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汇编

2024-05-15

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汇编(精选8篇)

篇1: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汇编

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手册

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手册

目录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制度.......................1

行政服务中心文明服务规范.......................2

行政服务中心值班长制度....................3

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管理制度.......................3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违规处罚规定.....................4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制度

为强化“中心”日常管理,推进规范化运作,体现“优质、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特制定如下制度。

1、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2、坚守工作岗位,不脱岗、串岗,不在大厅内吸烟、高声喧哗,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3、有事要请假,由窗口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同时安排好代班人员,并报“中心”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4、不得随意调换窗口工作人员。

5、着装整齐,佩证上岗,保持整洁,资料齐全。

6、微笑服务,用语文明,对办件或咨询热情接待,耐心解释,不得态度蛮横、无故刁难。

7、自觉接受“中心”统一管理和协调,接受“中心”及其他机构监督,积极参与“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

8、严格执行“六公开”,按核定标准收费。

9、向窗口充分授权,严格执行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等审批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

10、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办理过程无差错,无不良后果。

11、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严禁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行政服务中心文明服务规范

为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推进文明创建,特制定以下规范。

一、规范语言

1、要讲普通话。

2、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

3、接待办事对象时,要使用“您好”、“请稍候,马上给您办”、“对不起,您还缺少××材料,这是缺件清单,请拿好”、“对不起,根据××规定,您的××不能办理,请原谅”、“我这里办好后,下一个是××窗口”、“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您慢走,再见”等。

4、禁止使用“我不管,问别人去”、“我要下班了,你快点”、“我刚才已经说过,你怎么还问”、“我就是这样的,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去投诉好了”、“不知道”等。

二、规范行为

1、要主动、热情接待服务对象。

2、接听电话时,首先要用“您好”。

3、对服务对象的咨询,要热情、耐心、周到,百问不厌、百查不烦、解释全面,不得冷落、训斥和歧视。

4、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要耐心倾听,不予争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对服务对象的误解、抱怨或不文明行为,不争吵、不对骂,及时向窗口单位负责人和“中心”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三、规范仪表

1、工作时间着装必须大方、得体。

2、仪表举止端庄、大方,站、坐姿势端正;工作时间不准穿拖鞋和后跟无绊的凉鞋;女同志可淡妆上岗,不得涂浓指甲油;男同志不得留长发、蓄胡须。

四、规范放置

1、窗口要备有与工作有关的法律、规章、政策文本。

2、窗口《办事须知》不断档。

3、根据本人在岗情况及时调转工作牌。

4、地面、工作台面、办公桌面、电脑等保持清洁,办公用品、资料整齐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值班长制度

一、人员组成:各单位分管负责人。

二、职责

1、检查、记录全体人员到岗和执行工作纪律情况;

2、做好总值班台工作,接待、解答有关服务对象的咨询;

3、负责接待并参与处理有关服务对象的投诉;

4、制止和规劝服务大厅各种不文明行为;

5、负责填写当天值班记录并做好交接。

三、具体要求

1、熟悉“中心”各项规章制度;

2、熟悉“中心”服务事项和窗口分布;

3、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挥作用;

4、遵守“中心”管理领导小组的值班安排,特殊情况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提前三天与“中心”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便于及时调换。

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管理制度

为营造“中心”良好的办事环境,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中心”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要求做到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窗明几净,地面洁净无杂物,顶棚光亮无灰尘,卫生间无污迹、无异味,垃圾及时清理。

二、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乱倒残茶等,积极配合保洁人员工作,保持良好卫生环境。

三、“中心”办事大厅内禁止吸烟。

四、每天上班前要对窗口及办公室进行清扫,保持洁净、整齐、无痰迹、无挂吊、无杂物堆放;工作资料、办公用品摆放整齐,不乱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文件、材料、报纸要随时整理,用完归档;下班后窗口办公桌上除电话、电脑设备、台历外,不得有任何公文资料和私人物品。

五、保洁人员、值班人员及“中心”全体人员都有权利和义务对不讲卫生的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

六、“中心”定期对各窗口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窗口单位考评范围。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违规处罚规定

为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区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根据《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中心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上班无故迟到或早退15分钟以内的;

(二)上班时间无故脱岗或因故脱岗未向值班长履行请假报告手续的;

(三)无故旷工的(迟到或早退15分钟以上、脱岗30分钟以上的,视为旷工);

(四)上班时间打瞌睡、在工作区吃零食、串岗聊天、没有按规定佩戴证件的;

(五)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听音乐、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做与工作无关事情的;

(六)违反《行政服务中心文明服务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管理制度》,引起投诉的;

(七)违反“六公开”、“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及廉洁自律相关规定的。

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在编人员,第一次,责令写出书面检讨;第二次,扣发当月岗位补贴并通报批评;第三次,扣发全年目标考核奖金额的50%;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待岗处理。有上述行为之一的聘用人员,第一次,责令写出书面检讨;第二次,罚款50元并通报批评;第三次,予以待岗处理;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辞退处理。

二、当日值班长为区行政服务中心第一责任人,要严格遵守区行政服务中心四项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发生上述违纪违规行为,当日值班长没有及时发现并认真记录在案的,第一次,责令写出书面检讨;第二次,扣发当月岗位补贴并通报批评;第三次,扣发目标考核奖金额的60%。

