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演讲稿

2024-05-02

教育均衡发展演讲稿(共6篇)

篇1:教育均衡发展演讲稿

统筹资源 创新思路 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评委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统筹资源 创新思路 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十年前的我被分配到白石镇明华村小工作。那时,学校里的供电时断时续,没有自来水,饮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孩子们的午饭则是早上从家里带到学校后,老师一边上课一边蒸热。而今,这所村小已不复存在。村里的孩子们已经全到镇上的学校去学习了。虽然教室依旧不宽敞,桌椅依旧破烂,可这样的变化无疑是令人高兴的。

在这短暂的十年里,祖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成果展,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社会的进步。

然而,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地存在着,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社会福利水平低下,教育条件尚待改善„„,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也都是打造“五个忠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跨过的一道道坎。

去年“两会”期间,教育公平发展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公平。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虽然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如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寄宿生进行生活补贴等。但由于各种原因,城乡教育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地改变。

首先,从享受教育资源上看,占有大比例的农村人口,教育资源的占有量却不足三分之

一。办公经费、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硬件的配置、学校的规划等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相差胜远。

其次,教师的工作、生活也有明显的差距。多数农村教师就是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张嘴而已,一人教几科。而农村学生大多数住校,教师除了要负责知识的传授外,还要照顾学生们的起居,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强度过多地透支着他们的身体。

再则,农村学生不能更多地分享现代教育的成果,直接导致了城乡后代人素质差距越来越大。较高的辍学率意味着每年有很多毕业生无法升学,将直接就业或在家待业。长此以往,必将积聚下大批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不利于我县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发展是我县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我县多数居民在农村,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的素质提高,要依赖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和职业教育的逐步推广。因此,统筹资源,创新思路,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迫在眉睫。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硬件建设投入,促使农村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近年来,我市县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和农村学校教师岗位补贴,还为学校添置了一些设备设施,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尽管如此,我县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现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规划校点,逐步整合村小,建高水平学校,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五个校园”建设需要县财政给予大力的投入。古语“师者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是学校职责所在,学校建设学校规划,所需资金则应由县规划投入。筹建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等硬件配套设施迫在眉睫。因为只有看得远才能走得远。学校占地面积的扩张也势在必行。在农村许多学校,虽然县里配备了许多实器材(不过有些图书和实验器材已配备多年,已经落后。),但由于学校没有资金修建实验室、图书室等,这些设施也就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次要培养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加大农村教育软件建设投入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曾说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没有好的老师,再好的校舍,再好的条件也没有用。”

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关键是要统筹城乡教育人才,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工作作风实、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教师队伍。一是要稳定好现有农村教师队伍。尽力改善农村教师居住和办公条件;二是充实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继续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招聘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英语、计算机、音体美、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备,应向农村学校倾斜;三是加强城乡学校校长之间的校际交流,一个好校长定能带出一所好学校。针对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师全员培训中要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完善教师培训网络,强化校本教研和远程网络教研。县教委组织的“特级教师、教研员送课下乡 ”、“城乡结对”等活动深得广大学校和教师的喜爱。

白石小学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自07年与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牵手以来,两所学校举行了多次牵手活动。沙小三年派出5名教师到白小支教,城区教师的以身示教带给农村教师的成长不是任何教条和书本理论所能给予的; 4次组织市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白小上示范课,白石片区学校都组织进行了观摩学习,反响很大。同时,白石小学也派青年教师到沙小学习,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受益匪浅。因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交流,与发达地区学校建立联校教研机制,借鉴人家的先进经验,加速成长,何尝不可。

再就是要加快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本地就业率和就业待遇,保障农村儿童正常入学。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日益增多,需高度关注、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目前,我县上万人的留守儿童中,95%以上都是在农村小学入学。父母迫于生计外出务工,造成众多孩子疏于管理,处于流放状态。要改变这一现况,首先改变其根本就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使绝大部分农民能在家乡就业。柑橘产业已经成为了县的支柱产业,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多的项目,使更多的农民兄弟能在这条产业链上找到致富之路。农民的收入增多,家庭教育投入也会随之增加。其次,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只有学校才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功能的配套,特别是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设备设施的配套应以适应儿童在校寄住的各种需要为目标。在人员配备上,要有相当数量的儿童生活、保育、辅导人员编制。同时,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研力度,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指导和培训,强化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干预,通过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等手段,创造条件,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类社会的公平发展,人与人的协调和谐,其坚实的基础是社会公平。统筹城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也是社会公平的决定力量。只有积极倡导一种趋向公正的全民教育,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请给饱满的种子一片沃土,它们定能撑起一片蓝天!

