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2024-04-28

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共9篇)

篇1: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一、快速

表示激动,欢快紧张,兴奋的心情。每分钟两百个音节以上 例:快点儿,我要走了。

二、中速

用于感情没有多大变化的地方,用于平时的场景描写。每分钟200个音节左右例:我等会儿再走。

三、慢速

叙述平静、庄重的情景用来表示悲伤、沮丧的心情。每分钟100个音节左右。

例:他昨天就走了。我的狗慢慢向它靠近。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飞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颗石子似的落到狗的跟前。老麻雀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恐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叫声,接着向露出牙齿、大张着的狗嘴扑去。(起句语速较慢,“忽然”后转快)如果想知道自己说话有多快?可以自己计时算一下,在一段的开头做个记号,大声朗读一分钟,然后数数你读过的字数.一般应该是每分钟150字左右。正常谈话,每分钟大约能说200个字。

在一般的正式演讲中,要求演讲者能够熟练的把握演讲时的语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演讲的内容和其他的因素适中的选择合适的语速演讲。

如果是正式的演讲,速率不能太快。一是听众难以听懂,听讲者无法及时跟上思路,二是容易使人产生怀疑,误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人们胆怯时往往语速较快。

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会给别人走神的空间,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

下面具体讲一下演讲时,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快。

(一)语速服从演讲内容

1、说明性文字用正常语速

2、叙述性、描写性文字用较慢语速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不满社会的黑暗,内心苦闷,于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去荷塘散心。这一段就应该采用一边叙述,一边描写的语速去读,把内心的苦闷宣泄出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慢)3、议论、抒情性文字要或快或慢。

朱自清先生在寂静的荷塘并没有排解掉一腔的郁闷忧愁,又回到现实中来。心情由淡淡的喜悦转变为淡淡的哀愁,所以这一段应该这样读: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慢)前面一句表达淡淡的喜悦,语速要快一些;后一句表达淡淡的哀愁,语速要慢一些。

(二)语速的快慢要考虑到语言自身的形式特点。

如:散乱的冗长的句子和发音拗口的词汇,不宜太快;而整齐的富有韵律色彩的语句,说得快些,才听得顺耳。

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几千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贤妻良母”这些传统观念的幽灵仍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徘徊,它顽固地阻碍着当代社会女性的彻底解放!是母亲们天生愚笨,不堪造就吗?请看当今世界巾帼英雄吧!

(这段文字要慢,开头要更慢一些,因为它句子长,比较拗口)下面这段文字就要快一些,因为它是一组排比句。快,可以增加文章的气势:

冰心老人在三个孩子的啼哭声中辛勤笔耕,成为一代文学大师;琼瑶女士与狂赌丈夫分手后,怀抱着小女儿写下篇篇言情小说,终于名扬天下;第23届奥运会长跑冠军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撒切尔夫人在丈夫的支持下,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三届首相的“铁娘子”。(语速应当快,越快越好。)[小结]在第二部分语速这部分内容里,我们知道了语速要与文章的内容相吻合,做到:语速服从演讲内容,说明性文字用正常语速,叙述性、描写性文字用较慢语速,议论、抒情性文字要或快或慢。其次,语速的快慢要考虑到语言自身的形式特点。

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举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常见的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平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演讲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这样,便能显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演讲具有音乐美。

长时间的快,会“供过于求”,引起听众烦躁。听众不易全面了解内容,理解感情。

一味缓慢则“求过于供”,引起听众急躁。听众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提不起来。

总之演讲不能总是一个速度,要做到急缓有致,要做到说话抑扬顿挫出感情,节奏、逻辑清晰。

演讲速度过快是初次上场演讲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殷亚敏教授通过多年的讲话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可以克服演讲时语速过快。

摘入东。方。金。口。才特聘专家顾问老师殷亚敏博客中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经常会有读者和学员提问:我讲话语速太快怎么办?今天就针对这个普遍性的问题,做一个详细地回答。

问:语速快怎么办?

答:语速快分为两种:字快;句快。

什么叫字快?就是讲话时字与字的连接太紧;什么叫句快?就是每一句之间没有停顿。解决这两种语速快的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练习:

一、停三秒练习。

就是上场之后默数三秒再开始讲话,句与句之间停三秒再往下讲;讲完之后停三秒再下台。

为什么停三秒?有三个好处:一是转移----转移紧张情绪。你越说不紧张,就会越紧张。因为你说不紧张,潜意识只记住了”紧张”两个字,那个“不”字被大脑屏蔽掉了。正确的方法就是转移。因为心无二用,当你开始数“一、二、三”的时候,全副精力都在数数上,脑子里已经把紧张情绪给排挤掉了。这就是转移法。

二是定心。

让心宁静下来。宁静才能致远。静心才能思维清晰,思维清晰才能讲话得体。三是练停顿。语速快是一种惯性。长时间养成的习惯。要改掉旧习惯,只有用新习惯覆盖它。天天练习数三秒,慢慢地心理节奏就放慢了,就养成会停顿的新习惯了。

