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论文

2024-04-28

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论文(共6篇)

篇1: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论文

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论文

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在超常规的政策干预和应对下,国际金融危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全球经济急剧下滑态势得到遏止并且趋稳好转。在经历20的大调整后,世界经济有望实现适度增长,但也不能忽视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和挑战。各国政策制定者不仅面临着如何适时适度地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的艰难选择,而且也面临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巨大考验。

一、主要国家经济复苏步伐呈现不均衡状态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半年和年年初,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各国经济活动迅速减速。在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刺激下,自2009年第二季度起,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经济下滑速度放缓并逐步恢复增长,特别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为此,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或机构也改善了对全球经济的预期前景,纷纷上调预测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收缩1.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在2009年第三季度结束。

从目前形势看,在制造业反弹和库存重建的带动下,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指标止跌向好,消费和投资缓慢恢复,经济活动的环境有所改善,全球经济复苏迹象逐渐明显而广泛。展望20,在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复苏和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复苏阶段,维持目前缓慢回升的态势。IMF预测,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3.1%。但是,相比过去大规模衰退后的复苏力度,这一复苏程度将是相对偏弱的。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各国和地区的复苏步伐会明显不同,复苏速度参差不齐。其中,发达国家经济有望实现低速增长,新兴经济体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实现快速增长。

在这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发达国家经济全面陷入衰退。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整体收缩3.4%,美国、日本及欧元区三大经济体经济均为负增长,其中日本跌幅最大,欧元区跌幅超过美国。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和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日本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在第三季度先后触底后,出现了由收缩向缓慢复苏的转变。目前,三大经济体经济继续处于恢复增长中。

2010年发达国家经济将普遍继续复苏,但增长依然乏力。IMF预测,2010年发达国家经济将实现1.3%的小幅增长。从复苏力度的次序看,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做出了不同预测。OECD认为,美国有可能最快(增长2.5%),日本次之(增长1.8%),欧元区最后(增长0.9%);IMF认为,日本有可能最快,美国次之,欧元区最后,因为亚洲地区经济高增长将为日本经济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无论怎样,201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将是低速的、平淡的。

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家庭和金融部门受到重大冲击。受家庭净资产缩水影响,加上失业率居高,私人消费欲望和能力短期内难现大幅恢复;而金融部门“去杠杆化”的调整尚未完成,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强,信贷市场仍然偏紧,这一切都必然会制约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进而影响经济复苏力度。在经历这场危机后,发达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挑战,面临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机会的考验。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提出要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但从成本和产业规模看,新能源、新材料的成本远高于现有的能源和材料,其产业规模也不足以支撑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如果发达国家经济不能蓬勃发展,世界经济将不会强劲增长。

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出口需求下降、外部资本流入骤降、投资需求减少、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海外劳工汇款减少等,其整体经济明显减速。但在亚洲经济表现强劲的带动下,2009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展望2010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IMF预测,2010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将由2009年1.7%的小幅增长恢复到5.1%,高于发达国家3.8个百分点,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保持快速复苏,增长率将达到7-3%,居全球各地区的首位。

在全球经济复苏中,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以中国和印度引领的亚洲经济体表现出强劲复苏态势,发挥了拉动全球经济回暖的火车头作用。IMF预计,中国经济在2009年和2010年将分别增长8.5%和9.0%;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4%和6.4%;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收缩7.5%后,2010年有望增长1.5%;巴西经济在2009年下滑0.7%,2010年将增长3.5%。危机前多年高速增长夯实的经济基础、较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相对较低的银行存贷比、果断的经济刺激政策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均决定了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在经历了本轮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强于发达国家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其经济实力和引领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加强和深入,并将在全球金融和经济架构的重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看,当前世界经济反弹明显,但基础还较脆弱,全面复苏动力不足,各国经济好转主要是依靠政策刺激和政府投入所推动,整体经济活动依然远低于危机前水平。2010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有,金融市场仍存隐患,失业率高企不下,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贸易保护压力还在,全球资本流动尚不稳定,通货膨胀风险增大以及财政赤字增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将增加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而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会带来一些新的动荡。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上述各因素对各国实体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各国政府政策调控带来的挑战。

一是失业率高企风险。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各国就业形势日趋恶化。目前美国及欧盟存在着9-10%的高失业率,日本失业率也在5%以上。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发达国家的就业要到才有望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可能在2010年开始恢复,但要到才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各国普遍高企的失业率将制约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支出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复苏变得更加缓慢和艰难。

二是通货膨胀显性风险。在应对危机中,各国央行纷纷大幅降低利率水平,同时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过度宽松的货币供应积累了通胀风险,增大了市场的通胀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前景改善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上升,2009年下半年以来,各国生产和消费物价指数呈现环比波动上升的走势。2010年,在流动性过剩及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全球通胀压力难以削减,通胀风险可能将从隐性风险渐变为显性风险。

三是经济刺激政策调整风险。截止目前,各国政府大规模的、同步的全球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成功的。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确立,经济刺激政策将逐步退出。但过早退出有可能导致经济复苏进程夭折,过晚退出则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审慎把握和选择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将是一个艰难抉择。可能的结果是,2010年上半年各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心仍是刺激经济增长,下半年如果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各国经济政策将发生一些转变,部分刺激政策将逐步、有序地撤出,以避免形成新的泡沫资产,促使世界经济在复苏之后能够平衡而持续地增长。

二、世界贸易呈恢复性增长但增速低于全球经济

2009年是世界贸易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阴霾下,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发展中国家出口受阻,加上贸易融资的限制,全球总需求急剧减少,导致世界贸易和生产大幅萎缩。自20第四季度,世界贸易出现罕见的负增长,贸易下降的幅度远超过全球经济下滑的幅度,主要贸易国家的进出口额以20-40%的幅度下降。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的降幅将超过10%,回落到的水平,这也是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

导致过去一年来全球贸易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贸易下降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缺乏需求所致,而不能归咎于贸易体系失灵。由于各国经济规模缩水导致缺少必要的进口需求,并且需求减少的范围比过去更加广泛,最终造成贸易额极度萎缩,贸易下降速度加快。贸易的收缩不仅成为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载体、扩散的渠道,而且还是一个加速器,加速了世界产出的收缩。

