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2024-04-18

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共6篇)

篇1: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在“三风”建设活动中,落实好反腐倡廉工作是根基,深入推进城管综合执法队伍的反腐倡廉工作,就是要紧密结合队伍实际,坚持从严治队的方针,紧紧围绕执法中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做到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一)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使人“不想腐败”。队伍建设,教育为本。反腐倡廉,教育为先。大量的案例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道路,不外乎为“信仰危机、价值观错位、心理失衡、权力至上”等因素所影响,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要使党员干部真正不想腐败,必须抓好教育。抓教育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抓品德教育。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更好地做到执法为民为目标,充分认识城管综合执法工作的特殊性、诱惑性和危险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身份的职责,做到“不为浮华所惑,不为名利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按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履行手中权利,绝不能利用权力搞特权、谋私利。经受住权力、金钱的考验,严以律已,树立良好的形象。二是抓法纪教育。加强法纪教育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 1

容,是提高人们遵纪守法自觉性的基础,是廉政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花大力气,认真抓紧、抓细、抓好这项工作,防止形式主义。要认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纪意识,真正明白哪些是违纪违法的“高压线”,使党员干部自我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三是抓警示教育。要充分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大家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倍加珍惜现有工作岗位,自觉抵御和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此外,教育要创新形式,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触及到人们的心灵深处,达到震撼思想、警钟长鸣、取得实效的目的。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堵塞漏洞,使人“不能腐败”。腐败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及权力与利益的失衡。权力需要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加强对执法人员行使权力的监督,从抓好一线执法关口、立案关口等方面入手,把预防执法人员“吃、拿、卡、要”作为反腐败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做到执法监督、关口前移、防范在先,防止个人特权、随意处罚、大案变小案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强化监督管理,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执法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确保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除了加强执法人员的“工作圈”监督以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的“生活圈”、“社交圈”活动的监

督。

(三)从严治队,严肃执纪,使人“不敢腐败”。

从严治队是高标准完成各项执法任务的前提。在针对队伍的特点,结合队伍的实际,建章立制,贯彻执行,从严治队。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保证政令畅通。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吃、拿、卡、要”等问题,保持队伍的廉洁。及时发现和解决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认真处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办事拖拉等行为,保证执纪的严肃性,维护队伍的良好形象。

篇2: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摘要: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纪委下发的《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及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核心指导方针。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认真做事,清白做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以保证我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保证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反腐倡廉思考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深化,我党所处的执政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违法乱纪案件不断发生,特别是少数高级干部的腐败案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依然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

一、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存在的问题

1、缺乏执法监督机制,体制的漏洞,民主建设形同虚设,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见代替法律。作为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程序上应当通过正规的干部任免考核机制和民主选举制公开选拔干部,而不少出现腐败的高级干部竟然把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当作他们卖官鬻爵的介质,成为他们贪婪腐败的手段。这就是监督机制薄弱所带来的弊端。从深层次上看,是社会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因为前者的缺失使得一些正规途径上来的干部还要拿钱“孝敬”这些害群之马,不善于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

2、自我约束能力差,执法观念发生偏离。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的阶段,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没有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成为犯罪分子。

二、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对策

1、构建制度规范防线,主要靠制度。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反腐倡廉需要依靠制度建设,才能健康平稳地开展下去。作为各级组织、机关、单位除严格执行有关廉洁方面的制度条文外,要重点围绕人、财、物、事等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约束领导干部行为的相关制度。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要加强法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要加强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少腐败分子的下场警示我们:在社

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作为党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纪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2、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坚强执法监督。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道理。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上级重大决策和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情况的监督;三是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遵守宪法法律、依法行政情况的检查;四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的检查;五是加强对党员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检查。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关键环节关键岗位权力的行使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整体效能,这样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3、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地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亦,所以,强化自律意识,构筑廉洁从政地警示防线,是对每个党员干部地考验。由于各方面因素地影响,使少数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这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注目的一个焦点,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铲除腐败的根源,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已经把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加大,并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目前点多面广的发展形式,也相应采取了网络、宣传栏等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使党员的党纪法规明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有所提高。

总之,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行动上,都需要每个人认真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反腐倡廉需要完善廉正建设制度,需要我们广大职工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不断改善行业作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思想上树立反对腐败,提倡廉洁的意识,这项工作一定会取得成绩。我们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反贪工作是检察机关一个重要的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在履行反贪职能的实践中,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执法理念,树立执法、办案和监督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思