幽默是与听众沟通的利器之一。它先是构建一种思维禁锢,然后再解除禁锢更新思维。尽管巧妙的词语会令人们放声大笑,但幽默远远不只是文字游戏。作为演讲者,我们知道幽默的效果与你如何道出词语、道出词语时的肢体语言、以及怎样利用沉默……即:停顿,密切相关。停顿为笑点增强冲击效果! 停顿增强笑点的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够制造紧张感。紧张感与笑声之间存在一种联系。如果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就可以轻松的利用调节语速制造喜剧效果了。让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吧。

许多幽默短文告诉我们笑声是天然的减压器,因为在我们大笑时肌肉的紧张感会慢慢消融。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大笑时我们的肌肉自动放松。

据称,即使在战争中笑声也用于消减紧张感。炸弹在附近爆炸,尘土飞扬,散兵坑里的士兵有时便开始大笑。这是一种自然的减压方式——一个安全阀。

几年以前,我亲历了这种安全阀的现场使用。那是在通往圣地亚哥的高速公路上,当时正值交通高峰期。我的正前方有两位妇女开着汽车。正当她们以每小时50英里的车速行驶在湿淋淋的路上时,右方一辆车突然转向行进了她们的车道。我前方的司机紧急刹车,这导致汽车开始旋转,继续旋转,旋转了3圈半!汽车没有离开车道,也没有撞上别的汽车。两位妇女的汽车和其他所有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都死一般的停在了路上。然而,她们的汽车却面向相反的方向——我们车头对着车头。正当我双眼盯着她们的时候,她们开始肆意的放声大笑。很明显,在紧张、笑声和缓解紧张感之间的的确确存在着某种联系。

让我们来看看,在你施展幽默时,停顿与紧张原则之间的关系。首先,如果你要蓄意建构紧张感并期待它在笑声中达到高潮,那么停顿将增强紧张感并使笑声更加剧烈。例如,已故的sid lorrain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加拿大魔术师之王,就很好的利用紧张感获得笑声。一次,在拉斯维加斯的riviera宾馆进行演出,当时在表演“广告员”节目,他扮演一名来自荒野西部的“蛇油”推销员的角色。他的声音开始破裂,他讲话讲得越久,他的声音就越变得糟糕,直到他不能在讲话——沉默!观众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想“请谁给这个可怜的演员一杯水吧!”接着,他喝下他的“药丸”然后立刻以饱满的声音开始讲话。他先令观众们吃惊,然后制造紧张感,再用停顿加深增强紧张感,最后取得喜剧效果——笑声。

几年以前,我在阿拉巴马对士兵们进行慰问演出,我利用了steve allen和johnnycarson使有名的“答问者”或“carnack”技巧。表演者把信封靠近他的脑袋,然后先给出答案,再打开信封,读问题。我决定利用停顿获得笑声。

首先得要铺垫。“答案是oscar meyer,ballpark和一名战斗机驾驶员”,然后我打开信封,说“这个问题是……说出三个爱现的人的名字!”对一群空军官兵,而且其中不乏战斗机驾驶员来说,这句对白本身就相当有趣。但我用它作为接下来的笑话的铺垫。

把第二个信封靠近我的头部时,我说:“答案是……oscar meyer,ballpark和willis将军。”停顿!紧张感使得喘气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人们在想“他要说将军也是个爱现的人!”这句对白造成了强烈的反应,因为他们的新长官frankwillis将军刚刚上任三个星期。打开信封,我接着说,“问题是(停顿)说出三个诚实的人的名字!”停顿。巨大的笑声(以及松了口气)充满了房间。我制造紧张感,在笑点之前利用停顿增强紧张感,然后再利用停顿使听众理解笑点。

当然,有时人们不在词语和故事对白之间制造紧张感。即使这样,有魔力的停顿依然可以增强笑点。在笑点之前使用停顿,它可以造成“这里有好玩的妙语”的预期。预期就是一种紧张感。笑点的效果由消除紧张感而构成。

在笑点之前使用停顿还有一个作用。笑话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笑点,准确地说是使人发笑的那个词语。停顿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元素之上。正确位置和正确时间的停顿帮助观众捕捉到笑点。

停顿本身就令人们发笑。一年前,我的一位朋友评论我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好笑了……你逼迫我们发笑!”她的意思是自信的讲演者制造笑点并且停顿下来让观众发笑,因为他们清楚观众要笑了。新手通常制造笑点,如果没有立即听到笑声,便会小心翼翼的继续话题。所以要敢于沉默,给观众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反应,这样你的幽默才能击中目标。

我们也经常利用停顿让观众充分的享受笑声。不要打断正在不断增强的笑声,也不要等待笑声完全消失才开始说话。演讲录相带会告知你,你是否过早的打断笑声而继续你的谈话。

另外,你还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增强停顿的效果从而增强妙语的效果。例如,你可以挑挑眉毛。有时停顿可以以“发现”完成——以肢体语言反应情景。johnnycarson和jackbenny是利用慢动作的发现或者向左向右瞟一眼增强喜剧效果的大师。一些站立的喜剧演员,停顿时缓慢地从观众席的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扫视,这样也能增加喜剧效果。

