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2024-04-1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共6篇)

篇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揭阳市卫生学校杨伟鹏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建设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涉及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等角度谈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所谓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物质环境和多形式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现象,它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反映,“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力、渗透力、约束力和亲和力,它就象物理学上的“场”具有巨大的能量,对置身其中的每位成员都施加着一定的制约力和影响力,规范着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校园文化建设只有遵循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的原则,努力做到以环境文化为载体,以活动文化为形式,以制度文化为保障,采用体系化、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培育校园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谈几点浅见。

一、环境文化,润物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纯洁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操,具有催人向上的教育力量。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净化师生的心灵,改善师生的心志,陶冶师生的情操。环境文化追求的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堵墙壁都成为育人的载体,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传情”,让德育融化在环境中,让环境蕴含着德育,不露教育痕迹,润物于无声之中。

首先,学校要结合实际,注重突出教育主题,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内涵,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既要有整体的统筹安排,又要有局部 1的精雕细刻,要根据实际合理规划好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并根据各功能区的作用和特点设置文化主题。要尽可能地让学校可绿化地得到绿化,使校园一年四季绿树婆娑、花团锦簇,使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其次,合理利用公共活动场所,加强内涵建设。如可利用校道两旁,设计成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师生的精神风采,张挂学校全景图,校训、校微、校歌等标志,让师生们在这里接受教育,体验成功,分享快乐,有效地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再次,是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内在力,有利于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计划,要以教室环境布置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高雅优美的班级文化氛围,倡导个性化、特色化的班级文化。如学校可组织开展班级形象设计大赛,并实行量化评比,内容包括教室环境卫生状况,学习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角、文化角、绿化角等的布设,班级制度的建设,班级特色的设计等等,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显示个人的志趣和才能,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了具有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情感交融。教师的品格、旗帜、文化素养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朝气、热情、积极进取也感染着教师,由此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优良的文化环境。

二、制度文化,习惯如自然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如果把校园文化建设比作一个完整的人,基本建设是躯体,环境建设是外衣,文化建设是眼睛,活动建设是血脉,那么,制度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脑和灵魂,运用得好能极大地调动积极性、促进工作;运用不好则会适得其反,产生消极作用,制约学校的发展。所以,实行制度管理要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不能只是控制人、约束人,而且还要能促进人、激励人,将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和谐结合起来,达到“规矩”与“方圆”地有机统一效果。

首先要求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所谓律人先律己,身正不令而行。领导班子只有本着服务师生的理念身先士卒,才能维护制度的刚性和管理的权威性,师生也才会真正信服。

其次,在完善制度管理方面一定要发挥师生的主人翁作用,要始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尊重为前提,多一些理解支持,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关心帮助,少一些威逼命令。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乐观向上、同心协力的队伍。只有这样,制度才能跳出纸张,转化为无形的感染力、凝聚力和控制力。也只有这样,制度才能真正内化为师生的自主活动,真正让师生产生自觉认同并形成习惯。

再次,加强学生管理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自我管理者。一方面,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受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执行水平。学校制度应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民主性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制度文化,能够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活动文化,校园变乐园

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血脉,它让校园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乐园,使每一名学生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欢。

首先学校要创设以“校园情结”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项目,多开展有特色文化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毕业后对曾经生活过的校园有一份美好的回忆。要本着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开展爱校荣校教育、感恩教育、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和知、情、意、行教育,培养学生的校园情结。如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要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的心,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我们还可以以黑板报的评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为活动载体把“感恩”的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开展“倡导感恩,美化心灵”和“倡导感恩,强化责任”等为主题的德育主题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要面向全校每一个学生,搞活校园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我校大部分学生是远离家乡求学的,平时很少回家,业余时间大多在校园内度过,而学校、班级、社团组织的活动有限,且一些活动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少学生业余生活单调,靠上网消磨时间,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沉溺于网络,学生会愈加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以致更加远离业余文化活动,而且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有相当数量的不健康网页或网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参与,扩大求知领域,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要做到定计划,并阶段性举行成果展示,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充分展现学生个性风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弘扬校园正气,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精神文化,引领新气象