谢谢大家!

篇2:教育均衡发展演讲稿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朱曙培

2015年3月30日

一.重中之重

(一)四大特点 一是政府责任

1.是“两基”的后续工程。

2.“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责任主体是县级政府。

县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县级政府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

3.评估办法是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

评估对象是县级人民政府。

4.评估内容是县级政府职责履行情况

一是规划责任。做好布局规划;取消重点学校;淡化窗口学校、名校。

二是投入责任。法定投入;均衡投入;向薄弱学校、困难群体倾斜;投入包括师资等资源配置。

三是督查责任。制定量化标准、建立评估机制。

需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社会支持。

对政府21项评估指标都有责任牵头单位。

不是教育部门“独台戏”。

不是督导部门“独角戏”。

是“国考”,以通过国检为标志。二是依法督导

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实施主体)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要点),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重点)。

.专项约谈制度。

 2.公示公告制度。刊载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

反馈意见刊载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安徽教育督导网。

督导公告将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 3.逐级淘汰制度。不是逢评即过,逢评即优。

材料审核环节:国家两年分别淘汰6个、1个县区 

省级两年分别淘汰4个、12个县区 

实地评估环节:省级淘汰3个县区

省级采取限期整改、暂缓通过、一票否决

4.双向激励制度。

正向:6个优秀等次,2个教育强区; 

负向:14个合格等次,4个不合格等次。四是长期要求

 1.2005年教育部下发第一个文件,至今有十年。

2.监测和复查制度。对所有县区指标长期监测。对已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区进行复查。

差异系数小学≥0.6、初中≥0.5予以警示;

小学≥0.65、初中≥0.55要约谈市县两级政府; 

连续两年不达标的县区,将撤销其认定称号。

3.县域基本均衡只是第一个目标。教育现代化、优质均衡和市域内均衡是下一个目标。二)必要性

 一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是国家和省文件要求

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规定:“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 200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2006]54)号提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

 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规定:“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皖政办秘[2012]96号)提出:“把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

 2014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2014】5号)。 后三个文件是重点。 四)基本程序

 1.县区自评→市级复评→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2.每个环节都必须通过两关:

材料审核(重点是政府行为落实情况)

实地查验(通过学校验证政府行为落实情况) 3.反馈→整改  4.长期监测  五)时限要求

 第一步: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68个); 

40+(29-3)+10=76≥68 

 第二步: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 小结:1.是必须完成的 

2.是有完成期限要求的 

3.不能按期完成要追责的 

二、政策要点 

一)达成目标国家:

“三缩小”: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 “两个一”: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 安徽:

 推进思路“四化”:办学条件标准化

资源配置均等化 

办学行为规范化 

教育教学优质化

 发展目标“四无”:城乡学校班额无超标 

同城区公办学校无择校 

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无差距 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无障碍 

(二)基本均衡的五点内涵

 1.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

2.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3.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4.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

5.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三)推进的七个路径  1.均衡配置办学资源  

教育均衡首先是资源配置的均衡。

(1)保障教育投入。

推进均衡发展,保障经费是第一位。

义保机制改革,公用经费提标

统一城乡学校公用经费标准。

调动乡镇积极性。2)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3)采取新建学校、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班额”(小学

46、初中50人)、超班额(80人以上)“大校额”(小学2000人、初中3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4000人。(金安、固镇、蒙城)

主要是择校、资源不足两大原因。(4)严格控制学校撤并。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1)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

学校联盟(花山、广德)

集团化办学(蜀山)

对口帮扶(天长、长丰)

大学区管理(雨山)

委托管理(淮上)(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

在线课堂(繁昌、南陵)

班班通全覆盖(禹会、休宁、三山)

 3.师资均衡教师是均衡发展的根本要素,也是难点。

(1)及时补充教师。政府购买服务。

(2)改善教师初次配置,向薄弱学校倾斜。

(3)优先配齐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

(4)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补贴、新建教师周转房。

(5)加大校长教师交流。校长任期 5 年,同校不超过 2 届;校长教师交流每年不低于 10 %。

(6)教师“县管校用”管理制度、无校际管理。 4.保障特殊群体

(1)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两为主、零障碍入学)。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3)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4)扶助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

 5.提高教育质量

(1)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2)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6.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 (1)完善学籍管理。

(2)规范招生。“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3)规范财务管理(局管校用)。(4)规范收费行为。(5)规范办学行为  7.强化督导评估

(1)一个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责任机制。

(2)四个作用:监(四)评估内容及标准:“121” 