篇3: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平稳,成效明显,总体满意度较高,但薄弱点较多,形势依然严峻[1]。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高校的少数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领导干部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没有认真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不够,宣传内容缺乏针对性与说服力。

第二,高校反腐倡廉制度还不够完善。制度缺乏时效性,没有及时与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配套跟进,存在着“无制度可用”、“有制度不用”、“制度不管用”等情况。制度缺乏约束性与执行力,一些程序性制度上下脱节,衔接不紧,存在漏洞。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2]。

第三,高校反腐倡廉的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监督内容大而全,重点不突出,监督范围甚至延伸到了部门级的小宗购物,使纪检监察部门疲于应付;监督体制的合力尚未形成,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还没能够有效结合。监督方式上技术手段不多,新装备少。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受环境和思想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多样化的办学体制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也容易滋生腐败。少数高校领导重物质享受轻理想追求,重功名功利轻文化修养,少数党性观念不强、意志薄弱者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造成道德价值失范,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第二,受反腐倡廉建设机制的影响。高校反腐倡廉的惩治和预防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科学与民主决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某些反腐倡廉制度覆盖面小和适用性差,执行力弱。反腐倡廉制度的滞后、监督和问责的不力也令少数人有机可乘。

第三,受高校领导干部的影响。个别的高校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重视,工作上还没有扎实深入。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一些高校重视技术业务而忽视党建党务、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廉洁从政,这使得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弱化,客观上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造成冲击和影响。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三个方面

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挑战前所未有,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需要[3]。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既要探索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又要探索举措和体制的创新。

第一,宣传教育方面。要开展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廉洁自律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法制教育要利用好党课、民主生活会,发挥好高校宣传教育平台多、渠道广的优势,积极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培养广大师生的廉政理念、廉洁行为,以及参与监督的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要突出抓好高校组织人事、招考招生、物资采购、投资管理、科研管理等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教育。

第二,制度建设方面。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和监督制度建设,在完善制度体系上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4]。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考招生、科研管理等重点领域,每项决策、每个项目、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职责范围、规范要求、工作记录和考核办法。要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规范作用,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度面前人人一致的长效机制。

第三,监督管理方面。监督对象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建设与教学、科研等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将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洁自律承诺书的情况,履行相关职责情况,参加廉政教育培训的情况、个人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处理情况等纳入廉政档案、作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选拔任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等工作的依据。监督内容要以“三重一大”事项为重点,突出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安排使用方面的监督[5]。要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校务公开和信访机制,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上要按照精干、高效、有利于工作的原则配备工作人员,抓好人员的选拔、培养,不断提升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建立纪检监察干部人文关怀机制,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归属感。要健全纪检监察机关经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更新机制,大力推进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全面创新纪检监察机关的思路理念和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制度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较弱等问题。对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以突出监督重点,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监督体系建设。

关键词: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纪工委课题组.加强和改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监察,2011,(6).

[2]李福生.高校反腐倡廉创新思考[J].人民论坛,2011,(10).

[3]刘似丽.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9).

[4]崔国发,吴桂芳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11(8).

篇4: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一、以教育为先导,牢固构筑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

第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从业道德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宗旨意识,作为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而党员干部最基本的立德根基,就在于有理想信念和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增强政治免疫力,使领导干部“不想腐”,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和考验。

第二、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

要开展经常性的党纪政纪法纪教育。云锡控股公司雷毅案件的教训十分深刻,要吸取雷毅案件的教训。要通过党纪、政纪、法纪教育,使企业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廉洁意识和道德修养,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懂得什么是违纪、违纪后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使领导干部“不能腐”,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从中吸取教训。

第三、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要开展重点教育,结合本单位实际,帮助管钱管物、管人的实权部门和重点岗位的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通过教育引导,使企业党员干部,能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在思想深处筑起牢固的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以建章立制为根本,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和坚持不懈地加强改进党风廉政宣传工作,才能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第一、要构建反腐倡廉的自律机制。通过将反腐倡廉教育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稳定、长期的宣传教育机制,持续地对党员干部实施鲜明、具体、实在的反腐倡廉教育。党员干部的廉政行为对群众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开展廉政教育的重点对象。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政策方针及有关要求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讲廉政党课制度、定期举办党员干部理论培训班制度、每年举办反腐倡廉专题讲座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谈话制度。逐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

