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感受

2024-04-22

心理学实验感受(精选6篇)

篇1:心理学实验感受

实验感受

对于智力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希望自己的能尽量高一些,不像油价,大家想法相反,因为在潜意识里,我们把智力高低和一个人的成功的与否联系到了一起,例子也有很多君不见爱因斯坦,世人都说他的智商比一般人高了许多,不过貌似是爱因斯坦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后,人们才如此评价他的智商的。那么人的智力水平主要由先天遗传决定,还是受后天的环境影响呢?实验前我更多持先天决定的想法,因为我觉得人的智力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更多的是通过主观的判断,一些具体的事情来说“这个人很聪明”。当然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智力量表来测定,但这些量表明显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人们因为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明显会出现误差错误。得出的结果又怎么能够真实反映客观的事实呢?

但经过了瑞文推理实验后,我的想法似乎有些动摇。测验的结果?呵呵,还好还好,有力的证明了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既不是智力超群,也不是白痴一个。刚到良好75分。对于这个测验,我还是比较信服的,测验为了避免被试因为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用的题目全部是图形和线条。让被试选择与整体相符正确的图案。当然其中还是有些让我觉得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时间的限制,还有年龄,小孩或者老人明显要比我们我们年轻人的结果差一些,这个是不能否认的。这样看来智力并不仅仅只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我觉得我做这个量表的时候,无论如何还是有我教育的影响,推理逻辑,这些是先天形成的吗?也不尽然,如果没有后天的发展,一个人就算先天基础再好,也不能够将它发挥出来。那么所谓的神童也只能如方中用一般“泯然众人矣”。智力是有后天的因素影响的。同时还有先天的作用。一个先天的呆傻儿,不论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努力,他都是不能达到普通人的正常智力水平。对于智力,我比较赞同的是某些心理学家的合金说,先天和环境均有作用,比例不同而已。从我本人的生活经验来看也是如此,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是不可能那么健全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艺术欣赏,数理计算这些无不渗透这教育的结果。而这些又恰恰是智力水平的一些客观反映。所以后天发展对人的智力的影响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来更好地塑造人,同时要警醒不论一个人先天如何的出类拔萃,后天不努力,也就是环境对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一样一事无成。认识到了这个客观事实,面对智力这个有些纠结的问题,我们应该可以淡定一些了,因为后天可塑,只要努力总会有改变的。

篇2:心理学实验感受

给排水101班 23号 陈嘉盛 第一次听到“心理学”这个词时,我和所有人一样,觉得这是一门神秘的学科,神秘在于仿佛只要学了它,就有一眼能洞穿他人心理的本事。这种神奇的幻想让人兴奋不已,我于是带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想象神往不已的走进了心理学知识的殿堂。

清晰的记得第一次上大学心理学课的感受,当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出现在眼前时,我顿时傻了眼,有一种从天堂跌入地狱的失落感,心忽地沉了下来,美丽的幻想像五彩的肥皂泡瞬间破灭了。原来心理学并不是一门一学就会、一学就能看穿他人心理的神秘学科,而是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需要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学好的学科。现在想来,当时十八岁的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对心理学的认识何其肤浅。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并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很好的融于集体,适应环境。但从这门心理课程中,我发现人的心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纯粹、简单。记得在上前几节课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部有关心理问题的电影,片名是《美丽人生》。片中讲的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因为过于专注他所研究的数学问题而导致患上了妄想症,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罕见而可怕的病症曾一度让他一蹶不振,但他的妻子始终如一的在他身边陪伴着他,最终战胜了病魔的困扰,还获得了诺贝尔奖。此片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片中男主角在心理上的变化过程,从中也可看出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也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心理学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多少人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仍未全然揭开它的面纱,可见要认识人类的心理绝非易事,岂是一次两次的课所能把握。面对心理学,仿佛有一座难以攀爬的大山矗立眼前,有望而却步者,有中途放弃者,有坚持到底者。我要做哪类人呢?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越来越坚定要做第三类人,在心理学这座科学高峰上永不言弃。