校园精神简言之就是一个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灵魂,没有了它,学校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动力和灵气。校园精神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挂在教学楼顶端的一句标语,它是一所学校长期累积、逐步提炼、不断深化的内在力,能够深深地刻烙在全校师生的心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校园精神,它也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反映。所以,培育校园精神,教师是重要的主力军,教师思想的高度直接决定了校园精神的深度。首先,教师一定是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的,他们的爱体现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体现在教学上,体现在师生的交流中。他们的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学生带去永留心中的温馨,让学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其次,教师还一定是博学的,他们的博学,缘于终身学习的理念,缘于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静下

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培育校园精神,还应当鼓励学生乐观向上、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学会感恩,加强责任感教育。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相互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学生如果能够在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校园里清新向上的优良校风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校园精神的培育,其实也就是教风、学风、校风的培育。一所学校,如果能够做到教风好、学风正、校风优良,那么,它的精神文化也就能够不断巩固和发展,并能够时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引领着全校师生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

篇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操军中学 徐小明

有人认为,制度、校长和校园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三驾马车。“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校园文化在育人功能方面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彰显,成为适应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校园文化的特色决定着学校的品位和发展方向。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一所学校要发展和壮大,必须花大力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空间和渠道,丰富师生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从而培育学校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初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有警示和熏陶作用。人性如水,流于清渠则清,注入浊渠则浊,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格升华。

我校的校园环境在去年省合格学校建设中,已经基本达标。如何去爱护、维护它,这就是一个文化氛围的问题。

1、美化校园人文环境,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学校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花坛花为主,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对各功能室实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坏与平常工作量奖进行挂钩,为教工开展活动提供舒适的外部环境;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的评选活动,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与评比。同时,我们通过德育处和团委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和教育活动,加强环卫评比督查,真正做到校园内垃圾无死角、卫生无盲点,让全体师生感觉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卫生的环境中。

2、适当设置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我们在所有草坪、花圃、道路转折处树立起醒目标示牌,上面写上诸如“手下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顺手捡起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等之类的文字,既对环境爱护有警示作用,同时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依此类推,在各办公室和教室墙壁上,我们也张贴(或悬挂)了多幅中国和世界的名人图像和格言警句,让师生随时随处可以见到,于无形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另外,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如“爱心大联盟”、“疾病预防”、“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感恩教育”之类,增强校园文化色彩。

3、那些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形象标志,如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生动标志。我们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学生做到人人知晓,牢记心中。另外,逐步完善的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宽敞的学习和运动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这些外部环境都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操中人的美好心灵,约束操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激发操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从而促进操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着力打造和谐融洽文化品位

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和谐、是融洽。要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品位,师生员工只有通过活动来实现。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真正实施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和谐融洽文化,培育学校文化品位,本学期来我们决定在校园内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从此,一场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在操中校园蓬勃兴起。班级篮球赛、教工排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此起彼伏,校委会成员与老师们打成一片,班主任、各科任老师深入学生之中,或为裁判,或参赛,或服务与喝彩,群情激昂,氛围融洽。早训、午休或其它课外活动时间,只要天气不下雨,就可见到学校新修的水泥运动场上,人头攒动,欢呼震天,热闹非凡。这里要么进行着激烈的篮球赛,要么是羽毛球赛或乒乓球赛,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也形成了学校新型的八小时之外文明的休闲方式。

另外,学校还利用资源和时间组织开展了“修四德、树形象、促和谐”征文和演讲比赛、师生读书活动、艺术节、感恩活动、学生德育系列活动等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小记者站、校宣传窗橱等文化传播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功能,营造正确的文化导向,提升师生的精神修养。

通过以上文体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师生正确的身体观、生活观、教育观和道德观,改善了学校人际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促进了校园内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的形成。

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培养校园文化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文化因精神伟大。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将形成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树立全员共识的“尊重、平等、奉献”等价值观念。