第二、要构建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防范机制。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涉及面广,事关全局。要把重点放在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上,研究提出防范和治理的对策。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行政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的原则,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分级考核,过程控制,每月进行任务统计和情况汇总,每季度在基层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指标分析,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和考核。对各种不廉洁行为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防范,有效减少党员干部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构建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反腐没有观众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谁都不能置身事外,需要人人参与。这是因为,腐败行为的背后,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损害。特别是群众的举报,是获得腐败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群众的支持是查办腐败案件的强大动力。事实证明,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任何好制度、好方法,都可能成为“笼中虎。而只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反腐败斗争才能如虎添翼。

三、以提高监管为基础,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第一、要提高群众监督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督意识的教育,使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不受监督的权力导致腐败的观念;树立主动监督别人与自觉接受别人监督的观念,使其成为监督者能大胆履行职责和义务,被监督者能正确对待,诚恳接受监督,形成人人抓监督,人人被监督的工作局面。

第二、要加强民主监督效能。健全监督机制要大力发扬民主,用民主监督来防治腐败。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各项民主制度,落实好企业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其二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即在企业党务方面要增加决策的公开性,使广大党员能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管理本企业的党内事务;其三要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要坚持做到在公示栏上定期张榜公布,便于群众知情,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其四采取职代会、评议会、听证会等效能监督,拓宽监督渠道,防止企业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真正使各种权力运作都处于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源头上防止和解决腐败问题。

第三、要健全法制监督机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一靠教育、二靠监督、三靠法制。这是加强廉政监督,健全制约约束机制,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依法制腐,是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一道防线。

篇5: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反腐倡廉,历来是我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企业腐败案件不断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理想信念不坚定;权力运作不公开;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得力等。因此必须从教育、制度两方面加强改进。

一、加强廉洁教育,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教育是基础。腐败问题的产生和蔓延,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固本,实行廉洁从业教育长期化,做到教育到位,消除腐败滋生的思想根源,构筑思想防线。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法律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时加强法制教育、纪律作风和企业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责任观。

(二)注重常抓不懈,强化员工廉洁从业教育。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廉政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和重点化。一是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公司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会等形式,强化廉政意识;二是抓好党员干部的廉洁从业教育。公司通过廉洁从业讲座、观看廉政宣教片等形式,时刻提醒“千万不能工厂起来了,干部倒下了;产品出来了,干部进去了”;三是对关键岗位人员持续深入开展廉政教育。针对工程、采购、人事、财务、营销等关键岗位人员,使其了解岗位廉政风险点,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二、完善制度建设,构筑权力运行的制约防线

制度是根本。腐败就像是一个影子和幽灵,一直伴随着权利存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制度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证机制。因此,建立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做到规范到位,实行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筑权利运行的制约防线。

(一)机制为先,建立企业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权力运行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我们要抓住核心,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把企业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相互制衡,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制约、交叉监督的权力制约机制。改变“个人说了

算”或独断专行的权力结构,增强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建立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凡涉及重大,必须经集体讨论决策,把权力置于集体掌握控制下。

(二)规范管理,加强以“防”为主的规章制度建设。企业要从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入手,发挥制度约束的根本性作用,将制度转化为干部员工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一是在制度中落实人权、财权、物权的制约问题。在用人方面,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在财务预算、工程基建、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建立公开招标管理制度,明确招标流程;建立采购管理制度,推行货比三家、竞价采购、限价采购等;二是在考虑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权力运行问题时,要考虑程序和流程之间各岗位的相互制约,设定不相容岗位如决策与执行、会计与出纳、申购与审批、采购与保管等,实行岗位“两分离”、业务“联签制”,最大限度消除一人操办和“暗箱操作”的外部条件,限制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确保规章制度公开透明,加强宣贯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的实效性。

(三)监督到位,构筑权力运行的监控防线。实践证明,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一是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党员要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职工的正当利益;二是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监督,推行民主管理监督,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设立“纪检监察信箱”,做到有信必查。不断加大监督的广度和深度,维护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篇6: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于滋生漫延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正在深入向前发展,经济建设、体制改革、社会变革等形势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国家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等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均有可乘之机,对党的作风建设、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的正气、风气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由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一些贪图利益者为追求最大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用种种方式拉拢、腐蚀干部,一些意志薄弱者因一时的私欲膨胀而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因此,不论是现在和将来,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始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而显得十分艰巨,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反腐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既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又要不断坚定信心,把加强教育、制定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加大监督监察工作力度作为我们日常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在心理上筑起防腐防线,在各个经济工作环节上筑起防腐败的“屏障”。

