的提问”。那怎样使课堂教学中每一提问都成为“重要的提问”?实践证明, 准确抓住提问点提问乃关键所在, 我至今对一位优质课参赛教师教学艺术深深敬佩。记得当时学习《项链》一课时, 他提出这么一个要求:除了课文的这种结尾外, 你们还想到另外比这更好的结尾吗?大家兴趣倍增, 思维的闸门打开了, 设想了许多结尾进行交流、讨论、比较, 还是一致认为课文的结尾更妙。经老师这一点拨, 我们体会到, 作者设计这么一个意外的结尾, 使读者对女主人因虚荣而付出的代价产生震憾, 这们的结尾既有余味可寻, 又升华了主题, 读者从结尾处回溯全文, 更感结尾之妙。

形成课堂中心问题固然重要, 但也不能忽视“环环相扣, 穷根究底”。若不这能样, 问题容易停留在表面, 而不能深入。这就需要向学生不断问个为什么。例如教《世界上最美的坟墓》一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 初看题目, 学生便会疑难:“坟墓怎样会最美的呢?”此外, 本文有些段落看似游离于中心之外, 实则巧妙, 学生无法感悟。针对这样的问题点, 设计这样几个题目: (1)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坟墓?它有什么特点? (2) 它美在何处? (3) 假如你是导游, 你如何向游人解说?围绕这环环相扣的问题, 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朴实深刻的体验、个性张扬的导游词, 诱导学生思维到位, 这既认识到了永恒的精神、高尚的人格是美丽的, 又使整个课堂洋溢着对伟人的叹服、崇尚之感。

4 把握“结束点”, 深化主题, 余韵不歇, 是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不可忽视的内容

写文章要求结尾有力, 上优质课同样也是如此。如何把文章完美的结束, 也是参赛教师追求的目标。结束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段落。经过三四十分钟紧张的学习, 到教学结尾时由于教师的控制力下降和学生的疲劳度增加, 这段时间课堂秩序最难维持。日常教学中, 常有许多好课因结尾不佳而给人留下遗憾。因此, 重视课堂结尾的设计,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结束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课堂的“有序解散”, 也就是通过精心设计, 使课堂教学在自然状态下随着教学任务的园满完成而正常的、有秩序的结束。要完成教学的“有序解散”, 教师必须课前做出精心准备, 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恰当地运用一些结束的方法或技巧, 这些方法、技巧既是教学的方法、技巧, 也是教学管理的方法、技巧。常用的这类方法、技巧主要有: (1) 系统归纳:课临结束时, 教师或学生对所学内容作一精要归纳总结, 及时强化重点, 明确关键, 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归纳时可采用“纲要信号”、图示或列表对比等方式。 (2) 巧作铺垫:教师应胸有全局, 在结束一节课时视需要为后面的课巧设伏笔,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为搭好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而早作安排。 (3) 曲终奏雅:课结束时教师可用诗画、音乐结尾, 或最后将讲课推向高潮再戛然停止, 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思索的余地。

如上《鸿门宴》一文, 为了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项羽这一人物性格, 播放一曲苍凉而又柔婉, 铿锵而又悲壮的《霸王别姬》, 既体现了项羽作为普通男子柔情似水一面, 同时也凸现了他穷途未路悲壮苍绝的英雄气概, 让学生在歌曲中久久地回味。

当然, 以上几点做法, 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向下进行的, 目标不明确, 讲课必定是在盲目中进行, 根本谈不上优化课堂结构, 只有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再把握好几个关键点, 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玲.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提出[J].

[2]张宝玲.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的几点做法[J].

