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

2024-04-26

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精选10篇)

篇1: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

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

一、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遵守《公务员行为规范》、《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有关规定。

二、不准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为自已或亲属谋取私利。

三、不准接受服务对象赠送的现金、物品和各种有价证券(卡)。

四、不准以任何名义向企业或个人拉赞助、摊派费用和巧立名目收费等。

五、不准让服务对象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六、不准参加服务对象邀请的带有交易性的宴请,以及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场所的娱乐活动。

七、不准截留、挪用、私分公款。

八、各部门分管领导为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本窗口工作人员的廉政建设。

篇2: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

赣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在推进创业服务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推行报建并联审批,工作效率提高了,审批时限也缩短了,但我们为收集审批材料需要来回跑,耽误不少时间,能不能考虑到园区现场提供报建服务,使企业工程报建和建设期间的服务更方便快捷呢?城建局领导听到这个建议后,非常重视,立即研究制订一线服务工作措施,并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奖惩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限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项目建设赢得宝贵的投资创业机遇。

今年三月份,县城建局探索建立服务工业企业现场办公制度。由报建处每周至少一次与县经济开发区联系,掌握本周进驻企业及企业需建厂房设施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周二下午组织报建处、规划、质监、建管等相关股室工作人员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现场服务,对前来咨询的企业实行一次性告知,并向业主解释清楚报建和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同时对报建企业的资料进行初审,对资料齐全、具备报建条件的项目,与业主现场预约时间,集中办理,节省了企业的宝贵时间,深受企业方的欢迎。

为更好地“零距离”服务企业,城建局还以开发区规划分局为平台,专门抽调五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的技术人员,驻守经济开发区,为企业解决审批、规划设计及建设

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使工业企业厂房的建设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现在,城建局正在做设立乡镇规划分局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快建立服务平台,把“一线服务工作法”延伸到乡镇,使更多的企业和服务对象享受到贴身的近距离服务。截止目前,城建局已给经济开发区现场办理报建手续36起,为四大片区安置户上门办理建房报建手续158户,在施工工地帮助企业解决建设问题125起。

篇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1.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制度建设, 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有利于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

因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 制度在调整内外关系时, 对有关的职责、权限、权利、义务、程序等, 或是作质的界定, 或是作量的界定, 对于“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都规定得清清楚楚, 使人一目了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有了制度这个钢性的标尺, 工作人员行事就有了规矩, 就可区分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界限, 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制度, 其属性具有强制作用。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 如何提高广大干部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而全面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方面, 要加强思想教育, 而思想教育的成果需要用制度建设来体现;另一方面, 要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人的思想觉悟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良好行为规范, 需要制度的约束力来巩固。因此, 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发挥制度应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的作用, 才能不断增强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素质,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有利于保障机关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制度,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制度制定之后到其修改之前, 始终保持其应有的效力, 它不会因领导者的更迭而随意废止, 也不会因领导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随意改变, 在一个组织中可长期发挥作用。将办事规则和好的做法用制度条文的形式保存下来, 流传下去, 就是确保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我们党在七十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建党经验, 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作风, 如何发扬光大, 如何持之以恒, 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使之制度化, 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同样, 我们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就是要通过制度来使现行的好做法、好传统、好作风制度化, 进一步持之以恒、发扬光大, 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健全, 不断继承发展。

2. 机关制度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 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并以文件形式制发了相关制度, 主要有《财务审批制度 (试行) 》《议事制度》《科技计划及其经费管理办法 (试行) 》《政务公开实施办法 (试行) 》《考勤制度》等, 制定了一些具有制度性质的工作意见, 此外, 还形成了一些未正式发文的规定, 如印章管理、文档资料管理、车辆管理、资产管理等。这些制度或规定的制定, 基本上保证了局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较为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 基本实现了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但是, 随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深入贯彻实施, 随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局机关制度建设的水平与全面依法行政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有些制度规定还缺乏配套的措施;二是制度意识与观念还不够强, 依法行政的能力还不够高;三是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还不够有力, 措施不够具体, 督查职能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好。

3. 兄弟市科技局机关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无锡、苏州、南通、南京、扬州等市科技局在机关制度化建设方面有成效。南通科技局已建立了包括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政务公开、考核奖惩、政治学习、财务管理、服务企业等6个方面的20余个制度, 在执行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促进了各项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1) 局领导层高度统一思想。

南通科技局出台每一个制度, 都是局领导根据需求提出建议, 领导班子充分讨论, 明确目的和要求, 交职能处室起草。制度制定后, 以一把手为标杆, 局领导争做执行制度的模范, 人人都自觉维护制度的权威和严肃性, 努力避免产生随意性。

(2) 制订制度有针对性。

南通科技局结合本局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针对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及时制订制度, 明确约束和规范。他们体会到只有突出针对性, 制度才有生命力、约束力和权威性。

(3) 制度建设的关键是抓落实。

该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抓督查, 从领导层开始抓落实, 从具体事抓落实, 从严要求, 不回避矛盾。注重日常性检查与突击性抽查相结合、一般检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

(4) 对制度及时修订完善。

南通科技局在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 特别重视执行中发生的问题, 由纪检组牵头将问题汇总, 通过规定程序及时研究修改完善。例如财务制度, 他们先后制订了《财务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和《操作说明》, 使财务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并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5) 把廉政建设贯穿制度建设全过程。

南通科技局的领导认为, 党风是根本、是龙头, 党风好坏关系到政风、行风的建设与改善。他们十分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并通过各项制度来保证每个工作人员“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他们专门制作了《党风廉政建设征求意见表》, 规定每位工作人员到基层工作时必须携带此表, 交给服务对象请其填好寄回局纪检组, 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 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6) 切实加强考核。

“光有制度, 不执行, 不考核, 仍是一派空文。”南通科技局在制度执行中, 注重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尤其是注重平时考核, 比如上下班考勤, 除了遇事要请示请假报告外, 每个处室都有记事板, 标明每个人的去向和工作状态, 如发现有不符现象, 就要作出违纪处理。实行全员目标考核, 考核的结果与奖金分配紧密结合, 实践证明, 这种考核制度是行之有效的。

总体而言, 南通科技局的制度建设根本目的就是管住人, 管住人就能管住事, 这样有利于干部的成长,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机关作风建设。他们深深地体会到, 制度建设过程中决不能离开教育, 更离不开监督考核。