是的,沉默为笑点增强效果,因为它加深了紧张感。简短的停顿令观众能够意识到幽默并且能够回应它。停顿还令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肢体语言之上。所以,用沉默增强你的幽默效果,让笑声达到新的高潮吧。

篇2: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在演讲中正确地使用手势方法五、演讲者的眼神技巧训练

面部表情最生动的部分就是眼神,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艺术大师达芬奇有一句名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演讲者在演讲中,必须根据表达的需要和眼神的特点、作用,使有声语言和无声手势默契地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演讲的效果。

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睛反映出来。通常,愤怒便睁目;双目紧锁表示忧虑;含情注视表示祈祷;眉目骤张表示惊讶,眉目低垂表示悲痛。

演讲眼神训练三法:

1、点视法:讲到重要环节时,练习时要学会放电。

目光注视某一对象,与之进行视线交流。对视可以使对方在心里上增加对你发言的兴趣,感到一种得到尊重的满足。

2、扫视法

用视线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慢慢移动,扫视听众。一般用于比较大的场合的演讲。它可以与听众的眼神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语言,以使语言表达取得最好的效果。

3、虚视法:把自己80%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演讲上内容上,而非听众上。

光散成一片,不集中在某一点上 视而不见 ,通常把视线散在听众的中部和后部。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可以给他人留下足够好的印象。口乃心之门户,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在演讲和沟通过程中,眼光的运用非常重要。

篇3: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课堂提问往往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和难点,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一、教师在设置问题的内容时,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现在,由于各个地区和城市都在普及高中教育,使得高中生的人数大增,因此,同一个班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也比较悬殊,如果教师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放弃思考;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使程度较高的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的难度。

二、教师设置的问题类型比较单一。

教师课堂提问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布卢姆(Broom)关于认知领域的理论,一般把教师提问分为以下六种:1、认知水平的提问;2、理解水平的提问3、应用水平的提问;4、分析水平的提问;5、综合水平的提问;6、评价水平的提问。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或者机械的提问类型上,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相对单一,同时不能很好地掌握提问的时机。

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喜欢按照学生的学号或者座位号依次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会让学生只将注意力放在该回答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其他教学内容,影响了听课质量。而如果提问分布不合理或者时机不对,提问就不仅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还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出及时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有的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或者仅仅关注学生回答结果的正确与否,太在意学生语言的正确性,这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意。

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了“听英语、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一条好渠道,同时也是加强师生沟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方式。因此,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目前英语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深老教师的建议,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式:

一、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置课堂提问内容。

在设置课堂问题的内容时,教师要时刻考虑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实际,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思考获取所需信息,激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5 Unit1 Great Scientists为例:对部分学生而言,课文内容较难理解,书本上设计的问题偏难。因此,为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尝试按课文顺序对问题重新设计如下: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s?

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olera?

3. Do you know how to prove a new idea in scientific re-search?

4. Who was John Snow?Why was he so famous?

5. Why was cholera the most deadly disease at that time?

6. What were the two theories explaining how cholera killed people?

7. Which theory did John Snow believe was right?

8. How did John Snow finally prove it?

其中,问题1、2、3、4、5、6、7相对简单,比较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细心,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8相对偏难,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将语言重新加工,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将较难的问题8分解成3个小问题。

(1).What did John Snow find after he gathered some information?

(2).What did he use to help him find out the reason of choler a?

(3).What conclusion did he make by using the map?

二、采用多种提问类型,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用英语思考和用英语表达的积极性。

从宏观上看,可以将英语课堂提问分为两大类:展示性提问和咨询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问题答案的提问。例如,老师手拿一幅地图,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或者老师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由于展示性提问大多是操练性提问或者是在课本中直接就能找到答案的提问,因此,它不利于学生进行交际性的语言实践和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反地,咨询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要经过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例如:Why should we protect animals?And what can we do in your opinion?这类问题给学生创造了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优势要远远大于展示性提问。而且经过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里进行咨询性提问的次数越多,学生的应答能力就越高,表达的内容也更丰富,因此,英语成绩也越好。下面以Book4 Unit2 Healthy Eating中的泛读课文为例具体说明。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展示性问题:Why was Li Fang Heart-broken?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快找到答案。紧接着,学生对李芳和他男朋友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可以再提出以下两个咨询性问题:Do you know the story about Niu Lang and Zhi Nu?What do lovers often do on Valentine’s Day in China?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后,可以各抒己见,从而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合理安排提问顺序,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根据提问的时间与作用,提问分为以下几种:

