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4-04-09

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通用8篇)

篇1: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为全面提高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现就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中小企业投资创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建设目标

从现在起至2011年底,在东区白石路两侧和西区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内建成高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及配套设施1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建设任务为8万平方米厂房及3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于2010年2月底前完成;二期建设任务17万平方米厂房及7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于2011年底前完成。

三、基本原则

(一)合理规划原则。标准厂房规划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总体要求,符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符合产业定位和功能规划要求。

(二)集约用地原则。标准厂房建设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除有特殊要求的产业采用单层外,一般应为3层以上。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下并适宜进标准厂房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经营场地应通过购买或租赁标准厂房的方式解决。

(三)产业集聚原则。标准厂房要根据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与园区的主导产业相衔接,以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1

(四)功能配套原则。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的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必须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需要。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可根据需要建设进区企业共享的职工生活配套设施和商务办公、产品检测、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五)市场化运作原则。标准厂房建设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并采用建、租、售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标准厂房建成后,要及时建立管理运营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物业管理、生活后勤等方面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对产业集聚度较高、规模较大的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应引导管理运营机构建立健全为入驻企业提供商务代理、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劳动用工、职工培训、安全生产及技术开发、产品检测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规范建设原则。标准厂房建设应明确投资主体,按规划组织实施,完备相关手续,并委托具有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设计,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

四、建设要求

(一)标准厂房建设区域由工业园区管委会划定,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单独设生产区、生活区(配套购物、休闲及娱乐功能),投资主体可按规划设计投资单栋或多栋厂房、宿舍,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00平方米。

(二)标准厂房项目规划建设主要控制指标为容积率最低达到1.2,建筑密度不得低于40%,生产区内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占项目用地比重不超过7%,绿地率在35%以上,相关配套功能必须完善。

(三)由工业园区管委会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含电子元器件企业)设计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鼓励建高层厂房,厂房建设一般最低不少于3层,每层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宿舍及办公楼建设不低于5层。单体厂房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五、优惠政策

(一)土地政策

1、土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并依法办理工业用地手续。

2、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三通一平”工业用地执行国家规定5.6万元/亩的最低标准(含土地办证费)挂牌公开出让。

3、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含宿舍)建设1万平方米以上3万平方米以下,按规定期限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投资者,县财政按3万元/亩拨给工业园区用于标准厂房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含宿舍)建设3万平方米以上6万平方米以下,按规定期限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投资者,县财政按4万元/亩拨给工业园区用于标准厂房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含宿舍)建设6万平方米以上10万平方米以下,按规定期限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投资者,县财政按5万元/亩拨给工业园区用于标准厂房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含宿舍)建设10万平方米以上,按规定期限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投资者,县财政按5.6万元/亩拨给工业园区用于标准厂房内基础设施建设。

(二)税费政策

1、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县以下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厂区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由县政府承担。

2、投资者自标准厂房建成(限一个内建成)对外出租之日起五年内给予税收优惠。前三年对外出租所缴纳的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所得税县财政实得部分按80%、60%、40%比例奖励给投资者。

3、标准厂房五年内第一次出售所缴纳的税收县财政实得部分,按不低于80%的比例奖励给投资者。

4、以上税收先征收,然后根据现有财政结算体制在本12月15日前报政府研究,次年1月15日前兑现奖励,用于投资者扩大再生产。

(三)扶持政策

1、标准厂房建设竣工(必须是厂房主体、水电工程、地面硬化等按合同100%完成)验收交付使用之日起3年内,厂房若未租出或售出,由县财政按每月1元/平方米的标准对投资者进行补贴。

2、凡按规划新建的标准厂房,不论投资主体是谁,一律优先供地、优先审批。标准厂房建成后,可以转让、出租和抵押。

3、对符合规划、环保、能耗以及安全生产等要求的工业企业承租由政府部门确认的园区标准厂房,按承租者实际租用生产厂房面积给予每月1元/平方米的财政补助,补助期限为三年。

4、融化金融扶持。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标准厂房建设信贷模式,加大对标准厂房信贷扶持。

(四)其它规定

1、标准厂房建设纳入招商引资考核范畴,可顶抵单位当的招商引资任务。

2、标准厂房建设应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项目审批规定期限内建成竣工。超过规定时间半年以上未开工或未竣工的,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取得土地使用权满两年仍未开工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土地使用权由县政府无偿收回。

3、标准厂房项目由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具体实施,由县发改委负责立项或备案,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土地报批及为投资者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最迟在签订投资协议2个月内为投资者办好土地使用权证),县建设局协助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房管局负责为投资者办理房屋产权证。

4、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通过协议方式与建设标准厂房的投资者就有关建设事项、政策优惠、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予以约定,并监督项目实施。

5、园区范围内目前已签约并供地但无实际项目的,由投资者本人提出申请经县政府审核同意后,可与工业园区管委会重新签订标准厂房建设合同,享受本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

六、其它

(一)本意见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二)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篇2: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构筑项目建设平台,聚合产业优势,完善标准厂房建设管理和规范运作,现就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按赣市府发[2009]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今年我县建设标准厂房的目标任务确定为120000平方米。其中,县直单位建设标准厂房任务50000平方米、盘活现有企业闲置存量土地建设标准厂房20000平方米、引进社会力量建设标准厂房50000平方米。

二、建设模式

标准厂房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及自然人投资建设标准厂房;鼓励工业企业利用园区土地建设标准厂房;鼓励用地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用于标准厂房建设。所建的标准厂房可按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政策,予以办理土地使用证和厂房房产证,既可出租,也可转让。工业标准厂房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按工业企业的方式办理。

三、建设原则

1.合理布局原则。标准厂房建设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与园区建设、生态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布局选址充分考虑园区产业聚集。

2.集约高效原则。鼓励建设多层厂房,轻工企业建设四层以上厂房。

3.功能配套原则。标准厂房的单体结构设计应与园区产业布局相适应。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应满足入驻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四、集中建设地点