记得一位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心理学是一门让人幸福的科学。我渐渐明白其中的内涵。人生的追求不外乎“幸福”二字,这“幸福”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自身的幸福,二是他人的幸福。因此,具体的说,心理学是一门让自己幸福、让他人幸福的科学。学心理学的人首先是受益者,并且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人则是间接受益者。为什么学了心理学的人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呢?因为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更加具备自知之明,更能理解、体谅他人,更有关怀他人之心,这些更是对学习心理咨询之人的基本要求。他们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身边的人解除内心的困惑和烦恼,帮助他人打开心中的另一扇窗。因此,这是一门于己于人都有利的学科。有人提倡说人人都应学点心理学,这并非言过其实。

通过这一学期的心理课程学习,我大体上了解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原理,并被心理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所折服。尽管还没有接触到心理学最为神奇的催眠(我所认为的),但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我们分享的那些调节情绪和关于记忆曲线的问题,已经很值得我慢慢体味的了。现在,我能够感觉到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在心理上遇到麻烦(沮丧、不快)的时候,自己已经能够跳出意气用事的躯壳,上升到一个精神的高度,用逻辑理性去驾驭思想,而不是被情绪驱动着去郁闷、去彷徨。高中的那段时间是挺自卑的,大概是因为压力大的缘故吧。很敏感所以更容易受挫。不管做哪一件事情,小到等车没等到,也会很生气、郁闷半天,总是在心里重复这样一个声音:为什么别人能够做到,我却做不到呢? 很受伤的花很多时间去疗伤。现在,学了心理学之后,开始懂得要对自己好一点,好多事并不是自己的错。尽管是个男生,特别伤心委屈的时候就找个朋友说说,或者藏个角落好好哭哭,跟老爸老妈好好撒撒娇,总之,不能让无名火腐蚀了自己本该阳光的心灵。生病或者其他原因,干什么都不在状态的时候,不要老是去苛刻自己,其实没什么的,只是因为生病的缘故,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的。看到自己的短处的时候,不要总是在心里怨天尤人或者自惭形秽,用行动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吧,在某一方面,我才是最棒的!

古今中外,许多心理学的宝贵思想,从产生、发展、丰富、完善到学科的形成和沿革,使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更为突出和实用。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回答关于人的行为、思想和感觉问题,可以运用其科学的技巧去体察自己的很多心理过程,可以洞察和分析别人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心理学才能较为系统的回答到底是什么使你、我、他成为这样的个体。心理学与哲学、社会政治、道德教育交织在一起,从心理学的学科群来看,无论是普通心理,还是教育心理、文艺心理、军事心理、医学心理、社会心理等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明确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极其所处的重要地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或是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以及心理作为内在条件的行为。心理是人的神经系统,是物质的属性,但本身不是物质,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和分析。只能通过人的活动行为进行分析,因此从广义的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体系重点学科越来越多,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认为“迄今2500多门科学,惟有心理学和人人都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既是从事各种认识活动的主题和中心人物,又是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没有人的参加,没有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活动,任何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都不能得以实现。”若把哲学、逻辑学等成为思维科学,心理学则处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接合部。

掌握心理学的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学习心理学要如实揭示现实与心理、心理与行为的内在关系;要树立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的、开放的、复合的、动态的大系统观念;要注意到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性,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心理。心理问题遍布人世间,对心理学的研究要和解释分析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例如,在我们家庭,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正所谓“顺人之性以治物,则无不可用,顺人之性以治理,则无不可治”。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财富只有当它为人的幸福服务时,它才算作财富”。从这个角度说,心理学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财富之一。它既是精神财富,又是物质财富的创造力。无论它以何种财富的形式存在着,它都是服务于人类的幸福。当然,前提是心理学被用于正义之途,必须警惕不能被恶人利用成为陷害他人的工具。心理学带给了我们什么精神的财富呢?用奥修的话说,那就是丰富了你的真实与真诚,丰富了你的爱,你的创造力,你的敏感度和你的静心品质。心理学正是通过赋予我们这些精神品质才培养我们抓住幸福的能力。只有当我们拥有了这些精神财富,我们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使这些物质财富用以增加他人的精神财富,促进他人物质财富的创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这个循环圈越来越大,那么幸福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篇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之感受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什么是观察?观察就是用我们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 通过看、听、闻、尝、摸等去搜集物体间的信息。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 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 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 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 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 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 也是我们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 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这个活动过程上的基本方法。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中要先给学生指明看什么?怎么样看。把学生注意力指向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 变化过程。学生才不会被大量的无关因素干扰。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 克服一定的困难, 才能发现问题, 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1、课堂教学演示活动抓住几个关键点:

