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2024-04-29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通用9篇)

篇1: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4;r683.

42【文献标识码】b

徐新良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4)02—0135 0

1股骨颈骨折后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股骨头坏死后是

进行保守治疗还是人工假体置换,不同的结果与法医学鉴定及

审判

关系密切。现把近期鉴定的2例案件报导如下。

案 例

【案例1】 余某,男,29岁。1998年9月21日因高处冲下

后跌倒致右股骨颈骨折。9月28日行复位内固定术,10月10日

出院。1999年1月20日因骨折延迟愈合而行自体髂骨植人术。

1999年10月19日委托法医学鉴定,当时因内固定尚未拆除、植

骨术后骨折线仍隐约可见,尚未达到临床愈合而未作伤残鉴定。

2000年4月1日,x线片示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并轻度塌陷

变形,经多处治疗后股骨头愈合(轻度变形)。2002年4月5日

鉴定时右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前屈85度,后伸0度,外展1

5度,内收l0度)、酸痛,且股骨头轻度塌陷变形,同时考虑对承重的影响,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以“右髋关节

功能不全”定为6级伤残。

【案例2】 高某,女,42岁。1999年10月12日因跌倒致右

股骨颈骨折,l0月21日行复位内固定术,l1月2 日出院。2000

年7月28日x线片示右股骨颈骨折已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可能。2001年9月27日因跛行、疼痛明显,股骨头骨质疏松、片

状低密度影更明显,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于10月31日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002年7月5日鉴定时右髋关节活动轻度

受限(前屈90度、后伸0度、外展20度、内收0度),同时考虑对

承重的影响,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以“右髋

关节功能不全”定为6级伤残。

讨 论

一、骨折预后与鉴定时机

股骨颈骨折后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与股骨颈

骨折的原始移位程度和骨折的复位质量有关,发生率约为20%

~ 30%左右。依x线片看,发生时间早的在伤后1、2个月,晚的10多年,大多在伤后二三年内。本文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时

间分别为伤后18个月和9个月。

股骨颈骨折愈合较慢,平均为5~6个月,因此,判定愈合与

否应不少于1年,对损伤时移位严重、复位质量差的患者,鉴定

时应考虑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鉴定时机宜适当延后。例

1在伤后一年提请鉴定,因当时尚未完全愈合,复位欠佳而未鉴

定,伤后一年半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二、伤残鉴定

伤残鉴定需要等到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

定,不再继续发展的基础上,给予客观评定。关节部位骨折经手

术内固定后,改变了受累关节的解剖结构,致受累关节的活动、承重受限或功能障碍,故应在进一步治疗(拆除内固定及相应功

能锻炼)、受累关节功能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鉴定。

在工伤标准中,关节功能不全,指残留功能不能完成原有专

业劳动,并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者。在具体掌握时必须同时具备

以下3个方面:(1)关节活动度丧失应大于25% ;(2)只有股骨头

变形或关节置换后才能认定关节承重功能受影响;(3)不能完成原有专业劳动,并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者。本文2例病人,1例股

骨头轻度塌陷变形,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承重功能的影响

均比较明显,同时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丧失大于25%),且均为农

村体力劳动者,不能完成原有专业劳动,并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故均以“右髋关节功能不全”定为6级伤残。

三、鉴定与审判

案件在审判时,例

1、例2的鉴定结论当事人均无异议而被

法庭采纳。但例1的伤者在请求伤残补偿费的同时还请求后续

医疗费(人工假体置换费),对方则认为病情尚未稳定不能评残,进行人工假体置换后关节功能会好转而拒绝赔偿。由于手术与

否要视具体伤情而定,如需手术还应征得伤者的同意。余某的伤情已基本稳定,医生及家属也认为目前无手术必要,故予以鉴

定。同时如手术治疗,术后伤残等级可能与术前不一致,故建议

审判员驳回伤者后续医疗费的诉讼请求,同时向审判员说明手

术与否当事人是有选择权的,且手术后关节功能好也能评7级

伤残,而手术费用远远超过一个伤残等级的伤残补偿费,并未损

害对方的利益,该案现已判决生效。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2168~ 2173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636~651

[3]周力,危杰.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及转归的初步研究.刨伤科

论坛,2001.30:267

[4]卞晶晶,高晓东,王晓明,等.股骨颈骨折法医学鉴定的回顾性研究.中

法医学杂志,2003,18(1),17~18

(收稿:2003—04—09;修回:2003—07—05)

篇2: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中图分类号】r919.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2—0066—0

