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2024-04-19

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精选7篇)

篇1: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

作者:张爱宏 作者单位: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 【关键词】 颈动脉 超声 检查

The examination method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in carotid ultrasound

ZHANG Ai-hong

(Research Laboratory of Medical Ultrasound,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04,China)

颈动脉超声在诊断上的应用, 不仅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而且通过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判别斑块的特性、检测有无狭窄和阻塞以及对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预测和防治均有重要价值。目前, 颈动脉超声检查己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由于没有规范检查方法和熟悉有关诊断分析问题, 以致造成一些误差。为此, 现就颈动脉超声的检测技术及诊断分析问题, 提出个人的见解, 以期引起国内超声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

检查方法和步骤

1.1 首先作横向探测, 将探头置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 采用二维超声显示, 其用途为: ①测量血管内径;②识别膨大部、颈内及颈外动脉所在位置;③观察CCA、ICA、ECA管壁四周有无斑块, 确定斑块所在部位。

1.2 然后, 取颈前侧位作纵向探测, 从颈根部沿颈总动脉血管长轴作纵向扫查越过膨大部分别显示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其用途为: ①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②测量斑块长度及厚度、观察其表面及内部特性;③用于CDFI显示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及狭窄、阻塞部位;④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测, 观察流速曲线及血流参数测定。

1.3 必要时, 加用颈后侧位纵向探测: 探头置颈后侧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作纵向探测, 其用途为: ①分叉部位置过高, 经前侧位检测不能显示者;②经颈前侧位纵向扫查颈内动脉显示不佳者。

1.4 右侧颈动脉扫查, 要注意追踪检测无名动脉分出右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头臂干分叉部有无斑块形成和狭窄。

1.5 在二维图象清晰显示基础上采用CDFI, 观察血流方向、性质(层流、湍流及涡流)有无充盈缺损、狭窄、血流中断及倒流。

1.6 CDFI显示下确定取样门放置位置, 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测, 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 测量血流参数。

在颈动脉检测时, 有些操作者仅采用纵向探测, 不作横向扫查, 这样, 可遗漏位于管腔侧壁的斑块, 在管径测量时也会所测并非最大内径, 因此, 应两者相结合进行检测, 才能取得全面、可靠信息。

血管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的测量

2.1 内径测量 以血管横断面心脏收缩期的内径为准, 分别测量颈总动脉中部、颈内动脉距其窦部 1cm 处、颈外动脉距膨大部 1cm处, 测量从内膜内表面至对侧内表面的垂直距离。

2.2 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 测量部位目前国内多数采用一点法, 即定位于颈总动脉开始膨大处近心端10-15mm处的远侧壁, 也有文献报告应用多点法, 即选取颈总动脉开始膨大处近心端10-15mm、膨大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上方1cm处的远侧壁。测量内膜内表面到中层与外膜交界面的垂直距离。正常值: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IMT <1.0 mm, 颈总动脉膨大部 <1.2 mm 斑块测量及超声特征描述

3.1 测量方法 横向扫查观察血管壁四周有无斑块, 确定斑块所在位置(注意: 仅用纵向扫查可遗漏位于侧壁的斑块)。然后, 以血管长轴图象测量斑块上下径(长度)及厚度, 斑块呈非对称性者要用横向探测, 确定斑块最大厚度值。

3.2 斑块超声特征描述 应提供斑块部位、大小、形态结构、回声强度、内部回声分布信息。斑块回声临度以强、高、等、低区分(血液为无回声, 胸锁乳突肌为等回声, 血管壁外膜为高回声)低于胸锁乳突肌回声为低回声, 与胸锁乳突肌回声相同为等回声, 高回声与血管外膜回声相同, 高回声伴声影为强回声, 斑块内有二种以上不同强度构成为混合回声。此外, 还应注意斑块表面规则和不规则,回声分布均匀与不均匀,有无斑块内出血(斑块内不规则无回声区)及溃疡形成.超声报告斑块以物理特性为主:如低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等。

3.3 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国内、外学者研究报告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临床症状、顸后相关。通过斑块特征与病理分析发现, 以脂类成分为主的低回声斑块, 斑块内膜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继而血栓形成;这类斑块不稳定, 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症状。以纤维素为主要组成的等回声或高回声, 钙化病变呈高回声伴声影者, 这类斑块, 内膜纤维帽完整较厚, 不易破裂称稳定性斑块。近年来, 己有学者应用超声造影观察斑块造影后增强特点判断稳定性。提出经超声造影后显示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增强为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 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为稳定斑块。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超声估测