篇9:优质课评比活动应增加“研”味

一、 传统优质课活动的缺失

通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导致一线教师对评优课活动不满的原因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组织不够严密,致使活动在助推教师群体专业素质提升上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概括地讲,活动中存在着以下三种缺失。

1.基层选拔缺失

强调基层选拔是优质课评比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调动教师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参与中实现共同提升。然而在现实的活动中,参赛选手的确定往往不是通过“赛马”的方式来“竞”出,而是用“相马”的方式来“相”出的:即由基层领导指定一位教师参赛,从而使全员参与选拔的目的落了空。究其原因,除个别基层领导对活动意义认识不到位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组织上有许多不够科学、不够严密的环节。如活动方案不能尽早地公布于众,而是事到临头才告知基层。而选拔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这就使基层选拔只能走走过场,然后由领导拍板确定。此外,在活动方案中,对基层选拔活动的程序没有明确的说明,也没有严格的检查措施,只有名额的分配,这也是基层单位对选拔推荐环节简单操作的重要原因。

2.研讨交流缺失

虽然优质课评比活动具有鲜明的甄别、淘汰性质,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教研活动方式,理应遵循“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反思”等有效教研的基本规律。但现实活动中,组织者往往采用“车轮战术”:参赛选手轮流上阵,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使得观摩者一听再听,昏昏欲睡;评委们打分再打分,麻木应对;执教者只管讲课不能谈思路,讲时全力以赴,讲后只剩下忐忑的等待。整个评比现场讲、听、评(分),无任何交集,研讨交流根本谈不上,从而导致所有参与者、尤其是作为一线教师代表的观摩者有想法、有感触,却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学习提升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3.总结推广缺失

实事求是地讲,每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总是能总结梳理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很有价值的教训。但现实的活动往往是具体课堂评比活动结束就意味着整个活动也结束了,没有大家共同研讨之后的成果总结,更别说形成文字材料了。这种戛然而止的活动使得宝贵的经验和很有价值的教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活动树标学标的目的也就落了空。

二、 增加优质课评比活动的“研”味

针对以上问题,我区教研室经过充分调研,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评优课模式,从而使评优课的“研”味“浓”了起来。

1.提前预告,让基层众教师参与进来

为使基层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选拔推荐工作,我们规定每一次区优质课评比活动方案必须提前一学期完成并告知基层。也就是说,要给基层一个学期的时间,围绕确定的活动主题来进行评优课选拔的发动、组织工作。同时要求活动方案必须要有程序方法上的规定和检查督促的措施。具体讲,我们主要是实行了多轮组织的方法和基层推荐选手公示一周的检查措施。即小学学段农村教师选拔分别以学校、街镇教办、联合体(农村小学为解决规模小、教师数量少而组建的校本教研联盟)和区教研室为主体进行四轮比赛;区直小学、中学选拔则以教研组、学校和区教研室为主体,组织三轮比赛。此种形式能更好地发挥评优课活动的激励作用,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优中选优、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基层上报推荐的参赛选手,区教研室在教研网站上公示一周,如果选手不是通过多轮组织程序确定的,该选手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对有关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减少的名额由教研员根据其他单位教师人数的多少和轮次成绩予以增补。

2.批次进行,使现场参与者互动起来

针对优质课评比的现场活动严重缺乏互动研讨的现象,我们在严格科学地确定选手总名额的前提下采用了批次进行的方式。即在同一活动主题下确定若干具体的执教课题,同一课题的2~3名选手为同一批次,每批次评比活动时间为半天。具体程序安排:先由选手依序上课,然后由教研员组织一个小时左右的互动研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执教人简要说课、随机确定的若干观摩者议课和评委组长评课引领等。为确保互动研讨的效果,我们还以教办和学校为单位,将听课者分为若干小组,并指定一名干部为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听课议课的组织工作。对于小组的议课表现,教研员除现场口头评价外,还要根据教研组量化考核规定给予量化考核。批次进行的方式能让优质课评比活动的现场生动起来,不仅执教者能讲能言、观摩者能听能议,而且评委们的作用也得到了全面发挥,从而使整个评比活动的研究氛围浓厚起来。

此外,随着我区学校网络配套建设进一步到位,我们还打算在今后开通网络直播,让在校的一线教师也能同步分享评比活动现场的成果。

3.及时跟进,把活动的成果推广开来

为改变以往优质课评比活动戛然而止的现象,我们实行了巡回送课制度。在每次评比现场活动结束一周后,各学科教研员都要本着既方便一线教师,又有利于推广成果的要求,选择某几处学校为点,将临近校的教师组织起来,共同观摩优质课一等奖获得教师的课,然后再互动交流各自的体会。活动结束后,教研员要求每位参与者将启发、体会以论文的形式形成书面材料并上报,经组织专门力量评定后,除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外,还将他们的作品编辑成册,供区域内教师交流学习。