1、新课前的导入提问。如果在导入新课前不能巧妙设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就很难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结合相关的阅读材料,提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采用图片,音乐,设置悬念等方式进行恰当的新课导入。如在学习Book3 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American writer Mark Twain?学生一看这是自己熟悉的外国作家,于是从各个角度争着回答问题。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于是接着问:And have you everread the story“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If a rich person gives you a large amount of money,what will you do with it?这两个话题令学生更加积极发言了,而教师则可以追问:Haveyou even made a bet with a friend?If so,what did you bet on?由此自然地推出单元的主题“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这个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又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说。

2、新课过程中的讲解式提问。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应该抓住文章重难点来提问。如:提问重点段落的或全文的中心大意时,这些问题难度的较大,可以使用判断式的提问方法,即True or False提问法。故意设置错误的信息,引发学生思考,用暗示法引导他们纠正错误说法,得出正确结论并使他们逐步领悟解题的方法。

3、课程结束时的总结性提问。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一节课所学,如:Can you retell Henry’s unusual experience in London in your own words?What impress you most after reading the story?等,让学生散乱的思维得到整理,同时复习一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四、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提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统一答案。教师可根据以上各种方式的特点,充分考虑所问问题的意图,回答问题的覆盖面,回答次数多少,班内的具体情况,灵活提问。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 8,Unit 2 Cloning时可以穿插以下一些问题来进行提问:

1.What is cloning?

2.What are the two major uses of cloning?

3.How is a clone produced?

4.What benefits can humans gain from cloning?

5.What are the problems or dangers of cloning?

6.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cloning?Give your reasons?

问题1、2、3相对简单,答案均可在阅读材料中找到,比较适合检查个别学生对cloning的理解。问题4、5由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可以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对cloning优势、弊端得到更深的认识。问题6适合全班讨论,这样,每个学生的思维会随着课堂的节奏活跃起来。可能每个答案会不尽相同,但这无关紧要,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动脑筋想,开口说,同时,学生对cloning的理解也在讨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五、教师要从赏识教育、情感教育方面,激励学生多回答问题。

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因为合适的等待的时间可以促进学生更有质量的发言和更多学生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对所提问题的认识程度。而且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重复问题,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不全面或不完整,教师要通过语言上的指导把问题简化,或者通过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等,引导其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尤其要对其进行鼓励,因为学生毕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所以,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教师也要加以肯定和表扬,明确表示希望其下次继续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

T:Can you make sentences with“admire”?

S1:I admire him a lot.

T:Good!Thank you!

S2:The girl admires his success.

T:Very good.Thank you!

S3:Jim admires Mark who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contest.

T:Excellent!So much for this,stop here.

课堂上前两位学生造的是简单句,而第三位学生给出了一个包含了定语从句的复合句,但教师仅仅用了一个“Excellent”来评价,这就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意。如果这位教师能够给出下面的话语性评价:“Excellent!He gives us an attribute sentence,and I hope you can make more this kind of sentence.”这样不仅可以推动英语交际向纵深发展,而且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兴趣,极大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所以,教师要试着从赏识教育、情感教育方面,激励学生多回答问题。

总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提问策略,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让学生乐于开口、无拘无束地参加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何文琴《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3].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篇4: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一、为什么采用保护接零

防电器外壳带电,若采用保护接地,在接地电阻RG符合要求不大于4欧姆的条件下,如果电器外壳带上220V的电压,则保护接地回路,短路电流I=U/(R0+RG)=220/(4+4)=27.5(A),其中R0是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叫工作接地电阻。为了保证保护设备可靠的动作,接地短路电流不小于自动开关整定电流的1.25倍或为容丝熔断电流的3倍,因此,上式中的短路电流仅能保证断开整定电流不超过27.5/1.25、即22A的自动开关,或27.5/3、即9.2A的熔断器,如果保护设备的额定电流值大于上述值,保护设备就不能迅速、可靠的动作。此时,电器设备外壳上将长期存在对地电压,对操作电器的人员是非常危险的。而采用保护接零,电器外壳绝缘击穿时的短路电流远大于27.5(A),只要合理选择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当绝缘击穿造成单相短路,短路电流通常很大,足以使保护装置迅速切断电源,消除触电的危险。可见在接地电网中,为防止用电设备外壳带电伤人,采用保护接零比采用保护接地效果好的多。

二、何时还需用保护接地

按照我国《低压用户电气安装规程》中的规定,由低压公用电网或农村集体电网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采用保护接地,不得采用保护接零。这是因为公用电网和农村集体电网,低压线路的维护水平较低,供电线路长,零线断线的可能性存在,若采用保护接零,万一零线断线,一台用电设备外壳带电,此低压系统的所有用电设备都带电,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规程要求采用保护接地。

三、保护接零注意事项

1.电源中性点接地良好、零线运行可靠采用保护接零,系统的工作接地必须可靠,即电源中性点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其接地电阻应在4Ω以下。除单相回路的工作零线外,三相四线制线路的零线上不能安装容断器和开关。一是防止零线回路断开时,出现相电压而引起触电事故;二是防止零线回路断开时,因三相负载不平衡引起相电压不对称,损坏电器。