王婕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班主任。去年因家庭经济问题和个人身体原因几次想调走,她爱人也多次想下海。觉察到她的思想波动之后,我们通过她的老师做她的思想工作,并几次到她家看望她的病情。今年又委以初三毕业班班主任的重任,并在住房调整、坐班督查、评先评优上给予她特殊关照。王婕老师深受感动,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严抓实管,勤督善诱,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他爱人也打消了下海的念头,安心工作。今年中考果然不负所望,王婕老师所教班级在毕业会考中夺得全镇第一的好成绩。

我们十分重视女教职工“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全体女教职工买了一份防“双癌”(子宫癌、乳腺癌)保险金,同时以工会牵头送上一句祝福,体现一点关心,集体会一次餐,进行一次歌舞联谊。这“五个一”活动,花钱虽不多,但全体女教职工心里感到温暖,精神得到放松,心情觉得愉快。大家工作的更有劲了,与学校“大家庭”的感情更贴近了。食堂有个女工友甚至说,她感到从来没有这么被重视过。

砚溪小学是我镇最边远的一个教学点,仅有三四十名学生,四位老师坚守在那儿。为了实现人文关怀,体现教育平等,今年端午节前夕,我和行政一班人亲自赶赴砚溪学校,与老师们共同进餐,向该校师生表示慰问,并送上一份节日礼,表达一份关心,体现一片深情。全体老师深受感动,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篇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生公寓日益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 必须将学生公寓作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落脚点, 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切入点。

1.学生公寓具有稳定性特点。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 教学组织形式和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流动教室增多, 传统的班级化概念逐渐弱化, 以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工作渠道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由于教学区学生流动性太大, 部署工作、开展活动往往会带来诸多不便, 相比之下, 学生公寓住宿人员较稳定, 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天然条件, 因此, 学生公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党建阵地的功能日益凸现。

2.学生公寓具有“三贴近”特点。

学生公寓是学生表现最自然、最真实、最全面的地方, 能充分展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的表现。立足学生公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更容易找到学生思想言行的影响来源, 利于工作的对症下药;同时, 学生公寓为学生党员来自学生、深人学生提供了直接途径, 是体现和发挥学生党员自身先进性的切人点。

3.学生公寓具有多元化特点。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经济的多元化, 生活方式、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交织碰撞, 同时, 随着学校社会化改革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 必然使得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学生公寓就自然成为各种思想观念聚集地, 也是各种矛盾冲突高度集中地, 这就为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 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作为一种新的尝试, 适应了新时期学院发展建设的需要。

由于学生公寓的以上特点, 我们形成了“以公寓楼管理为基础, 集学生党团工作、学生教育和公寓管理工作于一体, 党政合一”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 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有了扎实的体制保障, 形成了“六进六化” (学生素质拓展进公寓、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全体教工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公寓管理规范化、公寓教育经常化、公寓辅导员职业化、公寓评比制度化、公寓学生情况信息化、公寓责任综合化) 的基本思路和有效途径,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给全体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充实了我们的公寓党建。

“和谐校园应当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工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 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 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 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 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 和谐可以团结力量, 和谐还能促进事业发展。我们要积极营造培养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 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 加快高水平高职院的建设步伐。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体现了学院发展的价值取向, 追求个性、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高校理念的价值取向, 是价值目标与现实发展过程的统一, 它不是静态的完美, 而是动态的协调。正因为校园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存在矛盾与冲突, 我们才要追求和谐, 也正因为追求和谐, 我们才要协调矛盾。因此, 校园中存在不和谐是必然的, 是一种常态, 我们不但要正视这些矛盾冲突, 敢于让它暴露出来, 还要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规律, 更重要的是关注不和谐背后所包含的积极因素, 正确认识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

加强高校公寓党建,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正是目前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一个重点。要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 加强公寓思想理论建设,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指导地位。

在加强公寓党建、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 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 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 把思想政治建设, 组织建设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事实证明, 只有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当中, 渗透在思想教育活动当中, 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六进六化”措施的实行, 有利于以公寓为建设舞台, 使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 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思想、制度保证。