在这场危机中,各大类产品的贸易都受到严重影响,但受影响的程度存在着差异。其中,燃料和矿产品贸易的下降幅度超过制成品和农产品贸易,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所致;而制成品贸易的下降幅度要超过农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汽车和钢铁产品的降幅是最大的。据WTO统计,2009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全球钢铁产品贸易分别下降38.0%和11.5%;汽车产品贸易分别下降47.1%和45.8%。这两类产品也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与贸易摩擦的重点产品。

随着全球经济止跌企稳,自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贸易形势开始好转。贸易急剧下滑态势受到遏止,贸易额环比增长回升,同比降幅收窄。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额基本在3月或4月触底,此后从低点恢暖的迹象更加明显。目前,全球贸易改善的态势继续增强,但贸易恢复的进程尚不稳定,仍较脆弱。展望2010年,在全球经济前景向好的环境下,世界贸易将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增幅不仅低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长水平。IMF预测,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将萎缩13.0%,2010年恢复增长2.7%,低于同期世界经济3.1%的增幅。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企稳和好转,2009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震荡上扬的走势。尤其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在石油、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回升幅度明显加大。截止2009年11月,IMF编制的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价格指数比年12月上升41.1%,其中食品饮料类上涨16.1%,工业用农业原材料上涨26.8%,金属上涨37.3%,能源上涨53.1%,但价格水平仍低于危机前的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供求关系继续主导初级产品市场,但外部非经济因素对商品市场走势产生着很深的影响。2009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与同期美元贬值及投机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展望2010年,全球经济形势继续向好将为国际商品市场提供有利的经济环境,商品的需求将有所增加。若仅从供求关系看,预计在全球经济明显复苏之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但鉴于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因此不排除因美元贬值、避险、储备或投机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从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行情的可能,特别是包括美元走势在内的金融因素仍会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分析认为,尽管2009年底美元出现小幅升势,但美国的低利率、巨额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等因素预示着美元将继续贬值,这将为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提供条件。

自2008年底世界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持续上升。2009年,尽管各方一再承诺要摒弃贸易保护政策,但各国采取的限制贸易和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呈现增加之势,全球贸易壁垒增多。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在符合WTO规则前提下提高贸易壁垒,即利用贸易规则的模糊地带实施贸易限制的做法不仅存在,并且日渐蔓延,比如越来越多地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提供出口补贴、在约束关税范围内提高适用关税水平、有意滥用贸易技术壁垒等。在这股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发达国家更青睐于采取出口补贴和相应支持措施,而发展中国家的措施种类多样,出口补贴、提高关税、进口禁令、非关税措施等。作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正被充分运用。截止2009年10月底,2009年以来全球已发起反倾销调查171起,反补贴调查28起,保障措施调查26起,立案数量明显增多。

从实践看,各国实行的贸易限制措施大部分针对传统上受保护的行业,如奶制品、钢铁、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及鞋类产品、化学制品和塑料等。据WTO统计,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农产品首当其冲,受新出台贸易限制措施的影响最大,约占全球受影响进口额的35.5%;其次是钢铁产品,占28.2%;机电产品居第三,占9.3%;纺织、服装和鞋类居第四,占7%;居第五位的是矿产品,占4.5%。上述五类产品占全球受影响进口额的85%。但总体上看,贸易壁垒的提高只影响了很小一部分贸易额。据WTO统计,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10月,各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只影响到世界贸易额的1%。

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会成为主流,但要看到,贸易保护行动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虽然有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对特定出口商来说就意味着市场的封闭。另外,贸易保护措施从表面上看仅是对某一行业进行限制,但事实上其负面效应会通过传导机制影响到被制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各国都采取加大贸易限制措施的力度,这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恶化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环境。因此,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全球共同的任务。

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各国政府大规模地放松或停止实施贸易限制措施。展望2010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将难以减轻。由于经济复苏缓慢,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国家仍寄希望于贸易保护转嫁国内就业矛盾,各国政府也将难免不断屈从于保护主义的压力,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将会继续存在。对此,各国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避免其恶化成为更大的问题。

三、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将出现温和复苏态势

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全球跨国公司短期内的对外投资计划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导致全球跨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大幅缩减。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UNC-TAD)统计,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为1.697万亿美元,比的1.979万亿美元下降了14%。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FDI骤降29%,为962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FDI继续保持增长,增幅为17%,为6210亿美元。

2009年,全球FDI下滑趋势持续,而且变得更加显著。UNCTAD预计,2009年全球FDI将下降30-40%,跌至1.2万亿美元。与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FDI在全球各地区均有下降,预计发达国家的FDI将下降60%,是导致全球FDI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发展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FDI也将出现25-40%的降幅。

跨国公司撤资增加以及跨国并购减少是导致全球FDI下降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跨国公司采取了抽回投资、收回公司内部贷款以及偿还母公司债务等行为,以降低成本和配合企业重组。2008年末到2009年上半年,一些国家的撤资额超过了外资流量的总额,给这些国家的外资存量造成很大冲击。另一方面,受金融市场紧缩和跨国公司现金短缺影响,跨国并购活动大幅减少,跨国并购交易额剧减。据OECD预计,2009年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总额可能仅为6000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56%,为1995年以来最大的降幅。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OECD成员的跨国并购额将大幅下降60%,由2008年的1万亿美元减少到2009年的4540亿美元,而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并购额也将锐减,降幅为62%,由2008年的1210亿美元减少到2009年的460亿美元。不过,自2009年第三季度,伴随全球经济形势趋好和投资者信心的部分恢复,美国和欧洲企业并购活动出现活跃迹象,并购交易有所增多。

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FDI的前景,也改变了FDI的格局。联合国贸发会议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FDI占全球流入量的比例已升至43%。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已占南亚、东亚、东南亚区域外资流入量的一半,占全球外资流入量的1/10。这两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的强劲表现,促成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FDI流动格局的重塑。

在经历2009年的大幅骤减之后,再考虑到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都已显示逐步回暖的势头,可以预计,2010年全球FDI出现温和复苏的可能性大大提高。UNCTAD预测,2010年全球FDI流入量可望回升至约1.4万亿美元,20有可能进一步升至1.8万亿美元,基本达到2008年的水平。预计那些对商业周期变化影响较小,并且需求基本稳定的行业(如农业综合产业和某些服务业),以及拥有长期增长前景的行业(如制药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推动下一轮对外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在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上,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将依然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UNCTAD在《2009-年全球投资前景调查》报告中将“金砖四国”列于未来对外投资最受青睐的五个国家之中,具体排名为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实际上,近年来,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资,而且它们自身也正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者。据UNC-TAD的数据,2008年,大约1/5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近3510亿美元)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与1990年相比实现了50倍的名义增长。可以预计,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态势明显,全球经济资源将可能更多地流向新兴经济体,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将带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篇2: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论文