以二维图象、彩色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检测所得的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

4.1 形态学指标 内径狭窄百分比和面积狭窄百分比, 是通过二维图象或彩色血流图象上进行测量来完成的。内径狭窄百分比测量取纵断面, 面积狭窄百分比测量作横断面。对于对称性(向心性)狭窄, 可计算内径狭窄百分比或面积狭窄百分比, 而非对称性(偏心性)狭窄者则应计算面积狭窄百分比。当管腔内斑块或血栓回声很低, 用二维图象难以确定狭窄部管腔的内缘时, CDFI可帮助狭窄部残留管腔的显示。

内径狭窄百分比计算方法,内径狭窄 % =〔(Da)/ A〕×100%

A: 正常管腔面积

a:狭窄部残留腔面积

4.2 血流动力学指标 根据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参数和比值来估价, 目前, 多数研究认为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①狭窄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② 狭窄处的舒张期末流速(EDV);③ICAPSV / CCAPSV比值。

2003年Grant等报告美国放射学会超声专业专家共识会议提出标准其方法如下: ①内径狭窄<50%者: PSV<125cm/s, EDV<40cm/s, ICAPSV/CCAPSV<2.0;②内径狭窄50-69%者: SPV: 125-230cm/s, EDV: 40-100cm/s, ICAPSV/CCAPSV: 2.0-4.0, ③ 内径狭窄 >70%~接近完全阻塞者: SPV > 230cm/s, EDV >100cm/s, ICAPSV/CCAPSV> 4.0。超声估测狭窄程度方法的选择与诊断分析

5.1 对于轻度颈动脉狭窄者(内径狭窄 < 50%)狭窄处的PSV一般无明显改变或仅轻微升高, 此时, 应采用二维图象或彩色多普勒显像来判断狭窄程度, 计算内径狭窄百分比和面积百分比。

5.2 对于中度以上狭窄者(内径狭窄 > 50%)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明显, 可结合用血流参数作为狭窄程度作评估。

5.3 颈动脉流速受血压、心输出量、血管形态和弹性、颅内血管阻力、以及对侧颈动脉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因此, 采用血流参数估测时, 不能单凭SPV一项指标来评估, 不然, 可造成低估或高估其狭窄程度, 如一侧颈内或颈总动脉狭窄或阻塞时, 可引起对侧颈动脉血流速代偿性增高, 若以此流速增高作评估, 则又会错误认为该侧也有狭窄存在。相反, 当血管狭窄程度 > 95 %时, 由于狭窄部接近完全阻塞, 残留腔极小, 通过残腔血流速就会明显减低, 血流速度可降低到正常范围以下。此时, 若单凭流速来评估则又会低估狭窄程度。

5.4 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时、可以出现双侧性、全程性的流速增快。因此, 当检测发现有血流速增高时, 首先要明确是全程性还是局限性;如果局部出现异常流速, 则应该用CDFI进行观察, 确定有无管腔狭窄及湍流存在, 并结合ICAPSV/CCAPSV比值等其他血流参数指标作全面分析确定。

颈动脉检查技术中一些困难问题和解决方法

由于颈动脉的解剖变异和某些病理上的变化, 可影响颈动脉图象显示, 造成检测困难, 并在图象解释上发生错误, 以致造成误诊。现将颈动脉检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6.1 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置过高 在检查中偶尔可遇到分叉部位于下颌骨下缘之上, 因而, 使探头无法放置到能显示的部位。这时, 就有可能检测不到这些部位的异常图象。

解决方法:(1)改用从颈后外侧方探测, 探头置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指向前方下颌骨的下缘, 并加大探测深度, 可以使高位分叉部图象得以显示;(2)改用弧状线阵探头可获得图象显示。

6.2 受检者肥胖颈部粗短 患者颈部脂肪层厚或肌肉强壮突出均可使颈动脉位置深在, 同时, 因脂肪和组织厚度增加, 导致声能衰减, 特别在应用高频探头检测时尤为明显, 可使彩色血流不能显示或显示很差, 造成无血流假象。