1.红金工业区集中在二期。即在赣县特殊学校北侧划出40亩,在赣州晶泰锂业北侧划出50亩,共计90亩,用于建设标准厂房。

2.洋塘工业区集中在洋塘窑前段,即在谱赛科新大门对面划出80亩,用于建设标准厂房。

五、优惠政策

1.在政府规划的建设标准厂房范围内的道路、排水、排污、绿化、亮化等市政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标准厂房用地按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挂牌出让。

2.凡进入工业园区按规划投资建设标准厂房的,标准厂房出租或第一次出售所缴纳的税收及附加的地方财政留成部分,3年内按80%的比例奖励给投资者。

3.凡进入工业园区按规划投资建设标准厂房的,依法享有财产所有权、土地、房屋转让出租权。

4.凡在工业园区内按规划建好的标准厂房,从2009年起,对外出租且经有关部门核实的,按出租实际面积给予每月每平方米1元补助;未出租或出售(转让的,由财政给予每月每平方米2元补助,补助累

计期限为三年。三年后仍未出租的,按照自愿的原则,依法按成本价加上银行同期利率利息协商收购。

5.凡在工业园区内按规划建好的标准厂房,投资者在不违法违规的情况下,可自行出租给任何承租人,需政府推介出租的,县政府将统一列入县里的招商引资项目对外推介,促其尽早租出,发挥效益。

6.厂房报建只需盖县建设局、消防大队和工业园管委会的公章,有关单位不得收取业主(含外商投资企业任何费用,但施工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

7.厂房办理房屋产权证只收工本费。

8.厂房建设期间的放线、质检、监理由县建设局负责,费用按1元/㎡的标准收取。

9.厂房建筑营业税及以后出租所涉及的有关税收全额奖励给出资方。10.单位出资建设标准厂房的,在公务员津补贴全部到位之前,所获租金收入可用于津补贴的统发及弥补单位公务费用的不足;个人出资建设标准厂房的由出资个人自行分红。

11.施工用水、用电分别由县自来水公司、县供电公司接通至标准厂房施工现场。

六、具体要求

1.加快进度。(1县建设局必须在5月30日前拿出红金工业区标准厂房建设平面图、效果图,6月30日前须完成钻探,拿出施工图,进行招投标;红金工业区标准厂房必须在7月20日前开工建设,12月20日前竣工。(2洋塘工业区标准厂房必须在9月1日前开工建设。

2.统一规划管理。标准厂房、综合楼、集体宿舍统一由县建设局规划、设计,标准厂房统一建4层,综合楼统一建4-5层,集体宿舍统一建6层。由红金工业区、洋塘工业区负责实施、管理。

3.单位认购。将5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目标任务分解到县直单位(详见附件,由责任单位在规划区内自行认购,建设任务既可单位自筹资金建设,也可鼓励干部、职工集资建设或动员社会资金建设。

中共赣县县委 赣县人民政府 2009年5月26日

(此件发至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为全面提高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现就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中小企业投资创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建设目标

从现在起至2011年底,在东区白石路两侧和西区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内建成高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及配套设施1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建设任务为8万平方米厂房及3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于2010年2月底前完成;二期建设任务17万平方米厂房及7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于2011年底前完成。

三、基本原则

(一合理规划原则。标准厂房规划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总体要求,符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符合产业定位和功能规划要求。

(二集约用地原则。标准厂房建设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除有特殊要求的产业采用单层外,一般应为3层以上。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下并适宜进标准厂房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经营场地应通过购买或租赁标准厂房的方式解决。

(三产业集聚原则。标准厂房要根据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与园区的主导产业相衔接,以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四功能配套原则。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的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必须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需要。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可根据需要建设进区企业共享的职工生活配套设施和商务办公、产品检测、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五市场化运作原则。标准厂房建设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并采用建、租、售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标准厂房建成后,要及时建立管理运营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物业管理、生活后勤等方面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对产业集聚度较高、规模较大的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应引导管理运营机构建立健全为入驻企业提供商务代理、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劳动用工、职工培训、安全生产及技术开发、产品检测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规范建设原则。标准厂房建设应明确投资主体,按规划组织实施,完备相关手续,并委托具有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设计,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

四、建设要求

(一标准厂房建设区域由工业园区管委会划定,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单独设生产区、生活区(配套购物、休闲及娱乐功能,投资主体可按规划设计投资单栋或多栋厂房、宿舍,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00平方米。

(二标准厂房项目规划建设主要控制指标为容积率最低达到1.2,建筑密度不得低于40%,生产区内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占项目用地比重不超过7%,绿地率在35%以上,相关配套功能必须完善。

(三由工业园区管委会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含电子元器件企业设计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鼓励建高层厂房,厂房建设一般最低不少于3层,每层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宿舍及办公楼建设不低于5层。单体厂房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五、优惠政策(一土地政策

1、土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并依法办理工业用地手续。

2、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三通一平”工业用地执行国家规定5.6万元/亩的最低标准(含土地办证费挂牌公开出让。

3、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含宿舍建设1万平方米以上3万平方米以下,按规定期限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投资者,县财政按3万元/亩拨给工业园区用于标准厂房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含宿舍建设3万平方米以上6万平方米以下,按规定期限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投资者,县财政按4万元/亩拨给工业园区用于标准厂房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含宿舍建设6万平方米以上10万平方米以下,按规定期限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投资者,县财政按5万元/亩拨给工业园区用于标准厂房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含宿舍建设10万平方米以上,按规定期限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投资者,县财政按5.6万元/亩拨给工业园区用于标准厂房内基础设施建设。

(二税费政策

1、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县以下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厂区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由县政府承担。

2、投资者自标准厂房建成(限一个内建成对外出租之日起五年内给予税收优惠。前三年对外出租所缴纳的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所得税县财政实得部分按80%、60%、40%比例奖励给投资者。

3、标准厂房五年内第一次出售所缴纳的税收县财政实得部分,按不低于80%的比例奖励给投资者。

4、以上税收先征收,然后根据现有财政结算体制在本12月15日前报政府研究,次年1月15日前兑现奖励,用于投资者扩大再生产。

(三扶持政策

1、标准厂房建设竣工(必须是厂房主体、水电工程、地面硬化等按合同100%完成验收交付使用之日起3年内,厂房若未租出或售出,由县财政按每月1元/平方米的标准对投资者进行补贴。

