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班级管理

2024-05-10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班级管理(精选6篇)

篇1: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班级管理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句话道出了激励教育法成功的秘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心理需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要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虽然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但有一种教育方法是通用的,那就是激励教育。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励教育是一种最有效,最易实施,且能显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手段。以下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激励教育的一些策略:

一、榜样激励

学生都有崇拜伟大人物的心理倾向,他们崇敬的对象有生活在身边的周围人物如父母、老师;有历史和生活环境以外的人物,他们对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会毫不怀疑地接受和仿效,并且作为学习、生活中效仿的榜样。针对这一特点,首先我要求自己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老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对教育效果至关重要,学生对所崇敬的老师的教导言听计从,并且处处有模仿的意向。其次要把世界上各个历史时期的伟人和科学家如:居里夫人、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勤奋学习的事迹介绍给学生,这对他们也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让学生知道伟人并不是天生就是伟人,他们在孩提时代有的还是出了名的“坏学生”、“差生”,他们过去也曾有过一段不好的时期,但后来转变了。相信伟人的经历可以振奋学生丧失了的意志,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投影在这些人物的身上,并且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产生超越现在障碍的勇气。另外是树立学生周围的榜样,如本校、本班的先进分子,一方面扬声势、造气氛,并请先进者介绍先进事迹,激励其他学生效仿,向他们看齐;另一方面,在给予先进者肯定的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引导他们看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这样既激励了先进,又激励了后进。

二、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通过设置和树立理想和目标,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目标激励的实质是增强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亲人疼爱的独生子女学生,大多缺乏生活的目标,本着得过且过的思想,不懂得确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一方面希望进步,而另一方面由于懒惰的思想作怪,缺乏前进的动力。所以,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会产生激发和吸引,促使学生自己为实现目标而行动。在进行具体操作时,我会根据激发对象的实际选择目标与层次。例如,对学习思想表现好的同学,我会更严格要求,教育其不要满足于现状,须知“山外有山,一山还有一山高”,自己与班内的同学比是占优势,但与全级同学比,与外校同学比,很可能会被别人比下去。因此,要帮助他们确立更高层次的目标,促使这部分同学形成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而对那些在班里表现平平的,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的“中等生”,我会选择期待目标激励,确立一些容易实现,快见效的短期目标。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会留心捕捉各种机会,向他们传递老师对他们目标能否实现的热切期待。这些有着期待目标的学生,能产生喜悦乐观的心情,认为他们再不是一群被老师甚少关心的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被焕发出来了,班极的各种活动热心参加了。这部分“中等生”的进步,对全班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那些思想表现欠佳,学习成绩不好,缺乏责任感的同学,我会选择一些社会政治品德的目标进行激励教育。鼓励他们树立从小事做起,比如:今天我要为班做一件好事;这次数学测验要有进步;我要做好今天的值日工作等等;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能使后进生也积极地加入到追求目标的行列中。

三、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是通过评比,比较造成一种相互竞争,不甘落后,争取优胜的状况。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竞赛。它是利用人们的上进心理和相互争强好胜的心理来激发动力,鼓励上进,推动工作的。在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如果班主任能较好运用竞争激励,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学习竞争制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勇于拼搏,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精神,它不单能推动学生个人和班级的全体进步,也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这也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几年担任班主任,我比较注重在班里建立竞争制度。主要是分学习与思想品德两大块进行。在学习竞争中,我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四到五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内进行竞争,以单元测验和期未统考的标准统计。可以是单科竞争,可以是总分竞争。这样,即使是排在全班最后几名的学生,也有竞争对手,也有获胜希望。竞争的结果使上课不专心听,作业不完成的现象大为减少,同学们对自己学习重视了。出现了原来在班排名三十几名的同学在期中考试中会跃居前五名;原来没有一科及格的差生也及格了;从未拿过奖状的学生令家长露出了笑容;从未尝过学习甜头的学生对自己前途有了很大信心;得过且过换成了积极上进。

思想进步的竞争,我会在集体建设、学习作风、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方面进行。通常以一周为期,比为班做好事、团结同学,比学习态度等。每一个同学有些微小的进步都及时表扬赞许,并在每周的班会中进行总结,以此来激发上进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自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自励主要是自已激励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但有时还存在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已的现象,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坚持引导学生对自已的思想、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反省与评价,适时诱导萌发新的需求,使其不断追求新的目标,让学生“心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引导“现实中的我”不断前进。