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初步探索,不仅使教师全员参与的热情高涨起来,而且促成了一批年轻教师从中脱颖而出,催生了教师之间大范围的研讨活动开展;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们以深刻启发:不管教研活动的方式是新还是旧,只要活动契合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就能受到他们的欢迎,教研的效果也就得到了根本保证。

篇10: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信城街道中心小学

李国燕 2014年4月24日

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信城街道中心小学 李国燕

4月8号到4月11号在滨州逸夫小学举行了为期四天的滨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有21位老师参评,而我有幸聆听了21位老师的课。本次听课活动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今年是我从教以来第一年上科学课,对于科学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通过本次听课,我对科学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科学教学注重科学问题的设计

21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一致,只有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各有千秋”,所有的课堂都是以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点”而引出本节课研究的“新问题”,接下来,学生对于新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随后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得出本节课问题的“结论”,由结论再引发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对于下一节课研究的期待。大致模式:回顾旧知→新问题→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引出新问题。

科学教学是非常注重科学问题的设计,课开始“问题生”,课进行中“解决问题”,课结束“引出新问题”。

2、充分利用教资源,精心设计科学教具

在科学教学中,各位参评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各位教师都非常注重“教材”的解读,不放过书上的任何一个问题一个细节。对于教具的设计,各位教师可以说是“煞费心机”,使教具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如:宋艳华老师执教《摆的研究》时,精心设计了一个“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固定在操作架上,可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摆的幅度,最妙的是这个“量角器”从中间为起点,度数分别向两边展开,这样就让学生一目了然摆的幅度。还有惠民的寇明英老师执教《温度和温度计》时,精心制作了一个塑料温度计,可以用手随时将红色的液体固定到任何一个温度刻度,让学生练习认识温度的读数。

各位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二、参评老师课堂的亮点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21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精心“备”教材,精心“备”学生,精心备“教学设计”等。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从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小组活动、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教师的基本素质高

各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问题适当合理。

篇11: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坪上中心小学 徐杰英

2013年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完美的为我们画了个句号。在句号中反思着,在句号中感动着,在句号中品味着。作为一名同行者,在渐行渐近的语文课堂中遨游着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的感动。

珍惜着这次难得的听课机会,聚精会神地听好每一堂课,做好听课记录,笔在动心更在滑翔着。优秀的教学选手们为我们呈现着一堂堂魅力四射的课,老师的教学能力,老师的应变能力,老师的组织能力,都让我心中的涟漪泛起一圈又一圈,有这样优秀的老师,怎能会没有这些优秀的学生?而这些生动活泼,精彩纷呈,掌声烈烈的课堂又凝聚着这些授课老师的多少汗水,多少付出,还有在背后默默支持和鼓励的团队。

这次的优质课比以往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更强,更深,他不仅具体到各个年级的特点,还着手到了各个年段的特点,整合着每个单元,每个课时,每个时段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的引领下,我们的教学有了更好的依托。

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更好,更熟练了,每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指导不仅具体形象,学生有话可说,学生有言可发,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说起,来上口,用起来更省心。

每堂课都涉及到了文本的写法和学法的指导。如何写,有学生的观察,有老师的引导,更多的自我的比较与进步。在学法方面,我们

该如何读书?发出怎样的思考?怎样运用?几乎每堂课都为我们概括了新的学法,在熟知运用这样的学法,可以延伸到其他的文本中,没有过多的讲授学法,只是在课文中深入,在课文中体会,在熟知中概括。可以由一及三,可以触类旁通,可以运用实践,这些需要我们老师的引领,更需要我们这些学生的自我努力,自我拼搏,自我展现。在竞争中进步着,学习着,让课堂深入到学生的心间。

在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听、说、读、写的训练不再局限一方面,一节课里有听,有说,有读,更有我们平日难下手的小练笔。把写的能力穿插在语文课上,是有联系,有根据的写,这样的写难道还能难道我们这群可爱的孩子么?