2、凡按规划新建的标准厂房,不论投资主体是谁,一律优先供地、优先审批。标准厂房建成后,可以转让、出租和抵押。

3、对符合规划、环保、能耗以及安全生产等要求的工业企业承租由政府部门确认的园区标准厂房,按承租者实际租用生产厂房面积给予每月1元/平方米的财政补助,补助期限为三年。

4、融化金融扶持。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标准厂房建设信贷模式,加大对标准厂房信贷扶持。

(四其它规定

1、标准厂房建设纳入招商引资考核范畴,可顶抵单位当的招商引资任务。

2、标准厂房建设应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项目审批规定期限内建成竣工。超过规定时间半年以上未开工或未竣工的,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取得土地使用权满两年仍未开工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土地使用权由县政府无偿收回。

3、标准厂房项目由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具体实施,由县发改委负责立项或备案,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土地报批及为投资者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最迟在签订投资协议2个月内为投资者办好土地使用权证,县建设局协助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房管局负责为投资者办理房屋产权证。

4、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通过协议方式与建设标准厂房的投资者就有关建设事项、政策优惠、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予以约定,并监督项目实施。

5、园区范围内目前已签约并供地但无实际项目的,由投资者本人提出申请经县政府审核同意后,可与工业园区管委会重新签订标准厂房建设合同,享受本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

六、其它

(一)本意见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二)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二 OO 九年五月二十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渝办发〔2007〕325 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 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原《重 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6〕34 号)和《重 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意见的补充意见》(渝办发〔2006〕162 号)同时废止。二○○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 建设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产业集聚,根据工业园区标准厂房 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标准厂房含义 本文所指标准厂房是指在经市政府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由符合要求的开发业主统一规划建设,6 用于出租或出售,达到建筑规模要求的通用工业厂房。标准厂房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和节能省地 的特征。

二、项目立项 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鼓励类项目,按“节能省地型建筑开发 项目”类别或“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类别立项。

三、认定标准 标准厂房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开发业主:原则上应为工业园区投资设立的建设开发公司和具有房地产开发四级以上资质的各类开 发企业。

(二)建筑规模:原则上不低于 5 万平方米,楼层不少于两层。

(三)容积率:“一圈”内主城区不低于 1.2,其他区县不低于 1.0;“两翼”区县(自治县)不低于 0.8; 总体不超过 3.0。

(四)控制指标:绿化率不超过 30%;建筑密度不低于 45%;生活配套设施不超过 7%。

(五)用途:用于出租或出售给工业企业,自用面积少于 30%。

(六)销售限

价:项目单独核算,确定最高限价,税前利润不超过销售收入的 10%(政策性减免、返还和 奖励除外)。

四、确认程序

(一)由开发业主在项目立项阶段向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园区管委会初步审核,同意后报市园区办审核。市园区办向审核合格的业主下达《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初步确认书》。

(二)标准厂房项目主体工程完成 30%后,由市园区办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建委 等有关部门按照认定标准,根据开发业主提供的基础材料,结合现场查勘情况,对项目进行正式审核。正 式审核合格后,下达《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

五、扶持政策

(一)标准厂房项目属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手续办理、融资担保服务、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标准厂房项目的用地应优先保证,其建设用地主要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也可采用农村建设用 地流转集中取得。

(三)标准厂房建设可采取“统一规划,一次报件,分项建设,分户办证”等方式,各有关部门要简化程 序及手续。

(四)允许标准厂房在地面工程实施前,并在销售限价范围内提前预售,市国土房管部门要给予支持。

(五)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初步确认书》的标准厂房项目,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人防费缓缴,取得《标 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后的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人防费全额免收。

(六)标准厂房项目的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城市建设配套费实行先征后返,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 书》后,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全额直接返还开发业主。

(七)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的标准厂房项目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在办理产权登记和交易出 售时,免征开发业主(卖方)和入驻企业(买方)应缴纳的转移登记费、转让手续费、土地契税和交易契 税。

(八)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的标准厂房的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第一次交易出售时应缴纳的 7 营业税,由市、区县(自治县)财政按月全额返还;出租标准厂房的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所获取的租金收 入应缴纳的营业税,由市、区县(自治县)财政按年全额返还。

(九)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的标准厂房项目使用土地涉及的土地增值税,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全额返还开发业主。

(十)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的标准厂房项目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鼓励类项目,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率 15%的优惠政策。

(十一)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为标准厂房项目建设提供土地和厂房按揭。

六、管理监控

(一)严禁标准厂房建设中出现以下行为: 1.开发业主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初步确认书》后一年期满未开工和开工后两年期满未竣工; 2.项目建成后达不到标准厂房认定的基本要求; 3.销售价格超过最高限价; 4.改变标准厂房用途,用于居住、办公、商务、仓储等; 5.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二)各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标准厂房项目建设的日常监管,发现以上行为,应及时制止并责令开发业主 予以纠正。对不及时纠正的业主,由市园区办会同有关部门取消《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终止优惠 政策,收回政策性收入。

篇3: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3月19日, 太原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指出, 全市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改革的各项要求, 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 优化标准体系结构, 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 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 服务太原市“五个一批”和“六大发展”。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 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43个工作部门为成员的标准化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太原市质监局。二是对太原市相关单位提出或起草的地方标准进行统计甄别、清理整合, 分类提出“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三是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 自主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以及探索建立团体标准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四是积极探索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纳入企业信用信息指标体系, 使标准公开成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硬承诺”。五是将市场主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提高标准实施监督成效。六是加强标准化管理、技术、技能、营销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齐全、满足需求的标准化人才资源库。七是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化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八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发展、中部崛起和太原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机遇, 深化区域合作, 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九是探索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 建立覆盖产地环境、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十是探索开展“标准化+公共服务”, 促进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和可持续。十一是探索实施“标准化+先进制造”, 增强“太原制造”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十二是探索实施“标准化+新型城镇化”, 助力太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篇4: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精神,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