“1”:一个门槛

“2”: 一个前提、一项工作评估 

“1”: 一个重要参考

 一个门槛:十项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均衡的第一个目标是发展,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标准化建设,这是均衡的基础,标准没有达到,均衡就谈不上。

依据我省2007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优,兼顾多数”原则设计的。 督过程,诊断问题,校正偏差,检验效果。

(3)两个全覆盖:教育督导机构全覆盖、挂牌督导全覆盖。(4)三个到位:挂牌到位,督学到岗,督导到校。(5)坚持三实:察实情、听实话、报实数。

 注意:

 2014年11月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安徽省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皖教秘基【2014】82号)

(1)学校要有单独的跑道,不能以道路代替跑道。在达到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基础上,还要确保至少有一个直道,小学不短于60米,初中不短于100米。不一定是塑胶跑道。 至少要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 2)教学光盘400课时和教学软件资源80G,如果没有光盘,可用优盘或移动硬盘存储,不能缺。

(3)教学用计算机包括电脑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里面的计算机。(4)学校接入带宽≥10M。

(5)学校如无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但配备“班班通”,可视为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6)电子图书不计入图书册数。新增图书每年不少于1%。杜绝图书不拆封,打捆存放。

(7)实验室体现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是实验室的面积(小学科学实验室每个不少于76㎡、理化生实验室每个不少于90㎡)。

除了以一个重要参考:公众满意度调查 

检验均衡发展的水平如何,关键看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

调查内容: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

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 

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 

义务教育择校情况

政府的努力程度 

调查形式:座谈会+问卷 

调查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四个类别

 上提到的实验室、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包括藏书室、阅览室)外,还要有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统称“八室”。

 一个保障,即:接受国家认定前三年教育投入要达到法定要求

包括: “三个增长”:

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学生人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 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和教职工人均年工资逐年增长。

“一个提高”: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

 注意:

 1.依据教育、财政共同上报的教育经费统计报表。财政经常性收入等口径调整说明,国家一律不认可。填错了只能将错就错。这是国检的原则。

2.允许追补经费。需提供三个材料:一是县财政局《关于追加

年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的通知》;二是预算拨款凭证(收款通知);三是经费支出凭证(省市抽查时要提供)。

3.申报到国家前,必须追补到位。

4.申报到国家时,最多只能有一年有缺口,在国检前整改,县级政府要承诺追加到位。

5.追补时不累加计算。主要考虑到可能性。 其他一票否决条件:  

1.大班额、超班额、大校额现象严重。

大校额较多的有:阜南县

12、谯城区

11、利辛县

11、埇桥区

11、颍州区

8、太和县

8、砀山县

7、萧县

6、灵璧县

6、泗县

6、定远县

6、裕安区6。

超班额分布在:庐江县、谯城区、利辛县、萧县、灵璧县、泗县、颍州区、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界首市、定远县、金安区、裕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 2.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师德建设重大恶性事件。

3.截留、调控、克扣、挪用、套取义务教育经费。

4.与当地“小升初”工作挂钩。

 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没有达到9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1号)

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中已入学人数(包括特教学校学生、附设特教班学生和随班就读特教学生)÷残疾儿童少年适龄人口总数(包括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100%;

分子来源于“教育事业统计基础综3151-N表,分母来源于当地残联统计数据。教育局与残联要沟通好。  6.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低于85%。 7.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的。

(五)省级评估程序: 

1.材料预审、反馈。

2.验证材料(涉及到评分)

3.现场征询(对县直部门)

4.实地验证(随机抽取不少于8所不同类型学校和2个教学点)。

到校检查“十看”、“十注意”  “十看” 

 一看校容校貌

铺设修理校园道路。

平整、剪修校园绿化。

修缮玻璃、粉刷墙面。

更换残破课桌椅板凳。

全面清理污水、垃圾。

重点查看:卫生死角(食堂、厕所、楼道等)。

皖北地区特别要注意。

县区政府要拿点钱,瑶海区每校5万元,颍东区是贫困区,每校拿3万元。

 二看校长、教师精神状态和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情况

 显示出积极主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 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内和公共场所吸烟。

 学校卫生室校医统一着装、门卫(保安)佩戴警械。食堂炊事员、服务人员戴工作帽、口罩、穿工作服。其他教职工有统一服装的,建议统一着装。如果无统一着装的,应衣着大方得体、干净整洁。 三看校园安全

 校园是否有保安?安全防控是否配置到位?是否有应急事件处置预案?是否开展安全演练。

 确保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在有效期内、消防栓位置摆放正确,使用方便。校园监控正常使用。 四看各功能室管理  “八室”、“四室”必看。