与此同时,围绕iPhone正式进军韩国智能手机市场之后,与三星电子、诺基亚之间上演“三国争霸”市场走向的猜测,成为韩国业内热议的焦点问题。

据悉,28日KT电信将在首尔蚕室体育馆举行盛大的iPhone上市活动,并将于下月开始真正的普通销售(终端市场零售)。三星电子、诺基亚、LG、HTC等先入为主的智能手机厂商,则紧锣密鼓的筹划积极应对举措。韩国智能手机市场即将出现三国鼎立,群雄争霸的混战格局,一场意欲“剿杀iPhone于襁褓之中”的恶战一触即发。

目前在韩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汇聚着三星、LG两大国产双雄,诺基亚、索爱、HTC、黑莓等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其中三星阿玛尼2,性能方面表现尤其出色,深受韩国时尚一族青睐。尤其是采用了AM型有机EL超大屏幕画质表现异常出色。尽管操作系统(OS)触屏移动速度略显缓慢,价格也高出16GB iPhone 3Gs约5万韩元左右,但是本土品牌地缘优势以及iPhone手机操作系统等主要部件主流供应商身份,还是使得阿玛尼2系列具备了与iPhone平分秋色的实力。

另外,诺基亚的5800同样具备着与iPhone旗鼓相当的实力。尤其是价格方面,同样是2年期入网协议价,5800仅为16GB iPhone3Gs2年期入网价三分之一不到的10万韩元左右。再加上,超强的音乐功能,FM收音机接收功能以及音频文件优化性能等使之具备了集诺基亚Xpress Music音乐手机和智能手机于一身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全球最普遍使用的诺基亚移动OS(Symbian)系统、Series 50 V3.1 UI全触屏以及与iPhone极其类似操作方式等,使得诺基亚5800具备了下游堵截iPhone的绝对实力。

除了要面临三星阿玛尼2上游封杀、诺基亚5800下游堵截的双重压力外,iPhone还要面临来自LG、HTC、索爱等智能手机新锐的强劲挑战。Gartner1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3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13.81%,增加到4106.76万部。其中诺基亚以接近四成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加拿大RIM公司黑莓手机份额则上升4.9个百分点,达到20.8%;苹果iPhone则未能延续去年同期急速增长的势头,份额仅提升4.2个百分点,未能实现破20%的市场猜测;HTC销量更是同比大增60.57%,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位居全球第四;三星则以销量同比增长18.46%,份额提升0.2个百分点,3.2%的市场份额名列第5。其他品牌市场销量、份额均呈现一定的下滑态势,总体市场份额下降近10个百分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强者恒强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不过在其他行列,采取Windows Mobile和Android双线策略的LG智能手机,GM730e、KT878等巧克力、竞技场系列全触屏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上同样表现不俗,

加之外界传言LG极有可能成为Google(谷歌)Gphone的首选代工厂商,并计划未来数月内至少推出13款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大有挺进智能手机第一阵营的势头。另外,日前戴尔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步伐也再加快。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iPhone作为“后起之秀”的时代已经过去,LG、三星等新秀会否再次上演类似普通手机市场上的生死时速般的“弯道超越”,顺理成章的成为人们猜测的焦点。

毋庸置疑,去年7月份上市的iPhone 3G手机,目前在全球80多个国家掀起了一股相当强劲的iPhone旋风,短短一年多时间便创下了2600万台以上的销量记录,使得iPhone几乎成为智能手机的代名词。但是,对于崇信本国品牌,爱用国货的韩国消费者而言,三星、LG仍是他们的“唯二选择”,加之iPhone在可视通话•数字多媒体广播(DMB)功能的缺失,电池不可拆卸以及专用充电器携带不便等一系列欧美化工艺设计,并不是非常符合亚洲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因而,在日本、中国上市之初,还能看到排成长龙买iPhone的火爆场面,但是一阵风过后,家电连锁、通讯店的iPhone柜台冷冷清清,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店堂摆设。尤其是,下半年以来iPhone在欧洲发生多起电池爆炸事故,引发消费者对其为降低价格单纯追求低成本,不顾及品牌声誉及消费者安全,大量委托海外工厂代工,质量无法保障的做法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质疑。

手机行业观察家表示:“日本市场的iPhone热目前几乎完全消褪,中国市场的iPhone旋风并未如预期的那么火爆,而且已经出现种种质疑。因此,本月末iPhone在韩国市场能否掀起一股强热带旋风,似乎显得不可预料。”

端木清言,麦肯趋势(南京)营销策划有限公司顾问,著名连锁零售观察家,资深商战策划人,中国连锁店培训三剑客之一,著名财经作家。其编译撰写的财经评论、海外资讯、行业评论及产业观察类文章超过余篇,300余万字,有近百篇作品被日本、欧美等海外媒体。 联系电话::025―85768108 网址:www.mcantrs.com,咨询邮箱:maiken001@sina.com


关于作者:

篇3: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论文

WTO开启俄罗斯新商机,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两年前笔者曾形容俄罗斯门窗市场为“没落贵族的复兴之路”,两年后,笔者再次踏上俄罗斯这片土地,一切都似乎未曾改变,一切又似乎在悄然改变,或者这就是俄罗斯固有的欧洲属性,需要你要细心的探寻才会有所发现。

2012年8月23日,俄罗斯正式结束其长达18年的入世之旅,成为WTO的第156个成员国,俄罗斯市场环境将得到进一步规范。New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projects&policies正在这个国家逐步开展并得到实施,拉动整个建筑市场需求增长。据莫斯科城镇发展及建筑相关负责人介绍,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是目前整个俄罗斯建筑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2012年整个莫斯科房地产市场增长近10%。在住宅建筑方面,“2013-2015年莫斯科住宅建筑发展计划”已于去年夏天刚刚通过,大规模的价格合理的、节能环保的民用住宅将出现,以满足购买力日益增强的俄罗斯居民。另外俄罗斯的大部分住宅都是上个世纪建设的,大部分属于危旧住房,亟需改造。在商用建筑方面,一些国家建筑项目,比如体场场馆、公共建筑、商务楼等都已经在建,这些都意味着巨大的门窗幕墙市场。然而由于气候及文化因素,在俄罗斯一年有8个月是冬天,可开工日期有限,很多工程不会像中国一样“日新月异”,这些需求转化为最终的购买力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据了解,正是看到这些契机,一些进入俄罗斯多年的企业,比如瑞那斯、萨威奥、KABAN等等都在调整他们的市场计划,未来几年业务量预计将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