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在思想上构筑牢固的心理防线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思想为主导的、由人的思想来支配的。在当前,由于行业、社会各方面的待遇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收入、待遇差距逐步拉大,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不注重改造而发生了偏移,或意志薄弱者心理失去平衡,一时贪欲、私欲膨胀,抱着饶幸的心理铤而走险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对于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时时刻刻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杜绝腐败思潮的侵蚀和漫延,不给消极腐败现象以可乘之机,不论从何种角度上讲,于国、于党、于民都是有益的。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引导工作:

首先,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党章》和党中央下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八荣八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蚀、永不沾的廉洁意识,增强自觉抵制不良思潮、不良行为的意识和思想能力。

二是要坚持正面灌输和引导,把抓好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加以落实,要从实际出发,在思想教育、党纪党规的理论学习上,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要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学习效果,明确学习目的,使党员干部明白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在思想上始终保持清晰的认识。

三是要注重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先进典型示范,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反腐倡廉典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会,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党员、干部,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防腐意识和能力;四是要抓好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教育党员、干部、特别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职务,正确对待权力,解决好怎样用权问题,正确对待人生,解决好价值取向问题,要真正明白任何或大或小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五是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拒腐、反腐教育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党员、干部不仅在工作上自省慎行,而且在生活和社会交往当中也要自省慎行,构筑起坚固反腐倡廉的心理防线和思想防线。

二、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在行为上扎牢反腐防腐屏障 党的十七大指出:惩治和预防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因此说,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既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就是保证权力要在职责范围内施行,要有章可循、有度可控,要规范、科学运作,不给税务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权受赌、以权违法等行为留有可乘之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一是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建立定期述职、述廉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反腐防腐整改措施,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每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考核,兑现奖惩,要强化过错追究机制,敢于动真碰硬,对不正之风敢抓敢管敢查处,有效防止不廉洁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建立制约机制。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考廉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档案制度、廉政奖金制度、礼金礼品上交登记制度;在内部的行政管理制度上,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审批制度;在干部管理方面,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干部考察的制度和办法,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落实干部交流轮岗等制度。

三是加大内控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度。进一步优化各项工作业务流程,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岗位责任制体系,健全各项业务流程中集体研究、过程审核、环节验收和执行情况评审、报告制度等,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在行为和环节上扎牢反腐防腐各个层面上的屏障。

四是建立防惩并举的预警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畅通反腐防腐信息渠道,加强预警信息的评估和分析,对获取的信息要及时进行梳理、分析,正确评估和判断腐败行为的苗头和动向,从中发现案件线索,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不断完善机制和制度,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把腐败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防惩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和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

三、加大监督监察力度,杜绝腐败现象滋生漫延

强化源头防腐,杜绝腐败现象滋生漫延,不仅要在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而且还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要强化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级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强化党纪、政纪、法律和经济等各种监督的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发挥反腐败整体功能的监督机制;二是要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并建立具体程序,对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的讨论、决定、审批等程序做出规范,防止主观性和随意性。对于重大决策必须由班子集体决定,不能让权力过分集中,更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家长制”;三是要加强群众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以服务型政府、效率型政府建设,加强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对重大政策决策要坚持专家论证和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制度,完善政务决策科学化制度;四是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对各种滥用权利、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及时揭发、举报,对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约束党员干部行为,促进监督监察制度的全面落实;五是搞好信访处理,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依纪依法妥善处理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予以查实,特别是对那些反映十分强烈的重点、热点问题,要深入开展调查,对出现的投诉和腐败问题,要严肃处理;六是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党员干部要主动接受来自党内外的监督,不要认为监督就是“找岔子”、“不信任”,而要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全面提高反腐倡廉能力,标本兼治,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这既是对我们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上的要求,更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反腐败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工作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直接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特点,加之一些腐败活动的形式和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在现实上,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水平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在重视解决如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进自身建设的问题,在必须重视解决如何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观念、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的问题,在必须重视解决如何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筑牢理论基础,丰富业务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几点思考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

李建增

内容摘要: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由来已久,滋生腐败的原因和腐败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存在着不同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斗争也经历了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等不同阶段。如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腐败的存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上的绊脚石,存在着极大的危害。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注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各个环节当中,在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等各方面建立起长效统一的制度反腐机制,从根本上建立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新形势 反腐倡廉 思路和举措