第二, 加强公寓党的领导, 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高校党的领导是通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保证和战斗堡垒作用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的。在构建和谐校园中, 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不断加强党对公寓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领导要更新工作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培养, 发挥其师德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夯实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建立和谐校园长效机制, 营造充满活力、融洽、利益协调、生机盎然的和谐校园, 实现高校各项建设全面协调发展。要强化党员的道德意识, 通过不断提高党员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来提升党员的人格力量, 以党员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和带动全校师生, 促进学校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公寓教师党员干部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公寓的重要力量, 要关心学生, 带头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利益;要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按照和谐校园的标准, 提倡谅解与宽容, 提倡公平、正义的和谐氛围, 注重教育各主体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做到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爱校爱岗教育, 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 使党政、干群、师生一心, 从而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公寓学生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说到底主要是看日常行为。平时在公寓里要以身作则、乐于助人, 发挥好共青团的桥梁作用, 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其他同学服务。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 学生党员始终要做勤奋学习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开拓创新的表率、创建和谐校园的表率。

第三, 强化公寓党组织功能,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公寓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既对新时期学校党建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同时也对和谐校园建设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公寓党组织发展现状看, 健全和发展公寓党组织, 拓展公寓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明确公寓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将起到重要的组织支撑作用。要充分发挥公寓党组织的作用, 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及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确定党建任务, 研究党建思路, 部署党建工作。认真配合系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加大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提升公寓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重点要建设和谐的、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为建设和谐校园加快学校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公寓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 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公寓党组织要积极开展“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为主题的学生党员实践活动, 并以其为载体, 努力推进学生党员四责任区活动:即学习责任区, 规定学生党员成绩要达到良好以上, 还要帮助一名差生消灭不及格;校纪校规责任区, 规定学生党员要做遵守校纪校规的模范;宿舍文明卫生责任区, 建立党员示范宿舍, 规定学生党员带领本宿舍搞好文明卫生建设, 所在宿舍必须在二星级以上;联系学生责任区, 规定一名党员必须联系3~5名入党积极分子,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保证他们不发生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 大大强化了公寓党组织功能, 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 有力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公寓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学生公寓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得到最大体现。我们要紧紧抓住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这个实际, 抓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的环境, 抓住加强学生公寓党支部建设这个基础, 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高校公寓党建在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把学生生活的公寓建设好, 才能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个发展成熟的舞台, 也才能真正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的校园。

关键词:高校,公寓党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刘国有.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2]郑尊.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 2007.

[3]王威孚.试析党委领导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6) .

篇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师德师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关注着教师,对教师的要求也极高,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受教育,教师在道德方面应是社会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对社会起表率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是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势在必行。

一、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使广大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和求实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教育广大教师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师德形象的有关规定,使每位教职工都具有“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务实创新、甘于奉献;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

1.领导形象

作为学校领导,凡事都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广大教职工。每一位学校领导要对自己约法三章:不说有伤团结的话;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带头廉洁自律,勤于政务,严于治学。在用人方面要重才,更要重德,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有“威”有“为”。

2.职业道德

纯洁师德师风,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接待家长时做到“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解渴,一片真情交谈。面对学生要做到“四多四少”:多一份微笑,少一份恐吓;多一次鼓励,少一次训斥;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多捧出鲜花,少拿出“棍棒”。通过师德师风教育,融洽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3.思想素质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大力提倡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务实创新、乐于奉献等职业精神。

4.业务能力

认真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5.教师行为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侮辱和歧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对学习、成长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辅导和引导。不训斥和羞辱家长。不乱收费。

二、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思想工作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前提,学习可以使逸者得勤,昏者得明,迷者得醒,丧魄者得救。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的学、问、思、辨是“行”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思考,才能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优秀教师的事迹等。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管理

针对目前学校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做到依法治校,对教师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要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职能部门要敢于作为,严格管理,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3.加强典型培养,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要长足发展,就要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建立健全各种评优表彰制度,树立身边的典型,使广大教职工学有榜样,做有规范,从而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真正体现教职工队伍求上进、乐助人、讲团结、讲奉献的精神风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非一日功,也非短期行为,但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师德师风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