2.工作零线必须重复接地。为了防止工作零线回路断开,除中性点有良好的接地外,还必须将工作零线重复接地。按照《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规定。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在架空线路的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及沿线一公里处零线应重复接地,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工作接地电阻允许为10欧的场合,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欧,但重复接地不得小于3处。否则零线万一发生断线,在零线回路上的接零设备中,只要有一台外壳带电,则全部设备的外壳都呈现大约等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重复接地是保护接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作用有以下四点:一是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二是减轻了零干线断线的危险;三是当线路、设备发生对地短路时,由于重复接地与工作接地并联,降低了接地电阻,增加短路电流,加速保护装置动作速度,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四是因重复接地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改善了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有利于限制雷电过电压。

3.零线截面不得小于相线截面的二分之一除单相负荷外,正常时零线中没有电流或只有很小的不平衡电流,所以截面可以比相线小。但从零线保护的安全和可靠出发,为使故障时有足够的短路电流促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和降低故障时的零线对地电压,零线阻抗应尽量小。为此零线应有足够的面积。一般在满足线路单相负荷要求的前提下,零线截面不得小于相线截面的二分之一。

4.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连接要可靠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连接必须牢靠,保证接触良好。保护零线应该接在设备的专用接地螺丝上;必要时可加弹簧垫圈或焊接。接零线最好不使用铝线。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的连接部位,应接在不易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5.单相负荷线路保护零线不得借用工作零线在接三眼插座时,不准将插座上接电源零线的孔同保护零线的孔串联,否则,如果接零线路松落或折段,将会使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或当零线与火线接反时使外壳带电。三眼插座的正确接法是:将插座上接电源中线,即工作零线的孔同保护零线的孔用两根导线并联接到公用工作零线上。也就是有单相负荷的线路,保护零线不得借用工作零线。另外,所有电器的保护零线不得串联,而应当直接连于公用工作零线。

6.同一低压电网中不允许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混用在同一低压电网中(指同一台变压器或同一发电机供电的电网)不允许将一部分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另一部分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否则,当接地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使零线电位升高,其接触电压可达到相电压的数值,这就增大了触电的危险性。

7.必须按照安全要求选择和整定保护设备(熔断器或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保护接零实质上就是当用电设备发生漏电时,借零线形成单相回路,使漏电流加大为短路电流迫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而切断电源。因此,保护接零必须有可靠的短路保护或过电流保护装置相配合。各种保护装置必须按照安全要求选择和整定,以提高保护接零的可靠性。保护装置动作后

必须查清故障点和故障原因,特别应注意保护零线及其连接处在故障短路是时是否受到损坏。

8.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零防触电并非万无一失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只能消除电器的外壳与电源的火线连接的严重故障,不能排除电器外壳的漏电故障,所以电器外壳在采用保护接零的同时,还应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消除电器外壳的漏电故障,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安装电流型漏电保护器。

要根据用电环境选择配电类型目前采用保护接零的低压配电方式有三种类型,即TN-S系统、TN-C-S系统和TN-C系统。其中,TN-S系统是有专用保护零线(PE线),即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爆炸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采用这种系统。TN-C-S系统是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前部共用(构成PEN线),后部分分开的系统。低压进线的车间以及民用楼房普遍采用该系统。TN-S系统是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的系统。

篇5: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肃宁县梁村中学 宋俊宁

摘要: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物理课堂,使物理知识与大量实际问题广泛结合,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传统的东西不乏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经典性的内容,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才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

关键词:

媒体

教学媒体

常规媒体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根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媒体可分为视觉媒体(黑板、粉笔、实物、幻灯机等),听觉媒体(录音机、收音机、CD机等),视听觉媒体(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等),综合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教学软件与资源)。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它是由教师、学生以及被其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设备的总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使常规媒体(粉笔+黑板)和多媒体设备互相配合使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物理教学现实中,有许多教学环境是语言无法实现的。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色并茂的特点,并能提供有关现象和过程的生动直观形象,展现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利用声像媒体的特殊技术可调节事物现象过程中所包含的空间与时间要素,如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特写镜头等。使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从而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和

认知障碍,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直观性与抽象性的结合

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学媒体直观性特点,以形象思维来协同,互补完成思维过程,特别是利用教学媒体,来突出概念性知识的关键特征。在操作上通过联系直观性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是自然的,或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另一方面是物理技术的实际内容,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例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提供的时机比较自由灵活。

又如,演示说明性文字中比较难懂的原理与程序。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性文字,由于学生记忆中缺乏相应的认知图式,教学中仅靠语言理解既枯燥又难懂,往往构成了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地突破这些难点。在一些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将课文中的图片提供给学生,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想象要容易得多。事实上,基于这样的学习,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记忆会更加持久。

再如,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动态变化的现象最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人解说才能的缺陷。

还如,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它具有直观形象性、情知对称性、智能暗示性、意象相似性等特征。