目录

前言

一、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1、反腐倡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2、反腐倡廉是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3、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

二、腐败现象的存在及危害

首先,腐败的存在导致社会不和谐

其次,腐败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第三,腐败是对党风的严重损害,造成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

第四,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和谐文化建设

三、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现状

四、腐败现象出现的根源及成因分析

五、抵制腐败现象的思路和举措

(一)理顺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教育

(二)加强立法,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保证体系

(三)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权力运行机制

(四)整合资源,始终保持对一切腐败分子坚决打击的

高压态势

(五)强化监管,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结束语

参考资料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将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1]这是党中央适应腐败实践经验发展变化、深刻总结反腐败实践经验做出的重要论断,是今后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总体要求。因而,有必要在此谈谈新形势下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一、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继续扎扎实实的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当前,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反腐倡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将长期面对并必须始终解决好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实践表明,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轻视不得,放松不得。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如果我们不能坚持不懈的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工作,任其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人民群众就会背离我们党,我们党就会失去民心,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我们党同国民党几十年浴血斗争的历史,正如美国司徒雷登当年对国民党的将领们说的那样:“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及用廉洁换得的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我国历代王朝都是顺民心而生,失民心而亡。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北京立足不到50天就因官员滋生腐败失去民心而灭亡。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不要当李自成。

2、反腐倡廉是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的关系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滋生,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产生冲击,腐蚀了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甚至毁掉了一批意志薄弱者,使我们党不仅要经受执政的考验,也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由于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一手抓反腐倡廉,使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3、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个别地方甚至激发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必须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把握和解决。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解决。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反腐倡廉的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清理拖欠、截留、挪用农民征用土地补偿费、清欠农民工工资、清理教育乱收费等一批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深得民心。实践证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腐败现象的存在及危害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自从人类出现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以来,就一直存在。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私有制没有从人类社会中消灭,腐败这种社会痼疾就不可能自动消失。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非现在所有,也非中国所独有,古今中外莫能例外,是全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腐败的存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上的绊脚石,存在着极大的危害。

首先,腐败的存在导致社会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严重侵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导致社会不和谐。

其次,腐败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个人谋利益,破坏利益分配的正常格局和合理秩序,必然造成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第三,腐败是对党风的严重损害,造成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党风问题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而腐败的存在必定严重损害党风。腐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权谋私,反映到思想作风上,就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反映到学风上,就是不思进取、专营私利;反映到工作作风上,就是搞形式主义、虚假政绩;反映到领导作风上,就是搞官僚主义、任人唯亲;反映到生活作风上,就是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这就必然严重损害党风,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第四,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和谐文化建设。从文化意义上看,腐败是对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否定,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否定,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腐败分子把以权谋私作为价值取向,一切从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出发,完全颠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腐败的存在,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信念信心,破坏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影响和谐文化建设。

三、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现状

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虽然是近年来中国反腐斗争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措施,但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反腐倡廉的思想传统却源远流长。如:在先秦时期就建立了巡视制度;明朝朱元璋为惩治官场腐败,曾亲自主持修订《大明律》、制《大诰》,以加大对贪官污吏依法惩治的力度。制度反腐更是国外发达国家治理腐败的一条重要经验,早在1889年,英国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腐败法》,2003年,又公布了新的《反腐败法》草案,有效防范和控制了腐败蔓延;北欧国家之所以取得国际社会公认的廉政建设成就,原因也在于各国普遍拥有一套全民参与、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完善有效的廉政法律制度;加拿大出台的《利益冲突法》,历经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签署,则进一步推进了制度反腐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反腐倡廉建设。1926年8月4日,中国共产党就发布了《关于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并着重指出:“如此类行为者,务必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2]我党的反腐败斗争经历了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的过程。而制度反腐思想是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逐步确立,并不断强化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在党内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的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胡锦涛同志指出,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制度反腐思想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十五大提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建立党的纪检和行政监察两个法规体系,陆续出台了一批反腐倡廉实践急需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迈入了“有法可依”轨道,进一步拓宽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近些年,每一届中央纪委在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都会对以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而建议的措施很多都已成为现实。如:2004年9月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2005年12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2003年12月中央同时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而2007年6月1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正式施行。可以说,制度反腐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客观上存在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从目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来看:权力是腐败的轴心,体制机制的缺陷、制度管理的漏洞是腐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我党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努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制度反腐还缺少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监督缺位和不到位等。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着制度反腐工作的开展,如果不及时加强探索和研究,势必影响整个反腐倡廉的大局。