2外伤作用肢体致四肢长骨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

经常出现,但其合并成骨不全症的损伤,文献中鲜有

报道。外伤在此类骨折发生中起多大作用,这对确定

损伤程度及

认定当事人责任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检案

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案例

刘某,男,16岁,在校学生。某年l1月l1日在学

校课间与同学发生厮打,双胫腓骨发生骨折。伤后2

小时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脊柱无畸形。双下肢体表

未见外伤征,双小腿屈曲畸形,上段压痛,有骨擦感,不能活动,双足血运好,活动好。摄x线片示双胫腓骨

骨折,伴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脊椎椎间隙等宽,生理

曲度存在。颅骨x线片(一)。

法医学检验:刘某年幼体弱。新生儿时右小腿发

生骨折经外固定治愈。1岁多开始长牙.13岁时在学

校上体育课时跌倒致左下肢小腿骨折。经内固定手术

治疗。无家族遗传病史。此次事件调查材料中刘某双

下肢无明确外伤史记载。查体:发育尚正常,步态稍跛

行,身高155cm,巩膜正常,听力正常。双下肢体表无皮

损等,手术内固定后。阅x线片示:双侧胫腓骨中上段

骨折,骨折断端呈螺旋形,对位对线均可。骨质疏松性

改变,双侧骨皮质增厚,骨髓腔模糊,左胫骨中段陈旧

性骨折。双侧胫骨向前侧弯曲变形。脊柱、颅骨未见明

显骨性改变。余(一)。

依据法医检验结合案情,刘某双侧胫腓骨骨折,合并成骨不全症所致多次骨折后畸形愈合的胫骨改

变。

讨论

(一)成骨不全症

成骨不全症亦称脆骨症,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60%),有时为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15%~20%),[11亦有重症散发病例.无隐

性遗传家族史,可能属自发性基因突变的结果。它是

因为人许多部位的成骨细胞和纤维细胞不正常产生

细胞间质,即在软骨成骨过程中只能进行到软骨钙化

阶段而不能进行正常软骨成骨,结果引起骨脆性增

加、皮质变薄、斑状出血及巩膜蓝染等改变。首次骨折

发生于新生儿日常护理或开始学步时,同一患者骨折

可反复发生,随着年龄增大在青春期过后骨折趋势逐

渐减少

主要临床表现为骨脆性增加。轻微的外力即可引

起骨折,以四肢长骨和肋骨为好发部位,其中尤以下

肢多见。严重的病人可无外伤史的自发性骨折。多次

骨折所造成的畸形减少了骨的长度,致肢体弯曲变短

和步态不稳。脊柱及外周骨骼骨质减少。提前出现骨

质疏松,故常有脊柱侧弯等。骨骼系统以外的症状表

现为蓝色巩膜(约占90%以上)、耳聋(常于l1~40岁

出现,约占25%以上)、韧带松弛(以腕及踝关节处多

见)、成齿不全等。

x线表现主要为普遍性骨密度减低,长骨细长、弯

曲,骨皮质变薄,干骺端膨大:多处陈旧性或新鲜骨

折.新旧骨痂形成畸形致骨干弯曲,有一些畸形是因

肌肉所致,如髋内翻、股骨及胫骨呈弓形。

据此,临床上确诊成骨不全症一般并不困难,有

时要与佝偻病相鉴别。严重的佝偻病表现为骨骺软骨

增宽,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可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2期)

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此症在临床上还要与骨

肉瘤、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肌萎缩等相区别。

依据sillence对成骨不全症所分的4型确认其病

情轻重程度为4度:【2】i度(轻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骨脆性增加,齿质发育明显不正常,巩膜正常:ⅱ

度(中型)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进行性畸形,儿童学走路时期最容易发生骨折,随着年龄增大,畸

形越来越明显,脊柱发生侧弯,但骨折愈合过程正常:

ⅲ度(重型)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脆性增

加,发生多发性骨折,有蓝巩膜和耳聋,x线检查有严

重的骨质疏松;1v度(极重型)常致死,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多为死产和分娩后不久即死亡。

(二)损伤机制及伤病关系

在外伤后骨折合并成骨不全症的案例中,一方面

应考虑外伤与骨折有无关系,尤其是在患成骨不全症

存有骨折的易发因素时,应说明外伤在其中是起直接

作用,还是诱发作用:另一方面要分析外伤和成骨不

全症共存的合力与引起的骨折之间存在何种因果关

系。此案例中,根据刘某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片影像

征,诊断刘某患有成骨不全症(i一ⅱ度),以双下肢的症状尤其明显,此次骨折损伤是在原有病症的基础上

进一步表现。该症增加了刘某骨骼的易损性,x线片示

· 149 ·

此次“外伤”后的骨折断端呈“螺旋形”,而非外界暴力

直接作用形成的“横断形”形态学改变。结合事件中刘

某双下肢外伤史不明确及双小腿体表无外伤征,据此

分析该骨折是在成骨不全症基础上,因撕扯、推搡等

轻微外力作用传导或自身负荷惯性增大致双小腿承

受力增加发生肢体扭曲造成的,也不排除属“自发性”