土耳其及欧洲企业占绝对优势,销售渠道以代理商为主

众所周知,俄罗斯本土的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相对要弱很多,门窗幕墙产品依然主要依赖进口。就门窗幕墙产品系列来讲,门窗幕墙系统、高端五金、高端的铝型材加工设备、高端的木窗、高端的塑钢型材基本上被欧洲企业,比如旭格、瑞那斯、吉斯、萨威奥、叶鲁等所占据;塑钢型材设备、中端五金和密封产品基本是土耳其企业;中国的门窗幕墙企业进入西部俄罗斯的还少之又少,一些生产密封材料、五金等便于运输产品的企业都在尝试进入。此外,受交通运输局限的铝、塑型材确实以俄罗斯本土为主,这些厂家往往都是一些大型的集团公司。

就销售渠道来讲,不同于其他国家,在俄罗斯英语普及率相当的低,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平均教育水平低,相反,俄罗斯的平均教育水平相当高,而是由于“斯拉夫民族”的优越感,整个莫斯科你只有在普京驻地—克林姆林宫看到一个英语标识“STOP”。所以,大部分进入俄罗斯的外资企业都采用“代理商”的方式,或者独家代理,或者多家代理,由当地人进行行销。

欧式傲慢与热情同在,市场开拓需“长期投入”

俄罗斯毫无争议的属于资源性国家,在这里只需要象征性的缴纳天然气及供暖费用即可。而且,俄罗斯普遍的房屋墙体厚度可达730mm,所以在这里对产品几乎没有任何的关于节能指标的规范要求,更多在意的是产品本身质量是否通过当地认证和欧洲认证。但是随着加入WTO,陆续将有关于节能方面的要求出现,未来建筑将以low-rising and energy efficiency Building为主。同时让众多外国企业倍感头痛的灰色清关也将会有好转。由于历史因素,在这里很多中国人都能够感受到“欧式傲慢”,对于中国产品有很多误解。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增强,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还是非常友好的,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没有对于中国产品的固有成见,相比较而言对于中国产品接受度要更高一些。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形势一片大好呢?非也。在这里发展,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培育市场的信心。细算起来不难发现,欧洲企业大都是在十几年前进入的俄罗斯市场,土耳其企业紧跟其后,在七八年前;那么中国门窗幕墙企业呢?中国企业需要时间去逐步的了解斯拉夫民主的“欧式傲慢”,并成为他们的一份子,这样才有更多机会在这个市场上挥洒雄心壮志。

短短几天行程,尽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语言障碍,通过翻译人员的帮助,现场共有近100家门窗幕墙及其相关企业和800余位来自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的门窗厂、工程公司、地产商对FC博览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关注,并对于《中国门窗幕墙采购商名录》表现出极大兴趣,带去的1500份全部发放完毕。有部分客户表示,他们非常希望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有意愿来上海参观了解中国的门窗幕墙产品。

展会名称:Fenestration China 2013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3年11月19-21日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单年上海,双年北京,两地交替举办)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篇4:越共并不平坦的革新之路

越共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整治被称为“国难”的腐败;二是如何防止被“民意”裹挟,在南海问题上擦枪走火。

逝世前一年,被誉为越南“革新开放”政策总设计师的武文杰向时任越南总理的阮晋勇写了一封公开信,指出越南正在犯的错误同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所犯的错误一模一样。

2008年6月,武文杰于新加坡的医院中去世,他一年前的预言在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了验证。越南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0%,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相继破灭,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在2007年的一篇报道中将越南树立为亚洲新兴国家的典型,然而不到一年,它又以“失败的越南”为题,讨论越南是否会由于腐败和房地产泡沫而滑向深渊。

从1986年效仿中国推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成为全球经济增速第二的国家,仅次于中国。但对于越共来说,如何管好国有资产、治理腐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一直都是紧迫的任务。目前来看,越共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治理被称为“国难”的腐败。

(小标题)越南央企领导人的腐败丑闻

6月21日,越南第十三届国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大会期间,越南航海总公司腐败案成为国会代表与民众热议的焦点。

大会开始前,越南公安部已经下达了对航海总公司前任董事长杨志勇的逮捕令。

杨志勇一案充满戏剧性。今年2月6日,越南总理签署命令,任命他为交通运输部航海局局长,不再担任航海总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仅10天后,越南政府监察总署就对航海总公司立案,并对杨志勇展开调查。杨志勇此时竟突然“玩失踪”,越南公安部随后发出全国通缉令,并表示如果杨志勇逃亡国外,将建议国际刑警组织对其进行全球通缉。

这起腐败案爆发的导火索是一座从俄罗斯购进的破船坞。

据越南国家通讯社报道,航海总公司副总经理陈友朝于2007年建议斥资1414万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从俄罗斯购进一座浮船坞。随后,杨志勇对船坞购买方案进行调整,总经费增至2430万美元,增加了近一倍。而买到了,竟然是建造于1965年,超出使用年限22年的一堆“废铁”。由于损坏严重,俄罗斯质检部门拒绝向其发放检验证书。

5月22日,越南公安部向社会公布航海总公司腐败案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该案存在贪污、故意违反国家经济管理规定等问题。该公司下属的船舶修理公司总经理陈海山等人也因腐败问题被逮捕。据越南国家通讯社报道,陈海山等人已主动交出贪污的超过12亿越南盾(约合36万元人民币,1万越南盾约合3元人民币)。越南政府办公厅主任武德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航海总公司2009年亏损4000亿越南盾,2010年亏损1.2万亿越南盾,2011年亏损2.6万亿越南盾。

今年越南最大的两期贪污腐败案件都与海洋相关。3月底,原越南船舶工业集团董事长范青平因被法院判处20年有期徒刑。据悉,越南船舶的债务高达86万亿越盾,尽管濒临破产,但越南船舶却一直隐瞒严重亏损的实事。该集团称2009年盈利7500亿越盾,2010年一季度盈利近1000亿越盾。越南船舶公司的巨额债务让舆论哗然,有媒体指出,以越南86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要替越南船舶承担100万越盾的债务。