(一)按照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的要求,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新方式,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鼓励外国投资者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外国投资者并购和参股改造国有企业,原国有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给予豁免。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三)积极探索盘活国有资产的有效形式。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依法购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债权和股权,并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重组与处置。

(四)进一步完善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社会保障环境。外国投资者并购国有企业后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劳动关系处理、经济性减员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按照国民待遇执行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和制度。

(五)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外国投资者并购重组国内企业的活动。建立健全东北地区产权交易机制,为外国投资者以并购、参股等方式投资提供便利和规范的环境;外国投资者并购国有企业,按照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进行资产评估,资产交易价格以经相关部门备案或核准的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二、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进步

(六)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以增强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积极吸收外资加快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

(七)支持外商投资重点行业和企业。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在上述行业重大项目布局安排上向东北地区倾斜,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引进给予政策性信贷支持,重大项目经批准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外商投资已获国家批准的国债重点项目,原批准项目贷款贴息、补助和资本金补助数额不变,按规定批准后,可转增中方国有企业股权。

(八)扩大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执行范围。《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增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已列入),凡符合该目录的东北地区外商投资项目,可享受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九)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研究开发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在东北地区以独资或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资的形式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除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部等部门关于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3号)的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外,对经核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中心,其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耗材、试剂、样机、样品等可按现有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十)鼓励外商投资接续、替代产业。国家采取在重大项目生产力布局上优先安排等措施,鼓励、引导外资投向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精深加工和接续产业等项目,充分发挥和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人才、生产能力的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三、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着力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十一)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和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功能转换与进一步促进就业的需要,在积极引进外资改组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进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

(十二)鼓励外商投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在城市政府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并确保公共利益和安全的条件下,放宽外商投资城市燃气、热力和供排水管网建设、经营项目的股比限制,经批准,允许外方控股。

(十三)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开放有关承诺,进一步扩大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服务。对外资银行在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给予优先许可。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重组。鼓励在企业年金、农业保险等方面有优势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东北地区。对外商在东北地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机构给予优先许可。

(十四)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运输业。对铁路客运和货运、跨境和境内公路运输及定期、不定期国际海上运输业务和国际集装箱多种方式联运业务等,经批准可放宽外资股比限制。鼓励外商投资航空运输业和通用航空业。

(十五)扩大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范围。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试点,可扩大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四、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

(十六)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深化同周边国家的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的开发合作。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输出。继续支持东北地区构筑同周边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投资、科技、旅游等合作的平台。

(十七)大力发展东北地区边境贸易。研究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在出口退税、进出口商品经营管理、人员往来等方面,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简化手续。完善和推广边境贸易人民币结汇办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研究在东北地区进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试点。

(十八)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积极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并使黑河绥芬河(东宁)、珲春、丹东等边境地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等功能。

(十九)鼓励以合资、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境外开发。进一步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东北地区企业境外重点开发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国内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对其产品优先组织安排进口。

(二十)鼓励具备资格的企业积极参与援外项目竞标和承担对外合作项目。对境外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资能带动设备出口及劳务输出的生产加工型项目和技术合作项目,国家在现行的国内贷款贴息、优惠贷款及境外办展、广告等市场开拓费用补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二十一)加快发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加强港口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大连口岸的开放度,增强吸收外资和聚集航运要素的能力。研究扩大大连区港联动试点的范围。对外商投资的大型港口码头、鼓励类的临港工业和物流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并予以优先审批。

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加快对外开放提供保障

(二十二)加大国外优惠贷款支持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保、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二十三)进一步提高现有开发区发展水平。大力推动以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为特征的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现有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设在东北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发展较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省级开发区,可在原批准规划面积已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要求履行规定程序,合理确定用地规模。支持东北地区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以欧盟及其成员国或其他发达国家为合作伙伴,在现有开发区中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建成新型工业园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二十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对东北地区港口和边境口岸、公路、铁路、桥梁及边境城市、边境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快建设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工程,促进对俄路、港、口岸和对朝路、港、区一体化建设,推动境外合作项目的实施。国家在实施对外援助上,优先安排连接东北地区边境口岸的交通、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十五)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外国投资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与中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培养各类职业技能人才、国际商务人才的高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可享受国内其他职业教育机构同等待遇,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其进口科研和教育用品享受免征进口税的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符合中央财政支持条件的实验培训基地均可享受统一的扶持政策。

(二十六)鼓励东北地区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与智力,利用留学项目为东北地区培养紧缺人才。加大对东北地区聘请外国专家和派出国(境)培训的资助额度,支持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广泛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和推动东北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支持东北地区发展教育。

(二十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引进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鼓励外国投资者以中外合资方式注资设立担保机构,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和法律支援等服务。

(二十八)认真抓好扩大对外开放的组织落实。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加强领导,抓好实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东北三省人民政府要依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振兴东北办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东北三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切实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十九)对港澳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可参照上述政策执行。

篇5: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

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原《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6〕34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意见的补充意见》(渝办发〔2006〕162号)同时废止。

二○○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

建设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产业集聚,根据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标准厂房含义

本文所指标准厂房是指在经市政府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由符合要求的开发业主统一规划建设,用于出租或出售,达到建筑规模要求的通用工业厂房。标准厂房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和节能省地的特征。

二、项目立项

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项目,按“节能省地型建筑开发项目”类别或“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类别立项。

三、认定标准

标准厂房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开发业主:原则上应为工业园区投资设立的建设开发公司和具有房地产开发四级以上资质的各类开发企业。

(二)建筑规模:原则上不低于5万平方米,楼层不少于两层。

(三)容积率:“一圈”内主城区不低于1.2,其他区县不低于1.0;“两翼”区县(自治县)不低于0.8;总体不超过3.0。

(四)控制指标:绿化率不超过30%;建筑密度不低于45%;生活配套设施不超过7%。

(五)用途:用于出租或出售给工业企业,自用面积少于30%。

(六)销售限价:项目单独核算,确定最高限价,税前利润不超过销售收入的10%(政策性减免、返还和奖励除外)。

四、确认程序

(一)由开发业主在项目立项阶段向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园区管委会初步审核,同意后报市园区办审核。市园区办向审核合格的业主下达《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初步确认书》。