(一)自我打分激励

自我打分可增强学生对自已在学校表现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激励程度。让学生结合一段时期来自已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打分,然后跟班主任的评分相参照。班主任的评分要适当拔高,以表示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学生参与了对自已的判断以后,就会明确将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激发上进心。

(二)分步目标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十分看重自己的努力成果。努力而没有取得预期结果便成为不再努力的借口,从而变得不求上进,甚至自甘落后。分步目标激励是把要完成的事情分割成一个个小步骤,分段完成,通过完成一个个小步骤,达到完成整个事情的目的。让学生在这其中逐步体验成功,感受“我也能行”的喜悦,通过自我激励使学生一步步由成功走向成功。

在实施自励策略时,教师应加强督促和指导。不同年龄的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意识也不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不了“自我打分”和“目标分步”的方法,没有督促就可能使自励流于形式,徒有其名。

五、互励

互励是指学生之间,有时是师生之间互为激励的主体和客体的激励形态。

班级是一个团体,在团体中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激励,能让成员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已的短处和不足,从而增强个人自信心,激发每个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针对班级不同的岗位,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干部选举制和轮换制,让团体成员以不同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改善心理氛围、密切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学生处于他励、自励形成的互助网络之中,对做好班级工作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在实施互励策略时强调的是成员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应以公平、公正为基础。无论是成绩评定,角色的确立,荣誉的给予,责任的明确都应是公平的、公开的、公正的,如果没有“三公”,无论哪一种形式都缺乏说服力,学生也就没有认同感,更谈不上对他们的激励了。

六、成功激励

成功,能给人带来满足、幸福等美好的感受,从而激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增强自我效能感。向学生介绍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校友里和学生身边的成功典型,常能使学生受到启示,树立起“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信心,激发起进取的力量。平时,我一贯要求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具体要求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争取超过以往、超过自己的榜样,争取更好。另外,在日常班级活动中,我积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特长、体验成功的机会,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扬,也常能使学生受到鼓舞,树立起奋斗的信心与勇气,创造出更大的成功。

激励教育是班主任管理班集体,教育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激励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超出这个界限,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就是说,如果刺激过“度”,就会出现“超限效应”,引起学生心理不耐烦或边区现象,“欲速则不达”,“激”而不“励”。相反,“度”不及,不能感奋,“励”而不“激”。因此,教师实施激励教育,一定要把握外界教育影响与学生思想内部的需要、动机、情感和意志联系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篇2: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班级管理

激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引言 有这样一则故事:

许多年以前,美国的一位老师被安排到纽约州的贫民区教小学。他所教的学生多数是黑人,他们特别调皮,喜欢恶作剧。不过这位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他观察到:这里的学生都比较迷信。于是他就利用了这一点,专门给学生开了一堂算命课。在这堂课上,他摸着一个个学生的手,告诉他们以后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其中,他抓住那个最调皮的学生的手,告诉他:“你以后将会成为纽约州的州长” 。自从这堂算命课以后,这些学生们都变了,尤其是那个最为调皮的学生,他的所作所为,似乎完完全全在按照未来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几十年以后,这个学生真的被选为纽约州的州长了。

这个故事中的算命的做法不可取,然而,它的精神实质仍然有生命力。这种精神实质就是: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会发光的金子;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敏感的心。老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懂得如何激励学生、关怀学生并且给学生指路的长者;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可以照亮许多人的人生。

可见激励是一种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其产生积极行为的心理过程。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地构建激励机制,采用正确的激励手段本着因人而异,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暂时落后的学生有“奔头”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激励内容,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兴趣和动机。

一、设立目标激励。

①班级大目标

开学初,我先和班干部带领全班学生商议确立班级奋斗的大目标,即期末考核,以及学习成绩的年级名次,并制定实现目标的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不断进步。除此长期目标外,又每周一班会结合上周表现纠正错误,改正不足,确定一周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②个人小目标