越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对范青平点名批评,指责他在越南船舶担任管理职务期间玩忽职守,对国有资产造成严重损失。范青平管理下的公司翻了越南国企中典型“花心病”,除了主业造船外,还伸延至房地产、金融和酿造啤酒,不务正业的结果就是沉重负累。范青平的罪名之一,是用大笔资金去购买各国的二手军舰巨轮,然后改装成旅馆放停泊在越南一些旅游胜地的海面上。几年内,越南船舶成立了近200家子公司,让政府不能及时准确了解该集团的经营状况。

越南国会代表陈攸历评价说:“越南船舶工业集团、越南航海总公司丑闻带来的最大教训是要对央企经营活动进行公开,保持透明。”越南国会代表、岘港市委书记阮伯青坦言:“这么多钱就这样打了水漂,而7万户需政策扶持的家庭所需资金数额并不大,却迟迟无法落实。选民意见很大。”

有越南媒体认为,这些贪污数额巨大、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腐败案,最终当事人只需要承担二三十年的有期徒刑,不足以形成威慑力。应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让那些心存侥幸者彻底死心。

(小标题)总书记亲自挂帅,治理“国难”

一些越南媒体把腐败问题称为“国难”,越共目前在执政方面面临最多的指责,就是腐败问题。好在政府和越共对腐败问题并不避讳。

今年5月,越共中央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由中央总书记任主任、由中央政治局直接领导的中央防治腐败指导委员会。这是越共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向腐败“宣战”的最大举措。

其实早在2006年8月,越南国会常委会就批准成立了中央防治腐败指导委员会,由政府总理担任主任。2011年10月,国会常委会批准了新一届中央防治腐败指导委员会成员。其中,总理阮晋勇任主任,副总理阮春福任副主任。此次越共中央直接成立由总书记挂帅的防治腐败指导委员会,体现了其反腐败的力度和决心,加强了越南共产党对防治腐败工作的直接领导。

同样在今年5月,许多越南人惊奇地发现,一家名为“防治腐败综合信息网”(简称“反腐网”)的网站正式开通。“反腐网”的职责就是及时发布反腐工作的进展,副总理阮春福在开通仪式上要求“反腐网”积极宣传反腐败斗争中的“先进典型”,反驳“敌对势力”以反腐败为名破坏社会稳定的论调,维护越南政治和社会稳定。

越南社会到底有多腐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越南近年来从中国引进了许多部电视连续剧,其中涉及反腐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包括《黑冰》、《生死抉择》、《英雄无悔》等,在越南都非常受欢迎。不少越南人把故事情节当作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甚至有人找到中国驻越南使馆的参赞想讨论反腐问题。越南国会代表阮麟勇说:“看了中国的电视剧,感觉中国革新开放先走一步,社会利益冲突比较激烈,反腐败很直接,敢说话敢流血。”

在越南,“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很适用。胡志明市一位“公安”,酒醉后开枪误伤他人致死,花了一笔钱打点关系和赔偿后,只被开除了党籍和公职,回老家当起了小老板。而中国人在越南开车从胡志明市到河内,一路上罚款1000元左右人民币是常事儿。当地人说,当公安是个肥差,除非是烈士子弟,否则必须有背景、有靠山才能当上。

1986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武文杰的推动下,越南“以华为师”,开始了“革新开放”,大量内资和外资涌入,国民经济越来越具有活力。但由于分配机制改革滞后,监管制度执行乏力,惩治力度不足以形成威慑,腐败不但未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土地征占补偿、专项资金管理等成为越南腐败案件的多发区。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毫不避讳地说:“腐败、浪费现象在多个领域和部门存在,腐败已对党的领导和国家管理造成巨大挑战。”

腐败给越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以首都河内为例,据统计,2011年河内市共查处27起腐败案件,涉案人数89人,造成损失约2200亿越南盾。5年来,腐败案件给河内市造成的总损失约9670亿越南盾,其中追回部分只占三成。

目前,越南已出台了《防治腐败法》、《提倡节约法》、《反浪费法》等法律,并制定了《防治腐败国家战略》等文件。越南党和政府都已意识到,腐败问题直接影响越共的威信力和执政能力。越共高层多次强调防治腐败的决心,并允许媒体对一些重大腐败案件进行曝光。以《青年报》、和《年轻人》为代表的媒体,敢于指名道姓地批评高官,不少案件都是媒体先揭发的。

(小标题)国会不再是“橡皮图章”

国会是越南唯一的立法机关,也是最高监督机关和重大事务的决定机关,学者认为,要根治腐败,首先要保障国会选举的公正和民主。

一年前,我在越南采访了国会选举的全过程。2011年5月22日,当95岁高龄的阮氏凹作为年龄最大的选民第一个投下了自己填写的选票,国会选举正式开始了。很多选民都对我说,他们非常重视这5年一次的投票机会,选出“德才兼备”的代表,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心声。

两个月后,在越南第十三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阮生雄当选国会主席、张晋创当选国家主席、阮晋勇当选政府总理。本届越南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确定没有实行差额选举,国会主席、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均为只有一个候选人,国会代表只是对这位唯一的候选人进行投票。在近500张选票中,阮生雄的得票率为91.4%,张晋创的得票率为97.4%,阮晋勇的得票率为94%。

尽管如此,舆论依然认为,自从上一届国会否决了政府建设贯穿越南南北高速铁路的提案后,越南国会不再只是一个“橡皮图章”。越南国会通常每年举行两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前国会代表就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及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政府领导人和部长进行激烈地质询,国会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

为加强国会力量,国会主席阮生雄和国会副主席丛氏放(女、泰族)均称为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而上一届国会中,只有主席阮富仲是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越南国会选举实现了直选和差额选举,选民要从827名候选人中选出500名国会代表。这些国会代表候选人先前必须经过工作单位和居住地选民的两道筛选,就连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都必须请居住地街道的近100名选民对其进行评议,然后才能成为国会代表的候选人。

每个选区国会代表候选人的照片、个人信息等都要详细地张贴公示,各选区选民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等信息也都要张贴出来,媒体表示,越南希望选举能成为全国选民的盛大节日。