骨折的可能。因此外伤在事件中符合诱因的条件。

另外,损伤和疾病均可为共同作用造成骨折的因

素时,两者在不分彼此、不是单立的情况下,需要对此

损伤参与度作出判断。既有损伤,又有疾病,二者单独

存在都可能造成目前骨折的后果,二者互为条件,互

相影响,难分主次,此为临界型因果关系,[31损伤参与

度为50%。此参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的规定应降低

一个级别进行损伤程度评定。即本例造成了相当于

《标准》中规定的轻伤结果,双侧胫腓骨骨折的损伤程

度评定为轻微伤。

参考文献

【1】何隽祥,姜绪周,张顺智,等.遗传性成骨不全临床及x线诊断探讨

[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o):699~700

【2】李多敬.医学分度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

【3】范利华,吴军,牛伟新.损伤与疾病的法医学鉴定【m].北京:法律出

版社,2000.7

篇3: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60~81 (67.2±2.4) 岁。股骨头坏死36例, 其中单髋31例, 双髋5例。股骨颈骨折44例, 其中头下型骨折33例, 颈中型骨折例6例, 合并股骨头骨折5例;均为单侧, 新鲜骨折12例, 阵旧性骨折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受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退的影响, 机体代偿能力和储备能力低下, 术前对病史详细询问, 并了解并发症情况和种类, 患者骨折前活动范围、生活自理能力、活动量、认知能力, 髋关节骨折前有无疼痛史。股骨情况通过股骨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 对手术计划加以制定, 并对合适的假体进行选择。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协助患者取侧卧位, 切口入路在髋关节后外侧选择, 年轻患者行全髋置换, 合并有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者需充填骨水泥。术后取抗生素应用, 对伤口进行冲洗, 并行负压引流管放置, 通常将手术时间控制在60min内。两组术后均需重视患者术后心肺梗死率和认知功能障碍, 对尿素氮增高、感染、低血容量、水电解质紊乱等积极纠正。鼓励患者咳痰、主动肌肉收缩, 引流管在24~48h拔除, 加强主动活动, 积极进食, 防止便秘, 术后3~5d拔除尿管, 10d左右拆线, 患肢行1w皮牵引制动, 对心脏疾病、泌尿系感染、肺炎等并发症进行预防, 术后2w可离床扶持活动。

1.3 指标观察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Harris评分[2], 并做好对比分析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2.5%, 对照组总优良率为75%,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Harris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P>0.05) 。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实践表明, 老年人多有合并严重骨质疏松, 股骨头血流供应相对特殊, 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率和骨折不愈合率呈较高水平, 加之老年人机体代偿功能和储备能力下降, 各系统器官老化, 及早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 评估手术耐受性和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也为关键内容[3]。若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保守方案治疗, 卧床时间较长, 增加了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活动能力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创伤程度较轻, 起效快为临床治疗的重点[4]。髋关节置换术可降低骨折并发症发生率, 使髋关节功能得以重建, 对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有效避免, 术后疼痛较轻且疼痛率较低, 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故针对机体条件许可, 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有较长预期生存期者, 在行综合评估及完善的术前检查后, 可尽早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5]。特别是对明显坏死或移位的高龄患者, 在病情和技术许可条件下, 髋关节置换术更为优先选择方案[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费用相对偏低, 创伤较小, 可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但有较高的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行走晚, 疼痛明显重于全髋关节置换。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人工股骨头假体柄下沉、中心性突出位移和髋臼软骨磨损均为远期并发症[7]。故针对股骨头坏死或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身体条件差, 年龄>65岁, 骨折前有较低的活动能力, 或有严重骨质疏松伴发, 可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或股骨颈骨折仍以髋关节置换为有效手段, 其10年优良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呈较高水平, 但出血量多、创伤较大, 对手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机体状况良好, 头下型或平时活动量大, 骨质疏松的GardenⅢ-Ⅳ型, 合并有髋骨性关节炎者需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2.5%, 对照组总优良率为75%,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Harris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P>0.05) 。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 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 可显著改善预后, 确保临床安全, 促进患者康复, 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 分为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组) 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对照组) 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 可显著改善预后, 确保临床安全, 促进患者康复, 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参考文献

[1]胡继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9) :155-156.

[2]黄必留, 余楠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4, 12 (1) :44-46.

[3]Smith-Petersen MN.Approach to and exposure of the hip joint for mold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9, 31 (13) :40-42.

[4]卢世壁, 王断芳, 王岩, 等.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29.

[5]Mercuri LG.Prophylaxis after toral joint replacement[J].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0, 58 (7) :1702-1703.

[6]张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6 (32) :103-104.

篇4: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关键词:法医学鉴定;外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案情摘要

李某,男,53岁,2011年4月4日在石料厂工作时不慎从高处摔落在一块石头上,伤及右髋,局部疼痛,当地诊所予以“舒筋活血”药物进行治疗,不见好转;五周后即2011年5月13日,就诊于某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外伤后股骨头损伤,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李某向该石料厂索赔未果,遂起诉至法院;法院委托鉴定中心,就李某伤后股骨头坏死与外伤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参与度进行法医学鉴定。

二、法医学鉴定

(一)体格检查

被鉴定人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单拐入室。查右小腿中段内侧见8.2cm~5.1cm片状软瘢痕,右小腿明显肌萎;跛行步态,右跨步相延长,落地相缩短;右腹股沟中点压痛呈阳性;右下肢肌力:远端肌力V级,近端肌力因疼痛无法检查;右髋关节被动活动度为屈曲600、后申100、内收200、外展300;双下肢长度均为95 cm;双大腿周径(髌骨上缘上10cm)左/右=50.1,47.5cm;双小腿周径(髌骨下缘下10cm)左/右=36.5/32.0cm;生理反射对称,未引出病理反射。

(二)阅片

2011年5月13日髋关节CT平扫(图1)示:右侧股骨头表面不光滑,形态不规则,股骨头内见条形高密度影,右髋关节间隙稍宽,提示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011年6月14日髋关节CT平扫(图2)示:右侧股骨头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斑片状稍低密度影及条状高密度影,右侧股骨头下可见点状致密影;髋关节间隙存在;髋臼边缘及耻骨边缘变尖。印象:考虑右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髋关节轻度骨质增生改变。