接着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学期初,我充分利用报名时集中教育时机,让每位学生签写半学期每门科的预计分数段及其总分名次在班级和年级的位置,优秀学生单科成绩力争在班级或年级的排名。半学期阶段性考试后,算出成绩名次在班级和年级的升降情况,对进步者进行表扬,退步者帮助分析原因,调整学习方法,促其进步,在对半学期奋斗目标实现情况验收的同时,制定新一轮的奋斗目标,一步步,一级级地激励学生不断上进。

③特殊学生帮扶目标

对于违纪较多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与其协商,限定一学期违纪累计量,以警示他们,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转变。同时每周进行两次谈话,周日晚提出该周具体要注意整改的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周五下午进行一周小结,及时肯定进步,并指出仍然存在的不足。这样一周周的坚持,一点一滴的转化,反复的教育,违纪学生的违纪频率就会下降,违纪人数就会减少,违纪程度就会减轻。

二、建立制度激励

①学习成绩奖励加分

在我班的班级激励制度中,奖励加分项项目多,分值比重大,考试成绩方面的奖励加分更是主角。具体说:考试名次在年级600名至100名之间,每前进一名,分别奖励加分1、2、3、4、5分。名次在年级前100名直接奖励50分,然后每前进一名加6分;名次在年级前50名,直接奖励100分,然后每前进一名加7分。在过去的考试中,曾经有两名同学的成绩奖励加分达600分以上。同时,每次考试中单科成绩名列班级前3名,分别奖励加分30、20、10分。一旦单科成绩跃居年级前10名,分别奖励加分60、50、40分。

②各种竞赛活动优胜者奖励加分

各种竞赛活动的优胜者奖励加分为班级、年级15---5分,校级20----10分,县级30---20分,市级40―30分,依次类推.各种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也相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分.

③岗位服务分

我班的管理理念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因而相应的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都是相应岗位的服务者,故而理应享受一学期50---30分服务报酬,每半学期结算一次.服务者实行民主选举.岗位竞争.我班岗位竞争最引人注目的是英语和数理化科代表的竞争,往往都有五六人竞争,通过民主选举,个人演讲发表服务承诺,科任教师参与,班主任把关,考察服务实效等环节才能选出对学科学习真正起到带动作用的科代表。

④违纪学生的扣分

对于迟到、旷课、抄袭作业或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自习课说话等违纪一般扣分较少,均在5分以下,但都具体限定累计的次数。对于在校园内抽烟、喝酒、玩弄手机、听MP3以及夜不归宿上网、参与打架斗殴、偷盗等重大违纪者加大处罚力度,一次既扣50分,又通知家长配合教育,然后警告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明白哪些事坚决不能做!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三.创设环境激励

①布置教室,优化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育人。

通过张贴国旗、宣传标语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激励学生;通过张贴地图,设立读报角熏陶学生;通过布置学习园地、团员天地和定期更换黑板报培养学生;通过违纪警告角张贴检讨警示学生;通过端花洗窗帘调动学生;通过彻底的卫生大扫除锻炼学生。总之,要让学生热爱班集体,爱护教室,珍惜优美的学习环境。

② 结合国内外大事和学校的重大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现场教育或情景教育。

③ 召开主题班会

根据不同时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现状,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面舆论导向,灌溉正确的理想信念,纠正成长中的偏差,引领学生不断健康成长。如开学初召开的“我的理想”、“怎样的`人是受人欢迎的人”、“寻找我们的闪光点”、“孝心无价”;期中后的“我的挑战宣言”、“神舟寄语”、“面对早恋的困扰”等等,使学生通过讨论、演讲、辩论、讲述等等形式,明确了成长的方向,解决了成长的困惑,不断激励着他们进步。

④建立“成长的足迹”个人成长档案。

每个学生一个档案袋,内装他们各次获奖、得胜的介绍及优秀的作业、作文样品,以及班级或班主任阶段性的评价。除优点以外当然也有对考试失误的分析以及检讨等。基本上全班每月回顾翻阅一次,个人违纪率高者,个人成长档案为家长配合教育提供详实的材料。

四、利用情感进行激励

①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交流畅通。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趋于成熟,他们头脑灵活,自尊感强,因而班主任要实现尊重学生人格,凡事重在说服教育,切忌压服。要转换角色,把学生看成朋友,真诚平等地和他们交往,善意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②关心爱护学生。