 工作人员应提前到岗,主动做好讲解工作,重点围绕设施配备、使用、管理等进行介绍。

 准备好各种教学记录,记录要真实、完整、装订整齐、教师和学生签字手续完备,县区最好统一记录本样式。 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摆放规范,保管整洁。制度健全并上墙。 危险实验用品按规定保管。 五看课程开设

重点是音、体、美、英语、信息、实验课的开课情况。教务处、教室、学生铅笔盒内课表等内容一致,不要搞“阴阳课表”。要问学生。

 六看班额

实事求是,不要搞学生调动。

 七看后勤保障设施

包括饮水、住宿、就餐、厕所等  八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重点做好楼道、墙体文化建设和校训、橱窗、宣传栏等文化设施,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依法治校氛围、廉政文化氛围氛围。学校宣传栏等不能有与均衡要求相违背的内容,如学生成绩排名、学校成绩排序等。

 九看素质教育活动开展 

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

 十看学校其他基本数据

 如学生、教师数等。 十注意一注意确保被抽查学校交通安全,道路畅通。

 二注意对校园周边环境提前清理。

争取县乡政府、有关部门支持。校园内的特殊情况,要借此机会处理好。蚌埠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看到校园正中间有一排住宅,拆了一半,剩下的是钉子户. 三注意介绍好校情。

 安排校长介绍情况,要围绕均衡发展主题。 要做到亮点突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

 如果普通话不行,也可以安排其他熟悉情况的同志介绍。为防止意外,最好准备卡片。介绍时要使用便携式扩音设备。

 四注意认真做好被督导组询问的准备。 均衡发展的基本概念、要求;

 熟知学校基本情况,如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成效、学生数、教师数、农民工子女占比、留守儿童占比以及十项办学条件指标等相关数据。

 保证做到一口清。注意数据之间不要出现逻辑性矛盾。 五注意相关人员要提前到岗,各功能室要提前打开,并挂牌。

 六注意提前设计好校内检查路线,尽量不走回头路。 七注意迎检材料放置。各功能室材料装订整齐、排放有序,集中放在会议室。学校如有现成的宣传画册、彩页,可以提供,但应文字精炼,突出主题,彰显办学特色,切忌无重点、无主题。如没有,也不需要专门再准备。

 八注意协助做好数据填报。安排1名校领导和1-2位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协助督导组,填好《对安徽省督导检查学校工作表》,做到数据准确、与实物相符。

 九注意被检学校责任督学要到校。责任督学牌子要挂在学校门口显著位置。

 十注意学校提前预留好停车位,保安做好车辆进出引导。 5.满意度调查。

6.反馈会汇报会合并召开,县区政府或党委主要负责人参会。

(二)国家认定程序

 与省级评估不同的有: 

1.开见面会,播放专题片。

2.看县区材料大概半小时左右。

3.已实地到学校验证为主。重点核查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0项指标真实性。

4.开四个座谈会,一小时左右。

5.集中到省里反馈。四.薄弱环节

(一)投入不到位

1.部分县区教育经费未做到法定增长。

2.虽然安排了经费追补,但仍缺乏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二)办学条件存在薄弱环节

1.存在省辖市市区、县城中小学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和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造成班额过大。

2.少数地方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较低,电脑、图书仍存在缺口。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单项指标上差异系数较大。

4.存在大规模学校,规模布局不尽合理。

(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1.教师总量不够。生师比达不到省规定标准。

2.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科结构不匹配,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师紧缺。

3.教师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严重。

4.教师交流比例偏低。

5.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任教师差异系数过大,高级别教师校际配置不均衡。

6.边远艰苦地区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

7.存在低薪聘用代课教师情况(政府、学校)。

3.投入不均衡。搞锦上添花的多,搞雪中送炭的少。

4.追补经费不到位。玩空手道或左口袋到右口袋。

五.工作要求

(一)处理好六个关系 1.推进与评估的关系。

2.督导评估完成时间与《备忘录》规定时限 的关系。备忘录规定期限的次年度要完成县级自评和市级复评。

3.“里子”与 “面子”关系。里子就是以督促建、以督促改、以督促变,得到实惠,解决问题。面子就是按期顺利通过评估。4.均衡水平与发展水平的关系。均衡发展首先是发展,其次是均衡,是在发展中求均衡,最终实现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都不断提高。是抬高底部,而不是削峰填谷。5.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关系。均衡发展不等于不要特色、千篇一律,要鼓励每个学校办出特色,百花齐放。