2011年6月15日髋关节MRI平扫(图3)示:股骨头呈圆形,其内可见大片状稍高信号,右侧股骨颈也可见相似信号,右侧髋关节腔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关节间隙均称,无变窄;关节囊未见肿胀,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印象:右侧股骨头异常信号(右侧股骨颈亦受累),右侧髋关节积液,炎症待查。

2012年6月4日X线片(图4)示: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变扁。

(三)鉴定意见

李某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此次外伤之间存在部分因果关系,其疾病发生和发展是外伤和自身特点共同参与形成的结果。

三、讨论

(一)股骨头坏死的诱发原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诱发原因多达数十项,但最常见的三大原因是:其一,髋部外伤、股骨颈骨折;其二,大量饮酒;其三,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髋部外伤造成股骨颈骨折后引发股骨头坏死的几率较高,而股骨颈骨折又分为三型,即头下型、颈中型和基底型;离头越近坏死率越高,头下型的缺血坏死率>30%。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波动在4%-40%。国外学者Barnec等报道了1503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随访3年,12%(183/1503)的患者出现塌陷性坏死;国内学者蔡汝宾综合大量文献后形成结论报告,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为23%,而国外报告的发生率则高达37.2%。因此,髋部外伤后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个可预见的、不可完全避免的、一经发生后果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本例被鉴定人有非常明确的重度髋部高坠伤史,术后5~6周时发现股骨头坏死并逐渐加重,因此原始损伤是重要诱因,与股骨头坏死存在相当的关联度。

(二)血供障碍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1920年著名学者Phemisterde的报告里就已阐明,股骨头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组:其一,囊外动脉环,由旋股内、外动脉围绕股骨颈基部形成,旋股内动脉组成环的内、后及外侧;旋股外动脉组成其前部。此环除发出关节分支、肌支和骨支外,又分别自内、后、外及前4个方位发出4个升支,称为“颈升动脉”,给股骨头和股骨颈供血,其中外及内颈升动脉,尤其是外颈升动脉比较恒定、粗大,成为主要的血液供给来源;前及后颈升动脉的重要性较小。其二,圆韧带动脉,较细小,仅供给股骨头圆韧带窝附近小范围的血液。有些圆韧带动脉随年龄的增长而闭锁,因此对股骨头血液供应的作用不大。但当股骨头外侧骺动脉损伤后,未闭锁的圆韧带动脉可扩大其供血的范围。其三,骨干营养动脉,在生长过程中,股骨头骨骺和干骺端的血液分别由骺动脉及干骺端动脉供应,两组动脉互不通过骺板。外侧骺动脉及上干骺端动脉均来自外颈升动脉。因此外颈升动脉的损伤势必引起股骨头缺血。任何引发股骨头缺血的因素均有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

(三)股骨头坏死如此迅速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和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多于伤后数月或数年后才逐渐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可能与股骨头损伤而致营养障碍和髋关节由损伤到重新恢复正常的时间有关系。而本例特殊之处在于,李某于外伤后5—6周即出现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表现并迅速发展,呈进行性加重表现,同时未发现明显的股骨颈骨折影像,但由于有明确的外伤史且对侧股骨头未出现明显坏死征象,基本可排除激素、饮酒和自身疾病的原因。那么,如此短时间内即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表现并迅速发展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其一,被鉴定人李某股骨头周围滋养血管的侧支循环网能力偏低。其二,股骨头滋养血管本身细长,易受到损伤;静脉回流血管长,导致压力较低,血液回流不好,极易引发血供障碍。其三,滋养血管分支角度较小。因此分析认为外伤因素导致李某股骨头血供损伤的结论是科学客观的。

综上,被鉴定人李某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高坠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7-103.

[2]黄家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5.

[3]冯传汉,张秩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篇5: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骨科临床工作中, 双侧髋关节后脱位, 并且同时两侧股骨骨折的病例极为罕见, 我院收治1例, 治疗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患者入院概况

患者, 女, 23岁, 因连环追尾车祸致双侧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 入院时意识清楚。患者自诉车祸发生时, 正屈膝坐于快速行驶的客车座位上。

1.2 急诊查体

两侧髋关节部软组织肿胀, 无皮损及皮下瘀斑;左右髋部压痛并叩痛;双下肢内收、外旋及短缩畸形, 内旋受限;两侧臀部触及股骨头, 髋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触及髋关节空虚感及弹性固定, 双下肢肢端血运及感觉正常。

1.3 术前X线检查

双侧股骨头位于髋关节后缘上方, 双侧股骨头撕脱骨块分离移位, 诊断为双侧髋关节脱位 (后脱位Ⅴ型) 。

1.4 急诊处置

急诊腰麻下手法复位, 并且双侧复位成功。

1.5 术后检查

X线片示:双侧股骨头位于髋臼内, 股骨头撕脱骨块移向下方, 分离移位。CT示:双侧股骨头位于髋臼内, 股骨头呈圆形, 表面可见少量囊状骨片, 右侧髋关节腔内偶见小点状游离骨片, 关节间隙均匀, 髋臼及股骨头胫骨质完整, 骨小梁清晰。