三、对工作认真、负责,全年无投诉并受上级单位、新闻媒体或群众来信来访表扬的工作人员,经核查属实的,由所在部门给予奖励。

四、本规定从印发之日起执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参照执行。

篇2: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汇编

2012 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 和各级 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县行政服务中心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措施,狠抓督办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创优经济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健全工作机制,提高 行政审批效能。年初,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竹发[2007]3号)、《关于明确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竹政文通知[2007]2号),并于4月16日召开了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会议。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县行政服务中心 坚持“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宗旨,建立健全审、督、查保障机制,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一是加强办事窗口的组织领导。19家窗口单位明确了分管领导、窗口负责人和窗口工作人员,明确了办事窗口职能职责、审批权限和行政审批科股室(二级单位)配合职责,并就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加强办事窗口建设夯实了基础。二是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中心集中办理。19家窗口单位明确了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302项,除有法律法规授权但暂未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外,基本做到了“应进俱进”。三是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对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进行了逐项规范。其中,程序简便的一般性行政审批事项71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现场办结;需现场踏勘、论证、上报省市审批的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完成所需条件、材料初审后,转窗口单位按办事程序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最后由窗口向申请对象反馈结果(包括证照发放等),有效避免了办事群众在窗口、部门之间来回跑。四是统一刻制启用了行政审批专用章。除县经济局、财政局有法律法规授权但暂未开展行政审批业务,县发改局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以正式文件批复、上报,县计生局仅“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项业务,发证时需加盖钢印,不需刻制行政审批专用章外,其他15家窗口单位统一刻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五是加强行政审批网络建设。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局域网,19家窗口单位都已通过“商密网”与中心局域网互联。六是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县财政局在行政服务中心加挂了“竹山县非税收入代收点”牌子。除县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按规定使用上级主管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外,其他窗口单位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实行收(罚)缴分离,由县行政服务中心“一个口子收费”,基本杜绝了超标准、超范围和“搭车”收费。一年来,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 2 67 6 1 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二)创新服务方式,提高 行政服务水平。在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基础上,按照“核心是服务,本质是为民”的要求,设身处地为办事群众着想,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全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审批协调办,上报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一 是春节期间,牵头组织公安、劳动、卫生、计生等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办理各类证件12872件,积极促进了农村劳务经济开发。二是完善外商投资代办制度,先后为新合作鑫城超市等10多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程、无偿地代办所有行政审批手续,降低了客商投资成本。三是认真落实重点保护和跟踪服务制度。会同县经济局、发展和改革局、农办等单位把规模企业、民营大户、重点项目和农村经济示范户作为跟踪服务对象,先后协调解决康华建材、寿康永乐、白马服饰、秦巴钡盐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60多起,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三)加大查处力度,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督办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政策措施是县行政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责。一 是建立健全经济发展环境督查制度和通报制度,会同县政府督查室进行了两次专项督办检查,重点检查各项优惠政策和“八项制度”落实情况,并予以通报。二是坚持“有报必接、有举必查、有乱必纠”,受理查处投诉21件,投诉查处率 100 %,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维护了投诉人合法权益,保障了公正执法,净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三是 严格执行检查报批制度和处罚备案制度。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要求工作人员在接到“ 检查 申报书”后,3个工作日内作出检查批复,发放“廉政检查卡”,并跟踪监督 ;对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 的查处事实、处罚依据 认真核实,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狠 抓 作风建设,不断 提升 服务形象。以 “干部作风建设年” 为契机,发放党员先进性承诺卡,积极 开展“十星级党员”评选 和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平安单位、文明单位 创建活动。坚持周四学习日制度,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效提高了 干部 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 质。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每周一召开例会长计划短安排,形成了真抓实干、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坚持经常 抓、抓经常,每月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百分制考核,评选“流动红旗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并予以通报。一年来,全体干部和窗口工作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无贪污受贿、无抹牌赌博、无超计划生育、无滥用职权现象,树立了 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 形象,赢得 了广泛赞誉和普遍 好评。

二、存在问题

1、在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方面。一是少数窗口单位没有按要求将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继续搞“多头受理”、“双轨运行”,或把重要的审批环节下放到所属二级单位,规避监督。二是少数窗口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不充分,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三是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项目以及需要特事特办的项目协调任务重、难度大。四是窗口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难以有效发挥。

2、在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方面。主要是少数部门执行县委、县政府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不坚决、不彻底,甚至人为设置障碍,政策效益难以有效发挥。还有少数部门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八项制度”置若罔闻,利用行业管理职能和部门优势,频繁到企业生产经营场所检查,动辄处以罚款,对重大行政处罚不备案或者首违而罚,甚至混淆执法机关和协会组织职能职责,超标准、超范围和“搭车”收费。

3、在查处经济发展环境投诉方面。随着各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加之市场主体担心打击报复,不敢、不愿举报、投诉,投诉量呈递减趋势。同时,对经济发展环境投诉案件的查处,多是对事不对人,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三、200 8年工作思路

2008年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一主线,突出健全体制机制、狠抓督办落实两个重点,打造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投诉查处三大平台,做好规范行政审批、服务重点企业、查处投诉案件、加强队伍建设四项工作,建设学习、创新、服务、和谐、廉洁五型机关,全力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1、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一是规范项目进驻。加大清理、督办、查处力度,认真落实竹政文通知[2007]2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到行政审批项目应进俱进,杜绝“多头受理”、“双轨运行”。二是督促窗口单位赋予窗口工作人员充分的审批和办理权限,实现权责统一,确保办事窗口既受又理,真正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三是督促窗口单位加大行政审批科室股(二级单位)的衔接协调力度,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避免办事群众在窗口、部门之间来回跑,逐步形成“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一切围绕发展转”的行政审批工作格局。

2、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一是按照“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项目,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搞好并联审批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投资代办制度,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联合办理、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全程、无偿地提供代办服务。三是会同县经济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规模企业、民营大户、重点项目的重点保护和跟踪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全方位服务。