这样精彩的课堂中,学生们在学中有所获,在学中有所得。他们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这样教学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可以入了家长的眼,可以入了领导的眼,更入了这群可爱孩子的眼。而这样的老师又怎能不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呢?

篇12: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活 动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我校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落实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将开展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示范课评比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探索新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及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

三、活动参与对象:

执教教师:各年级组推荐一名教师 参与老师:语文组全体教师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形式:课堂教学;内容自选。

五、活动评委

所有执教教师及听课老师。

六、活动组织及要求:

1、各执教老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2、参赛课应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创设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互动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精练,板书规范、工整。

4、参赛教师每人要准备教案,并上交教导处。

5、希望无课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本次活动的有效性。

少普小学小学

2013年3月6

少普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示范课评比

活 动 方 案

少普小学语文组2013年3月6日

少普小学开展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示范课评比

活 动 总 结

为推动我校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落实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精神,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及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次活动是采用现场上课,上课教师经过一天的准备就直接上课的形式进行,评比内容是按说课、上课、结合小专题的交流点评等几方面综合打分的。

在这六节课中,6名选手在比赛中发挥出色,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气氛、良好的个人素质给在场的每一位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了少普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总的来说,6名选手中,各有千秋,每节课都是经过参赛学校的备课团队细心研究,精心设计的,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都是精品。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多元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能否把精心预设的教案通过教学活动反映出预期的效果来,这完全不是授课教师一厢情愿的事。为了使本次活动对我校今后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所推进,尽量客观的对本次活动作出评价,主要从“能否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这方面对参赛课的亮点作出以下点评。其结果如下:

李春艳96分

何靖95分

徐文 93分 汪亚丽 89.5分 张红映90.5分 聂红 94.5分

本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展示了近年来我校校在专题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比赛落下了帷幕,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活动、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看到了各教师所取得的成果,发现了新人的成长。思考了我校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方向,确定了今后我校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我们会以本次比赛为契机,让我们的教师成为教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领跑者,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少普小学开展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示范课评比活动

2013年5月30日

篇13: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一、分层解读, 有效铺垫

阅读教学是写作的积累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文本来积累写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信息, 如话题观点、写作结构与技巧、文本分段、核心语言等。[2]在本次比赛中, 选手们对Using Language课型的解读和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从“结构、语言、情感”等三方面来体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巧妙设计和有机融合。

1. 略读文本, 勾勒框架

【课例回放1】教师请学生略读全文, 关注标题、图片和主题句, 并用一句话归纳全文的概要;然后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写作者在三天内主要游览的地方及相关的评价 (形容词) 。

T: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itle, pictures and the topic sentences.Then make a list of the places, adding the comments.

T:Can you think of other adjectives to make comments?

S:Wonderful, attractive, imaginative, well-known, fantastic...

然后用“If I have a one-day trip, I will make a trip to...because...”句子结构进行自由发挥。

【课例回放2】教师让学生快读全文, 以问答的形式提炼三天行程的主要经历, 并在提问内容导出的同时关注下列句型:

Her first delight was going to...

There followed...

The second day the girl visited...

【观摩感悟】教师在简洁导入后请学生快速阅读, 并关注标题、图片、主题句, 勾勒出了全文的框架结构。这些教学设计并非简单地只为培养学生略读、寻读的阅读技能, 而是同时为读写结合课型的总体设计和最后的输出做了两方面的准备和铺垫, 即篇章结构和重点语言。可见, 一节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步步深入但环环相扣,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 后者是前者的提升。

2. 细读文本, 提炼语言

在教学中, 教师以美丽的图片引领课堂, 通过巧设问题疏导了信息, 提炼了好词和好句, 而且教师在课堂中特别关注了难句的分解和整合:即先用问题呈现简单句式, 然后请学生结合语法结构输出长句难句。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排除了阅读中的难句障碍,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运用长句难句表达的能力。只有通过语言知识的搭建, 才能帮助学生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现语言运用的目的。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情感体验正处于高峰阶段的机会, 适时组织仿写或创作活动。这样就能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 以写作提升阅读的目的。[3]

【课例回放3】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设问”这一教学策略十分重要, 可以帮助提炼词汇, 理解内容, 打开学生的思维。本课例中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 引出并解读重要的词汇, 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关注这些词汇, 期待在输出中能运用这些词汇。

Q:How long did it exist? (have remained standing...)