1.6 后续治疗

术后卧床, 抗感染治疗, 中药内服外敷;分别行双下肢骨折处外固定架固定左右髋关节, 两侧胫骨结节牵引6周, 严禁下床活动。

1.7 出院后复查

3个月后复查X线片显示双侧股骨头骨折处无缺血性坏死症状, 并且骨质愈合良好;半年后复查, 功能恢复较好, 能弃拐杖独立行走。

2 讨论

2.1 受伤机制

由于所乘车车速快, 因前车突发事故致追尾, 其髋关节及膝关节均处于屈曲位[1], 强烈的撞击反震外力从膝部沿股骨干向后作用于左右髋关节处, 使双侧股骨头从髋臼内强烈突出, 并导致双侧股骨骨折。

2.2 药物治疗

术后采用了抗感染治疗, 另外较长一段时间内采用活血化瘀、生肌疗伤、促进骨质愈合的中药内服外敷。所用中药能增加髋关节的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有效预防髋关节局部缺血缺氧, 还能降低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症渗出, 促进双侧股骨头骨折部位炎症的消散、吸收, 防止骨折处缺血性坏死, 促进骨细胞再生, 有利于骨折愈合。

2.3 康复治疗

双侧髋关节后脱位并两侧股骨骨折复位成功后, 需要持续卧床牵引, 延长卧床时间, 早期不能下床进行扶拐行走康复训练[2]。因此应采取双下肢骨折处外固定架固定左右髋关节, 积极在床上进行康复训练, 按摩双下肢, 防止肌群萎缩及功能丧失。

该患者年轻, 生命力旺盛, 经过合理治疗及康复训练, 术后半年复查, 功能恢复较好, 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丁建平, 李石玲.骨与关节损伤影像诊断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2.

篇6: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空心钉;相关因素

股骨头坏死为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为了解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各相关因素,本文对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术并得到随访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6例,男34例,女52例;年龄18~75岁,平均(50.14±1.25)岁; 其中 < 40岁18例,41~65岁36例,> 65岁32例;Garden分型I型12例,2型28例,Ⅲ型27例,Ⅳ型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3 d 21例,3~7 d 32例,8~14 d

20例,> 14 d 13例。

2 方 法

2.1 术后随访和疗效评定方法 本组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每3~6个月复查髋部正侧位X线片,判断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术后X线片Garden对线指数判断骨折复位质量,分为解剖复位(I、Ⅱ级复位)49例,非解剖复位(Ⅲ、Ⅳ级复位)37例。骨折不愈合评定标准为:术后12个月或超过12个月,X线片仍可见到清晰骨折线。

2.2 随访方法 采用病案室病史复习、信访、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的方式,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Garden分型)、骨折移位情况、受伤至手术时间、复位质量、负重时间进行术后随访调查。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别就患者年龄、性别、Gard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和复位质量这5项因素对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ONFH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行单因素χ2检验后,年龄、Garden分型、复位质量组间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Logistic分析 年龄和复位质量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复位质量越差,股骨头坏死率越高,见表2。

4 讨 论

由于股骨头的血运特点,股骨颈骨折后可致支持带动脉痉挛、扭曲甚至断裂,股骨颈骨折多数属囊内骨折,骨折后的“填塞效应”致囊内压增加,进一步阻碍了股骨头血液供应,增加了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率,许多因素被认为可影响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其中部分因素还存在争议。

4.1 年 龄 在 < 40岁的病例中股骨头坏死率最高,这可能与骨折受伤时的暴力大小以及骨质情况有关,老年人只需较小的暴力便可骨折,而年轻人骨质较坚强,造成骨折需较强的暴力,而较强暴力的血运破坏更严重,青壮年组伤后以GardenⅢ、Ⅳ型多见[1]。

4.2 骨折移位程度 在本组研究中随着骨折移位程度的增大,坏死率也在增加,股骨颈骨折后骨折的移位程度、骨折移位情况直接影响血管的损伤程度。有人通过血管造影技术对股骨颈骨折血运研究分析认为,在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支持带动脉及旋股内、外侧动脉均明显遭到破坏[2]。Sugamoto[3]采用激光多普勒设备测量股骨头的血流动力学,发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的血流量降低。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骨折移位是影响骨折预后最主要的因素,按照Garden分型,Garden III、IV型最易致股骨头坏死[4-8]。周靖等[9]通过对60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认为,Garden分型是60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术后预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也有人认为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亦可能与移位程度有关[10]。

4.3 骨折复位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复位为股骨颈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影响因素。Beris等[11]认为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的首要因素。韩纲等[12]认为,股骨颈骨折应尽可能解剖复位、坚强可靠,以降低术后并发症。胡安文等[13]报告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与未达到Garden复位标准有关。

5 参考文献

[1]周靖,党育,张培训,等.21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8):729-732.

[2]Brünner S,Christiansen J,Kristensen J.Arteriographic prediction of femoral head viability in medial femoral neck fractures [J].Actachirurgica Scandinavica,1967,133(6):449-454.

[3]Sugamoto K,Ochi T,Takahashi Y,et al.Hemodynamic measurement in the femoral head using laser Doppler[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1998,353:138-147.

nlc202309031029

[4]毛玉江,危杰,周力,等.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56-3259.