4. 对局机关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增强机关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首先, 要不断提高对加强机关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曾强调, 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制度建设关系到机关全部工作的成败与好坏, 是机关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意义的工作;加强了制度建设, 其他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其次, 要持之以恒地对机关工作人员加强自觉执行制度意识与习惯的教育和培养。机关的各项制度是机关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必须通过所有工作人员的参与和实践来实现, 要教育、帮助和督促机关全体成员筑牢思想基础, 不断提高模范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2) 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 促进全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了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 全面提升我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水平, 使科技工作在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多更好的作用, 我们认为局机关制度建设的任务, 除了对已出台的制度作必要的修订完善外 (如财务管理办法要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新要求) , 还需要新建以下管理制度,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 要制定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机关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纪检监察信访查办制度及工作程序等, 完善民主评议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党务政务公开办法;二是涉及机关工作效能方面的, 要建立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请示报告制, 以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机关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的, 要制定公文处理、印章使用、车辆管理和资产及消耗品管理等项制度。

(3) 抓好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

要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 肯定成绩, 查找问题, 总结推广经验, 制定改进措施。要建立督查机制, 领导亲自抓, 明确责任部门。要经常了解和及时掌握机关制度的执行情况, 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及时分析, 对不适宜的规定予以修订。要把执行制度的情况, 作为考察工作人员现实表现的重要内容, 同奖惩和使用挂钩。对模范遵守执行制度的同志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认真执行制度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无视制度、明知故犯、违犯纪律的要严肃处理, 坚决维护机关制度的严肃性。

摘要:文章结合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举措, 从加强机关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机关制度建设的现状与不足等方面, 对局机关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篇4:高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现状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行政服务中心现状建议

.近年来,随着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部分高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校内师生的服务、探索高校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开始在学校内部推出了行政服务中心(或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并取得了不错的师生口碑和校内外影响。然而,高校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由于高校在本体上与政府有着较大的区别,它能不能可持续发展、能不能成为高校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还需要我们在深入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一、行政服务中心的概念及高校行政服务中心的产生

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大厅)是政府为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改革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原则成立的政务服务部门。在我国,综合行政服务机构大都产生于本世纪初,尤其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前后。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已有不同层级的综合行政服务机构3300多家,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县市。我国综合行政服务机构的产生,顺应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和服务程序的一种新的探索。

高校行政服务中心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校学习政府经验推进行政服务理念和职能转变的产物。根据网络资料的检索:最早建立的高校行政服务中心的是中国科技大学行政服务中心,于2009年9月10日正式启用,但它只实现了行政部门的集中办公;第一个实现“取号办理,一站式窗口服务”的高校行政服务中心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公共服务中心,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启用;于2013年2月27日正式启用的浙江大学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则在行政服务办事机构独立性、校内事项整合彻底性及事项办理标准化和受理平台信息化方面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高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已经建成或者着手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的国内高校寥寥无几,并且在已经建成的也大都名不副实,实际上只是物理办公空间的集中或者是某个专项工作的办事中心(比如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严格地说,只有真正按照“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建设,充分整合校内审批和服务事项,使校内师生不出大厅即可办理大部分校内事项,这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高校行政服务中心。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当前高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服务事项有待扩展。当前高校的行政服务中心,一方面是没有覆盖与师生关系密切的所有部门,另一方面进驻的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把所有的事项都放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这就至少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师生弄不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什么事情需要回原部门办理;二是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行政服务中心无法彻底办完,还要再跑其他部门;三是同一个部门的事项甚至都有可能出现行政服务中心和部门来回跑的情况。

2.事项联办有待破题。目前,即使是最完善的高校行政服务中心实际上也只是实现了部门行政服务的集中化和窗口化,对于新教工入职、毕业生离校、校内活动审批等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审批的事项还是由各环节涉及的部门分别审批,加上有些部门并未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就导致了办事师生依旧要跑很多门、找很多人,大大减低了工作效率,并且也可能招致广大师生对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成效的质疑。

3.审批流程有待简化。高校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的梳理工作主要是由入驻单位完成的,只是对是否适宜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进行了审查,在审批流程上还是和原来在各部门办理时并无二致,各审批环节设立未必都经得起必要性和合理性的检验,如果不加以简化和优化,必然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师生满意度。

4.申报资料有待精简。与政府类似,高校在设立行政审批或服务事项时,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往往每个事项都要递交单独的申报材料,而实际上,这些表格需要采集的信息基本上都很雷同,所以,经常有师生抱怨,在学校里办事总有填不完的表格。而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之后,这些事项集中到办中心办理,这个问题就进一步凸显出来了,甚至会出现师生去两个相邻的窗口办理不同事项,需要交两份基本雷同的表格的情况,精简申报资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加剧。

5.服务标准化有待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自各部门,其本身的敬业精神、服务态度、个人素质、业务能力等本来就各不相同,加之又受各自部门的文化影响,体现在为师生提供的服务上也肯定也参差不齐。而对于行政服务中心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响应师生的要求,通过推进服务的标注化来规范和提高所有窗口的服务质量,就成为了无法绕过的重要问题。

三、对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行政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推进服务事项的扩展。一是由高校分管校领导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约谈每个进驻单位负责人,要求对部门所有审批事项进行重新梳理,能入厅办理的尽量入厅办理,不能入厅办理的说明理由;二是在学校网页对各部门入驻事项和不入驻事项进行公示,征求全体师生意见;三是针对师生反应比较集中的不入驻事项(包括不入驻部门),由分管校领导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与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沟通,尽可能满足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四是对于扩展事项不积极,推进速度缓慢,或内部审批事项比较分散,存在具体困难的部门,建议在分管校领导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支持下要求该部门成立审批服务科,先把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审批服务科后,再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服务科负责对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进行业务指导。