对于每一位学生,我都尽最大努力去关心帮助他们。如帮助特困生解决交费问题,借给住校生生活费用等,尤其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更要长期不懈地帮助他们。如高一时我班女生吴雨燕,系单亲家庭子女,缺少父爱,逆反性格强烈,过度自卑引发起极端的抵触情绪,针对此种病理,我不断鼓励肯定她,帮助她当上班长,并广泛的在同学及其家人亲属面前适度夸大表扬其优点,结果这个学生找回了自信、自尊,转化得很快。又如我班学生李衢,胆质汁高,一旦犯错,会接二连三犯错。有一次,我看他一天内出现迟到,上课又顶撞老师的连续错误。于是课间我就悄声让他把后墙上留有插座的一个洞用白纸糊上,之后,对他所做的这件好事大加表扬,结果李衢往后两天的情绪马上转向进步态。所以我班几个调皮学生犯错后马上会想办法寻找机会做好事,一来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二来也为自己调整心态,自我激励,改掉不足。

③班主任以身作则。

俗话说“身教更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班主任以身作则的感染教育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如要求学生衣着整齐,不留长发时,我总先给学生做出表率;如强调学生早到校早读书时,我总是赶在学生前面,站在教室里迎接学生的到来等。

④ 重视间接赏识

在班级管理中,我借助家长之口,大显间接表扬艺术的魅力。如一次考试后,在家长不安的期待中,我总会及时挑选几个成绩较好、进步较大者向家长报喜,表扬其孩子的刻苦上进,并要求家长在第一时间表扬学生,传达班主任的赞许之情。这样既激发了家长的配合热情,更激励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又如某位调皮捣蛋学生偶尔做了好事,比赛拿了名次,成绩有了进步。我会向家长报喜,肯定孩子的进步,动员家长加强配合教育,这样时间久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也就增强了,方法也就有了,效果也会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向家长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改变了以往告状式的家访,改变了家校沟通的方式,家校双方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在家在校情感沟通了,抵触情绪也逐渐消解了,也变得听话懂事多了,进步确实不小。

后记:

当然,激励学生,关怀学生并不是一味讨好学生,也不是说不能批评学生,更不是当学生在你面前抱怨其他老师、抱怨学校、抱怨社会的时候随声附和。关怀学生是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帮助;激励学生是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起来。同时,激励学生是关怀学生时要把他放在与其他同学的联系中,要照顾到其他同学的感受。如果你把你的激励像聚光灯一样集中到某个同学身上,那么,一方面,你因为关心一个人而伤害了其他很多人,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能会使其他同学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态可能会使他们最后去孤立这位同学,结果会适得其反。

结束语

激励教育,天地广阔! 我们共同 探索努力!

篇3:激励行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批评教育和鼓励式教育是现代管理中最常用的教育方式, 而过多的采用批评式的教育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鼓励式教育是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学生采取赞扬褒奖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在新形势下, 班主任除了对中职生采取行政手段以外, 还必须探求如何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中职生的学习潜能, 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 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一、中职学校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学校政策和办学思想的执行贯彻者

在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 班主任成为了中职学校办学思想的执行贯彻者, 他工作的发挥,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之道和发展前途。基于这种原因, 班主任就必须与学校保持高度的一致, 认真落实学校的每一项政策, 贯彻学校有关学生的一切规章制度, 做好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2、班主任是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着班级管理程度的好坏。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让学生自己选出班里的干部, 从而加强对班集体的管理。积极开展班集体活动, 兼顾全体学生,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二、激励行为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1、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他的《行为管理学》一书中提到, 未受到激励的员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则达到了80%-90%的程度。也就是说, 受到激励的作用时人的能力的发挥要远远超出平时能力。班主任要通过激励的手段, 充分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升他们学习、工作的效率。

2、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在一个班级体中, 学生的表现有好有差, 班主任要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努力上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和学习态度, 促使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激励行为在中职生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人本主义原理认为: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 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运用, 才能加以开发和利用。如今社会大力推进的是素质教育, 在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今天, 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应把人的因素作为首要因素考虑,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 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目标激励行为

目标是激发一个人积极向上, 奋发前进的不竭动力。目标激励, 也叫导向激励, 是指利用一定的目标对动机的刺激作用, 去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合理、正确、具体的目标能够激发出人们的积极性, 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确立的正确的人生目标, 才能找到前进的动力。