(二)学好文件

把握政策要领。层层培训。

增强均衡意识。关注薄弱学校、后进生。

熟悉政策、指标。避免出现概念不清、数据混乱等。(三)摸清底数

算清缺口。一校一策。每一所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经费和师资。提出全县补缺补差方案。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四)争取支持

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晓以利害,引起重视。

(五)落实责任

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建立责任制,实行问责制。

(六)加强基础工作

1.做好数据统计分析。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差异系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生师比、巩固率等评估指标中所使用的数据,均以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为准。

省将加强有关数据的审核。

有数的概念、数的意识、数的敏感性。

2.杜绝弄虚作假。(四川省自贡市、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3.做好资料建设。

4.建立均衡状况年度监测制度。

(七)加强市级统筹

1.加强对经济功能区统筹。今年省对经济功能区实行单列督导评估。采取“先分后合”方式,即督导评估时,经济功能区和所在行政区划县分别组织自评、接受市级复评和省级评估;申请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时,经济功能区和所在行政区划县合并进行申报。合并申报工作由行政区划县牵头具体负责,经济功能区积极予以配合。

2.严格把关。材料审核、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3.对口帮扶。

(八)加强预演 

(九)倒排时间

5月份上旬前完成市级复评。

省级评估从四月开始分批开展。8月底完成上报国家。11月前完成国检。

未雨绸缪。要早谋划,早启动。

(十)加强宣传

基本知识、主要措施和成效。

篇3:教育均衡发展演讲稿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使区域和校际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果, 基本建立起“责任分担机制”, 为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还必须抓好以班集体为单位、以学生素质持续提高为特征、以学校为推手的“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式均衡, 彰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真之义。

一、影响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推动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领导、教师和班主任必须树立教育公平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 迅速从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走出来, 按照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 落实以下工作。

1. 编班均衡。

编班均衡是指不以学生分数高低为序编成所谓“快班”、“慢班”、“普通班”, 不以家长对学校“贡献”大小编班;不曲解“因材施教”原则, 搞所谓“重点班”。编班均衡还应适当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男、女生数量的均衡。编班不均衡, 弊端很多, 最主要的是它打击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些任课教师对“慢班”、“普通班”的教学缺少积极性, 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

2. 班容量均衡。

目前, 一些有声誉的“重点校”、“名校”及“普通校”的“重点班”, 仍存在着为了多收费而多收“择校生”的现象, 以致班容量过大, 形成班集体教育的另一种不均衡。一位“重点校”的名师曾对此现象表示忧虑, 她说, 有的班多达五六十名学生, 这给班主任工作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辅导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和小班教学形成鲜明对比, 构成了班集体教育的极大失衡。有的任课教师坦言, 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班容量, 也没有精力面对这么多的学生而精批细改学生作业, 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到所有学生或进行个别辅导, 只能“凭良心, 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显然这对学生不公平!学生上了“重点校”、“重点班”就能享受到公平优质教育吗?!显然不那么简单。

3. 受教育权均衡。

中、高考前, 极个别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竟会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和考试权, 采取“分流”的方法, 即:动员“升学无望”的学生提前两三个月结束学业, 不参加中、高考, 等待去职业学校就读。这种做法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极大不满。甚至有的“重点校”也采用此法。某市一所公办高中校在模拟考试后“动员”一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要参加高考, 家长与校方交涉无果, 只得花重金让孩子到私立高中校就读。后来这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其家长以该公办高中校剥夺孩子受教育权和考试参与权为由, 将学校告上法庭, 并最终胜诉。

4. 师资配备均衡。

几乎所有学校的毕业班都有“把关”教师:把各学科的优秀教师放在毕业班来提高升学率, 这样做会致使其他年级的学生享受不到优秀教师的优质教育。这种状况得不到重视和解决, 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师资配备决不能厚此薄彼。对此, 有的学校采取了优秀教师走班制, 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

二、推动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角色

校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扮演好推动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角色, 齐心协力, 使所有学生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1. 校长: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操盘手”。

实现班集体教育均衡, 关键看校长是否具有育人为本的思想, 是否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理念, 是否真正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是否有能力、有魄力掌控好学校教育均衡发展这盘棋。校长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不折不扣地实现编班均衡、班容量均衡、师资配备均衡, 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不搞中途“分流”、不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和考试参与权。这些事情做不到就会伤害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激情, 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2. 任课教师: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践行者。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样, 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是促进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践行者。

