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展望

2024-04-10

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展望(共6篇)

篇1: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展望

江苏省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十年回顾与展望从2001年始,借鉴浙江地区做法,我省宜兴、张家港等县市相继建立了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行政服务中心”或“中心”)。十年来,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各县(市、区)基本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十年的发展是一个艰苦探索的历程,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经过十年的努力,行政服务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为推动江苏地区行政效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年的探索创新,行政服务中心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

在这十年中,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企业的普遍好评,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一)体制创新给行政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因子。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审批制度改革的产物,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原有体制性障碍不断显现,体制改革成为必然。

一是“两集中、两到位”将行政服务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首先提出并实施“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是指各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事项向本机关的一个科室集中,各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科室向当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两到位”是指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工作,在行政服务工作中被称为“镇江模式”。2006年起,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纷纷学习、借鉴与移植,到2009年底,全省各县(市、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两集中、两到位”的全面推进,科学地归并了审批职能,有效地克服了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优化了窗口工作人员队伍,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提升了中心的整体运行质量。

二是全省首家行政服务局的设立开辟了体制改革先河。2010年,吴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由政府的派出机构调整为政府工作部门,并正式更名为吴江市行政服务局,这一做法在全国也仅有两家。为确保机构改革工作到位,科学设定机构职能,吴江市政府明确了行政服务局三项职能:全市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全市重点工业项目联合审批验收和全市中介机构管理监督。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他们在原有中心科室的基础上增设了中介监督科、综合一科、综合二科,综合一科、二科分别负责内资和外资项目的一条龙审批服务。吴江行政服务局的成立为确定行政服务中心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它对于全省行政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三是“一窗式”服务模式值得借鉴。泰州市海陵区行政服务中心按照“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增设“行政许可受理中心”,原先各职能部门的对外受理窗口全部撤销,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审批时限、统一扎口收费、统一人力资源,行政审批工作由“一站式”服务变为“一窗式”服务。该中心推出的“一窗式”服务,从源头上克服了过去分散受理给企业带来的不便,受到办事企业和群众的由衷欢迎,国内20多家媒体对此予以关注并作了报道。

(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行政服务工作整体效能。效率是行政服务工作的生命线,是体现行政服务中心整体效能最有力的指标。十年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始终围绕效率主线,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服务方式。

一是大力推行项目代理代办。从2003年开始,宜兴、东台等10多家行政服务中心聘请部门、工业园区、乡镇基层站所熟悉审批业务的同志兼任代办员,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各类审批手续办理、各类证照申领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其他相关事项的代办服务。对政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中心牵头组建代理队伍,实施无偿服务。同时每年组织开展代办人员培训、考核等活动。到2007年,全省各地项目代理代办网络基本建立到位,形成常态化代理代办服务。

二是建立重大审批项目“绿色通道”。从2003年始,昆山、仪征等12家行政服务中心率先探索实施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审批服务,制订出台了相关“绿色通道”、“快速通道”审批实施办法,明确了由中心牵头,进行联审和联合踏勘,实行一站式服务,上报项目实施全程代理跟踪服务的模式。到2006年,这一审批方式已作为优质服务的举措在全省行政中心全面推广。

三是全力开展联合年检。2006年,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相继组织开展企业相关项目联合年检,将需年检年审的项目组合成规范、便捷的专项“审批链”,按照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的方式组织实施。东台行政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将91%的外资企业初审合格集中上报。无锡惠山区在联合年检工作中设置了专门办公场所,安排专人协调联系,大大方便了企业,2010年仅用15个工作日即完成了410家外资企业的年检复查工作。

四是探索开展网上审批。各地行政服务中心通过自主开发、流程设计,不断扩大网上审批空间。2004年,江阴已有外经、质监、农林、经贸等窗口开展进出口加工贸易、机电产品进出口等项目的网上申报审批业务。吴江、武进等地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开发了网上审批系统软件,实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目标。2007年,江都等地行政服务中心借鉴哈尔滨的做法,开始实施“一表制电子审批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按业务整合相关窗口各类表格,实行一个窗口录入。扬州市邗江区行政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推出基本建设项目“一费制”电子审批系统,网上审批出现了向实用型发展的势头。2009年,昆山率先在全省建立企业登记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行政服务中心业务系统和工商登记注册系统的实时联网。2010年,各地行政服务中心抓住全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的契机,主动参与各地系统建设,搞好审批项目流程设置,同时充分利用该网络平台,建立窗口与部门后方网上流转审批体系,进一步拓展网上审批功能。