2.进一步推进服务事项的简化和联办。一是要大力缩减审批时限,全面清理精简申报材料,执行“三个取消”原则:依据不明确的材料坚决取消,此前已经审核、查验的材料坚决取消,部门间能通过网络信息共享的材料坚决取消,对于要件齐全,非要件不完善的,只要申请人做出书面承诺补齐时限,即可办理相关手续;二是建立学校“登记数据交换平台”,尝试推出师生事项办理“一表制”,即服务对象在办理相关事项时,相关数据录入“登记数据交换平台”,只要数据足够,各部门可以通过交换平台获取数据,直接生成打印登记表格,避免多次重复提交信息,以提高效果,促进节能环保;三是推出审批高速专线,啃掉多环节审批的硬骨头。针对多环节审批的难题,依托业务第一主管部门,推出审批高速专线,简化办事流程,切实解决师生“办一件事,跑遍整个校园”的情况。

篇5: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

1(单选题).(4 分)行政主体行使审批权的同时也要承担职责,体现了行政审批权的(C)原则。

A.独立自主 B.预防为主 C.权责一致 D.合法行政

2(单选题).(4 分)为破除部门利益的“一亩三分地”,增强工作主动性,国务院将加大(B)推动力度,更多借用社会力量促进改革。

A.从内到外 B.自上而下 C.从外到内 D.自下而上

3(单选题).(4 分)法无授权不可为,我国应编制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地方各 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B)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A.权利清单 B.权力清单 C.负面清单 D.财力清单

4(单选题).(4 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上(D)经济社会的发展。A.平行于 B.领先于 C.紧随 D.滞后于

5(单选题).(4 分)我国政府要妥善处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要发挥(A)对政府职能 转变的引领和规范作用。A.法治 B.法制 C.督查 D.创新

6(单选题).(4 分)按照国务院要求,能取消的职能就要尽量取消而不放下,因为(B)的最终目标是要 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

A.简政集权 B.简政放权 C.冗政集权 D.冗政放权

7(单选题).(4 分)行政审批主要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的(C)控制方式。A.事中 B.整个过程 C.事前 D.事后

8(单选题).(4 分)《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在(B),标志着行政审批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的轨道。

A.1998 年 B.2004 年 C.2000 年 D.2014 年

9(单选题).(4 分)根据宪法,(A)是实施审批制度改革的主体。A.国务院 B.企业 C.地方政府 D.社会组织

10(单选题).(4 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B)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 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A.经济事务B.微观事务 C.行政事务 D.宏观事务

11(多选题).(3 分)下列各项中,对我国 2001 年以来行政审批项目描述正确的是(BD)。A.不断集中 B.不断取消 C.不断增加 D.不断下放

12(多选题).(3 分)在强调政府对市场和社会放权的同时,还要注重行政体系内部中央向地方放权,向 地方放权主要是在(BCD)。A.监管权 B.财权 C.生产经营活动审批权 D.项目投资审批权

13(多选题).(3 分)下列各项中,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ABC)。A.是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迫切需要 B.是防治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C.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D.是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14(多选题).(3 分)国务院采取减少(ABCD),以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

A.表彰、评估项目 B.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 C.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D.达标、评比项目

15(多选题).(3 分)下列各项中,对我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CD)。

A.加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B.降低了依法行政水平C.促进了机关反腐倡廉 D.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16(多选题).(3 分)2013 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中提到要(ABD)。

A.规范设定审查程序 B.加强监督 C.增加非行政许可审批 D.严格设定标准

17(多选题).(3 分)为加快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提高政府公信力,2014 年国务院决定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引入(BC)方法。A.自我评价 B.社会评价 C.第三方评估 D.相互评价

18(多选题).(3 分)我国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行政审批广泛地运用于行政管理的各种领域,这项制度对于(ABCD)发挥了重要作用。

A.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促进经济发展 C.促进社会发展 D.保障公共安全

19(多选题).(3 分)我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看,政策基本落实,积极效果正在显现,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包括(ABCD)。

A.行政审批不规范 B.部门和地方协调不够 C.中介机构评估效率低 D.非行政许可审批存在“灰色地带”

20(多选题).(3 分)下列各项中,对 2013 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意见描述正确 的是(ABCD)。

A.做好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 B.转给市场和社会的,任何一级政府不得截留 C.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由市县政府负责 D.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1(判断题).(3 分)我国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为实缴登记制。(×)

22(判断题).(3 分)我国各级政府应准确有序协调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3(判断题).(3 分)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 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24(判断题).(3 分)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应繁化程序,限时办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现“同标 准许可”、“无差异审批”。(×)25(判断题).(3 分)我国将现行的企业检验制度改为企业报告公示制度。(√)

26(判断题).(3 分)要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 度。(√)

27(判断题).(3 分)我国要出台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指导文件,逐步建立公开透明、便利高效、程序严 密、权责一致的行政审批制度。(√)

28(判断题).(3 分)一些部门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专业性不强、法律法规 依据不足,使个人就业创业和企业创新受到繁多的“证书”的拖累。(√)

29(判断题).(3 分)我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要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篇6: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

一、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与爱同在。

三、活动时间

2013年6月10日至6月21日。

四、活动内容

(一)、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负责人:值周领导。完成时间:6月10日升旗时。

(二)、各班召开感恩主题班会。负责人:班主任。完成时间:6月10日班会课。

(三)、各班出好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负责人:各班主任。完成时间:6月13日前。

(四)、悬挂主题标语。负责部门:总务处。完成时间:6月10日前。推荐: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知恩在心,感恩在行。

2、拥有感恩的心,做感恩的事,成为感恩的人。

3、用感恩的心去赢得微笑,用幸福的微笑去面对人生。

4、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社会,感谢自然。

(五)、红领巾广播站滚动播放感恩歌曲。负责部门:少先队。

推荐:欧阳菲菲《感恩的心》、孙悦《感谢你》、崔京浩《父亲》、刘一祯《孝敬父母》、周亮《感恩歌》、龚玥《念亲恩》、林妙可《老师》、筷子兄弟《父亲》、陈红《常回家看看》、韦唯《爱的奉献》。