3、进一步加大投诉查处力度。一是加强督办检查,定期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督办检查,重点督查各项优惠政策和“八项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抓好整改。二是坚持坚持“有报必接、有举必查、有乱必纠”,认真受理查处行政审批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对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个案,动真碰真,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净化经济发展环境。

4、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思想教育、建章立制、考核奖惩为抓手,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措施,严格内部管理,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考勤情况、工作情况、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督办和检查,切实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力求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有有新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提高,努力打造服务品牌。

篇3: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汇编

一、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协调机制运行现状

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12月, 是晋江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行政体制改革试点的龙头工程, 至今已完成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有形审批与网上审批相结合的综合型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十年来,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 积极进行协调机制创新, 完善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运作模式, 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主要体现在:

(一) 以创新审批方式为重点, 构建快速、高效审批机制。

一是通过实施集中审批, 不断整合审批资源, 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协作意识, 持续向社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加强窗口建设;二是创新服务举措,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推行挂钩服务、绿色通道、联合会办、靠前服务、跟踪督查等服务保障机制, 促进审批事项快速办结;三是推行审批改革, 以“效率提升、服务提质、监管提效”为主线, 按照“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快则快、能优则优”总体要求, 全力推动第十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二) 以衔接协调为焦点, 形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合力。

一是优化审批流程, 持续削减审批事项, 再造审批流程, 通过整合资源、精简前置、简化程序、合并环节, 积极推广并联审批和“一表式”审批, 有效减少审批障碍。二是拓展功能领域, 丰富服务功能;畅通信息渠道, 全方位方便企业群众;外延审批服务, 扩大政策惠及面;设立“企业之家”和“企业服务专线”, 畅通企业诉求。三是纵向衔接, 加强与上级汇报沟通, 争取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解决疑难问题。四是横向协调, 强化中心管理处对并联审批的协调机制, 进一步拓展并联审批的广度和深度。

(三) 以创优管理为中心, 构建行政审批监督协调体系。

一是加强教育协调,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导向, 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从我做起意识, 全面提升窗口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二是强化制度管理, 制定首问责任制、承诺限时制、AB岗制度等23项制度, 形成良好的制度体系, 使中心管理服务工作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快车道。三是深化监督管理, 以规范自由裁量权为抓手, 创新监督方式, 重事前监督、重电子监察、重舆论监督、重社会监督、重政务公开, 确保权力阳光运行, 促进了廉政建设。

二、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作为服务晋江公众最直面、组织实施最前沿、实践过程最复杂的基层“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实际工作, 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一是双重管理现象突出, 现有行政审批和人事管理实行由中心和主管部门双重管理, 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或约束机制, 阻碍了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协调作用的发挥。二是审批工作协调困难, 在与本级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和上级部门审批时经常出现协调力度不够和审批权限受限等现象, 同时由于进驻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加大了协调工作的难度。三是体制不够顺畅,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与行政协调紧密相关的《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等法律规范仍未出台, 致使行政协调缺乏权威依据, 同时个别审批事项还存在“体外循环”现象。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内部监督方面, 缺乏相关审批权力细化的监督机制;在外部监督方面, 监督前提条件不够充分, 制约了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协调机制的策略

(一) 树立思想共识, 培育行政协调理念。

思想协调就是要努力使人们在思想上先达成共识, 这是提高行政协调有效性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培育公共服务理念, 要以多种方式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通过不断地开展“机关效能年”或“服务年”等主题活动, 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 全方位、“地毯式”地培育行政服务人员的公共服务理念, 不断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公平正义, 彻底摒弃“官本位”的错误思想, 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其次, 设置目标一致教育, 紧密衔接, 环环紧扣, 形成“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的目标链, 才能提高行政协调的有效性。同时随时提醒和督促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员严格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均衡完成自己的目标, 同心同德, 携手共进。

(二) 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法制型协调模式。

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规则, 用以规范行政行为, 是实现行政管理体系协调运转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制定各种法规, 在法律层面上, 通过立法的方式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确, 同时尽早出台《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和《监督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行政协调的主体、内容、方式、时间和规则等要件进行完备的法律性规定。其次, 完善绩效评估办法,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作为绩效评估重要的因素, 推动行政服务中心绩效评估主体向多元化转变, 同时实现绩效评估标准化, 将评估机制、反馈机制、运行成本和办事效率、顾客满意度等内容纳入绩效评估内容, 有效地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 为公众提供更优质快捷的行政服务。

(三) 强化监督保障, 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机制。

健全完善的监督体系可以有力构筑预防腐败的“防火墙”、从而使“阳光政务”这个平台真正实现“阳光作业”。首先是强化内部监督, 即对窗口工作人员监督管理, 同时对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实施流程再造, 依托电子监察平台和政府政务公开网实施全流程监控, 坚持有诉必理、有投必查、有错必究、违规违法必究的原则, 强化对行政审批活动的监督。其次是强化外部监督, 健全行政审批听证、论证、征求意见制度, 邀请包括媒介、特邀监督员、社会公众等外界对行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实行违诺补偿制度。对未达到既定服务标准的, 对公众予以补偿精神上或经济上的补偿。

(四) 进行机构优化, 强化部门之间协调合作。

管理处可设立协调办公室, 加强部门之间的行政协调, 促进进驻中心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首先要健全完善窗口与部门联动机制和部门之间利益协调机制, 推行并联审批牵头负责、缺席默认、超时默许、联合年检等行之有效的办法, 并在立法中将之上升为统一的制度安排, 形成“窗口围绕顾客转, 部门围绕窗口转”的工作格局。同时, 协调办公室必须确保绩效评估的科学化、公平化, 消除因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纠纷。其次, 全面整合现有公共行政资源, 打造一个中心一个平台, 有条件的县 (市、区) 还可以将资源整合延伸至各专业办事大厅, 进一步吸纳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资源配置中心和社保、医保、国税、地税、财政、水电气、信访等部门专业办事大厅。可以起到节约行政成本、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等作用。