五是积极探索联合竣工验收。近年来,针对企业反映的工程竣工后验收复杂、涉及部门多、验收时间长、验收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不少地方将原来由住建、规划、环保、气象、人防、消防等多个部门对基本建设工程竣工的分散验收进行了集中,明确由行政服务中心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基本建设工程的联合竣工验收。2006年,海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用车、一次完成”的模式对建设项目实行联合竣工验收,使项目竣工验收时间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减少到2个工作日之内;常熟的联合竣工验收做到了“五个一”:一个部门牵头、一次性验收、一个窗口受理、一个门领证、一周内完成。联合竣工验收大大优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验收的时效性,有效地保证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出效益。

(三)严明管理制度塑造行政服务中心新形象。这些年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等载体,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整体质量。

首先,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夯实工作基础。每个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时,均制定出台窗口服务规范标准、考勤制度、窗口服务考核办法、“红旗窗口”“服务标兵”评比办法等制度,统一印制审批项目服务指南,公开办理程序、收费标准、申报材料、承诺时限、审批依据、投诉电话等。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中心的公信力。

其次,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增强工作效率。十年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压缩审批时限(主要是压缩承诺件的承诺时限)至少进行了三轮,最多的进行了八轮,审批时限压减达40%以上,不少承诺审批事项调整为即办件项目,现场即办件比例达到70%以上。

再次,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服务标准化创建,提高管理水平。根据“依法行政、高效便民、廉洁务实、开拓创新”的质量管理方针,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先后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服务标准化创建。2005年,南京市下关区等地行政服务中心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10月,扬州市邗江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次性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并引入星级酒店式管理。今年3月,响水县行政服务中心又顺利通过中国质量管理体系

审核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复评认证。2008年8月,大丰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了省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11月通过省质监、法制等相关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验收,还于2010年8月被国家标准委增补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为全国行政服务行业标准填补了一项空白。

(四)注重队伍建设,将行政服务中心建成人才基地。充分调动、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对不断推进行政服务工作上台阶,有着重要的意义。十年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积极争取组织部门支持,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后备干部的培养基地。新沂市委组织部把后备干部安排在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第一线锻炼,让他们优先参与重特大项目审批,在急、难、重的任务面前积累工作经验,在公开、透明的审批环境中培养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先后有20名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扬州市邗江区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提拔正科职干部3名,副科职干部5名,正股职干部15名,副股职干部30名。海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先后向省、市、县推荐各类表彰奖励150多人次,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党员标兵、市劳动模范和省优质服务明星等先进人物。

二、十年的积累沉淀,行政服务中心探索出自身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模式

行政服务中心平台的构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十年来,全省行政服务中心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摸索符合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基本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将行政服务工作推向新高点。

(一)赢得地方政府和部门支持是行政服务中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行政服务中心是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在发展过程中清醒地认识到,中心的健康发展始终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地方党委、政府的改革决心、支持力度、措施手段,直接决定了行政服务中心改革创新的发展进程和成效。随着行政服务中心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公众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各地党委、政府对行政服务中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地行政服务中心也能主动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工作,让主要领导了解行政服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将行政服务工作列入政府综合考评范围,并设立行政服务工作专项考核。

二是充分争取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部门的支持。多数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时就协调纪检监察部门进场监督,加大对窗口和部门监察督查力度;在人员流动和培养使用上,积极争取组织部门支持,实施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配备、调整的审核把关,加大对窗口人员的提拔使用力度;在资金使用上,力争取得财政部门的支持,确保中心运行费用及窗口人员相关考核奖励费用安排到位。

三是构建与进驻部门的和谐协同关系。行政服务中心是由各个进驻部门组成的政府服务平台,窗口人员关系、项目审批权仍在各有关部门,项目办理协调、流程简化、联办联审联验等工作都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各地中心注重与有关部门间的日常工作交流,不断增进与各有关部门的友好协作关系,形成审批服务协同共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注重自身建设是行政服务中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全省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切实加强思想、组织、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打造思想稳定、视野开阔、勤政高效、团结和谐的集体。

一是注重抓好思想建设,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各地行政服务中心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入耳入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争创红旗窗口、争当服务标兵”的“双争”活动,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其敬业、乐业、勤业,争创一流。

二是注重抓好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大部分行政服务中心都建立健全了党、团、工会组织,并认真落实党、团、工会组织生活制度;聘请人大、政协委员和企业群众为行政服务工作监督员,建立正常评议制度;根据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开展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派出单位对其派出人员评先、调资、提职的依据。

三是注重抓好制度建设,确保服务工作规范高效。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均制订了考核考勤、评比考核、网络管理、项目办理等方面的制度;在内部管理上,建立了工作日值班制度、电话回访制度、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制度。不少地区中心通过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标准化创建,把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审批服务和管理职责,按照审批服务的范围、权限,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和岗位,明确审批服务的依据、制度程序、职权职责和监督措施,确保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程,权力有制衡。