四、腐败现象出现的根源及成因分析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是一个历史性的现象和世界性的现象,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包青天”、“海瑞”等“清官”。在时代急剧变革的今天,各种腐败现象在世界各地此起彼浮,甚至引发了所在国政坛的急剧动荡!追根溯源有其深刻的原因。腐败现象并不仅存在于哪个国家、哪种类型的社会制度,它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说,只要有资本交换,就有腐败现象存在的可能。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取向的不同。由于各个国家的特殊的历史条件、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的不同,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也是不同的。那么,作为腐败现象本身是不是成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根治的痼疾?

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来看,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其不同的类型和表现形式。但无论如何,我党反腐败的决心是一贯的、坚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泛的群众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宗旨决定的。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腐败的表现形式更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腐败分子的触角已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贪污受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权钱(色)交易、行贿受贿、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雇凶杀人等现象层出不穷。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就告诫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侵蚀,然而,腐败还是在刘青山、张子善的身上发生了,究其原因固然有其放松思想道德、党性原则修养的方面,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没有及时调整心态,没有适应环境变化了的要求。在战争年代,他们经受住了枪林弹雨的考验,而在和平时期却倒在了“糖衣炮弹”的脚下。

在革命建设年代,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此时没有较大的腐败现象发生。应当说,较多的腐败现象集中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力度和领域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在与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经济活动中,并不是一切社会需求都是健康的,社会需求在现阶段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是负需求,这必然在经济活动中带来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物质与心理需求上的失衡,滋生了发生腐败的可能。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大量腐败现象的最直接动因。“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是对金钱的追求”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大部分腐败分子的堕落恰恰是对金钱的过度追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2008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贾春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工作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全国检察系统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79696件209487人(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厅局级930人、省部级以上35人);除正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尚未终结的以外,已被判决有罪的116627人;2007年有罪判决数与立案数的比率较2003年提高了29.9%。[3]中纪委在近几年查处省部级高官腐败犯罪案件也高达100多人。勿庸质疑,腐败现象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不及时彻底清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障,惩治腐败的呼声就得不到满足,这必然会影响到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甚至会动摇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在反腐败问题上,必须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然而,要真正建立高效廉洁的反腐机制的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这主要表现在:由于腐朽思潮的影响以及各种物质利益的驱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某些不健全,给思想政治工作和反腐败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和课题,各种腐败现象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日趋隐蔽,给党和国家造成轻辄数十万,重辄上千万、上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也促使腐败分子敢于铤而走险,客观上造成了反腐败的难度。

腐败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利之间的一种钱权交易,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少数人谋取物质利益,在此过程中,被腐蚀的是政府官员,受益的是少数人。发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就会使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利益发生一定程度的质变,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以权力作为交易对象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鼓励,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大面积的腐败。所以,要从根本上根治腐败现象的产生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手段,从整个腐败现象可能产生的各个环节入手,堵源截流、循序渐进、最终建立起党员干部抗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五、抵制腐败现象的思路和举措 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迫切难题。说其难,在于当前的腐败现象范围广、形式复杂,甚至盘根错节,整治难度大;说其迫切,因为腐败是公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人们迫切期待有关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说到底,我们不能因为问题复杂、艰难,而惰于尝试一些带有创新性、并且实际上确实有一定成效的措施。正确的态度应是支持一切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探索性举措;而且,对于一些有成效的举措,要有勇气坚持下去,而不应借口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任其自生自灭。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设立专项退还受贿礼金账号,还是向官员印发反腐台历,或节日期间发送廉洁自律短信,这些举措首先显示着有关方面在遏制腐败问题上有着不懈的决心,并且在努力寻求有效的创新举措。对这样的做法,我们首先应该给予鼓励;就公众舆论而言,也有必要给予支持。[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而且是需要廉政保护的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各类腐败和职务犯罪出现了新的趋势和动向。所以,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

(一)理顺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教育

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教育,当前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5],即:

1、把握重点和覆盖社会的关系。党风廉政教育的重点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我们党是执政党,党风对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勤政为民,自觉拒腐防变。同时,要注重教育的广泛性,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要广泛开展公民权利和义务观教育,使公民明确认识到自己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应尽的各项义务,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要加强和改进反腐败宣传报道,公开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不良行为投诉举报的办法和途径。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