篇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创建地区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而奠基,为教师的发展而铺路,为学校的发展而改革”的教学目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遵循“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把争创地区级文明单位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步树立起和谐、发展的优良校风,在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我校创建“地区级文明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位于依希来木其乡巴扎中心,距离温宿县城17.5公里,创建于1939年,占地面积19127平方米,建筑面积183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32%,现有10个教学班级,375余名学生,36名教职工,其中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25人,中专学历3人,技工3人。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曾先后荣获县级绿色学校、2009年“法治六进”法治学校、2009教育系统行政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二等奖、“五个好学校”学校党支部、2009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民族团结模范学校”、“无烟学校”、地区级绿色学校、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教育系统行政目标管理考核四等奖、地区级花园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优秀单位、2011教育工作目 标考核管理一等奖、2011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加强党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素质。

我校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党支部的建设,逐步打造一支精诚团结、坚强有力、廉洁奉公、务实创新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以党支部为龙头的党员教师的中坚力量,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我校还不断加大教职工队伍建设,始终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工作重点,不断抓好教职工五业(敬业、爱业、勤业、精业、创业)的教育,要求每位教师要热爱和教学工作,热爱学校和学生,倡导自律、自省,为人师表,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师德风范。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扬民主,增强领导班子活力。多年来,我校领导班子不断发扬“鉴定、正直、敏锐、实干”的工作作风,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了领导班子活力。一是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行政会,每两周召开一次校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共商大事,互通情况,民主决策,分工负责,增进班子团结。二是在职称评定、评选、评优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坚持集体研究,公开标准,严格程序。三是每学期领导班子成员都深入到教师职工、学生家长中,广泛征求大家对校领导班子的意见,并积极落实各项建议,每学年都安排校领导干部在全体教职工面前述职,测评全面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通过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作风效能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述廉活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大讨论活动,收集以 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作品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廉政警示教育知识测试,重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争取成为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

2、加强师德和行风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大力开展行风教育活动。我校坚持以争创文明办公室、评选优秀教师为抓手;以“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为主题;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广泛开展以敬业爱生为核心的行风教育活动,坚持贯彻教委提出的有关要求和学校制定的“教工十不准”规定,利用评教、问卷、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教职工和学校的评议。二是结合教育行风建设,先后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恪守师德规则,抵制以教谋私和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着想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对教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时刻要求教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自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三是加大培训交流力度,提高教职员工业务水平。

3、加强学习性党组织建设活动,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利用学习日、教师职工之家、大小会议等时机,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八荣八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法律知识读本,及与教育管理相关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安排教职员工写读书笔记、谈心得。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不但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政治理论素质。通过落实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和主题培训学习考核等形式在党员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学校工作出现了勃勃生机和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4、通过开展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积极性。

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向李森林,余文丽等五名自治区级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学习,提高党员干部争当先进党员,争做标兵党员意识。近几年来多次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了150多名师生,资助金额达8000元。开展赴基层为民服务活动,赴基层人员达600人次,解决问题达10项。在党员干部中设立“党员示范岗”及“党员先锋岗”示范党员达15名,先锋党员达20名。同时每年开展一次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及每月一次领导点评活动,提出每位党员存在的问题,让党员及时整改落实,并将党员践诺情况进点评结果向群众公示,监督群众监督,促进创先争优活动。

二、加强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建设。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做文明公民意识。

在师生召开专题动员大会,以诚实建设为核心,开展道德宣传教育及道德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每年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在师生中开展学习及宣传“八荣八耻”,“ 二十字”公民道德建设规范和“十二字”“新疆精神”,“形成“八荣八耻”,“ 二十字”公民道德建设规范和“十二字”“新疆精神”,“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同时大力宣传“四德”、“共铸诚信”、“文明礼仪”、“文明交通行动”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师生诚信观念,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2、大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在师生中召开专题学习动员大会,乡师生大力宣传雷锋同志生活期间的感人事迹及新时代活雷锋先进事迹。动员师生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展做好事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奉献他人、服务社会活动。