(1) 首先必须确保一次成功性, 自己要在实验室事先多做几次, 了解器材特点, 操作的技巧,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 增加感性认识。如果一次演示不成功, 会影响课堂教学进行, 也造成学生对事物规律真实性的怀疑。 (2) 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 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 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 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 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 如在做冰的溶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 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 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 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 可以将水染红, 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 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2、学生分组实验, 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观

察、操作器材, 采集实验数据, 并对过程进行分析处理, 并找出规律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 训练技能, 培养良好物理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 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让学生明白实验重要性, 增强自觉性加强纪律性。让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则, 按实验室要求办, 不按要求违规者要严厉批评教育。还要按学生进行差异配置, 即按男女搭配, 成绩分层次搭配, 动手能力强弱搭配。还应在每组设立小组长, 监管本组实验过程。小组长应成绩较好、管理能力较强, 有问题由组长提出来, 由教师辅导。课前搞好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 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目的明确, 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 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 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 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增强启发性, 激励学生动脑筋开展思维。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 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 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 再用实验去验证, 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演示实验可能有多种原因没有得到理想合理的结果时, 不能瞎编乱凑数据, 而是要通过科学分析找出问题。也给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良好风尚。分组实验时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 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 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此必须加以批评, 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 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 如实记录,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课外小制作、小实验, 是物理实验教学在课外的延伸。

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 与考试无关, 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 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多鼓励学生勤做小实验, 虽然学生制作的成品不一定哪么完美, 但都要给予肯定和点评, 让学生获得成功之后的喜悦和感受, 是激励学生学好物理课的动力。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重力、生活中的透镜等知识后, 可开展制作“土电话”, 制作不倒翁、制作模型照相机等小制作, 如学习了《汽化和液化》这节后, 制作《纸锅烧水》。还要给做得特别好的作品以奖励。小实验能将物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 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中学校)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经过认真的思索加以总结得来的。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感受到,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工作。

篇4:感受初中生物实验创新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生物教材几次更新,生物教材中生物实验的权重也在不断加大,尤其增加了观察性实验及图片、探究性实验,这为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素材。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更注重教师讲解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总结实验。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实验更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思维,突出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说:“在我们的教学中,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的需要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教师大大提高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视,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而不能恪守成规。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要靠学校、教师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氛围进行引导和培养。爱因斯坦在瑞士读大学时,由于实验没有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去做,招致校领导和教师的不满。爱因斯坦不以为然,他说:“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对观察和探索的兴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这是否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 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多种形式的,可以利用对预习的多种检查,包括提问为什么用这些仪器?材料为什么这么处理?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由不同的学生作出假设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热情,也会提出有实质性的问题得到大家的肯定,进而激励其他同学参与的热情。比方说对身边植物的调查就在学生的热情下顺利完成,并延伸对身边的植物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分类,而教师仅仅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

二、积极鼓励,提升创新能力

给学生多一些宽容,积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实验,突出学生实验的自主性。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实验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想象,自主发挥,自主实践,可以培養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品质,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自主实验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学生自己做实验的同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在“使用显微镜”实验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自主选择一些实物进行观察,有的用头发,有的用指甲,还有的用木屑……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自主观察有切实的意义和效果,教师就必须加强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否则,学生的自主观察超越了其理解的范围,就只是图新鲜,对提高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积极的鼓励会讓他们将已有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从而发展为一种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每位学生的参与,开拓思维,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就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探讨,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学生很感兴趣,对装置的改进也是各显其能,展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创造力,课后还有很多同学进一步实施了实验。

三、小组合作,展示创新能力

我们的学生是小班化教学的受益者,整体的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学生的发展更关注的是能力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从多方面探讨花生的变异。进而总结出变异的原因,内容全面准确,展示了合作创新的能力;小组合作完成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关系的模型;设计并制作关节的模型,设计的模型不仅演示了关节的结构,还可以演示运动中肌肉的协调作用,很好的诠释了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的作用,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了教也轻松学也轻松的目的;同时学校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兴趣小组,这其中就有生物兴趣小组,我的小组成员已有三批,我们一起参观,一起探讨低碳知识并关注自身的低碳生活,一起认识高原生物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完成调查报告,在完成调查报告过程中也充分展示了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总结分析,问题的发现等等,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应无疑者,先教有疑。”疑是创新的前提,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重大的变化。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新课程下应加强重视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初中生物教学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篇5:健康心理学听课感受