播放关于感恩的美文、诗歌、学生作文。

(六)、每个学生完成一次爱心家庭作业。负责人:班主任。完成时间:6月17日前。

班主任在班会上布置以下作业,学生完成一篇爱心日记。优秀作品可参加征文比赛。

a、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整理房间等。

b、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如: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

c、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送一句温馨的祝福;(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

d、记住并祝贺父母的生日。

(七)、举行一次师生感恩主题书画展。负责部门:教务处。完成时间:6月14日前。

(八)、举行一次学生感恩主题征文比赛。负责部门:语文教研组。完成时间:6月20日前。

(九)、观看感恩影视、背诵感恩名言、学唱感恩歌曲。负责人:语文教师、音乐教师。

五、资料收集整理。

由邹金发负责。

1、启动仪式讲话稿与照片。

2、主题班会教案与照片。

3、黑板报照片。

4、主题标语照片。

5、书画作品展照片。

6、学生征文作品、评分表、通报等相关材料和照片。

赣县白石中心小学

篇7:网络时空下的行政制度建设

可能大家说净网是不科学的, 但是科学净网, 通过宣传网络上正能量, 引导网络舆论向正确方向行进。

(一) 构建“网络中宣部”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也就是说政府的工作要延伸到网络, 所以我们要建立网络统一战线, 首先构建“网络中宣部”。它的职责就是守网有责、守网尽责、守网负责。帮助民众划清是非界线、澄清模糊认识。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和汹涌澎湃的意见表达, 如果具有专业优势的新闻媒体不能形成一种有力的制衡对冲作用, 公众就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网络热点牵着鼻子走, 形成非理性的社会心态, 对政府的公共治理构成所谓舆论的阻碍。

(二) 打造微博国家队

这两年微博上的力量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人民微博、@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微博, 这两支“微博国家队”让政府工作从前些年的被“围观”和“吐槽”转而主动设置议程, 政府初步掌握了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

(三) 培育最大公约数

几年前央视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系列活动, 各个微博都开通专区, 数以亿计的点击量, 家风成为当时一个流行词。核心价值观是最大公约数, 而网络是最大的变量, 我们来看看能不能用最大公约数来凝聚我们最大变量呢

二、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实现敢于治网

如果说今天我们舆论阵地不去占领的话, 那么自有人会去占领, 所以互联网已经成为在舆论战争的主战场, 互联网大会, 是我国谋求互联网话语权的一种尝试, 同时也是打破美国单极网络霸权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这种尝试彰显了我们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的一种勇气, 我们也需要拿出这样的勇气来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一) 敢于发声, 掌握“三权”本领

三权, 具体来说, 就是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互联网领域我们要发声, 那发声的前题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同时坚持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意识形态的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而第二方面, 就是管理权, 我们同样要用完善的法规“管”;用可靠的队伍来“管”, 来有效执行意识形态建设的管理权。那第三方面, 我们要研究新媒体有哪些特点, 舆情变化有哪些特点, 而通过这些研究, 我们在突发事件中抢占阵地引导舆论

(二) 善于发声, 加强“三阵地”建设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思想舆论宣传阵地。干部的必修课是马克思主义, 所以各级干部要原原本本的学习马克思主义。而第二个阵地就是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大公约数。我们应该培育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 并且在网络上加以弘扬。通过这种学习、教育、传承来凝聚中国力量、构筑中国梦想。第三个阵地, 思想舆论宣传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欧洲学院演讲时说, 介绍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思想舆论阵地就是要介绍一个全面的中国。首先应该讲好“中国故事”, 比方说我们前面所说的家风建设, 我们不要高大上的宣传, 我们要带温度的宣传, 我们不要那些冷冰冰的宣传, 我们要温暖人心的宣传, 比方最美教师张丽丽等等, 她们都是最美中国人代表, 她们的故事就是最好中国人故事。其次应该发好“中国声音”, 中国在国际大舞台上, 一直奉行的是合作之声、和平之声、共赢之声、发展之声, 那么作为中国的这些好声音应该通过网络一直会传唱下去。第三个方面扬好“中国特色”。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独特的国情、独特的发展道路, 这些都是鲜明的中国特色。那么扬好这些“中国特色”就是我们前面所介绍到的介绍全面中国的过程。

三、完善网络问政制度建设, 实现依法管网

(一) 完善网络问政的相关立法

我们经常说虚拟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的确网络空间有泡沫, 那么这个泡沫怎么挤掉了, 首先就是通过立法来加以排挤, 应该说网络立法方面西方国家走到前列。美国设立了六大网络安全专职机构、制定了130多项法律法规, 而且近两年来, 成立的“白宫网络安全办公室”、“全国通信与网络安全控制联合协调中心”, 则是奥巴马政府从国家最高层面维护网络安全的战略考量。同时, 成立国家级的“网络空间政策评估小组”, 每年发布报告;全面实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 以应对各类网络威胁;举行应对网络威胁的多部门协同演习;引入网络战概念。奥巴马政府这两年维护网络安全的动作频频, 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可见一斑。

法国2011年3月生效的《国内安全表现规划与方针法》为例。这项法律的部分条款就针对网络犯罪出台了严格措施。该法律第二条规定, 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假冒他人身份或使用他人原始信息对权利人造成骚扰的, 可处一年徒刑和1.5万欧元罚款。

通过这些他山之石, 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差距, 所以网络问政立法, 应该从这两个层面去加以完善, 一个方面是从国家法规层面加以完善, 四中全会提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旨在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装上“法律的盾牌”。决定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个人及法人信息安全, 确立网络身份管理制度, 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 并赋予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监管手段, 重点解决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滞后的问题。其次地方法规、部门法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域名管理。应该说涉及不同层面的法律、法规都应加以完善。

(二) 完善网络问政的回应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工作, 着力解决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意见不回应等问题。其中有一条得到众多的网友点赞, 收到网民意见建议后, 对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意见, 情况复杂的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 无法办理的应予以解释说明。所以这条新变化, 会抑制“僵尸”微博、“心情不好”的网站的浮现。网络问政, 虽然是双向互动, 有问有答, 但是答是关键, 那么如何将答常态化, 需要相应的网络问政的回应机制作保障

(三) 完善网络问政的问责机制

有人说从网络问政走向网络问责, 虽然一字之变化, 但似乎是一个巨大跨越, 的确如此!那么这种问责怎么来问, 我想一方面应该明确政府在考核中的职责、政府应该制定适合当地可执行的考核标准;而另一方面应该明确考核内容。

四、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实现善于执网

网络问政从层面上来看是制度化问政和非制度化问政两个层面的。所谓的制度化, 就是我们有一套的制度管理, 保障其网络问政的长效运行;而非制度化网络问政, 其实主要是指怎样对待网络一些开明程度和接纳程度。一个有效的网络互动, 是需要打通制度化网络问政和非制度化网络问政的。所以在双微时代, 网络执政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必修课和基本功。