(五) 运用信息技术, 改进沟通协调方式。

信息协调是提高行政协调有效性的基本纽带和有力保障。首先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要提升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水平, 建立“网上审批电子监察”改革组织机构, 重点做好资源整合、流程整合、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工作。其次, 要统一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标准, 制定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统一标准, 并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 形成行政服务中心之间规范统一、上下联动的行政审批电子网络体系, 有效解决行政审批业务在同一层级和不同层级机关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最后, 要健全网络信息系统, 建立正式的信息网络应用系统, 努力拓展非正式的信息渠道, 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广泛联系群众, 简化网络手续, 保证中心的对外电脑系统简单、易操作, 确保民众更方便和快捷的使用和应用。

摘要:本文立足当前我国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和“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以福建省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例, 通过分析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行政协调机制的现状及其发展概述, 探讨当前我国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现状, 并对现状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原因分析, 最后提出推动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协调机制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协调机制,行政审批

参考文献

[1].汪永兴, 赵敬丹.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行政与法, 2009

[2].杨解君.特别行政法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陈时兴.行政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机理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06

[4].郑恒峰.服务视野下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李有财.政府服务的“手”和“脸”[N].珠海特区报, 2008

[6].康贵民.行政服务中心快速发展呼唤管理扩权[N].中国改革报, 2009

[7].陈伟.困境与发展——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趋势分析[J].理论与发展, 2008

[8].吴爱明, 孙垂江.我国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困境与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9].杨四震.关于行政服务中心的一些看法与观点[M].首届全国行政服务机构建设论坛论文集, 2005

[10].向阳春.论服务型政府中的行政文化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1].晋城市政务大厅.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8

篇4: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汇编

【摘要】 对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国际性趋向及中国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审批制度改革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江西服务型地方政府的构建,提出了可行性的要举措。

【关键词】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服务型;地方政府

中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权力不断向社会领域转移,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决策权,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导致“行政审批失灵”。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国际性趋向及我国审批制度改革成果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国际性趋向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就开始着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并逐步形成一种国际性趋向。美国主要从加强市场调控力度,缩小审查核准的范围,简化审批程序,运用弹性审批的方法对行政审批进行改革。1978年美国政府通过了《民航放松管制法》,开始取消了航空领域的管制,部分取消了汽车运输、天然气领域的管制,大量取消了铁路和电信的管制。英国政府主要以“所有制开放”为契机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1979年英国开始大规模私有化,全国许多产业包括电力、电讯、航空、钢铁等部门都进行了私有化改革,放松了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私有资本的进入审批限制,对涉及国企投资、价格、人事等方面的审批也自行取消。

(二)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体进程

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而渐进发展的,到目前为止,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第一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改革主要围绕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表现为政府行政系统内部的放权或收权。当需要“发挥地方积极性”时,就放权;当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某种不规范或秩序混乱时,便又收权,重新回复原先的体制和权力格局。这样循环往复,在传统计划经济下的审批制度圈子里徘徊。

第二阶段:是1983年~199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重是下放权力,减少层次。这次改革提出了转变职能、下放权力、调整结构、精简人员、减少政府机关内部的行政层次;把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转移出去,把直接管钱、管物的职能放下去,使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2.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

第一阶段:1992~1997年。这一时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侧重于经济领域。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秘书长罗干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说明中提出,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坚决把属于企业的权力放给企业,把应该由企业解决的问题,交由企业自己去解决,把许多投资项目由审批制逐步改为登记备案制。

第二阶段,从1998年至今。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广泛而深入开展阶段,在中央及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中,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在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同时,大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三)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

1.大幅度削减了一批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审批项目过多过滥的状况明显改变,缩小了审批范围,使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

2.严格规范了审批行为,优化了审批程序,使行政效率有所提高。针对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内容、条件、标准等不明确、不公开,审批行为不规范的情况,审批方式的改革也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地方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大力推行电子政府,发展网上审批。还有许多地区和部门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公示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办理程序等基础性问题,并对办理时限做出承诺。

3.建立和完善了行政审批的法律制度,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入法制化轨道。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这部法律既体现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吸收了多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同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迈进了一大步。

二、江西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江西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缺乏统一的改革原则和标准。目前江西省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一种倾向,就是以削减审批事项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改革成绩,把削减审批事项当作改革的最终目标,似乎削减幅度越大,成绩就越大,忽视了数字背后的实质问题。

2.后续机制缺乏。当前江西许多地方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事后监管制度和事后责任追究制度,致使有些审批项目取消以后,市场上出现管理混乱和无序经营的状态,以及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无人负责和不了了之的现象。

3.多门审批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各地市政府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 “一门式” “一站式”审批方式普遍运用,并没有彻底杜绝多头审批、多层审批、重复审批等现象。

4.整体推进不力,重点不突出。江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面很广,在推进过程中既要注意形成整体效应,又要善于抓住重点。有的地市部门在改革中只改不革或只革那些于己没利的项目,这样造成市、县级各部门的改革流于形式,想尽办法搪塞上一级政府的检查。

5.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江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配套,各行其是。各地政府没有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理论的高度上对其进行探索,这往往决定了改革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忽视了制度上的突破和创新。