(二)标准厂房项目主体工程完成30%后,由市园区办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建委等有关部门按照认定标准,根据开发业主提供的基础材料,结合现场查勘情况,对项目进行正式审核。正式审核合格后,下达《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

五、扶持政策

(一)标准厂房项目属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手续办理、融资担保服务、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标准厂房项目的用地应优先保证,其建设用地主要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也可采用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集中取得。

(三)标准厂房建设可采取“统一规划,一次报件,分项建设,分户办证”等方式,各有关部门要简化程序及手续。

(四)允许标准厂房在地面工程实施前,并在销售限价范围内提前预售,市国土房管部门要给予支持。

(五)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初步确认书》的标准厂房项目,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人防费缓缴,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后的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人防费全额免收。

(六)标准厂房项目的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城市建设配套费实行先征后返,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后,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全额直接返还开发业主。

(七)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的标准厂房项目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在办理产权登记和交易出售时,免征开发业主(卖方)和入驻企业(买方)应缴纳的转移登记费、转让手续费、土地契税和交易契税。

(八)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的标准厂房的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第一次交易出售时应缴纳的营业税,由市、区县(自治县)财政按月全额返还;出租标准厂房的工业厂房及辅助用房所获取的租金收入应缴纳的营业税,由市、区县(自治县)财政按年全额返还。

(九)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的标准厂房项目使用土地涉及的土地增值税,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全额返还开发业主。

(十)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的标准厂房项目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项目,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率15%的优惠政策。

(十一)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为标准厂房项目建设提供土地和厂房按揭。

六、管理监控

(一)严禁标准厂房建设中出现以下行为:

1.开发业主取得《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初步确认书》后一年期满未开工和开工后两年期满未竣工;

2.项目建成后达不到标准厂房认定的基本要求;

3.销售价格超过最高限价;

4.改变标准厂房用途,用于居住、办公、商务、仓储等;

5.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二)各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标准厂房项目建设的日常监管,发现以上行为,应及时制止并责令开发业主予以纠正。对不及时纠正的业主,由市园区办会同有关部门取消《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认书》,终止优惠政策,收回政策性收入。

(三)凡取得土地使用权满二年未开工的,国土部门按有关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篇6: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市经济开发区、秦栏经济开发区等2个省级开发区为龙头,以铜城、汊涧、杨村等3个特色园区为支撑,以4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10个镇(街)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的“两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各类园区建成区总面积约33.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780多家。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财政收入6亿多元,接近全市财政收入的50%。

1、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市经济开发区于2003年启动建设,已累计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亿多元,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仪表线缆、机械制造、光伏电子、医药食品、轻工纺织五大特色产业。入驻企业173家,120家建成投产,其中亿元企业20家。2009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9.7亿元,入库税金1.6亿元。秦栏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现已开发4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2亿元。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电子、光伏、光电、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入园企业达151家,企业投资总额达30亿元。去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实现税收4850万元。

2、其它园区及集中区建设情况。近年来,市政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编制了铜城、汊涧、杨村“三大特色园区”规划。目前铜城、汊涧、杨村三镇的工业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多元,建成区面积超过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60多家,其中180家建成投产。4个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和10个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6.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00多家。

二、园区建设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与规划,举全市之力强力地推进园区建设。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谋划新一轮发展中就将园区建设放在着力推进的“三大工程”建设之首,成立了高规格的园区建设指挥部。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配套”的工作思路,举全市之力推进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要素集聚和产业承载能力。据统计,全市各类园区建设的总投入16亿元。目前,正在着手编制园区扩容规划,并启动重点支柱性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功能定位。

2、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全力营造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环境。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改善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服务水平,精心打造政策支撑平台、融资保障平台、供地保障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优质服务平台,这“五大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园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准确定位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园区产业聚群效益。我市没有资源优势,没有省中心城市的辐射优势。因此在园区建设上立足市情,准确定位,注重在打造特色园区上做文章,在产业集群上谋发展。市经济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五大特色产业:一是以世界500强企业ABB公司、天康集团、安徽电缆、蓝德集团为龙头的仪器仪表、线缆产业;二是以天马集团、金佩集团、信田机械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三是以安鸿数码科技、创普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四是以重啤集团为龙头的食品产业;五是以天康集团为龙头的纳米钛锂电池产业。百亿产业的“锂电池城”工程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绿色照明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秦栏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光伏、光电产业。铜城镇工业园以机械制造业为主,汊涧镇工业园以食品加工业、物流业为主,杨村镇工业园以医药和医疗器械业为主。

近年来,我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抓好传统产业的整合和提升的同时,更致力于以扶持和培育拉动性强的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竞争力、辐射力和承接力的产业集群。我市已经

形成了光电缆、电子元器件、机械模具、玩具服装、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等六大传统产业集群和特种钢管、光伏产业、汽车零部件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去年,我市完成了太阳能光伏、电子元器件、机械(汽车零部件)、电缆仪表、医药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荣获全省产业集群优势县称号,秦栏、铜城、杨村3个镇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

4、坚持以企招商为主,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在招商引资上,我市始终坚持以企招商为主,近年来,又将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定位在招大引强上。2009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8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协议利用市外资金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6亿元。先后引进了华龙集团、重啤集团、苏宁电器、ABB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天长。

三、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的意见建议

1、创新机制、体制,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各类园区要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机制,坚持走“小机构、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管理路子。园区的日常工作中也要实行“动态管理、绩效考核、年终述职、末位淘汰”的管理机制。在分配制度上,管委会人员的工资待遇可根据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实际进展情况,探索制定与经济发展指标相挂钩的劳动工资待遇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对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园区行政管理人员要予以重奖和提拔。

2、立足扩容升级,抓紧搞好二次规划。按照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于承接转移,借鉴先进地区的规划理念,重新编制各类园区的发展规划。建议对市经济开发区要按照国家级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并专划一块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的规划面积既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又要考虑到切实可行。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上要注重土地利用率和投资的产出率。在财