教学内容所形成的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直接情境是由现实生活提供的以直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所构成的“境象”主要是非符号性的非象征性的实际物体,学生反映的“境象”的心理过程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的功能,学生得到的感觉是直接感受。间接情境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供的材料创造的以间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各种教具所模拟的某种形象;一种是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所描绘的某种形象。

多媒体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通过提

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运用的训练,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通过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获取反馈,为课堂教学调控提供依据。例如,当学生答对时,计算机会发出一段优美的音乐或掌声给予表扬,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当学生答错时,计算机给予适当的提示与帮助,或者让学生再试一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所以说,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交互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将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媒体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新的知识,方法。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或助手;作为教师应该把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发展与教学的具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的先进,致使观察者(其中包括学生)都已经感觉到教师只是作为“解说员”或“演员”的身份做各种式样的表演,那将失去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在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大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用课件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鼠标,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这些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如此。

物理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之一,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交流内容。物理教师应该发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因此,制作多媒体的课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快慢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制作物理课件过程中,图片和动画太多太杂,而且出示每张幻灯片时配不同的背景音乐,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情绪,扰乱学生思维,破坏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绝不能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等效果,要选材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这样就可以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

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整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一两个问题去比较发现。一节课下来,回头想一想,头脑里似乎仍然空空如也,只是得出了课本上就有的几个结论或观点。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可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荡荡,所获甚微。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也不过如此,而丧失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实际上,问题就出在注重活跃课堂气氛,但忽视了教学密度,主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突出,学生真正的收获很少,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四、发扬传统媒体的教育优势

在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说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为此很多人认为“粉笔+黑板”的时代已经结束,物理教学不再需要板书,乃至整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要用多媒体代替所有教学工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虽然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它完全依赖于前期的教学准备,灵活性相对较差,有时无法随堂记录师生互动交流建构的过程。然而,在这些方面,“粉笔+黑板”则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利用板书可以把物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教师也通过板书理清教学内容的层次和各种复杂的关系,把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也通过板书,找出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同样,教师通过板书可以弥补课堂语言的不足,在视觉上给学生以补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强化学生的感知

和记忆,从而保证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

另外,作为物理教师,其体态语言是用手势、姿态、表情、距离等手段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例如,当教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不安静。这时他迅速走上讲台,面带微笑,用眼扫视一下全班,教室立即安静下来。这就是一种体态语言所起的作用。

手势。手势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的一种,适当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也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感染力。例如,教师在讲台上微笑面向全体同学,提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个问题后,稍停顿,如需某同学回答时,五指并拢伸向同学,往上一抬,示意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答完后可以把手向下一压,示意坐下。

距离。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当教师走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可以达到控制全班同学的目的。如果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积极思维,而这时恰好出现个别违纪学生,如停顿下来维持秩序将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讲,打断思路。这时教师边讲边走直讲台,走到同学附近,引起该同学注意。虽然教师未说一句话,但可以达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

表情。教师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体态语言。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让学生坐下这一件事。如若教师面带笑容说坐下,学生感到这是对自己回答的肯定和赞扬,如若教师板着面孔说坐下,这将使学生感到这是对自己回答问题的否定和不满意。

篇6: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课是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中学阶段的许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在室外进行的,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授课时间是必须在户外完成的。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 将教学过程与娱乐融为一体,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系统突破了校园、教室、区域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界限。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虽然没有改变教育的过程的实质, 但它确实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上的体现

中学体育大纲中要求每学期必须要上四节理论课,这些内容涉及了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非常适合在多媒体课堂上运用,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排除了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从各项体育竞赛的起源到比赛规则,从长跑时出现的极点到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从如何应对比赛失利时的心理状态到青春期运动生理特点,都能一一找到很好的答案,这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错误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符合目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技能课紧密结合,提高技能课授课质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能让动作更加清晰,使学生一目了然:展示人体姿态、动作节奏、动作路线等直观内容是体育教学一大特点。通常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着先示范,再讲解,然后让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这只适宜那些较简单动作的教学, 然而当遇到路线较复杂、节奏较快的动作时, 教师便无法将完整动作以更好的方式示范给学生, 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 就可以将这些复杂的动作方法、路线、节奏等清晰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为了改进和提高跳远的动作技术,我借助于多媒体进行了如下教学:

1. 为了让学生看清跳远的整个动作结构和过程,以及人在运动中的轨迹路线,在演示完整动作时,将人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的重心起伏变化,用了一条红色线条跟随人体移动。

2. 为了解决好教师在示范动作时,不能将完整动作进行慢速展示这个问题,将最后二步助跑→踏板→蹬伸起跳→腾空步→落地这一系列动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将动作路线、动作节奏,以不同的速度进行了慢数速演示,并且在演示时还将这些环节动作原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使动作路线、动作节奏表现的更加清晰。