(二)江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传统行政执行体制的制约——体制因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性制约是由我国传统行政执行体制的一些主要特征决定。政府作为国家意志执行机构具有超强制性地位,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社会进行指导和管制,社会则屈从于政府,政府行政权力凌驾于社会权利之上,政府的权力、职能和规模不受或很少受到立法机构和社会的制约。在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这种管制型行政建构很容易造成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行政权力的经济化运行。

2.“官本位”、“权力本位”、“部门利益”思想——利益因素。“官本位”思想、“权力本位”思想和“部门利益”思想利益因素等在广大干部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也是造成改革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这种传统陈旧思想同我国交叉重迭的管理体制和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制度刚性”“利益刚性”,导致政府“权力部门化”和“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现象出现。

3.政府部门资金匮乏——资金因素。江西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政府的财政收入还相当有限,在这种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某些部门就自己创收,把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机构变成商业化的运行。

4.配套机制不健全——机制因素。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配套机制的完善是决定改革成功的关键,一个方面的缺失,往往导致整个审批制度改革流产。有些审批事项取消以后,应有相关的中介等非政府组织(NGO),来承担,政府只是起监管作用。江西省的中介组织发育还不成熟,功能不发达,自治能力差,很难使它们自觉地接受政府委托,提供行业服务、实行行业自律。

5.受传统观念影响——思想因素。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目前传统的审批制度已不再适应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是传统体制下传统行政观念的体现,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和目标。江西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涉及许多单位和个人的权力,一旦让这些人放下手中的权力,必定会给一些长期占有权力利益的人带来许多的不适应。目前江西省在有的地方去掉的是一些没有用的审批,真正的要害项目还在手里。

三、江西省服务型地方政府的构建

服务型政府是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其实质就是要让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转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崭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是新时期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江西省地方政府作为政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直接与群众相接触。搞好地方政府的改革,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代表人民利益的性质,是整个政府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江西地方政府以追求本地居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江西省地方政府主要行使“公共服务型”职能,即江西地方政府主要以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型”职能定位。江西省近几年来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提高服务型政府效能的助推器,在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路径的同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重要举措。

1.在思想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改革中必须真正认识到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绝不能“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严禁把国家权力变成部门和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

2.从数量上要彻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对那些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行政审批,要坚决予以取消。

3.在程序上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对于加强和规范行政管理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度,明确责、权、利,尽量避免随意性,制定严密的内部监督制约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网络,社会、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

4.在监管上要加强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要建立有效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对于不监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利用审批权谋取私利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煜兴.革新行政审批制度[J].党政论坛.2002(8)

[2]寇炳灿,孔祥敬.《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动因和目标》.《中国行政管理》.2002(8)

[3]荣仕星.《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2)

篇5: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制度

二、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自觉作到“五个一”(说好每一句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好每一个电话、待好每一位来客、干好每一项工作);“六个不让”(不让领导布置的事情在我手里拖延、不让正在处理的工作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任何小道消息从我这里传播、不让机关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三、参加社会公务活动、下基层检查工作或参加私人宴会,都要注意维护本人和单位的形象,不准大吃大喝、不酗酒、不失态。

四、精神饱满,仪表庄重,姿态端正,不开低级趣味的玩笑,不做不文雅的动作,上班着装整洁大方,不穿背心、裤头、拖鞋,不在办公室聊天、打扑克、玩游戏。

五、同志之间相互尊重,以礼相待,和睦相处,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篇6: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轮值制度

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轮值制度

为使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民主,考评工作更加透明、公正,本着中心的管理、考评工 作“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值班窗口的建立

值班窗口由进驻部门(单位)工作窗口按月轮流担任(月值班窗口安排见附表),每月安排4个窗口 担任值班,由窗口负责人任值班员。

二、值班人员职责

1、负责检查窗口工作人员执行中心有关规章制度及开展“规范、优质、高效、廉洁”服务情况 。对于违规违纪、擅自离岗、聚集聊天、网上游戏等现象,以及在行政服务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不 文明等行为应及时纠正和制止,并做好记录。

2、维护行政服务大厅正常的工作秩序,尽力化解窗口与窗口之间、窗口与办事人员之间出现的 矛盾。

3、督促大楼保安员、保洁员履行职责,协助中心对大楼安全设施的检查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 报告。

4、协助中心处理当班期间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5、参与中心组织的`工作检查及每月“红旗窗口”的考评与量化工作。

6、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值班要求

1、值班人员应佩带值班标识上岗,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每天对行政服务大厅巡视二次以上,对 值班情况认真做好记录。

2、对遇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中心领导汇报,妥善处理。

3、值班人员因事不在位时,应及时向中心监督(投诉)科报告,并指定专人代为履行职责。

4、对于值班窗口未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中心将给予批评,且该窗口当月不得评为“红旗窗口 ”。

四、本制度由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

月值班窗口安排表

篇7: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考勤制度

一、考勤由中心管委会办公室负责。

二、考勤时间以规定作息时间为准,实行“签到制”。工作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15分钟内签到,未在规定时间内签到为迟到,提前离开工作岗位为早退,迟到、早退为缺勤半天,超过30分钟为缺勤一天。全年累计缺勤超过6天扣除年终奖的30%,全年缺勤累计超过10天以上的扣发年终奖70%,全年累计缺勤超过13天扣发全部年终奖。

三、事假、病假超过一天以上者,均需写出书面假条(病假必须持有医院证明),事假3天以内须本人提前向分管领导请假,当月事假超过4天以上须本人提前向中心主任请假。全年事假累计超过25天,扣发年终全部奖金的50%,累计超过40天扣发年终奖金。病假应当提前由本人或家属向分管领导请假,过后补交请假条,连续超过3天(含3天)须出具医院的诊断书。全年病假超过60天扣发年终奖50%,全年病假累计90天以上(含90天)扣发年终奖。并按有关规定扣发相应工资。