班集体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行荣拒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精神关怀的核心内涵, 是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之所在。任课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育教学中, 不能只重视传授科学知识, 更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使他们在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中, 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实施精神关怀, 需要任课教师用师爱教导学生, 使其多一份“责己之心、恕人之心”;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和羞耻心, 同时高度重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经常保持与所有学生心灵的沟通;只有知其心, 才能救其失, 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 才能做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此,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中要坚持“六不弃”:关爱学生, 一个也不嫌弃;精神关怀, 一个也不放弃;开发智力, 一个也不丢弃;合理期望, 一个也不遗弃;张扬个性, 一个也不抛弃;弘扬主体, 一个也不舍弃。只有这样, 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实现。

3. 班主任: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控者”。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

无需保留“教育秘密”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学顾伟清

小陈是我的同窗和同事, 后因成绩斐然而“跳槽”到外地一所“名校”。

有一次出差, 我去拜访他。朋友相逢自然格外亲切, 一番寒暄后, 小陈略带歉意地说:“我要去上课了, 下课后再聊, 好吗?”我接口道:“反正没事, 就跟你去听课吧。”“随意。”小陈附和着。

下课后, 小陈带我去观赏校园美景。我向他建议:“这堂课上得精彩而不失真, 高效而不浮夸, 值得到公开课上去露一手。”不料, 小陈神秘兮兮地说:“上公开课只不过是‘作秀’, 那是‘演’给别人看的。实不相瞒, 自己琢磨出一套看家本领, 有人称之为‘教育秘密’, 那才是评优晋升的‘杀手锏’。怎么能轻易地外泄而砸自己的饭碗呢!”我听后满心惘然。

回头想想, 我才“茅塞顿开”, “教育秘密”确实存在。除了上公开课“有所保留”以外, 有些人评课时或蜻蜓点水、不痛不痒, 或套话连篇、空洞无物, 或追赶时髦、脱离实际;琐事娓娓道来, 良策却一字不提。哪怕平时向他们要份材料参阅, 也常遭到拒绝:“知识产权, 概不外借。”至于请教成功秘诀, 他们更是用“科学”、“艺术”等抽象词语来搪塞。

大凡秘密都是不能随便泄露的。为了国家的利益, 必须严守国家机密;为了企业的生存, 必须严守商业秘密。为了立于不败之地, 教师严守自己的“教育秘密”, 似乎也无可非议。然而, 教育与国家、企业相比, 毕竟不是同一个概念, 教师之间确有“排斥性”, 但更多的是相容性。泄露“教育秘密”会不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这是问题的核心, 也是要不要严守“教育秘密”的关键。笔者从心理学视野进行“透视”发现, 公开“教育秘密”肯定能利人, 有时也利己, 至少不损己。

首先, 公开“教育秘密”, 不会减少教育智慧。把拥有的物质给予他人一份, 自己便会相应地减少一份。而教育智慧却并非如此, 在传授给他人的过程中, 自己也得到相应的反馈, 如果在“碰撞”中加以“消化”, 那么教育智慧不但不减少, 反而得到提升。正如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所说的, 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其次, 公开“教育秘密”, 不会削弱竞争优势。所谓的“教育秘密”主要是指教育方法, 它不像企业的技术“配方”那样可以轻易地全盘“复制”。也就是说, 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 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集体教育是否达到均衡发展, 班主任因身临其境而看得最清楚, 也最容易发现个中问题, 如果发现编班、班容量或师资配备的不均衡, 就有责任与学校领导沟通, 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发现任课教师缺乏公平思想, 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不能做到“六不弃”, 也要及时与他们沟通, 加以调控。班主任还应经常与任课教师一道分析班情、学情, 为共同实现班集体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

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 并不一定适合他人, 即便适合, 要形成技能, 也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期。一个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 完全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 不必太在意由于公开了“教育秘密”而被别人超越。有些人掌握了“教育秘密”而暗中“独享”, 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就是因为无人点拨、误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反而成为“绊脚石”。因此, 教师要摆正心态, 不必为了隐藏“教育秘密”而独守一隅。

最后, 公开“教育秘密”, 可以实现教育共赢。情感是相互渗透的, 你把“教育秘密”当作“家产”, 别人也会把它作为“隐私”。闭门造车窄化了视野, 狭隘的个人主义弥漫, 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心理的隔阂, 使教师之间笼罩着令人窒息的猜忌氛围。肝胆相照、善于合作才是明智的选择。教师们可以集思广益, 优势互补, 激励创新, 不断地产生新思想、新成果, 使个人的力量得到放大。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只有公开了自己的“教育秘密”, 才能拿到打开别人“教育秘密”的钥匙。坦诚相待, 思维碰撞, 资源共享, 才能收到共赢的效果。