[5]危杰,周力,王满宜.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及转归[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 1-6.

[6]勘武生,黄方敏,郑琼,等.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6): 520-523.

[7]曹立,沈惠良,雍宜民,等.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0): 658-660.

[8]阿尖措,王喜民,张建宁,等.高海拔地区加压空心钉治疗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影响因素的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2):10-13.

[9]周靖,党育,张培训,等.60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703-706.

[10]许斌,刘月驹,李智勇,等.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高危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2):1083-1087.

[11]Beris AE,Paytakes AH,KostoPoulos VK,et al.Non-un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ith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treatment with combined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ing and sub-troehanteric valgue osteotomy[J].Orthop Clin North Am,2004,35(3):335-343.

[12]韩纲,王岩,梁雨田,等.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5(7):622-625.

[13]胡安文,曹盛俊,廖英.AO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24-26.

篇7: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头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头骨折且均给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术后6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 经影像学及血管造影检查证实。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全身慢性基础疾病以及有手术禁忌症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5例, 患者年龄为38~70岁, 平均年龄为 (52.11±7.57) 岁, 按照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标准为Ⅱ期19例, Ⅲ期11例, Ⅳ期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3例, 患者年龄为39~71岁, 平均年龄为 (53.68±7.26) 岁, 按照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标准为Ⅱ期18例, Ⅲ期13例, Ⅳ期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Ficat分期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治疗, 视患者病情切取适当大小带血管蒂骨瓣, 于骨直肌筋膜下寻找旋股外侧血管主干, 将髂前上棘外侧切取的髂骨瓣填入至股骨头内或将带有血管蒂的大转子骨切取后填入已经坏死的股骨头内。

对照组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全麻后在股骨干外侧切开15cm左右切口, 逐层剥离, 切除股骨颈, 清除髋臼内脂肪和其他组织, 常规扩大髋臼后插入假体并进行复位, 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后留置负压引流。

两组患者术后均需卧床1周以上, 1周后可逐步进行髋关节活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疗效评价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 Harris评分超过80分视为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 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6.47% (26/34) ,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8.24% (30/34) ,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髋关节功能评分

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为 (84.11±6.22) 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 (54.06±5.78)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3 讨论

股骨头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 老年人群为多发人群, 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被间接暴力冲击所致。股骨头骨折患者常合并较严重的髋关节损伤, 且因内固定术治疗后血管损伤易引发股骨头坏死而被广泛关注。股骨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经常规影像学及血管造影检查可发现股骨头明显变形或坏死, 部分还可出现塌陷情况,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

目前, 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术式较多, 我院采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 其中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创伤小于髋关节置换术, 且对患者股骨头部位解剖结构完整性损伤较少;而其劣势在于骨瓣移植不成功时会出现再次坏死[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6.47% (26/34) 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8.24% (30/34) , 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赵德伟等[4]的研究中应用带血管蒂的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经血管造影发现股骨头血管增多, 血管显影清晰, 表明股骨头血运重建效果较好。另外大量国内文献报道指出, 带血管蒂的骨瓣不仅如上述研究中提供了供血血管, 也起到了骨质支撑的作用[5]。因此, 本研究术中对患者坏死骨质进行了清理, 然后才移植骨瓣, 为新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随访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 (84.11±6.22) 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 (54.06±5.78) 分, 表明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更利于坏死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 促进了股骨头血运重建, 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具有股骨头颈部重要结构损伤小;活骨植入、血供丰富、有利于血供重建;彻底清除坏死骨;支撑力强, 符合股骨头生物解剖学特点等临床优势, 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上效果更佳, 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摘要:目的:比较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头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6.47% (26/34) ,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8.24% (30/34) ,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为 (84.11±6.22) 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 (54.06±5.78)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上效果更佳, 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骨折,股骨头坏死

参考文献

[1]顾剑华, 沈灏, 陈云苏, 等.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4) :500-506.

[2]张劲松, 杨述华, 许伟华, 等.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5) :333-336.

[3]Wang X, Qian W, Wu Z, et al.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irculating micro RNAs in patients with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Mol Med Rep, 2014, 10 (6) :3118-3124.

[4]赵德伟, 田丰德, 郭林, 等.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 27 (5) :580-583.

篇8: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43例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72-02

前言

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顽疾之一,患病原因多样,风湿、服用激素、饮酒过度、外伤等都可以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邻近关节的部位供血不足,继而造成股骨头毛细血管供血不足,骨细胞缺血坏死,骨细胞的进一步的坏死会造成股骨头的塌陷、骨小梁断裂造成残疾[1] 。临床主要表现在前期是间歇性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变为持续性疼痛,肌肉抽搐,关节的活动性下降不能下蹲甚至残疾。中医认为股骨头坏死主要由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组成,由于内因外因的失调导致的气血不足,气血不通产生淤血经络受阻,骨骼细胞的营养减少,长久以来导致骨质的坏死,所以在中医上又称“骨萎”。中医治疗主要讲究的阴阳调和,内、外调解互制约[2] 。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该院就诊的43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0~67 岁,平均年龄(46±4.3)岁。病程1.5-14.8年,平均(5±1.1)年,其中43例患者自然状态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外伤史的12例(27.9%),激素服用史的14例(32.6%),酗酒史的11例(25.6%),无明确病因的6例(13.9%)。其中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6例,单侧股骨头坏死者17例。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红花、丹参15g,川芎、没药、合欢皮10g、三七粉、三棱6g,淫羊藿、川牛膝12g,元胡25g,生水蛭1.5g,骨碎补20g,每2天1剂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将活血化瘀的药物敷于患处,每3天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对照组选取对侧股动脉穿刺的方法,根据血管造影选择性的插入动脉导管并分别注射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30ml,治疗后卧床1天。