3.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知道挺身式跳远和蹲踞式跳远之间的动作区别,我采用了同步演示比较方法。将挺身式跳远和蹲踞式跳远动作从起跑动作开始重叠好,再进行同步展示,通过这种教学使同学们对动作的不同之处一目了然。课后通过学生反馈信息:这种教学方式在短时间里不仅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让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三、在体育教学计划中配合授课内容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

多媒体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内容上必须围绕技能课来制定。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时要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主体性和创新性。

1. 层次性

学生认识事物是循序渐进的,知识的形成是靠一点一滴,由易到难,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积累起来的,计划的制定要努力体现这一点,在教学中要遵循这一规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并显现整个过程,突破重、难点。

2. 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课堂上始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体现这一点,该用的精心设计、制作,充分运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否则制作的课件过分程序化、单一化、形式化,在教学中,学生就会缺乏思维的空间,跟着计算机的程序走,与初衷相悖。

3. 创新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运动,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创新能力。

篇7: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关键词】表扬的艺术 激励教育 爱的教育 尊重孩子

在毕淑敏的《话说孩子》里说到了这么一个故事:《请为你的夸奖道歉》,耐人寻味,也令人震惊。文中谈到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朋友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朋友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走了之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区。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教授耸耸肩,“所以,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

赏识其实就是爱的延伸,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教育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使用中,我们教师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讲究表扬的艺术性。

表扬的艺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口语语言的艺术性,另一方面是肢体或行动语言的艺术性。

用口语表达赏识是指用口头的语言将对学生的进步的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如“你真棒!”“你能行。”“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注意表扬的灵活性。

这要求我们:一要注意因材施奖,如,一些胆小和没有信心或刚刚遭受挫折的幼儿特别需要鼓励,这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有好处的,而一些自尊稳定,有骄躁表现的幼儿,过多的奖励反而有害,因为过多的表扬往往容易使他们造成错觉,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滋长骄傲自满情绪绪,只爱听赞扬话,不愿听反面意见,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3 突出表揚的针对性。

表扬的潜在作用在于能为幼儿将来的行动指明方向,使幼儿受到鼓舞而更加进步。对幼儿进行表扬时,不能用宽泛的言语,比如:“你今天表现得不错。”“你今天的表现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对这些宽泛的言语,不能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中去,表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假如:老师在表扬幼儿时,能结合具体的事情进行,那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你今天能自己穿衣裤、穿鞋袜,你真能干!老师非常高兴!”才能使幼儿对自己的具体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幼儿进行表扬,目的就是要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赖别人的帮助,从而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明白哪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做的,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

4 掌握表扬的分寸。

一味的表扬,将助长幼儿骄傲、自大的思维。适当的批评,特别是对虚荣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批评可以帮助他们看到自己与其他幼儿的差距,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对幼儿都应以激励、鼓励性表扬为主,适当的批评为辅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对幼儿健康人格教育与培养的目的。近些年报道的学生自杀事件不少,归其结果都是因为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够。孩子的品行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批评可以让学生受到不安、懊恼、挫折,甚至悲伤、痛苦的心理体验,学生的心理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成熟,认识更加全面,情感更加深刻,意志更加坚强,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5 给予均等的表扬机会

表扬或是奖励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期望。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他就会自我感觉良好,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相反,如果一个幼儿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或微不足道等负面感觉,他对自己就没有信心。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在家长期许的目光中勇敢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在孩子灿烂的笑容里快乐的感受自己的价值,幼儿的眼里一切有意义,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正是萌芽阶段,他们的思想非常简单,我们不能拿我们这个年龄的思维去思考他们做的事情是对或错,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恰当运用表扬法教育幼儿。或许我们会发现,美好的事情也有很多,对和错没有那么明显的规定。我们要用心承担,用爱承诺,善于发现,善于理解,全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慷慨地给予表扬。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毕淑敏《话说孩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11

篇8: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一对于时间的认识

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源泉,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人与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千千万万的批评家中, 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最容易令人懊悔的也是时间。

二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对待时间态度的不同, 不珍惜时间的人总是感觉到时间的短缺, 不会充分地利用短暂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效益,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上进心与事业心, 一个人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个上进心强的人是不会因为玩而使自己沉沦的, 他们会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限, 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

三课堂中不合理的分配时间有哪些

光阴似箭, 岁月如梭。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时间是多么的宝贵, 无论你用金钱、权贵, 都买不回时间。我们也经常教导学生:好好利用时间, 学做时间的主人, 快乐学习, 快乐生活。“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日日复明日, 万事成蹉跎。”如果今天自己不努力, 都寄希望于明天, 那很难取得成功。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话。作为一名老师, 如果不能正确地安排每节课的时间就会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后果。有效课堂的不合理时间分配有: (1) 课前准备不充分。 (2)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不了解学情。目标过高, 学生理解不了, 不能接受, 造成学习的困难;目标过低, 学生不感兴趣, 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对学生把握得不够准确。 (3) 教学内容选择不精当。 (4) 教学方法不科学。 (5) 课堂结构不合理。 (6) 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配合不默契。 (7) 学生学习方式单一, 基本上以听讲和做练习为主, 重复单一的训练,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课堂上教师讲解过多, 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上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不活跃。 (8) 教师语言不简练, 重复话多;提问无目的、无设计、无针对性或者以提问代替教师的启发诱导, 较难的问题不注意点拨思路, 优秀学生答对之后就放过去了, 不注意方法和思路的指导。