四是注重文化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在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良好的“中心”文化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以科学的知识启迪人,以严谨的作风带动人,以优雅的环境陶冶人,以良好的团队意识凝聚人,诸如注重大厅工作人员制服着装,注重审批服务中文明姿态的养成,注重规范语言的使用等。同时,大力开展争创“共产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服务标兵”、“红旗窗口”、“文明服务窗口”、“巾帼示范岗”等活动,增强文明创建活动的群众性。

(三)开放式的学习交流是行政服务中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地行政服务中心自觉向先进省、市如浙江、四川等地学习,充分借鉴他们的先进典型经验,使江苏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站在高起点上。2004年,经江都、常熟、江阴、东台、姜堰等5家行政服务中心倡议发起,我省县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联席会议正式召开。这一平台的搭建,将各地行政服务中心之间的学习交流推向常态化和制度化。联席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通过交流,相互增进了解,取长补短。每年的全体成员会议还邀请省纪委、省法制办、上级行政服务中心的领导和省电视台、《新华日报》等新闻媒体参加,提高了行政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三、未来的开拓进取,行政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和服务效能

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需求势必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整体效能,更好地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服务。

一要正确把握体制性改革契机不断有所作为。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十年来,管理体制和法律地位一直没有明确,这是中心发展所面临的一大困惑和制约因素。应当看到,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和省对行政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对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尽可能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最近发布的《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又明确提出:“制定出台规范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规范文件,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行政(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这些明确意见充分预示着,行政服务中心法律地位的确定势在必行。作为行政服务中心自身而言,更应积极地在创新审批服务机制上做足文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通过“有为”去争取“有位”。二要搞好实体大厅与虚拟大厅的同步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是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为公众提供一体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大范围的普及,使得行政服务的手段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社会公众也希望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得更好的服务。因此,行政服务中心不能局限于实体化服务,而应同步搞好实体大厅与虚拟大厅的建设,实现“实体”与“虚体”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公众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为此,我们应在做好实体大厅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中心自建网站等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审批工作。要借助网络平台,审批部门实现网上预审、后方勘验和领导签批网上流转、不同部门间的相关审批数据网上共享、审批档案资料网上调阅、联办联审项目网上会签;服务对象实现网上咨询、网上查阅、网上申报等功能,最终实现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渠道,以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和服务,从而构建有回应力、有效率、有责任的服务型窗口。

三要继续创新、不断完善审批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仍然要重点抓好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在创新服务方式上,要认真总结联合竣工验收、“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成功做法,并在全省范围普遍推广;继续巩固和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拓展中心大厅涉及民生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公众的功能。在管理模式上,要进一步推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标准化创建,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在队伍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组织的作用,创新教育方式,通过有体系的思想、文化建设,使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确立先进、科学的服务理念。

四要继续发挥联席会交流经验、研究对策的平台作用。首先是开展阶段性的交流研讨,特别是要发挥常任理事会的作用,邀请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常任理事单位会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座谈,形成有份量的调研文章,并通过适当载体扩大宣传,提升影响。二是适时组织赴省外考察学习,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拓宽改革思路,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继续办好联席会《简报》,在出刊率、内容质量上有所突破。(责任编辑·芦学林)

※作者系江苏省县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联席会理事长、东台市政协副主席、东台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篇2: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展望

一、中国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显著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银监会始终坚持正向激励的监管导向,通过一系列差异化监管政策,不断激发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截至2014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六年实现了增量和增速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个不低于”目标。截至2015年6月末,又实现了银监会提出的“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三个不低于”目标。

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稳步攀升。截至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15%。与2010年末水平相比,5年间增长了2倍(2010年末小微贷款余额为7.5万亿元)。

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151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近9%。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占全部小微企业总数的20%以上。全国各省(区、市)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在70%以上。

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全国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超过91%,较上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

在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中,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与大家分享:

一是形成了多轮驱动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银行机构组织体系,为不同规模、发展阶段和融资能力的小微企业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务。大型银行发挥网点、人员、技术优势,下沉服务,并通过建设专营机构,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水平。中小银行积极增设扎根基层、服务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小微支行、社区支行,目前共设立这两类支行5000余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稳步发展,总数已超过1300家,有效填补了乡镇和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空白。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小贷公司、P2P网贷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总体运营稳健,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机构载体,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补充。