目前, 中职生大多是由于应试教育和家庭影响才进去中职学校的, 在这个压力相对较小的环境中, 很多学生思想上就松懈下来了, 认为学与不学都没人管, 混两年就去工作, 很多学生都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学校的。基于这种情况, 班主任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 为每个学生制定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体系, 用目标去激励每个学生向前发展。

2、奖惩激励方式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激励理论, 把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也就是奖惩激励。正激励即是对人的行为的肯定和褒奖, 促使人们潜能的积极发挥;而负激励怎是对人行为错误的惩罚, 促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防止错误行为的再次发生。

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 奖惩激励行为是做好学生管理的制度保证。正激励是对学生正确行为的肯定, 增强学生的自信, 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学习工作。负激励是对学生错误思想、行为的惩罚, 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促使他们减少再次犯错的机率。正确合理运用着两种激励行为, 有利于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的培养和改正。

3、情感激励方式

感情是维系人们关系的桥梁, 情感激励是以感情为手段的激励模式。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成绩不好的, 他们在中学时期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喜爱, 很多学生对教师心存芥蒂, 但同时又渴望与教师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因此,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就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积极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 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与学生打成一片, 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正确运用各种激励行为, 激发中职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从而加强对班级的管理,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宦霖:《论激励行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广西教育C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 2010, (4) :48-50。

[2]廖方贤:《谈中职班级管理中”情”的运用》, 《华章》, 2010, (18) :99, 104。

篇4: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班级管理

在当前的西方管理学领域,流行使用奖励理论,奖励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具有责任心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乐于接受任务,而且会主动地寻求责任;在人群中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只要给与人群适当的刺激,人就可以实现自我指导,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一、小学班级管理运用激励机制中出现的问题

在小学班级管理,使用激励机制时或多或少会出现如下的问题,比如由于教者自身的激励意识淡薄,不愿使用看似过于复杂的激励机制,只愿使用强压政策,致使教师学生都身心疲惫,学生也越来越疏离教师,个别甚至对教师有了仇视心理;又譬如教师设计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低下,无法发挥激励机制应有的作用,下面就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地介绍。

1. 激励意识淡薄,热情不高

班级管理者没能意识到激励工作的重要性,在受访的教师中,只有小部分的班主任对于“激励机制”一词不陌生,不少班主任仍需笔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后,才能进行访谈。由此可见,大部分班主任自身的激励意识淡薄,更别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使用激励机制,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有些班级管理者缺乏“以生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激励意识淡薄,认为有无激励都一个样。他们还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持续性地激励,更缺乏建立全面、科学、长效的激励机制的观念和意识。

班主任老师意识、理念的缺失使得我们小学班级缺乏构建起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基础,导致个别教师无法管理好班级,个别学生甚至公然与老师作对,师生关系再次陷入难于自拔的谜潭。

2. 激励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

需求是激励机制的基础,有什么样的需要就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激励只有立足于需求,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需要,普通学生可能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比较多,而高层次的学生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还可能更多关注自身发展等高层次需要。

激励机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不同人群对激励需要的层次差别,就盲目地实施,会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就我们目前的班级管理激励机制而言,还存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激励所有的学生,或者始终用同样的方法激励同一个学生。

3.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受访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随意性较强,制度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班级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在对班级内部的激励关系处理上,随意性、临时性的特征显著,管理者常常凭借个人主观、喜好和经验来随意决定对学生的奖惩。

同时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管理学方面的教育,缺乏对长期性激励机制的充分了解,以致激励机制的执行力不够,一些规定常常贯彻不到位,使得学生对激励机制缺乏信心,进而影响实施效果。

4. 激励的使用过多过滥

学生需要激励,激励是一个人成长的原动力,不懂得激励,就不懂得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时时都可激励,处处都能激励,但激励的关键是适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度”的把握,假如不假思索就使用激励教育,自然达不到原有的效果,反之会事倍功半。

5. 激励不够及时

班主任老师没有认识到“适时”对于有效激励的重要性,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良好表现的时候,不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这肯定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样是奖励,如果再过上一段时间,它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对其他学生的示范作用也将会大为降低。