2、教育与制度的关系。教育在反腐倡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这种作用无限夸大。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教育万能论”和“教育无用论”都是片面的。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没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作保障,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少数违纪违法干部,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运用纪律、法律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教育的功效,要体现在使教育对象形成某种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上,而这种养成教育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社会规范。当某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违反行为规范却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时,对其他人进行这种规范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反腐倡廉中,要注意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手段,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党风廉政教育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境界的提高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靠某一阶段的教育就终身管用,而要靠不断的理论武装和知识积累来奠定基础,靠不断的社会实践来提升觉悟。因此,反腐倡廉教育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围绕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地位和特殊功能,应具有战略眼光。要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既立足于当前,更着眼于长远,切实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来实施,作为一项持久的工程来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4、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党风廉政教育,既要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载体,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既善于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善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善于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手段,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深化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法违纪案件,做到警钟长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渠道,提高科技含量,创新教育形式,赋予党风廉政教育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自身力量与整体合力的关系。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纪检监察机关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是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努力构建全党动手、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大格局,形成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工作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中,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立法,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保证体系

党风廉政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也不能从根源上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所以,有一套好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就会使政府的行为更加规范,就会使干部少犯错误。只有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从根本上彻底破除干部职务的终生制,实行社会的民主监督,才能从各方面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要充分体现法律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减少和杜绝各种类型的“人制”现象,在经济生活中自觉形成遵守法制秩序,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各种腐败现象呈现多种表现形式、经济类犯罪日益严重的今天,要抓紧、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保证体系,堵塞法律的各种漏洞,建立起完整的、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使反腐败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使行政权力的运用和行使置于制度的有力约束之下,使反腐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这是反腐败能否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证。

据笔者了解:为了防止和惩治腐败,世界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廉政法规,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监督公共权力的行使,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例如,新加坡先后出台了《公务员纪律条例》、《防止贪污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公务员惩戒规则》;韩国相继制定了《腐败防止法》、《反洗钱法》和《政治资金法》等。所以,要有效减少和杜绝腐败问题,选择法治方式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马鞍山市金家庄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童海保,尤为重视反腐倡廉的法制化。他认为,立法要借鉴多方面的长处,要结合我国反腐败实践,借鉴国外反腐败的有益做法,与我国已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衔接,根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逐步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此,他建议:设计立法体例时,内容应包括刑事实体法、反腐败行政法、预防职务犯罪法和程序法。实现反腐败刑事实体规定、行政规定、程序规定和预防犯罪规定“四元一体。”[6]2008年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在浙江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也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国民收入分配法、财政预算法、惩处集体贪污法、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和行政机关编制法等五部新法反腐败。[7]

(三)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权力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惩防并举的反腐败体系,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坚决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必须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因为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

1、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政府部门要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包括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和制度,用制度防止滥用权力滋生腐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凡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做出决定,不许个人独断专行;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专家评估和论证;建立决策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必须进行听证和公示,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决策后评价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决策失误的纠错改正机制,对违反决策程序、滥用职权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8]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关键。2008年3月,“两会”分组审议中,广东省某领导干部在讨论发言直指政府部门存在一些不正之风。他列举了目前政府机构的几个通病:一是职能重叠,部门内部打架明显,效率较低;二是以审批代替服务;三是有权无责。正是因为这些机关衙门的作风,所以往往办起事来事倍功半。他还说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在清远的时候,和市长一起去跑发电厂的审批,去到那个部门,那里的人告诉我,现在拿张凳子给你坐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了,因为天津的书记来也是站在那里的。而他给我们凳子坐已很不错了。”[9] 为此,必须探索建立“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和许可工作机制,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人民群众办事。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调整许可事项;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公开,实行“阳光”审批,推行网上审批;加快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可喜的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国务院部门先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各地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也超过了50%,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

3、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政府投资使用的是公共资金,事关公共利益,必须对人民负责。如:重大项目决策前要进行充分论证,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外,凡是政府投资的项目,不论是全额投入的还是补助投入的,都要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凡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一律要面向市场公开招标,不许“暗箱”操作。因失职渎职、滥用权力和违法违纪等造成政府投资重大损失和腐败问题的,要追究责任。特别要加大对交通、城建、土地审批和医药购销等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从源头上减少腐败。