今天, 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通道。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报17.01分钟、读书19.69分钟, 阅读期刊8.83分钟;与此同时, 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54.84分钟、手机阅读62.21分钟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而中国6.88亿名网民, 人均每天上网224.6分钟, 是成年国民每天阅读报刊图书总量的4.4倍 (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许多人正在从读纸质书刊, 转向读互联网。

《人民日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重要讲话的评论写道:网民来自老百姓, 老百姓上了网, 民意也就上了网。政策决策有没有失误和偏差?如何把握老百姓的脉搏与心声?网上的民意尽管不代表所有民意, 却是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来源。学习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新形势下, 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 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不断提高这项本领。

(一) 摆正个人身份

在政府微博中要处理好网民身份和公职身份的关系, 要准确把握好个人的网民身份和自己所代表的公职身份之间的关系, 要避免发布与自身身份存在价值观和公权职能相冲突的个性化观点, 任何不当言论影响的都不止是个人, 而是其所在机构, 甚至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 坦诚面对批评

微博要直面批评, 坦诚地接受各种意见。需要理解的是, 微博上的评论, 不代表全部的网络民意, 更不代表全部的公众民意。

网络舆论是社会民意的风向标, 值得高度重视。但也要看到, 当前毕竟只有约一半的人上网。其他一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诉求在网上较少得到表达和传播。政府必须均衡照顾所有中国人的利益。舆论有时是短视的, 在局部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 需要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三) 学会网言网语

双微平台被称为“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拥有特殊的、草根化的话语环境, 与平常习惯了的话语体系有不小的差距, 从而“重新学会说话”。

篇8: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制度

1 构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原则

1.1 职权法定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依法行政中必须首先遵循的原则。”[1]职权法定原则的含义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档案行政职权来源法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是通过立法设定和赋予的,只有立法设定和赋予的职权才是合法的职权,立法以外其他途径不能产生行政职权,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在立法之外获取职权。也就是说档案行政职权来源具有唯一性——立法。其二,档案行政职权范围法定。行政职权不是空泛的“虚权”,而是有特定对象和特定内容的“实权”。任何一项行政职权,都有其适用的事项范围,没有事项范围的行政职权是不存在的。档案行政职权的适用对象和事项范围,也是立法确定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在立法确定的对象和事项范围内拥有和行使档案行政职权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在法定的对象和事项范围外行使档案行政职权,也不能超出法定的对象和事项范围行使档案行政职权。

1.2 权责一致原则。“权责一致原则,是指让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而产生消极性后果的人承担否定性或对其不利的行政或法律后果、遭受制裁或惩处的原则。”[2]它实际是指法律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就是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义务和责任。权责一致不仅仅包括档案行政权力与职责、责任一致,并且还包括档案行政权力、职责、责任与尽责一致。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依法履行其职责,如果要擅自放弃、不履行其法定的行政职责或违法、不当行使其行政职权,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的每一项职权都必须明确列出与之对应的职责,以及相关的责任追究内容,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对等,防止档案行政权力的异化。

1.3 简政放权原则。“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为根本前提,以简政放权为核心”。[3]“‘简政就是精简政务、精简机构和人员,重点是缩减行政权。‘放权就是将权力下放或将权力转化为权利,赋予社会(公民)或市场。”[4]简政放权原则就是把该由市场管的事情交给市场,该由社会管的事情交给社会,该由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的事情下放给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更好发挥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贴近群众、就近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1.4 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公开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除涉及国家安全或国家秘密并由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以外,一律公开。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活动及其过程公开;二是行政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5]行政公开指的是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在行使档案行政权力过程中,应当将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档案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公开,以使其知悉并有效参与和监督档案行政权力的运行。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要依据行政公开原则的要求,实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权力信息的公开,将档案行政管理行政主体的法定职权类型和内容、职权的履行依据、职权履行的流程和结果等内容进行公开,充分保证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正当性。除了法定的保密事项外,所有纳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权力事项及其运行流程,都必须通过清单向社会公开,否则不得行使,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

1.5 高效便民原则。高效便民就是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档案行政职权,最大限度地方便档案行政相对人。档案行政权力不明晰、不为公众所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档案行政相对人办事难、办事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一方面通过把法定程序流程化,方便档案行政相对人理解;另一方面明确办理时限和方式,其目的正是着眼于高效便民。因此,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时,要从服务档案行政相对人的角度出发,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按照时间最短、环节最少的要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2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构建

2.1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主要内容。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其二,档案行政权力事项详情单。

2.1.1 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目录的内容。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目录的作用就是让档案行政相对人能够比较清晰地知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到底有哪些档案行政权力,并且能够顺利查找到具体的档案行政权力事项详情。因此,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并不是越详细越好,而是应当简洁明了。因为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目录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提示与指引。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目录,一般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范围。第二级是不同档案行政权力分类。如档案行政规划、档案行政许可、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确认等。第三级是具体的不同档案行政权力事项。如,制订档案事业发展计划,携带、运输或者邮寄档案出境审批,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罚,等等。

2.1.2 档案行政权力事项详情单的内容。档案行政权力事项详情单是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核心内容。因为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只是告诉档案行政相对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哪些权力,而真正要把权力放到阳光下运行,主要还是需要通过档案行政权力事项详情单予以实现。档案行政权力事项详情单,除了列明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的权力编码、权力名称、权力类型、法律依据等常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权力由谁行使,包括法定权力主体、具体承办机构。档案行政权力事项详情单中应当分别列明档案行政权力主体与承办机构,权力主体代表该项权力事项的责任主体,而承办机构则是告知相对人哪个机构具体受理。二是档案行政权力怎样行使,包括法定程序、适用条件或者标准等要求。对此,档案行政权力事项详情单中的程序性规定,应当体现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期间等要素。并应当制定法定程序与流程图,流程图则是法定程序的图示化,流程图应以档案行政相对人的视角,提示其整个档案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关键环节,要成为群众办事的向导图。流程图可以根据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的类别统一绘制,如档案行政处罚的权力流程图可以统一为一般程序流程图和简易程序流程图。三是与相关权力之间的顺序与关系,包括纵向权力关系与横向权力关系。纵向权力关系指的是需要几个部门协同行使的权力事项。纵向权力关系,表现为上下两级部门需要对同一事项进行初审与终审。如果横向权力关系或者纵向权力关系不能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有所体现,必然影响档案行政相对人对整个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理解。