解决方法:(1)调节焦点发射区(Focal transmit zones)到该血管所在深度, 以加强该部位的显示;(2)转换低频率探头或提高发射功率, 可使血管结构和彩色血流的充盈显示得以改善。

6.3近探头侧血管壁钙化斑块 当近探头侧管壁有大片钙化斑块硬斑形成时, 则在其后方声影所掩盖的部分管腔内的结构异常, 如远侧壁斑块、管腔狭窄和血流变化就显示不出来, 以致漏诊。

解决方法: ①改变扫查平面, 如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 也可侧动探头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寻找可置多普勒取样门的部位;②作横向扫查显示钙化斑块所在管壁的部位, 然后, 通过无硬斑部位管壁作为近探头侧再作纵向扫查, 从而避开声影的影响。

6.4 血管先天性异常和解剖变异 在颈部血管检测中有时会遇到血管扭曲, 严重者呈“线圈”状盘绕, 以致对血管走行和血流方向的辨认困难。血管扭曲一般多见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起始段, 尤其对颈内动脉扭曲显示更为困难, 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和由于扭曲形成的狭窄要鉴别。

解决方法: ①二维图象显示扭曲血管走行常呈“S”或“C”形, 少数情况下可呈现盘绕成“线圈”样或在分叉部颈内及颈外动脉分出成“八”字形展开;② CDFI 显示在扭曲处出现血流方向改变, 呈“S”形扭曲者作横向扫查可见同一条血管上的多个节段管腔横断面。

6.5 颈内及颈外动脉位置反向或转换 一般情况下颈外动脉多数位于前内侧, 颈内动脉多位于后外侧;少数情况下, 也有二者位置反向排列, 即颈内动脉在前内侧, 颈外动脉在后外侧, 如果不作细致分析, 单从方向/部位来判断, 就会将颈外动脉误认为颈内动脉。

解决方法: ①横向扫查 比较二者的管径大小, 颈内动脉管径大于颈外动脉;②CDFI 显示以血管长轴观察颈外动脉有分支, 颈内动脉颅外段无分支;③多普勒检测 颈外动脉为高阻力型流速曲线, 颈内动脉为低阻力型流速曲线, 用指尖轻叩同侧颈外动脉终末支颞浅动脉时, 若所检测血管流速曲线同时出现“锯齿”状者则该血管为颈外动脉。

篇2: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动脉粥样硬化”,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变?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威胁吗?如何及早发现?如何预防和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大、中动脉内膜出现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是一种全身动脉系统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远端器官供血障碍,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还可能导致急性缺血的发生。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大动脉的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会较明显,病变的动脉,随其供血的器官的不同,引发不同的疾病:脑动脉:脑梗塞,脑萎缩;冠状动脉:心绞痛,心肌梗塞;肾动脉:肾性高血压。下肢动脉:下肢发凉、下肢坏疽等。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相关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引起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该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病理上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出现较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在中年或者中老年。有几大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早,病情重的原因:

一、高血压。

二、高血脂症。

三、吸烟。

四、糖尿病。

五、肥胖。因此,年龄中年以上,特别是男性和绝经期之后的女性,具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就需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的及早发现和防治。

高频率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无辐射、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可动态观察,价格低廉等优势。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病例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利用高频率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一种可靠的、常规的检查方法。所谓高频率超声是指探头发射频率高于7.5MHz的超声,其纵向空间分辨率可达0.5mm以下,可以检测微小的动脉粥样斑块,由于高频超声的探测深度有限,因此只能检测浅表的动脉血管。颈动脉是距离皮肤表面最近的大动脉之一,在超声诊断学上,颈动脉被视为全身动脉的“窗口”,对颈动脉的超声观察和检测,可以很好的反映动脉系统,特别是大动脉的情况。高频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例,可以发现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现软斑块或硬斑块,如出现狭窄,还可以测量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血流是否通畅等。目前还有一种血管内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其分辨率更高,测量更为精确,检测范围也不局限于靠近体表的大血管,但因为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且费用较高,因此还不适于作为一种常规的筛查手段。

篇3: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40例年龄在45岁~55岁的高脂血症患者, 男2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51.5岁;同时选择40例年龄在45岁~55岁血脂正常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男23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50.7岁。2组人员均排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患。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总胆固醇 (TC) >572 mmol/L和 (或) 甘油三酯 (TG) >158 mmol/L。