篇4:教育均衡发展演讲稿

关键词:优质;义务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01-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近几年,一批专家学者也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别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原因、目标、途径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这些法律条文和专家的研究为义务教育的深入开展指引了发展的方向。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从外因的角度展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讨的,笔者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通过内外因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即既要通过外部向学校输入资源,更要通过内部的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即是通过外部资源的输入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的有效结合,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的方式来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其实质就是通过学校的优质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这一过程也无形中提高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它无疑走的是一条均衡的优质,优质的均衡的道路。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将优质与均衡对立起来,结果使均衡发展也陷入僵局。笔者认为,就现阶段我国已经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可以将追求优质的过程与追求均衡的过程统一起来。

二、优质均衡的内涵

优质均衡具有优质教育的特征,但是它不是要把每所学校办成国际一流或是全国百强,而是要使县区范围内的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效利用内外的资源,通过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实力,使其在县区范围内的实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成为令县区范围内的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其最关键的是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薄弱学校。

要使全国或全省范围的学校达到均衡是不现实的,需要先实现区域范围,即县区内的均衡,然后逐步扩大到更大范围。我国新《义务教育法》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为县区范围的均衡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保障。

因此,文中所说的优质均衡是指在县区范围内实现同类学校之间的各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发展。均衡地优质,从而也实现了优质的均衡。

三、优质均衡的原因

(一)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来看

《国教育报》编审翟博博士认为,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按照戴维·伊斯顿的观点,任何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都是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的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每一位学生获得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而学生获得的利益是社会系统或教育系统内的利益分配到学生所在学校,再由学校分配给学生个人的。因此,要想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利益,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每所学校,提升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即优质。

(二)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来看

劳凯声教授认为,每个学习者或其家长都将变被动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他们是这场贸易的消费者,因而有权选择和获得满意的教育服务。在不久的将来,学习者或其家长自己来规划真正适合和有利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式,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消费类别、水平和品味,从而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且有效的教育服务。而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则应想方设法地提高教育的服务质量和品味,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目前,已有研究者发现了与之类似的现象,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出现三种现象:一是大量农村家长千方百计将子女送到城市读书,二是城市家长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重点学校读书,三是社会中的主流人群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可见,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是教育所应背负的现实重任。

翟博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换句话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实际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即提高每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即是优质的途径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均衡地优质,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从义务教育发展的阶段来看

2000年,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了低水平的均衡阶段。翟博认为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与条件来看,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进入了第二三阶段,即主要以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为目的与追求教育质量均等的阶段。但是,笔者认为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绝不是要等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之后再去追求质量的提高,而是应同时追求二者,因为,教育质量的追求始终应是学校的首要目标,教育资源的补充只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优质是每所学校发展的目标,通过这种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消灭薄弱学校,从而最终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要优质地均衡。

(四)从不均衡产生的历史原因来看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除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外,还有深层的历史原因。它是我国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导向下应运而生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然而在今天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它也成为滋生众多教育问题的源头。一方面有的学校人满为患、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有的学校门可罗雀,资源浪费。择校、教育乱收费等问题与学校问的不均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追求一种不均衡的优质,使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这种优质必与均衡矛盾的思维定势也长久存在着。笔者认为,没有均衡的优质

是难以长久的;没有优质的均衡只是空洞的自欺欺人。

四、优质均衡的举措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在学校优质化建设过程中,并不是要对已经存在的每一所学校都投A--定的人力、物力来予以发展,而是应根据各县区的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各校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撤、并、扩、带等方式来科学规划县区内的学校布局,合理设置教学点,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源的无效使用,又可以相对集中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山东寿光市可谓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典型。他们遵循“整体规划、适当集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方针,开创了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齐头并进的均衡发展的局面。据笔者所见,A市B区将实力相当的四所重点学校分置该区的东南西北四方,并与各方的薄弱学校合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亦有学者提出,县镇布局应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建制镇为中心,以小集镇为外围的县域小城镇网络体系,而教育的布局设点要与城镇布局设点相照应。

(二)制定标准,核实指标

笔者认为国家应制定全国学校生均经费、教师学历与职称、学校教学设施、教师工资待遇的标准,各省、地级市、县应根据这一标准核实各县区需设学校的各项指标的情况,估算所需教育经费。需要指出的是,标准的设立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因为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应追求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同时,有研究者建议应取消中心学校的特权地位,学校之间只有设置地点的不同,而没有级别之分。换句话说,县区范围内各校各项指标的标准应是一致的。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说,“要从教育开支上求得更大的收获,财政资源的总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许多方面,如何分配财源的方式更为重要。”