政投入上,两家省级开发区应一视同仁。鉴于秦栏省级开发区企业用地指标缺口太大的实际情况,建议该镇土地置换更多的土地用于开发区建设。

3、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当园区内工业企业达到一定数量时,生产型的服务企业如果不及时跟上,势必制约整个园区经济的发展,影响入园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建议加快物流、金融、商务、居住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开发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能力。围绕千方百计降低入园企业成本这一主线,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着力打造包括区域性物流中心、资源配置中心、金融网点以及综合性市场在内的一批生产型服务业,努力把我市两家省级开发区建设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新园区。考虑到园区企业能够留得住人才和员工,建议将娱乐活动场所建设摆上园区建设的议事日程。

4、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入园企业的负担。前不久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出台了40条优惠政策,其中不少政策适用于我市的两家省级开发区,特别是有关税费减免政策。省委、省政府明文规定,对进入集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的企业涉及的事业单位服务收费,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减免政策,企业需要社会中介服务的,当地政府可以通过打捆结算、招标等形式确定收费标准。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尽快制定出具体的有关规费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以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对入园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相关规费,国家规定收取的按最低收费标准执行,省内规定的应予以取消。

5、着力解决用地和融资问题,加快入园企业升级转型。一是土地置换指标优先用于园区建设。对拉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

篇7: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无锡市委 无锡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9年6月20日)

锡委发〔2009〕56号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的意见》(锡委发〔2006〕91号)和《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的六大行动》(锡委发〔2008〕77号)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国家火炬计划创新试验城市建设,加快创建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和科技创业家(企业)摇篮城市,现就进一步加快“三创载体”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不动摇,始终把握“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导向,始终遵循政产学研合作的根本路径,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的发展动力,努力将“三创载体”建设成为促进“两个融合”(即产业体系与城市体系融合、产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实现“三大转变”(即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推进“四高联动”(即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高品质人居环境联动发展、互促并进)的重要支撑、基本节点和示范区域。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政府在“三创载体”建设中发挥制度供给的核心作用,承担起系统设计、引导推动的重大责任,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构建起激励充分的共同参与“三创载体”建设的微观基础。同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充分尊重企业基于市场需求的行为选择,充分体现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规模集聚与质量内涵相结合。“三创载体”规模、形态、布局的多样性,对满足不同人才、不同产业、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发挥集聚效应、低成本的商务效应和政策的倍增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创新主体提供与科技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平台、公共服务等内涵建设,在“三创载体”建设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在建设与发展时序上,必须始终坚持规模数量与质量内涵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发展,以质量内涵的提升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产业布局与城市形态相结合。“三创载体”主要是通过系统规划设计,将高科技的研发、设计、试验、孵化、产业化等科技产业集聚起来,形成创新型、智能型、生态型的科技地产,满足创新活动的共性服务需求。因此,“三创载体”在布局形态上具有人本化、集中化、绿色化的基本特征,必须服从于城市形态规划。尤其是随着轨道交通的启动建设,无锡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将进一步优化,若干发展轴和中心区域带正在崛起,“三创载体”的建设与布局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通过合理的形态规划布局和资源整合,使“三创载体”在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创新活动的同时,成为城市建筑群中最亮丽的风景带。

(四)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三创载体”硬环境建设的规划起点要高,突出前瞻性,留有充分而必要的发展空间;软环境建设要做到科技孵化与加速催化、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基础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公益性服务与增值性服务相结合,满足创新创业企业不断增长的共性需求和更高层次的个性化需求,为创新创业企业营造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服务环境。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本世纪前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方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无锡特点的“三创载体”体系,为无锡率先攀登现代化建设的新高峰,实现全面进步的新跃升提供强大支撑。

(二)目标内涵

1.产业集聚。成为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科技研发为主导,发展定位清晰、载体内涵丰富、产业特色鲜明的引领全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新兴产业的示范群体。

2.企业群体。以孵化、加速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提升产业集群演化能力为重点,不同规模的企业有机融合,以研发孵化加速有机衔接,成为无锡最具创新能力、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力的创新源头。

3.形态布局。以城市发展轴和中心区域带为布局特征,形成专业集聚、功能耦合、高度关联、有序发展、各具特色的形态格局,开创产业发展与城市形态、生态优化相融合的新型模式。

4.资源配置。以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集聚人才为重点,形成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有机结合的科技基础设施体系,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国籍相互交融的高层次人才体系。

5.制度体系。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形成制度有效、体系完备、活力涌动、激励充分,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衔接的组合性政策体系与制度框架。

(三)2020年发展目标

全市“三创载体”累计竣工面积3000万平方米;累计吸引硕士以上人才40000名以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20000名以上;累计入驻企业20000家以上;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基础设施项目2000个以上;技工贸总收入、利税规模分别超过4000亿元和1000亿元。

四、空间布局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以城乡空间结构优化为原则,打破行政界限、统筹空间布局,推进市域城乡一体化,形成“三带九区”的“三创载体”总体布局结构。

(一)“三带”:是指沿江科技创业带、沿路创新创业带、环湖创新创意带。以“三带”为主要形态,形成“三创载体”的带状分布格局。

1.沿江科技创业带。依托沿江地区交通优化和战略地位,以临港新城和经济开发区为主要空间载体,以培育经济开发区的医药、软件、新材料等产业孵化八大平台和临港新城的七大中心为目标建设“三创载体”,形成无锡市域北部沿江地区的科技创业带。

2.沿路创新创业带。以锡宜高速、锡澄高速为依托,以宜兴、锡西、中心城、锡北、澄东等为重要空间载体,形成连接宜锡澄的创新创业带。宜兴地区和澄东地区,分别以环科园、宜兴经济开发区和江阴经济开发区为重要集聚区,通过“三创载体”建设,带动产业区转型升级、优化发展。锡西地区和锡北地区以新建创新创业载体为重点,提升地区发展水平。中心城区依托新(锡澄)运河沿线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良的区位条件,积极推进老城中心区外围的旧工业园区改造,建设为具有创新、创业、创意功能的“三创”载体。同时,老城中心区依托古运河沿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服务业基础,结合旧城改造和运河沿线更新,培育家居设计、工艺装饰、文化传媒等为市民生活服务的设计、创意产业。