1.2 检查方法

使用飞利浦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 频率为7.5~10.0 MHz。患者取仰卧位, 头后仰, 充分暴露颈前部, 依次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椎动脉。

1.3 检测指标

1.3.1 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由于颈动脉远侧壁受超声伪像影响小, 显示清晰, 2组受检者均测量颈总动脉分叉部近心端20 mm处远侧壁无斑块部位, 测量内膜内缘至外膜内缘的垂直距离。 (1) 内膜光滑, IMT<1.0 mm; (2) 内膜增厚, 1.0 mm≤IMT≤1.3 mm[1]; (3) 斑块形成, IMT≥1.5 mm。

1.3.2 斑块测量

首先横向扫查, 观察血管壁四周有无斑块, 确定斑块所在位置并测量斑块最大厚度。再显示血管长轴切面, 测量斑块长度。

1.3.3 斑块超声特征描述

描述斑块回声强度、内部回声是否均匀, 斑块表面是否光滑, 斑块内有无出血或溃疡形成。根据斑块超声特征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2], 软斑:超声表现以低回声为主, 病理成分以脂类成分为主, 此类斑块内膜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脱落碎片形成血栓造成远端血管栓塞, 为不稳定斑块。硬斑:超声表现为等回声或强回声, 病理成分以纤维素为主, 合并钙化病变者可伴声影, 这类斑块内膜纤维帽较厚, 不易破裂为稳定性斑块。混合斑:斑块内同时具备软、硬两种斑块特征者。

1.3.4 颈动脉狭窄率估测

通过二维图像或彩色血流图像上进行测量计算内径狭窄百分比, 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重度狭窄:内径减少70%以上。

1.3.5 血流观察

清晰显示血管二维图像后, 采用彩色血流多普勒显示管腔血流, 观察血流充盈情况、方向、性质。最后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测, 取样门放置于颈总动脉分叉部近心端20 mm处血管中央, 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 测量血流参数。

2 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与血脂正常者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例数及斑块性质和范围比较分别见表1、表2。

注:斑块分布以颈总动脉分叉部最多, 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

(个)

由表1、表2可以看出:高脂血症患者组内膜增厚发生率为30%, 斑块形成率为40%;血脂正常组内膜增厚发生率为7.5%, 斑块形成率为7.5%, 高脂血症组内膜增厚、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者。高血脂组软斑数明显多于正常组, 斑块的面积明显大于血脂正常者。

3 讨论

动脉硬化的本质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反应。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 使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 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 (即两者兼有) 。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进入动脉中膜后, 堆积在平滑肌细胞间、胶原和弹力纤维上, 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 继而刺激纤维组织增生, 进一步形成粥样斑块致使管腔狭窄、闭塞, 导致动脉硬化, 心脑血管病产生[3]。

超声检查颈动脉是近年来无创性诊断和评估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是了解粥样硬化的窗口, 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本文高血脂组内中膜增厚发生率为30%, 斑块形成发生率为40%;血脂正常组内膜增厚发生率为7.5%, 斑块形成率为7.5%, 高脂血症组内膜增厚、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粥样斑块的同时可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并可较准确地判断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本文高血脂组16个斑块中有7个软斑, 此类斑块为不稳定斑块, 内膜脆弱易破裂出血, 继发血栓形成。高血脂症患者组管腔狭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密切关系, 已引起临床上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时内中膜厚度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颈总动脉形态直, 位置表浅, 且与皮肤平行, 故颈总动脉容易测量[4], 重复性好。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项检测评价血管病变的技术手段[5], 定期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及时掌握及验证血管内膜病变的程度,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卫东, 冯赫林, 马春燕, 译.超声显像与多普勒超声检查法[M].第

[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42-264.

[2]韩力群, 张化诚.高频超声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检测的意义[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 3 (4) :237-239.

[3]周俊, 陆国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检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 10 (2) :178-182.

[4]梁玉宏, 张小琳.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7, 6 (3) :154-157.