1.3 疗效评价

痊愈:行走时没有疼痛,下肢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完整,没有跛行现象,X光片显示死骨基本消失有新骨形成。好转;疼痛症状得到缓解,下肢生理功能有所改善,跛行症状减轻,X光显示骨坏死区有所改善。无效:所有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X光无明显的改善[3] 。

1.4 统计学方法

对得到的数据用SPSS15.0进行分析。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寻找其中的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情况

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剩余0例,单侧股骨头患者治疗组治疗后患病者剩余0例,对照组剩余1例,治疗组治疗后跛行患者剩余1例,对照组跛行患者剩余2例,髋关节疼痛的患者治疗组剩余4例,对照组剩余5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别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股骨头坏死主要是骨头的血供受损或是中断,引起的骨细胞及血管的死亡,进而导致骨头的结构变化及股骨头的塌陷,甚至影响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的初期表现为髋关节的酸痛、阵痛,行走的时候疼痛感会加剧,随着病程的进展,阵痛变为剧烈疼痛甚至不能站立。如果可以对股骨头坏死实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减缓病程的进展甚至可以防止股骨头的塌陷,如果不能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发展到病情的中后期患者只能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4] 。

我国中医理论中没有明确的股骨头坏死的明确记载,但是中医中将该病归为“骨萎”“骨痹”的范畴,主要和“虛”“淤”等相关,现研究认为坏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股骨头周围的动静脉学淤积栓塞造成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其实这一过程在股骨头坏死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所以中医中药讲究的活血化瘀、益肾壮骨、通络为基本原则既可以通过不动手术较少伤害的达到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目的,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势比较显著[5] 。

参考文献

[1] 戴士峰.刘昆鹏.刘德群. 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2):1101-1102.

[2]牛金亮. 王峻. 李文晋. 等. 激素治疗风湿病患者股骨头骨坏死风险评估的 MRI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20(1):5-8.

[3]刘敬旺.髓芯减压植骨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5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29(7):549-550.

[4]陈可新,刘兴才,赵凌云.中药薰洗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4):49-50.

篇9: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法医学鉴定2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6月一2013年9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护理组,每组23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5~82岁,平均(43.1±3.5)岁;骨折原因:车祸15例,砸伤5例,跌伤3例;稳定性骨折13例,不稳定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1例。针对护理组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18~79岁,平均(42.2±4.3)岁;骨折原因:车祸14例,砸伤6例,跌伤3例;稳定性骨折12例,不稳定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骨折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表现

收取的4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中,多数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肿胀,患者不能移动。常规护理组中,有17例患者患肢成角和短缩,6例患者表现为旋转畸形。2例患者因患肢出血量达500~600 mL,从而出现失血性征象并发休克。针对护理组中,有18例患者患肢成角和短缩,5例患者表现为旋转畸形。1例患者因患肢出血量达500~600 mL,从而出现失血性征象并发休克。两组均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患肢异常活动及摩擦音。

1.3 护理效果标准

按膝关节损伤标准评分法(HSS评分)评定护理效果,即膝关节损伤标准评分法包含6个项目内容,即屈曲畸形、稳定性和肌力各10分、活动度18分、功能22分、疼痛30分,总分为100分,其中,≥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一般,≤59分为差。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方法

2.1 常规护理组

采用普通护理方式,具体方法为: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及相关医护人员,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保持环境安静,护理治疗时动作应尽量轻柔,相对集中,避免不必要干扰,注意饮食,宜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床单干净、平坦、干燥、无皱,若病情较重,可用防褥疮气垫或环形棉垫将可能发生褥疮的部位垫高,避免直接受力,防止褥疮的发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治疗效果能起到积极配合作用。

2.2 针对护理组

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2.2.1 体位和制动

患者于术后去枕平卧4~6 h,指导并协助患者用低软枕将患者患肢抬高,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者在卧床期间,禁止盘腿和负重,可坐起。在术后1~3 d,可间歇性的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在3 d以后,可适度进行屈伸训练,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行30 min/次的坐起训练。

2.2.2 病情观察

术后对患者的生病体征需严密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术后48 h内,每2 h监测一次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和心律。对于危重病人,需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监护仪等设备指标情况。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患者,需按照内科护理要求对患者血压、血糖严密监测和记录。对有导尿管和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注意管道有无折损,是否通畅,并引流液体的颜色和量进行记录。

2.2.3 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该院在术后当天采用非负压引流,在术后1 d时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在术后24~48 d时,若引流量小于50 mL时则即刻拔管,以达到术后创腔即充分引流,又不至失血过多。由于该手术创口比较大,因此在引流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切口处敷料的渗血情况以及以流量的颜色、色质和量[2]。同时,在此过程中,为防止引流液集聚在创腔,应密切观察大腿外侧有无肿胀,且保持敷料干燥,及时更换。