二是构建了独立高效的机制体制。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业必须改变过去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对内部机制体制进行全面变革。银监会指导银行业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利率风险定价、独立核算、审批、激励约束机制、人员培训和违约信息通报等“六项机制”,并针对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提出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的“四单”原则。在监管指引下,银行业积极探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体制。如,以评分卡为核心的贷款审批流程,基于“大数法则”的风险管理策略,专门的小微业务绩效考核权重,差异化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小微业务从业人员的尽职免责办法等等。机制体制建设到位,确保银行有能力、有动力持续深入地服务小微企业。

三是开展了广泛灵活的金融创新。创新是金融服务永葆活力的源泉。银监会鼓励银行业针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变传统模式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门槛过高、内容单

一、效率不足的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小微企业作为战略重点,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以标准化作业的“信贷工厂”模式实现规模效应,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以知识产权、股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降低增信成本,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终端提高服务效率,显著改善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体验。特别是以往融资困难最为突出的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在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支持下,获得了起步成长的助力,成为贯彻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新兴力量。

四是完善了信息和增信的配套制度。小微企业融资难,症结在于缺信息、缺信用。为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许多地方政府为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评级服务,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整合跨行政部门的企业信息,集中查询和共享。银监会近期与国税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的活动,通过建立信息对接渠道,将小微企业的纳税记录转化为银行信用。同时,面向小微企业的增信手段也不断丰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银保合作服务小微企业的模式已在全国多地试点。融资担保行业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截至6月末,全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贷款余额1.24万亿元。一些地方政府还牵头设立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信用保证基金,并组织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共同出力,着眼风险分担与补偿,打造“政银企”、“政银保”、“政银担”等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获贷能力。

五是坚持了市场原则与政府推动并重的工作思路。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共同事业。从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根本立足点是遵循市场的内在逻辑,尊重和发挥银行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走商业可持续的道路。同时,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市场领航员和监督者的角色。各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产业、财税、工商、土地、金融、社保等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推动改善市场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坚持市场原则与政府推动双管齐下、合力并进,才能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深、做实、做长远。

二、新形势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新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效应突显,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群体将加速分化,融资难、融资贵呈现新的特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适应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挑战。新形势下,小微企业新陈代谢加剧。如何从雨后春笋般的创新型小微企业中挖掘客户资源,如何识别竞争力不足的落后产能企业,及时做好贷后管理,是对银行发现、培育、管理客户能力的全方位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投身小微企业这片“蓝海”,银行业只有找准战略定位、明确目标客户,才能在多元化金融服务主体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优质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必然伴随着复合化的融资需求,传统单一的信贷业务将为综合性、全流程的金融服务所取代。银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和同业合作能力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二是兼顾商业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的挑战。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对银行存款的分流,银行资金价格普遍上涨,贷款利润空间压缩。在这样的客观压力下,对于派生存款少、议价能力弱的小微企业,既要坚持收益覆盖风险的商业可持续原则,又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平衡短期利益与长远战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探索商业盈利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相统一的发展路径。这是对银行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考验。

三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影响,加上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有限,一些小微企业困难加剧,信用风险不断积聚和爆发。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毋庸讳言,在一系列违约事件中,银行业也暴露出风险管理理念、制度、技术上的问题,这是值得警惕和深思的。只有夯实内控基础,守住风险底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才能根深叶茂,薪火相传。

四是持续强化监管激励的挑战。自2005年下发首个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监管指导意见以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直是银监会重要的监管使命。10年来,银监会主动适应经济金融形势,不断细化和完善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框架。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创新监管手段,把握好防风险和促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升监管激励的力度和精确度,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银行业服务向小微企业倾斜。

五是优化政策协调机制的挑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财税、司法、监管和相关产业主管部门等共同拿出有效的政策手段,持续改善金融生态。应当说,现有各类扶持政策已初成体系,效果也值得肯定。但客观来看,政策的协同性和衔接度还有待提高。加强跨部门协调,聚焦薄弱环节,强化信息共享,发挥政策合力,应当是有关部门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着力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在国家普惠金融的宏观战略下,这项事业是大有可为的。银监会将继续担负起监管使命,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的引导和支持,在新形势下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新进展。

一是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精准发力。要着力发挥政策“指挥棒”在市场行为中“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源优先和集中投向最需要融资支持的小微企业。政策目标要清晰聚焦,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如,国家关于企业划型的标准要尽快修订完善,以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生态,锁定真正 “身小力弱”的小微企业,避免政策覆盖范围过大而削弱效力。政策手段要科学高效,以求事半功倍。如,在财政资金的投放上,通过创投驱动、贷款贴息等杠杆手段,带动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投向小微企业,与直接补贴、资助企业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扶持效率。