篇4: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粥样硬化;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58-02

颈动脉斑块常会导致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脑血栓,而颈动脉斑块是心血管病症的病理基础,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检查,做到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十分重要。随着医疗结束的逐渐进步和超声检查技术的日臻成熟,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患者25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68.23±2.63)岁;其中45例患者具有高血压症病史,病程7.2-30年,平均(12.14±1.08)年,其中35例高血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内科疾病,13例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1.2方法

选择迈瑞M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临床检查,探头频率为7.5Mz[1]。取患者仰卧位,头稍侧,检查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将颈动脉和分叉厚壁的内-种膜后度进行统一测量后,避开斑块部位,测量其厚处和颈动脉的其实部位;最大流速;阻力指数;斑块(大小、形态、回声);采用标准公式[2]计算官腔直径狭窄的百分比。

1.3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研究中患者的颈动脉内-中层厚度为0.7-3.5mm,动脉硬化随着斑块的形成逐渐加重,管腔变窄,且狭窄部位的阻力指数增加,流速加快(形成粥样斑块但是低于30%者不进入统计);本组中8例患者表现为脂质沉积,表现为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不光滑,50例患者表现为粥样斑块,10例患者形成狭窄(详见表1)。形成斑块患者中以硬斑为主。而高血压患者中有15例患者为软斑,其次为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经超声检查显示狭窄和板块部位主要表现为血流充盈、缺损,流速变细,形成构成涡流或湍流,其中:①扁平斑: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正常三层结构消失或破坏,本组共20例,占33.3%。②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合性回声或均匀弱回声,多为弱回声团,本组15例,占25.0%。③硬斑:由于斑块内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或有声影,共10例,占16.7%。④溃疡斑:超声表现为斑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共15例,占25.0%。狭窄度>50%者12例。狭窄度>70%者5例。

3.讨论

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暴露,加上高频超聲的应用,可明确显示颈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故可作为筛选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常规首选方法,及早有效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同时配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不但可以直接显示血管充盈及血流速度,还可以显示血管IMT和三层结构、增厚的程度和位置,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数量,管腔狭窄程度,具有定位准确、直观无创、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为心脑血管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本研究显示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病情、病程及年龄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高血压症会损伤动脉内膜,减退顺应性,主要表现为动脉管壁的压力负荷胶原纤维化,致使发生动脉纤维硬化。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抑制,二者之间关系密切。

通常将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认为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的纤维细胞肥大以及增生是内膜对血管张力和血流改变反应的一种肺动脉粥样硬化性变化,超声表现主要为内膜增厚、粗糙,管腔狭窄等。粥样斑块是血管损伤的病理基础,经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形态多样的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部位。根据斑块的回声情况将其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溃疡斑。其中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呈均匀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表面有连续的轮廓回声及光滑的纤维帽;硬斑斑块回声增强,其后方可伴有明显声影;溃疡斑斑块呈混合型回声,表面不光滑。扁平斑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正常三层结构消失或破坏,所占比例最大。表明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及早发现斑块,确定其性质,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糖尿病、和颈动脉斑块是其动脉血管硬化的主要表现,而超声检查是临床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帮助临床早期发现病情。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动脉管壁增厚,有脂质沉积、不光滑,内膜损伤加重,有斑块形成[4],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明确,无创伤,是中卒高危患者的临床检查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的健康普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金洲,时晶,倪敬年,魏雪飞,尹军祥,李林森,龙子弋,孙文军,邢亚楠,王庆国.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8(07):109-110.

[2]游龙武,张家庭,梁玉宏,韩漫夫,陶唯宜.前列腺素E_1脂微球制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13(04):198-199.

[3]李蕊,王琦,张红薇,李素华.卵巢黄体血肿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声像图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15(14):106-107.

篇5:产科超声检查及报告规范

(一)适应症

1、无法开展其他三种超声检查的基层医院,对胎儿进行粗略的生长发育评估,不对胎儿畸形进行筛查。

2、已进行过系统超声检查的孕妇,仅了解胎盘、羊水及进行大致的生长发育评估。

(二)超声检查技术

1、使用仪器:一般实时黑白超声仪器或高档黑白超声仪器。

2、检查方法:通常采用3~5MHz凸阵或线阵探头经腹部扫查。

(三)观察内容与报告书写 要求所观察内容详见附录。报告书写应将所观察内容和所测量数据反映在报告中,超声提示应明确报告胎儿是活胎还是死胎,是单胎妊娠还是多胎妊娠,胎盘羊水情况。

(四)具体报告书写示范

胎儿测量:双顶径7.46cm,腹围25.6cm,股骨长5.50cm,羊水最大深度5.0cm。胎位:LOA 胎头呈椭圆形,胎心搏动可见,胎盘附着前壁,胎盘I级,厚度约2.89cm,超声提示:宫内妊娠,单活胎,LOA。