五、凡超过国家法定假期(如婚丧、生育假等国家法定假期规定时间)的,没有特殊原因一律按缺勤对待。

六、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工作时间,严禁无故外出,不得以办

公事为由办私事,一经发现按缺勤处理,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七、对违反考勤制度的要写出书面检查并进行通报。

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适应中心管委会工作需要,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健全财务管理,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制定费用管理、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制度。

一、费用管理制度

(一)差旅费

中心各科室人员因出差,需经分管各科室工作的领导同意,出差人员借支和报销差旅费,报分管领导审批。出差人员回单位后,必须在七天内到财务室报销还款手续。报销标准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二)报刊、杂志按科室每年核定额度,由办公室统一订阅,报刊费报销由中心分管领导审批。

(三)邮电、印刷费等支出,由办公室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审批。

(四)业务接待本着“必需、合理、节约”的原则,由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公务接待实行现金买单制。上级或外地来客需要安排土特产的,由综合股统一安排,标准每人每项不超过150元。

(五)住宅电话费、手机话费报销按县委、县政府、县纪委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六)医疗费按县委、县政府及医保局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七)加班工资、职工调资、奖金等由办公室按有关规定提出意见,报主任办公会议决定。

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一)中心的固定资产、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由办公室统一负责。办公室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和单位财力的可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产配置。在购置前编制预算,报领导审批。一次性购置在1千元以下的由分管领导审批;1千元以上的由主任办公会议决定。

(二)房屋、设施的维修由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其预、决算进行审核,并报分管领导审批。

(三)办公室应建立财务帐,对所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进

行编号,予以标记。各科室和窗口应落实使用保管责任人,每年盘点一次,做到帐帐、帐卡、帐物相符。

三、资金管理制度

(一)严禁公款私借(按规定经批准预支的差旅费、住院医药费除外)。

(二)干部、职工的日常福利、劳保用品由办公室负责,具体由办公室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

(三)干部、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由个人提出申请,由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四)建立窗口工作人员及家属生病慰问制度。慰问病人,金额一般控制在50—100元,由办公室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审批。

(五)中心大厅活动,需要行政拨款的,应根据活动计划,由监管股提出书面申请,报分管领导批准拨付。

(六)建立干部学习、进修制度,学习费用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报销。

四、其他事项:

(一)财务开支实行日清月结,每月财务报表必须报主任一份。

(二)中心财务开支每季在主任办公会上通报一次,每半年在全体干职工会上通报一次。

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小车管理制度

为了使本中心管委会小车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做到安全节省,根据县府“关于加强小车管理”的有关规定,借鉴机关单位的小车管理经验,特定制度如下:

一、小车主要供本中心管委会工作和业务活动使用,非特殊情况,不得给外单位或个人使用。

二、小车由办公室统一管理调派。驾驶员凭派车单出车和报销补助及相关费用,如因特殊、紧急情况经批准先出车,事后应及时补派车单。

三、派车原则。办公室根据公务轻重缓急的程序派车。有下列情形式之一者,办公室可直接派车:

1、中心领导工作用车;

2、中心内各科室人员有三人以上到区内同一地点因公出差;

3、非常特殊的原因或遇紧急情况。

除以上情况外派车,均须经中心分管领导批准后,办公室方可派车。

四、提倡干部职工出差乘座公共汽车。各股所确需工作用车,股室负责人应提前向办公室提出用车申请,办公室按程序派遣。

五、经中心领导批准的外单位或个人用车,其费用一律由借

车单位或个人负责。

六、驾驶员未经批准私自出车,每发生一次,扣现金300元,若发生事故,概由驾驶员个人承担全部责任。若私自出车三次(含三次)以上,除加倍罚款外,驾驶员作辞退处理。

七、驾驶员不直接参与车辆维修,若车辆需要维修,由驾驶员提出报告及大致费用,由办公室向中心领导请示后安排专人到指定地点维修,维修费由分管领导审批。

八、车辆油耗管理,由驾驶员到办公室领加油卡,到指定加油站加油。

九、驾驶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行车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和保养好小车,使小车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做到车身内外整洁。全年行车无事故,单位奖励驾驶员现金1000元。

篇8: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汇编

听证始于司法领域, 是一种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而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司法权运作模式, 同时也是利害关系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而后, 伴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 听证制度就被引入到行政领域, 由此形成了行政听证制度。所以, 行政听证制度其实就是在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前, 就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 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 由行政相对人陈述理由和提供证据, 进行质证和辩驳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西方有关行政听证的思想源远流长, 其法理基础可以追溯到英国法的自然公正原则, 美国法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德国等国家的法治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

第一, 英国法的自然公正原则。自然公正原则源于自然法, 最初适用于司法领域, 后来被引入到行政领域。关于自然公正原则的内容, 王名扬曾对此做过很好的归纳, 认为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 任何个人或团体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 (2) 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时如果有可能使他人受到不利影响的话, 必须要听取对方的意见。”其中, 第二方面内容就发展成了后来的听证制度。因此自然公正原则可谓是行政听证制度最早的法理基础。

第二, 美国法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美国1791年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 任何人都“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强迫作为对自己不利的证人, 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 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这里“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是一种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如果说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要求的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则要求在实施法律时, 不管法律本身是否具有正当性, 实施者都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正当程序和方式, 这里面就包括让当事人了解诉讼过程、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立场。这种正当法律程序的规定, 就暗含了当事人要具有听证的权利。美国人莫特写道:“正当程序给许多‘自然权利和正义’的原则提供了保障。”[2]可见,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正是旨在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之一。