二是新型金融机构和业态要进一步有所作为。近年来,民营银行、小贷公司、P2P网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业态迅速崛起,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银监会积极支持和鼓励新设立的民营银行探索创新“大存小贷”、“个存小贷”等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提高与细分市场金融需求的匹配度,增强对小微企业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小贷公司和P2P网贷公司,作为专业的民间放贷机构和互联网贷款平台,鲜明体现了普惠金融供给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银监会正在研究制定对这两类机构的监管制度规范,将引导其服务实体、规范经营、科学创新、管好风险,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有效竞争,辅助传统银行业,为各类别、各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三是产品和服务要进一步创新求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成本,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一“长尾产品”的面貌。许多银行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实践。但要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需进一步加深银行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将“高大上”的前沿技术转化为“接地气”的产品与服务:在银行内部,要完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将以往个体信贷人员通过传统手工作业积累出的客户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深度挖掘客户资源;在外部,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征信系统以及其它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批量获取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及时捕捉有效融资需求,扩大服务覆盖面。

四是服务模式要进一步统筹整合。在融资渠道方面,要着力发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补的模式。国家已相继设立战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相信这将极大地带动对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供给。要以促进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发展为重点,建立小额、便捷、灵活的投融资机制。银监会也鼓励银行在集团内部或与外部创业投资机构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向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给予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培育创业生态系统。在风险分担和补偿方面,要推广企业、政府、银行和保险、担保等其它融资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命运共同体”模式,实现企业积累、财政投入与金融资源共同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连锁效应。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推动发展一批政府出资为主、经营规范、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影响力较大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或基金,作为担保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篇3: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展望

然而, 2009年3月汽车时尚报和搜狐汽车联合调查“你对4S店售后服务满意吗”显示:73%车主对汽车4S店的售后服务不满意, 其中有将近一半的车主对4S店的售后服务很不满意。另外, 有23.49%的车主表示基本满意, 只有2.74%的车主对4S店售后服务满意。提高服务质量是汽车4S店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的内涵

1.1 服务质量的内涵

相对于有形产品, 服务具有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及异质性等特性, 因此关于服务质量的概念在内涵上的界定要比产品质量更为复杂。服务质量的开创性研究, 最初始于北欧学者, 之后美国营销科学院资助了长达10年的服务质量的专项研究, 形成了关于服务质量研究两大不同的学派:以Gronroos为代表的北欧学派和以PZB为代表的北美学派。

芬兰学者Gronroos (1982)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首先提出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开创了旗帜性的研究成果, 成为了后续服务质量研究的基础。他将感知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与顾客实际接受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 认为服务质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感知, 是顾客的服务期望与其接受的服务经历比较的结果。

美国营销专家Parasuraman, Zeithaml和Berry (1985) 等人在回顾了质量评估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之后, 发展了一套服务质量的观念模式, 简称PZB模式。他们把服务质量看做是顾客所感受到的服务质量水平与其所期望的服务质量水平之差, 认为服务质量就是顾客期望和顾客体验的差距, 而该差距是其他四个差距 (不了解顾客的期望、未选择正确的服务设计和标准、未按标准提供服务、服务绩效与服务承诺不相匹配) 综合而成。

1.2 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的内涵

同样的, 汽车服务质量也不同于产品质量, 是一个复杂的集合, 通过顾客对服务的感知而决定。

Andaleeb和Baisu (1994) 按照PZB模型, 认为汽车服务质量由可靠性、响应性、公平性、移情性、便利性五个维度组成。

蔡家明 (2007) 认为汽车销售服务质量由售前服务、售后服务、信息服务, 其中售前服务包括售前服务态度、售前承诺, 售后服务包括售后服务态度、售后支持、投诉处理, 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反馈。

詹志刚 (2008) 以体验营销理论为依据, 认为汽车4S店的服务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 其中售后服务由服务预约、接待与预检、接车与制单、车辆维修、质检与内部交车、服务交车以及跟踪回访等七个环节构成。

成韵 (2010) 以北欧学派的服务质量理论为基础, 认为汽车4S店服务质量分为技术质量、功能质量、形象质量组成。它涵盖汽车4S店的整个流程, 包括售前的咨询服务、售中的支持性服务以及售后的增值服务。售前咨询服务指提供购车前的咨询、提供促销、试乘试驾等信息;售中的支持性服务是指解决顾客在现场购买汽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售后的增值服务包括整车的维修服务、顾客投诉服务、售后回访等服务。

从上诉研究可以看出, 对于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过, 大部分学者认为汽车服务质量贯穿于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的全程服务, 各个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对汽车4S店服务质量进行不同的解析。