二、常规超声检查

(一)适应症

1、适应于所有孕妇(包括低危孕妇和高危孕妇)。

2、已进行过系统超声检查的孕妇,了解胎盘、羊水及进行胎儿生长发育评估。

3、对胎儿畸形进行初筛、疑有异常者,应建议孕妇进行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4、筛查卫生部规定的六种严重致死性畸形:无脑儿、严重的脑膨出、严重的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命性软骨发育不全等,疑异常者应建议孕妇去有产前诊断资格的医院确诊。

(二)超声检查技术

1、使用仪器:高档黑白超声仪器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2、检查方法:通常采用3-5MHz凸阵或线阵探头经腹部扫查

(三)观察内容与报告书写 要求所观察内容详见附录。将所观察内容和所测量数据反映在报告中,同时报告书写还至少应能反映卫生部规定的六种严重致死性畸形的脏器结构的描述,对所要求观察的内容不能明确者应建议至上级医院或专门的产前诊断机构进一步检查。超声提示应明确告诉孕妇胎儿是活胎还是死胎,是单胎妊娠还是多胎妊娠,胎盘羊水情况等。

(四)具体报告书写示范

具体病例报告示范 :××医院常规超声检查报告(正常胎儿)

胎儿超声测值:双顶径6.06 cm,腹围20.44cm,股骨长4.48cm。最大羊水暗区4.5cm。胎儿超声结构描述:增大的子宫切面内可见胎儿回声,胎位为LOA,颅骨呈圆形光环,脑中线居中,双侧脑室对称。脊柱双光带平行排列,整齐连续。

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可显示,左、右房室大小基本对称。胎儿心率145次/分,心律齐。胎儿四肢部分切面可见。

胎儿腹部内脏:肝、胃、双肾、膀胱可见,胎儿双肾盂未见分离。胎儿脐带:脐动脉2条,胎儿颈部未见U形压迹。胎盘附着在子宫前壁,厚度 2.13 cm,胎盘0级。胎儿上唇连续。

超声提示:宫内妊娠,单活胎,LOA,胎盘0级。

胎儿超声测值:腹围 17.6cm,股骨长 4.27cm,肱骨长 4.09cm。羊水暗区最大深度6.02cm,胎儿心率155次/分,心律齐。胎儿超声结构描述: 胎位:LSA。胎儿头面部:各断面扫查胎儿头端均不见胎头圆形光环,仅显示轮廓不规则的团块状强回声,不能显示脑组织,可见双眼,外突呈“蛙眼状”改变,眼眶以上颅骨缺失。胎儿上唇连续。超声提示:

宫内妊娠,单活胎,LSA,胎盘0级。

胎儿颅脑声像改变提示无脑畸形,建议行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三、系统超声检查:

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我们建议每个孕妇在18~24周都进行一次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如有下述情况者,更应进行此种超声检查。

(一)适应症

1、适应于所有孕妇,包括低危和高危孕妇,尤其适应于高危孕妇产前超声检查; 2、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3、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

4、夫妇一方有染色体平衡易位者;

5、生育过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儿或其他畸形胎儿者;

6、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

7、夫妻双方有先天性代谢疾病,或有此类疾病生育史的孕妇;

8、在妊娠早期接受较大剂量化学毒剂、辐射或严重病毒感染的孕妇;

9、有遗传性家族史或近亲婚配史的孕妇;

10、原因不明的流产、死产、畸形和有新生儿死亡史的孕妇;

11、本次妊娠羊水过多,疑有畸胎的孕妇。

(二)超声检查技术

1、使用仪器:最好使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不建议用黑白超声仪进行系统胎儿检查。

2、检查方法:扫查途径可经腹部、经阴道或经会阴部检查。不同的组织器官结构以及不同的畸形其扫查方法各不一样,详见后。

3、探头频率的选择要在穿透力和分辨力间达到平衡,原则是在能满足穿透力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频率较高的探头,以提高分辨力。4~6MHz有足够穿透力,在腹部检查时选用。经阴道检查需要5~7.5MHz或更高频率。

4、检查种类不同,要求测量的数据亦不同。

(三)观察内容和报告书写

按照系统超声检查所规定的内容(详见附录)进行一一检查,系统超声检查对检查仪器和检查人员要求均较高,检查者应对胎儿畸形有较全面的认识,检查时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应掌握一定的扫查技巧和方法。我们近几年通过大量病例检查和追踪对照,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思维方法,在下面具体畸形的系统检查示范中予以简单叙述。