3.开展道德模范学习活动。

在师生中大力开展艾海提.托克孙,阿里木。卡里克,王艳娜,艾尼.局玛等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提高师生争做道德模范意志。同志在师生中开展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宣传典型,用榜样引导教职工自觉覆行法定义务。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青少年开展“五心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社会奉献他人、在学校尊敬师长。同时积极配合先关部门做好学生会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共管的良好局面。

4.每逢主要节日及每周一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向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加强文化建设。

举办以“新年创新成绩”为主题的新年文艺活动,举办以“党员、师生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为题的演讲活动,把我校妇女教职工送到红十字会体检,举办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演讲文艺活动,举办以“我自豪自己当教师”为题的庆祝妇女节文艺活动,举办以“给女人指望”为题的庆祝妇女节文艺活动,举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雷锋精神”动员会,举办开学典礼及“家长开放课堂日”活动,举办以“学习雷锋精神,树立新风,雷锋精神一直与我们一起”为题的总队活动,送我校患重病的老教师 奥古丽罕〃依达耶提温暖,举办“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为题的师生植树活动,举办以“我与健康消费”为题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宣讲活动,举办以“手拉手一起进步”为题的困难家庭子女送温暖活动,对报考疆内初中班的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宣传,举办庆祝拿吾肉孜节文艺活动,举办以“热爱伟大祖国,建立美丽家园”为题的飞风筝比赛活动,举办以“重视文化、重视道德、树立新风”为题的公民德育活动,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日”做好事活动,举办“信任科学,反对封建”为题的演讲图片展览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参观林继璐纪念馆,举办庆祝清明节活动,举办第二次青少年民族团结芽杯、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乡派出所官兵来我校进行以“当守法的小公民”为题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法制宣传,全校举办以“我爱绿”为题的种花活动,与浙江省金华市斌冲学校教师开展交换教学工具友谊活动,乡派出所官兵来我校进行宪法知识演讲活动,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宣传活动,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为题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宣传,举办“科技与发展”为题的模式作品展览活动,举办庆祝劳动节活动,举办庆祝青年节、劳动节文艺花农杯排球、篮球、乒乓球、摩托车比赛活动,举办开展第二十九个民族团结友谊活动,举办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授观摩课比赛评选授课带头比赛和表彰大会,与阿克苏市园林学校一起举办民族团结文艺排球比赛友谊活动,举办“反对分裂,高举民族团结旗臶,手拉手前进”为题的演讲活动和升旗典礼活动,举办宣传教师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双语演讲”比赛活动,举办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授观摩课比赛评选授课带头比赛和教学选手活动,举办“母亲伟大”为题的庆祝母亲节活动,举办“关怀 残疾人”为题的第二十四次帮扶残疾人活动,举办开展第12届少年科技展览会,举办“珍惜生命,重视安全”为题的消防讲课,召开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举办“家里的小图书柜”、“我爱读书”为题的读书、心得体会、送书活动,举办向全疆道德模范、团结媒人阿力木〃哈力克投票活动和学习道德模范阿孜古丽的活动,举办少先队员招新生典礼,举办关于以“世界杯境日”为主题的保护环境内容的活动及讲课,与浙江省金华市斌冲学校教师开展写字、交换文艺作品友谊活动,举办以“远离毒品”内容的演讲活动,举办“地球覆盖花”为题的花丛展览活动,举办庆祝党建90周年书画比赛活动,举办向女生捐1元款的送心活动,举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题的唱革命歌比赛活动,举办红千房、大湖等体育基地参观活动,举办庆祝“建军节”、“军民双拥护”文艺,向学生送书友谊活动,举办户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考试,举办“保卫祖国,保持平安”为题的国防教育活动、从电视观看庆祝建国50周年演练演习活动,举办庆祝第28届教师节文艺汇演,举办庆祝中秋节活动,举办“弘扬民族精神,养成民族感情”为题的教育月活动,举办抗震模拟训练活动,举行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讨论,与阿克苏市电视台一起举行的庆祝中心小学建立70周年少年买西来甫活动,举行“国旗下成长”为题的演讲比赛,组织开展师生观看优秀影片活动,举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活动,举办平安建设1000人签名活动,向家长进行法律宣传,庆祝毛泽东出生纪念活动,在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宪法,举办“艾滋病日”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开展上述活动,进一步促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