(三)逐县核实财力,根据各县、省财力确定中央转移支付的比例。

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3.01%,尽管还未达到4%的目标,但是从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这一指标来看,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15%,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英、法、德、日、意等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36%。换句话说,尽管我国GDP大幅增长,但是国家可以支配的财政总收入并不是极大丰富。因此,试图全部依靠中央财力来发展优质化义务教育的做法有待商榷。而完全依靠县级政府的财力也难以完全达到上述目标。在张志勇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他们调查的5个县中,至少有2个县的财力难以承担中央要求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换句话说有3个县可以达到国家的要求。因此,综合专家建议,笔者认为应逐县核实财力,制定各县财政所应承担的教育支出的比例,所差部分再根据各省的财力确定省的支出比例,仍差部分由中央予以补充。公共财政应重点扶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四)促进教师均衡流动。增强教师培训实效

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老师认为,“结构工资”现存的差距不仅成了实施教师合理流动的障碍,而且对教师流动产生了负面的导向作用。它导致了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或称优秀教师)从薄弱学校向重点学校的流动。农村的骨干教师往城镇流动,城镇的骨干教师往城里流动。教师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的流动,学生不断向城镇学校、重点学校流动;生源的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重点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工作在重点学校的教师不仅待遇高,由于学校经济实力雄厚。得到发展的机会也多,进修、外出交流、出国的机会多,职称评定、评优评特的名额也多。这样一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与重点学校相比)越来越弱。虽然中央启动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与教师交流办法,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人认为是岗位津贴与工作条件的艰苦程度之间没有很好的契合。笔者认为应将岗位津贴与进修、外出交流、出国、职称评定、评优、子女成长环境等结合起来,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从而促进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提高。

从某种程度来说,义务教育学校的优质化仅仅依靠个别教师的优秀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依靠广大普普通通的教师们。因此,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培训。

(五)学校应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走内涵发展之路

无论是科学设置教学点,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的力度,还是师资的补充,都只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外在的支持;真正要促进学校的发展,还需学校综合利用这些资源,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正如陈小娅副部长所说,在人人“有学上”和“上得起学”之后,“上好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期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所学校可以实施一系列改革,大力提倡科研,促进管理者、教职员工、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管理、教育和教学质量。深圳宝安中学通过建立“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教学管理模式,即以年级工作领导小组为脊梁、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团队与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团队为翅膀,极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均衡,但只有促进每所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即均衡地优质,才能满足老百姓的迫切需求;而在此实践过程中,教育将收获优质的均衡。无论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弱势群体的教育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直面的内容的分类,只是从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的视角进行的分类,其实质是学校之间的差距。因此,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县区范围内学校之间的差距问题,使县区范围内的学校实现均衡的优质,从而最终使县区范围内的学校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参考文献

[1][5][7]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研究,2008,(1):3-9

[2]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J],教育研究,2002,(10):45-49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教育研究,2007(2):3-11

[4]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教育研究,2002,(2):3-7,30

[6]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教育研究,2002,(2):8-20

[8]李振村梁伟国,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人民教育,2002,(3):8-31

[9]余益中,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2,(6):60-62,76

[10][13]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9,165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9

[12]王蓉,加大教育财政投入需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人民教育,2008,(9):2-5

[14]王晋堂,教育均衡发展重在规范教师工资待遇,人民教育。2008,(2):26-29

[15]陈小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人民教育,2008,(13、14):2-6

[16]彭锻华,激发成就动机打造团队精神,人民教育,2008,(5):21-22

篇5:教育均衡发展整改

(图书阅览)

一、我校图书室、阅览室概况1、2、3、4、面积:标准为144m²,实有面积为200m²。藏书:我校现有在校生836人,藏书共计29686册。教师阅览室:应有座位数为24,实有48。学生阅览室:应有座位数为70,实有64。

二、目前缺项

1、图书:标准生均为36册,实有生均35册,上报生均41册。缺口:生均6册。合计总数:6×836=5016册。2、3、4、报刊:我校实有21种,标准为80种。缺口为59种。报刊当年订单:无。学生阅览室:座位配备标准为70,实有64。

篇6:教育均衡发展标语

● 教育均衡发展,学生人人平等。

● 让每一个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

●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 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

● 建设学习型社区,提升全民素质。

● 注重内涵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 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和谐新浦口。

●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建设学习型社会。

● 促教育均衡发展 ,办人民满意教育。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贯彻教育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 享受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均衡发展。

上一篇:垂钓余秋雨原文及赏析下一篇:区公安局长会议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