(四)具体报告书写示范

具体病例报告示范1:××医院系统超声检查报告(全前脑)胎儿超声测值:双顶径5.01cm,头围18.65cm,腹围13.69cm,股骨长3.93cm,小脑横径2.13cm,肱骨长3.82cm。羊水暗区最大深度6.54cm,羊水指数为18.96cm,胎儿心率145次/分,心律齐。胎位:LOA。

胎儿超声结构描述:胎儿头面部:颅骨呈圆形光环,脑内结构明显异常,前脑未分开,无大脑半球间裂,未见脑中线回声,顶叶与颞叶间未见明显的外侧裂回声,仅可见单一侧脑室声像,前角、后角均融合一起,且明显扩张,其内为大量无回声区,可见双侧的脉络丛回声,漂浮于其中,大脑皮质明显变薄,较薄处厚约0.35cm,两侧丘脑完全融合,其间未见明显第三脑室回声,前上方未见明显的透明隔腔及胼胝体,小脑前方未见明显的第四脑室回声。小脑半球形态无明显异常,小脑蚓部可见,后颅窝池无明显增大。

胎儿颜面部冠状切面及矢状切面显示胎儿鼻子呈柱状,位于眼眶上方,长约2.31cm,在鼻子下仅可见单一菱形眼眶回声,在眼眶内可见二个细小且紧挨在一起的眼球,双眼球的直径均约0.38cm。胎儿上唇连续,但未见人中声像。超声提示:

宫内妊娠,单活胎,LOA,胎盘0级。

胎儿颅脑结构(无脑中线,单一脑室并脑积水,丘脑融合,无透明隔腔、胼胝体、第三、四脑室等)及颜面部(喙鼻,独眼,小眼,人中缺如)改变符合无叶全前脑声像改变。建议产前咨询和脐血染色体检查。

具体病例报告示范2:××医院系统超声检查报告(脐膨出)

超声测值:双顶径7.31cm,头围27.03cm,股骨长5.09cm,小脑横径3.23cm,肱骨长4.61cm。羊水暗区最大深度5.37 cm,羊水指数为18.38 cm,胎儿心率132 次/分,心律齐。

胎儿腹部内脏:双肾、膀胱可见,胎儿双侧肾盂无分离。腹壁皮肤层回声中断,宽约4.31cm,肝脏从该处向外膨出,胎儿腹腔明显塌陷,在肝脏表面可见一层较厚的膜状强回声包绕,脐的根部膨出包块表面尚可见大小约4.17×3.48cm的无回声包块,包膜完整。胎盘附着在子宫前壁,胎盘0级,厚3.48cm。超声提示:

宫内妊娠,单活胎,LOA,胎盘0级。

胎儿腹部声像改变符合胎儿巨大脐膨出畸形(膨出物包括肝脏),脐根部囊肿形成。羊水偏多。建议产前门诊就诊和外科咨询。

四、针对性超声检查

(一)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二)颜面部针对性超声检查

篇6: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29.34±3.9)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0.45±4.3)岁,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超声检查时,协助患者平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者颈部,将头偏向检查对侧,直接在颈部设置超声探头,结合短轴与长轴切面进行检查,由上至下实施连续扫查,声束夹角和血流之间的角度应<60°。探查双侧颈部的总动脉起始段、颈内颅外段、分叉部、中段。若患者肥胖显示不清,更换凸阵探头进行探查[2]。