6.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失偏重

现实中,一些班主任老师并不总是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即马斯洛的高级需要。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形象,不分时期,都给予物质激励,形式单一,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因此造成班主任费事费财,激励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特别要值得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小部分学生由于过于追求物质激励,致使个别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的稳定性。

二、小学班级管理应用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

1. 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好的激励者

班主任老师要重视激励机制的重要功能及作用。一个班级,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像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小学更是不可忽视激励机制,要多组织班主任进行管理学方面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班主任还要选择最佳的激励时机。军事家打仗,因抓住了战机而大获全胜;商家做买卖,因捕捉了商机而一举成功;我们对学生使用激励教育时,也只有把握好激励的时机,才能事半功倍,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激励的最佳时机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及时”,即该表扬、激励的时候就应痛痛快快地给予。

管理者最重要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由于小学班级的特殊性质,管理者个人的素质修养、魅力、胸怀和领导艺术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对上述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有助于其激励机制的完善。因此,我们要积极进取,学习现代的管理理念,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更符合当前时代下的班主任形象。此外,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综合班级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推动班级的健康发展。

2. 建立综合系统的激励机制

激励应该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为前提,完善奖惩制度作保障;进行科学的激励设计,建立灵活的班干部管理班级机制,提升激励的有效性;加强沟通,充分授权,让学生参与管理,以增强激励的效果。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学生能快捷反映不良现象。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评价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3. 增添激励机制的多样性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等基本需要已经得到较好满足,必然会追求更为高级的需求层次。班主任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简单的物质奖励,还要通过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来激励学生。

创造和提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比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使用“一日班主任”的方法,让学生当一次领导者,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让其明白了老师的不易,以后班主任工作便能更易开展。

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尤其是参与关系他们自身利益的决策,大多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使他们对班级更重视,从而大大提高激励机制的作用。

4. 增大精神激励的比重

单纯地依靠物质激励,特别是金钱激励是取不到预想效果的,这并不是说我们将不需要物质激励,而是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并且增大精神激励的比重,以此来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在给予学生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激励。精神激励的内涵非常丰富,只要能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演化成提升自我的活动都属于良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而在实际运用中精神激励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精神激励有:干部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参与激励等。

总而言之,班主任应该长于利用“激励”这一杠杆,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班级管理,改变班风班貌,提高学习和做事效率,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班主任应当尝试巧用激励机制,引进激励机制,挖掘学生的潜能。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思想,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一名班主任就得要学会动用符合“快乐教育”思想的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鼓舞其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才能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合格人才。

篇5: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班级管理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以及班级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而运用并发挥好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将会对班级管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为实现班级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关键词:激励机制;中小学;班级管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素质教育既不是灌输或注入,也不是塑造或培养,而是学生以主人的意志在教育的世界中积极发展自己,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启发和激励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

所谓激励,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管理实践中采用激发和鼓励人们行为动机的方式,促使人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1]由此可见,激励是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二)激励机制对班级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倡导和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发挥积极主动性,形成民主的、活跃的而又富有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班级团体,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实现最优化,促进班级的发展。[2]激励机制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

二、班级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一)与学生需求相一致原则

心理需求是人们积极行动的动力源泉,激励的目的就是激活这种心理需求,使之转化为积极的行动,马斯洛(AbrahamH.Maslow)“需要层次论”指出,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激发下一步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班级管理者实施激励管理,必须充分了解、科学分析、正确掌握学生的需求,这是搞好班级激励管理的基础条件。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主体性,指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班级激励机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让学生参与确立班级建设目标,参与班级的管理,以及参与评价活动。[4]

(三)差异性原则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班级学生的激励管理,应当是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以及其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违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达到对其本人的激励效果,并且防止伤害其自尊心。

(四)实效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最佳的激励时机,让学生在当时的情景中得到激励,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礼记·学记》论施教的方法,讲到:“禁於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这段名言,强调教育和激励必须讲究针对性和及时性,才能收到预期的实效。

(五)公平性原则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3年提出了激励管理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5]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激励程度与被激励学生的功过程度相一致,激励标准一致,一视同仁。激励的过程要民主化、公开化,而且机会要均等。