2.2 依法确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所列的档案行政权力必须有法律依据,这里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抽象行政行为仅作为档案行政权力存在与运行方式的参照依据。凡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档案行政权力,都是不合法的档案行政权力,应予以取消,都不能进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对于法律有规定,但是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清理后认为该档案行政权力已经过时、不合理,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可以不列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但是必须报相关立法机关批准。

2.3 规范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构建程序。规范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编制程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3.1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编制的启动程序。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一般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启动档案行政权力清理并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也可以由地方政府法制部门或编制部门直接决定启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编制程序。当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编制启动程序最好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

2.3.2 档案行政权力清理程序。档案行政权力清理工作一般应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清理,当然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进行清理。档案行政权力清理的基本程序为:罗列档案行政权力项——征询档案行政相对人意见——征询相关立法机关的建议——确定档案行政权力事项——为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编码——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绘制档案行政权力运行图。

2.3.3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批准程序。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批准程序一般由地方政府法制部门或编制部门实施审核,最好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实施审核。批准程序主要是对上报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及运行图的审核,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权项予以批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撤销,存在一定法律问题的予以退回重新编制权力清单。

2.3.4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公布程序。当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经批准后,一般应由批准部门负责公布。当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公布。

2.3.5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施程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规定的档案行政权限行使权力,违反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规定权限的,应当承担双重违法责任,即违反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法律责任和违反原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

2.3.6 档案行政相对人参与民主协商程序。无论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编制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相对人的聪明才智,听取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意见,进行民主协商。

2.3.7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修改、废止程序。当法律修改、废止时,需要对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进行及时调整,其程序与档案行政权力清理程序基本相同。

3 构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配套制度

3.1 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不是一次性的工程,而是一项长期性的不断完善的制度;不是一次梳理和公布就简单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持续性的工程。这是由于档案行政权力具有变动性决定的。“行政权力并非一成不变,相反为适应社会和发展需要行政权力展现易变的特性。”[6]“行政权力的分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事情。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会带来行政权力客体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会不断地深化和提高,相应的行政权力也会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面临一个再分配的问题。”[7]这意味着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应随着档案行政权力的变化、变迁而及时加以调整和修改。由此也决定了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一项没有终点的持续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跟踪档案行政权力的变化情况,并将这一变化体现和反映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之中。所以,应对建设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档案行政权力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启动档案行政权力变更申报,报经编制管理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确认后,及时修改原档案行政权力清单。

建设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一要根据所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档案事务发展的具体状况,依据档案行政相对人的实际需求,确定档案行政权力变动内容。二要制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以及档案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动态管理办法,明确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调整的依据、程序等,使档案行政权力边界和运行流程的动态调整切合档案事务发展实际、公开透明、规范合法、便民高效。三要建立健全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以及档案行政审批标准化内容相配套的档案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使档案行政裁量标准更加细化与量化,也使档案行政裁量的范围、种类和幅度更加科学规范。四要建立不同层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间的上下联动机制。要按照省、市、县(区)三级,逐级推进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以及档案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拟公布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内容和档案行政审批标准要经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为免于冲突和便于监督,在时间安排上还要遵循从上级到下级逐次公布。

3.2 构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与所有的制度一样,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作保障,以避免其流于形式或者被束之高阁。因此,构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另一个重点是全面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明确监督的范围、行使方式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对违反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违纪、违规和越权行为严惩不贷。构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2.1 构建完善的内部检查监督体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多种方式,定期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所规范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工作以及具体的落实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是对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本身的建设工作,巩固已经落实的工作成果,对还未落实的工作采取督办等方式,以使得相关部门积极投入到构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工作之中。二是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实施工作,对于实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好的,取得经验的,总结加以推广。对于不按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履职,或者履职不好或者越权的,要问责追究。

3.2.2 构建有效的外部监督检查体系。要以“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为标准,加强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的全方位监督。一要强化专门监督作用。行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情况进行全面监督。二要发挥社会监督力量。通过网络评廉、明察暗访、召开档案行政相对人座谈会、向档案行政相对人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强化外部监督。

3.2.3 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考核和问责机制。一要将实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监督评议结果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相关机构、相关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奖惩机制直接挂钩;二要建立完善问责实施办法、档案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等,对于不作为、慢作为、失职渎职、非法行政等情形,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合理、有效的问责追究。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孟大川.职权法定原则的内涵、意义与要求[J].探索,2001(5):143~144.

[2]王放放.论权责一致原则[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4):16~17.

[3]包世琦.关于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州学刊,2015(10):11~15.

[4]郭人菡.基于“权力清单”、“权利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简政放权模式分析[J].行政与法,2014(7)23~28.

[5]吴建依.论行政公开原则[J].中国法学,2000(3):89~96.

[6]李和中,刘孋毅.加强建立和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制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0~14.

篇9: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

一、行政监督及服务型政府的简介

(一) 何为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是我国政治监督的主要构成部分。监督的意思就是监察督促, 是以规范党的行为、保证党的纯洁性为目的。当然, 也可以认为行政监督就是对党执政进行的一种约束。其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各部门不同层级之间, 以及专设具有监督职能的行政监察机构等对行政机关及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人民群众等对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二) 服务型政府

由于个人的观念不同、知识水平不同、价值观不同, 所以, 人们对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义务的理解也就不同。但笔者倾向于从理念、本质、功能及价值四个方面来考量服务型政府。在我国,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其本质也应该是保障人民的权益, 即政府应该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上, 在公共事务上充分发挥其服务性作用, 保障人民权益。所以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及提供公共服务。如:解决民事纠纷、修建铁路、完善交通设施、宏观调控等政府要想树立威信, 还要采用广为大众接受的运行方式, 对公众提供高效的服务, 提高工作透明度, 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行政监督的不足之处

(一) 行政监督主体实际地位不高, 权职受限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戏言“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在行政监督中也适用。虽然我国法律规定行政监督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 但实际上监督部门并没有独立的行使权力, 而是受同级部门的限制, 这样一来不仅达不到监督的目的, 反而为实现自身利益, 行政和监查相互勾结, 甚至维护违法者, 为了钱出卖自己的良心助其逃脱法律制裁。