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超声技术检查,按照图像灰阶变化情况,检查结构部位。

2 结果

检查90例脑血管患者后,研究组给予超声技术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测。

两组的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径、IMIT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比:峰值流速:研究组颈总动脉为(0.56±0.21)、颈内动脉为(0.56±0.38),对照组颈总动脉为(0.62±0.61)、颈内动脉为(0.66±0.63)。RI:研究组颈总动脉为(0.74±0.08)、颈内动脉为(0.68±0.09),对照组颈总动脉为(0.76±0.09)、颈内动脉(0.68±0.09)。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研究组的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比对照组较高,超声技术检出率比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正常时它供给脑组织85%的血液。高血压、动脉硬化可直接侵害颈动脉,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缘故,血流在此容易形成涡流,久而久之涡流会损伤该处的动脉内膜,血小板、脂质成分在损伤处沉积,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斑块的成分较为复杂,通过组织形态学表现,主要包含炎性细胞浸润外膜、纤维帽、斑块新生血管、脂质核心,根据声像图表现,动脉的管壁三层结构均消失,不平整的内膜粗糙,增厚呈不规则趋势,斑块形态呈大小不一,管腔的狭窄程度不一致。针对颈动脉斑块,早期斑块发生IMT增厚问题,软斑块的回声较低,硬斑块的回声增强,声影伴随后方,兼之混合斑,使得溃疡斑块的回声不均匀,斑块内的血流充盈缺损,没有血流信号时,可考虑属于闭塞症状。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吸烟等。如果存在以上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脑梗死、高血压等疾病患者,颈动脉呈显著硬化,病变程度同血流量、速度减少呈正相关。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斑块面积随之增大,加重了硬化程度。利用超声技术,可实现重复检测,安全率高,有效检测颈动脉组织学变化、斑块大小动态变化。同时,超声技术动态监测斑块变化,提供稳定性、斑块性质的判断依据。针对脑梗死、冠心病人群的临床诊治、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超声技术在检查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超声组给予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斑块,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检查,比较斑块检出率及回声强度、峰值流速、IMT增厚率、RI、颈动脉狭窄率。结果 经过检查后得知,针对颈动脉呈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技术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超声技术检查,能有效确定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数据,为早期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超声技术,劲动脉,斑块

参考文献

[1]智光.冠心病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版社,2001:131-132.

篇7: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检查;心血管高危人群;冠状动脉造影;危险因素

Caroti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n the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igh-risk groups

XIE M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yuan City, Sichuan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 Functional Division)

[Abstract] Objective Carotid artery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 Methods A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10 120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high-risk patients, according to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cases, IMT ≤ 1.0mm)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60 1.1 ~ 1.5mm), two groups of patients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compared the number of coronary lesions and blood parameters. 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e number of eve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can estimate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imple operation, reference may be high value, worth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arotid arteries ultrasonography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high-risk groups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云因,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廉价、快速、无创性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rtherosclerosis,CCA)的评价具有独特的优点[1],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管径、斑块大小形态、回声特点和各部位血流速度进行测定[2],确定斑块的性质和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程度,可以为高血压、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月的心血管高危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观察组(60例,IMT≤1.0mm)与对照组(60例1.1~1.5mm),观察组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 年龄在32~73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岁,体重48~76kg,平均体重656.3kg;对照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在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563.3岁,体重45~72kg,平均体重625.9k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仪器选用百胜DU6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7~10MHz,内置分析软件定位后自动测量IMT、收缩期峰值流速(systolic peak velocity,SP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RI=(SPV—EDV)/SP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常用桡动脉穿刺依次对右冠状动脉造影依次对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造影,造影正常或者狭窄<1/2为造影阴性,官腔狭窄≥1/2为造影异常[3],单支病变定义为主要血管狭窄≥1/2,对两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和血液生化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比较见表(x±s)

对照组患者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x±s)

对照组CAG单支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长期、不易被察觉、潜藏的发展过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是威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随着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以及人们对隐匿性、猝死型冠心病危害认识的提高,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4],动脉内膜是最早受累的部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作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数目和心血管事件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替代标志、动态、定量测定颈动脉IMF有利于全面分析、了解病情,为治疗、预防、预测转归提供客观依据,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多原因疾病,不同危险因素在自身不同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对病情发展和发生作用不同。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反应病情[5],有利于对疾病整体检测和管理,此外超声检查安全、无创、简单易行,易于推广。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估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操作简单,可参考价值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敬府,黄一宁,金征宇,等.颈动脉狭窄的超声、影像学及手术所见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7(4):199-201.

[2]Nicoletti A,Paulsson G,Cali6uri G,et a1.Induction of neonataltolerance to oxidized lipoprotein reduces atherosclerosis in ApoEknockout mice[J].Mol Med,2007,6(4):283-290.

[3]Kablak.Ziembicka A,Tracz W,Przewlocki T,et a1.Association ofincrease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with th e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Heart,2004,90(11):1286-1290.

[4]王爱军,林其珊.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评价[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9;26(2);93

上一篇:杨用霖简介下一篇:五年级上册文明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