Q:What style does it keep alive? (...remain...combined...)

Q:Where did Pingyu take a picture? (...have...taken...)

【课例回放4】文本中承载信息的语言除了词汇, 还有句子, 尤其是携带主要内容和主旨思想的好句和难句。教师通过信息梳理巧妙地引出了简单句, 然后请学生优化成复合句。这样的教学策略远比说教复合句的语法功能更能深入人心, 学生在信息流中自然内化了好句长句的功能和意义。

(1) There followed St.Paul’s Cathedral.

(2) It was built after the terrible fire of London in1666.

(1) (2) 结合:There followed St.Paul’s Cathe-dral .

(3) It is an imaginary line.

(4) The imaginary line divides the eastern andwestern halves of the world.

(3) (4) 结合:It is an imaginary line the

【课例回放5】教师设计了表格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关于旅游胜地“The Tower of London”的很多相关信息。首先根据每个关键词的提示填写局部的信息, 然后请学生尽可能用好句 (结合语法结构) 来整合全部的信息。其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句子的能力, 学生的篇章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这一过程很好地完成了信息输入与语言输出的阶段性实践。

根据表格信息输出的语言:The Tower of London, a royal palace and prison combined, built by the Norman invaders of AD 1066, was guarded by special royal soldiers who still wore the four-hun-dred-year-old uniform.

【观摩感悟】教师在解读本文好词好句的时候主要关注了文本意义与本单元已学的语法“过去分词作定语或宾语补足语”的整合。这些词与句又恰好是承载文本信息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文本承载意义的好词和好句。教师的精心设计体现了语言和意义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有目的的语言梳理为后来的有效写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3. 品读文本, 体会情感

【课例回放6】本文是一篇游记, 游记体裁决定了文本内容是旅游经历和游历感受的结合。教师在解读这一文本的时候特别关注了下面四处景点以及体现游历感受的四个形容词和它们所在的句子,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To her great surprise, Zhang Pingyu found the Queen’s jewels guarded by special royal soldiers. (To one’s great surprise, ...)

◆What interested her most was the longitude line. (What interests sb most is...)

◆It seemed strange that the man who had developed communism should have died in London. (It seems strange that sb should have done...)

◆She was thrilled by so many wonderful treasure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splayed in the museum. (be thrilled by...displayed...)

【观摩感悟】品读文本, 读出思想和情感是文本研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阅读教学的深度解读。这些形容词或拓展形容词以及它们所在的句型为输出环节情感的表达奠定了语言基础, 是学生书面表达的依托。这样的解读梳理了信息, 品位了情感, 而且为终结目标写作又增加了筹码:表达需要句型, 体裁需要情感。

二、多元设计, 优化输出

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必须有“intake”的积累环节, 即在读中与读后阶段的拓展活动之间应设计以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从而为后续说写活动作好铺垫。[2]本次教学评比中教师在读与写之间都创设了任务, 主要是“围绕主题”“运用语言”进行段落或篇章的口头输出, 起到了搭桥过河的作用。

【课例回放7】Pair Work:You are supposed to speak for London as a member of British Olympic Committee (申奥委员会) , work with your partner andmake a speech.