鼓励党外人士和自荐候选人参选国会代表是越南选举的进步,也是本次大选的一大亮点。与西方的竞选混战不同,越南的竞选有序得多。5月上旬至中旬,候选人来到各自选区同选民见面,向选民介绍自己当选后的工作思路,争取选票。各大媒体也拉开了大选宣传的序幕,地方电视台还开辟专栏介绍候选人情况,并请候选人介绍自己当选后的工作计划。

最终,本届国会的500名代表中有333名代表为首次当选。舆论认为,国会代表要发出选民的呼声,对于没有提案也没有进行质询的代表应取消其国会代表资格。新一届国会已经传递出继续加强国会的职能,让国会真正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强烈信号。

在国会投票中,尽管唯一候选人阮晋勇成功当选总理,仍有30名国会代表没有投赞成票。分析人士指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越南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政府治理通胀和腐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低收入阶层生活遇到困难。

值得国人注意的是,在新一届越南国家领导人发表的就职讲话中,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任期内将捍卫包括海洋、岛屿主权在内的越南国家主权,号召越南各民族团结起来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本次越南国会审议通过《越南海洋法》,该法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中国外交部和全国人大外委会已在第一时间发声,表明中方的严正立场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但对于越南国会的民选议员来说,如果想要当选,就必须顺从“民意”,而民意又极易被舆论所操纵和左右,激化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南海争端一向是越南媒体报道的热点,连篇累牍的宣传渲染让越南民众对南海问题空前关注。于是很容易出现议员为讨好选民而不惜做出激化两国间矛盾的决定的危险情况。

抽文

越南船舶公司的巨额债务让舆论哗然,有媒体指出,以越南86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要替越南船舶承担100万越盾的债务。

插排

越共的历史

越南共产党同中国颇有渊源,它1930年2月在香港成立,创始核心胡志明同周恩来在法国留学时即为好友。

篇5: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论文

宏观经济:复苏之路曲折, 通胀预期提升

一、曲折的复苏之路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推动下, 2009年12月份以来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了较快的底部回升的迹象。固定资产投资独木支撑, 由于出口低迷不振, 消费的持续性不容乐观, 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仍将面临一定的曲折。

4月份实现出口919.4亿美元, 下降22.6%, 较上月扩大5.5个百分点。进口788亿美元, 下降23%, 较上月缩小2.1个百分点。实现顺差131.4亿美元, 较上月减少54亿美元。无论对美国、欧盟、日本还是对东盟、韩国、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额降幅都较上月有所扩大。虽然美国经济目前总体下滑势头已有所趋缓, 但4月份的零售业销售额 (-0.4%) 、新房开工 (月降12.8%) 、失业率 (8.9%) 等数据也表明其复苏之路仍将充满了坎坷。整体来看, 在外部需求萎缩、贸易融资条件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综合影响下, 我国出口增长仍将维持偏弱格局, 预计近期难见明显好转迹象。

4月份,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4.8%, 名义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从扣除了4月份的商品零售价格涨幅 (-1.9%) 影响之后的实际增速看, 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 消费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呈下行趋势, 较2月份回落0.5点。其中消费者满意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分别为86.1、85.9, 比2月份分别回落0.2、0.8点。在带动就业方面效果明显的外贸增长持续低位也将直接对未来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综合来看, 我们预计消费进一步快速增长的空间有限, 总体有望呈现平稳中略有趋缓的态势, 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并不大。

目前看,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靠固定资产独木支撑。1-4月份,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 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4月份投资增速在34%左右, 比3月份提高3.7个百分点。从实际增速看, 由于物价指数4月份仍呈负增长, 且降幅扩大, 因此前4个月投资的实际增速预计在32%左右, 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地方项目投资增速开始加快, 并超过中央项目投资, 前4个月地方项目投资增长30.6%, 超过中央项目投资1.3个百分点, 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中央项目投资增速快于地方项目的情况有所转变。4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调整, 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项目资本金比例, 此举有助于缓解在经济减速调整、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情况下地方政府扩大投资的资金缺口, 加快地方项目投资的增长。从不同注册类型看, 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4.6%, 继续加快。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则分别增长0.3%和-1.2%, 继续保持低位, 表明外部经济环境仍未有明显改观, 投资意愿依旧偏弱。综合来看, 投资的持续强劲显示其仍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从二季度来看, 新开工项目的高企及计划总投资额的居高不下预示着投资的高增长仍有望持续, 而部分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降低也有助于地方项目投资的顺利推进, 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有望维持高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消费稳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速, 而工业生产却难以同步加速。4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增幅较3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 显示工业生产的恢复没有预期的强劲。如果从行业看, 除了受积极政策拉动的相关行业产量增长加快以外, 如空调、彩电、汽车、水泥、乙烯、原油加工量等。大部分的行业的增速明显回落, 尤其是在投资品领域, 如机电、粗钢、电解铝产量增速较3月份明显回落。这一方面与出口降幅的再度扩大有关, 另一方面, 民间投资仍未明显启动以及库存再次增加有关。从PMI库存指标看, 企业随着产成品库存的增加增加原材料库存的意愿不强, 而产成品库存的增加促使企业减少工业生产减少原材料库存。我们判断这种库存增加———去库存的过程仍将继续, 从而使得工业生产在较低的增速中波动。

二、通胀预期提升, 真正通胀仍需时日

随着世界经济收缩趋缓, 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开始变得强烈。而世界各国为刺激本国经济实施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导致货币发行量大大增加。复苏预期以及流动性大大增加导致了快速通胀的预期。2009年以来,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 其中原油价格连续5个月上涨60%, 有色金属以及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快速上升。从目前的形势看大有通货膨胀迫在眉睫的态势。

从世界范围看, 虽然在货币推动下世界经济萎缩有趋缓的迹象, 但是实际需求仍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国内的情况看, 由于农产品价格仍处于下降阶段, 而投资品需求不振使得PPI继续萎缩, 国内价格水平仍处于下降阶段。

总体上我们仍然认为持续的需求增长才是拉动资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 流动性泛滥可能成为资源和大宗商品价格脉冲的动力但不能成为持续攀升的理由, 因此国际市场资源价格上涨可能是阶段性的而不是持续的, 阶段性的价格上涨可能引发通胀预期, 但真正的通胀似乎还不是经济运行的压力。由于国内大部分品种的供应大于需求, 我们认为通货膨胀不是近忧, 而真正进入通胀还需要一段时间。