四、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一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和宣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列”、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及新疆“三史”等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各组教职工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良好局面。

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几年来我校按照教育局党委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实施,在每年五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同园林学校举办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互相赠送礼物,交流经验,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深入扎实地开展各项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思想。

三是加强师生无神论教育,紧密联系清真寺与宗教场所负责人以及教职工,签订责任书,禁止师生从事宗教活动,有效防止了宗教向学校,课堂,学生中渗透;

四是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学习,千人签名仪式,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认真贯彻民族团结教育条列。

五是师生中认真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四个认同”促进各组师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增强师生爱国教育,“五观”,“四个认同教育。

六是 开展“共同团结奋斗、统统繁荣发展”,创建 “民族团结办公室”,“民族团结班级”等活动。

五、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平安建设工作。安稳、法制等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正常工作与学习。我校领导、教师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放心、社会称心。自“7.5”事件发生后,我校不断加大维稳工作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一是组织师生反复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维稳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提高师生思想认识,增强师生反分裂,后渗透的免疫力;二是在师生中开展了摸、排、查工作,把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教师和师生列入重点对象,并选派党、团员和师生骨干,做好他们思想转化工作,使他们远离宗教,崇尚科学;四是建立了师生政治档案,针对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开展了政治评议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入档;五是成立学生校外活动小组,小组组长定期向班主任汇报活动情况,有效的掌握了学生在校外活动的真实情况;六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和关于稳定工作相关文件,提高家长的思想政治觉悟,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七是举办以“党员、师生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为题的演讲活动。八是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推荐法制宣传教育进校园,形成师生自觉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局面。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有效防止“黄毒赌“等现象在校出现。

六、改善育人环境,构建绿色生态、自然和谐校园

如今校园小巧别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黑板报、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1、加大校园环境建设。为使学校处处成为有效的育人场所,学校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并付诸实施。争取社会各界的各种援助,对校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对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师进行了维修新建,各种规章、制度装框上墙,添臵了各种盆景花,在走廊中和墙上悬挂爱国人士、科学家的画像,张贴名人警示名言,使每一块墙壁教育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激励与启示。今年来,我校新培植树木1100余株,花草6304平方米,建花园25个,绿化面试达到32%,校园内园林整齐美观,校内建筑完好,整洁规范,无违章乱建乱搭,乱堆乱放现象,校内路灯明亮美观,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幽雅舒适的育人环境。

2、大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校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在校园大力倡导以净化、绿化、美化为内容的环保主题,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的方面面,逐渐形成了“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的优良作风,全年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良好习惯,校园内,整洁如一,教师内,窗明几净。

3、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全力提升教学质量。为使全校学生享受到一流的教学服务,我校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全校的硬件设施。近两年内,学校不断新添、新建了卫生保健室,远程教育室,计算机教室,备课堂,语言室,实验室,实验仪器室,学生阅览室,音美器材室,劳技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共计投入300余万元。通过硬件设施的逐渐改善,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七、深化课改、扎实促进双语教学工作

多年来,我校始终以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 创新,在课改、双语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桌有成效的成绩。

1、立足实际,全面落实课改。我校以“培训良好习惯,探索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课改工作。为使课改工作全面落实,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掌握课改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原因,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及时调整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要彻底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的学习方式。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看客”或“听众”,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和投入的竞赛、认真的操作和研究、形式多样的探索,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扎实。追求让学生们喜欢学习、让生活走进课堂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我们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艺术规则,开展了示范教育活动,用真实的人和事进行示范,让学生现场做作文、真人现场素描、现场计算等方式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学习。