第三, 德国等国家的依法行政原理。“德国《基本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行政听证制度, 但是作为一般的具有宪法根据的法律原则, 很久以前就得到了承认。”[3]可见, 虽然大陆法系的德国对行政程序没有过多的强调, 但是在他们的法治理论中已经暗含了行政听证的思想。法国也有着类似的情况, “法国行政法上的防卫权原则和对质程序, 基本上浓缩了行政听证制度的全部内容”[4]。这就构成了后来的行政听证制度的又一法理基础。

二、中国行政听证制度发展状况及功用分析

(一) 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状况

关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行政听证的法理基础, 公法学界还是有些争议的, 但是至于行政听证的思想, 一般都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刑事诉讼领域重要的思想, 早在西周时, 就有“两造俱备”、“听狱之两辞”、“五听”等记载, 可以说是最早的听证思想。但是, 笔者认为, 这种听证思想毕竟和现在的听证制度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它主要是皇权统治之下官吏断案的一种方式, 反映的并不是民主的思想和要求。现在意义上的行政听证制度主要是从西方引入进来的。

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开先河, 在第五章第三节中专门规定了听证程序, 标志着中国行政听证程序的确立。之后, 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将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决策领域;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行政立法领域;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听证制度引入环境影响评价;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开始在行政许可领域进行行政听证;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也对行政听证作了相关规定。可见关于行政听证, 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法律成就。那么行政听证制度到底对中国的政治生活有什么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意义呢?

(二) 中国发展行政听证制度的功用分析

1. 行政听证有利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行政听证是行政相对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遭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时, 当事人能够通过行事这种权利, 进行抗辩, 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正如美国宪法修正案起草人麦迪逊所言, “正当法律程序是防止立法或行政部门僭越专擅、侵害民权的金城堡垒, 而法院则是维护其功能的卫士”[5]。实行行政听证制度, 一方面可以在行政行为之前为其设定好方式和步骤, 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可以在侵权发生之后为受害人争取到维权的依据和途径。这种程序正义在当下社会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转型时期的阵痛和负担, 往往会加剧政府和民众的矛盾, 发展行政听证制度可以减轻由于实体方面的非正义可能给相对人造成的伤害, 缓和矛盾, 保持社会稳定。而且, 行政听证制度设立本身体现的就是行政相对人尊严的维护。它将行政相对人放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 而不是传统的行政权单向地强制性地发号施令, 也是命令行政逐渐转为合意行政的体现。

2. 行政听证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

行政听证是行政权运作的一项程序性要求, 对那些可能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处理和处分, 以及涉及到众多相对人的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听证, 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依法运作。“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法制建设中, ‘强制执行’已经成为不能轻易质疑的‘政治正确’”[6]。行政权的行使充满了肆意和强制。但是法治国家之下, 再桀骜不驯的行政权力, 也不能游离于责任和法律之外。行政听证对于行政权力的规范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一是提高行政权运行的可预见性, 通过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时空要素进行安排, 使其具有可预见性。“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 和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他自己的个人事务。”[7]从而避免因为行政权行使的随意性;二是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从此之后, 罩着行政权的不再是一个黑匣子了, 而是透明的玻璃箱。不管是行政权的越位、缺位还是错位都一目了然。“公正的听证程序有如达摩克利斯剑, 时刻防范行政机关的专横恣意, 有利于促使其依法行政和公平行使权力”[8]。对于行政权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来说, 推行行政听证制度以期对行政权进行约束和规范还是让人有些期待的喜悦。

3. 行政听证有利于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质量

“政治和公民权利, 特别是那些与保障公开的讨论、辩论、批评以及持有不同意见有关的权利, 对于产生知情的、反映民意的政策选择过程, 具有中心意义。”[9]行政听证体现的就是行政相对人的这种权利, 它对于提高公共事务管理质量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行政听证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这里又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 行政听证制度下, 利害相关人都参与进来, 表达意见, 有助于汇集众人智慧, 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第二, 通过公开、公正地协商与辩驳, 最后达成的行政决策会更加符合民意, 而符合民意本身就是公共事务管理高质量的体现。再次, 行政听证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可接受性。在行政听证的过程中, 行政相对人不再是行政权运作的旁观者, 他们不仅能够参与到行政决定的过程中, 而且有机会平等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作出自己的选择。那么, 这种经过符合公意的程序产生出来的公共政策或是行政决定, 也就更容易为行政相对人接受。

4. 行政听证有利于扩大民主参与, 加强政治沟通

对于民主思想的信仰者来说, 行政听证是个迷人的角力场。在这里, 所有利害相关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没有身份、级别的限制, 可以质证、可以辩驳, 专家的调查取证和普通民众的意见表达都可以畅行, 官方的决策将不再“官方化”。那些原本感觉国家大事远在天边的人, 开始忙碌着为城市规划建设调查取证。也许并不是受到民主的感召, 只是纯粹维护自身的权益, 或者以客观的立场就事论事, 总之, 他们都在无意中践行着民主的理念。托克维尔认为, 发展地方范围内的公众参与正是培养民主素质的最好场所。我们一直在探寻民主建设的路径, 却又常常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宏大的制度架构极有可能因为学理上的争辩或是操作上的意想不到而导致搁浅, 反倒是底层次、小范围的实践更能开出民主的花朵。行政听证在扩大公民参与加强政治沟通上就有着显著的成效。