2 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2.1 服务质量的评价

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包括SERVQUAL和SERVPERF测评量表。

SERQUAL量表是由Parasuraman, Zeithaml和Berry (1988) 通过实证研究, 把服务质量的测量简化成22个项目5个维度, 这5个维度包括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 该表包括对服务期望和实际感知的测量, 即服务质量=服务期望-服务感知。

但是SERVQUAL在实证研究中出现了很多争议, 有学者认为测量服务质量不应该是服务期望和服务感知之间的差距来衡量, 因为顾客的期望肯定高于实际感知。因此Cronin and Taylor (1992) 开发了只测量服务绩效 (顾客感知) 的SERVPERF量表, 只针对服务执行成果来加以衡量, 即直接衡量顾客所感知的服务质量, 并不与顾客期望作比较, 也不经过加权程序,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比SERVQUAL量表更有效。

Brady和Cronin (2001) 在服务质量多维多层模型的基础上, 开发了一个35个项目13个维度的服务质量测量量表。他认为服务质量由交互质量、结果质量和环境质量3个主维度组成, 3个主维度由9个不同的亚维度组成, 亚维度由SERVQUAL中的可靠性、响应性和移情性来测量, 这样就既支持了北欧学派的观点, 又弥补了SERVQUAL所出现的感知内容笼统的问题。

2.2 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评价

在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上, 目前学者研究分为两种, 一种是利用SERVQUAL开发适合于汽车4S店整体服务质量的评价量表, 另一种就是选择汽车4S店的某一具体服务质量如维修服务, 根据其影响因素, 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继而开发相应的测评量表。

朱杰和聂文龙 (2006) 研究汽车4S店的整体服务质量, 以SERVQUAL量表中服务质量的可感知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5大属性为评价准则, 结合汽车服务本身的特点, 建立的汽车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如图1所示) 。其中可感知性包括服务设备先进、服务人员的礼仪、服务价格合理、服务场所的环境4个指标;可靠性包括服务技术专业、服务质量的可靠、交车时间的准确性3个指标;反应性包括员工迅速及时的服务、员工掌握服务的技巧2个指标;保证性移情性包括员工了解顾客需求、员工投诉处理、对顾客给予特别关照3个指标。

成韵 (2010) 研究了汽车4S店的整体服务质量, 以北欧学派理论为依据, 认为汽车4S店服务质量分为技术质量、功能质量、形象质量组成, 其中技术质量包括整体性能质量、零部件更换质量、售后维修与保养技术、员工专业知识掌握程度4个指标;功能质量包括售前咨询的热情度、售中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售后及维修保养后的跟踪回访、对客户投诉的处理4个指标;形象质量包括店面环境美观整洁、员工衣着统一得体、基础服务设施、增强顾客归属感的特色服务4个指标, 并针对这12个指标开发服务质量测评量表。

黄会明和鲍海君 (2010) 研究汽车维修服务质量, 根据汽车维修服务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服务维修质量评价的多层次指标体系 (如图2所示) 。该指标体系主要由服务态度、企业形象、维修质量、维修耗费等4个方面组成, 其中服务态度包括服务礼仪、信息服务、投诉管理3个指标;企业形象包括品牌效应和诚信服务、服务环境3个指标;维修质量包括维修技术、维修设备、专业化程度和质量管理4个质量;维修耗费包括维修费时和维修费用2个指标。

3 汽车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的关系

3.1 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

PZB (1988) 在定义服务质量时, 将其与顾客满意明确地区分开来, 并指出服务质量决定了顾客满意度, 是其前因变量。Zeithaml和Bitner (1996) 从交易的层次对两者关系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服务质量重点关注服务, 而顾客满意除此之外还受价格、情景等因素影响, 所以服务质量涉及的范畴小于顾客满意, 它是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之一。

顾春梅和苏如华 (2006) 通过对广东省部分4S店进行实证研究,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汽车4S店服务质量是用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常绿 (2008) 在对江苏的部分汽车4S店研究时也发现, 顾客期望显著影响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显著影响顾客满意。

3.2 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度

有关服务质量与顾客四类忠诚度 (认知、情感、意向、行为) 之间关系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大量的观点。汪纯孝和韩小芸 (2003) 对宾馆、医院、民航、银行、移动通信、美容院等六类服务性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质量对顾客的认知、情感忠诚度有直接的影响。

顾春梅和苏如华 (2008) 对汽车4S店的实证研究发现, 服务质量对于顾客的认知、情感、意向等忠诚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认知忠诚影响最大, 标准化系数达0.67 (t=8.58) , 另外是情感忠诚, 影响系数为0.28 (t=3.12) , 影响最小的是意向忠诚, 标准化系数为0.21 (t=2.26) , 而对行为忠诚无显著直接影响。这是由于汽车是耐用品, 消费者不会经常重复性购买汽车。研究表明, 在汽车服务业, 顾客满意度对顾客态度忠诚的影响大于其对行为忠诚的影响。