3.环湖创新创意带。以沿太湖地区优美的景观资源和轨道4号线为依托,以马山、蠡湖新城、太湖新城和锡东新城为空间载体,以动漫、工业设计、生物医药、软件电子、创业孵化等为主要产业方向,以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科技产业化和孵化金三角、锡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要载体,建设环湖创新创意带。

(二)“九区”:是指锡南国际创新集聚区、滨湖科教研发集聚区、澄东科技创业集聚区、澄西文化创意集聚区,城中创意设计集聚区、锡东转型升级集聚区、锡西科教创业集聚区、锡北信息能源集聚区和宜兴环保创新集聚区。以“九区”为主要形态,形成“三创载体”的点状分布格局。

1.锡南国际创新集聚区。以运河沿线的科技新城、太科园等大型综合性园区为依托,以电子信息、微纳、生命科技、软件、光伏、动漫、总部经济等为重要方向,以新建培育为主要方式,创新、创意、创业载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建设载体综合、分布密集的国际创新集聚区。

2.滨湖科教研发集聚区。以沿湖地区为空间载体,以科教研发、动漫软件、总部经济、创意设计等为主要方向,以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双新科技园、山水城科技园等为重点载体,建设滨湖科教研发集聚区。

3.澄东科技创业集聚区。以江阴经济开发区为主要空间载体,以生物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产品、现代纺织包装新材料等为主要产业方向,以“扬子江”为品牌,以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扬子江盈智城、扬子江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等为重点,形成科技孵化载体、创新创业载体,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整体效能较好的澄东科技创意集聚区。

4.澄西文化创意集聚区。以临港新城为主要空间载体,以软件和文化创意、咨询等为重要产业方向,以中国(江阴)国际创意港、金一文化设计之都、江苏江阴软件园、风能产业加速器等载体建设为重点,形成“七大中心”(即大型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研发中心、中国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信息技术科研中心、江阴软件测试验证中心、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中心、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5.城中创意设计集聚区。以旧城中心区为主要空间载体,以艺术创作、文化传媒、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提升生活质量的创意设计产业为方向,以广瑞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软件园、北创科技园等为重点载体,建设城中创意设计集聚区。

6.锡东转型升级集聚区。以无锡东部锡山经济开发区(东区、西区、高铁商务核心区)为依托,以锡东新城建设为契机,建设若干发动型“三创载体”,形成转型升级集聚区,促进锡山区传统产业更新升级;同时结合宛山荡景区资源,培育创新创意载体。

7.锡北信息能源集聚区。以惠山新城为主要空间载体,以电子信息、风能等新能源为主要方向,以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惠山科技创业园、风能产业园等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建设锡北信息能源集聚区。

8.锡西科技创业集聚区。以藕塘职教园为主要空间载体,以大学生创业、科技研发等为主要方向,以藕塘职教园科技创意社区、洛社科技社区、洛社高新技术创业园为主要载体,建设锡西科技创业集聚区。

9.宜兴环保创新集聚区。以宜兴经济开发区、环科园、陶都新城等为主要空间载体,以环保技术、非金属材料、电子信息等为主要方向,建设宜兴环保创新聚居区。

五、重点任务

(一)重点载体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三创载体”,着重在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形态布局、生态环境、载体文化等方面作出示范,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三创载体”建设。重点建设的载体是:江阴市的经济开发区、临港新城和总部经济园,宜兴市的经济开发区、环科园,新区的太湖国际科技园、科技产业化和孵化金三角,滨湖区的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太湖科技中心,惠山区的惠山新城、藕塘职教园,锡山区的经济开发区S-PARK核心区、新世纪服务外包基地和鹅湖动漫基地,崇安区的广瑞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科技软件园,南长区的扬名科技创新服务外包集聚区,北塘区的北创科技创业园、金山北科技中心、锡北科技园、江南科技产业园等。

(二)主导产业集聚。以成长型与增值型、基础型与战略型、主导型与配套型为基本策略,培育与引进、孵化与加速为基本手段,加快推进“三创载体”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应用为准则、产品为目标,在现有产业集聚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技术研发的实效性与应用性,重点在电子信息领域、现代装备与先进制造、环境保护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形成未来新兴产业的增长点。

(三)公共技术平台。充分发挥已建公共技术平台的作用,并根据需要不断提升完善,使其通用性、共享性、服务性更强,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公共技术平台的潜能。与此同时,按照“统筹规划、整合集成、突出特色、共建共享”的原则,市、市(县)、区联动,重点建设涵盖“三创载体”体系中重点、关键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到2010年,重点建设的“三创载体”内均必须建有1-2个主导产业的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到2020年,形成“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相互匹配”的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中,必须统一技术规范和标准,避免各自为政,推动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规范化。

(四)重大研究机构。加快“三创载体”内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现有的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大共性技术的研发、工程化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并努力发挥示范作用。提升我市现有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解决与“三创载体”共性技术实验设备的系统性、配套性问题,提升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发挥重大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项资金的作用,依托“三创载体”,按照“优势互补,资源组合、产权共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微纳传感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领域,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建设各具特色的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营造产业生态。进一步强化“三创载体”特色功能建设。在加快建设、不断完善“三创载体”市政工程体系的同时,高水平地建设全覆盖、程序化的交换网,大容量、数字化的传输网,高性能、光纤化的接入网等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多宽带通信设施。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形成有特色的“三创载体”绿地景观结构。以产业结构生态化为核心,以水、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与再生为突破,开展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示范,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项目,形成“三创载体”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实施集成节能、节水和绿色能源利用技术以及生活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技术,创建起点高、标准高的生态型示范工程,推进建设生态型“三创载体”。

六、支持措施

(一)支持内涵提升。一是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多方面力量在“三创载体”中建设专业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经批准建设的国家、省、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照规定分别给予一定额度的资助匹配。二是鼓励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对在“三创载体”中每年为一定数量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根据实际需要,对运行费用定期给予适当的补助。三是加强重大研发机构建设。以增强载体孵化、加速功能为重点,建设重大研发机构,不断提高对高成长性企业、“瞪羚企业”的承载支撑能力。市和各市(县)、区在科技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专项支持“三创载体”在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建立用于市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设重大研发机构、高技术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市(县)、区级财政按与市级财政的比例关系相应配套安排。四是强化孵化器与加速器的同步建设。大力推进以专业化、国际化为目标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孵化器,使我市孵化器数量与水平位居全省、全国首位。同时,加快建设一批与孵化器相配套的专业化科技企业加速器,不断增强孵化毕业企业和高成长性“瞪羚企业”的承接能力,培育与发展创新型产业。