2.2.4 患肢的护理

为避免加重患者的痛苦,因此,在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护理时,动作应尽量轻柔。患者双下肢足背动脉以患者手心或手背进行感知,以对两侧温度、搏动感觉是否一样,若有异议时,应立即告知医生。严密观察患者患肢渗出物情况,若渗血量较多时,立即告知医生[3]。当患肢出现情况时,需立即对症处理,如当患肢的血液灌注得到有效改善时,为避免组织缺血损伤,可根据情况松解压迫。

2.2.5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也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疼痛的产生在术后24 h内尤为剧烈。多数患者几乎不能耐受,因此,根据患者的疼痛原因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若由于术后体位或肢体位置不当引起的疼痛,可对体位做出相应的调整,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从而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若由其他原因引起疼痛且患者不可耐受,则可遵医嘱合理口服止痛剂,如泰勒宁,指导患者合理按压止痛泵(芬太尼)。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肌肉注射,如高乌甲素[4]。镇痛药的合理使用,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分解代谢,减轻心血管负担,帮助患者康复,避免由于怕痛怕动而导致的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栓形成。

2.2.6 预防褥疮

老年人的皮肤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差,因此,若不加以护理就会大大增加褥疮的发生概率,护理人员要加以重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为避免患者受压过久,减少受压部位,护理人员每2 h对患者翻一次身,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床单干净、平坦、干燥、无皱。对于翻身不便的患者,可用防褥疮气垫或环形棉垫将可能发生褥疮的部位垫高,避免直接受力,防止褥疮的发生[5]。

2.2.7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股骨干骨折而活动受限时焦躁不安,多数表现为自卑,易怒和绝望,加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术后的疼痛以及环境的改变,情绪会极不稳定,担心得不到满意的医疗和护理,担心是否可以承受病痛,更会担心是否给家庭带来负担,影响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多表现为焦躁、恐惧、悲观、失望等心理变化。有些患者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医护人员首先要及时的和患者沟通,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诉说要认真倾听,在与患者交谈时,要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以真诚的态度开导并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对于听力下降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且语速放慢,与患者近距离的交流,同时,与患者家属达成共识,使家属善待患者,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治疗方案,以消除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对患者行细致而耐心的护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2.8 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踝关节伸曲足趾及背伸跖曲。术后2~3周内为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可嘱病人坐卧交替活动,并练习膝关节屈伸、髋部内收,外展活动,为防止损伤,应适度练习。术后12周在家属的陪同下教病人用拐杖练习持重,负重量逐渐增加,当感到疲劳疼痛时,活动应适度减少,为防止跌倒损伤,下地行走时应多加注意和保护。有些患者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配合锻炼,这时,医护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明白加强恢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7]。它既可以防止老年患者肢体形成深静脉血栓,也能防止肢体肌肉的失用性萎缩,关节僵硬。该院收治的46例患者对动作要领能大部分掌握,且通过早期功能锻炼,肢端血运良好,没有明显肿胀。术后1周能在床上伸屈膝和踝关节活动。

3 结果

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见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针对护理组护理优良率为95.65%,常规护理组护理优良率为82.61%,针对护理组临床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群体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各种手术治疗方式及设备的应用也随之多样化,老年患者的治愈率也随之提高,因此,术后康复显得日益重要。由于老年患者有着数十年的社会经历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退化,生理功能逐渐衰老以及伴随着心理方面变化,反应及感觉比较迟钝,生活功能低下,因此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必须关心和尊重。患者的康复不仅与手术操作和疾病本身有关,还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及信心密切相关[8,9,10]。在治疗中,对于老年患者的全身情况需严密观察,老年患者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与年轻人通畅,流利相比,反应一般比较慢,因此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病人在被告知需行手术治疗时,会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此时,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和温和的言语与患者交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顾虑,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锻炼,有利于功能恢复。

由以上结果可知,两组股骨干骨折患者经全面护理后,均无发生并发症,且常规护理组临床护理效果优15例(65.22%)、良4例(17.40%)、一般2例(8.70%)、差2例(8.70%),针对护理组优20例(86.96%)、良2例(8.70%)、一般1例(4.35%)、差0例(0%),针对护理组的临床护理优良率为95.65%,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优良率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上结果与史红等[8]在关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

总之,对于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首先,要加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其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最后,加强功能锻炼,加强恢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以防止老年患者肢体形成深静脉血栓,也能防止肢体肌肉的失用性萎缩,关节僵硬。且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预防褥疮及沉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从而达到骨折有效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丽丽,陈芳,沈桂杰,等.35例老年人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3):163-164.

[2]高绍芬.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5):2028-2029.

[3]李凤云.2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28):301-302.

[4]王元华.2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0):1399-1400.

[5]王华.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PFNA-Ⅱin the Elderly[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6]曹湘鸿,王超英.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医正骨,2013(8):75-76.

[7]冯本英.老年股骨粗隆骨折伴老年痴呆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C].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Bone and Joint and Rheumatism Summit Foru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ummit Forum of Orthopaedics in Wuhan,2012.

[8]史红,张雪,李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7):1827.

[9]苗广甫.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影像学位置对疗效影响的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上一篇: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一辩下一篇:小学英语单词及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