4 汽车4S店服务质量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汽车4S店作为连接汽车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 是汽车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不仅影响到汽车产品的品牌和形象, 也影响了汽车4S店这种销售模式的吸引力和形象。

对于汽车4S店服务质量的后续研究,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 明确服务质量的内涵。

在确定服务质量的具体内容后, 既有利于研究者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也能够帮助汽车4S店的管理者更深入地理解服务质量的内涵,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4S店的服务质量进行改进。

第二, 改进现有的量表。

通过增加维度或者改进测试项目, 如价格、文化、品牌形象是否作为一个维度或者测试项目, 开发适合汽车4S店的新量表。

第三, 研究不同类比4S店的服务质量。

由于汽车分为不同的档次, 顾客对于不同档次的汽车4S店的要求也不一样, 对于服务质量的期望也不一样。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研究不同档次的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内涵, 以及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异同。

第四, 研究汽车4S店服务质量与其他相关变量的关系。

篇4: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展望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馆信息服务

0 引言

网络化是20世纪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正在建设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和现在的因特网共同构成了现代图书馆最主要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使图书馆变成全球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Internet 将把图书馆推向联机化和集成化以后的又一新阶段,图书馆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图书馆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最终将不得不在网络环境中重新定位。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形成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受到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只有提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信息服务,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因此,图书馆应适应新环境的发展需要,拓展信息服务的新领域,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

1.1 服务要求集成化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只对单一的载体所含的信息感兴趣,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得到满足。用户关心的不再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是对其获取的结果感兴趣,他们往往要求图书馆能够围绕他们关心的信息提供一系列信息资料,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取决于图书馆能否提供他们所需的全方位信息。

1.2 信息服务网络化 这主要是由新的信息环境所决定的。一方面因特网、局域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方式,文献传递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借借还还、影印复制,逐渐延伸到利用网络这个服务平台来进行文献的索取或给予。另一方面,计算机和数据通讯业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网络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许多图书馆已实现自动化管理,并通过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通过信息网络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图书馆的在线服务、远程服务。

1.3 服务手段现代化 现代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特征明显,计算机在信息服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逐渐被方便快捷的计算机、互联网上操作所取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突显示了其“无墙化”的特征,读者更多地采取了远程终端访问主机的方式进行信息查询,打破了传统图书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节省了信息服务人员和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1.4 信息需求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以及每天涌现出的少量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和针对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创新与重组,用户不再满足于提供一般性的文献服务,而需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核心知识。这就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大众化”的粗线条文献服务逐步转向“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1.5 服务质量优质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具有“广、快、精、准、新”等特点,要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社会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1.6 服务范围社会化 信息服务社会化,主要指满足社会化的用户信息需求。因为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交流速度,上网成为人们喜爱的交流信息的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信息投入网络中交流。因此,图书馆拥有的信息量相对锐减。图书馆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的、封闭的藏书楼中解放出来,明确走信息服务社会化之路,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服务。

2 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 但目前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上网人数少、网络费用高、有用信息少、网络速度慢、软件开发滞后以及版权和收费问题等。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自身也存在较多值得改进和变革的地方。

2.1 Web服务 分类是图书馆的强项,但在很多图书馆主页上,这项功能体现不了。各种各样Web服务项目排列杂乱,分类不清晰,服务术语无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同样的服务项目,有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术语,而相同的术语有时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服务内容,很少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便利。

2.2 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方面 在服务理念上,仍延续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以文献为中心,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按自己的专业理解排放在图书馆的网站上,没有更多的为读者考虑,没有很好地兼顾他们查找和使用的方便、准确与快捷。因此,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充实网络信息服务的内容,是当务之急。

3 网络环境下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策

3.1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针对每个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服务。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的难度急剧增加,用户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海量信息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服务方式,提供不同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专题性、特色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如使用个性化网页定制服务、信息主动推送服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等。

3.2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首先,就要实现图书馆内务工作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实现馆内中外文献资料的采购、编目、检索、流通的自动化,可以开展与其他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为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建立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在网络上的畅通传输。在这样的系统下可以使一个个单个的图书馆用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整体。

3.3 利用图书馆网页,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化信息服务①通过主页,可以全方位展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还可以通过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以及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来获取其它馆的馆藏资源。②网络导航。网络信息繁多庞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结合本馆的特点,对用户常用的网络信息和网络站点进行挖掘,并在图书馆网页上按主题、学科对知识进行分类与有效的管理,同时以超文本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链接。③开设网上课堂。用户可以在远程通过网络进入图书馆主页,从而调出课间,进入虚拟环境下学习。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博客等方式介绍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检索策略等。