(二) 行政监督欠缺正确方式, 过程间断

行政监督有三个阶段:预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但我国监督工作中并没有将三者完美地结合, 而是只专注于一点, 仅仅重视事后监督, 并没有事前拟定监督计划、监督决策的有效性, 监督行政过程是否符合法律规范。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就把重心放在追究责任上。

三、加强行政监督,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措施

(一) 加强行政监督, 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建设务实, 责任型政府

行政监督具体来说就是监督行政决策、行政过程、行政人员操作是否高效。加强行政监督可以弥补领导决定中的某些不足, 促使行政行为规范化, 以保证政府效能建设更好地实施, 是建设高效政府的有利条件。加强行政监督可以减少行政过程中的失误和违法行为, 确保国家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使政府工作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做实事, 真正担负起政府的职责。

(二) 加强行政监督, 完善行政监督体制, 增强公众监督意识, 促进廉政建设

随着改革政府机构的深入发展, 行政监督体制不断完善, 公众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加大了纠正不良之风的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收贿受贿的不良风气, 促进了政府的廉政建设, 带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减弱了政府的管理性质, 增强了服务性质。

(三) 增强内外监督, 完善监督体制

通过确保党内监督效力, 强化人大监督, 加强司法机关的监督, 并鼓励社会团体的监督, 营造宽松的言论环境, 保持群众监督渠道的畅通, 优化监督方式, 真正赋予监督部门独立的职权, 保证其工作不受被监督对象的制约等方式, 构建全面的监督体系。这些方式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监督的有效性。

(四) 建立健全监督法律法规, 保证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加强立法建设, 增强立法质量。将法律法规具体化, 对不自觉接受监督的官员或机构加以惩罚, 对自觉接受监督且自觉监督他人的官员进行表彰。努力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不断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执行力和权威性。

四、结语

随着改革政府机构的深入发展, 行政监督体制不断完善, 公众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已经起步, 但尚有许多不足, 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 我国要不断改善不足之处, 在行政监督上做足努力, 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摘要:自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提出要努力建设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来, 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推行政务公开等各种方式方法都被应用于政府树立威信、提高服务质量的建设中。但是, 我国的行政监督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如何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加强行政监督, 提高行政监督效能, 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就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行政监督,提高效能,政府建设,完善体制

参考文献

[1]王臻荣.论我国当代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5) :41.

篇10: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建设路径探析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明显缺陷,导致行政违法行为广泛存在。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理应承担起监督行政权正常行使的职责。因此,检察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要突破诉讼监督的传统和习惯,将行政权也纳入到监督的范围之中。不过由于人员配置不足、独立性不够以及行政机关可能存在的排斥态度等原因,检察监督“扩权”的热趋势还需要冷思考。检察权应当强化,但必须稳步进行。目前行政检察监督权只能是程序性权力,监督的对象也主要是侵害公益的行政行为,另外在履行监督职责时,人民检察院还应当注重与被监督机关的协同与合作。

关键词:法律监督 行政权 行政公诉 检察改革 检察监督

任何权力,无论其来源如何,都无法避免被滥用的危险。法治最为核心的方面即是对官员的权力进行限制。因此,所有以法治作为治国方略的国家都有着对权力进行制约的需求。在西方国家,这一需求是通过国家权力分权与制衡来满足的。在我国,基于人民主权的不可分性,除立法权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外,行政权与审判权均产生于它,并对它负责。为避免权力滥用,就需要一个单独的机构来对行政权和审判权进行控制。[1]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理应承担起这项职责。然而,当前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被严格限制,与其宪法定位完全不相匹配,权力的制约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所以无论是检察系统还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均赞成检察监督应当进一步“扩权”。不过在笔者看来,囿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扩权”的热趋势还需要冷思考。

一、检察监督应从诉讼监督回归法律监督

随着三大诉讼法的陆续修改,检察监督职能得以不断强化,但整体而言,检察监督依然未能走出诉讼监督的窠臼。甚至很多学者认为诸如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等根本就不属于法律监督的范畴,检察权与所谓的法律监督权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2]检察机关也不应该定位成所谓的法律监督机关。面对这样的质疑,学界一直缺乏有力的回应。诸如“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定法律监督机关,所以检察机关的全部检察权都应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3]的辩驳明显苍白无力。事实上,不得不承认我国检察机关现有的侦查权、公诉权、抗诉权、逮捕审批权等的确无法支撑起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一称谓。然而,这并不是说宪法的定位存在问题,而是检察机关本应具有的监督权被《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过分限制。

与西方以公诉权为核心的检察制度不同,中国检察思想来源于列宁的检察监督理论。列宁认为,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检察制度并不适合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权力监督,苏维埃成立检察机关的目的是承担法律监督职能以实现法制统一实施,这就要求检察机关不仅仅是公诉机关和承担诉讼监督职能,更为重要的是须承担起以维护法制统一为宗旨和使命的一般监督职能。[4]根据苏联宪法,一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是否严格遵守法律都应受到检察机关的监督。我国“五四宪法”与“七八宪法”均明显继承了苏联的这一做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法律,行使检察权”。而“八二宪法”也只是用法律监督这一更加简洁的表达来对上述检察职权进行了概括而已。[5]从这个意义讲,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只是自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开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才缩小到如今几乎等同于诉讼监督权的局面。诉讼之外的执法监督只保留了对职务犯罪的立案侦查权;守法监督只限于对严重违反法律以致构成犯罪的行为的追诉权,也因此才会产生对人民检察院地位的种种质疑。