【课例回放8】给出开头, 并出示部分重点词汇和句型, 如:first delight, remained standing, find sth done, to your great surprise, What interests you most is..., It seems strange that sb should have done..., be thrilled by...displayed...,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有选择地进行部分输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 学生不仅要准确地阅读材料内容, 还要学习材料中蕴涵的语言知识, 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4]可见, 读后活动的设计是阅读教学的必然, 通过有理有序的读后活动学生才能在吸收文本信息的同时真正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本次比赛中,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 在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结构、语言、情感”三位一体式的游记写作任务。

【课例回放9】续写文本, 创新写作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The next day Pingyu was leaving London for Windsor Castle.“Perhaps I will see the Queen?”She wondered as she fell asleep.有教师机智地解读并合理地运用这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把作者提到但未成行的景点作为写作的素材, 在主题吻合的情况下又合理地运用了语言和结构, 使读与写又一次和谐传承。下表是教师提供的有关Windsor Castle的信息。

【课例回放10】联系本土, 有效写作

教师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提炼了语言、结构和情感, 并把话题迁移到身边的景点:湖州的莲花庄、飞英塔和新建的项王公园三个有文化的景点。下表是学生在写作中将涉及的“结构、语言、情感”的内容。

让学生阅读异国的风景, 书写身边的美景, 由远及近, 由抽象到具体, 使学生的表达更有意义, 更富真情实感。当然由于学生对于这三处景点的历史和文化也并不是十分了解, 教师通过预习学案和课堂呈现为学生的写作作好了内容的铺垫, 并同时提供有用词、句的表达以及结构的提示。课堂中, 学生的产出更真切、更适切。设计真实的交际任务,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 在感知新语言知识后, 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进一步熟悉它, 记住它, 然后创造性地使用它。[5]

三、结语

先读后写, 读是写的铺垫, 写是读的提升。文本的解读对于这样的读写结合课型十分重要, 因为深入的解读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 更加多元, 为读后的“写”做好充实有效的准备。同时教师应在课堂实施的关键点上耐心地等待, 有效地引领, 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课堂的生成。如果学生的阅读输入没有充足的时间, 就不可能进行及时到位的有效输出。正所谓“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Using Language板块永远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 除了本案例中读和写的有机结合之外, 是否还可有机结合“读和说”或“读和听”?此类典型课型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究。

参考文献

[1]朱惠芳.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互动模式的探析及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8) :42-46.

[2]戴军熔, 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14.

[3]庄志琳, 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26.

[4]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4) :27-32.

篇14: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会上展示的优质课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方法,体现了“源于儿童的生活、高于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的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如,《我和妈妈购物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平时购买的各种食品包装袋带到课堂上,通过查找、探究包装袋上的信息学习买东西的学问。这样的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精心设计和组织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系列活动,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得以提升。

会上所展示的课,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方式,让儿童在自主选择和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他们喜欢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如《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做了两个游戏:蒙上眼睛找彩笔、蒙上眼睛看动画片。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到眼睛的重要。又如《遇到火灾怎么办》一课,教师播放了商场突起大火录像,围绕这一具体生活情景引领学生开展了四个探究活动:(1)人会处在什么位置?他们应该怎么做?(2)火场外的人应该怎么做?模拟拨打“119”报警电话。(3)身陷火场的人应该怎么办?实践操作打绳结。(4)安全逃生小游戏。学生置身于这种生动的活动情景之中,积极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在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会上展示的优质课,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得出结论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如《凉爽有学问》(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14课)一课,教师设计了“快快乐乐找夏天”“凉凉爽爽过夏天”“智慧创造凉爽夏天”三个探究活动,还在每个活动中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夏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办法度过炎热的夏天呢?”“用什么办法创造凉爽夏天呢?画出或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带着疑问和困惑自主地去探究,获得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善于与人交流、沟通,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会上展示的优质课,坚持开放性原则,实现了活动内容开放、活动时间开放、课堂空间开放、活动评价开放,为儿童的发展搭建起了广阔的舞台。如,《我做小导游》(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8课)一课,学生走进听课的教师中,为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师当起了小导游。这样的教学,就把课堂延伸开来,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里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山东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韩绪金作了大会总结,他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省小学品德课教学教研的新成果、新发展,并提出了品德课教学要“大板块、主体化、高效率”的努力目标,使与会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工作的信心。

上一篇:镇联合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在尽职尽责方面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课后测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