(二)促进产业优化。实行“升、降”结合,提高传统产业的准入要求,降低新兴产业的准入条件;实行“存量、增量”相结合,对产业增量提高进入门槛,对存量通过标准和技术改造进行优化提升;实行“进、退”结合,通过差异化资源价格体系引导形成有序的产业转移机制,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科技产业。明确规定“三创载体”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实现环境质量为目标,控制环境容量总量为手段,实行现有排污量与削减量、新增量的统筹规划、统一调配的管理制度。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土地政策,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先保证主导产业、重大研发创意产业项目的土地供应,超前规划“三创载体”孵化毕业企业中试、产业化承接地,为未来产业功能拓展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鼓励风险投资集中。引导、鼓励风险投资存量与增量向“三创载体”集中,重点支持“三创载体”内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且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向“三创载体”内的创业投资企业进行阶段参股股权投资。对投资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要求的项目而发生投资损失,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锡政办发〔2009〕55号)文件规定,满足申请风险补偿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可获得不超过其已缴纳风险准备金余额200%的风险补偿金。推进科技保险创新的试点工作,有效规避科技创新风险,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四)健全融资体系。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三创载体”内专利权转化成果明显的企业,作为专利权质押贷款支持的重点。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形成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弥补中小企业担保抵押物的不足。建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代偿金,在孵企业发生还贷风险时,可由有关部门给予部分风险代偿补贴。发挥中小企业板块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培训辅导,加快上市进程。引导国内优秀的保荐、创业投资机构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优惠政策激励。“三创载体”自经认定为国家、省的科技孵化器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经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科技孵化器的“三创载体”,其公用服务设施如符合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可实行加速折旧。从事“四技”活动的“三创载体”可按国家有关政策免交营业税和所得税。“三创载体”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孵化器的,在享受国家政策的同时,在市科技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作为奖励。

(六)加快人才集聚。实施“530”计划,以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使海内外优秀人才提前介入“三创载体”的创新活动,有效储备高层次人才。鼓励以“种子资金”和“创业资金”等方式支持在载体内从事技术创新与创业活动,重点支持创业人才依托自主技术成果创办企业。加大“三创载体”专业性人才的培训力度。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2.5%以内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七)探索新型模式。从实际出发探索不同功能的运作模式。在选址、规划、功能定位由政府主导的背景下,根据不同的特点,准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类指导,大力推广“官办民投”模式,实现建设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在发挥政府调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三创载体”的建设开发既具有集中统一、权威性高、规划性强的特点,又具有灵活性优、创造性好、竞争力强的特点。

七、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领导挂帅,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市(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统一组织和协调“三创载体”的建设。各市(县)、区政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分工负责、条块有效协同的工作体系。

(二)目标考核。根据“突出重点、职能定责、相互协同、形成合力”的原则,将“三创载体”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区。以功能型、创新型、生态型的制度安排为指导,完善“三创载体”建设考核办法,突出自主创新、产业集聚、知识产权、科技孵化、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人才引进、风险投资等指标,实行动态化、程序化、竞争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三创载体”能级的提升。

(三)健全服务。加强“三创载体”间的联动,共享信息,分享经验,实现载体间的互动推进。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效能投诉、首长问责等制度,在项目、规划、土地、环保和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做到手续简便、贴心服务,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快速简捷的“绿色通道”。

篇8: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鼓励电信业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电信业, 积极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参与范围。加快推进电信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 为民间资本参与电信业竞争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鼓励和引导的重点领域

(一) 鼓励民间资本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

通过竞争促进服务提升和资费水平下降, 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优惠和多样化的移动通信服务。

(二) 鼓励民间资本开展接入网业务试点和用户驻地网业务, 促进宽带发展。

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手段, 保障企业实现平等接入, 用户实现自由选择, 推动提高宽带接入性价比。

(三) 鼓励民间资本开展网络托管业务。

引导电信企业将自有或租用的国内的网络、网络元素或设备, 委托民营企业第三方进行管理和维护服务, 促进专业化分工, 提升服务水平。

(四) 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增值电信业务。

支持民间资本在互联网领域投资, 进一步明确对民间资本开放因特网数据中心 (IDC) 和因特网接入服务 (ISP) 业务的相关政策,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IDC和ISP业务的经营活动。

(五) 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请通信工程设

计、施工、监理、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用户管线建设以及通信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等企业资质。凡具有相应资质的民营企业, 平等参与通信建设项目招标, 不得设立其他附加条件。

(六)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站机房、通信塔等基础设

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引导基础电信企业积极顺应专业化分工经营的趋势, 将基站机房、通信塔等基础设施外包给第三方民营企业, 加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七) 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在境内上市, 通过降低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比例或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

(八) 鼓励民营电信企业“走出去”,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民营电信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开拓国际市场。

三、保障措施

(一) 推动电信法制建设, 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用户

信息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相关立法。加快出台试点办法和规章制度。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具体事项和试点办法, 以及电信业务的申请条件、期限和程序等配套政策和规定,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发布, 不断提高政策透明度。

(二) 加强对电信业的监管制度和能力建设。

保护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培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电信领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 促进公平竞争, 推动资源共享。加强对增值电信业务的应用示范和引导, 鼓励中小电信企业创新。

(三) 完善对民间资本投资电信业的服务。

积极履行行业管理服务职责, 加强政策宣传, 搭建与民间投资主体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为民间资本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 推动民间资本在电信领域健康发展。

(四) 加强对民营电信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和服务。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 为民营电信企业“走出去”争取公平的投资、贸易和优惠政策, 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 加强指导和监督。

上一篇:最新教师考编《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精华下一篇:附加险投保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