市场环境:流动性推高估值, IPO渐行渐近

一、估值水平酝酿结构性泡沫

目前A股市场08年整体市盈率水平在26.33倍, 市净率3.03倍。剔除金融保险业后的08年市盈率在35.85倍。整体来看, 结构性泡沫已经显现。尽管目前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在历史均值附近, 但从安全性角度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在前期由流动性支撑的行情如果能得到转好的基本面的支撑, 后期的走势仍将保持乐观, 否则风险将进一步堆积。

二、IPO重启渐行渐近

5月22日证监会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征求时间为6月5日结束。并指出之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意味着自08年9月份华昌化工发行后停了8个多月的IPO将在近期重启。从历史上超过1个季度的5次IPO暂停历史看, 除了05年为了股改外, 一个共同的大背景是市场下跌, 股市低迷, 管理层出手干预市场, 减少股票供给。重启的背景则多是在市场从底部上升平稳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重启。目前的市场环境与宏观经济环境与历史上数次重启时基本一致。回顾历史上历次IPO重启时的估值水平, 如果剔除2001年的偏高值以外, 历次重启的市场静态市盈率水平在20-25倍之间。目前的估值水平在25倍以上, 与历史水平基本一致。

本次IPO重启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是对现行发行制度的改革。5月22日证监会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综合起来看, 征求意见稿在这样的几个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改变:主承销商控制询价和申购报价并设置每笔申购最低申购量;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从征求意见稿的市场影响来看我们认为是中性偏正面。首先, 定价更为合理。其次, 在一二级市场价格差价保留的同时, 使得一、二级市场间的关联关系更加有序。最后, 发行节奏仍受控制, 意味着监管部门仍可以以此控制发行节奏, 影响市场供求。

从历史上IPO重启后的市场表现看, 较为明显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时间:一是发行前5个交易日, 市场调整明显;二是上市当天市场调整明显。重启后当月融资规模与指数走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IPO重启只在短时间对市场造成影响, 而发行上市后市场基本上都是延续市场前期的趋势, 说明基本面依然是决定市场方向的主要因素。

从对具体行业板块的影响来看, 历史分析表明, 新股重启发行对该新股所在行业的股票表现影响较小, 考虑交易成本后基本上不存在超额收益。就目前拟上市的公司发行影响看, 持有拟上市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将受益于股权增值, 其中相对影响较大的公司有中海海盛、中粮地产、大众交通以及中天科技等公司。

三、中期业绩映射经济刺激计划初步成效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企业的利润恢复速度较快, 从1-2月份下跌39%恢复到4月份下跌17%左右。1-4月份, 全国22个地区工业实现利润4873亿元, 同比下降27.9%, 降幅比一季度减小4.3个百分点。22个地区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896亿元, 同比下降0.8%, 降幅比一季度加大0.1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23个行业利润增幅回升或降幅减小。其中,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盈利49.2亿元, 比一季度增盈38.1亿元;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盈利266.6亿元, 同比增长181.3%;化纤行业利润由一季度下降87.5%缩减为下降57.6%;电力行业由一季度亏损13.7亿元转为盈利21.9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 增幅比一季度上升1.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由一季度下降28.4%缩减为下降17.3%。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降97.5%。可见, 有色金属、电力板块的盈利恢复非常快, 而专用设备行业一直维持稳定的正增长。钢铁行业利润仍没有起色。企业利润恢复速度的增快, 表明经济刺激政策正产生积极效果, 我们认为这将在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投资策略:三条主线选择投资品种

我们判断在大盘经过了60%以上的涨幅后, 市场风险已经逐步积聚。从目前市场运行的特征看, 在相对估值体系下, 大盘蓝筹股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加速赶顶的主要推动力。投资者需要警惕在权重股上行和部分高估行业和板块结构性下跌的现象。在经历“大象”的飞舞后市场在6月份可能进入调整期。

一、风格变换:抵御风险的大盘蓝筹股

在整体估值水平相对较高的背景下, 作为市场中的“价值洼地”大盘蓝筹股正日益受到投资者重视。由于本轮行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题材+流动性”的双轮驱动所致。部分没有业绩支撑的题材股和概念股估值水平日益高涨。在估值不合理以及未来政策面的双重挤压之下, 绩差股正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在结构性调整和风格轮换的背景下, 市场内部自发的结构性调整更有利于资金流向那些估值合理的大盘蓝筹股。目前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只有19.3倍, 低于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 更远低于剔除金融服务以后的市场估值水平。从上涨幅度上, 目前蓝筹股板块2009年以来的上涨幅度为43%, 低于市场的平均涨幅, 远低于中小板和题材股的涨幅。在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上涨后, 市场规避风险的要求使资金有流向大盘蓝筹股的冲动。

二、滞涨行业和板块:金融、钢铁、造纸、食品饮料

基于结构性的高估和部分板块和行业涨幅巨大, 而部分行业由于增长相对稳定缺乏市场想象力, 如食品饮料、造纸, 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一直被市场忽视, 如钢铁, 而部分行业受金融市场低迷影响, 表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如券商、银行等。我们认为上述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并且在经济恢复时期其盈利能力的恢复也将较快, 而目前估值水平仍然不高, 投资者仍然可以关注。

三、政策受益品种:汽车、家电下乡

家电下乡和即将出台的节能补贴政策刺激需求成长, 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和消费信心逐步恢复, 行业需求已触底反弹。而房地产销量快速增长利于提升需求。而新农村的建设加大了家电产品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家电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财政补贴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相对于集中度较低的行业受益更加明显。

就汽车来讲, 基建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将是重卡行业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政府推动汽车下乡补贴的背景下, 汽车的销售持续提升, 中国很可能正在或即将迎来汽车消费的第二次高潮, 经济型乘用车将成为主流, 能够为这一主流群体提供合适产品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将迎来第二次发展高潮。

篇6:欧元区经济:不平坦的复苏之路

2014年年初到年中,前些年遭受主权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都传来了快速复苏的好消息。爱尔兰和葡萄牙提前结束了救援计划,重返国际金融市场,所发行政府债券的利率已达到欧元区平均水平,不再被国际资本市场认为具有高风险溢价。即使是遭受危机最严重的希腊,在2014年也已见经济复苏之光。希腊经济不仅停止了下滑,而且开始了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014年预计达到欧元区平均水平(0.8%),并在2015年显著超过欧元区水平(2.8%对1.1%)。