不过“名义之争”只需经过澄清即可以解决,不可能因为要替检察院“正名”就恢复到以前一般监督的时代。笔者之所以认为,检察机关应当进一步“扩权”,从诉讼监督重归法律监督,基于的是现实需要,而不是所谓的“名分”。与西方分权理论相同,我国检察监督制度也体现着权力制约的思想。检察机关维护法制统一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监督国家机关在其权力范围内行使权利。可以说,防止行政权滥用本就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之一。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一职责被交给了政府内部的监察部门。但现实告诉我们,这种安排在当下并没有取得最好的效果。从制度上看,我国行政机关受人大监督、行政检察监督、行政复议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等多个方面的监督。但是其中人大监督虽然全面但是缺乏持续的监督能力;行政检察监督与行政复议监督都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在独立性不够的情况下,很难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而行政诉讼监督属于被动性监督,实行不告不理原则,且受理范围有限。因此,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依然存在缺陷。相反,检察机关在行政监督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一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即是对职务犯罪进行立案侦查,其对行政机关内部运行机制以及违法犯罪行为易发部门和环节有着清晰的认识,将其职权向行政监督扩展有路径优势。二是人民检察院上级与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与人民法院相比,检察系统更具有整体性,决定了其对于行政权的监督更容易借助潜在的权力资源。三是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可以尽量避免来自行政机关的非法干预。四是与审判权相比,检察权主动性更强,即便没有利害关系人告诉,也可以主动出击,这对于诸如环境资源等社会公益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缺陷,导致现实情况中行政违法行为广泛存在,并且未能及时得到纠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使其突破诉讼监督的传统和习惯,将行政权也纳入到监督的范围,恢复其法律监督机关本应有的地位。

二、现实条件决定检察“扩权”应循序渐进

虽然学界普遍认为,行政检察监督的范围应当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方式应当涵盖违宪审查、督促改正、行政公诉、立案侦查等多种方式。但在客观环境之下,这些观点并不容易转化为现实。

(一)检察机构的人员配置并不足以全面开展行政监督

检察机关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刑事诉讼,民行检察监督方面一直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一般基层院的民行部门只有两到三人,一年处理的案件也不过数十件,其中还主要是民事诉讼方面案件,对于行政诉讼监督在考核上几乎没有要求。这种情况之下,零星的在行政监督方面做一些试点拓展尚属可行,但真正要人民检察院担负起全面监督行政机关的职责则非其所能承受。由于诉讼监督需要监督的主体及行为均比较单纯,完全不可能与行政监督相比。可以预见,如果行政监督真的纳入到人民检察院常规职能的范围,那么其所带来的工作量将远超当前,这并不是目前人民检察院所能够做到的。

(二)现实条件下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还存在一定阻碍

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法治建设才能有序开展。检察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其行使当然要接受党的领导。所以,我国检察机关实际上既受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又受地方同级党委的领导,但这种双重领导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三)部分行政人员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对检察监督产生排斥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借鉴前苏联,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机关、企业以及个人实施一般监督的权力。但这种做法在当时受到许多质疑,甚至批判。随着反右倾斗争的扩大化,人民检察院一般监督被“上纲上线”,说成是“锋芒指向党和国家机关,把自己所领导的单位当作独立王国,和党分庭抗礼”。于是人民检察院一般监督权先是“备而不用”,到最后被彻底取消。虽然,检察监督向行政领域延伸并不是对一般监督权的恢复,但其毕竟是改变了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增强了检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因而,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行政工作人员的不理解。由于监督权的行使必然需要相应的行政部门合作,这种不理解很有可能会造成行政检察监督职责的履行困难。

三、当前行政检察监督应当遵循的原则

虽然检察监督的范围一度非常广泛,但至少在目前来看其仍然主要局限于诉讼领域。检察权向行政领域的延伸也只是处于试行阶段,甚至连基本的法律依据都付之阙如。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行政检察监督不可能如学者们所设想的那般全面,而只能在在桎梏中寻求突破。当前行政检察监督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行政检察监督权只能是程序性权力

任何权力都容易被滥用,而不管这种权力的性质如何。检察监督目的是为了纠正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但如果其自身权力过大,那么也很可能由于缺乏制约而被滥用。在前苏联,正是由于检察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来自被害人、人民法院和社会公众的外在制约,为斯大林时代检察机关沦为政治斗争打击异己的工具埋下了伏笔。为了防止检察权因为监督机关的性质而得以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学者们普遍认为检察权应当定位为一种程序性权力,不具有实质性的决定权。事实上,检察机关现有的具体职权也主要以程序性权力为主,除了是否批准逮捕、是否提起公诉之外,其他诸如定罪、量刑、审判监督等都最终需要人民法院做出裁判。同样,在行政监督上,对于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也应当只能通过建议纠正或者启动相关程序提请有权机关进行处理。

(二)重心应当放在侵害公益的行政行为上

虽然行政检察监督已经得到了理论及实务界的一致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检察监督可以无限扩张。行政检察监督应当保持谦抑性,在具体实施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公民对侵犯其权益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来解决。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还可以主动就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向有权制定机关提出依法处理建议,所以当前行政监督的空白主要在于无具体受害人的侵害公益行为。例如,面对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等,相关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由于无人告诉,这些有着明显危害的违法行为反而能够很容易地被掩盖,成为庸政懒政甚至是贪污腐败的温床。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法方面的做法,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纠正执法部门的违法行为。同时,对于不适宜由司法机关做出裁决的抽象行政行为,应当向制定机关和其上级部门提出纠正建议,或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审查请求。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检察机关因为到处监督而成为新的信访部门,超过其承受能力,也可以理清检察监督与审判监督、行政内部监督的关系,不至于重复监督、无效监督。

(三)应当注重与被监督机关的协同与合作

监督权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天然地就存在对抗的因素。如果监督方与被监督方都不能很好地认识监督的意义,就容易演变为权力之间的对立。当前行政检察监督并没有坚实的法律规范基础,因而更加需要在监督的同时注意与被监督机关的协同与合同。事实上,行政检察监督并不是要取代行政机关行使权力,而是为了确保行政权在法律轨道上运行。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本质上并不存在任何矛盾。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时也应当杜绝监督者本位的思想,在制约的同时,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合作,变对立监督为协作监督,共同保障行政执法的正常进行。实际操作中,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监督的构建应当尽量通过与行政机关的合作来逐步展开,就监督的事项、程序、效力等达成一致。在方式上可以多采取更易于接受的检察建议而不是行政公诉或提请审查来进行监督。时间上,要以事后监督为主,避免过分干预行政权力的行使。总之,人民检察院在履行监督职责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做到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

注释:

[1]参见田凯:《论检察机关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载《学术界》2006年第6期。

[2]参见陈卫东:《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3]参见石少侠:《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一元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

[4]参见王建国:《列宁一般监督理论的制度实践与借鉴价值》,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

上一篇:班主任实用心理辅导下一篇:最难忘的语文作业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