3.4 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意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图书馆服务工作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员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那种被动的等用户上门才提供服务的意识,开展积极挖掘潜在用户以及用户潜在需求的主动服务意识;要改变那种封闭、不重效益的观念,树立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的服务观念;要改变“以书为中心”重藏轻用,以馆藏大小、藏书量多少来衡量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观念,树立把提供信息的能力,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以及用户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的观念。

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4.1 搜索引擎和服务内容深入化 提供本站点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供用户检索图书馆资源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不仅要求图书馆提供图书、期刊公共目录数据库,还要求能够检索到图书的章节名称,期刊的篇名目次信息等。要求信息服务不仅要能提供原始文献信息,还需要向读者提供经过高度加工、综合提炼成的深层次信息产品。

4.2 加快图书馆网络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不仅能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速度,还能极大地拓展知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利用程度。因此,图书馆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动化网络系统,实现联机采访、联机编目和联机检索。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强调分工协调,资源与信息网上共享,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检索中心和咨询中心。

4.3 大力培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人才 在现如今信息飞快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在不断更新技术装备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对本馆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以及相关培训。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成为能够驾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先进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对信息能够进行加工、开发、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5 结束语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及时的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调整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新问题.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2]伍昭嫦.新时期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索.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3]金业阳.网络环境下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若干新问题及策略.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马燕.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的新思路.科技情报开发和经济,2002年第1期.

[5]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尝新.图书馆工作和探究,2002年第1期.

[6]李晚红.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0,(1).

[7]曹学柱等.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J].图书情报工作,2000,(12).

[8]程绍敏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2,(1).

[9]林小勇.未来图书馆发展特点和信息服务要求[J].图书馆学刊,2002,(1).

篇5:班级未来建设以及未来展望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我班的优良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一.大学期间,学习知识是我们大学生首要的任务,所以接下来的日子也要互相督促,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保证课程的出勤。班委积极配合进行点到,保证大家无特殊情况不缺席,并且督促大家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定期收集同学们对于老师,课程,教学的疑惑和建议,并且向老师进行反馈。

3.形成学习互助小组。由同学们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对于学习上的疑难进行讨论,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

4.考试总结与经验分享。考试结束后对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每位同学都能分析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并让学习优秀的同学分享一些学习的经验与方法。二.积极开展班级思想作风建设和班委建设。

1.团支部积极开展团日活动,进行有关党思想,团思想的理论传播,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培养更多的党员和预备党员,并让优秀个体发挥榜样作用,宣扬良好的行事作风,促进优良班级的形成。

2.加强班委会的建设,以热情,负责,高效,务实为行动准则,积极开展班委会议,分享经验,完善不足,并确保大家各司其职,切实完成各项班级事务。同时班委要关心同学,对遇到挫折的同学给予帮助。并且关注班级动态,对于不良风气的产生要及时的加以矫正。班委要以身作则,带动班级整体的优良风气。

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

1.结合本专业内容,与老师一起策划一些专业的科研,调研,实践活动。以此来促进同学们对与本专业的理解,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并能加以运用,并且提高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养成。

2.不定期举办一些趣味集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以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3.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开展读书周,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在演讲中分享读书的收获,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并且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

篇6: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展望

未来的海洋,将为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有价格低廉的电力。因为科学家利用海水和潮汐的运动来发电。每天早上,当海洋母亲睡醒时,城市里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景象,小学生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大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孩子们准备去上学了,他们穿着特制的防水衣,头上戴着透明的头罩。这些衣服的材料非常轻巧。他们吃着海底特制的营养早餐。大人们也是如此。在路上,人们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珊瑚。珊瑚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可谓千姿百态。有的珊瑚像秋天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枫叶;有的珊瑚像一条条在海底玩耍的小鱼;还有的珊瑚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

海底的鱼更是奇特,自从海水成为淡水之后,鱼儿就学会了人话,还会与人交谈呢,可有趣了!你们到了一大群鱼的面前,鱼儿就说:“Good morning!boy and girl。”鱼也会说英语,真是不可思议啊!

傍晚时分,当太阳逐渐落山时,街上的白茫茫变成了金灿灿的,还带了一些微红,这预示着夜晚的到来。到了晚上,海底的广播站会放出一些好听的歌曲,让人心旷神怡。还有的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放了一架望远镜,在看远处的星星和月亮呢!

周末,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海底商城。有些人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衣物;有些人买了海底专用的日常用品;还有些人买了海底里最有名的食物……

在海底生活的人真幸福!

上一篇:小曙河小学科技活动室解说词下一篇:小学生爱国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