三、中国行政听证的问题剖析及完善之策

(一) 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问题

1. 从具体行政行为扩展到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它应当包括两大类即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规定的制定行为。目前中国只规定在行政法规制定时举行行政听证, 在行政决定和行政规定的制定方面, 缺少行政听证的程序性要求, 这是法治建设的一大缺陷。因为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影响是普遍性的, 如果对影响范围如此广泛的行政行为不进行程序上的限制的话, 依法行政就很难落到实处了。一些欧美国家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听证进行了规定。“如美国将法规或其主要内容向公众通告是一种法定程序的规定, 未经这一过程而制定的法规, 将因程序上的严重缺陷而不能生效。”[10]

2. 适用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法》第32条、第33条规定了相对人对行政处罚有异议的, 行政关可以不举行听证, 其中第32条的内容就是:“对限制人身自由有异议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不举行听证。”这一规定无疑是默认, 行政机关作出的所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都是不可抗辩的。这是典型的命令行政思维模式, 根本上违背了行政机关应该担当的职责和道义。笔者认为人身自由权是个人最重要的一项权利, 如果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话, 其他的权利一概免谈。所以, 在某些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上应该考虑适用行政听证。

(二) 行政听证代表人问题

1. 制定统一的合理的行政听证代表人产生办法

目前中国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听证代表人产生办法, 一些听证代表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当上了行政听证代表人。一般来说, 行政听证组织部门主要是通过行政分配或是指令协调等方式, 将听证代表人名额分到相关部门或地区, 再由这些部门或地区选派人员参加。这样就导致行政听证代表人很多时候不是直接的利益相关人, 而且多数产生于政府、事业单位, 代表性存在很多问题。所以, 要通过立法方式制定统一的代表人产生办法, 使得选出的听证代表人既能基本包含直接利益的各方, 同时也科学合理的兼顾相关专家代表, 确保行政听证的效果和质量。

2. 规范和保障行政听证代表人的权利行使

中国很多的听证会陷入形式化、走过场的境地, 没有效果又劳民伤财, 浪费大量财政资源。比如一些价格听证会, 基本上是“逢听必涨”。这主要是因为行政听证代表人没有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所致。很多代表人在听证会上没有足够的发言时间、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料、没有相应的独立行使权利的保障机制, 虽然参与了听证会, 但是对听证结果只能徒叹奈何。所以, 必须从制度和操作层面构建起保障机制, 让代表人手中的听证权利充分行使。尤其是以下几项权利, 必须予以保障。一是发言权, 要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调查权, 能够进行就行政听证需要的相关调查;三是追踪结果权, 听证会不能是听完就完了, 也不能是说完就完了, 一定要让代表人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从权利义务角度来看, 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宪法上的义务;同时也是行政相对人宪法上的权利。要想让政府负担起这个义务, 就必须首先规范和保障行政听证代表人的权利。

(三) 行政听证组织机构和主持人问题

1. 设立专职的行政听证机构

目前, 中国的行政听证主要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自行组织听证。这是基于两个考虑: (1) 该行政机关信息充分可以提高听证的效率; (2) 不必另外设置一套听证机构, 节约成本。可是这两个考虑本身是存在问题的:1) 听证效率的取得很有可能是以牺牲公正为代价的。行政机关自行组织听证, 往往很难持守超然立场, 结果导致不能够取信于民, 以至很多人认为行政听证不过是行政机关设计的一种走过场。笔者认为, 行政听证参与者之所以没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机构不独立难辞其咎。尽管按照听证原则的要求, 行政听证的组织机构会采取内部的职能分立制度, 但是期望通过这种有限的独立性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在行政相对人看来总是缺少说服力的;2) 不单独设置听证机构未必就能够节约成本, 现行模式下, 行政机构对听证费用大包大揽, 其结果未必比独立机构、独立核算更加节约。所以, 从长远来看, 设立专门的听证机构将能取得更大的政治和经济收益。

2. 听证主持人专业化

目前关于行政听证主持人, 规定的很粗疏, 只是慑于回避制度的要求, 规定主持人为非案件的调查人员或是非利害相关人, 一般都是由行政机关指定产生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以下问题: (1) 主持人素质参差不齐; (2) 主持人的客观性、独立性难以保证。听证主持人的角色类似于司法审判中的法官, 其专业性和客观性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听证的效果。“如果审讯官或行政机关受到法律偏见的影响, 那么行政裁决则是无效的。”[11]所以, 需要对行政听证主持人进行规范, 建立系统的制度。可以考虑建立专业化的行政听证主持人队伍, 并对主持人的执业能力和职业操守进行规范。

如果说止于文本的法律不过是政府对人民的空头支票, 那么没有程序的实体法也不过是没有轮子的大车。在21世纪行政民主化建设的大潮中, 我们要走在前沿, 就必须在行政程序法律完善上下工夫。而作为行政程序核心的行政听证制度, 自然应该成为行政法学人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应该成为公民民主实践的重要场所。

摘要:听证始于司法领域, 是一种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而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司法权运作模式, 同时也是利害关系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伴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 听证制度就被引入到行政领域, 由此形成了行政听证制度。分析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状况, 中国建立和完善行政听证制度是具有很重要的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意义的。从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听证代表人、组织机构和主持人三个主要问题入手, 剖析中国行政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行政听证,程序正义,行政听证代表人

参考文献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152.

[2][美]詹姆斯·安修.美国宪法判例与解释[M].黎建飞,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145.

[3][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高家伟,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467.

[4]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154-155

[5]荆知仁.美国宪法与宪政[M].台北:三民书局, 1984:78.

[6]章剑生.行政听证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6.

[7][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 等,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73.

[8]刘勉义.行政听证程序价值内涵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 1998, (1) .

[9][美]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颐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54.

[10]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360.

上一篇:农作物受灾补助申请书下一篇:酒店毕业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