这些债务危机国的经济复苏都经历了对外收支平衡的调整。在危机爆发前,这些经济体不仅有严重的国内失衡(财政逆差和公共部门巨额债务),而且也有突出的对外失衡(经常账户逆差)。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内需求缩减,进口额大幅度下降,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开始减少。与世界上遭受危机冲击的其他许多国家不一样的是,遭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的欧元区经济体缺少货币扩张能力,因此随着国内需求缩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的发生。而随着物价下降和一定程度上的劳动成本下降,这些经济体出口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一定的补偿和增强。因此,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上述经济体的出口部门很快开始增长,并成为推动本国对外收支平衡不断改善的有力因素。到2014年,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多个遭受主权债务危机的经济体都已转为经常账户顺差国。

尽管欧元区内的债务危机国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转机,但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却在2014年年中以来发生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一定逆转,经济增长出现掉头下滑局面。欧元区内的几个大型经济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分别出现复苏势头显著减弱的情况。德国经济增长率在2014年第一季度超过了2%(2.3%),但在第三季度降低到1.2%,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法国经济复苏势头在年初时本来已经很微弱,之后进一步弱化了。第三季度增长率仅为0.4%,事实上到了停滞的边缘。意大利从年初到最近则一直处于衰退阴影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的0.5%。

欧元区内这几个大型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走势分别受到了若干国内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德国的内需虽然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但其外部需求则在2014年年初以来数次遭遇挫折。乌克兰、俄罗斯以及整个东欧政治经济形势在2014年的转变对德国经济的影响最为突出。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效应十分巨大,但同时反过来也对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经济形成了不利的反馈效应。此外,世界范围内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减速也对德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法国,两年前上台的奥朗德总统实施具有明显中左倾向的经济政策,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国内社会矛盾,但在经济上却给国内需求增加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法国国内需求增长几乎一直处于疲软状态中。南欧地区低速经济增长和通货紧缩传递给法国经济的负面效应似乎显著大于对欧洲其他大型经济体。相比于德国,法国经济中感受到较多的通货紧缩及其不利效应。

意大利在几年前幸运地躲过了一场严重主权债务危机,但其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的调整和整顿进程一直不够顺利。欧盟范围内2014年加大了对区内大型银行的压力测试,意大利银行机构属于被发现问题最多者。意大利第三大银行、同时也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银行(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由于经营业绩问题被迫于2014年11月挂牌出售。意大利银行体系中的诸多问题及其脆弱性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经济复苏。

在整个欧盟范围内,自2011年部分成员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并开始退出宽松财政政策以来,各国的财政紧缩调整一直不停地在进行。这种调整,首先出现在遭受债务危机直接冲击的几个成员国。未直接遭受债务危机的各国事实上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财政收缩。2014年,欧元区各成员国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平均水平为2.5%,好于2013年的3%,表明大多数成员国都在努力调整财政紧缩。但是,目前仍有多个重要经济体尚未达到调整要求。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目前法国为4.4%,西班牙为5.7%,意大利为3%,英国为5.1%(英国不在欧元区内,也没有参加欧盟的“财政同盟”;尽管如此,英国仍为欧盟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欧盟财政调整目标道义上的约束)。这些经济体为满足减少财政赤字的要求,将被迫继续减削一些公共支出,并采取一些增加税收的措施。预计许多欧元区成员国2015年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沿袭偏紧的财政政策。

2015:复苏将会继续,但道路仍将是不平坦的

展望2015年,欧元区经济复苏将会继续,但复苏道路仍将是不平坦的。如前指出,偏紧的财政政策是一个不利的内部政策性因素,而这个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受到2013年通过的欧盟财政联盟的约束,成员国在财政政策上的自由度已经减少了。那些当下财政赤字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及累积的公共部门债务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的成员国必须继续进行紧缩性的调整。同时,遭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各国也必须继续整顿财政,促使各项财政和债务指标逐渐满足当初订立救援计划时的要求。

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容克提出了一项庞大的投资计划,即在未来两年内募集并投资多达3000亿欧元的资金,并将主要投资于欧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笔巨额资金显然不能由那些尚处于赤字状态的成员国来分担,而将主要通过国际债券市场来筹措。这的确是欧盟和欧元区的一个壮举,但其效果显现尚需时日。按计划,欧盟将组建一个“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uropean Fund for Strategic Investment ,简称EFSI),并以此为平台展开筹措和分配资金的业务。为促使这个机构有效运作,不仅要开展许多有关法律条文的订立和调整,也涉及如何将公共资金与来自私人资本市场的资金结合起来。在2015年下半年之前,这个投资计划的效应显然难见端倪。

同时,在欧元区内部还将继续存在通货紧缩的阴影及其不利影响。2014年11月欧元区总体CPI上涨率仅为0.3%,在所有发达经济体中为最低者(甚至低于日本)。这种情况是前些年债务危机的一个后续结果,也是目前欧元区内所存在的高失业率的一个伴随物。低通胀与高失业的结合是阻碍内部需求增长的严重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欧元区的非常规性的宽松货币政策毫无疑问将会继续下去。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QE)实行了近五年(2008年底到2014第三季度),欧洲中央银行的量宽政策才实施三年左右时间(从2011年底开始实施成员国政府债券购买计划算起)。在可见的未来,欧央行的基本政策立场预计会保持不变。

既然欧央行会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而美联储已开始退出量宽政策并在2015年随时有可能提高利率,这种政策差别将有可能给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带来重要影响。欧元对美元汇率在2014年已经有一定波动,即欧元对美元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这种情况很可能在2015年继续重演。在欧洲经济走势相对北美的落差加大的背景下,欧元之所以尚未严重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大量国际资金从周边地区因各种因素流入了欧元区。但在2015年,这种格局是否会保持不变或在多大程度上发生变动,尤为值得关注。

对欧元区当局来说,虽然值得感到宽慰的事情目前并不多,但其中肯定有一件是欧元区的继续扩大。2014年1月1日,欧元区接纳了其第18个成员国拉脱维亚,并在2015年1月1日吸收其第19个成员国立陶宛。至此,波罗的海三个小国都成为欧元区成员。事实上,欧元的实际使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欧元区。许多未加入欧元区的北欧和东欧国家都采用了欧元联系汇率,即将本国货币与欧元相挂钩。在北非和西亚地区,许多企业和居民都使用和贮藏欧元。因此,欧洲经济和欧元走势的国际影响(包括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影响)十分巨大,并还会继续扩大。

上一篇:论推进城镇化进程与构建和谐社会下一篇: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