4、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是政府依法履行管理职能的基本形式和经常性工作。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都有与职能相应的行政执法权,如果这个权力被滥用,执法违法、以权谋私,就会导致腐败,损害群众利益。必须看到,许多腐败现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就发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此,必须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必须坚持权责一致,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目前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忽视执法程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是滥用职权和执法犯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坚决纠正和严肃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减少和杜绝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广东省深圳市监察局是全国唯一单独设立的政府内部监督机构。近年来,他们配合政府建立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推进政府执行力建设,积极开展“治庸计划”、“责任风暴”,努力打造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审批项目提前办结率达到80.4%。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的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作风好了,老百姓办事方便了、快捷了。[10]

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和标准。特别要严格规范各类学校的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全面实行“一费制”,坚决制止高等院校与招生挂钩的乱收费,严禁挪用教育经费。严格管理药品价格和医疗检查收费,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6、尝试借鉴高薪养廉。“以俸促廉、高薪养廉”。早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此已做过深刻而精彩的论述。他在《策林·使官吏清廉》中指出:“臣闻为国者,皆患吏之贪,而不知去贪之道也;皆欲吏之清,而不知致清之由也。臣以为去贪致清者。在乎厚其禄,均其俸而已。„„,陛下今欲革时之弊,去吏之贪;则莫先于均天下课料轻重,禁天下官长侵刻,使命天下之吏,温饱充于内,清廉外于形。然后示之以耻,纠之以刑。如此,则纵或为非者,百无一二也。”[11]这一段深入浅出的理论,至今仍有值得借鉴的使用价值。清朝一度实行的“养廉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薪养廉已成为新加坡、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廉政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从我国现阶段的综合国情来看,虽然财力不允许也不宜提倡西方式的“高薪养廉”,但完全有能力也应当实行中国式的“以薪养廉”、“以俸促廉”的举措。

(四)整合资源,始终保持对一切腐败分子坚决打击的高压态势

一是把建立反腐败的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腐败行为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对腐败行为的揭露和打击也不是普通的执法机构所能胜任的。由于腐败的官员手中掌握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和一定的关系网,对他们的监督就必须具有独立性,排除在反腐败过程中的各种干扰,使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的机构。因此,成立一个能够相对地独立于行政系统的反腐败执法系统组织,才能使监督不受行政权力的干预。否则,就会出现搞腐败的人出来反腐败,使反腐败的斗争流于形式。2007年9月13日,国家反腐败局成立,作为国务院的一个直属机构,从级别到领导配置,从确定职能到规划下一步工作,它对我国反腐败工作的积极作用值得期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西安交大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说:“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加强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重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从而形成预防与惩治并进的反腐败新格局。”

二是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打击态势。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提出了“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12]对腐败分子产生心理上的震慑,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同时达到惩戒和警示作用。对他们实行严厉的制裁本身就是对政府工作人员最好的教育,只有对腐败分子进行严厉的制裁,让腐败分子身败名裂,倾家荡产,才能使敢于用权力进行商品性交易的人权衡利弊,消除侥幸心理,在利益与损失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况且作为党的干部,无论思想政治素质还是业务能力在普通群众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因此,对他们的“严打”是无可厚非的,只有这样,才能从心理上遏制住他们的犯罪念头。[13]

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实践证明,舆论监督对反腐败有其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作为党的喉舌和纽带,是党宣传贯彻方针政策,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在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现、处理上要进行跟踪报道,揭露和暴光腐败分子的犯罪事实,一方面对其他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一方面可以扩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关注程度,表明党和政府的反腐决心。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等专题节目,就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四是开辟人民群众实现举报权利的“绿色通道”。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举报违法违纪的权利还未能得到充分地实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反腐败工作。实际上,人民群众信访举报是对反腐倡廉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是反腐倡廉的“第一道工序”。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公民的举报权利大多成了宪法和法律上的宣示性权利,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因此,应当依法采取得力措施创建人民群众举报违法违纪的“绿色通道”,尤其是要创造现代化的快捷、便利、保密的有效举报形式,更好地方便老百姓举报,切实保护公民的举报权利。如:四川某基层检察机关,对传统举报工作进行改进,建立了网上举报系统和电话语音举报自动受理系统,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举报线索,当年共接到举报线索700多条,从中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134件152人。

(五)强化监管,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近五年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工作;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始终是检察机关的办案重点。党的十七大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对反腐败职能部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就为反腐败职能部门服务民生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就是:督促有关部门强化行业监管,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上一篇:研发部成立通知模板下一篇:陆游: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