三、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措施

(一)目标激励

我们要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一方面要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即要使学生感到目标具体明确,并且能够达到。另一方面要注意从整个班级、班团干部到每个学生均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同时,各类目标的制定要注意近期、中期、长期三者相结合,并最终指向学校的培养人才的总目标。

(二)榜样激励

采用这种方式时要注意:提供的榜样要兼有伟大与平凡,以便引起学生共鸣;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言行、思想活动,使抽象认识具体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榜样的本质,深化这种认识。

(三)角色激励

角色激励实际上就是责任激励,就是让个人认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激发学生为其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去努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激励机制的建立。[6]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重视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四)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实际上是荣誉激励,中小学学生,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的需求,这是开展班级竞赛活动的心理基础。[7]通过组织这些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班级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四、班级管理运用激励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善于观察进而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为学生卸下思想包袱。有些学生之所以缺乏做干劲和学习热情,主要是对学习目的缺乏正确认识,或是家庭中面临某种问题。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其次,多一些指导与实干,少一些指责、惩罚和埋怨。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进行自查、自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地进行反省,而不应是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8]最后,慎用惩罚。虽说惩罚是一种激励手段,但是惩罚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决非目的,不能滥用。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者应该善于利用“激励”这一杠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班级管理,改变班风班貌,提高学习和做事效率,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 刘彬.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月 [3] 张雪莲.浅谈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9).[4] 徐晓敏、刘万国.浅谈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及其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 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6] 现代班级管理的策略选择 代波

篇6: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影响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学生居于首要地位。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的管理思想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行动,创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正确的激励手段适时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古语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而“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教育的艺术在于善激励,班主任如果能恰当适时的运用激励手段,对于班级的良性发展一定大有好处。

我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实行的激励手段主要有:

1、情感激励

“感人心者莫乎情”,班主任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情感之间合乎规律的联系,通过满足学生某种需求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没有学生心灵的唤醒,没有学生精神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走进学生,走向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情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的真诚,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确为自己着想,让学生明白班主任就是自己的精神父母。一旦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共鸣,从而会自觉地跟班主任前行或按班主任指引的方向前行。

2、目标激励

通过设置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在开学初,和学生一起制定出班级的奋斗目标:在各项活动中勇争年级第一,成为年级优秀班集体。当然这目标还要具体化,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让学生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并把这一前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树立“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思想,为达到班级的目标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班级的各项工作中去。激励性目标的实现,既能显示集体的才能和力量,增强了班级成员的信心,也能带动班级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一些后进生也要帮助其制定小的目标,让其在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中体会成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3、成功激励

在班级管理中,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必要时可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因为荣誉是一个人在学习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的标志。获得荣誉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被认可的兴奋感和继续进取的心理状态。在奖励时,要一改过去单纯奖励成绩一贯优异或表现一向好的优等生的做法,特别注意奖励那些经过努力而有显著进步的中下等生。班主任更要时刻注意寻找班中这些同学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班级管理)如我在班级中就设立了“进步奖”,每两周评比一次。一张小小的奖状,却能在这些学生的心中掀起巨澜,使他们尝到进步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4、物质激励

班级管理中,在强调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必要的。陶行知先生用糖来奖励打架学生的事例在教育界广为传颂。对取得好成绩或为班级做了贡献的学生,不论曾在班级表现怎样,我都会用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或一本《小小说选刊》作为奖励。这不起眼的奖品却是对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或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促使学生产生受赞赏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学生在新起点上继续奋发努力。

5、榜样激励

学生都有崇拜伟大人物的心理倾向,他们崇敬的对象有生活在身边的周围人物如父母、老师;有历史和生活环境以外的人物,他们对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会毫不怀疑地接受和仿效,并且作为学习、生活中仿效的榜样。所以在管理班级中可以通过社会中成功者的例子,同龄人中优异者作为榜样,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敬佩和效法的榜样。如任课教师反映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能踊跃发言。我就在班会上或自习课上举一些诸如毛泽东、周恩来、华盛顿、丘吉尔等伟人积极参与辩论、演讲的例子,增强学生自信心,以激励那些在课堂上跃跃欲试想说又不敢站起来的同学,鼓励学生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段时间后,班级的课堂气氛明显好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朱者赤”,久而久之,学风班风都会很大改变的。

上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下一篇:下午茶心语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