“来听我的课,你会后悔;不来听我的课,你会后悔”,李老师给我们上的选修课让我影响深刻。这样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起初像这样耐人深味而又调皮搞笑都话语,更是因为李老师为人慈祥和善,课堂轻松愉悦,选修课目的鲜明。现在让我真的都有点后悔当初不早点选您这门课了,这就是短短九周的选修课---健康心理学和可爱的李老师带给我的感受。

还记得上学期末在匆匆的选完课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我选了一门心理健康的课,总告诉自己心理没问题,去也就听听课,看看书,写写作业,又没有心理问题。后来上了课才发现,起初的理解是错误的。首先,课程的名字搞错了„„是健康心理学,是关于“健康”的心理学课程。主要讲健康,健康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去感受的。其次就是,听了课,才发现李老师的选修课不像其他老师的课那样都功利和理论化,更多的是感受,理解,和领悟。最后就是,这个课给我感觉很轻松,很愉快,包括老师的讲课,学生的听课,氛围十分和谐。

从第一次课的引领,进入健康心理学,李老师让我们填写心中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概念到一次次对布什、普京、温家宝总理健康生活的推崇,在我心中渐渐树立起了健康的模样,健康的现实形态。不再单纯的以为健康就是不生病或者没有精神疾病,健康是一种建立在人本身的思想控制下的生活态度以及所反映出来的生活质量和状况,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上了李老师的课,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滋润了心灵,感谢李老师的讲课。

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莎士比亚。心理健康,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心理健康这个概念发生了本质上的认识变化,这门课交给了我很多的知识,在将来也一定会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 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 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

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学习健康心理学对我有很大都帮助

1.它帮助我们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

2它帮助我们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之路

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比如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课程虽然已经结束,我们小团队里男生女生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在李老师的发动下,我们结实了,交好了,还在学习课后增进了交流,合了影,留了念„„他叫吕培,一个二胖,他叫“大壮”,给他取的外号,呵呵,大家就是这么地认识了。感谢健康心理学,感谢李老师。我现在在完成的是课程的作业,但我觉得真正意义上是对这门课的回顾,谈些自己的体会,所以从网上copy的原理都是不适用的,简简单单的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我想这才是重点。

最后,给老师提些小小意见和建议吧。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的是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那段关于千王的视频,我觉得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放些视频

篇6:读《拖延心理学》的感受

通过读《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使我对拖延心理有了更多的认识。我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拖延是因为懒惰,恐惧造成的,如今看来,它的形成并不简单,它是由心里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拖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让我们办事效率低,总在最后关头才把事情做好,这些都是我们所痛恨的,于是,这本书里给了我们许多方法,让我们去勇敢地面对拖延的挑战,学会接受,学会行动,让自己的心理更为成熟。

战胜拖延心理最关键的是正确地面对它,了解它。书中这一段话写得很好:如果你决心不再拖延,直面恐惧,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你不够完美,你会怎么?成功对你来说有什么危险?认清自己的局限又有什么样的危险?如果你做了一个承诺,你真的会被困住吗?如果你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会怎样?谁说如果你按照别人的时间表做事,你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你可以着手开始做一些治疗拖延的事情,而先不用顾忌你内心的害怕。就像马克吐温说的:“勇敢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克服恐惧,战胜恐惧。”你必须有勇气放下对拖延的依赖。拖延之所以很难战胜,是因为它保护我们,不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一面,还帮我们躲避内心的烦恼和恐惧。确实,我们总是拖延,很多时候是在逃避心理的不舒服的感觉。书中还说,觉知你的情感,以一种友善的态度观察他们,尝试去理解他们,尝试开始行动,这样焦虑和拖延才不会主导你的生活。没错,我们对我们的情感的认识太浅了,是时候去慢慢深入地了解他们,虽然一些情感会

使我们感到不舒服,但我们不能总是去躲避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真实的情感之一,并不会伤害我们,我们只有真正地认识他们,才能认识自己的心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拖延。

上一篇: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下一篇:小街中学教育活动方案