2、统筹兼顾,推进双语教学。我校以创新发展“双语教学”理论、实践及管理模式为支点,全力加强师资建设及“双语教学”课件等附属设施的建设。一是广泛借鉴友校办学经验,加强沟通合作。先后组织校“双语教学”教职员工到拜城县、温宿县托乎拉乡等教学单位进行经验交流,结合我校实际,取 其精华、弃其糟粕,为进一步认识差距,明确今后我校软件硬件的投入模式和投资方向,为我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强化“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加大“双语教学”培训力度。我校一直在加大招录有“双语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校从事教学工作,目前,全校16名45岁以下教师14名教师已通过汉语水平4至8级等不同等级的考试。在“双语教学”培训方面,从2009年至今,我校先后派8名教师选派到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等专业双语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学习,并及时组织安排学成归来的教师在全乡各小学进行巡回演讲,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讨论培训学习的经验。现如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双语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在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幅提高,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不断高涨,部分学生在家还当起了父母的教师,教父母学双语,有力的推动了全乡青年和农民群众的双语进步,为全乡各族人民的和谐相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创建文明工作,为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打下扎实基础。

1.加强文明建设组织领导。

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由监理学校校长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实施创建工作“一把手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每年召开一次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对教职员工安排工作,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开展调研工作,查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按时整改落实。制定创建文明单位长期计划及计划,将创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考核内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

在创建文明工作中建立文明单位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运用制度,建立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有组织领导,人员机构,管理协调,资金投入,检查监督,和奖惩激励。2.开展创建活动。

按照创建文明单位标准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促建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双拥” 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篇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集中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先导、辐射、熏陶、教育、约束等功能,在大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其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不断探索与尝试,已初具规模,初有建树,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校园文化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观”、“发展观”和“和谐观”。

一、体现校园文化的人文观

21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来满足人的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高校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赋予师生全新的面貌和理念,用道德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来战胜情绪的冲突,用文化来引导正确的思想,关注师生的真实需要,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鼓励师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才是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就目前而言,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民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呼唤人文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和谐的学术、文化氛围。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师生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它更多强调的是环境和情感的作用,以

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和使人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就是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体现兼容并包,使不同的学术观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成。和谐的学术环境取决于自由的学术氛围、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敢于冒尖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多个方面。这诸多氛围的形成需要长期沉淀、积累,而形成之后便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最优秀的潜课程,对人们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努力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人际交往指的是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往和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内涵的体现,表现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承认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做出的成绩,构建高校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学校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从而激发教职工自发的、长久的奉献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要使学生在爱中成长,具有美好的品格和心灵,使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事物,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用平和、有助于与对方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学生的激昂情绪得到缓和,从而使学生的情绪更加理性。高校校园只有形成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沟通、心情舒畅、行动便利、生活安逸的和谐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才是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本”。

充分调动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体制,以形成学校的精神凝聚力。

二、体现校园文化的发展观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大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途径。高校的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育人,因此, 高校校园文化在发展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格局,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辅相成,通过灌输、引导、感化、制约、激励、凝聚的方式,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中物质文化层次侧重于服务育人,制度文化层次侧重于管理育人,行为文化层次侧重于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层次侧重于教书育人。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协调发展。如果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问题,那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的是发展方式问题。知识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又高度协作的社会,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共生和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其主要理念是实现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同发展。显然,只有在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高校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协同系统。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因此,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师生的发展起作用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求发展既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前进。

三、体现校园文化的和谐观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定,既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我党的全新理念。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的和谐校园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宿舍管理、奖罚等各种规章制度。校园制度文化隐藏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人际关系、教育观念、课程与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学校管理结构、发展规划、教育组织形式、传统习俗,乃至师生的心理氛围中,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实现学校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促进业务能力、塑造高尚师德、提高教学质量、严肃纪律、约束与规范大学生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管理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的校园制度文化对于充分合理利用学校所具有的日益完备的物质文化设施,对于尊重历史,立足现实,进一步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精神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既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也是开发前者、促进后者的途径。校园制度文化在构建学校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范师生行为、塑造高尚人格、培养高雅文化三个方面。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唱响和谐

主旋律。精神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外的所有精神活动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师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是高层次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于高校各个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创造。构建和谐校园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各个高校应注重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07-2班聂永生

上一篇:安徒生童话——红舞鞋下一篇:鹿城小学听课心得体会(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