四不合理的分配时间给教学带来的影响

第一,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不合理, 时间安排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不一致, 往往教师占用时间过多, 学生活动时间过少。

第二, 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不合理, 常常有集体活动过多, 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时间太少的现象发生。

第三, 为完成教学任务, 给学生讨论或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很少的思考时间, 急于让学生汇报或展示学习成果, 但往往适得其反。

五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想必大家都熟悉这些表示时间宝贵的名言, 它说明时间流逝飞快得如箭, 如果你没有合理安排时间, 那就等于浪费了生命。所以, 要想当一名好学生, 就一定要珍惜时间, 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那样我们的成绩就会更好, 人生就会更精彩!

六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对于一个人是非常宝贵的, 它是影响成败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呢? (1) 要制订好学习计划; (2) 要安排好自习课时间; (3) 学会牢牢抓住今天。

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 同学们还要学会“牢牢抓住今天”这一诀窍。许多同学有爱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办的习惯, 这是很不好的。须知, 要想赢得时间, 就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 不让时间空白度过。明天还没到来, 昨日已过去, 只有今天才有主动权。如果放弃了今天, 就等于失去了明天, 也就会一事无成。因此, 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做起, 安排好和珍惜好每分每秒的时光。

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要改变这些状况, 首先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课堂时间分配的随意性, 要事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出较充裕的时间预设, 并在最后设置一个伸缩环节。其次, 教师要事先对课型有正确的理解。最后, 无论是在复习、教授新课还是操练中, 教师都要对以发展语言能力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以及学习策略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 给学生思维的时间, 但是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素养, 就得构建高效课堂: (1)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2) 营造乐学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3) 提供充足时间, 鼓励学生自学; (4)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不浪费一分一秒; (5)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 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 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学生一旦掌握了它, 一定会受益无穷。教师更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 教给学生钥匙, 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

八总结

总而言之, 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让学生在加强认识的同时,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构建高效课堂, 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正确的时间观念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9:在演讲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速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激励性评价 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101-01

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具有相当重要的优势,它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理情感较脆弱,缺乏顽强刻苦、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知难而进、攻克难关的执着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是广大体育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激励激励性评价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各种语言特征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关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意参与教学过程,才更能激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贯穿着教学的始终。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语言激励学生,学生会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在教学中常以“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多表扬,少批评,对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学生尤其如此,否则他们会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而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则更能激起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兴趣和信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成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练热情,能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奋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健康、娱乐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学期、阶段和每堂课的具体目标,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拼搏进取的热情。

例如,一节初二年级的支撑跳跃——跳山羊课,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但是部分女生仍不敢练习,教师也把这些学生单独组织练习。其中一个女生豁出去了,助跑、踏板、支撑、跳跃,过去了,但因为动作掌握不好,几乎摔倒。教师立即表扬:“刚才你助跑很快,起跳有力,所以你成功了!下面再跳时,注意起跳时身体不要过分前倾,用力撑住马背,就不会摔倒,而且会跳得更高,更远”。如果这样进行激励性评价的话,让学生知道自己被表扬的理由的同时,也知道的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而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都渴望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正是这种内驱力,激励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设置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正确处理好激励与甄别的关系。使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态度、基础技能、运动能力和运动参与等方面结合甄别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竞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体育运动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竞赛性。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挑战,求胜欲望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能针对中学生心理特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各类形式的体育教学竞赛活动,运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法,往往可以达到调动与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课上,我经常组织各种健康向上的竞赛游戏。竞赛可以造成一种外在的压力氛围,促使学生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课堂气氛,更能培养学生团结进取的精神。例如,中长跑练习对提高学生心肺功能与耐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怕苦怕累的心理,加之传统单一枯燥的上课形式,学生对中长跑普遍缺乏兴趣。笔者针对这一情况,运用竞赛激励法,在4个教学班中(男女混合各20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团队接力形式进行对抗比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既有效提高了学生中长跑成绩,提高了学生心肺功能;同时,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获取胜利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教师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运用竞赛规则,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严格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公正、公平,切忌主观随意。二是要奖罚和竞赛相结合,只有竞争而没有评比,就会失去激励的积极作用。三是要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的同时也要鼓励落后者,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也可以勉励一些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此外,笔者在运用竞赛激励法时还充分考虑了水平悬殊的竞赛可能对处于劣势的一方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形成不好的影响,通过人员调整,不断重构团队,均衡团队实力,营造和谐互助,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上一篇:煤矿掘进班组长素质考问手册下一篇:机器人主题火锅开业方案暨三店同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